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科技到底颠覆了什么? 行业新闻 文章中心 融美科技
金融科技到底颠覆了什么?
行业新闻
文章中心
融美
科技
从科技的角度看,一切可数字化的媒介都是渠道,一切渠道都是流量入口,一切入口都可构建场景,一切场景都可以连结金融服务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科技+”的年代。
互联网的风口从千禧年泡沫时期的“吹牛”,发展到如今可以“吹猪”。人工智能的脚步声渐行渐近,似乎过两年就将现身参选美国总统。很多行业被裹挟其中,或主动或被动,都在惴惴不安地等待一个叫“奇点”的到来。
金融业也不例外。《银行3.0》的作者布莱特金(Brett King)把银行业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从1472年意大利锡耶纳银行的出现到大型主机应用,为银行1.0阶段,这500年间银行完全依靠传统物理网点与客户交流、为客户服务;1960年代ATM的应用及1995年网银的出现,代表远端技术能够使金融服务走出传统网点,进入银行2.0阶段;2007年智能手机的出现,标志着银行3.0时代,即移动银行的到来。而银行业的未来,注定将被人工智能所改写。
金融科技对场景的颠覆将带来零售金融的深刻变革。
银行网点是典型的金融场景。金融服务走出银行网点,走进商场,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手机方寸之间,实际上是金融场景的淡化和消退过程。超市的收银台也是金融场景,买卖双方在这里钱货两讫。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超市已经成为现实,未来的超市将不需要收银台,顾客在走出店面的那一刻,支付就已经完成了。
从科技的角度看,一切可数字化的媒介都是渠道,一切渠道都是流量入口,一切入口都可构建场景,一切场景都可以连结金融服务。可以想象,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手机、手表、眼镜、背包、冰箱、汽车,这些生活场景中的物品,都可以是入口和金融服务的载体。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得物理网点、ATM、网银、手机银行都成为多余。届时,生活场景将取代金融场景,成为个人金融服务的主战场。
所以,当我们说金融科技颠覆了支付方式,其实质是在说,金融科技把顾客的金融支付过程从银行场景转移到电商或超市,未来还将从收银台转移到顾客希望的任何时间和地点;当我们说金融科技颠覆了信用评估方式,其实质是风险管理的数据搜集和处理过程,已经从银行办公室转移到客户消费或者经营活动场所;当我们说金融科技颠覆了个人贷款可获得性,其实质是资金来源、业务流程、客户风险识别和定价,都可以在非传统贷款场景中实现,最终通过手机就可以提款。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超市已经成为现实,未来的超市将不需要收银台,顾客在走出店面的那一刻,支付就已经完成了。
归根结底,金融科技颠覆的,是场景,是去金融场景化,是生活场景对金融服务的嵌入过程,是对金融机构依托传统分销网络、静态数据、监管牌照构建的“护城河”的颠覆。有鉴于此,大型金融集团正在竞相构建或接入异业场景,布局吃、穿、住、行、康、养、健等行业。互联网金融巨头更是先知春江水暖的鸭,医院、公交、学校、外卖、打车、超市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比传统金融机构更加清楚,每一个生活场景背后,就是一个金融场景。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从五年前的个位数迅速攀升到现在的40%,而且是从强大的支付宝虎口夺食,靠的就是微信平台这个聊天平台场景。
在增量获客方面,等待客户上门,早已成为过去。银行把营业大厅装修得再富丽堂皇,柜台视窗的糖果品质再好,都无法大规模吸引到客户,因为场景已经不在那里了。客户对即时跨渠道服务有了更高要求。只有主动嵌入生活场景,接入流量,整合各渠道的客户体验,才能更好地吸引客户,更多地获得数据,反过来更好地服务客户。
这一点在传统金融业不发达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根据德勤2017年的报告,在印度,38%的成年人、73%的穷人无法获得银行服务。在非洲,情况更加严重。在这些地方,金融场景发育不良,或者成本高昂,但是金融科技带来的场景迁移使得普通老百姓在自己日常生活范围内就能够获得金融服务。根据SWIFT的数据,在非洲89个市场中,有47个支持移动货币,并允许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提供移动支付服务。
全球3亿移动货币帐户中,有接近一半位于非洲撒哈拉以南。显然,金融科技使得金融再场景化,移动金融成为场景迁移的主力军。全球发展中国家共计有226万移动支付代理,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金融服务接入点,包括自动取款机(138万)、商业银行分支机构(52.4万)、邮政局(50.1万)以及西联汇款机构(50万)。
在印度,38%的成年人、73%的穷人无法获得银行服务。
由此,传统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直接融资发展带来的“脱媒”问题,还将面对“脱金融场景”的挑战。零售金融首当其冲。
2017年,普华永道进行了第二次全球金融科技调查,全球受访者超过1300名,其中包括125名中国受访者。调查结果显示,零售银行、投资及财富管理、资金转移支付将是未来5年被金融科技颠覆程度最高的领域,认同比例分别达到79%、51%和47%。
从功能上看,零售金融主要解决三方面的客户需求:价值储藏、对价支付、资金借贷。金融科技对场景的颠覆将带来零售金融的深刻变革。2017年前8个月,中国的短期消费信贷同比增长160%。部分原因就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借贷便利度大幅度增加。传统金融场景重要性下降,生活场景对金融服务交付重要性上升,这不仅限于移动手机等服务端,还包括客户移动形成的任何生活场景,比如无人驾驶汽车、超市、医院等。金融服务不但会覆盖到之前未能服务过的群体,实现普惠金融,还能通过客户行为数据分析,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不但要让客户能够顺利借到钱,而且还要知道客户借多少钱合适,以防止过度杠杆。产品方面,网络化适合标准化产品,智能化提升个性化体验,金融科技将会给客户更多选择。
不夸张地说,零售金融的未来就是:无场景不金融。
如果把银行储蓄视窗、贷款柜台等现场服务客户的方式叫做功能金融的话,那么依托生活场景而开展的综合金融活动和服务可以称之为场景金融。当足够多的活跃场景被建立后,场景之间打通,互动协同就出现了,这就是建立在真实生活场景需求之中、底层基础设施共享之上的生态金融。从这个角度看,金融科技FinTech的进阶,就是LifeTech。
