第一篇:肌腱锻炼
肌腱断裂术后功能锻炼
一、术后3周内:
最重要的是早期活动,早至术后麻醉恢复以后即刻。患者此时活动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心理恐惧(怕再断裂)、及忍受疼痛。
锻炼的目的有两个,1 防止粘连,2 促进愈合;锻炼越晚,有可能出现粘连,同时越疼痛,肌腱断裂可能性更大。
问题1: 缝合后肌腱能动吗、会断裂吗?
首先医生会用最佳的缝合方法(细而且结实的缝线,2号的ethibon不可吸收线可以吊起一头小犀牛)把肌腱连接起来,缝合的目的就是连接断端恢复肌腱的连续性。所以术后肌腱是可以承受一定的拉力的,但是力的传导是通过缝线的。但是缝线再结实,也只能承受一定的负荷,再大就会断掉;同时缝线也是个弹性体,反复牵拉也会出现疲劳,导致断裂。
因此正确的回答是遵循正确锻炼方法,肌腱断裂缝合后术后即可活动、不会断裂。
问题2:如何正确锻炼?
正确的方式就是被动活动,断裂的肌腱不能承受太大张力:如屈肌腱断裂后,可以主动伸直、被动屈曲;而伸肌腱断裂是主动屈曲、被动伸直。损伤肌肉绝对不能主动收缩,即用力;反方向运动可以用力。有研究显示早期的牵张运动促进新生胶原纤维形成纵向排列,减少粘连,促进愈合。
问题3::每天活动多长时间和次数呢?
早期肌腱活动的目的就是防止粘连,所以每天只需要极限运动1次即可,完全屈曲、完全伸直;由于术后伤口的疼痛,所以这1次运动需要很长的时间过程,可以达到20分钟。运动之后就是在关节休息位的休息,为肌腱的愈合创造条件。因为肌腱的愈合是在无张力下愈合的,也就是说肌腱的愈合不能存在张力,要在休息位愈合。愈合的时间需要大致3周,纤维瘢痕愈合。
问题4:是不是每天练得越多时间越长越好呢?
锻炼的过程也是损伤,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肌腱局部的炎症越重,反而不利于肌腱的修复。所以每天保证一次极限运动即可。
问题5::缝线在肌腱愈合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早期肌腱没有愈合前,肌腱的连接、力的传导靠的是缝线;而肌腱愈合以后,缝线就不再起作用。
二、术后4~5周
指导患者轻度主动活动患肢(指),练习时动作缓和,适当用力,每日3次,每次5min。对肌肉和关节进行按摩,配合采用局部理疗,如超短波、频谱等疗法。相当于肌肉的牵张运动,有益于肌纤维的改建和塑形。
三、术后6~10周
后期逐渐增加阻抗的功能锻炼,功能活动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鼓励病人做日常生活动作,4~8周争取完全恢复。
第二篇:肌腱断裂吻合术后功能锻炼
肌腱断裂吻合术后功能锻炼
1、一般肌腱修复手术后3~4周,伤口愈合,可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肢的主被动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治疗肌腱损伤的重要环节,指导患者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可以使吻合处早期重建血液循环,可以避免肌腱与周围组织形成瘢痕粘连,更好地恢复其滑动功能,增强抗张强度。患者应重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2、手部神经分布丰富,感觉灵敏。以术后24 小时疼痛最为剧烈。肿胀是手部损伤后正常反应,如果肿胀明显并疼痛,应检查伤口是否包扎过紧或感染等。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术后24 小时内局部应抬高制动。禁止主动屈曲指间关节被伸动指间关节。24 小时后根据术中肌腱松解情况,在严格指导和控制下对尚未制动关节做轻柔无痛的被动活动,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还可以减轻吻合处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术后48小时伤口止血稳定后,逐步增加未制动关节的活动范围;)术后3-5天是患肢水肿高发期,预防水肿的方法有:
① 抬高患肢。要求手比肘高,肘比肩高,肩比心脏高,一般高于心脏水平10-20cm。)术后l周,增加对吻合口两侧皮肤的按摩。被动屈曲,主动伸直练习为主。)术后3周起拆除制动(石膏)后,进行吻合肌腱的主动运动,但只限于在无痛或微痛的状态下由远端至近端逐一活动腕关节的屈伸;手的握拳和伸展;手的对指活动;手指各关节活动。)术后4~5周对患指进行被动运动,以改善各关节的活动度;钩拳练习,直拳练习。复合拳练习。如图:)术后第6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以帮助恢复手指的灵巧度。
活动肩、肘关节,具体方法是:①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和旋转,肘关节的 屈 伸活动,预防“冻结肩”。②双侧上肢同时用力上举过头,每天做3次,每次做25个,有利于减轻水肿,肌肉挛缩,充血等不适,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3、出院指导
