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拜读了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会说幸福就是活着舒坦,有的人会说幸福就是无忧无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肖川老师也说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那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幸福又是什么呢?肖教授认为增强教师的幸福感的关键是培养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呢”?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是否一定就能成为好老师呢?我们国家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北京某中学当老师,但是事实证明学识渊博的陈景润是一个失败的数学教师。所以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好老师,但是学识渊博是做好老师的前提,而教师知道怎么表达他们的知识及懂得选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更是做好教师的另一重要的根基。所以不是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做教师,教师必须具有“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这个“专业化”不是单纯指的学科专业,而是指适合教育对象的专业知识结构。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的“知识之桶”里到底装着多少水?又还能加入多少水?肖教授讲到,教师的知识之桶,包括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这些知识的拥有量要相当,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缺失某一方面知识。否则会出现水桶的短扳现象——水桶装水的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肖教授说教师首先必需的通识性知识
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就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包含当代科学、人文及艺术几方面,这是教师所必需的。因为学生好奇心强,多疑问,教师要随时为学生解疑释惑;并且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需要教师具有更多更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学习,不断学习。还记得有一次听一位历史教师的课,这位老师曾经是教语文的,后来因为一些巧合教了历史,他的历史课让人很舒服,那一节课他讲的近代史,他将所教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相结合,最后还用一首诗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的情怀。上个学期在讲空间向量的时候,我用了雷校长给我们讲的蚂蚁爬管子,学生一下就形象的理解的一维到二维,二维到三维的过程。我们问过雷校长这么多经典的例子您从哪来的?雷校长说:多看书。可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一点不假。
因此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的阅读水平”,所以个人的读书有多重要,教师的读书就更重要,因为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要靠我们来带动的,记得有“童话大王”之称的郑渊洁在一次采访中,说到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说过这么一段话:你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书,那么作为家长你首先要看书,哪怕你自己不爱看书,可是在孩子面前也要装作爱看书的样子。哪怕你前一分钟还在看电视,还在上网,孩子一回来,你就捧起一本书看,在拿一只笔,勾勾画画的,久而久之孩子也就爱看书了。我们教师也是这样,学生常以我们为榜样,那么我哦教师就要带头读书、要引领学生读书。
教师读书不能只读本专业本学科的书,要走出只要拥有本“专业”的知识就可以做好老师的认识误区,要认识到博览群书,多拥有普通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回顾这十年间的教育教学,似乎一直忙忙碌碌于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批改作业,职业倦怠使我们早就远离了书本,日常教学工作几乎就是靠着吃老本来完成,所谓的专业培训离我们的实际工作太遥远,往往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感觉《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讲述的就是我们需要的,通体性知识的获得正是需要这类书籍的营养,指明了条件性知识补充的方向。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改变自身不喜欢阅读的习惯,要学会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阅读,要在学校营造阅读的氛围和改善阅读的环境。
人的精力有限,尤其我们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忙,清闲时间不多,如果无选择的任何书都看,显然时间上保证不了,尤其现在社会上还有些所谓的书籍,一点“营养”也没有。教师的阅读要做到广泛,但要有选择,选好的书阅读,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搭配与多学科内容的融合;教师的职业还决定了教师应该多读一些代表人类精神文明境界的经典之书。
我们要看书,我们还要有藏书,特别要藏经典之书
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包括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广博的文化视野。文化基础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等有关知识和理论。它给教师以文化底蕴、高品位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美感。广博的文化视野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域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它使教师具有更广阔的文化基础和时代意识。这些养分从各学科的文化经典中吸取。教师要有藏书,尤其要有一些经典的藏书。我也有藏书,但都是些专业化知识的书籍,“通体性知识”的书籍几乎没有。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通识性知识当然是不行的,还要有教师职业“身份”标志的本体性知识。具备本体性知识也就是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所以教师首先是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才能准确无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从教师本体性知识结构的内容上来说:
教师对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技能、技巧。这是对教师的第一要求。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有更多的心思去设计教学。还记得刚开始上班时,真是就课而论课,上的课仅仅限于这一节课要讲的内容,没有和以后要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比如在讲解综合法证明时,其实学生以前的学习中就应用过这种证明方法,只是没有给出准确的综合法定义,我在第一次上这节内容的时候,就只是给出学生定义后,让学生证明。后来在教学的时候就利用了基本不等式的证明,给出基本不等式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证明,学生从证明题的过程当中发现了,综合法与分析法的不同之处,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综合法与分析法认识。现在返回头来看以前写的教案,真的是有很多地方都需要重新改写。