第二篇:天搜科技:互联网颠覆的不只是金融商业模式
天搜科技:互联网颠覆的不只是金融商业模式
现在的互联网让我们有理由更宅了。有人说现在的人类是越来越懒了,而电商让人们宅在家里就可以消费,同时重构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用结构。天搜科技认为,现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给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利益。但是互联网颠覆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还有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信息。
当微信、微博进入我们的生活之后,它更好地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分享和社交的心理需求,它注重的是用户的心理需求,而传统企业却不具有这种精神,尤其是自诩高端的金融业,他们的决策起点往往是基于过往的组织架构,制度机制,等各种数据,即使即便是在通过嫁接互联网重构商业模式之后,他们依然踱步于深宅大院,或坐在办公桌前就定下了互联网的转型方向。天搜科技了解到,现在的金融业讲究的是责任和风控,但缺乏地气的企业文化和互联网精神格格不入。互联网精神就在于打破常规,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就一个问题争论到脸红脖子粗往往是家常便饭。
其实,在众多的互联网业内人士看来,金融也互联网化首先应该在文化上与互联网文化进行积极的融洽,铸造互联网的精神核心,公开、透明、高效、共享等。天搜科技认为这也是强调严谨、监管和高端的金融也所缺乏的。传统的金融走向互联网金融仅构建了一个互联网平台显然是不够的,能否学到互联网业的文化才是成功的关键。
第三篇:以科技为主线解决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痛点
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规划
2019 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収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劢计划(2018-2020年)》,明确将建成包括金融科技中心在内的“六大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印収的《金融科技収展规划(2019-2021年)》,迚一步对金融科技収展工作做出了总体安排。为具体落实国家关二金融科技的工作部署,市又二 2020年 1 月 8 日正式印収了《加快推迚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亍计算等新兴技术广泛运用,金融业也面临重大发革。2015 年,金融科技一词(Fintech)在全球范围内引収热潮,它叏自“Financial”(金融)和 “Technology”(科技),意寓科技不金融的有机结合。从金融业的収展路径来看,新兴科技戒将成为金融业全面升级的重要引擎。在这一历史时期,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规划,对二推劢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以及强化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需直面金融业痛点
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核心还在二如何用科技去解决金融业的痛点。当然,首要还是明确当下金融业的痛点是什么?当然,找对了痛点,就需要用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来解决这些痛点,最终能解决到什么程度,也就决定金融科技中心实际収挥的价值不意义。
金融业的痛点,可以被理解为当下阻碍金融业収展的系列难题。寻找金融业的痛点可以从金融业的四维关系入手,即投资人、创业者、中介服务、监管者。其中,投资人又包括机构投资者不个人投资者,投资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有两大核心价值选择,即安全和效益。尽管投资者风险偏好丌同,但均需要兼顾安全不效益双重价值后才会迚行投资。金融好比是投资者不创业者乊间桥梁,金融业追求的终极目的便是实现投资者不创业者的双赢目的。然而,金融业的高度与业和复杂性,又使得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如徇师亊务所、会计师亊务所、券商等)在建构投资人不创业者乊间桥梁的过程中丌可戒缺。最后,所有的金融活劢都需要叐到监管。
基二投资人、创业者、中介服务、监管者四维关系出収,金融业的痛点可以总结为:
第一,发现价值之痛。収现价值引领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然而,到哪里去収现价值以及如何収现价值,却是摆在投资人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尤其在我国,投资者结构又恰恰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对二个人投资者而言,要做到真正収现价值更是难二上青天。
第二,寻找融资之痛。创业者如何凸显创业项目的价值,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模型(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抑戒是资产证券化等形式融资),均是摆在创业者面前的难点和痛点。
第三,专业服务之痛。诸如会计师亊务、徇师亊务所、券商等金融服务机构对二提升金融市场与业化以及风险控制収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提升,传统的中介服务模式再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以尽职调查为例,如仍然延续传统的调查方式,脱离了数据分析不用户画相调查报告,非但耗费时间,还会缺少必要的信服力。
第四,市场监管之痛。我国《证券法》明确上市融资的注册制原则,由此也定调了“宽迚严管”的金融监管原则。然而,面对上市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同时借劣二人工智能的新型投融资形式又再丌断推陈出新,如何完成有效监督,亦成为时下的监管难题。
”
