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教程[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7:3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辩论教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辩论教程》。

第一篇:辩论教程

以前看到滴~~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7610548.html?si=1 比较懒全抄咯 有关辩论的具体常识—辩论入门手则

论辩,形同作战。要想在论辩中达到探讨真理、捍卫真理的目的,不但要有丰富的内容,而且还要扬长避短,采取自己最合适的方式来进行。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等方面的自然差异,它使得一些人适用的论辩方式,对其他性格的人并不一定适用。每个有志于在“辩坛”上显试身手的人,都应该对自己适合那种方式进行论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后人借托的周楚《鬼谷子.权篇》中剖析道:论战对手有智者、富者、贫者、贱者、勇者,这就要求以博、辩、要、势、高、利、谦、敢、锐等不同方式从容对付。

有关辩论的具体常识—辩论入门手则

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论辩

时势造英雄,时势造辩才,古往今来的雄辩家莫不都是时代的产物。

古希腊的辩才辈出,是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社会繁荣的标志和需要。当时以雅典为中心的城邦中,公民有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们可以出席讨论和表决国家大事的公民大会,可以在法庭陪审、起诉或为自己申辩;这些活动无一不要求公民必须充分使用自己的口舌来为自身的利益而奋斗。正因为这样,以智者为代表的雄辩家们便应运而生。

而我国的春秋战国之交,正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大踏步前进的历史进步关头,新兴的地主阶级实行了一系列的较为开明的政策,出现了人和兴学、策士横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和文化的兴旺发达时期,荀子等人便是当时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争鸣中,他们差不多没有一个不是“率其群徒,辩其谈说”的。当时一个很平凡的策士,通过游说,一经国君赏识,便可封为卿相。在激烈的军事和外交斗争中,这些能言善辩的策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呼号,展开著名的合纵连横活动,其中尤以张仪在秦国推行连横策略及苏秦合纵五国攻秦的活动最为著名。结果“苏张之口”便成了形容能言善辩的成语。

由上所述,我们不难体会到:社会发达,必兴论辩。我国自从秦统一中国开创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之后,先是“焚书坑儒”,继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至明清两代禁讲学社、大兴文字狱,人民群众的嘴上都被贴上了封条,言论自由被取消了,莫谈国事成了人们明哲保身的处世格言,言谈稍一不慎,就有可能脑袋搬家,株连九族。那个时期专制主义横行,愚民政策强化,皇天之下,百姓们的口诀是:“祸从口出”,“少说为佳”;官场上的信条是:多磕头,少说话“;雄辩之士倍受压抑,民族思维停滞不前。当然,即使在这“万马齐喑”的漫漫长夜中,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爆出极富辩才的人物,如三国时期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但这比起春秋战国时代的群雄竞辩的宏伟图景来,已属于凤毛麟角,寥寥无几了。

我国现在正处在空前兴旺、繁荣的历史大发展时期,党的十三大再一次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性,人民群众享有社会主义的民主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也日趋活跃,演讲和论辩重新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把它们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启迪人们的思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期望,在现代中国,论辩活动必将结出丰硕之果。

辩论入门

通过一些搜集来的资料,向大家谈谈我对辩论的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辩论?

定义:辩论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有争议的内容展开争论的过程。

辩论常常是一个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因此,辩论的意义在于:明理即辩。(其实我并不是这样理解我认为今天的辩论已经不是停留在寻求真理、也可以说现代的辩论已经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必要的途径。)

辩论的作用:

1.探求真知真理,弘扬价值观;

2.关注社会生活,激发社会责任心; 3.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

4.吸收和郑和多元化的知识和信息;

5.展示语言风采,弘扬口才魅力;

6.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扩大人际交流的范围,培养公众情感。

7.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辩论思维:辩论的灵魂和基础

辩论中,对辩题的分析是否透彻,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想象是否丰富,推理是否缜密,引据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

辩论过程是一个充满逻辑推理、演绎论证的过程,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因此,辩论不但带有浓厚的学术色彩,而且是一种滴水不可漏的思辨之战。

1.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

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知识、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方案、设想和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是能够从不同起点、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标准而得出结论,再由这些不同方式得出的结论交织融合成一个思维体系。又叫扩散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

1).表现为流畅、变通、独特;

2).流畅是指反应迅速而丰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信息;

3).变通是指思维方式不落俗套,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去创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独特是指对事物有独到见解。

层次:流畅——变通——独特(最高层)

2.思维方式:收敛性思维

定义:将得到的素材在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的过程中重新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唯一正确的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过程。即“收得拢”。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配合运用

1).“散得开,收得拢”;

2).发散性思维为收敛性思维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广阔的依据。

3.逻辑推理:常用方法

(1).三段论

(2).归纳法

(3).类比法

(4).反证法

(5).两难法

逻辑推理:典型错误

(1).偷换概念(主动而为之)

(2).概念混淆(被动而为之)

(3).偷换辩题

(4).循环论证

(5).断章取义

(6).以偏盖全或以全盖偏

二、辩论语言

~汉语是辩论的血肉,辩论是汉语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辩论者要将自己的思想用语言完美地表达出来

1.辩论语言的特点

(1).精确性

要忠实于信息传递

(举例:《恐韩·韩乔生语录》)(2).艺术性

#文采中运理,妙用修辞。(比喻、引用、夸张、排比)

#语美中含力,语言要有美感。

*语言秀

过分夸大了语言的作用,辩手成为语言秀的表演者。

缺乏朴实语言。

(3).攻击性

辩论语言是具有挑战性的攻势语言

(4).逻辑性

(5).简洁性

语言精练,清晰明了。

(6).多样性

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人体语言、姿态语言、实物语言等)

无声语言要给人们的感觉:精神饱满、从容不迫、成竹在胸、正气凛然、气势磅礴······

(7).新奇性

指语言的内容要有新意,表达要让人觉得新奇。

(吸引评委注意,活跃赛场,一新制胜,给对手一个意外。)(8).感染性:幽默

一是鲜明地表达观点;

二是营造场上的气氛;

三是给对方造成压力。

2.辩论语言的要求(有理、有力、有节)

1).口齿清晰

2).言简意赅

3).言之有别

4).言之有物

5).言而有序

6).言之有理

3.语音、语速、语调关系

三、审题与立论

作者:正义之剑永存 2006-8-12 14:16 回复此发言

------------------回复:有关辩论的具体常识—辩论入门手则

审题

需要掌握的三个要点:

一是判别辩题类型:

1.矛盾型辩题

只需要论证本方的观点即可。

2.对立型辩题

双方的观点都需要论证。

3.比较型辩题

比较标准。

二是界定包括关键词在内的概念

(1).必要性

(2).基本方式

(3).注意事项

(4).关键词的界定:题眼

三是对辩题的价值判断

求真求实、抑恶扬善是基本价值。

立论 ~立论的策略

(1).以哲学的眼光审视、分析命题;

(2).立足点高,超凡脱俗,纵揽全局;

(3).认识到双方立论的薄弱点;

(4).立论要做到严、新、奇。

论据

~特点:

(1).准确性(来源也要准确)

(2).典型性

(3).充分性

(4).新颖性和复杂性

(5).简洁性

变向论据

论证

(1).了解和把握论证因果关系;

(2).善于归纳论证的内容。

最佳立论

#能得到队员感情认同,引发观众共鸣,评委得到认可的立论。#特点:

(1).逻辑性

(2).创新性

(3).攻击性

变向论点

定义:服务对方论点的论点。

出现的原因:对论点分析的不透彻、不到位。

纠正和拯救:再变向。

框架

底线

底线是一方必须坚守的基本立场,是不能更改的防线。

底线特点:(1).精练;(2).易懂易记。

底线一般以二至四条为宜。

寻找对方底线:观点证明。

检验底线: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攻。

其他所有的观点都是由底线衍生并为之服务。

四、反驳与攻辩 反驳是必须进行的阶段。

反驳是反映辩手是否具有快速思维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迅速的语言归纳本领。

1.直接反驳

2.间接反驳

反驳的原则:服从真理。怀疑一切的反驳可能适得其反。

攻辩

注意事项:

(1).目的明确

(2).言简意赅

(3).击中要害

回答:

(1).设定条件回答法

(2).更换条件回答法

攻辩小结

五、自由辩论:核心

核心:形散而神不散。

自由辩论的准备

自由辩论的施行

六、辩论技巧

1.攻其要害

2.穷追不舍

3.利用矛盾

4.引蛇出洞

5.巧设圈套

6.李代桃疆

7.善用逻辑

8.慎用诡辩

七、仪态仪表

仪态:

1.头部

头部表现要沉稳庄重,频频点头或摇头都不适宜。

不能因表现不好而摇头:自我否定。

2.眼神、眼光

辩手目光要亲切、庄重、坚毅,表现出友好、沉稳、自信的风度。

3.笑容

辩手的笑容只能是微笑。

4.手势 原则:贵精不贵多,要适中得体,干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确切。

通病:(1).生硬;(2).繁多;

(3).松散;(4).随意。

5.站姿、坐姿

仪表:着装与化妆

~着装

(1).庄重、统一,有特色。

(2).色彩上一冷色为主。

化妆

~效果:养眼(不是作秀)

八、辩风

1.队伍辩风:

1).雄辩: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2).花辩:复旦大学;

3).戏辩:新南威尔士大学;

4).儒辩:武汉大学;

5).正辩:山西大学;

6).文辩:中山大学;

7).整辩:马来亚大学。2.队员辩风

1).感情型和理智型;

2).权威型和非权威型。

3.培养辩风的途径:

1).端正人生观;

2).博览群书;

3).有意识地进行。

4.有益辩风的整体配合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在不失个性的情况下,优编队伍,分享亮点,而不是让一颗星“灼伤”观众的眼睛。

九、辩德

(1).要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

(2).要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

十、辩论心理

1.适于辩论的心理素质:

(1).成熟的自信;

(2).强烈表现欲;

(3).求胜心强;

(4).从容;(5).自然的平常心。

2.心理层次

三个层次:

(1).要我辩;

(2).我能辩;

(3).我要辩。

3.心理环境

解决方法:主动了解,提前适应。

(1).宏观环境:比赛大环境;

(2).微观环境:辩手对赛场的心理适应。

4.心理调动

第二篇:金牌辩论教程——辩之思

金牌辩论教程——辩之思

西交宫辉

第一篇辩论风云辩关系

辩论场上,既有风度翩翩、文质彬彬之儒雅,又有巨刃摩天、鲸鱼碧海之气势。但在激烈的交锋之下,仔细推敲,却又有一番规律可寻。以下想从几对关系入手结合几年辩论训练。比赛的实践,谈些个人认识。

一、赛前准备与临场反应

为什么大家都最喜欢看自由辩论呢?因为有针尖对麦芒的对抗,有幽默诙谐的机智。但是,一场精彩的比赛,既要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要表现挥洒自如的风度,完全寄希望于临场的急中生智,恐怕难以两全其美。

就以西安交大对初赛题目“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利大于弊”的准备工作为例。为了做到以一名专业人士兼球迷的水平和热情夹讨论该题,我们不但邀请两位省级、国家级足球裁判进行知识讲座,并且搜集到了国际足联最新颁布的足球竞赛规则,以及历年世界杯的综合报道,90年世界杯的比赛录象,甚至组织大家去现场观看了一次中国足球甲B的比赛,也许,正是那人声鼎沸的绿茵场给我们以辩场上的气势如虹:也许,就是在那里使我们更为接近一个真正的球迷。其它两场比赛的备战工作与此类似,而高科技的工具一一互联网络也为我们搜集信息插上了光速的翅膀,两者的关系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厚积薄发才能游刃有余,而朱熹“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的也是这样的关系。

二、思想与语言

辩论中的思想指的是理论、逻辑、观点。我们评价一场辩论赛有思想深度,无非是侧重于理论的深刻与恰当运用,逻辑的严密与推理流畅,观点的鲜明与言之有物。辩论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不但要求辩手“说者有心”,更需要他们能激发观众“听者有意”。这就需要处理好思与言的关系。思之不深,不足以服人:言之不文,不足以动人。深刻的思想,应当与生动形象、平实晓畅的语言相结合,才能真正获得评委与观众发自心底的认同。所以在我们的训练中,曾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说法,即:以评委和观众为中心。在思的方面,坚持正大光明、严密包容的理论建构;在言的方面,坚持生动轻松。明白流畅的语言风格。