教师要对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尤其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的了解。这使教师能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上协调,比如我们数学和物理联系就很紧密,我们数学中的向量和物理中的矢量就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在讲解向量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与物理中问题相联系,学生更容易理解。在比如我们讲解球坐标系时,就可以和地理中的经度纬度相联系,学生有了地理中相关知识,在表示球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的时候就相对容易很多。
教师需要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了解该学科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科知识与人类的关系、与现实中的关系揭示出来,使科学具有更丰富的人文价值,同时也能激起学生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以及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的愿望。比如,我们在学习坐标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引入了笛卡尔和费马对坐标系,坐标方法的贡献,以及坐标系产生中发生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需要掌握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界限、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原因,以及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远远超出学科知识所能提供的价值。
从教师本体性知识结构的个性化上来说:
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阶段所学习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必须能够达到既广博又深刻的程度。以前上课站的高度不够,感觉学生上完一节数学课很累,一道题讲完,学生没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反而眉头紧锁,这种情况就是应为课没的高度不够,把一个内容,一道题讲到最后让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看这题就是这么个方法,没有那么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来了,也就越来越爱学数学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科知识的分化与发展,教师教育需要职后的不断培训。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内容,而要随时汲取新知识、新信息,充实更新自己的“本体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要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并结合教师自身的“通识性知识”,形成教师本人个性化特征的“本体性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具有中国教师最欠缺的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在课堂中“如何组织”、“如何激发学生”、“如何实施评价”等等,都是需要“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支撑。
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最欠缺的是教育学科类知识,即“教师的条件性知识”。这是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的。
教师要具备条件性知识首先需要构建“教育学思维” 教师要认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理解教育的本质。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文化-心理过程的教育”,关注理想个体(学生)的生成和发展,要注意处理好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关系。
价值引导,是指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受教育者偶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
自主建构是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构建的。教育的本质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的统一。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是基于学生智慧发展水平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使学习活动是自觉自愿的;教育要将学生带入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
我们要正确理解教育的目的。中小学教师所致力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即“双基”教育。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
我们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课程乃是把宏观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措施等与微观的教学实际、学校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主要媒介和途径,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一座桥梁”。课程问题总是居于核心地位。教师要积极参与这有助于改造我们国民性的课程改革。我们学校现在就在开展“三三双循环”的课程改革,刚开始实施的时候,真的有点不会讲课。后来慢慢的放开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后,发现效果还是挺好的。记得在带80班时,我讲圆锥曲线中的椭圆的几何性质,我用了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后,分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最后用练习题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当时上完课后感觉是不踏实,总觉得我没怎么讲学生是不是学的不扎实呢?后来从作业的反应否定了我的想法,学生掌握椭圆的基本性质掌握的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进行课改的信心。
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评价理念,教育评价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以往的评价过于注重课本知识,忽视学生的差异,以简单的书面考试为主,无视被评价者的地位与感受。新的课程改革提倡以发展性评价作为新的评价理念。要根据一定的发展性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进行评价解释,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素质得到生动活泼和和谐的发展。这种评价恰好就是我所欠缺的,在这方面我还没有任何的尝试。
我们教师还要具有心理学意识
教师要懂得一些心理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会帮助教师把本体性知识“心理学化”,以便学生容易理解,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构建。
首先教师必须要学习“发展心理学”,对学生的发展心理的各个阶段有清楚的认识,特别是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期”,比如“叛逆期”、“青春期”的心理特征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学生的各种行为有一个心理学背景的判断。
其次,教师必须要学好“教育心理学”,掌握各种学习与教学的机制和特征等,做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是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
