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段三年级上学期经典阅读篇目

时间:2019-05-14 17:0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务教育学段三年级上学期经典阅读篇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务教育学段三年级上学期经典阅读篇目》。

第一篇:义务教育学段三年级上学期经典阅读篇目

义务教育学段三年级上学期经典阅读篇目

三年级上学期

背诵

1、十二月十五夜

清 袁 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译文

更鼓一下接着一下地敲,低沉的声音从很远初传来,慢慢地听不见外面有人说话了。吹灭油灯,屋里黑黑的,但是窗子更明亮了,明亮的月光正照着飘满天地的白雪!这首诗写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夜间的所见所闻。观察很细致,体会很深微。全诗用夜深、鼓急、人静、窗明、雪月交辉这些具体现象描绘了凄清明净的夜景,读后仿佛如临其境一般。

2、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拜访。2.具:准备。3.场圃:农家的小院。4.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译文

老友准备了鸡肴黍米饭,请我到园田农家作闲谈。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抱,青山在城外远远地倾斜。开窗面对着晒场和菜园,对酒把话谈蚕桑和棉麻。待到那一天九月重阳日,还要到此来共同

赏菊花

3、竹里馆

唐 王维

独 坐 幽 篁 里,弹 琴 复 长 啸。深 林 人 不 知,明 月 来 相 照。

注释

1.幽:幽静。2.篁:竹林。3.复:又,再。

4.长啸:撮口出声对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4、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高山。这里指泰山。泰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首。2.岱宗:泰山的尊称。

3.齐鲁:周代分封的两个国家,齐在泰山东北,鲁在泰山西南。4.了(liǎo):尽。这句是说泰山绵延不尽,整个齐鲁大地也不能包容它的青翠。

5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丽。6.阴阳:山北为阴,山南为阳。7.割:分。

8.昏晓:暗与明。这句是说泰山山势复杂,山南山北截然分为一明一暗两个世界。

9.荡胸:心胸摇荡。

10.眦(zì):眼眶。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11.入:进入视野。12.会当:必将。13.凌:登上。

14.众山小:别的山在泰山面前都显得小了。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5、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1.《天净沙》:曲牌名。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曲子,套数由同一宫词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这首《天净沙》是小令。

2.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3.瘦马:瘦的马。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4.断肠人:悲哀、伤心极度者。5.天涯:天边。涯,边际。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

在天涯。

6、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葵:古代的一种蔬菜。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布:散布,洒满。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焜黄:枯黄。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译文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7、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8、菊 花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2.杀:凋谢。3.香阵:阵阵香气。

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译文

菊花在飒飒西风中栽满园中,花蕊寒香味冷蝴蝶也不敢来,将来他要是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可想而知也就是当上皇帝,就要改变自然规律,叫菊花也在春天开放,好与桃花争奇斗艳。

9、雪梅

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井作十分春。

注释

1.精神:神采,韵味。2.俗了人:使人俗气,不高雅。译文

光有梅花没有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10、野望(唐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王绩的《野望》有一种朴素的美。

11、垓下歌(汉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释: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词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12、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释:郭:外城。一:助词,加强语气。孤蓬:蓬草遇风吹散,飞转无定,诗人常用来比喻游子。征:征途。兹:此,现在。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

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绕行到东边的城池。此地即刻辞别之后,您就像孤独的飞蓬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凄凉的鸣叫声!

13、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1.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2.“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3.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4.“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5.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6.“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7.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14、七步诗(三国 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豆萁:豆秸。釜:锅。译文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15、牧竖(唐 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注释

1.牧竖:即指牧童。2.持:穿戴的意思。译文

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放牧实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16、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17、竹枝词(唐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

1.竹枝词:原为古代四川民歌。2.晴:谐音“情”。译文

杨柳青翠,江水平静清彻,就如镜子一样。在这美好的还境裏,少女忽然听到自己心上人的歌声,从江边传来。他一边朝著这边走来,一边唱著歌,是不是对自己也有点意思呢?少女并不清楚,因此她想到:这个人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西边下著雨,东边却天气放晴;是晴是雨,令人难以捉摸。

18、剑客(唐 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注释

贾岛一生远离现实,安于寂寞荒凉的生活,他爱写“蚁穴”、“蛇洞”、“荧火”、“怪禽”,少有激昂慷慨之气,以上这一首可算是“文不如其人”了,读此诗可感到森森剑气,凛凛侠风,一句“谁有不平事”何等到痛快!

