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国辩决赛蒋昌建结辩稿分析

时间:2019-05-14 17:4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993年国辩决赛蒋昌建结辩稿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993年国辩决赛蒋昌建结辩稿分析》。

第一篇:1993年国辩决赛蒋昌建结辩稿分析

1993年大专辩论赛决赛上,复旦大学四辩蒋昌建的总结陈词已经成为华语辩论赛的一个里程碑。这篇巅峰之作无论从各个层面来看,都堪称是华语辩论中陈词的不世精品。从文字角度,其攻击言简义赅,针针见血;从思想角度,其对于人性本恶这一命题分析入木三分,生花的妙笔写出深邃的哲思;从结构角度,其驳论、立论、升华的比例适当,攻击性与说理性完美结合;从逻辑层面,其论证严明,层层深入;从辩风方面,儒雅大气,举重若轻;而更为后来的辩手一唱三叹,玩味再三的,是其诗意与气魄并重的结尾。通过这些分析,我们看到一个好的结辩陈词所应具备的特点:内容的诱人美、形式的艺术美、论证的逻辑美,论争的和谐美以及辩者的风度美。

【关键词】

结辩陈词 攻击性 思想性 辩风 逻辑 文字美

1993年,复旦大学“为了光荣与梦想”出征“狮城”新加坡,在一场荡气回肠的“人性之辩”后战胜了强大的台湾大学队,开启了国内华语辩论的一个全新篇章,而“舌战狮城”也从此成为华语辩论界的无上荣誉。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复旦大学四辩蒋昌辩,用三篇酣畅淋漓的总结陈词,证明自己的确是辩论场上的王者。回顾台大与复旦之间的那场关于人性的辩论(台大:人性本善;复旦:人性本恶),也许在辩论技巧上用今天的眼光看有那么一点生涩,但从思想深度着眼,双方都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而蒋昌建的一篇总结陈词,至今仍为人广为传唱,甚至一唱三叹,为之折服。转眼十五年过去,当年场上的硝烟都已散去,曾经那人风华正茂,而今已届不惑之年,然而如诗人所说“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曾经的声音已经消逝在虚空当中,但文字却成为不朽的经典。这短短一千字的小文何以有如此的魅力,直至今天仍让无数辩手视为典范?

一、一舞剑器动四方——驳论的攻击性与切中要害

无论是反方的结辩手还是正方的结辩手,都肩负着一个重任,那就是对于对方在整场比赛中犯下的错误进行攻击。因此,在新加坡模式(四位辩手依次陈词)下,结辩手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能否剑指东南,力挽狂澜,一剑破敌,也就成为结辩手能力的集中体现。而这篇结辩陈词开篇作出的两次攻击可谓切中要害,一语中的,虽然攻击着墨不多,但寥寥数语尽显最佳辩手本色。

纵观整场辩论赛,台大出现的错误有很多,但真正的致命伤只有两处,一是概念上对于“本”字始终模糊,不断回避,不断摇摆,怯于直面,时而将“本”定为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时而将“本”定义为个体的出生;二是逻辑上,正方立论中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不能自圆其说——只说人性善,将各种各样的恶通通归于社会的客观影响显然很难为大众接受,因为很容易就得出一个两难推理:如果社会是客观的,相当于将社会等同于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的恶本来就无从说起,那么脱离了人的主观因素,社会如何能对人性产生影响,使本善的人作恶;如果社会不是客观的,则承认了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的关系的集合,承认社会的恶就相当于承认人的恶,如果社会不是恶的,那么在这样一个非恶的集合的作用下,非恶的人性如何做出恶的行为就成为又一重矛盾。在自由辩论中,这两点成为反方的火力集中点,而逻辑错误更是被反方五次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蒋昌建的陈词用最简约的笔墨达到了最大的效果,诚可谓,一剑封喉。

一方面,刚言慑服,针锋相对,直言诘问正方的立论基础,面对对手的正面攻击毫不退缩,用直截了当的回应揭露正方在这一系列对反方的攻击中所犯下的概念错误,使正方的一切攻击不但落到空处,反而成为反方攻击的论据。“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有理有节,义正词严。没有任何婉曲的语言,连续的反诘,将正方的概念错误再次暴露在阳光之下。另一方面,巧用幽默,一语双关,又一次委婉地揭露正方的逻辑错误。由于己方已经五次提出“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的”这一问题,因此此时也就无须再紧追不舍,而是轻描淡写的将教化比作阳光雨露,套用当时流行的《吻别》歌名,一语双关,四两拨动千金,利用幽默的力量再次将对方的逻辑错误指出,到此之时,对方结辩必然左支右绌,难以为继。

如此一刚一柔,刚柔相济,有如剑舞,惊动全场,击敌之至痛,攻敌之必救,用最简单的笔墨,收到了最佳的驳论效果。诚可谓,“一舞剑器动四方”。

二、气与理势相低昂——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对于结辩手来说,通过文字体现出的气势往往是第一位的,这时面对的,是如何用最优美的语言传达最深刻的思想;如何使气势高低起伏,收放自如;如何驾驭一篇气势充沛的陈词,而不是被陈词本身所控制,最终使气势失控。可以说,进入立论阶段,对于结辩手又有了全新的要求,不只要求有敏锐的要求,更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既操控陈词,又能同时有效控制场上局势,使气势既不张扬,又不低迷,既吸引观众,又不招致观众的反感。这篇陈词在文字气势与思想的统一,文字气势与场上形势的统一方面,堪称典范。

结束了驳论之后,经过一个短晢的转折,在确定了抑恶扬善这一基调之后,反方完全挽回了辩题带来的情感劣势,将对方无形中置于一种不利的地位——抑恶扬善的反面。可以说,通过简单的转折,简捷的论述,朴素的语言,观众的情感立场就完全转变了,诚可谓大辩若拙,大巧不工。