辩论赛一直都以关注生活变化为宗旨,那么我们的辩风是不是也应该“积极求实,不务空言”呢?“言之有文”才能赢得接受者的赞同,“明理即辩”才能提高辩论赛的水准。

三、前推与后归方法

按照余秋雨先生的说法,辩论赛是将一个题目拉到两个极端来讨论,而题目的真理性却恰恰

在两者之间。这就使得前推与后归的逻辑方法在辩论中有了先天的适用性。

何谓前推法?是指对一个观点、一种理论,进行追本溯源的考察,推究它们成立的前提预设是否正确,若有疑问,则继续上溯,所以哲学中有一句话叫“时刻反思你的终极预设”。采用此法,往往能从对方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中发现前提假设的凝点,从而开辟出有利于己方、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而何谓后归法?即通常所说的“归谬法”,看看对方的推理方法与结论如果发展下去或应用到其它方面,会推导出什么样的荒谬结果。这种逻辑推理方法的具体例子,有很多书上曾经介绍这里不再多说。《孙子兵法》云:“夫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如果我们在辩论赛中,对这两种方法善加利用,往往就能产生“出奇制胜”之效。

四,求同与求异思维

辩论中的求同思维,指的是善于发现对方论证中与我方相似的观点,并在适当的时候一语道破,从而将对方的论证化归为我方所有。这样不但使对方先前的优势尽失,而且能充分体现我方立论的全面性与包容性,这样才称得上“超对抗”的高明辩论。

而求异思维,是指对于辩题中或与题目相关的概念与关键名词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发现对方出现概念的混淆与含糊不清,立刻敏锐地指出对方的错误,这样一来会打乱对方阵脚,二来将辩论的主动权操于我手,三来可体现我方审题的严谨与周全。一个具备了良好求同与求异思维的辩手,才能在场上既不失宽容大度的胸襟,又兼有明察秋毫之机敏。

五、联想与想象思维

一场精彩的辩论,不但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辩论题目所涉及的范围,不见得每一位观众都有所了解。怎样才能让一个题目、理论软化到可感可触的程度,从而使接受者觉得与自己息息相关呢?这就需要辩手能灵活运用“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也就是要用旧经验解释新事物,通过引发多方面的联想,产生许多熟悉的意象,从而使辩论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体验,正如宋词中所言:“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而想象思维就是通过对未来或过去的大胆假设,构造出一幅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全新场景,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给人以启迪、震撼。运用得当,辩手就能以思维的创造性引观众“抚四海于一瞬”,以想象的力量使大家“会万物于眼前”,具有不可比拟的“高空打击力”。我校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自由人谭琦,在赛前的训练中曾有两段结辩辩词,可以引为例证,也许我们从中会有一些体会。

“……当一位白发老人徘徊在十字街头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伸出手帮助他,我们每个人的关怀,老人都需要。但他最需要的,是那一只从小到大都被他握在掌心,从稚嫩变得成熟的手。因为这只手,老人最熟悉;因为这只手,能带他回家(缓慢深沉地说)。”

辩题《老人更需要子女关怀》)

“……我们可以发明出时间机器,让不喜欢现实中问题的对方辩友飞向未来。也许未来的人

类早就摆脱了都市,过起了天人合一的生活。但当他们面对曾经的伟大遗迹一一一埃菲尔铁塔、紫禁古城和帝国大厦时,他们也会流下感动的热泪。因为这是祖先的传承,因为这是人类的文化!”

(辩题《都市化对人类发展利大于弊》)

当我们能够使想象力得到进化,使创造力得到升华,那么突破随之,飞跃必来,又何愁辩论赛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

第三篇:宫辉老师的辩论教程第一季

【经典重现】宫辉老师的辩论教程(西交)

辩论风云辩关系

辩论场上,既有风度翩翩、文质彬彬之儒雅,又有巨刃摩天、鲸鱼碧海之气势。但在激烈的交锋之下,仔细推敲,却又有一番规律可寻。以下想从几对关系入手结合几年辩论训练。比赛的实践,谈些个人认识。

一、赛前准备与临场反应为什么大家都最喜欢看自由辩论呢?因为有针尖对麦芒的对抗,有幽默诙谐的机智。但是,一场精彩的比赛,既要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要表现挥洒自如的风度,完全寄希望于临场的急中生智,恐怕难以两全其美。

就以西安交大对初赛题目“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利大于弊”的准备工作为例。为了做到以一名专业人士兼球迷的水平和热情夹讨论该题,我们不但邀请两位省级、国家级足球裁判进行知识讲座,并且搜集到了国际足联最新颁布的足球竞赛规则,以及历年世界杯的综合报道,90年世界杯的比赛录象,甚至组织大家去现场观看了一次中国足球甲B的比赛,也许,正是那人声鼎沸的绿茵场给我们以辩场上的气势如虹:也许,就是在那里使我们更为接近一个真正的球迷。其它两场比赛的备战工作与此类似,而高科技的工具一一互联网络也为我们搜集信息插上了光速的翅膀,两者的关系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厚积薄发才能游刃有余,而朱熹“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的也是这样的关系。}

二、思想与语言

辩论中的思想指的是理论、逻辑、观点。我们评价一场辩论赛有思想深度,无非是侧重于理论的深刻与恰当运用,逻辑的严密与推理流畅,观点的鲜明与言之有物。辩论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不但要求辩手“说者有心”,更需要他们能激发观众“听者有意”。这就需要处理好思与言的关系。思之不深,不足以服人:言之不文,不足以动人。深刻的思想,应当与生动形象、平实晓畅的语言相结合,才能真正获得评委与观众发自心底的认同。所以在我们的训练中,曾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说法,即:以评委和观众为中心。在思的方面,坚持正大光明、严密包容的理论建构;在言的方面,坚持生动轻松。明白流畅的语言风格。

辩论赛一直都以关注生活变化为宗旨,那么我们的辩风是不是也应该“积极求实,不务空言”呢?“言之有文”才能赢得接受者的赞同,“明理即辩”才能提高辩论赛的水准。

三、前推与后归方法

按照余秋雨先生的说法,辩论赛是将一个题目拉到两个极端来讨论,而题目的真理性却恰恰在两者之间。这就使得前推与后归的逻辑方法在辩论中有了先天的适用性。

何谓前推法?是指对一个观点、一种理论,进行追本溯源的考察,推究它们成立的前提预设是否正确,若有疑问,则继续上溯,所以哲学中有一句话叫“时刻反思你的终极预设”。采用此法,往往能从对方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中发现前提假设的凝点,从而开辟出有利于己方、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而何谓后归法?即通常所说的“归谬法”,看看对方的推理方法与结论如果发展下去或应用到其它方面,会推导出什么样的荒谬结果。这种逻辑推理方法的具体例子,有很多书上曾经介绍这里不再多说。《孙子兵法》云:“夫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如果我们在辩论赛中,对这两种方法善加利用,往往就能产生“出奇制胜”之效。

四,求同与求异思维

辩论中的求同思维,指的是善于发现对方论证中与我方相似的观点,并在适当的时候一语道破,从而将对方的论证化归为我方所有。这样不但使对方先前的优势尽失,而且能充分体现我方立论的全面性与包容性,这样才称得上“超对抗”的高明辩论。

而求异思维,是指对于辩题中或与题目相关的概念与关键名词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发现对方出现概念的混淆与含糊不清,立刻敏锐地指出对方的错误,这样一来会打乱对方阵脚,二来将辩论的主动权操于我手,三来可体现我方审题的严谨与周全。一个具备了良好求同与求异思维的辩手,才能在场上既不失宽容大度的胸襟,又兼有明察秋毫之机敏。

五、联想与想象思维

一场精彩的辩论,不但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辩论题目所涉及的范围,不见得每一位观众都有所了解。怎样才能让一个题目、理论软化到可感可触的程度,从而使接受者觉得与自己息息相关呢?这就需要辩手能灵活运用“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也就是要用旧经验解释新事物,通过引发多方面的联想,产生许多熟悉的意象,从而使辩论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体验,正如宋词中所言:“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而想象思维就是通过对未来或过去的大胆假设,构造出一幅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全新场景,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给人以启迪、震撼。运用得当,辩手就能以思维的创造性引观众“抚四海于一瞬”,以想象的力量使大家“会万物于眼前”,具有不可比拟的“高空打击力”。我校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自由人谭琦,在赛前的训练中曾有两段结辩辩词,可以引为例证,也许我们从中会有一些体会。

“„„当一位白发老人徘徊在十字街头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伸出手帮助他,我们每个人的关怀,老人都需要。但他最需要的,是那一只从小到大都被他握在掌心,从稚嫩变得成熟的手。因为这只手,老人最熟悉;因为这只手,能带他回家(缓慢深沉地说)。”

辩题《老人更需要子女关怀》)

“„„我们可以发明出时间机器,让不喜欢现实中问题的对方辩友飞向未来。也许未来的人类早就摆脱了都市,过起了天人合一的生活。但当他们面对曾经的伟大遗迹一一一埃菲尔铁塔、紫禁古城和帝国大厦时,他们也会流下感动的热泪。因为这是祖先的传承,因为这是人类的文化!”

(辩题《都市化对人类发展利大于弊》)

当我们能够使想象力得到进化,使创造力得到升华,那么突破随之,飞跃必来,又何愁辩论赛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

风度礼仪的训练

风度、礼仪,是个性的体现,素质的外化,涵养的展示。在辩论中体现为声音、坐立姿态、手势、表情、答问风度等。

声音的表现力,是指运用声音变化表达语意的水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域、音色特点。不论先天条件如何,都应学会善加利用。在自己的音域范围内发挥自己音色的优势。但是每个人的声音都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针对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训练方法。通过发声练习,掌握正确的用气方法。这里所说的发声练习,不是为了培养歌唱家,而是为了避免辩手声带的疲劳,保持足够的音量,并增强声音的底气。练习应选择清晨未吃早饭以前,“饱吹饿唱”的规矩是必须遵守的。发声前,先做深呼吸,气沉丹田,然后迅速收缩腹肌,呼出气流,从腹腔、胸腔到口腔,气息是贯通的。气息在胸腔形成共鸣,使声音饱满、厚重。只要声带配合微微震动,声音也可以传播的很远。当然,练习时也可以采用美声唱法的发声练习方式,但一定要把重点放在气息调整、胸腔共鸣、音色圆润等方面,不必去讲究音准通过绕口令练习,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习惯,许多练习者容易走入一味求快的误区,实际上绕口令说的好坏的标准是听者是否听懂了绕口令的含义。只有别人听清楚,才能说明讲者发音的正确。

选取经典的演讲词、诗歌等进行演讲、朗诵训练,学习感情的运用,揣摩如何通过音高、音色的变化实现抑扬顿挫,把最有效的信息传达给听众。

练习文采时要互相帮助,风度礼仪训练也不例外。但是风度礼仪训练时最好留下录音、录像资料,自己反复倾听或观看,自己意识到问题之所在。

坐立时,最忌讳的是无效小动作过多,干扰听这注意力集中到辩论上,即使不能“站如松,坐如钟”,也应注意展肩、挺胸、收腹、立腰,给人以精神抖擞之感。坐下后,应注意双腿的位置不可翘起二郎腿、随意抖动等,以免影响他人(女辩手尤应注意,尽量双腿靠拢)。站立时,切不可不停晃动,转身不宜过多,且动作要自然。免得被授予“不倒瓮”、“电风扇”的雅号。、颅腔共鸣等。

手势,是对语言的配合,是增强表达效果的主要方式。辩论中的手势分为单势、复势。双手的活动区域多在双肩和胯部之间。手势幅度越大,表达的感情越强烈。一般复势比单势表达效果强烈,使用较少。而且,便收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手势,宁缺勿滥。过多的使用只会干扰听众的视线。还要注意势必达意,不能与辩词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能与个人的辩风发生冲突。比如,一位气势如虹的辩手,决不能采用扭捏的手势;一段慷慨将的辩词不能用柔和手势做辅助。练习时的第一目标就是减少无谓的动作,方法是双手拿卡片,自然在体前相握或交叉。比赛时易犯的错误写在卡片上,放于桌脚,时刻提醒自己。当不必要的手势得以控制后,逐渐养成自己的手势习惯,达到运用自如。

第四,表情是心态的反应。微笑的面容,让人联想到的是真诚、平和地探讨问题。“凤眼圆睁,倒竖柳眉”人们想到的只能是吵架,同时也有时对辩友的尊重和自己的风度。

训练的最好方法是观看自己场上的录像,或对着镜子反复揣摩。从根本上讲,是要带着平和的心态面对辩论,明白自己不是要对方倒戈易帜,而是要引起听众的思考,与大家探讨问题。而且平静、从容的表情,也会卫队又增添一份信心。

第五,辩论中不停的你来我往,总是针锋相对的问答、争辩。很容易使人忽略了礼仪、风度,所以,在平时训练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譬如,在一对多的辩论中,练习从容不迫;在与师长的交谈中学会彬彬有礼。辩论时,对对方的问题不可轻视,应认真回答;对对方的攻击,应不失礼貌的反驳,等等。

集体训练时,可设计许多社交场景,让辩手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模拟新闻发言人如何面对记者的穷追不舍,仍沉着冷静,不失风度。再如模拟辩论赛前的队员入场。