再次,教师要努力研究“学科心理学”,对任教学科所应具有的心理特征与规律有所了解,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学生的心理学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最后肖老师认为决定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以上三种知识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进行整合,使其内化为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形成未来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带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教师运用实践性知识对其他三种专业知识的整合的过程是长期的、贯彻于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是教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说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分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性知识、教学实践性知识和教师的科研实践性知识。教师的这些专业的成熟,除了学历提升、短期培训、校本培训、教育实验外,最为便捷有效的形式有三种:
首先是写详案,写反思
写详案不仅会使你对教材的知识有系统深化的理解,更会使你对教育的认识更上一层楼,体现出你独特的教育智慧。
写反思,你将开拓无数的教育探索之路,你将积淀无比的深厚的教育智慧。其次是教学叙事研究
教育行为研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策略,而行为研究的最重要的途径是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是以教师历历在目的职业生活为基本的立足点,通过激发教师对自己的日常职业生活的描述与记叙以及整理和反思,从而使得教师亲身体验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生命之美和职业生命之乐。总之,看完肖老师的书使我受益匪浅,有时我们确实无法看清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常常以为“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却忽略了“工作就是生活”。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既然我们抓到了这样一副牌,与其抱怨这副牌怎么如此之差,不如就打好我们这副牌。也许在不断动脑出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另外一种幸福。
第二篇: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南教场小学 任亚琴
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本书。是我知道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这个古老的“短板理论”正好可以用来说明教师“知识结构”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的“知识之桶”里到底装着多少水?又还能加入多少水?肖教授讲到,教师的知识之桶,应包含三方面的知识:通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为丰富教师的通体性知识,肖教授始终提倡“我读书 我快乐”、“问渠那得清如许——呼唤书香校园”,提倡教师要通过阅读来获得通体性知识,以此获得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广博的文化视野,“诗书满腹气自华”,要通过阅读让教师成为知识的真正拥有者和创造者。对于教师该读哪类书,肖教授也指出教师的阅读既要广泛,又要有意识地进行选择,特别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搭配与多学科内容的融合,要与经典为友,做有思想的教师。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的“身份”知识,要求教师具备特定的学科知识,作为教师知识的主干和核心,对此要求甚高,不仅要对知识融会贯通,还需要有个性化,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条件化知识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要求教师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认识教育的本质问题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先教会学生学习做人,然后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最后肖教授提倡教师们从实践出发,行动起来,从写详案开始,从学写反思收获,积极参与教育叙事的研究,参与教育实验着手,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回顾这二十多年间的教育教学,似乎一直忙忙碌碌于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批改作业,职业倦怠使我们早就远离了书本,日常教学工作几乎就是靠着吃老本来完成,所谓的专业培训离我们的实际工作太遥远,往往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感觉《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讲述的就是我们需要的,通体性知识的获得正是需要这类书籍的营养,指明了条件性知识补充的方向,让我们意识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拨开了以往教学工作中的团团迷雾,真正起到了指导专业成长的作用。
让我们充分利用闲暇时光,沉淀自我,宁静关照,从读书中汲取营养,享受属于教师特殊的幸福人生!在教学中也带领我们的学生徜徉书海,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2011.1
第三篇:《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康小常维静
对于教师而言,生活与享受生活、上课与享受上课、教育与享受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做为教师,要保持乐观、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心态。、书中这样一段话让我感动不已:“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其实不管是平常之心、宽容之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师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
在我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我曾经遇到过很多的困惑,在肖教授的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首先,我感觉我的课堂很热闹,学生的反应都很好,似乎都掌握了,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考出来的成绩却并不理想。于是我就采取了一些约束纪律的措施,纪律是好了,但是课后明显看到学生疲倦痛苦的表情,也没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后来在肖教授的书中我知道了我的问题所在,就是我没有掌握好有效的课堂管理的技能。
肖教授说:有效的课堂管理不只是建立秩序,从而将影响课堂教学的不良行为降低到最低程度,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课堂管理制度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并且达到最高的程度。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维持课堂秩序的稳定,避免课堂混乱现象的出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是师生全员参与的课堂管理,必定是全面、成功的课堂管理。而且指出有效的课堂管理需要管理课堂知识、任教的学科知识和对学生社会背景的了解这些专业知识技能的支撑。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加强这几方面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有效课堂管理技能。
其次,在做学生心理工作的时候,总觉得力不从心。