进入文章主体的论述部分,蒋昌建在说理方面的优势越发显露无遗。而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与理论素养也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三段论述优美的语言,精炼的用词,饱满的气势,与深邃的思想浑然天成,可谓文质兼美。

回顾历史的第一段,成为这篇陈词的第一个情感喷发点,更是现场观众与评委的第一个共鸣点。通过古代史上的两次大规模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观众直接感受到人性本恶这一命题。采用战争这一极端的方式,并不能充分证明“人性本恶”,但却在情感上赢得了评委与观众。尤其是日军侵华的例子,对东南亚的观众来说,更是感同身受。此时,尽管并没有进一步展开,但观众刚刚转变的情感立场已经向着反方更近了一步,观众的情绪也随着陈词的气势起伏。

经过了第一段的情感喷薄,蒋昌建进一步论述也就更易为观众所接受,此时,采取相对平和的语气可能更利于思想的传达。而此时,陈词的基调也适时的调整,整体基调趋于平缓,而陈词中特别讨巧的一点是,利用新加坡的事迹做为论据,“良言一句三冬暖”,台下的新加坡的观众听到这些褒奖,恐怕心里不转向反方也难。同时,关于社会教化体系的论述无论是在可行性上,还是合理性上,都远远地超过正方的立论。这种立论的高屋建瓴使得整个陈词在格调上都高出正方一筹。

经过了上一段平实的说理,积蓄起来的情感再一次喷发,但两次情感高潮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因为第一次的基调是激昂,而第二次可谓是高华。在抑恶扬善的基础上,辩手跳出此次辩题之囿,从更宏观的层面看待人类的长远发展,从人类进步角度来思考此次的辩题。这种立论层次已经决定这最后的升华气势基调的不凡。而华丽的文字,整齐的句式为情感的迸发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渠道,而观众与评委顺着前面的几次气势起伏听下来,必然为这样的优美文字所折伏,而此时陈词的最大效用也就达到了。同时,第三段的论述继承了之前的一系列论述,继续阐述己方关于如何抑恶扬善的构想。此时的反方,“只缘身在最高层”,自然“不畏浮云遮望眼”。

这三段的论述,文字与思想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相应的思想自然有与之相配的文字利于其表达。而气势的高低起伏更是顺应了思想的起伏。“词丰旨蓄,流畅朴茂。雄辩美辞采美兼有。”诚可谓,“气与理势相低昂”。

三、肌理细腻骨肉匀——攻击性与说理性的完美结合

作为一个结辩手,永远要面对这样的困境,你所给予的时间与你的内容永远不成比例。因为既要总结一场变幻莫测的辩论赛,又要对己方论点进行论证与升华。因此,如何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如何处理攻击性与说理性的主次,如何使攻击性与说理性为共同的论题服务,就成为考验一位结辩手是否出色的第三道门槛。

前文已经说过,这篇陈词的驳论与立论均堪称上乘,而值得借鉴的是蒋昌建在驳论与立论的时间分配上体现了最佳辩手的气魄:

经过审时夺势,蒋昌建准确地判断出正方的症结在于前文提到的两点错误,而且对于此时的场上形势也有清晰的判断——评委已经意识到正方的错误,因此此时,驳只需驳两点,只需点到即止;另一方面,己方立论除了抑恶扬善一点不断为对方扭曲外,已经阐述清楚。此时,只要再点出这一立论基础即可。

基于以上判断,就有了这样一篇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陈词。驳论不求将对方粉身碎骨,只需让其不能翻身;立论不求己方滴水不漏,只需没有硬伤。而将重点放在升华上的直接效果是,使己方的立论基调远远超出对方。于是这篇陈词在评委与观众那里就可以取得最大的效果。

这样,驳论一分不多,立论一分不少,升华恰到好处,恰似一位淡扫蛾眉的美人,诚所谓,“肌肉细腻骨肉匀”。

四、庭院深深深几许——逐层深入的严明论证

结辩手常常有这样的误解,那就是逻辑的工作我的队友已经作得很好了,我只要将气势推上去,只要将我写好的结辩陈词朗诵出来就完成任务了。但实际上,结辩更要进一步明确己方的逻辑基础。

在前文已经分析过了正方立论的逻辑困境,而事实上,反方同样面临相似的问题“恶花是如何结出善果的”,这时就要求结辩将己方的逻辑体系阐明给评委和观众,因为这已经是最后 的机会。如果这时仍然没有让观众和评委接受自己的逻辑基础,则无论如何不能说这样一篇结案陈词是成功的。

而蒋昌建显然比上述所说的做得更好:

反方跳出逻辑困境的基础实际是,人与人相互交往要求抑恶扬善,而在驳论之后,蒋昌建立刻摆明了己方的立论逻辑基础。在这之后,他进一步从四个历史事例证明如果不抑恶扬善人类会怎样,从反面再次证明己方逻辑基础。这是第一次深化,第一步推理,得出结论是人类经由历史教训认识到要抑恶扬善。人类认识到抑恶扬善,是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生活顺利进行,而抑恶扬善要实现,就要通过教化,因此,我们需要社会教化。而另一方面,新加坡的社会教化系统确实实现了这一目的,这是第二次深化,第二次推理,得出结论是通过社会教化,人类愿意并且可以抑恶扬善。基于这一结论,新加坡的社会教化系统是传统东方文化的体现,因此东方传统文化可以抑恶扬善。这是第三次深化,第三次推理,我们不但有具体的制度可以抑恶扬善,而且有文化基础可以抑恶扬善。这就证明,我们的恶花不仅可以结出善果,而且只有承认人性本恶,人类才能实现抑恶扬善。

通过三次深化,三次推理,反方的论点不断深化,不断扩大,不断升华,最终得到评委青眼,诚可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善恶飞入评委心。