以科技为主线解决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痛点
金融科技的核心恰恰在二用科技去解决金融领域的上述痛点,从而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二实体经济的功能,为此,金融科技中心有必要推劢以下科技的运用:
第一,大力发展发现价值之神经网络科技,帮助投资者发现价值。
一个项目的价值系由多种要素决定的,其中包括该项目所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及其程度,项目的竞争能力以及该项目与利的合法性等,其中包含了大量经济分析、法徇分析、投资决策分析等与业知识,由此也让収现价值发得“高丌可攀”。对二普通投资者而言,让其収现价值实为“奢求”;即使对二机构投资者而言,収现价值乊路依然是十分艰难。
然而,人工神经网络却又在价值収现领域有着极大运用空间,我们在实验中也収现,通过模拟人脑(部署大量神经元),同时借劣二海量数据运算,机器则可以为収现价值提供更多警示和建议;比如,机器在对一个项目综合评测后,向投资人提供该项目的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创新性,以及包括的与利是否存在侵权嫌疑等,由此帮劣投资人更为快速和与业地収现价值。
第二,大力发展融资模型机器学习科技,助推创业者科学融资。
围绕一个创业项目设计融资模型,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到底最终采用借贷融资、股权融资,抑戒将我们在实验室正在迚行一项实验,旨在二帮劣创业者完成融资模型构建。机器人经过对二成功融资项目的学习,可以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模型设计提供相对成熟的建议。
机器人的建议,总体上会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其一,该商业模式的创新性评估,基二大数据运算,机器人可以对二一个具体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性给出评估结果; 其事,基二数学模型概算出该商业模式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 其三,该商业模式最为理想的融资模式。当然,创业者在设计融资模型时还会根据机器人给出的结果迚一步改迚,但这一切都将使创业者的融资模型设计更为科学和可信。
第三,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器人科技,全面提升金融中介服务效率及品质。
中介服务机器人模块,又可以理解为劣力中介服务的一个机器人集群。以金融撰写报告机器人为例,中介服务机构需要完成大量的与业报告撰写,此项工作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由此也导致了中介服务成本偏高、效率低下。
亊实上,金融撰写报告机器将在未来有极大应用空间。依据笔者在实验室所完成的大量实验来看,此前与业人员已经完成的大量撰写报告可以作为机器人撰写的训练素材,机器人经过训练后所完成的撰写报告,虽还达丌能完全叏代与家,但其会极大提升撰写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基二数据所完成的统计分析及论证能力还会进进起过人类。
当下几乎所有的与业报告都会凸显数据论证,尤其在金融领域更是对数据具有强烈依赖。可以预见,金融撰写机器人在金融与业服务领域势必会有更为广阔的収展空间。此外,中介服务机器人还包括问答机器人、检索机器人等系列机器人,以此全面升级中介服务的工作效率不服务器质。
在新技术条件下,企业及中介服务机构会大量使用机器人参不金融活劢,包括智能投顾、量化交易都会广泛应用。以前参不金融活劢的是人,现在是机器人(戒者是人机合作)
;在这种背景下,金融监管的“机器人化”同样也是大势所趋。
以我国《证券法》强化信息披露义务为例,对二上市公司披露的海量信息,如何确保其披露的准确性、即时性,就需要广泛借劣人工智能乊自然语言理解,使乊可以监管到随时収布的披露信息,并对其披露的真实性不合法性迚行准确分析,一旦収现其存在远反《证券法》,机器人又会第一时间収生警示。
再如,针对股票市场严格禁止的操纵和内幕交易情况,机器人同样可以基二其在先设计的算法模型作出准确判断,机器人収出的远法警示及背后的算法依据既是収现远法的线索,又可能成为庭审中指控远法的证据。可以预见,通过金融监管智能科技,迚而打造机器人执法者也将会成为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一个重要工作。
打造金融科技中心的法治保障模式
金融科技中心在着力解决上述痛点的过程中,势必又会涉及到不现有法徇的衔接。金融创新难免会对既有法徇构成挑戓,为此可以适用沙盒监管模式。“沙盒监管”模式(sanbox)
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金融科技领域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沙盒”一词源二计算机领域的特定软件,安装“沙盒”,旨在二让程序在一个特定范围内运行,从而保证恱意代码的破坏也被限制在一个特定范围,而丌会对整个操作系统产生破坏。
金融科技是创新,同时也是风险;金融活劢又属二特许经营范围,金融科技创新又极可能不现行法徇相抵触,二是通过“沙盒监管”,让金融创新在一个特定范围内先行先试,待其成熟后再向社会推而广乊,也就成为徆多国家推劢金融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
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同样有必要借鉴沙盒监管模式:
第一,在智能投顾领域可以适度突破现有法徇先行先试。我国《证券法》第 161 条规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亊证券服务业务丌得代理委托人从亊证券投资。按 此规定,机器人作为智能投顾也将叐到《证券法》严格禁止;然而,智能投顾又将是未来投资理财的主流趋势。为此,有必要在沙盒监管中适度突破现有法徇规定,先行先试。
第事,基二数字货币及智能合约的运用,可以采用沙盒监管模式先行先试。以区块链为技术支持的数字货币已在全球迅猛収展,然而,我国当下还没有制定有关数字货币的与门法徇,对二数字货币的法徇属性,以及约定数字货币到期自劢支付的智能合约的法徇效力均未予以明确规范,相关应用有必要采用沙盒模式先行先试。
第三,金融科技产品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特许牌照经营,但金融科技 企业本身又丌具备特许经营牌照的,可以采用沙盒监管模式先行先试。还需指出,金融沙盒监管,还应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基本权利。
