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GBZT 149-2015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
3.GBZ/T 149-2015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培训对象
2.1 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工作的人员。
2.2 从事与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中的相关专业人员、见(实)习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等。培训目的与要求
3.1 培训目的 对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可达到如下目的: a)了解有关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的主要内容;b)掌握放射防护基本原则和方法;
c)掌握控制工作人员和患者、受检者以及公众所受照射剂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有关放射防护设施与放射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d)了解可能发生的异常照射及其应急措施。
3.2 培训要求
3.2.1 上岗前的培训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d。
3.2.2 在岗期间的培训 各类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应定期接受再培训,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a,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d。
3.2.3 实习前的培训 医学院校学生进入与放射工作有关的专业实习前,应接受放射防护基本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
4.1 放射防护培训的内容和深度以及培训的频度和时间,应与放射防护培训对象的职责和责任相称,与其工作性质和条件相适应。可参照附录A 和附录B分别给出的培训内容提纲和培训课程举例加以选择。
4.2 在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中应强调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和最优化分析应列为放射防护培训的重要内容。
4.3 接触医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应包括内照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知识。
4.4 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应列为相应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
4.5 放射防护培训内容应适时更新。培训方式
5.1 放射防护培训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其工作性质采取相应方式,例如课堂教学、远程教学、现场实习和个人自学等。充分利用各种音像教材培训。
5.2 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可以放射防护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为主,较系统讲授共同性内容;也可以某方面专题为内容举办培训班。
5.3 现场实习以实际操作为主,侧重培养学员放射防护技能。
5.4 个人学习应由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并安排,选择合适教材,提出统一要求。考核
6.1 放射防护基本知识应列为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的内容。
6.2 新参加医学放射工作的人员,应经过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射防护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6.3 每两年应对在岗的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放射防护知识与技能的考核。
6.4 应将每次培训情况及考核结果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培训工作的实施
7.1 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培训负责,从组织上落实放射防护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并定期核查培训效果。
7.2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放射防护培训机构应负责督促并协助各有关单位做好放射防护培训工作,同时建立一支能够胜任放射防护培训的教学与考核任务的师资队伍。
7.3 放射防护培训教学人员应熟知放射防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不仅要有较好的理论素质,而且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7.4 对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应有档案记录。培训档案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教学人员和课程名称、培训时间和地点、参加人员简况、考试或考核的内容和成绩等资料。培训档案的保存时间依档案类别而定。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可供选择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提纲
A.1 基础类:
a)原子核结构和放射性衰变;
b)电离辐射的特点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c)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d)天然与人工电离辐射源;e)放射生物学基础;
f)放射性物质的吸收、代谢与促排;g)辐射测量与仪器设备;h)个人监测;i)场所防护监测;j)放射事故及其处理;k)放射损伤防治;l)放射性废物处置;
m)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去除。
A.2 法规标准类: a)放射防护法规;b)放射防护标准;
c)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
A.3 防护知识类:
a)放射防护的目的和任务;b)放射防护原则;c)职业照射及其防护;
d)医疗照射的质量保证与患者防护;e)外照射的防护措施;f)内照射的防护措施;g)安全操作技术;
h)电离辐射医学应用新进展、放射防护新知识、新技术。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
各类医学应用的放射防护培训专题课程举例
B.1 医用X 射线诊断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工作原理,X射线诊断技术的发展,X 射线诊断设备的防护性能及其监测方法,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及有关防护管理法规,附加防护设备与辅助防护用品,工作人员的防护,受检者的防护,X射线诊断的质量保证,特殊类型X射线检查的防护,事故预防及处理。
B.2 核医学 放射性药物,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放射性物质的开瓶与分装,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和保存,放射性废物处理,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工作人员和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防护监测,内照射剂量估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的质量保证,介入放射学设备的工作原理、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及其检测方法,附加防护设备与辅助防护用品,污染的预防和清除,事故预防及处理。有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管理法规。
B.3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源,放射治疗设备工作原理,放射治疗设备的防护性能及其监测方法,放射治疗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基础,肿瘤放疗定位技术,肿瘤放射治疗剂量,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有关防护标准与防护管理法规,工作人员的防护,患者的防护,事故预防及处理。