以上的各方面也无不渗透出辩手的个性特征。譬如,有的辩手善于娓娓到来,温文尔雅,她可以面带微笑,语言可以如细雨润物,如吹面杨柳;有的辩手活泼灵巧,也不妨偶尔眉头微蹙,流露满脸疑惑;有的辩手雄辩滔滔,气贯长虹,他的表情可以庄重、严肃,手是可以大刀阔斧,辩论激烈时可以义正词严、声音高亢。因此,在风度礼仪训练中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辩场上风格多样、百花齐放,才能体现辩论的美感。

辩论中学到的很多东西,在比赛之外都是很实用的。在辩论中展示的很多才华,是在比斯阿之外积累的。我们应在比赛之上看待辩论;在辩论之外学习辩论;在辩论之中体味人生。第三节 幽默反应

幽默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在语言上,表情上,行为上幽默都是一种很可贵的气质。但是千万不要曲解了幽默的涵义。幽默不是滑稽,不是调皮、搞笑,不是贫嘴,更不是哗众取宠。

其实,在任何正式的场合都不会排挤和否定幽默的存在。相反,幽默是充满智慧的,是一种魅力。在有些时候,幽默是缓和气氛的良药,是加强亲和力的良方,是一种说明问题的有效方式。有些时候,幽默还是十分有效的防守武器。幽默总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有些效果是使用别的方式很难达到的。

不如举两个例子,以便大家体会一下幽默的威力。以前由一位著名的作家,人们都传说他的风度非常好,从不对女士说难听的话,有一位妇人,张的十分丑陋,她诚心想使那位作家说它长的难看,从而使他难堪,便特地跑来问:“我是不是长得很美?”哪位作家说道:“其实每一位女性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天使,只不过有些是脸先着地罢了„„”

大家在哈哈一笑的同时有谁不为他的机智所折服呢? 还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天,尚书,御使,侍郎三人上街,又一条狗从他们面前跑过。尚书问侍郎:“是狼(侍郎)是狗?” 侍郎脸红了,尚书、御使得意的笑了。侍郎不紧不慢的说:“从尾巴上看,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从吃食上看,狼吃肉,而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御使)吃屎。” 言毕,尚书和御使脸都红了。

虽然可能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他确实说明了准确及时的使用幽默,可以起到以守为攻的效果。

要区分出幽默和滑稽、可笑、哗众取宠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做出来的时候。分寸的掌握非常重要,分寸掌握的不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应着重注意分寸的把握。

幽默应该是高雅的,智慧的,决不能使苍白的,低俗的。这里所指的并非是仅指语言上的问题,而且是在内容上和题材上的一种要求。

在辩论场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双方唇枪舌剑、道光满天,情绪激动,气氛紧张,弥散着或多或少的火药味。如果这时有一位辩手能说出几句幽默的语言来那么它就会像一阵清风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同时,自然会对他和他所在的队平添几分好感。对这一方是十分有利的。

同样,如果面对对方辩手的风趣幽默而自己依然保持指那种近于刻板的严肃,一定会在观众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幽默反应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训练,但这也需要一定的性格基础。所谓性格基础是指有性格中有一定的幽默成分,而与性格的开朗、内向外向没有具体关系。

其实,即使是不苟言笑的人,也可以拥有幽默的气质,比如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赛中,台湾东吴大学的三辩,斯斯文文,话也不多,但总能博得场上场下满堂的笑声和喝彩。

有一种幽默,人们称之为冷幽默,是指人们用一本正经的、严肃的表情,分场正规的言语,平淡的语调传达一种幽默的信息,本人不露丝毫笑容,而听者往往捧腹大笑。在这方面著名电影演员葛优堪称典范。

在他的著名作品《不见不散》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

“这是喜马拉雅山脉,他的南坡缓缓伸向印度洋,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他的北坡,气温陡降,气候寒冷,自然条件十分恶略。”

“不如我们在这里,开一条,甭多了,50公里宽的口子,直接把印度洋的暖空气直接引到这里,青藏高原从此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不说,还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来呀„„” „„

在说这一段话的时候,葛优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语气也很诚恳,一付认真的样子,而观众却早已忍不住,捧腹大笑了,这就是冷幽默的典型。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幽默大师,即使通过专门训练也要受本身条件的限制。但是通过训练的确可以是以个人的幽默反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幽默反应能力是很难进行直接练习的,而且有意的直接联系幽默很容易走上歧途。所以,要通过侧面的训练来提高以个人的幽默反应能力。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训练方法——-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是这类训练的一种,训练方法也非常简单,人数不限,一人多人都可以进行。

所谓“张冠李戴”,使大家想一个成语,所谓成语,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意思和感情internal encoding is assumed.色彩,而我们要做的是弃去原意,按照字面,或其他有联系的典故,从新对成语进行解释,或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下面举出一些例子,以使大家对这种训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呆若木鸡 解一:

呆若木”是一个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村庄,那里海拔较高,但气候温和,村子里的家禽多是放养,从不关在家中,只见黄鸡、白鸡、乌鸡、花鸡、公鸡、母鸡都是满村乱跑,虽说没有饲料,但鸡儿们自己找到的野果野虫不但能填饱肚子,而且由于一切食物来自天然,又成天跑动练就一身筋骨,“呆若木”村的鸡有着良好的肉感,无论清蒸、黄焖、爆炒、煎炸都劲道十足、色鲜味美。虽呆若木村地处偏远,但“呆若木”鸡的美名已传遍天下,由此,呆若木村特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呆若木鸡”。独断专横 “独”,单独,唯独;“断”,断裂;“专”,专门的,特殊的;“横”,横木;意为在众多理顺木头中,单单挑出一条质地优良的木头横放以便保护,却独独断了这一根,引申为特殊的照顾往往得不到保护的效果,与“最不想让它发生的事情往往在最不想让它发生的事件发生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颠倒是非 解一:

颠/倒是/非。颠,可解为疯疯癫癫,但常人认为疯癫也是另类的表现,如同有人称尼采是疯子一般,那只是他有不同于常人的行为,所以,“颠”倒是“非”比寻常的表现。解二:

颠倒/是/非。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凡是颠倒了的都是错误的。

抱薪救火 解一:

火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为了不让他熄灭,或者让他烧得更旺,我们要往里加入木柴,来拯救他。隐喻,为了伟大的业,革命者不惜用珠玉之身投身烈火。

应该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成语都可以拿来做训练的,有一些本身与事件无关或意义非常明确的,不适合用来练习,例如:七上八下、乱七八糟,这一类因为很难巧妙曲解,会给训练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所以,在选词时,可以做一下取舍。

“张冠李戴”的训练,是一种拓展思维、打破常规的联系,通过这种训练,能使以个人的思维开阔、联想丰富,从而逐步形成较强的幽默反应能力。

小结

在本章介绍了一些灵活反应能力的训练方法,其实这些方法有的是从别的地方学习来的,有的是在日常的训练中大家群策群力,自己创造出来的。方法只是方法,它是为目的服务的,也就是说方法没有固定不变的,任何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对训练方法加以改进,甚至是完全独创一种方法。但是由一些原则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是值的参考的。

在快速反应的训练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以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关键。应当通过不断的强化的对辩训练,提高反应速度。

第四篇:宫辉老师的辩论教程(西交)

辩论风云辩关系

辩论场上,既有风度翩翩、文质彬彬之儒雅,又有巨刃摩天、鲸鱼碧海之气势。但在激烈的交锋之下,仔细推敲,却又有一番规律可寻。以下想从几对关系入手结合几年辩论训练。比赛的实践,谈些个人认识。

一、赛前准备与临场反应

为什么大家都最喜欢看自由辩论呢?因为有针尖对麦芒的对抗,有幽默诙谐的机智。但是,一场精彩的比赛,既要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要表现挥洒自如的风度,完全寄希望于临场的急中生智,恐怕难以两全其美。

就以西安交大对初赛题目“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利大于弊”的准备工作为例。为了做到以一名专业人士兼球迷的水平和热情夹讨论该题,我们不但邀请两位省级、国家级足球裁判进行知识讲座,并且搜集到了国际足联最新颁布的足球竞赛规则,以及历年世界杯的综合报道,90年世界杯的比赛录象,甚至组织大家去现场观看了一次中国足球甲B的比赛,也许,正是那人声鼎沸的绿茵场给我们以辩场上的气势如虹:也许,就是在那里使我们更为接近一个真正的球迷。其它两场比赛的备战工作与此类似,而高科技的工具一一互联网络也为我们搜集信息插上了光速的翅膀,两者的关系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厚积薄发才能游刃有余,而朱熹“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的也是这样的关系。}

二、思想与语言

辩论中的思想指的是理论、逻辑、观点。我们评价一场辩论赛有思想深度,无非是侧重于理论的深刻与恰当运用,逻辑的严密与推理流畅,观点的鲜明与言之有物。辩论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不但要求辩手“说者有心”,更需要他们能激发观众“听者有意”。这就需要处理好思与言的关系。思之不深,不足以服人:言之不文,不足以动人。深刻的思想,应当与生动形象、平实晓畅的语言相结合,才能真正获得评委与观众发自心底的认同。所以在我们的训练中,曾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说法,即:以评委和观众为中心。在思的方面,坚持正大光明、严密包容的理论建构;在言的方面,坚持生动轻松。明白流畅的语言风格。

辩论赛一直都以关注生活变化为宗旨,那么我们的辩风是不是也应该“积极求实,不务空言”呢?“言之有文”才能赢得接受者的赞同,“明理即辩”才能提高辩论赛的水准。

三、前推与后归方法

按照余秋雨先生的说法,辩论赛是将一个题目拉到两个极端来讨论,而题目的真理性却恰恰在两者之间。这就使得前推与后归的逻辑方法在辩论中有了先天的适用性。

何谓前推法?是指对一个观点、一种理论,进行追本溯源的考察,推究它们成立的前提预设是否正确,若有疑问,则继续上溯,所以哲学中有一句话叫“时刻反思你的终极预设”。采用此法,往往能从对方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中发现前提假设的凝点,从而开辟出有利于己方、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而何谓后归法?即通常所说的“归谬法”,看看对方的推理方法与结论如果发展下去或应用到其它方面,会推导出什么样的荒谬结果。这种逻辑推理方法的具体例子,有很多书上曾经介绍这里不再多说。《孙子兵法》云:“夫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如果我们在辩论赛中,对这两种方法善加利用,往往就能产生“出奇制胜”之效。

四,求同与求异思维

辩论中的求同思维,指的是善于发现对方论证中与我方相似的观点,并在适当的时候一语道破,从而将对方的论证化归为我方所有。这样不但使对方先前的优势尽失,而且能充分体现我方立论的全面性与包容性,这样才称得上“超对抗”的高明辩论。

而求异思维,是指对于辩题中或与题目相关的概念与关键名词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发现对方出现概念的混淆与含糊不清,立刻敏锐地指出对方的错误,这样一来会打乱对方阵脚,二来将辩论的主动权操于我手,三来可体现我方审题的严谨与周全。一个具备了良好求同与求异思维的辩手,才能在场上既不失宽容大度的胸襟,又兼有明察秋毫之机敏。

五、联想与想象思维

一场精彩的辩论,不但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辩论题目所涉及的范围,不见得每一位观众都有所了解。怎样才能让一个题目、理论软化到可感可触的程度,从而使接受者觉得与自己息息相关呢?这就需要辩手能灵活运用“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也就是要用旧经验解释新事物,通过引发多方面的联想,产生许多熟悉的意象,从而使辩论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体验,正如宋词中所言:“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而想象思维就是通过对未来或过去的大胆假设,构造出一幅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全新场景,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给人以启迪、震撼。运用得当,辩手就能以思维的创造性引观众“抚四海于一瞬”,以想象的力量使大家“会万物于眼前”,具有不可比拟的“高空打击力”。我校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自由人谭琦,在赛前的训练中曾有两段结辩辩词,可以引为例证,也许我们从中会有一些体会。

“„„当一位白发老人徘徊在十字街头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伸出手帮助他,我们每个人的关怀,老人都需要。但他最需要的,是那一只从小到大都被他握在掌心,从稚嫩变得成熟的手。因为这只手,老人最熟悉;因为这只手,能带他回家(缓慢深沉地说)。”

辩题《老人更需要子女关怀》)

“„„我们可以发明出时间机器,让不喜欢现实中问题的对方辩友飞向未来。也许未来的人类早就摆脱了都市,过起了天人合一的生活。但当他们面对曾经的伟大遗迹一一一埃菲尔铁塔、紫禁古城和帝国大厦时,他们也会流下感动的热泪。因为这是祖先的传承,因为这是人类的文化!”