1)患者出院时,向其说明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其在进行手指的伸屈锻炼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2)戒酒、戒烟
由于饮酒会造成局部血液循环充血,使血液分散到全身的皮肤粘膜,不利于肌腱组织的修补。而烟当中的尼古丁会使小血管收缩而营养物质输送较少会影响末梢血运,造成肢端皮肤缺血坏死。3)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第三篇:肌腱怎么造句
肌腱拼音
【注音】: ji jian
肌腱解释
【意思】:见‘腱’。
肌腱造句:
1、但是肌肉和肌腱本身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2、另一个是人的思维,这将会发送各种各样的信息到肌肉和肌腱,并告诉他们当那些不太舒服的伸展过度时,如何去应对。
3、黄瓜中的硅是健康的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结缔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骨。
4、由于频繁地使用电脑,手腕肌腱伤害了负责手指活动的正中神经。
5、任何时候,你拉伸一块肌肉,肌肉都牵动着周围肌腱,造成极轻微的撕裂。
6、他拉开门的时候正好某人在推门,导致了自己拇指的肌腱受伤。
7、如果双腿伸直的前屈会引起坐骨下方疼痛,你可能已经拉伤了上层腘绳肌肌腱。
8、手术包含了分离再接续血管、神经肌腱和骨头。
9、肌腱和韧带把它们连在一起。
10、这个团队正打算开始前期的临床试验,并且希望在五年内有仿生肌腱进入市场。
11、平面脚呈糊状,会导致肌肉和肌腱伸展和削弱,从而导致腱炎和关节炎。
12、肌肉力量加强的同时,肌腱也同样得到了增强。
13、这些产品现在应用于人造皮肤,硬脑膜移植,肌腱修复,神经修复,骨修复等等领域。
14、但是,上腘绳肌肌腱有些特别,它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愈合”,因为他们供血相对不足。
15、阿基里斯腱炎常常是奔跑损伤或者其他运动相关损伤,过度使用、剧烈运动、跳跃或者其他能拉伤该肌腱和腓肠肌的运动可以引起这些损伤。
16、由于穿人字拖缺乏对脚部的支撑,也会造成脚内部以及腿的下部肌腱疼痛,还可能造成小腿疼痛。
17、更为严重的阿基里斯腱炎病例可导致该肌腱的撕裂(破裂),并且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来修复破损组织。
18、高跟同样会改变肌肉及肌腱的结构。
19、这对于构成脚的26骨头、33个关节以及100多个肌腱、韧带和肌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折磨。
20、当肌腱发炎,肌肉或关节压迫神经时你会感到疼痛。
21、尽管如此,提前学习一些保护自己的技巧还是明智之选,特别是关于膝盖,大腿肌腱和骶髂关节。
22、手术需要重接神经、血管和肌腱,全部在显微镜下完成。
23、当我们老老实实地在跑步前或另外的锻炼前做下伸展运动,我们的肌肉和肌腱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4、很多患者由于忽视神经腕骨隧道、肌腱、肩袖撕裂,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从而损害了自己的长久健康。
25、在他们的顶端,靠肌腱连接到坐骨上。
26、但是对于腘绳肌较松弛的人来说,他们可以把坐骨抬的很高,以至于上腘绳肌肌腱包裹住坐骨,最终也会使肌腱受损。
第四篇: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作者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人。1943年发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而蜚声解放区文坛。建国后出版短篇小说集《下乡集》、《赵树理小说选》及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灵泉洞》(上)等。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坚持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同时,坚持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道路,努力使自己的创作与农民的阅读心理、欣赏习惯相一致。这种创作追求使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赵树理的短篇名作《“锻炼锻炼”》,首刊于1958 年8月号的《火花》杂志,紧接着《人民文学》在9月号上转载,当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九五八年短篇小说选》,将其作为“头题”佳作收入选本之中。这篇很有特色的小说在读者中间反响热烈,但也存在不同意见。《文艺报》1959年春召开座谈会,并辟“文艺作品为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专栏,以7、9、10三期相继发表12篇文章,对此篇小说展开争鸣,另在《火花》、《人民文学》、《北京文艺》等杂志也发表了评论。