结语:秉持开放原则,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金融科技中心在其痛点解决方面,还有必要放眼全球,充分借鉴国际先迚经验。
英国拥有全球近四分乊一的金融科技独角兽公司(估值在 10 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其在金融科技痛点问题的解决方面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就特别值得借鉴。英国甚至培育出了像 Atom Bank 这样的手机银行,Atom Bank放弃了实体门庖,采用纯线上的服务,为年轻用户提供储蓄、抵押贷款等服务。
英国经验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
第一,极致开放。英国没有指导戒限制外商投资的与门法徇,外商戒外资控股公司从法徇意义上讲享有同等待遇。英国本国国民可以参不的经济行业,其他国民也可以参不,并丏丌存在本国国民必须持有多数股戒一定比例股的要求。
第二,极致服务。英国与门设立针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服务机构,如伦敦収展促迚署与门为希望到伦敦投资的海外公司和机构提供免费丏保密的咨询及协劣服务。
总乊,金融科技中心,丌仁是中国的金融科技中心,更应成为全球的金融科技中心。那么,从其伊始就应拥有全球思维,着眼二全球金融収展的痛点;同时有必要汲叏全球金融科技収展的养分,使乊在全球金融产业収展中収挥更大作用。
第四篇: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08.22)
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
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提高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现就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多元化信贷服务体系创新
(一)开展投贷联动融资服务方式创新。争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鼓励条件成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从事股权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与银行形成投贷利益共同体,建立融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机制,开展“股权+银行贷款”和“银行贷款+认股权证”等融资方式创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开展向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提供短期过桥贷款,加强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协同筛选和支持科技创新企业。
(二)推进科技金融机构体系创新。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支持实力雄厚且有长期投资意向的民营企业在沪发起设立股权分散的张江科技银行等民营银行,建立适应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开展科技金融业务模式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沪试点设立科技信贷专营事业部,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研究单列科技信贷专营事业部和科技支行的信贷奖励与信贷风险补偿政策。
(三)引导科技信贷服务机制创新。支持商业银行加强科技金融专业队伍建设,改善银行内部运作机制和流程,制定专门的科技创新企业信贷政策,在贷款准入标准、信贷审查审批机制、考核激励机制、风险容忍度政策等方面,建立特别的制度安排,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符合科技创新企业特征的可变利率定价模式。改善知识产权质押和流转体系,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许可收益权证券化。推动融资租赁机构为科技创新企业研发提供设备租赁业务。
(四)发挥货币政策、外汇政策支持作用。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出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再贴现绿色通道,强化信贷政策导向和评估督导的作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政策,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科技创新企业运用更加宽松的外债管理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对其办理外保内贷和内保外贷业务提供便利。
二、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作用
(五)支持推进上海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在股票发行制度改革总体框架内,支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战略新兴板,作为独立市场板块,设置区别于主板、不以盈利为要求、差异化的发行上市标准,与其他市场板块错位发展,建立符合新兴产业企业与创新型企业发展特征的制度安排,并支持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在战略新兴板发行上市。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加快建设,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区内和境外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跨境融资服务。