(辩题《都市化对人类发展利大于弊》)

当我们能够使想象力得到进化,使创造力得到升华,那么突破随之,飞跃必来,又何愁辩论赛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

风度礼仪的训练

风度、礼仪,是个性的体现,素质的外化,涵养的展示。在辩论中体现为声音、坐立姿态、手势、表情、答问风度等。

声音的表现力,是指运用声音变化表达语意的水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域、音色特点。不论先天条件如何,都应学会善加利用。在自己的音域范围内发挥自己音色的优势。但是每个人的声音都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针对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训练方法。通过发声练习,掌握正确的用气方法。这里所说的发声练习,不是为了培养歌唱家,而是为了避免辩手声带的疲劳,保持足够的音量,并增强声音的底气。练习应选择清晨未吃早饭以前,“饱吹饿唱”的规矩是必须遵守的。发声前,先做深呼吸,气沉丹田,然后迅速收缩腹肌,呼出气流,从腹腔、胸腔到口腔,气息是贯通的。气息在胸腔形成共鸣,使声音饱满、厚重。只要声带配合微微震动,声音也可以传播的很远。当然,练习时也可以采用美声唱法的发声练习方式,但一定要把重点放在气息调整、胸腔共鸣、音色圆润等方面,不必去讲究音准通过绕口令练习,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习惯,许多练习者容易走入一味求快的误区,实际上绕口令说的好坏的标准是听者是否听懂了绕口令的含义。只有别人听清楚,才能说明讲者发音的正确。

选取经典的演讲词、诗歌等进行演讲、朗诵训练,学习感情的运用,揣摩如何通过音高、音色的变化实现抑扬顿挫,把最有效的信息传达给听众。

练习文采时要互相帮助,风度礼仪训练也不例外。但是风度礼仪训练时最好留下录音、录像资料,自己反复倾听或观看,自己意识到问题之所在。

坐立时,最忌讳的是无效小动作过多,干扰听这注意力集中到辩论上,即使不能“站如松,坐如钟”,也应注意展肩、挺胸、收腹、立腰,给人以精神抖擞之感。坐下后,应注意双腿的位置不可翘起二郎腿、随意抖动等,以免影响他人(女辩手尤应注意,尽量双腿靠拢)。站立时,切不可不停晃动,转身不宜过多,且动作要自然。免得被授予“不倒瓮”、“电风扇”的雅号。、颅腔共鸣等。

手势,是对语言的配合,是增强表达效果的主要方式。辩论中的手势分为单势、复势。双手的活动区域多在双肩和胯部之间。手势幅度越大,表达的感情越强烈。一般复势比单势表达效果强烈,使用较少。而且,便收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手势,宁缺勿滥。过多的使用只会干扰听众的视线。还要注意势必达意,不能与辩词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能与个人的辩风发生冲突。比如,一位气势如虹的辩手,决不能采用扭捏的手势;一段慷慨将的辩词不能用柔和手势做辅助。练习时的第一目标就是减少无谓的动作,方法是双手拿卡片,自然在体前相握或交叉。比赛时易犯的错误写在卡片上,放于桌脚,时刻提醒自己。当不必要的手势得以控制后,逐渐养成自己的手势习惯,达到运用自如。

第四,表情是心态的反应。微笑的面容,让人联想到的是真诚、平和地探讨问题。“凤眼圆睁,倒竖柳眉”人们想到的只能是吵架,同时也有时对辩友的尊重和自己的风度。

训练的最好方法是观看自己场上的录像,或对着镜子反复揣摩。从根本上讲,是要带着平和的心态面对辩论,明白自己不是要对方倒戈易帜,而是要引起听众的思考,与大家探讨问题。而且平静、从容的表情,也会卫队又增添一份信心。

第五,辩论中不停的你来我往,总是针锋相对的问答、争辩。很容易使人忽略了礼仪、风度,所以,在平时训练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譬如,在一对多的辩论中,练习从容不迫;在与师长的交谈中学会彬彬有礼。辩论时,对对方的问题不可轻视,应认真回答;对对方的攻击,应不失礼貌的反驳,等等。

集体训练时,可设计许多社交场景,让辩手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模拟新闻发言人如何面对记者的穷追不舍,仍沉着冷静,不失风度。再如模拟辩论赛前的队员入场。

以上的各方面也无不渗透出辩手的个性特征。譬如,有的辩手善于娓娓到来,温文尔雅,她可以面带微笑,语言可以如细雨润物,如吹面杨柳;有的辩手活泼灵巧,也不妨偶尔眉头微蹙,流露满脸疑惑;有的辩手雄辩滔滔,气贯长虹,他的表情可以庄重、严肃,手是可以大刀阔斧,辩论激烈时可以义正词严、声音高亢。因此,在风度礼仪训练中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辩场上风格多样、百花齐放,才能体现辩论的美感。

辩论中学到的很多东西,在比赛之外都是很实用的。在辩论中展示的很多才华,是在比斯阿之外积累的。我们应在比赛之上看待辩论;在辩论之外学习辩论;在辩论之中体味人生。

幽默反应

幽默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在语言上,表情上,行为上幽默都是一种很可贵的气质。但是千万不要曲解了幽默的涵义。幽默不是滑稽,不是调皮、搞笑,不是贫嘴,更不是哗众取宠。

其实,在任何正式的场合都不会排挤和否定幽默的存在。相反,幽默是充满智慧的,是一种魅力。在有些时候,幽默是缓和气氛的良药,是加强亲和力的良方,是一种说明问题的有效方式。有些时候,幽默还是十分有效的防守武器。幽默总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有些效果是使用别的方式很难达到的。

不如举两个例子,以便大家体会一下幽默的威力。

以前由一位著名的作家,人们都传说他的风度非常好,从不对女士说难听的话,有一位妇人,张的十分丑陋,她诚心想使那位作家说它长的难看,从而使他难堪,便特地跑来问:“我是不是长得很美?”哪位作家说道:“其实每一位女性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天使,只不过有些是脸先着地罢了„„”

大家在哈哈一笑的同时有谁不为他的机智所折服呢? 还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天,尚书,御使,侍郎三人上街,又一条狗从他们面前跑过。尚书问侍郎:“是狼(侍郎)是狗?” 侍郎脸红了,尚书、御使得意的笑了。侍郎不紧不慢的说:“从尾巴上看,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从吃食上看,狼吃肉,而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御使)吃屎。”

言毕,尚书和御使脸都红了。

虽然可能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他确实说明了准确及时的使用幽默,可以起到以守为攻的效果。

要区分出幽默和滑稽、可笑、哗众取宠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做出来的时候。分寸的掌握非常重要,分寸掌握的不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应着重注意分寸的把握。

幽默应该是高雅的,智慧的,决不能使苍白的,低俗的。这里所指的并非是仅指语言上的问题,而且是在内容上和题材上的一种要求。

在辩论场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双方唇枪舌剑、道光满天,情绪激动,气氛紧张,弥散着或多或少的火药味。如果这时有一位辩手能说出几句幽默的语言来那么它就会像一阵清风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同时,自然会对他和他所在的队平添几分好感。对这一方是十分有利的。

同样,如果面对对方辩手的风趣幽默而自己依然保持指那种近于刻板的严肃,一定会在观众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幽默反应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训练,但这也需要一定的性格基础。所谓性格基础是指有性格中有一定的幽默成分,而与性格的开朗、内向外向没有具体关系。

其实,即使是不苟言笑的人,也可以拥有幽默的气质,比如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赛中,台湾东吴大学的三辩,斯斯文文,话也不多,但总能博得场上场下满堂的笑声和喝彩。

有一种幽默,人们称之为冷幽默,是指人们用一本正经的、严肃的表情,分场正规的言语,平淡的语调传达一种幽默的信息,本人不露丝毫笑容,而听者往往捧腹大笑。在这方面著名电影演员葛优堪称典范。

在他的著名作品《不见不散》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

“这是喜马拉雅山脉,他的南坡缓缓伸向印度洋,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他的北坡,气温陡降,气候寒冷,自然条件十分恶略。”

“不如我们在这里,开一条,甭多了,50公里宽的口子,直接把印度洋的暖空气直接引到这里,青藏高原从此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不说,还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来呀„„”

„„

在说这一段话的时候,葛优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语气也很诚恳,一付认真的样子,而观众却早已忍不住,捧腹大笑了,这就是冷幽默的典型。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幽默大师,即使通过专门训练也要受本身条件的限制。但是通过训练的确可以是以个人的幽默反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幽默反应能力是很难进行直接练习的,而且有意的直接联系幽默很容易走上歧途。所以,要通过侧面的训练来提高以个人的幽默反应能力。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训练方法——-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是这类训练的一种,训练方法也非常简单,人数不限,一人多人都可以进行。

所谓“张冠李戴”,使大家想一个成语,所谓成语,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意思和感情internal encoding is assumed.色彩,而我们要做的是弃去原意,按照字面,或其他有联系的典故,从新对成语进行解释,或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下面举出一些例子,以使大家对这种训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呆若木鸡 解一:

呆若木”是一个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村庄,那里海拔较高,但气候温和,村子里的家禽多是放养,从不关在家中,只见黄鸡、白鸡、乌鸡、花鸡、公鸡、母鸡都是满村乱跑,虽说没有饲料,但鸡儿们自己找到的野果野虫不但能填饱肚子,而且由于一切食物来自天然,又成天跑动练就一身筋骨,“呆若木”村的鸡有着良好的肉感,无论清蒸、黄焖、爆炒、煎炸都劲道十足、色鲜味美。虽呆若木村地处偏远,但“呆若木”鸡的美名已传遍天下,由此,呆若木村特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呆若木鸡”。

独断专横 “独”,单独,唯独;“断”,断裂;“专”,专门的,特殊的;“横”,横木;意为在众多理顺木头中,单单挑出一条质地优良的木头横放以便保护,却独独断了这一根,引申为特殊的照顾往往得不到保护的效果,与“最不想让它发生的事情往往在最不想让它发生的事件发生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颠倒是非 解一:

颠/倒是/非。颠,可解为疯疯癫癫,但常人认为疯癫也是另类的表现,如同有人称尼采是疯子一般,那只是他有不同于常人的行为,所以,“颠”倒是“非”比寻常的表现。

解二: 颠倒/是/非。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凡是颠倒了的都是错误的。

抱薪救火 解一:

火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为了不让他熄灭,或者让他烧得更旺,我们要往里加入木柴,来拯救他。隐喻,为了伟大的业,革命者不惜用珠玉之身投身烈火。

应该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成语都可以拿来做训练的,有一些本身与事件无关或意义非常明确的,不适合用来练习,例如:七上八下、乱七八糟,这一类因为很难巧妙曲解,会给训练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所以,在选词时,可以做一下取舍。

“张冠李戴”的训练,是一种拓展思维、打破常规的联系,通过这种训练,能使以个人的思维开阔、联想丰富,从而逐步形成较强的幽默反应能力。

小结

在本章介绍了一些灵活反应能力的训练方法,其实这些方法有的是从别的地方学习来的,有的是在日常的训练中大家群策群力,自己创造出来的。方法只是方法,它是为目的服务的,也就是说方法没有固定不变的,任何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对训练方法加以改进,甚至是完全独创一种方法。但是由一些原则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是值的参考的。

在快速反应的训练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以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关键。应当通过不断的强化的对辩训练,提高反应速度。

机智反应能力

第二节 机智反应能力

当我们形容一个武林高手出招的时候,会说他“快、准、狠”。也就是说不仅要快,还要准。快刀是厉害,但是如果不准,当你在对方的身上割下七八十刀后,它虽然也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但你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不尽快而且准,就可以一招制敌,省时省力。

其实在生活中,在你的周围就存在许许多多的一语中的一刀见血的例子。比如说: 台湾著名作家李傲先生在他的自传里讲了这样一个事情:

有一次李傲先生在某所大学里做讲座,接受学生的提问,问题都是写在纸条上面递上来的,有一位学生恶作剧的在纸条上写了“王八蛋”三个字,李傲先生看了并不生气,反而笑着说:“别的同学都是只提了问题,没有写名字,二这位同学却只写了名字没有提问题。”这样一个机智的反应即解除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又使恶作剧的同学的到了一个小小的教训,而且不失大家风度,堪称经典。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当西安交通大学获得了99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路一鸣获得最佳辩手载誉归校后,一家电台请了路一鸣去做节目,开通了一部热线电话,有以为女孩子打进来后发生了这么一段对话:

“喂,是路一鸣吗?” “是,是我,你好!”

“我不是找你,请问樊登怎么联系?” “你记一下,我告诉你„„” “„„”

“710049 西安交通大学,XXX班,路一鸣转樊登收” “„„”

只是简单一句话,体现了多少机智!