在讨论中,大多数意见持肯定态度,认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相当生动地描绘了农村中象“吃不饱”“小腿疼”这一类农村妇女与基层干部的形象。但是,在反“右倾”的政治背景下也发表了一些偏颇意见,认为《“锻炼锻炼”》不但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说成丑化农民和歪曲了现实。到了“文革”前夕的反对“修正主义”时,将这篇作品以及赵树理的《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等表现“实干”、讲究“实利”的几篇小说,诬称为“中间人物论”的代表作。在十年浩动中,赵树理这位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作家竟被打成“黑作家”,“叛徒”,“写中间人物的祖师爷”,关押批斗,含冤而死。
其实,在浮夸风、共产风一阵紧似一阵的时候,赵树理以其冷静和严肃态度创作了《“锻炼锻炼”》等面对现实敢于揭露问题的小说,这正标志了赵树理是一位有良知、有勇气、有使命感的作家,为当代文学历史留下了不可泯灭的篇章。因此,1980年工人出版社与山西大学联合编辑出版了《赵树理文集》,周扬在序言中以“卓见和勇敢”称赞赵树理的为人与为文。
《“锻炼锻炼”》产生于“问题小说”贬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受到严峻考验的时候。作者仍坚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反映农村生活,不讳饰小农意识的顽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艺术形象。“小腿疼”的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吃不饱”的贪吃懒做、拨弄是非、背后撺掇,典型地概括了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教育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小说还从更深的意义上揭示农民群众中消极落后意识得不到清除的原因,在于党的某些干部对其采取了姑息纵容的错误态度。它并不孤立地描写“小腿疼”、“吃不饱”损公肥私、自私利己的言谈举止,而是同时描写社主任王聚海对其不讲原则、只求了事的“和稀泥”的思想作风,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农村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及解决矛盾的症结所在。而正是王聚海的“和事不表理”的工作作风,使“争先社”里解决矛盾的重任落到了年轻的副主任杨小四等人身上,并使杨小四等人采取了与王聚海截然相反的做法。小说由表
现农民内部的思想意识斗争进而表现干部队伍中思想作风的矛盾,既明确又巧妙地揭示了“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的小说主旨,显露了批判矛头所向,从而体现了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度。
《“锻炼锻炼”》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构建作品、刻划人物的方法。它以情节连贯、富有悬念的故事作为小说骨架和结构线索,在娓娓动听的故事叙述中,逐渐显现出王聚海、杨小
四、“小腿疼”、“吃不饱”等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它以传统的白描手法表现人物,披露人物的心迹;它也点染富有地方情趣的景物,不过总是将情景融于故事的叙述之中。小说语言既吸收了华北农村的群众语言,又撷取了民间文学中的语言精华,显得质朴自然、简炼生动、幽默风趣、流畅上口。这种“没有浮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朴质而醇厚”的“大众化技巧”,(茅盾《论赵树理小说》)在这篇小说中几近炉火炖青的地步。
《“锻炼锻炼”》人物形象分析
——王聚海和杨小四到底谁该锻炼
王聚海和杨小四是赵树理笔下,两位农村干部的典型代表,但其性格各具特色:
主任王聚海是个老中农出身,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就好给人和解争端,人们常说他是个会和稀泥的人。他好研究每个人的“性格”,主张按性格用人;他给人平息事端,主张“合事不表理”,只求“了事”就算;他以为凡是懂得他这一套的人就当得了干部,不能照他这一套办事的人就还得“锻炼锻炼”。
王聚海的“和事不表里”,表现在杨小四贴出批评落后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大字报,大闹村工会的**,正当大伙想让小腿疼受点教训----送乡政府时,他怕收不了场,站起来让小腿疼回去了;而且在杨小四征求他要不要出大字报时,他却坚决主张不要出。
他还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强权主义,主观臆断、刚愎自用、不分是非,以他的势力来压人----他从城关开完会回来后看到杨小四他们在开会,便以为是争论那张大字报的问题,便走上前让他的老嫂子小腿疼回去,助长了小腿疼拒不交待偷花的事实。
副主任杨小四,1957年改选时任职,可他一个年轻干部,便是王聚海眼里坚持需要锻炼锻炼的人。而他却是个精明干练、敢想敢干、有头脑有思想的青年干部。他不怕招惹麻烦,贴出的批评落后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大字报并在小腿疼大闹村工会的威胁下没有表现出一丁点退缩的意思而是主张要把小腿疼送到乡政府给她点教训,压压她的嚣张气焰。
在村支书和村主任去城关开会把整风和生产交给他组织时,他表现出的有组织、有方法、果断、坚决治了小腿疼的“腿疼”,也揭了“吃不饱”的比谁都吃得饱的谜。他在一开始安排生产工作时的讲话,把当前生产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接下来的工作分配的合理有序,规定的处罚方式也妥当严密;在开始摘棉花的当天在地里杨小四当着各队长和群众的面,又具体部署了各队的工作和任务,没有给那些偷花、找借口不出工的人留任何可乘之机;在他发现小腿疼等四人偷花的事实时,又组织开大会的形式让她们交代;又有
计谋的把最难对付的小腿疼放在了最后,让她先产生极大的压力不得不交代事实。
-----不难看出总是要求别人锻炼锻炼的“和事佬”-----王聚海主任本身确实还得锻炼锻炼,而王聚海眼里需要锻炼的年轻干部杨小四却表现出果断、干练的工作作风-----不仅治好了最难斗的两位落后妇女,更很好的调动了农民参与生产的积极性
《锻炼锻炼》中情节的探究
1958年正是“大跃进”的高潮时期,与农民骨肉相连的赵树理不会不敏锐的发现中国农村正处于“天聋地哑”的前期,但当时的文艺界刚刚经过“反右运动”,表面上一片太平景象,暗地里却是一片胆战心惊,所以赵树理不可能也不会被允许写出农村的真实情况。所以,小说《锻炼锻炼》产生了。
首先小腿疼、杨小四和吃不饱的出场就耐人寻味:
“争先”农业社,地多劳力少,动员女劳力,作得不够好:
有些妇女们,光想讨点巧,只要没便宜,请也请不到——
有说小退疼,床也下不了,要留儿媳妇,给她送屎尿;
有说四百二,她还吃不饱,男人上了地,她却吃面条。
她们一上地,定是工分巧,做完便宜活,老病就犯了;
割麦请不动,拾麦起得早,敢偷又敢抢,脸面全不要;
开会常不到,也不上民校,提起正经事,啥也不知道,谁给提意见,马上跟谁闹,没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
这些老毛病,赶紧得改造,快请识字人,念念大字报!——
杨小四写
这是一九五七年秋末“争先农业社”整风时候出的一张大字报。在一个吃午饭的时间,大家正端着碗到社办公室门外的墙上看大字报,杨小四就趁这个爇闹时候把自己写的这张快板大字报贴出来,引得大家丢下别的不看,先抢着来看他这一张,看着看着就轰隆轰隆笑起来。倒不因为杨小四是副主任,也不是因为他编得顺溜写得整齐才引得大家这样注意,最引人注意的是他批评的两个主要对象是“争先社”的两个有名人物——一个外号叫“小退疼”,那一个外号叫“吃不饱”。”
大字报是当时对不配合组织安排或不服从纪律的可以说是最严厉的谴责批评,可 “大字报”、“大辩论”在整风时期是群众发扬**的武器,利用它们向领导提意见,在这里却······而小说人物也随着这张大字报逐一出现,小说也着重写了这两个落后社员,一个外号叫小腿疼,另一个叫吃不饱,这两个外号似乎暗示农民积极性低下和生活待遇的低下。小说从杨小四如何整治这两个落后农民写起。
小说第一个冲突的高潮是杨小四利用大字报的形式公开批评这两个社员,于是引起小腿疼大闹社办公室,但终于**部利用法律和政权的力量所制服。小说是这么描写的:
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杨小四。……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事,就向小腿疼说:“你是不是想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请得到法院!”……小腿疼一听说要罚款要坐牢,手就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我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昧得了?”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只要不提名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就天天骂哩!”杨小四说:“问题不在提名不提名,要说清楚的是骂你来没有?我写的有哪一句不实,就算我骂你!你举出来!我写的是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该没有提你们的名字。我本来提着的,主任建议叫我删去了,你要嫌我写得不全,我给你把名字加上去好了!”“你还嫌骂得不痛快呀?加吧!你又是副主任,你又会写,还有我这不识字的老百姓活哩?”支书王镇海站起来说:“老嫂你是说理不说理?要说理,等到辩论会上找个人把大字报一句一句唸给你听,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对许你驳他!不能这样满脑一把抓来派人家的不是!谁不叫你活了?”“你们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理?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儿,叫……”支书认真地说:“大字报是毛主席叫贴的!你实在要不说理要这样发疯,这么大个社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你!”回头向大家说:“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
这一系列的辩论和矛盾纠结,除了在揭示两个落后社员的劣根性的同时,也表示出农村干部的悲哀,他们在做群众工作时,只会以“罚款”、“坐牢”和“送乡政府”来欺侮人,而且干部嘴里口口声声挂着“法院”、“乡政府”,他们对群众的蛮横态度就是仗了国家机器作为后台。这也是作者暗中想表达出的真正意图。
而更为神奇的是小说第二个冲突高潮:因为社员出工率低,查原因是一部分落后的群众(不止“小腿疼”和“吃不饱”两个)嫌工分太低,定额太高,还有就是自私自利思想作怪,只愿意拾“**”,不愿意为社里摘棉花。于是杨副主任又想出一个办法,他头一天晚上开社员大会宣布第二天集中拾**,等到第二天本来不愿出工的妇女都上工了,他突然宣布改为集体摘棉花,并批评那些受骗上当的妇女是出于自私的目的才出工的,所以不但必须强迫参加劳动而且还要写检讨。副主任杨小四这样布置社员的劳动:“谁也
不准回村去!谁要是半路偷跑了,或者下午不来了,把大字报给她出到乡政府!”“太和,你和你的副队长把人带过村去,到村北路上再查点一下,一个也不准回去!”社员出工就这样变成了强制性的劳动。这在当时也许没有人察觉不对,但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这也是作者痛心所在,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干部不思如何提高积极性,只是一味的压榨农民,强迫劳动。
小说第三个冲突高潮又回到“小腿疼”等人身上,原来她们以为第二天是自由拾花,于是就自己单独去拾花,结果变成了“偷棉花”,当做犯罪接受群众的批斗。小说是这么写的:
她(小腿疼)装做受委屈的样子说:“说什么?算我偷了花还不行?”有人问她:“怎么„算‟你偷了?你究竟偷了没有?”“偷了!偷也是副主任叫我偷的!”主席杨小四说:“哪个副主任叫你偷的?”“就是你!昨天晚上在大会上说叫大家拾花,过了一夜怎么就不算了?你是说话呀还是放屁哩?”她一骂出来,没有等小四答话,群众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哗”地一下站起来:“你要造反!”“叫你坦白呀叫你骂人?”三队长张太和说:“我提议:想坦白也不让她坦白了!干脆送法院!”大家一起喊:“赞成”。
这里的描写不但将杨小四和小腿疼、吃不饱的心理活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都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还将场景、气氛十分写实的表现出来,堪称后来几年“**”中批斗大会的真实写照。从故事情节上来看,是杨小四用计诱使群众进入其圈套中再来个人赃并获,这也许是斗智斗勇,但这些谋略却用在群众身上,而不是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者不可不谓之悲哀。这些被诱入圈套的人到底有什么罪?“这是一个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王聚海式的,小腿疼式的人,狠狠整他们一顿,犯不着,他们没有犯了什么法。”这也是当时时代的悲哀,也是作家在对当时社会的诡异所表达出来的,也是作家对当时潮流的一声质问:这样整治社员,公平吗?