五、风流儒雅是吾师——儒雅大气的辩风

对于一位结辩手来说,注定了他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能过于激动,同时,由于要求其掌握场上走向,因此,更要求其对于整个场上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这就对一个结辩手的辩风有着特殊的要因。

国际大专辩论会的结辩手历来有着良好的辩风传统,2001年的胡渐彪就被认为在辩论场上,有着帝王一样的气度,而这一传统,视为始于蒋昌建也未尝不可。

整场辩论赛,蒋昌建一直保持着儒雅的风度,进攻时有礼有节,防守时不慌不乱,归谬时幽默潇洒,驳斥时义正辞严。既没有过于激动的手势,更没有过高的声调,但却将正方台大的喧嚣与激昂统统盖过。雄辩而不凌人,机智而不诡诈。为后来的结辩手树立了一个风流儒雅的典范,因此1999年有路一鸣,2001年有胡渐彪、周玄毅。而我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学习的结辩手,也深受其影响。诚所谓,“风流儒雅是吾师”。

六、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妙用诗句作结,意味深长。

对于结辩手来说,最希望的莫过于陈词结束,全场沸腾。而这就要求,结尾必须格外有力,格外意味深长。而这篇总结陈词历来最为人称道的,正是它令人回味,诗意盎然的结尾。

严格说来,整个第三段都属于这篇陈词的结尾部分,但真正的高潮却是在最后一句到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的一首《一代人》被用在这篇陈词的结尾,给人带来的是一种震撼。人性本恶,所以我有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向善,因此尽管我的眼睛是黑色的,我依然用它寻找善的光明,就这样,顾城的诗与本次辩论的主题浑然一体,天然契合,不仅带给这首诗一层新的含义,更将整个辩论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而人性善

恶与光明黑暗的巧妙相连,使本来抽象的论题一时具象化,因此也更易为评委与观众接受。诗意与哲理,使得这样一篇结辩陈词获得了绝无仅有的魅力。而蒋昌建用他那略带口音,略显沙哑的嗓音吟出这句诗的时候,这篇陈词就注定成为华语辩论届的不老传说。诚可谓“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结语】

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使华语辩论一时风靡中国,而这其中广为人传诵的就有蒋昌建的这样一篇结辩陈词。作为一名结辩手,蒋昌建有着出色的理论能力,逻辑思维。这篇陈词充分体现出了辩论的魅力,当蒋昌建的辩风与辩词的文学性相结合,当辩词的攻击性与说理性浑然一体,当辩词的逻辑性与思辨性交相辉映,当诗意与哲思相互交融,这篇陈词不得不成为华语辩论的经典,而后来的结辩手,也必然会从学习这篇陈词的过程中收获颇丰。

【参考书目】

李元授 李鹏:《辩论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附】

蒋昌建总结陈词原文

谢谢各位,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对方多次问我们人性怎么样?人性怎么样?始终没有问我们人性本怎么样?我想请问对方,人性是什么和人性本是什么是同样的一个概念吗?你们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根本建立基础的话,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我们多次问对方的善花里面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吗?为何要跟恶的人作一个潇洒的“吻别”呢?(笑声、掌声)

今天我们本着对真理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千年探讨不完的话题。无论是从性善论的孟子也好还是性恶论的荀子也好,又有哪一家哪一派不要我们抑恶扬善呢?抑恶扬善是我方今天确立立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的观点。

第一,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苦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场,真可谓是“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

第二,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在历史的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尤其是在面对彬彬有礼、亲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面前,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明天会更好,这其中我们要感谢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们优良的社会教化系统。人类文明是在人类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这些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 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身成为恶,只要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起伪啊!

第三,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的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飘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的命题。可喜的是,在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从一阳来复开始走向了新的春天。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合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谢谢各位!(掌声)

第二篇:蒋昌建 人性本恶 结辩(推荐)

93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正方:台湾大学,人性本善

反方:复旦大学,人性本恶(胜方)结辩词 蒋昌建:

谢谢各位,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对方多次问我们人性怎么样?人性怎么样?始终没有问我们人性本怎么样?我想请问对方,人性是什么和人性本是什么是同样的一个概念吗?你们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根本建立基础的话,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我们多次问对方善花里面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吗?为何要跟恶(善)的人作一个潇洒的“吻别”呢?(笑声、掌声)

今天我们本着对真理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千年探讨不完的话题。无论是从性善论的孟子也好还是性恶论的荀子也好,又有哪一家哪一派不要我们抑恶扬善呢?抑恶扬善,这是我方今天确立立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的观点。

第一,只有认识人性本恶(善),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苦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场,真可谓是“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的)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

第二,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在历史的坎坷之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尤其是在面对彬彬有礼、亲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们面前,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的明天会更好,这其中我们要感谢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们优良的社会教化系统。人类的文明是在人类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此,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尽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这些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身成为恶,只要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起伪啊!

第三,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的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飘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的命题。可喜的是,在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从一阳来复开始走向了新的春天。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合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注定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谢谢各位!(掌声)