在辩论场上,因为双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一定会将自己的逻辑和推理做得尽量完善,起码是看上去能自圆其说。但是,作为一个辩题,任意一方都是很难将理论做得完美无缺、牢不可破。一定会有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我们称之为“软肋”,这通常是一个假设或一条常识等等,对方一定会想尽方法隐藏它,保护它。但它恰恰是一个切入口,一旦被攻破或由必然变成可能,或对其提出合理质疑,那么,对方整个的理论大厦的根基就会产生动摇,比如,如果对方要证明1+2=3,提出,因为1+1=2、1+1+1=3,而1+2=1+1+1,所以1+2=3,那么,如果你可以直接对1+1=2提出合理质疑,那么她的结果就很难在成立了。所以,一个出色的辩手在进攻时,需要非常机智的找到切入点,抓住对方的“软肋”进行有效的攻击。

如果是处于守势,机智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你也必然有“软肋”,可能是逻辑上的一小步跳跃,也可能是一条简单假设。在场上的刀光剑影中,你要想尽办法窜蹦跳跃、辗转腾挪。将自己的要害防得风雨不透、滴水不漏。面对对方的攻击,你有几种方法。你可以巧妙的闪开,或用比较坚硬的部分挡住。当然,不论是躲闪还是抵挡,不要忘了同时要进行反攻。

机智,是智慧之光,是知识之光。机智必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所以,建构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本书对知识结构的建构另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机智反应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大幅度的提高。但运用一些好的练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但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串词。主要步骤是这样的:

人数不限,自己就可以做此练习,多人一起练习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首先,在一张纸上写下随机的几个词。刚开始练习,词可以少一些,八个到十个左右。词的选择一定要随机,不必有什么关系。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在后面我们将为大家举一些例子),越随机越好,跳跃性越强越好。词写出来以后,如果是自己独自练习,可以直接经过几分钟的考虑,讲给自己听,要求首先要连贯通顺,前后不能矛盾,文笔尽量优美,有条理,有逻辑,可以抒情,也可以叙事,一定要在这段话中包含所列出的这些词。但注意,不要太长。

如果是两人练习,可以交换一下,经过考虑后,按上面的要求将一段话。如果是多人一同训练,可以将大家写的词统一收到一起,打乱再发下去。

刚开始训练时,词量可以较少,考虑时间较长,随着训练的深入,水平的提高,可以将词汇量逐步提高,由十个到十二个、十五个等等。同时,将考虑时间逐渐缩短,初期可以考虑三到五分钟,时间逐渐缩短,到十几秒的时间,或可以在第一个人开始时将词交给第二人,在第一个人的发言结束后,先问几个有关第一个人发言内容的简单问题,然后就开始第二个人的串词。只是一种要求较高的训练,要求训练者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同时思考、组织语言,一心二用。这对一个辩手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素质。

这种训练虽然简单,却对一个人的机智反应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要在短时间内,将许多毫无关系的词语串成一段生动、形象、深刻的话,需要很丰富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组织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整合就是机智反应能力。

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例子。仅供大家在形式上进行参考,同样的一组词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串法,各有各的特色,是个人风格的体现。所以,任何一组词都决不存在怎样串法是最好的,只要勤加练习,你一定可以做得比这些例子更精彩。

就以西安交通大学参加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准备期间训练中梁炜陇同学的几段串词为例,来为大家演示一下这种训练的具体做法。

首先,全队的十几位同学,每人在一张纸上随机的出了十个词。由教练将所有的词统一收去,打乱,在随机的发下来,梁炜陇同学那代的是这样的十个词:星星、猩猩、李斯、熔岩、珍珠、桌子、树、黄山、成本。

按照事先定好的顺序,梁炜陇同学是第一个讲者。

在一分钟的考虑时间过去后,他慢慢的站起来,定了定神开始了下面一段演讲: ———一只猩猩的遐想

夜晚,森林,山顶,一直猩猩在看天上的星星。可不要以为猩猩没有思想,只是一般人不了解罢了。

它看见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噢,李斯被斩首了。它也是一代名将,辅佐秦王横扫六国,何等威风!却落了这样一个下场,可悲可叹呀!不一会,又看见一颗美丽的流行堕向大地,它不仅想到了那幽居在空谷的绝代佳人,她娇美的容颜如珍珠般晶莹圆润,之可惜所托非人,嫁了一个夫胥轻薄儿,只能独守空房,在桌子旁抑郁叹气。真是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唉,做人真是成本太高,像我做以执猩猩,在这奇峰怪石,树木匆匆的黄山里逍遥自在,有多快乐呀!它正想的出神,突然感到脚下大地震动,抬头再看,由火红的熔岩,自山顶奔涌而来,天哪!百年难遇的火山大爆发!这下大祸临头了!做人,做猩猩那个选择更好呢?现在想作一只猩猩也这么困难。该去哪里呢?跑一步算一步吧!天上的星星似乎听懂了猩猩的困惑,天地无音,又恢复了一片万古洪荒。天快亮了,毕竟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只是一段诙谐轻松的串词,当然,优美的串此对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功底也是一种锻炼。象下面一个例子:

词:音乐,足球,网络,电脑游戏,鼓,吉他,金属,朋友,信念,胜利。例段:

有一个朋友说:“生活是一张网。”换在两年前,我只觉得他是在痴人说梦,现在真觉得是入木三分。于是我甘心情愿得触网,作为一个球迷的我就触到了网络中的电脑游戏。所以我正郑重的推荐一款游戏 :FIFA2000 先不说内容,看到清晰的画面,一段悠扬的音乐,不是鼓,不是吉他,却有着鼓的铿锵,吉他的轻快,甚至我听出金属的质感,如黄金般闪亮,如白银般柔和,如青铜般凝重,这哪里是人间的旋律,这是电子音乐的世外桃源。不过,不要因为忘情于世外桃源,而忘记了此次的重要目的:以一支球队在虚拟的世界历实现取得世界冠军的渴望。

哪里有一种艺术,美不胜收,场上水银泻地般的攻势全在你的指尖流动。

哪里有一种信念,坚韧不拔,就是你选择中国队也能把世界冠军巴西队,一块块的撕碎。

哪里有一种场景,意想不到,第一交射门,打在后卫身上;第二脚射门,又打在守门员的身上;于是看都不看,转身来一个抽射,球进了吗?我的手里攥起了汗。

朋友,想知后事如何?咱们下来再聊„„

在中间一段的描写针是使人心驰神往,即使是该公司的游戏简介,恐怕也没有如此精彩,更何况是临场的发挥,真是难能可贵!

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将十个词串的流畅精彩,那么您的快速反应能力一定有了不错的水平!

下面除了一些例题,供大家参考选词的方式,有兴趣的话课也可以试一试。串词

1.地球 凉水 美丽 天使 樱桃 地雷 美酒 土地 大闪 翅膀 2.烤肉 军队 医生 失败 痛苦 打字 电脑 水平地图 失去

3.红薯饼 软盘 铅笔 电话本 夕阳 月饼 羽毛球 磁带 痛苦的 愤怒的 4.小河 牛仔 风扇 错别字 带鱼 服务器 纸巾 秋天的 蚊子 丈夫 5.铅球 乌龟 夏威夷 阳光 神秘的 考试 神经的 玻璃的 梳子 邮件

6.学院 账号 白发苍苍 魅力十足 小男孩 声带 主持人 打印机 浇水 尴尬的

7.幽默的 红色的 天真的 爽口的 兴奋的 雄伟的 悲壮的平凡的 留恋的 昂贵的

8.一心一意 二目无光 三餐不食 四肢无力 五谷不分 六亲不认 七窍不通 八面威风 九曲黄河 十年寒窗

9.红男绿女 绿树成茵 白马非马 黑云压城 黄河泛滥 紫气东来 粉妆玉砌 灰飞烟灭 青山依旧 金碧辉煌

10.说 看 打 喝 吹 唱 想 吃 听 玩

文采训练

文采,在辩论中应理解为组织文字、运用文字、表达语意的才能。体现为准确、简洁、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述,体现为逻辑清晰、结构缜密的行文结构。由于辩论的载体即是语言,所以语言、文字贯穿于辩论的始终,它是辩论的前提,辩论的手段,任何思想内容都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任何睿智都必须运用语言来表现。

如果说思想内涵是辩论的骨架,那么文采就是丰富骨架的血肉。没有盎然文采的辩词是干瘪的,没有卓越文采的辩手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没有洋溢文采的辩论会也是缺乏美感的。譬如,99国际大专辩论会A组第二场半决赛,该场的辩题是: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比哪一个更重要。这是一个很有理论深度的辩题,在高对抗的语言交锋中,让大家听懂并接受本方的观点决非易事,因此文采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下面通过正方一辩的陈词句体分析一下: 谢谢主席,各位好.对方同学侃侃而谈,却忘记了自然科学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让它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不知要将我们的知识经济引向何方?(从自然科学的局限性入手,反驳简明有力)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伦理学.管理学等等学科,(定义简炼,切中要害,为下面的比赛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它的作用恐怕不止对方所说的那么一点点吧.而且今天对方的论证也有问题,他们讲自然科学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必不可少只能辩论出必然性,怎么能得出能重要的结论呢?举个例子来讲,在乐队中,除了指挥之外,还有乐师,甚至后勤人员,他们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能因为他们必不可少,就说他们比指挥更重要吗?指挥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指挥影响更大,更能够解决关键性的问题,这才应该是我们讨论的标准所在,而对于发展知识经济这首澎湃的交响乐来说,社会科学所起的恰恰是指挥作用.(类比生动,易于理解)我们问对方同学,有哪一种自然科学比发现知识经济的规律更重要呢?没有.我们还要问对方同学,有哪一种自然科学比让知识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更能够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呢?没有.我们还要问对方同学,又哪一项自然科学比教育科学对于知识经济所起的作用更大呢?没有.(连用三个设问句式,论证有力)从伦理分析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如果说自然科学的贡献可以用百分之多少的贡献率来衡量的话,那么请问谁能告诉我,改革开放对中国,凯恩斯主义对西方,知识经济理论对全世界的贡献率又该是百分之多少呢?这就叫”大道无形”.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是转化与创新.(此处寥寥数语,避开了枯燥乏味的理论,而选取了最具说服力的事例,可谓字字千钧.)

一. 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的典型特点,就是要边想边说,不是先组织好语言上台背稿子。其魅力在于演讲者的急中生智思想火花的不断闪现,不同场合的即兴演讲尤其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单也有其共同的技巧,即迅速确定篇演讲题目的主题,并围绕主题整理出大致思路,理出逻辑顺序,如果时间充裕,最好写出开头和结尾,特别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尽量新颖别致。

譬如,在准备“回顾20世纪喜大于忧”这一题目时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陈词:

假如在过一个千年,那时是30世纪,我们的子孙也许已经过上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在他们中间,也许会流传这样的一段传奇: 如果上天在给我一个机会,我宁愿抛弃一切回到那样的一个时代: 那里的握手比较有力;那里的笑容比较长久;那里的智慧如惊涛拍岸;那里的文明如满天飞花.生逢其时,人生何幸? 梦回前年,夫复何求? 那,就是让人梦萦魂牵的二十世纪.—-梁炜陇.回顾二十世纪喜大于忧

如果将上面的这一段话作为一片演讲的结尾,其震撼力可想而知。

一般的即兴演讲,总有一个侧重点,可以是叙事,也可以是抒情,或其他方面。演讲时注意适当的调整语速,不宜过快,这样讲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思考时间并给听者一沉稳镇定之感。

针对辩论赛所进行的训练,则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表达一个观点,并进行充分的说理。要求讲者思维与语言表达的高度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在快节奏高强度的自由辩论中及时的进攻和防守

适应场上的瞬息万变,就好像一个人要两条腿走路,如果有一条腿落在后面就必然会使演讲无法进行下去,初次尝试的人经常出现,讲到一半进行不下去的情况。就是因为语言表达很快儿思维一无法继续;或者,讲话是磕磕绊绊语义跳跃性很大,则是因为思路不断延伸,而语言的表达拖了后腿。

当然,在练习之初,要尽量的选取课发挥空间较大的题目。如:人生、我的朋友、一件最难忘的事等等。

比如以“人生”为题,可以这样设计思路: 中心思想: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

第一部分:列举几种人生的几种生活方式,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可用问句引起听者思考)

第三部分:自己的理由。创造是生命力的最好体现;创造的成果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创造使生活充实、快乐;创造是人类的伟大之处,创造使社会不断进步。

开头:有一种说法,将人分为三等:第一等人创造;第二等人阐述;第三等人模仿。为什么呢?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与鲁班同时代的木工可能很多,为什么唯独他被奉为“祖师爷”,流芳百世呢?是因为他发明了锯。与梅兰芳先生同时代的京剧名家也有不少,为什么只有梅先生享有如此之高的威望和声誉?那是因为他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结尾:人类沿着创造的阶梯走到今天,创造了无以计数的文明成果,也许你我平反,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颗水珠。但是水珠虽小,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芒。让我们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洒下辛勤的汗水。文明花园里也许就会开出一朵芬芳的小花。

或者,直接给出一个故事,让演讲者谈自己的感受,是演讲者逐渐克服对即兴演讲的恐惧心理,养成边思考边表达的良好习惯。然后,再不断的提高演讲的要求,直接给出一个论点或一个辩题,让演讲者完成一篇议论文,类似于完成一篇一辩陈词。