(六)推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科技创新板。支持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业务、产品、运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推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服务于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板,设置和引入符合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需求的挂牌条件、审核机制、交易方式、融资工具等制度安排,推动建立与战略新兴板等其他多层次资本市场间的对接机制,加强政策配套和市场服务,重点服务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区域的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建立工商登记部门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股权登记对接机制,支持股权质押融资。
(七)鼓励科技创新企业多渠道开展直接融资。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推动开展可交换债、并购债券试点,满足科技创新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企业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并购交易。
(八)推动证券经营机构组织形式创新。支持证券公司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资本市场金融服务。探索设立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现代科技投资银行,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夹层融资、并购融资、过桥贷款、结构化融资、股权质押贷款以及上市挂牌等工具,支持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争取试点成立区域性小微证券公司,专门服务于区域性股权市场,并通过加强与众创空间、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的合作,为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增强保险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
(九)支持保险资金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推进保险资金与本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合作,鼓励保险资金通过投资创业投资基金、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或与国内外成熟的基金管理公司合作等方式,服务于成长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筛选具有较好成长性的科技创新企业,开展长期股权、债权投资。
(十)鼓励推出符合科技创新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关键研发设备的财产保险、产品责任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专利保险等产品,为科技创新企业、上海重点支持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对符合条件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专利保险、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等,实施补贴、补偿等奖励和风险分担政策。探索开发科技创新企业创业保险产品,运用保险机制支持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推动保险机构发展科技创新企业核心人员在职保证保险。推动国际商业医疗保险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涉外保险结算网络,为国际人才就医提供便利服务。发展专业科技保险经纪机构,促进科技保险产品的开发与运用。
四、推动股权投资创新试点
(十一)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持续加大对创新成果在种子期、初创期的投入力度,缓解科技创新企业“最先一公里”的资金来源问题。扩大政府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对引导基金参股天使投资形成的股权,5年内可原值向天使投资其他股东转让。创新国资创投管理机制,建立适应创业投资发展的投资、内部考核和国有资产评估机制。鼓励组建天使投资联盟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创新成果与天使投资的对接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将上海建设成为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及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集聚地。
(十二)加快股权投资基金份额报价转让市场建设。加快建设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报价转让系统,建立和完善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基金份额报价转让信息发布平台,提升转让服务功能,丰富资本市场股权投资退出渠道。
(十三)推动股权投资企业开展境内外双向投资。扩大本市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QFLP)范围,吸引具有丰富科技创新企业投资经验的海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参与试点,拓宽资金来源和使用渠道。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发挥股权投资企业在配合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支持本市优质股权投资企业到境外设立基金开展投资,引进新技术、新业态,促进产融结合。
五、加大政策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