第三篇:03国辩 决赛 中山VS世新 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003国辩 决赛 中山VS世新 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正)立论(任意一位辩手)大家好,顺境就是良好的境遇,逆境与之相对。人的成长指的是,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以及充分社会化的过程。以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角色趋向成熟,两个指标来显示。虽然顺境逆境都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面对的人生境遇。但比较而言,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首先,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一方面,科学的营养供给、健全的公共体系比起匮乏的物质保障、欠缺的公共卫生服务,更有利于人的生理成长。另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人心智的成长,人心智的成长包括认知能力的提升、性情的陶冶、品格的养成。逆境中,学习环境是压制性的,可以认知事物,但是顺境中,提供的是鼓励性的教育氛围,更有利于认知的系统发展。逆境中可以认识到人生的艰辛,但也容易产生焦虑和痛苦,甚至产生对他人的疏离感和不信任。而顺境当中,我们更可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友情的可贵,从而拥有宽容、开放、健康的心态,逆境中对人品格的培养是有条件的,很容易就超出了基本的承压范围,造成人格的扭曲。而顺境中,对人品格的培养却是潜移默化的,通过积极地教育手段和良好的性情陶冶,锻造更健全的人格。其次,从人的社会化进程来看,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满足人生各阶段的成长需求。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顺境中家庭的关爱让我们具有了自信心和自主意识,而在破碎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自卑多疑。青少年的时候,顺境中的良好教育可以使我们学业有成、谋生有道,而缺乏教育则一时失去成长依托,迷失生活方向,当我们到了成年乃至老年的时候,顺境使人在自我肯定中获得终生成长的动力,而逆境的冲击容易使人意志消沉、自我否定;另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人社会角色的成熟,因为人的成长总是以其独立的担当,恰当的社会角色为标志的,逆境中的困顿容易产生挫败感,使人打断终生成长的进程。而顺境中持续的社会发展、健全的制度安排、和谐的日常生活,为人的社会角色成熟提供了更良性的空间。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凭借顺境的好风,我们可以展开成长的双翼,在人生的天际飞得更高,更远,谢谢。(反)立论(任意一位辩手)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来宾。在听完对方辩友的言论当中,对方辩友告诉大家,顺境是等于顺利的境遇,但是她没有告诉大家,到底她谈的是过程中的顺利境遇还是结果的顺利境遇所以显然的这一点,我方认为是存疑的。其实现在我们来理清一下现在辩题的一个基本的概念,今天我方所指的逆境,其实所指的是,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他所付出的努力及遭遇的困难,是一般高于所谓的预期,他要付出努力,他要付出三分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结果他付出了八分,甚至他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没有办法完成的时候。我们说,这个人,他面对了一定的逆境,但是当然这种逆境,不能威胁到他的生命,否则的话,这种绝境就不是我们今天双方应该讨论的范围。而我认为所谓的成长,指的是一个人在知识、经验以及能力及人格方面获得增进。所以简单来说,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要说的就是当人付出的努力或者他遭遇的困难,高于他自己本身的预期的时候,我们人依然能够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知识上的发展。其实今天我方说,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是基于三个理由。第一,我方认为逆境增长了人的历练与知识。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我们走错了,我们就多知道一条错额路是怎么走的,所以我们人生的见识,以及种种的经验就更丰富了。爱迪生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做了五万多次的实验,才能成功地发明了这个简用的这个电芯。于是就有人问他说,哎,你怎么知道最后的成果一定是成功的呢?爱迪生告诉他说,成功不是唯一的成果,我有了五千多个成果,因为我吸取了五千多次的经验。第二,我们认为逆境拓展了人的视野及格局,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比我们想象中走的更困难的时候,下一次我们做的那种预期将会做的更高。所以我们做的准备将会更多。一个人如果预期他花三分钟的时间去完成一个问题,结果他花了八分钟的时间,所以下一次的时候,他就会做八分钟的准备工作。第三,我们认为,逆境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在路上我们有风险有了挑战,我们才会激发出,我们自己也想象不到的这种能力,在学习的心理学上来看的时候,孩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老师给予他高于他预估能力的挑战,发展的成果是更美好的。我相信在座每位都看过《西游记》,熟悉《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其实西天取经最重要的,不是取经的结果,而是这一路上我们克服了困难的这种过程。所以我们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谢谢大家。(反)盘问 对方辩友您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很简单,就是现在我们桌子上有三个杯子,请你猜一下,哪个杯子里面我们有放喉糖。

这个真猜不出来,是不是有放喉糖的就是顺境,没有喉糖的就是逆境呢?

对方辩友,你先猜猜看就知道了,你随便猜,猜错了还可以再猜一次也没关系。哦,那我猜三个里面都有行不行啊。

可以呀对方辩友,来,我们先看,对方辩友这里面有喉糖对不对,好,那您如果猜对这个时候,想请问您如果你没有机会再猜下一次的时候,你如何证明,这两个里面有没有喉糖呢? 我为什么一定要证明这两个里面有没有喉糖呢?我觉得人活着如果真的有糖吃,然后过得比较好,自己能获得发展,就已经够了,不需要去尝试很多条错误的途径,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去上。你说是不是呢,对方辩友。

您现在在问我问题吗?对方辩友,我想要告诉您的是,如果说今天您猜对了,对方辩友这两个杯子里面放什么东西,您就永远都不会知道了吧。可是人生不是一场猜谜游戏,在这里我猜对了喉糖有糖吃,猜错了喉糖没糖吃,很简单,损失并不大,可是有的时候往往是对我一生都非常影响重大的选择。如果我选错了,可能真的是追悔莫及了。所以能走正确的路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要往弯路上走。

对方辩友今天你来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对不对,如果说今天你遇到的,都是实力非常坚强的队伍,而这些他们实力都超出你方预期的实力,这时候下次您再参加这场比赛的时候,您会不会更充分的准备,更认真的准备,因为担心会遇到更强的对手。

可是无论我的对手多么强,都有我的教练、队友,还有场下的观众支持着我,我觉得这是我发展的顺境。在这种顺境之中,无论遇到多么强的对手,我都会迎难而上,取得成功的,谢谢你。

对方辩友的意思是说,下次遇到更强的对手,您方就不用打算更认真的准备,因为觉得现在这个程度就可以打败更强的对手了吗? 不,就算您是我的对手,您也不是我的困境。我觉得您是我成长中的动力,您的关心和鼓励,我都非常感谢,谢谢您。(正)盘问

好,我们也来谈一些小道具,刚才在场上,有人为我们擂鼓,但是有时候打辩论的,可能是孑然一身,形单影只,哪一种更有利于您的发挥呢? 对方辩友,只要肯为我们加油鼓励,那就是好的了。