如:网络生活是虚拟(现实)的、试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经济发展是否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婚姻是不是爱情的坟墓,等等。

并要求语言尽可能的流畅、生动、幽默,多用引证、例证。在集体训练时,可以同时准备多个题目由讲者从中随机抽取。

而且,在即兴演讲中还可以融入心理素质、场面控制能力等多方面的训练内容比如:在辩收好准备的情况下模拟演讲过程中听众可能做出的几种反映(专心倾听 充耳不闻 大声喧哗 故意刁难 等等),考察辩手如何适应并掌握场上的变化,扭转被动局面。

当然,现场的精彩表现是建立在丰厚的知识储备基础上的,若“言而无文”,必“行而不远”。

苦练内功才是最基础的。99国际大专辩论赛总决赛中反方自由人谭奇同学有这样一段陈词:

如果美和美的感受不是统一的话,那么这个感受反映客观存在时候,就必然有真假对错之分,那么我们谈到了那么多美的角度,美的欣赏.您能告诉我那一个是对的吗?和对方清谈主观.客观,不如我们真的拿出一个具体的客观实例来.请问对方辩友(谭琦举出一枝玫瑰花),在大家眼中,这是不是同一支花,但在大家心中是不是有不同的美的评价?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见泪”;高兴的人会说”花儿会我笑”;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而有的欣喜的人会说”人面桃花映红”.有的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很无情,”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可是我们主观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谢谢!它之所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其体现出辩手丰厚的知识底蕴,良好的文学素养

二. 临场总结发言

临场总结发言,要求辩手将现场发言者的各种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经过大脑的分析、重组,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并予以表达。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辩手在实战中迅速了解对方的基本逻辑,掌握对方的论证思路,便于我方找出其漏洞进行攻击。

例如,第二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总决赛,辩题是: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反方将正方对“超越”的定义归纳为“整合加升华”,在整场比赛中发挥了极大的“杀伤力”

另外,也可以使辩手把握队友的思路,尤其在即兴辩论中,队员之间没有时间在赛前进行充分的沟通,就更需要在赛场上领会队友的意图,以便配合。

这种训练的取材十分广泛,可以利用准备辩题的讨论会,或观看的某一谈话节目,或是刚刚度过的几篇文章。

三. 撰写游记

大概每个人学写作文都是从小时候及流水账开始的。当然,流水账是不会有读者、有听众的,谢有急就不同了。你不能只记录行程,没一点都花费大致相同的笔墨。我们所要求的游记是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寓深邃的哲理于怡人的景致,将读者自觉自愿的走入你的世界,那么你的文字必须包含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情节。

写游记要想写散文那样“形散而神不散”,你可以在有几种引经据典,上下五千年任意驰骋。但是必须表达一个核心思想。比如写由北京西山八大处,可以对比宝塔真身的残破衰败与寺中弥勒的恒久笑容,来喻指:名利]的短暂,应以豁达的态度看待人生。

对于能表达中心思想处要不惜浓抹重彩,而有些部份就应该轻描淡写。概括起来,对游记的要求是: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文词生动,引人入胜。比如,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当读者随着作者在雨中进行了一次别致的登山之后,便很自然的接受了一个关于人生的道理。

如果辩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无疑是成功的。辩论不是说教,不是强迫别人接受某一观点,而是应采用一种合情合理的表达方式,启发听着去思考,让大家自觉的倾向于你的观点。

四. 互改文章

俗话说,文如其人。不同的人又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即使面对同一内容,也会做出不同的表述。在同一个触发点上,触发的事物未必一样。互改文章,正可以取长补短。善于说理而内容干瘪的与长于引经据典却论证无力的辩手互改文章便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而且一个人对自己的文字已经习惯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也就难于改进如果和不同的人互改文章便可以博采众长在原来的基础上融合各种文风的优点,还可以使论证更加充分严密,尤其对于陈辞更应反复修改。但是学习别人不是要丢失自我,而是应在坚持个人风格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有包容性,从而完善自己的风格。

五.书面语向口语的转化

辩论赛采取的无疑是口头的语言表达方式,尤其现今极为推崇的即兴化、临场性,就更应该使辩论中的语言具有生活气息。比如这样两段辩词:

杨柳是因为人去欣赏它,在其中投入了人的主观感情,这才是美,这才是我们审美的意义所在,假如它始终是美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审美呢!我么的审美热情肯定就像火苗子一样,哧溜哧溜,叭叽就灭了。

——-郭宇宽.美是主观感受

规律存在在哪里,我们掌握了它就可以“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如果对方同学认为我们不要掌握的话,我们只有牛鼻子一样被它牵着走,你说知识经济这样发展好不好?

——–郭宇宽 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

同样的一句话,如果你用书面语言,就完全失去了它的效果,会显得生硬。而用口语则生动亲切有天然去雕饰之感,但口语不等于大白话,比如通俗易懂的歇后语就是丛生活中精心提炼而来的用在辩场上往往体现出辩手的机智与幽默。

书面语与口头语都要注意运用的场合,在辩论中要注意灵活运用,不可混为一谈。

心理素质训练

人类的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在一切与思维相关的活动中,都存在着心理活动。心理素质的差异影响思维质量并进而决定“行为质量”的差异。在各种竞赛或竞智比赛中,无论是古希腊的哲人对辩,还是古罗马的角斗竞技;不论是武林高手的相互切磋,还是世界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与“深蓝”的人机大战,心理素质和稳定的临场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技战术的发挥,关系到竞争的成败。辩论与辩论赛亦然。

一、辩论赛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战以气为主,气勇则胜”。历来军事家十分注重勇、气在决胜中所起的作用,所谓“两军相抗勇者胜”。而这“勇、气”二字正是对各级指战员心理素质和心理状况的高度概括。

激烈的辩论赛从硝烟初期到胜负分明,总共不过三四十分钟,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几位参赛选手要在场上运用智力进行一场融知识、智慧、语言、应变能力为一体的激烈角逐,其难度不下一场攻城拔寨的战役,所以对辨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手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超常的速度收集、分析、处理来自各方(本方战友、对方辩友、评委、观众)的信息(包括反馈信息),并做出最快、最恰当的反应,没有稳定良好的心理状况,就没有正常发挥水平的保障。当然取胜也只能是难于上青天,所以说辩论赛同时也是双方辨友进行的一场心理大战。

要想

(一)、辩论赛的心理环境

依据辩论的内容、形式,可以由书面辩论与口头辩论、即兴辩论与非即兴辩论、个人辩论和团体辩论许多不同类型。外在环境对不同类型的辩论影响并不相同。

书面辩论由于不直接面对对手和观众,受环境的影响较为见解,参与辩论的人有足够的时间和较为宽松的环境进行思考和准备。现在在互联网上有许多网站开设了“在线辩论”这种新的辩论形式,可谓是书面辩论的“升级换代”。从这种辩论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参与者通过键盘输入参与辩论,没有现场的压力,心态较平和,心情也较放松,辩论进行较为有序。由于没有发言次数的限制,由许多参与者分为两大阵营,也不用担心发言冷场,可充分酝酿组织语言,因此辩论的语言、思路都比较清晰完整。但书面辩论少了口头辩论的那种临场反应和即兴成分,显得有些学术化。

口头辩论中,即兴的无准备辩论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也可以成为即兴辩论赛作为表演项目或训练的方法。在几个人之间进行的围绕某观点进行的辩论,往往更接近于讨论;而以辩论赛形式进行的即兴辩论,由于具有团体性质,商场选手不能仅从个人意图出发,必须兼顾全局,因此环境对于辨手的发挥会产生许多制约作用,也较为复杂。对于有备而来的非即兴辩论比赛,更要求双方在赛前做好充分的工作,设计辨手场上应用的心理武器,充分认识比赛所依托的外部条件,即心理环境。取得辩论赛胜利,要注意真正做好“思想工作”,注意各种心理要素对辩论过程的重要影响。

辩论赛不同于作战,不同于谈判,也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辩论,但是取胜的外部条件对本方辨手的心理状况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对方也是一样。对于比赛外部环境的充分认识和把握,往往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在场上比赛时,灵活运用所了解的比赛环境的信息,常有很好的效果,即可显出本方临场机智,匠心独运,又可令对方感到措手不及,还可以争取比赛所在地观众的亲切感,从而对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运用比赛的外部环境作为自己的心理武器,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在199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中,由复旦大学对台湾大学的那一场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精彩辩论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辩:

(在自由辩论阶段)„„

蔡仲达:对方辩友,请你们不要回避问题,台湾的正严法师救济安徽的大水,按你们的推论不就是泯灭人性了吗?

严 嘉:但是对方要注意到,8月28号《联合早报》也告诉我们之良田新加坡游客要当心,因为台湾出现了千面迷魂这种大盗。(掌声 笑声)

在这段对辩中,双方都试图借用大家生活环境中例子来证明己方观点,所以事先都对实事新闻留心观察,伺机引用,因为在场上被事实例子尤其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例子打倒对场上的形势和队员的心理都是很不利的。而严嘉同学机智的反应和充分的准别夺得了观众的认同。

要充分重视辩论的心理环境,使本方选手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挥洒自如,处变不惊;并把这种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运用为辩论武器,攻敌不备,出其不意,取得良好的辩论效果。这些都要在赛前的准备工作中完成。

详细来讲,辩论赛的心理环境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赛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对宏观环境的认识,包括调查了解比赛所在地区(或国家)的民族(或居民)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语言特点;社会发展状况、文化背景、法律制度„„等。“入境问俗”、“进门问讳”,在临场比赛时,不知俗、不知讳,不易把握辩论尺度和分寸,弄不好还会不得人心;另一方面,“场外形象”也很重要,既然要在比赛地生活一段时间,就要入乡随俗,尊重服从当地的生活习俗,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把握环境还包括对比赛的微观环境的把握,微观环境主要指比赛赛场的情况,包括辩论选手台、音响、灯光等,应该安排选手熟悉赛场环境,以免在场上由于不适应而产生紧张,影响发挥。总之,应努力做到赛场内外相结合,塑造完整的、良好的比赛形象。

(二).心理素质与水平发挥:

喜欢足球的人都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足球联赛采用的都是主客场赛制,这种赛制就是考虑到主客场不同能够对队员心理造成不同影响,保证公平而采用的。不论是什么比赛,参赛队队员更需要的是认同和支持,主场作战得到最大限度的鼓励与支持;客场作战的情况正好相反,客队往往在主队球迷铺天盖地支持主队的热情氛围比赛,队员得不到认同,心理上容易受到压抑,从而无法正常发挥水平,强队客场负于弱队的例子不胜枚举,多是因为队员客场发挥不及主场淋漓尽致。

辩论赛是综合素质的较量,是知识密集的比赛,信息量大,态势瞬息万变。既要求辩手保持高度兴奋的状态,又要求辩手能够冷静的思考、分析、应对。在半个多小时的辩论中,辩手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有效的方法提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积极调动知识积累,以最快的速度、恰当的方式、恰当的语言做出反应。没有精神的高度集中,没有沉着、冷静、稳定的心态,就很难适应这种高水平智力竞赛的要求,自然也无所谓“厚积薄发”了。

更何况,辩论赛本身也有一个主客场的区分。观众朋友们观看辩论赛,主要是欣赏双方充满激情和才华的精彩对抗,一般会带着公正、客观的心态欣赏比赛。但有时场上有本地的参赛队参加,观众难免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在场上比赛中,刻意的加油、喝彩、鼓掌也会影响到另一方辩手的心理状况;有时甚至还会起到干扰比赛的负面作用。这就更要求参赛选手具备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控制能力,保证沉着、冷静的去面对。

正因为辩论态势复杂,变化瞬间,常常出其不意的出现心理干扰和刺激。能否正确对待这种干扰和刺激,如何化解对心理的干扰和刺激,自始至终保持平稳的心态,使是顺利执行辩论赛案,把辩论意图贯彻到底,进而精彩取胜的重要保证。

(三).对辩论局势的控制

场上辩论是智慧和语言的较量,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比赛双方都会尽力争夺场上的主动权,以求更有效的打击对手,巩固本方观点,进而说服评委和观众。赛场主动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察辩机,稳中求胜

辩论赛的精彩指出就在于双方各为其主,针对对方观点进行猛烈攻击,同时力求巩固本方观点。在这种攻防的不断转换中,往往碰撞处精彩的智慧火花,令人拍案叫绝,赏心悦目,这也正是辩论赛美学价值之所在。