学生违反纪律后,我和他们谈心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有时候会很不好,老不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尽管通过谈话,态度已经转变了,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了,但是过没多久又会犯相同的错误,这让我很生气,觉得这些学生到底怎么了,总
觉得某些后进生很麻烦,很想去改变他们,但就是无从入手,觉得自己没这个能力去改变他们。看了肖教授的书之后,我才知道,是我的方法和心态方面出问题了,由于不自信所以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引导他们,只是靠着简单的说教和惩罚来约束他们。
肖教授指出教师不能依赖自己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严格控制学生的行为,不允许学生犯丝毫的错误,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样的管理使学生在心理上严重压抑,根本没有平等、民主可言,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向教师倾诉,造成师生关系极为紧张。因此,教育学生应该以表扬为主,批评惩罚为辅。要尽可能发现和表扬学生的有点,要及时表扬即便是微小的进步,以带动学生减少甚至改掉其违纪行为。
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工作倦怠,那段时间每天都感觉很累,感觉课好像永远备不完,作业堆积如山,都有着处理不完的事情,心里压力特别地大,甚至有时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和心情,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提高,心里就变得更焦急,一着急情绪就更不好,更加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中。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看了此书才知道这也是教师的职业倦怠的表现,了解到它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性,这是不利于我的专业成长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不断用教授的话来提醒自己,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记住 “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拒绝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发展中体验幸福。
第四篇:《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前段时间,校长推荐我们阅读了肖川老师的著作《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拿到这本书时,我猜测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随意翻了几页,却被那些小故事深深吸引。肖老师借助一些寓意深刻的典故,引用大量的教育实例,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恰当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细腻的笔触娓娓向我们道来。阅读此书,就像和一位朋友聊天一样轻松,不知不觉之中却使你受益匪浅。
肖老师的专业成长成就了他的幸福人生,而我的幸福又在哪里呢?我不断的思考。细细想来,可以用法国著名诗人彭沙尔的名言“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教师,我既有能力爱别人,又被别人深深地爱着,这就是我的幸福。
一、爱教师这一职业。
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恰好是他的兴趣所在,那他已向幸福迈进了一大步。我虽然没有“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豪言壮志,但我深深地爱着这份工作。我觉得这份工作属于我,我也属于这份工作。
当我能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影响到学生时,我就有种无以伦比的成就感。我们班上有个叫东的男孩,特别顽皮,成绩不理想。开学之初,我安排他与成绩优秀的女生超一桌,希望在超的带领、帮助下,他能有所进步。一段时间后,超提出换座的请求,理由是东上时,总是喋喋不休,影响到了她的学习。我把这样安排座位的理由讲给超听,希望她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再给东一次机会,她最终答应了。随后,我找东谈话,希望他向超学习,改掉缺点。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爽快地答应了。可他坚持不了两天,老毛病又犯了。我再一次找到东,问他:“你想和谁一桌,又不会影响他学习。”东低头想了半天,说:“不知道。”我给他提了个建议:“现在的座位我先给你保留着。你先到最后一桌,想好了和谁一桌不会影响他人就告诉我。到时候,想回来也可以。”在我的建议下,东搬到了最后一桌,挨着卫生角的位置。我有个习惯,看教室里脏了,随时清理。每当我拿起扫把扫地时,东也会学着我的样子,帮我打扫卫生。并且每天都把卫生工具摆得特别整齐。为此,我在班会上特意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干得更起劲了。渐渐的,他在学习上也自觉了许多,要求背诵的文和古诗,他都早早地背好,从不拖欠。前几天,我们学习笔算除法,讲完新后,同学们开始做练习,我到下面巡视,发现东默默地流眼泪。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说:“不会做。你讲的时候,正好挡住了我,我没看见。”然后一阵呜呜声。这是我第一次看他哭,而且哭得这样伤心,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我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不要哭,然后耐心地给他讲解,直到他会了为止。他听懂后,开开心心地做起练习题。望着他那埋头计算的小小身影,我的心里感觉暖暖的。我觉得那时,是一个做教师最幸福的时刻。
二、爱学生。
每个做教师的都那么贪心,都希望班上的学生个个优秀。但俗话说得好“五个指头,伸出来都不齐。”何况几十人的班集体呢?好学生人人爱,可差生班班有。那么,学会爱最后一名学生就尤为重要了。就像肖老师说的“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只要有了这层认识,剩下的就不难了。轩是我们班最特殊的孩子,从不会端端正正地坐着,手里始终攥着摆弄的小东西,他还是一个超级垃圾制造者,作业长期拖欠,成绩一位数,是个让人头疼的孩子。每天放学,留下补作业的肯定有他。轩很爱吃零食,开学初我就规定了不许吃零食,他就趁去厕所时在路上吃。有一次,一位老师找到我,说轩把嚼过的口香糖丢进水池里,把下水道的口堵住了。我狠狠地批评他,警告他再有下次回家反省。他一听我真的生气了,不断认错。孩子毕竟是孩子,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只要他们诚心悔过就够了,我们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揪住学生的小辫子不放。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孩子是有感情的,他能感受到你的好意。即使你曾经训斥过他,他却从不记恨你。记得教师节那天,轩进了教室,径直走到我面前,递上一个包装精致的笔记本,“给。教师节快乐!”我接过笔记本,写上一行字“祝你学习进步!”递给了他。轩拿着笔记本愣住了。我告诉他,“老师有笔记本,学校发。你自己留着用吧!”他这才肯回去。看,虽然轩身上有许多不足,但他还是善良的、淳朴的。只要他心存善良,就为时不晚。作为教师,我们经常被学生这份简单的惊喜所深深地感动。这大概就是我做教师的幸福吧。
三、爱生活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作为教师,工作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我们也要学会休闲。不要对生活苛求太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好高骛远。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充实得过好每一天。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即是缓解工作压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增强个人魅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多读书,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简单,就是快乐!