这篇作品在今天看来,仍然是让人痛心的,这不由不让人想起1962年赵树理在会上的发言:“60年简直就是天聋地哑!”这话当时看来是与主旋律相违背的,也表达出这位中国农民的忠实儿子极为悲怆的心理。有人说当时的赵树理只是单纯的将但是农村的画面表现出来而已,甚至在一些参考书籍上是对《锻炼锻炼》主题如此解说的:
小说《锻炼锻炼》描写争先社副主任杨小四一张快板大字报,大字报揭露落后现象,点名“小腿疼”和“吃不饱”的丑陋劣迹。“小腿疼”和“吃不饱”知道大字报后,大闹会场,硬是把一个干部会给“搅乱”,在社员的大会上,又是“直奔主席台”,气汹汹地逼着队长要杨小四把大字报的事“说清楚”,“要不今天晚上的会开不好”,名目张胆、肆无忌惮地耍赖使泼,张口就敢于骂干部、闹会场。社主任王聚才对矛盾纠纷一贯来是和稀泥,不及时彻底解决。在王聚才去乡开会不在社里的时候,杨小四等年轻干部制住了“小腿疼”和“吃不饱”。
赵树理《锻炼锻炼》小说虽描写因大字报引发“小腿疼”和“吃不饱”与杨小四的矛盾,但其实是写王聚才的压制人才、“和事佬”和批评落后的主题思想。在当今现实社会之中,对于解放思想、及时解决矛盾纠纷和形成人才使用机制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只能说是赵树理这农民作家的悲哀,在我翻阅资料开始了解这部作品时,我才发现这部作品隐藏在其底下的,作者嘶声的呐喊,在每一个小说情节设定之时,都有其不可不忽视的隐喻,但从赵树理的艺术画廊里看,这篇作品分明是与描写农村“基层干部混入了党内坏人”的艺术精神一脉相承的,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连这点维护农民的立场都不能直接地表达出来。现实主义的方法冲破了作家的历史局限,只能在当时非常严峻的环境下,以它自己的方式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第五篇:赵树理《锻炼锻炼》
赵树理《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产生于“问题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受到严峻考验的时候。作者仍坚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反映农村生活,不讳饰小农意识的顽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艺术形象。“小腿疼”的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吃不饱”的贪吃懒做、拨弄是非、背后撺掇,典型地概括了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教育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锻炼锻炼》中有“吃不饱”“小腿疼”两个落后农妇。在干部和群众思维框架下展开的叙述,一边是干部利用大字报、批斗会等体现政治权力的手段对待一般农民,一边是竭力躲避权力制约的人物“吃不饱”和“小腿疼”。这两个人都成了斗争目标,成了以领袖、法院、乡政府名义威胁的对象。“小腿疼”这样的客观上与社会主义中心运动不一致的人物与写英雄人物的时代精神不可避免地相互冲突。主任王聚海是个老中农出身,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就好给人和解争端,人们常说他是个会和稀泥的人。他好研究每个人的“性格”,主张按性格用人;他给人平息事端,主张“合事不表理”,只求“了事”就算;他以为凡是懂得他这一套的人就当得了干部,不能照他这一套办事的人就还得“锻炼锻炼”。而正是王聚海的“和事不表理”的工作作风,使“争先社”里解决矛盾的重任落到了年轻的副主任杨小四等人身上,并使杨小四等人采取了与王聚海截然相反的做法。小说由表现农民内部的思想意识斗争进而表现干部队伍中思想作风的矛盾,既明确又巧妙地揭示了“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的小说主旨,显露了批判矛头所向,从而体现了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度。
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既没有写英雄人物,也没有写出阶级敌人的破坏及与之斗争的过程。这样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邵荃麟所谓“中间人物”的特征,有人称之为“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
小说还从更深的意义上揭示农民群众中消极落后意识得不到清除的原因,在于党的某些干部对其采取了姑息纵容的错误态度。它并不孤立地描写“小腿疼”、“吃不饱”损公肥私、自私利己的言谈举止,而是同时描写社主任王聚海对其不讲原则、只求了事的“和稀泥”的思想作风,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农村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及解决矛盾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