从辨手陈词阶段开始,辩论双方逐步展开各自的战场,攻防重点初露端倪,真正的攻防战在“盘问”、“攻辩”阶段打响,“自由辩论”时达到高潮。

辩论赛场上,一旦出现一方以攻为主,另一方被迫防守,没有或少有进攻能力,此时守方暂时失去了对辩论战场的主动权。这时,双方的心理素质都要经受考验。被迫防守的一方要稳定军心,要被动而不乱动,更要防止败而气馁,保持旺盛士气,寻找“柳暗花明”的转机,重新夺回主动权。而暂时取得主动的一方,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创业容易守业难”,必须戒躁,一鼓作气的扩大优势,直至取得胜利,千万不能急躁,容易功亏一篑,有的辩手在对方顽强抵抗,场上处于拉锯战场面或己方占优势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甚至失态,影响了取胜,这是辩论的大忌。辩手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易怒,急躁、赌气都会成为致命的弱点,有时反而会成为对方反败为胜的良机,授人以“柄”。笔者参加过一次辩论赛即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本来占上风的,由于急于求成而功败垂成,切肤之痛,悔之晚矣。

2.争取支持,攻心为上

复旦大学张霭珠老师(复旦大学辩论队教练)曾说:“„„在辩论场上,辩手和辩论队在心理上应该把评委和观众放在第一位,而不应该把辩论的对手放在第一位。因为在辩论中对手是不可能被说服的,即使他(她)本意并不认同正在维护的立场,也绝不可能被说服。”交大辩论队有一位女辩手一语道破天机∶“„„反正对手也不会相信„„”。正是这样,由于辩论赛的特殊之处,辩题常常是把一个完整命题的两个方面强行分割开来,而且双方事先无法挑选给自己的题目,双方所得到的题目很可能与自己的价值取向,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完全不同。这时,为了获胜以及规则的限制,每方只能为自己的观点拼力构筑坚实的防线,誓死坚守,不管是否喜欢己方所持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去说服对方,对方也不会被你说服。只有围着评委和观众转,把自己的道理说清楚、讲透、讲好,评委认可,观众爱听,一切自会水到渠成;相反,如果忽略评委和观众的存在,不顾他们的感受,一味的只和对方纠缠。反而会降低辩论的观赏性,当然,也不能不理对手,这也会有逃避问题之嫌,关键要有意识的掌握好二者的度。

辩论赛开始的一刻,观众和评委的评判天平基本上是平衡的,处于水平状态,随着比赛的进一步进行,倾斜会逐步趋向某一方,得利的一方取得辩论的主动权。所以双方辩手应把争取评委和观众当作自己的首要目标,通过与对方的争夺取得评委、观众的支持,并最终取得胜利。

一般来讲,评委的心理活动和倾向不易把握,观众的心理变化通过丰富的动作和表情,辩手可通过观察、分析观众的反应,甚至可以在赛前进行设计和准备来调动赛场情绪的变化,困难在于,不容易弄清观众和评委心理倾向的动因,但无论如何,不能违背大部分观众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为了取得辩论的主动权,控制辩论赛场的心理氛围,需要把自己的情绪融入到自己的发言中去,以调动观众和评委的情绪;用自己的严密逻辑、人格魅力、语言技巧和说服能力使观众和评委的逻辑思考与本方的论证同步。

3.立足宏观,把握局势

辩论双方从一开始辩论,就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辩论过程中,也不可能按某方的意愿发展。往往要经过一段拉锯战,辩论局势才会明朗化。拉锯战主要出现在自由辩论的阶段,主动开辟并能控制主战场的一方取得主动权,掌握辩论态势。双方在争夺过程中都努力开辟战场,往往会形成势均力敌的场面,唇枪舌战进入胶着状态。这时,最重要的莫过于不急不躁沉着应战,分析局面,伺机反攻,推动辩论向有利于本方的趋势发展;占有先机的情况下,更要警惕细小的疏漏,因势利导,夺取胜利。

总之,辩论赛场趋势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战略、战术固然重要,临场的心理状态才是能否实施辩论方案、正常发挥技战术的制约、主导因素。辩手要努力使辩论态势向有利于本方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努力、积极去营造心理氛围,以获得观众和评委的认同。

二、辩论的心理与心理战术

(一)、建立自信的稳定心态

参加过大型辩论赛的选手,都把“有没有自信心”作为辩论取胜的关键。实践证明,稳定的心态源于充分的自信,源于参赛者(包括参赛队)的胆识、涵养和智慧;源于个人或团队的自我评价;源于辩手间的相互信任、对教练的信任;源于对本方赛案的自信;源于赛前充分、有效的训练。有了充分的自信,加上赛前的充分准备,辩手在比赛中才能张驰的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反之,没有自信心或自信心不足,比赛中必然十分拘谨,“前怕狼后怕虎”,自然不能正常发挥战术和技术,所以说自信是建立稳定心态的必要条件。

对辩手而言,参与辩论赛有三个心理层次,即“要我辩”、“我会辩”、“我要辩”。“要我辩”处于较低的辩论心理层次,是一种完成任务的交租子心态,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态度。如果所辩论的辩题与辩手个人的价值观和辩论取向不同,在这样一种心态下就会产生“这只是教练安排的任务”,“我不想辩”,“我不能辩”的免战心理,严重影响辩手的发挥。这种“有辩论的心理障碍”的人是不适宜参加辩论赛的。

“我能辩”属于辩论心理的中间层次,是在“要我辩”的心理前提之下,对完成辩论任务有一定的信心。这种心态是在队员理论、技巧、语言等方面有了提高,具备一定自信心之后具备的。

“我要辩”是高级的心理层次,具有这种心态的辩手在场上表现出有强烈的辩论愿望,对己方的辩论立场有充足的自信。这种心态对于辩论是十分有利的,具有这种心态的辩手比较积极主动,在主观愿望和动机的驱动之下,往往会较好的领会教练意图,有意识的为辩论方案的完善和实施发挥才智。这是我们辩手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心理训练希望达到的目标,更是辩论训练中应努力追求的境界。

辩手要建立自信心,应该努力的培养积极心态。在“我会辩”和“我能辩”的基础上,产生“我要辩”的强烈欲望。而不是以“要我辩”的消极心态去迎接,“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如果连自己都无法说服,怎么去说服别人?背着自己都不同意的心理包袱,为了学校或是教练去辩论,只能是形成场上的心理障碍,对比赛产生不利影响。

(二)树立正确的荣誉感和成败观

辩手赛前良好稳定心态的建立,离不开正确的荣誉感和成败观。

大型的辩论赛,往往是万众瞩目。现代先进的大众传播技术可以让比赛现场的精彩激烈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参赛队往往代表各个对所在学校和地区进行比赛,可以说是一种“形象大使”,展示该地区或学校青年学子得风貌。由于比赛完往往能被大家看作是各个学校实力的比拼,因而比赛的结果,往往对各参赛队产生一定的压力。本来,在场上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比赛选手就承担着不小的压力,如果心中还背着“如若比赛不利就会„„”的心理包袱,二者干涉、叠加、放大就会成为巨大的心理负担,使队员在场上施展不开,不能集中注意力去赢得比赛的胜利,反而会影响比赛效果,甚至落败。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要解决好这样的问题,避免给参赛选手施加额外压力,影响辩论赛的可观赏性。首先,对社会舆论应该进行正确引导,不应把辩论赛的成败与学校的声名荣誉、层次水平简单挂钩,不给学校造成舆论压力;其次,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应正确看待辩论赛的作用,不过多施加压力,保持平常心,给辩论队伍一个宽松的环境;在此,辩手也应该努力调整,树立正确健康的心态。

辩论赛是一个机遇,为每一位参与进来的辩手提供了一片舞台、一方天地,让他们可以尽情展示风采于其中。遗憾的市场上的较量总要分出一个高下,参者并不能一处定音的说明辩手的素质和潜力,也不能代表两支辩论队的全部。辩手应在这个问题上从比赛的胜负圈子里跳出来,“退一步海阔天空”,应该认识到,其实参与辩论本身,就是克服了种种偏见,克服了层层困难,超越了一个又一个自我所赢得的伟大的胜利,能够站在三尺辩台上,与天下青年才俊一争雄长,这种荣誉本就超越了胜负本身。比赛的胜负是短暂的瞬间,辩论的价值将持久于永恒。

而且,比赛的胜负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只要在场上每位选手都各尽所能,充分发挥,我们的目的就已经达成,就不会有失败。更何况,辩论赛举行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争个胜负,而是为了促进文化交流,进行社会教化,广交天下朋友,尽展华语的美丽。在九九国际大专辩论会中,金庸先生对我们青年人提出了“愿华语走向世界”的殷切期望,就是要我们青年人,借用辩论赛这一形式,以展示华语魅力为己任,真正是华语走向世界。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誉感和成败观,为振兴华语而努力,我们才能从狭隘的比赛胜负小圈子中跳出来,才能将辩论这种语言交流形式推上一层楼,为华语走向世界,进一份心力。

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积极稳定的心态,是临场充分发挥水平,提高比赛质量的根本保证。

(三)、培养默契的团队意识

辩论赛不是个人单打独斗凭个人能力就能够稳操胜券的。团体性质的辩论赛,如果没有辩论队内部的协作,就不可能取胜。虽然在辩论对内部也存在着竞争,但协作是主要的,竞争是次要的。所以说辩论队是一个“协作团体”而不是“竞争团体”。

在从备战辩论赛到最后上场比赛的整个过程中,辩手的团队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团队意识的辩手往往能够从全队大局出发,将个人得失放在次要地位,一切以维护全队团结和睦为根本目的。在场上比赛过程中,有大局观,能服从教练安排,不会为了个人出风头或喜憎爱好而破坏整体部署,配合意识较强。正相反,团队意识差的队员往往在日常训练中把自我摆在首位,不能从团队角度看待辩论赛和队友,缺乏牺牲精神,对他人缺乏敬爱关怀,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感受,难以与他人协作;在比赛中,抢出风头,不顾全队配合的需要和教练的安排,独行其事。团队意识淡薄的队员往往会给辩论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不利于团结。

实践证明,每一个成功的辩论群体都有自己的团队精神,都有一批具有极强团队意识的队友,都把团队意识和凝聚力作为本团体战斗力的源泉。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北大辩论队,还是独领风骚的复旦辩论队,再到九九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的西安交大辩论队,都是具有极强凝聚力的战斗集体,这与他们队员优良的团队意识是分不开的。

培养辩手的团队意识,应注意处理好队员归属需要和自我需要之间的关系。归属需要是人的合理需求,是得到集体其他成员认同、尊重和赞扬的需要,而自我需要是队员希望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去取得成就和荣誉的需要。二者本不矛盾,但过分膨胀的自我需要会导致对集体其他成员的疏远和压抑,伤害其他队员的积极性。教练或领队应注意观察队员的倾向,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谈心、调节的方式来缓和矛盾。在不损害多数队员积极性的前提下,正确处理队员自我实现需求和其他队员归属需要的关系。

培养队员的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还应增进队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加强他们对集体的认同。在场上进行辩论,要以整体的力量区域对方周旋,配合的默契至关重要。默契的配合要义“心理默契”为保证。心理的默契靠日积月累的心灵沟通,在训练生活中,应有意创造队员在一起生活、深入了解的条件,只有通过交流,队员互知脾性,彼此掌握个人的思想方法、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做到“知人、知面、知心、知性”的沟通境界,并最终“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心有灵犀不点通”。上场辩手就能够在心理上融为一个整体,进退有序、攻防有力,充分发挥集团优势。队员通过朝夕相处,深入了解,彼此互敬互爱,集体观念自然而然会形成于心中。以团队的方式思考辩论成为一种无意识反应时,团队意识就真正培养起来了。

(四)比赛的心理调节

辩论赛的心理调节包括临赛、赛中和赛后三个阶段的心理调节。

临场前,应调节心态到既兴奋又冷静的状态为最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一定的兴奋度。兴奋表现在辩手有强烈的辩论欲望,跃跃欲试,又必胜的自信;冷静表现在思维专注、清晰、吸纳容量大,又应付意外的准备。如果兴奋过度或过于紧张,辩手很难保持冷静,易于对场上局势失去把握;如果辩手太冷静,没有兴奋度,激情必然受到影响,也会影响滔滔辩才的发挥。要适当针对辩手个人的特点调节兴奋状态,这样参赛辩手的心态不仅稳定,而且稳固——平衡的心态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赛前充分的休息,心理的自我放松都有利于辩手调节好上场前的心理状态,其他队友的谅解和支持,也有助于队员心理的调整。

比赛进行过程中,随着态势的变化,辩手同样需要不断的调节自己的心态,实质是中处于最佳状况。竞赛心态的好坏,比赛现场心理调控能力的大小,都取决于辩手的心理素质和平时的训练。心理素质好,调节能力的辩手在场上自始至终斗志昂扬,发挥稳定。调整心理状态的关键在于前面所谈的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和荣誉感。

(五)、心理战术的运用

心理战,作为军事上常用的谋略,往往起到出其不意,瓦解军心的巨大作用。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各国军事史上都有巧妙利用宣传手段来进行心理战以摧毁敌方斗志的经典战例。无论是在第二次大战还是海湾战争,无论是三国时代还是明末清初,就连《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在雅克萨都知道让双儿表演所谓的成吉思汗魔法——点穴术,来威吓俄罗斯指战员,可谓心战之道,兵家必争。