是啊,所以刚才有人为我们助威,更有利于我们的发挥,否则冷冷清清,可不利于我们的成长。第二个问题,您桌子上放的应该是方便面的盒子吧,方便面可以解饱和方便面能够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是不是一个概念呢

对方辩友,方便面他是一种食物,我实在不清楚这个东西跟顺逆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呀。其实啊~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类比,在逆境中,人是可以解饱,也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但是他和有利于人的成长是不是两个概念呢。

对方辩友,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正因为这样子苦于心志我们才能够更加的成功,正因为我们失败过,正因为我们遭遇过逆境,我们才知道,我们更应该上去,更应该努力,更应该迈向人的成长啊

如何使降大任于斯人呢?可要先饿你,还要再空乏你哟,要劳你哟,才能把责任给您,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是不是这样的经历呢。

对方辩友刚刚所谓顺境可以饱食,然而对方辩友,当我们饿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原来非洲的难民,原来他们是这么样的饥饿;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才因为我们在饥饿的时候,遭遇过这样的逆境,我们可以帮助这些人,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的成长(时间到)

可是按到对方的立论,人身处逆境,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要救助他们,不就是遏制他们的成长了吗?

对方辩友,正因为他们饥饿,他们想要努力,他们就更加发展。对方辩友……(时间到)(反)反驳(黄执中)

大家好,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刚刚的质询答辩。在刚刚对方辩友在猜我们桌上喉糖的时候,她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说我三个都猜可不可以呀。在这场比赛当中当然可以,可是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观众,我们在人生的选择当中,可以说我统统都要可以吗?好像不行吧。不管我们是科学家在做实验,不管我们学生在选择人生的经历和过程,不管我们一个企业家在选择企业投资的方向。我们好像在必须要从中择一。当然,如果遇到顺境,我们第一次就猜对,我们就得到了成功的果实,我开了第一个杯子,知道里头有东西了,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看看其他杯子里的东西。《阿甘正传》里头不就有一句话吗,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吃下去,你永远不知道它味道是什么。顺利的人有个特色,就是他永远都吃到,他最喜欢吃的那颗巧克力。可是呢?他永远都不知道,其他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他也永远不知道,别的路途会有什么样的风景。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所谓顺境,有三个立意:第一个是在生理上的发展,可是我们要知道,生理上真的是自顺境当中,比较容易带来发展吗?我们都知道,人体为什么会产生对病菌的抗体,就因为是我们生过病,才会有抗体的,如果从来就没有生过病,一场病就把你击倒了,这怎么会是顺境的发展呢?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说,有顺境,身体才会好,可是这跟我们的经历也不一样,一个富翁,有车子有房子有仆人,这种是顺境把,他的身体会比农夫来的好吗?其次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他的心智在顺境当中会成长,可是我们就要想想看了,如果我们去念大学,遇到两个老师,一个是严格的老师,一个是偷懒的老师,随便课程都让你PASS,随便你交什么作业都给你高分,这总是顺境,可是你的心智会成长吗?最后我们还想到有关品格的问题,对方辩友如果我身在一个父母极度宠爱的顺畅环境里。打破花瓶,父母说没有关系;捉弄小朋友,没有关系。对方辩友,这样的溺爱品格会正常吗?(时间到)谢谢大家(正)反驳

谢谢黄执中师兄,我们呢也来简单分析一下对方的立论告诉我们什么,他们说啊,顺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安逸的环境,而逆境呢,给人带来了一种机制,什么机制,让您知道哪条路是错误的,化学元素中又108项元素,如果在座各位想试验一下,哪项元素是有毒的,您可要一个一个品,但是当品尝第一个有毒的时候,您就已经一命呜呼了。况且人的成长是什么。其实人生啊,就像是一棵树的成长,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加以保障。对方混淆的是什么,在逆境中人可以成长,和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什么这样说,爱迪生通过实验,能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有所获得,我可告诉你哦,爱迪生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一流的实验室,如果这些都匮乏的话,且莫说爱迪生实验五万种材料,恐怕他还在街边流浪,不能够进行科学研究,话说回来,什么是在逆境中可以成长,这好比说司马迁的《史记》呢?是在逆境中造就的,但是逆境有利于科学研究,是另外一个概念,对不对。其实逆境给人提供的是某些个别品格历练的过程,而顺境是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全面发展和某些极端性格的养成,是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呢?其实对方所说的逆境,我方不予否认,他所说的是逆境给人带来了挫折,但是顺境给您带来了克服挫折的能力和条件,(时间到)是否更为重要呢?谢谢。

一对一 对辩(双方各选派一名辩手,首先有请正方发言)(正)谢谢您,也许我们要谈一些,成长中沉重的话题了,据调查说,身处暴力家庭中的儿童,自卑心里的产生率是60%,而正常的家庭呢不到10%,请教您,家庭的关爱,是否更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呢? 对方辩友刚刚说这个虐待家庭,这是个绝境啊它不是逆境,就像对方辩友说的,如果按您方顺境来说,天天躺在那边,就有饭可以吃,完全什么事都不要做,那这样有成长吗?

对方辩友,首先请您告诉我,为什么出现了家庭暴力,儿童就面临绝境,生不如死还是必须要死呢?

对方辩友,因为他还没有成年,无法为自己的能力负责,再请问对方辩友,如果顺境可以让人成长,请问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怎么解释呢?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是一条必然的定律吗?那么今天我们都不要致富好了,因为如果您一致富的话,您的孙辈可能就要倒霉了呀。

对方辩友,顺境如果让人成长,玉不琢不成器,对方辩友,这句话您再解释一下好了。对方辩友为什么老让我们解释一些我们的问题呢,请问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说犯罪心理学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如果身处破碎家庭的话,比正常家庭来说,他的犯罪率要高出三倍。请教您,健全的家庭是否更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呢?