知足常乐,幸福就会来临。
让我们伸开双臂拥抱幸福吧!
第五篇: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 读后感
读肖川《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有感
读了肖川的《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觉得内心找到了一个支点,一个可以得到抚慰的支点。
什么是幸福?幸福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肖川老师说,幸福就是母亲的关怀,是温馨的礼物,是婴儿的笑脸,是沉甸甸的麦穗,是平静的馨香,是收到的康乃馨,是神秘的巧克力,是绿色的生活,是林间的小路,是远离尘嚣的净土,是自由的跳跃,是轻柔的抚摸,是置身事外的安闲,是不经意之间的感动,是重温听潮的时刻,是手中的希望,是开满鲜花的原野,是知识的启航,是一生的信仰,是更多的时间,是温柔美妙的梦,是充足的食物,是丰富的宴飨,是腰里的银钱响当当,是寄托在纸上的希望,是用心地倾听,是真诚的分享,是自己的感觉,是搏击险滩,是勇于攀登,是独立的梦想,是下一步的欲望,是朋友的关怀,是永远拿不到的一手好牌……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内心的体验,只要我们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在肖博士看来,幸福就是充实和闲适。所谓充实就是没有空虚感、匮乏感和无聊感,精神和物质上都富有。精神上的富有最主要的是有成就感。所谓闲适就是没有外在的压力,没有内在的紧张,自主自己的生活。内在的紧张主要就指焦虑感,忐忑不安的恐惧以及贪婪感。所以内心的宁静才是真正的闲适。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拥有幸福感?肖博士认为幸福人生需要“四个有”:首先是心中有盼头。就是心中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有
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能够不断去唤醒学生对于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有美好的期待和美好的渴望去成长,能够不断强化他们的自我评价,强化他们的自尊与自信。第二,手中有事做。有事可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机会。“职业”一词在西方的英语中有宗教的背景,是“上帝的召唤”的意思,所以爱岗尊教是一种信仰的表现。第三是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有归属的需要,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接纳、认可。因此我们要思考怎样使得学校成为温暖的家,我们怎样去支持别人,欣赏别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更加美好。第四个有是家中有积蓄。经济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们经常说富贵吉祥,首先是“富”然后才是“贵”。当我们在经济上富有的时候,就会显得大气,不会过分地斤斤计较,不会过分地在乎那些名和利。
教师的专业成长必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一颗爱心,一颗容易共情的心。知识通过两个途径获得,一是前人的研究和经验总结,二是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人类历史已有几千年的记载与积淀,那些研究与经验正是文化的形成与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与教授让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在学习与教授的过程中完成亲身的体验,得出自己的感悟,既丰富了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使文化的积淀更深更厚,同时又将文化溶于了自身,个性真正地成长并且鲜明。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育人就无从谈起,充其量不过是照本宣科地教书匠罢了。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要会出努力与汗水,还要有享受和自由。肖教授认为职业幸福感来自于自身的充实和闲适。一个享受不到快乐与
成功的教师恐怕也只能带给学生痛苦与挫败。而真正能够体验到充实与闲适的教师,绝不仅仅是拥有物质的丰富与满足,还必将从文化中提取积极的精神追求与信仰。由此来确立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这一自我的确立,才能真正体验到精神思想中的充实与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