辩论赛是综合素质的较量,其中当然包括心理素质的较量,双方辩手在场上都会通过观察把握对方心理的变化,寻找突破对方心理防线的战机。由于辩论赛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促进参赛单位的交流,弘扬民族精神,宣扬社会正气,不同于你死我活的战争,心理战的方法不适用于辩论赛。尤其要反对有些代表对将心理战的手段应用于辩论场内外,干扰比赛对手,这是不道德的,应该为热爱辩论的人所摒弃。

但是,辩论赛场上情况总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一方的心理状态都不会是铁板一块。辩手的心理状态总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发生波动,这种波动可以加以利用作为一种心理战术。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认为故意造成的,所以如果能够作为战术加以利用,反而更体现了一方的深厚功力。

具体来讲,当对方辩手或因失误,或因态势变化长生心理不稳定的时候,应该而且可能巩固和扩大本方取得的心理优势,扩大对方的心理劣势。改变心理优劣势的本身也是辩论技巧的主要组成部分。必要时可使用合理的手法实施心理干扰,例如:做心理暗示、心理诱导,还可以引导观众和评委,指出对方的心虚之处,给予对方以更沉重的心理打击。当然切忌使用不道德的干扰手段(贴大字报、人身攻击、侮辱人格等)。

辩手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有关知识和一定的模拟训练,增强场上应变能力;做好抗心理干扰的准备,用排除心理干扰的能力,作为自己有力的防守武器。

三、心理素质的训练

通过心理训练增强心理素质,关键要解决好心理需求问题和心理平衡问题。

如前所述,一般人都有归属于某群体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辩论赛环境中,队员的“心理需求”在每一阶段得到不同的满足;在比赛中将得到最大的满足。教练和集训队人员都有类似的“心理需求”,因此“心理需求”是训练和参赛的动力。教练应引导和利用、强化这种“心理需求” :一方面,利用这种心理需求为训练提出高标准的要求,提高训练质量;另一方面,又在训练中巩固、强化这种心理需求使之成为参赛的心理基础。

人的心理平衡,使指人的一种天然保持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一致性。当这种认识保持一致,仍旧感到和谐、舒适,就会处于心理平衡状态;当外在世界与本人的认识或预见不相符,就会感到不舒服,出现心理不平衡。为使辩手在辩论赛场上心态稳定,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解决部分影响心理平衡的因素;同时也需要创造条件,设计可能出现不平衡心理的情景,有意识的训练辩手克服心理不平衡的能力。

提高心理素质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一般常用的有:

1、正面引导的方法:

队员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就是思想境界、人格修养的提高,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说服教育工作,甚至采用讨论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队员也可以进行自我引导。

2、潜移默化的方法:

“身教胜于言传”,领队、教练和有关教师应注意自身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以行为感染队员,使之正确处理在训练过程中和实际比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达到增强抗心理干扰能力的效果。

3、情景模拟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针对队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可适当营造影响心理稳定的各种情景,且以不利队员的情景为主,从而迫使队员正视并处理矛盾和问题。在这过程中应注意调节队员可能出现的逆反心理和厌倦心理,保持旺盛的心理活力。在训练后期,应安排综合模拟训练,可以在集训队内部组织正反两支队伍进行比赛;或者可与兄弟院校辩论队进行公开的友谊赛,这样有助于队员将“训练心理”调整到“比赛心理”,逐步适应场上的心理氛围,在实战中练习调整自己的临场心态。

总之,辩论与辩论赛不仅是智力、语言的较量,更是双方心理素质的较量,掌握心理战主动权的辩手,终究可在场上游刃有余,大放异彩!

第五篇:辩论材料(精选)

人性的定义;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归根到底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而善则是对本能的合理节制。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的无限扩张的趋势,也就是说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性恶论

相关书籍:《告子(上)》、荀子《性恶》、霍布斯,《人的本性》

相关论据及观点:

1、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贫富美丑都具有理性。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而佛家说,心迷是真身,心觉则是佛。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性本善,就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

2、曹操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路易105也说过:“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3、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已经将本恶的人性显示出来了,人类学研究表明周口店猿人已经懂得用火来把同类的头骨烤着吃,这种生猛烧烤,是何等残忍啊!而《人类的起源》一书中告诉我们,当一个土人的孩子不小心,把一筐海胆掉进海里的时候,土人竟把他活活摔死在石岸上,面对原始人这种残忍的天性,有些人难道还要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吗?

4、正是因为人性本恶的存在,所以,在人类社会沧海桑田的演进过程中,教化才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也相当艰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从来不否认,通过后天的教化和修养,人是可以对他的本性进行修改,甚至形成伟大的人格,但是,正是因为有本恶的人性存在,所以我们要知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5、认识到人性本恶,其实并不是人类的耻羞,真正应该反省的,是面对真理,却不敢去正视它,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的尊严这种虚荣被不断剥去的过程。我看到在神学灵光笼罩之下,人们曾经是相当的夜郎自大,但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抹去了人在宇宙中心地位;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必然的内在联系;而弗洛伊德则披露了理性的冰山尖之下,人巨大本能的冲动和欲望,今天,我们也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性本恶这一基础,才能做到抑恶扬善。而世上的法律也证明人性是本恶的,因为需要这么多原则性、底线式的规条来约束人性的欲望及膨胀。

6、荀子认为,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发展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所以说人性本恶。荀子批评性善论是一种无实用价值的理论,坚持性恶论。他认为:性是恶的,伪是善的。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伪”。

7、荀子在“性恶篇”还用了很多论证证明性恶论。如 ①.有曲性的木,有待于扶植才能直; ②.有钝性的金,有待于打磨才能利。

③.“人的自然之性”也有待于“师法文化”、“礼仪之道”才能“善”。以伪(师法文化、礼仪之道)解释善可以行出来行并不能解释“性恶”的人为何以能有“人为之善”,也不能说明师法和礼义为何可以产生。

例子:

1、人性本恶,即人性的不完善,人类社会之所以达到今天的高度发展,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就是人性的不完善,为什么这样说呢。举个例子吧,船是怎么发明的,是因为人类的懒惰,很多人不想绕很长的路到达彼岸,所以人类发明了船,而桥也是如此。一个人从一开始,在各个方面就不完善,所以才需要教化,我们就经常说过,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做一名科学家,做一名教育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本性是不完善的,所以他才需要努力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倪补各方面的不足,才成能成为科学家、为人、教育家。如果人性不是本恶,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会失业,并且方仲永也不会如常人耳。再者,有的人即使通过良好的教育,仍然成为有社会有害的人,各个方面仍不完善,可见,人性有多恶啊。

2、这世界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话,那么这些罪恶的行为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人性本恶是日常生活一再向我们显示的道理,从李尔王不孝的女儿们到《联合早报》上拳击妻子脸部的丈夫们,从倒卖血浆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到杀人不眨眼的拉美毒枭,恶人恶事真可谓横贯古今,不胜枚举,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而善则是对本能的合理节制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进行改造而已。

3、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把本恶的人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人类学研究表明,周口店猿人就已经懂得用火来把同类的头骨烤着吃,这种生猛烧烤,是何等凶残啊!而《人类的起源》一书中告诉我们,当一个土人的小孩不小心,把一筐海胆掉进海里的时候,土人竟把他活活地摔死在石崖上,面对原始人这种凶残的天性,对方辩友,难道还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吗?

4、在汉字中,善是口字底,恶是心字底。这代表着善良是由人类在后天活动中用口说出来的,恶则是人类先天存在的本心。在英文中,LIVE译为“有生命的”,而它却隐藏着另一个单词EVIL,译为“罪恶”。也就是说,LIVE和EVIL代表着,罪恶是隐藏在生命中的。“如果人性本善,为什么会有犯罪现象的发生呢?”或许有人会回答,是因为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但是,所谓“苍蝇不叮没逢的蛋”。一个善良的人之所以会因为外界影响而犯罪,正是因为他心中有恶的种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性本恶!

性善论

相关论据和观点:

1、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贫富美丑都具有理性。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进一步又加了一句,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而佛家说,一心迷是真身,一心觉则是佛。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

2、而根据人性本恶的前提假设,霍布斯认为必须有一个绝对的、无所不在的权威监督每个人履行道德规约。如果人性本恶,没有一个人会心甘情愿地遵守道德规约,但是事实证明:人还是有善行、人还是有道德、3、在人类历史社会当中,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君主曾经产生过,但是舍己为人的事情在不断地发生。而在生活当中,为善不为人知的生徒小民更是比比皆是。泰丽莎修女的善行,大乘佛教中所说的“众生永远不得渡,则已终身不作佛”的慈悲宏愿,难道不正是人性本善的最佳引证吗?善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受后天的影响而会不同。欲望是万恶之源,当一个人经受不住欲望的侵蚀,自会邪恶。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几乎每个人都有同情弱者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的行为,这是善。又几乎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千方百计对付阻碍自己实现利益的人,比如政客很多行为就是恶,这时你能说是对还是错。善与恶的距离是很近的,他们就相距一念之间,而有时是混淆的,分不清善恶了。

4、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意思是说,人生来就具有向善之心,这种向善之心就好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没有不向善的,就好像水没有不往低处流一样。

辩论赛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双方辩手入场、入座,双方辩手进行自我介绍,主席介绍评委、辩题。

(一)开篇陈词

正方一辩发言(立论)(3 分钟)反方一辩发言(立论)(3 分钟)

(注: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 秒时,计时员以黄纸牌提醒,时间用完时,以红纸牌终止发言。)

(二)攻辩

1、正方二辩向反方二辩提问;反方二辩向正方二辩提问。

(每一轮攻辩阶段为 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以红纸牌终止发言,若攻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

2、正方三辩向反方三辩提问;反方三辩向正方三辩提问。

(每一轮攻辩阶段为 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以红纸牌终止发言,若攻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

(注:提问、回答均简洁明确,回答方须正面回答提问方提出的问题。重复提问、回避问题均要被适当扣分)

3、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 分 30 秒)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 分 30 秒)

(注:要针对此前所有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情况的背稿,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攻辩小结阶段,在每方用时剩余 10秒时,计时员以黄纸牌提醒,时间用完时,以红纸牌终止发言。)

(三)自由辩论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每方限时 5 分钟,双方总计 10 分钟。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计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若某一方的选手已连续发言四次以上,其中一人未参与发言,将做扣分处理。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注: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 30秒时,计时员以黄纸牌提醒;时间用完时,以红纸牌终止发言。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

(四)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正方四辩总结陈词。(4 分钟)

(注:应有针对性的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秒时,计时员以黄纸牌提醒,时间用完时,以红纸牌终止)

(五)观众提问(共8分钟)正方观众向反方辩手提问; 反方观众向正方辩手提问;

总时间8分钟,不分开计时,依次进行,观众只提问,辩手只回答,双方不能互相辩论,直到时间结束

(六)观众点评(6分钟)

正方观众2名点评反方辩手的表现;反方观众2名点评正方辩手的表现;正方一名评委点评反方辩手的表现;反方一名评委点评正方辩手的表现;

下载辩论教程[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辩论教程[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辩论稿及材料

    观点阐述挫折利于成长我方认为,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是基于三个理由。第一,我方认为,逆境增长人的理念与知识,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我们走错了,我们就多知道一条错的路是怎么走的,所以......

    辩论稿

    有害!、、对于小孩子,心里本来就脆弱,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强,也不会进行自我心理疏导,老师那么严厉,动不动就打孩子,孩子会产生一种畏惧,甚至会给孩子带来阴影。更何况,打或者纯粹的严厉......

    辩论稿

    正方观点: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就其善意的谎言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非恶益,而是建立在内心之诚,之善的基础上,而恶意的谎言是为说谎者谋取利......

    辩论

    正方:愚公应该移山...愚公移山发扬了以顽强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必胜信念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这是一种信念...所以我觉得愚公应该继续移山而不是搬家...搬家只是逃避问题......

    辩论

    http://www.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q6mwP17oMhY/ 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林华奇(反方) 我方认为,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坚持宽松式管理不等于人性化管......

    辩论稿

    评委老师好,对方辩友好: 我是正方1辨,我们正方的观点是: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关键在于教练。 所谓名师出高徒,没有一个好的教练,怎么能有一只战无不胜的球队呢?一个队的成败贵在教练,教......

    辩论稿

    第 1 页 共 4 页 Good morning, everyone we are the objective part. 早上好,每个人都是我们目标的一部分。 I am debater 1 ( ). 我讨论者1()。I am debater 2 () .我讨......

    辩论稿

    从我们现在社会的现实问题上来说,我国现在最缺少的就是高级技工,这就是专才吧,资料有很多一会会府上2002年的辩论内容,最主要的是你自己一定要从心里说服自己专才比通才强,因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