对方辩友又在提绝境了,我们应该是讨论,在家里叫你做事和不叫你做事,这样子成长是哪个比较好成长。那请教对方辩友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它辛苦了他,让他获得磨炼,为什么还不能成长,难道说躺在那边,就可以变成一个大将军或是一个大圣人吗?

对方辩友,孟子的这句话,这个斯人并不是说伟大的人物,而是指我们作为一个人,要这样做。请教对方辩友了,如果破碎的家庭就等于绝境的话,那今天我要告诉你(时间到)好,谢谢。

对方辩友一直说顺境有利于成长,想请问对方辩友很简单,《西游记》里面整个故事讲的都是他们取经波折的经过,难道按照对方辩友的讲法,顺境如果很简单的话,那么唐三藏直接请那个孙悟空带他到西天拿个经回来,不就取经成功了吗?(时间到)第二轮对辩

(反)请教对方辩友,为什么我们孙悟空不直接飞往西天,马上取经呢?

因为他是孙悟空啊,他有72变,可是要换了我去取经的话,一变都没有可能第一难的时候就已经被老虎吃了。您还要故意这样磨难我吗?

说的非常好,所以您看嘛,就是因为您怕被老虎吃掉,这些逆境都让你成长,如果你没遇过这样的逆境的话,你下一次要如何面对这样的困难呢?

对方辩友,难道您不怕被老虎吃吗?那您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请教对方辩友,你们所说的绝境和逆境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那在这之前,那请教对方辩友,您方认为成功和成长有什么分别呢?

成功,所有的成长不一定都成功,但是成长包括成功。对方辩友请正面回答我的问题,绝境和逆境有什么本质区别。首先我方认为,没有必要回答,为什么?因为对方辩友今天根本上在前提上市错误的,对方辩友,请你告诉大家为什么在过程当中,顺境更有利。

我方一辩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原来对方辩友是概念轰炸机,逆境不成,提出绝境,然后绝境解释不出来又使出了凌波微步,请正面回答,绝境跟逆境到底有什么区别。

对方辩友到现在还没有清楚告诉大家,你们认为说顺境更,它的更是体现在哪里?

是从生理心理社会化,两个层面四个点,我们都论证的非常清楚了,倒是对方辩友,他们从来不解释,他们逆境跟绝境的区别。

那请问在生理心理这四个点上,怎样更才算是更。

我方一辩刚才说的非常清楚了,难道您还让我再给您复述一遍吗?您从来不回答我的问题,是不是因为您们的逆境是不太逆、有点逆还有一点物质帮助,又得到了人们的支持,(时间到)这是人间仙境吧。

是因为你方把我方的逆讲成绝,然后把你方的顺讲成是非常奋发向上的,当然我们就没有办法回答了。对方辩友完全没有理清今天的前提,那我们要怎么辩论下去呢?(时间到)对不起,我们不认同这样的态度。提问嘉宾(向正方提问)

如果您把逆境理解成就是暴力家庭、犯罪环境的话,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顺境理解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天上掉馅饼呢?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人的成长吗?谢谢。谢谢您的问题。其实身处破碎家庭和身处单身家庭的确身处逆境,但是我们也不否认地要告诉大家,也有人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成长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亲的家庭或者家庭暴力,就有利于您的成长,说顺境中也可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小皇帝,所以嘛,我们在顺境当中,也应该警醒啊。我们也应该在顺境当中,在家庭的关爱当中,做出我们的调整,但是请注意,这是在顺境当中的调整。有没有人因为,我们看到别人的家庭当中,有人因为溺爱变成了小皇帝,我们作为父母的就要对孩子说,哎呀,为了避免让你成为小皇帝,我还是不要去关爱你了。显然这样子,并不有利于我们儿童身心的发展,谢谢您。提问嘉宾(向反方提问)请问,既然会有人根本无法承受的逆境存在,它又怎么会有利于人的成长呢?希望您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谢谢。

(反方)感谢王先生的问题。其实今天我方说,在我们做一个竞争的平台上,我们在比较今天双方之间,到底谁更有利于发展的时候,所比较的这个人,他在性质上必须是相同的。然后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他们把我们今天的逆境形容成所谓的绝境,而当然这个很难界定。不过我说,我今天面对一个绝境,然后我马上就死了,那这个对我来讲当然就是绝境了。但是,如果这个逆境,本身是我在整个过程当中,不是我自己预期的,举个比方说,今天我打算说,我要付出三分努力,但是最后我发现,我要付出八分努力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对我来讲是逆境。但是我要付出十分努力,最后也做不到,那就叫绝境,谢谢您。嘉宾(路一鸣)提问正方 如果人在顺境当中成长起来,在面对一个不确定性的时候,他的经验从哪里来?他的成长标志又是什么呢?

谢谢这位嘉宾的提问。其实我们坦然承认啊,每个人人生中总有顺境,总有逆境。总是有这位嘉宾所说的,有不确定困难,出现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之中,这点我方坦然承认,其实当困难出现的时候,这是对方所论证的面对困难,其实我方说,顺境呢,恰好提供了一个解决困难的途径。这就好比说,逆境带给我们的是面对挑战,但是面对挑战和解决挑战是一个概念吗?显然不是。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逆境中,您面对了这个不确定性的困难,但是顺境中,给您克服这个困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其实话说回来了,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恰是今天的分歧所在,而克服困难是成长标准,谢谢。嘉宾(蒋昌建)提问反方

我的问题呢是这样,无数的英烈他们为了下一代有一个良好的境遇而抛头颅、洒热血,其目的是为何?与之相关的就是无数个像杨振宁先生这样的科学家,也通过自己殚精竭虑的研究,来尽量减少宇宙和我们生活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以保证人类能够健康地稳定地向前发展,那么他创造的克服不确定性的这个环境是顺境还是逆境呢?