(十四)设立大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基金)。优化整合财政支持资金投入方式,完善市级政策性担保机构体系,设立一家注册资本金50亿元的大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基金),创新考核等运作机制,提升市场活力,通过融资担保、再担保和股权投资等形式,与本市现有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着力打造覆盖全市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
六、强化互联网金融创新支持功能
(十五)鼓励融合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鼓励持牌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本市发起设立以互联网为主要业务载体或以互联网业务为主要服务领域的各类持牌金融机构。支持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等互联网企业在本市设立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地方新型金融企业。鼓励和引导互联网金融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样、灵活的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通过互联网按规定开展非公开股权融资。允许符合规定的科技金融创新企业接入相关支付清算系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十六)推动开展股权众筹融资业务试点。引导、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证券公司、私募股权投资等相关机构依法合规在沪开展股权众筹业务,支持各类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创新业务模式、拓展业务领域,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企业通过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募集资金。支持相关交易市场开展股权众筹投资企业股权挂牌及股权众筹投资份额登记、转让等相关业务,健全行业生态系统。提高工商登记便利化,方便股权众筹投资主体注册登记。引导、支持广大投资人通过股权众筹渠道对本市创新、创业企业进行投资。
(十七)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组建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推进互联网金融行业信息披露工作,建设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交换与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互联网金融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征信机构面向互联网金融领域加强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加强部门联动,完善上海互联网金融领域监管协调与风险预警防范机制。依法查处、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领域涉嫌非法集资、高利放贷、虚假广告、非法经营、资金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互联网金融安全保障环境,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健康发展。
七、鼓励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
(十八)发挥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桥梁作用。支持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开展合作,创新投融资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和科技园区利用熟悉区域内科技创新企业的优势,建立科技创新企业数据库,协助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不断拓展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新渠道。支持有条件的区县设立、完善专门为众创空间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
(十九)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协作构建科技金融服务链。依托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交易市场、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知识产权评估、信用评级机构等加强业务合作,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推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加强科技创新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利用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征信、信用评级工作,着力解决科技创新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金融机构与科技创新企业有效对接。
八、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工作协调机制
(二十)建立由市金融办、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商务委、市工商局、市知识产权局、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区县、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外汇局上海市分局、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保监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市金融办作为召集单位。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共同对科技金融服务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成效进行评估,研究科技金融服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监测金融运行风险,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共同促进金融更好地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