B.4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的质量保证及其设备的工作原理,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及其检测方法,附加防护设备与辅助防护用品,工作人员和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防护监测,针对介入放射学中辐射剂量的过程优化,事故预防及处理。有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管理法规。
第二篇: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的宗旨、对象、内容、方式、考核及实施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
防护培训对象
2.1 凡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一切人员均为放射防护培训对象。
2.2 除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核医学工作者、放射治疗工作者等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放射防护知识之外,凡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的相关专业人员、见习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等,也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基本知识的一般培训。
防护培训宗旨
3.1 防护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各类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避免事故发生,保障工作人员、受检者与患者以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确保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获取最佳效益。
3.2 防护培训的基本要求:
a)对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利与害有正确的认识,防止麻痹思想和恐惧心理;
b)了解有关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的主要内容,掌握放射防护基本原则;
c)了解、掌握减少工作人员和受检者所受照射剂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有关防护设施与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d)了解可能发生的异常照射及其应急措施。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培训
4.1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培训,并经考核合格之后才有资格参加相应的工作。
4.2 医学院校学生进人与放射工作有关的专业实习前,应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4.3 各类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应定期接受再培训。
防护培训内容
5.1 防护培训内容和深度应根据培训对象、工作性质和条件确定。附录A、附录B列出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提纲和专题培训课程可供参考。
5.2 在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中应强调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和最优化分析必须列为防护培训的重要内容。
5.3 接触医用开放型放射源的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内容必须包括内照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知识。
5.4 X射线诊断、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应列入相应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课。
防护培训方式
6.1 防护培训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其工作性质采取相应方式,例如课堂教学、现场实习和个人学习等。并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声像教材。培训时间长短视实际情况酌定。
6.2 课堂教学可以基础知识为主,较系统讲授共同性内容;也可以某方面专题为内容举办培训班。
6.3 现场实习以实际操作为主,侧重培养学员掌握防护技能。
6.4 个人学习应由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并选择合适教材,提出统一要求,各人自行安排。
考核
7.1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应列为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业务考核的内容。
7.2 新参加医学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射防护培训合格证书之后才有上岗工作的资格。
7.3 每三年左右应对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放射防护知识与技能的考核。
防护培训工作的实施
8.1 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的行政领导,应对本单位的防护培训负责,从组织上落实放射防护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并定期核查培训效果。
8.2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放射卫生防护机构必须负责督促并协助各有关单位做好防护培训工作,同时建立一支能够胜任防护培训教学及考核任务的队伍。
8.3 防护培训教学人员不仅要有较好的理论素质,而且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8.4 对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应建立档案,记录他们的技能水平、受训课程、考核成绩等。这些记录的保存时间依档案类别而定。考试大收集整理
第三篇:放射防护工作人员及职责(模版)
放射防护工作人员职责
一﹑每天对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可靠,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有关部门的人员处理。
二﹑每天对安全警示标志是否齐全﹑固定是否牢靠进行检查。
三﹑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进行检查和监督。四﹑对维护人的操作进行检查﹑监督﹑发现违反规定,及时指出并令整改。
五﹑定期向领导汇报辐射防护情况。对应急事故作出及时处理,防范事态的发展。
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辐射防护专业培训。
第四篇:放射防护工作人员职责
放射防护工作人员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认真执行放射防护各项法规和标准,督导科内执行情况。
二.监督防护管理制度的落实,并定期检查防护设施情况,定期检测。
三.定期将防护设施保管使用情况向院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接受放射防护监督,监测部门和检查和指导。
五.负责辐射装置技术档案、放射人员健康档案、个人剂量档案的管理。
六.负责组织安排放射防护知识培训个体检工作。
第五篇:放射科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制度
放射法律法规与防护培训制度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
二、放射工作人员需定期参加市卫生监督部门或市环保局组织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
三、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四、放射工作人员需参加市卫生监督部门的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将
五、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人员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