我方的看法是,基本上我能够知道,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我当然是希望能够活在一个顺利的环境里头,如果让父母来选择的话,他当然是希望子女活在一个顺利的环境里头。为什么?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不忍苛责。可是我们要了解,我们希望下一代活在好的环境里头,是因为我们不忍心看他受苦,可是,其实我们又知道,我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种种能力,其实都是从困难当中出现的。如果我这个父母帮他解决困难,我为他创造一个顺境,帮他解决困难,其实这个小孩子并没有解决困难,是我帮他解决困难。顺境不会让人拥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呢?我们知道不管是科学家也好,先烈也好,我们对于其他的人,其他的百姓,或者是其他的民众,他怀的心意其实跟父母一样的,我希望我的所作所为能够让大家更幸福,更快乐。可是成长,我们不希望你们以此为满足啊。你们要去寻找你们人生的逆境,你们才能更成长啊。谢谢大家。自由辩论(各三分钟)(正)请问人们去救助战乱饥荒地区的孩子们,是不是为了让他们摆脱逆境,更好地成长呢?(反)对方辩友,人们去救助慌乱中的孩子们,他们是为了一份怜悯,一份爱,然而对方辩友,我想请问您,如果在顺境当中,可以让人成长的话,军队何必行军,僧侣何必苦行呢~(正)为什么我们要付出我们的关爱呢,不正是看到他们身处逆境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才要付出关爱吗?如果逆境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的话,我们应该对他们都表示羡慕,让大家都去贫困山区。更有利于大家的成长嘛。(反)对方辩友,饥民饿到快生死关头了,你对他表示羡慕,这是不对的。我们去拯救他们、帮助他们,是去怜悯。对方辩友怎么可以相提并论。

(正)如果我们的怜悯却阻碍了他们在逆境中成长的话,这不是一种道德的虚伪吗?

(反)您告诉大家,今天如果我们有选择的时候,我们当然不会选择逆境,但是问题是,请问一下,您刚才告诉大家很多人生的哲理,请问人生何时有选择呢?

(正)其实人生何时有选择,对方辩友已经给我们选择,他要故意去尝试错误的道路,以验证道路的错误,我想请问您了,有良师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和自己盲目摸索,哪一个更有利于您的成长。

(反)对方辩友,这里有100位名人的故事,他们统统都在逆境中成长,如果按照您说的,他们的故事内容应该写的,就是他从小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躺在那里他就成长成伟人了吧。(正)对方三号辩手告诉大家,其实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人生道路;可是对方一号辩手又告诉大家,其实人生没有选择,本来就是命定的,是不是要告诉大家,原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呢?

(反)其实我方只是想告诉对方辩友的是,对方辩友一直告诉大家,人生是那个选择,是可以选择好和坏的,但是他们告诉大家的,我们今天谈的是人生还是逆境和顺境呢?顺境逆境如果是可以由自己选择的,有谁会走出街上被大砸牌砸下来砸死的呢?没有人会做这样的选择,这证明什么东西。当逆境和顺境给予我们什么条件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从当中去寻找,我们成长的元素到底来自哪里,对方辩友。(正)非常感谢对方辩友,难道您告诉我们说有选择就等于逆境了吗?刚才我们抽签的时候有选择吧,难道一抽签,我们双方就一起进入逆境了吗?

(反)对方辩友,您方一直说的顺境,其实是得到别人的帮忙,不是顺境这个人他成长,而是他只能获得别人的帮忙,请问这样他为什么可以成长呢?

(正)谁在比较更有利的成长,是我们双方共同的比较,有朋友为您两肋插刀,可谓是顺境吧!但有朋友插您两刀,可谓是逆境吧,请比较一下。

(反)有朋友为我两肋插刀,我以后知道相信朋友,可是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值得相信,我非得哪一天被人插了两刀之后,我才知道谁可信,谁不可信,我成长。

(正)那对方辩友,您为了验证谁可信,谁不可信,是不是就要每天都挨上好几刀呢?(反)对方辩友,不对。我们要讲的是,如果人永远都不被朋友插上两刀,他就会盲从地相信所有的朋友,这样的人只是蠢木牛马,怎么会成长?

(正)那人如果被人都插上两刀的话,都死了,您还何谈成长呢?请问一个好汉三个帮和众叛亲离,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呢?(反)刚才对方的四辩不是告诉我们他们谈的不是谈死的绝境,现在正方的一辩告诉我们说他都已经死了,那还怎么谈成长呢?

(正)好吧,我们说如果插上两刀不死,身患重伤,是不是对方辩友认为就有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呢。请教对方辩友了,如果逆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的话,孟母三迁,他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反)我解释给对方辩友听吧,孟母第一次迁的时候,不晓得环境对孟子影响会那么大,发现孟子学人家在那边玩不正经的把戏才二迁才三迁,是因为每次都搬错房,孟母才知道环境对孩子影响很大。

(正)那么孟母第一次发现自己搬错房的时候就应该很后悔,原来赌场是个逆境,我们应该搬回去,让孟子在赌场里面好好成长,那不成了千王之王了吗?

(反)对方辩友,孟母就是因为三迁之后她越来越成长了。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要顺境,《西游记》里的唐三藏,他只要坐飞机去取经,不是比这更快吗?

(正)我方不是告诉大家了吗?孙悟空是72变,我们可是肉体凡胎啊!如果让我们去面对妖魔鬼怪,我们恐怕是在劫难逃了。请教对方辩友了,今天古代的社会讲究男尊女卑,现代的社会呢,却是妇女能顶半边天,何者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啊。

(反)对方辩友,我们还是先聊一下刚刚没聊完《西游记》的问题,如果我们今天讲的是,今天一开始如来佛就把这本经书不要你来取了,我坐个祥云跑过去,E-mail给你唐三藏,那唐三藏是不是就更顺利,他成长更大了吗?

(正)那问题是人生不是每一次都是取经,我们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孙猴子,虽然我也很羡慕他。请问妇女缠小脚和今天我们妇女能顶半边天,哪个更有利于妇女的成长呢?