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7月31日。
第五篇:发力金融科技 助推战略转型 银科控股金融创新实验室在美正式揭牌
银科控股
发力金融科技 助推战略转型
银科控股金融创新实验室在美正式揭牌
当地时间7月1日,银科控股金融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在美国波士顿隆重举行,来自美国金融界和科技界的嘉宾、金融创新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国内外媒体出席活动。金融创新实验室的正式揭牌,标志着银科控股在向科技型金融企业战略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的坚实一步。
(实验室负责人和与会嘉宾共同为金融创新实验室剪彩)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科技为核心的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全球传统金融业的格局及形态。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金融科技的发展创新正式被提升至国家意志层面。藉此契机,银科控股乘势而上,投入巨资引进国内和美国顶尖金融科技人才,设立上海—波士顿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旨在借助科技的力量,助力银科完成从传统经纪型企业向科技型金融企业的转型。
金融创新实验室主任孙红岩博士介绍,作为中国领先的个人投资与交易服务商,银科控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科技知识产权和交易服务数据,同时也观察到有很多金融技术瓶颈需要解决,对这些知识数据的深度理解和技术瓶颈的解决需要创新性的思维和广泛的国际合作。银科控股选择在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云集的美国波士顿建立金融创新实验室,就是希望整合波士顿的人才优势与银科控股的投资与交易经验及大量交易数据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加快金融科技研发的成果落地及产业化应用,助推银科控股从传统的交易型企业向科技型金融企业的战略转型。目前金融创新实验室已组建了以实验室副主任陈春生博士、首席科学家卫国、首席架构师王松为代表的高水准研发团队,未来还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打造全球一流的应用型金融科技团队,使技术知识能够更加合理利用并带动公司不断创新面对未来。银科控股
(银科金融创新实验室主任孙红岩博士致辞)
孙红岩指出,银科控股发展金融科技的目标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和科技的力量让个人客户的投资与交易更便捷、更专业、更有趣。金融创新实验室的核心任务是探索如何实现科技驱动业务,在研究和产品开发上起带头作用,研究上探索未知,实践上不断提供创新性产品和服务。金融创新实验室自2016年11月成立至今,经过半年多的发展与探索,已在智能客服方案和智能交易策略方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阶段性的成果,这些成果将大大提升未来银科控股在证券投资咨询及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金融创新实验室将以客户为导向,通过结合传统和人工智能手段,研究开发智能投资交易策略并用智能平台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银科控股
(金融创新实验室主任孙红岩博士与哈佛大学刘军教授签署合作协议)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金融创新实验室与美国华裔统计学家、哈佛大学统计系及公共卫生学院统计学刘军教授的合作签约仪式。刘军教授同时兼任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统计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是贝叶斯理论和蒙特卡洛模拟等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在国际学术界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刘军教授出任银科金融创新实验室战略顾问,将在在统计和人工智能领域对实验室进行理论指导,共同探讨最前沿的金融科技发展动向,参与和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促进银科与其他研发及金融机构的合作。
(库拜尔系统创始人兼CEO 库马尔·梅特拉帕里先生发表专题演讲)
揭牌仪式现场,美国知名的金融科技公司库拜尔系统创始人兼CEO 库马尔·梅特拉帕里先生和世界最大实验室之一的IBM托马斯沃特森实验室大师发明家张立博士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对银科控股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银科控股创立于2011年,是中国领先的个人投资与交易服务商,银科控股致力于通过金融科技与移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最优质的金融信息、工具和服务,2016年4月27日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目前银科控股的业务范围主要涵盖黄金TD交易、证券投资咨询等领域。面向未来,银科控股正不断拓展黄金理财和境外证券交易等新的业务领域,金融融创新实验室将在智能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和智能交易策略方向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推动银科控股在新形势下实现“弯道超车”,实现可持续的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