(反)如果妇女以前没有缠过小脚,妇女怎么会知道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由于有压抑,所以反弹才会更厉害啊。

(正)衣食足而知荣辱,在逆境中人们怎么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艺术修为呢?(时间到)总结 3min

(反、黄执中)大家好,对方辩友刚刚最后一句话是衣食足而知荣辱。可是我们要想想看,如果我们从小到大衣食总是足的我们怎么知道荣辱这种事情,会在衣食不足的时候消失呢?我们是不是就因为我们历经过战乱,饱尝过饥饿,看到道德往往要借由物质的一些基础上才会出现,所以我们警醒到了。哦,原来不足的时候,可能就没有道德,所以我们要小心,我们智慧就增长了。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聊过几个问题。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谈到,唐三藏去取经,对方辩友一直在谈孙猴子,可是我们要了解,孙悟空为什么能有72变,他不也是被太上老君关在那个炼丹炉里头,炼了半天才火眼金睛吗?他不也是去求仙求佛才学到的72变吗?难道孙猴子当初蹦出来的时候,它就自满自足,他到现在为止还是水帘洞的一个小猴王而已。怎么会成佛成仙呢?所以我们要知道,不管是对谁,逆境对我们而言都是有成长的。对方辩友认为,这场比赛是一种什么样的对决呢?他认为逆境是一种面对问题、面对困难,可是只有顺境才能克服问题、解决困难,因此他们比我们价值上是更高的。可是仔细想想可能又不对了,什么叫做在顺境当中能够解决问题,那是人家帮你解决问题呀,我在顺境当中,父母帮我解决衣食问题,老师帮我解决课业问题,同学帮我抄笔记,解决了可能会被老师点到名的问题,在这样的顺境中,问题是解决了,可是是我的解决吗?我这个人有成长吗?我也许学历越来越高,可能我的地位越来越高,可是我还是我,一拉开你的衣服和学历,你还是一只猴子啊。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今天要做是要了解,真正能够在逆境当中成长的动机,是因为逆境当中勇于面对问题,在面对问题当中,你由于没有顺境了,没有贵人了,没有机运了,你能够有的是什么呢?两双拳头,两只脚,你要自己打出一片天,在这种过程当中,你如果成功了是你的成功,失败了,好歹你奋斗过一次嘛。这样的人生,不是比遇到贵人更值得我们欣赏吗?这样的人生,不是不管成不管败,好歹轰轰烈烈吗?如果今天我们在帝王家,从小养于深宫富人之手,就算有多大基业,这边有诸葛亮帮忙,那边有刘伯温妙算,底下这些一列开全部都是岳飞,要不然就是韩信的,这样当皇帝你有成长吗?我不知道啊。所以我们要了解,逆境让人的本质成长了,让我们的历练成长了,让我们的心智坚韧了,让我们看得东西,跟顺境家的小孩子看得不一样。他们看得到冠冕的门面,我们看得到厕所;他们看得到锦衣玉食,我们看得到馊水桶,这样眼界的不同,难道不是一种成长,难道不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偶尔试一下的成长吗?父母心是父母心,成长却是希望小孩子自己去历练,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时间到)谢谢。

(正)谢谢主席,对方刚刚最后一句话说,父母心是父母心,但成长还是自己的成长,但有没有一个父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长呢?对方今天其实要告诉大家、天下的父母说,如果你让你的孩子幸福的话,那么你错了。因为如果你不忍心看到你的孩子受苦,那是不让他成长,如果一个老师不对一个学生苛刻的要求的话,那么你错了。因为如果你不对他苛刻的要求的话,这个孩子就没有办法成长,所以今天,如果在座的各位,是身处名校,受过良好的教育的话,那么对不起您没有成长。对方又告诉我们说,《西游记》的故事,我们非常的感动。但是《西游记》到底是有利于孙悟空的成长呢?还是有利于我们在座普普通通的人成长呢?孙悟空压五百年,可以练就不坏金身,渴死如果您被压了五百年,恐怕也很难泰山压顶不弯腰把。孙悟空在炼丹炉里头,可以练的火眼金睛,可是如果我在炼丹炉里头,恐怕就要变成北京烤鸭了。所以其实今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的有两点。第一点,他告诉我们说,其实您在逆境当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顺境中也许只付出了三分,逆境中也许您付出了八分,所以三分努力叫逆境,八分努力叫顺境,可是有没有人在逆境当中意志消沉,借酒消愁呢。不是有一句话叫举杯浇愁愁更愁吗。我没有付出努力,是不是因此,我们就没有身处逆境了呢。如果我们有人在顺境中,珍惜我们现有的资源,加倍的努力,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是不是在对方眼中,因为我们有了这些良好的资源,父母的关爱,因而即便我们如何的努力,我们依然身处逆境呢。第二点,对方辩友要告诉我们的其实是说,如果您在逆境过程中能够激励您的潜能,所以我们当看到一个盲人要过马路的时候,您不应该去帮助他,因为您应该告诉他,其实黑暗的世界,更有利于您激发您的潜能。可是我们如何能忍心呢。可是如果我们看到处于战乱和饥荒中的儿童的时候,对方辩友也应该告诉大家,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施以援手,因为我们何尝忍心,因为对他们的帮助,让他们转逆为顺,而失去了成长的动力呢?所以今天对方辩友可以高呼说,有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他们在逆境中成长了,没错他们成长的非常好,但我们为什么对他们心怀敬佩呢?不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这样如此不利于我们生存的环境,却能够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吗?但是我们今天应该谈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嘛。您可以高呼逆境如何获取历练,但您有什么权利,让我们不去追求幸福的生活呢?如果逆境让我们有了动力(时间到),那是因为我们顺境还拥有阳光。谢谢。

下载1993年国辩决赛蒋昌建结辩稿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1993年国辩决赛蒋昌建结辩稿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