译文

用十年的功夫来磨励这把宝剑,霜雪般锋利的剑刃还没试验过。我今日把它亮出来摆在您面前,请告诉我谁遇到了不公平的事?

19、客至(唐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注释

1.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过,拜访。

2.„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3.„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4.„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由于距市镇远(买不到好吃的),盘子里的菜肴味道很单调。飧,熟食。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5.„醅(pēi)‟未过滤的酒。6.„肯‟正、恰。7.„呼取‟叫过来。译文

草堂前前后后都是春水,溪水满溢,每天只看见一群群的白鸥游浮在水面上。

庭院中的花间小路没有因为来客而打扫,简陋的大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因为离集市太远,盘中的熟食、菜肴并不丰盛,因为家贫杯中只有未过滤的旧酿酒。

(征询客人意见)是否愿意叫邻居老翁过来共饮,隔着篱笆呼叫老翁,一起干尽杯中酒。

20、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3.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译文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

朗读[10篇(段)]

1.一 只 小 鸟

─—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冰心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2. 吹泡泡

冰心

小时候,我玩儿过很多游戏,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就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根细竹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了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的小球,四散纷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儿,会扯得又长圆,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五彩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又变成肥皂水落了下来,水珠洒到我们眼睛里。大家都赶忙低下头揉眼睛,揉出了眼泪。

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它们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3.雪化后是什么

邱成立

“爸爸,你说,雪化后会变成什么?”儿子放学后一进门就问我。“雪化后会变成什么?”我不知道儿子从哪儿弄来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从前,儿子也经常向我请教一些问题,那都是课本上的,根本难不住我。可今天的问题真有点奇怪。我说:“雪化后,不就变成水了吗?”

儿子依然沮丧着脸,说:“是啊,我也是这样回答老师的!” “怎么?不对吗?”我感到奇怪极了,今天这事儿是怎么啦? “不是不对,老师说这不是最好的答案。”儿子低着头回答。我若有所悟:“最好的答案……那就是,变成水蒸气!” “我们的班长就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说还不是最好的。” 我和儿子想了整整两天,也没想出那个所谓“最好的”答案。一天中午,儿子兴冲冲地从隔壁跑了回来,一进门就激动地冲着我嚷(r1ng)

嚷:“爸爸,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我急忙问儿子:“你知道了什么?” 儿子说:“雪化后,会变成什么?” “变成什么?”

“变成春天!”儿子兴奋地说。

春天?我一怔(zh8ng),旋即心里豁然一亮…… “谁告诉你的?”

“王叔叔的儿子。”儿子指了指隔壁。是他?他才五岁呀!

4.老师的眼睛

赵 敏

好一片盈盈碧波!那般深情,那般亲切,那般动人。

风来了,你伸出手臂撑住我的腰;雨来了,你散开衣襟遮住我的头。

有时,你象一泓涟漪荡尽我心上的阴云;有时,你象一片洁白云彩揩净我身上的霉斑。

当我的弹弓打碎了窗上玻璃的时候,当我的足球摧断了小树的时候,当我偷偷地压住了女同学的辫子的时候,当我悄悄地撕去了作业本上的“鸭子”的时候……

你象热情的潮水向我涌来。我被浸润着,我咬着牙,仿佛要把这一切羞耻嚼成粉末!多么富有魔力的盈盈碧波哟!我愿永远在你里面栖息,让你洗涤着我的心胸,让你陶冶着我的个性。我常想:我这贫瘠的眼里何时也有这么一片碧波呢?

5.做一片美的叶子

金波

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我向大树走去。

走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

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 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

给大树。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 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

秋叶变黄;

冬日飘零—— 回归大树地下的根。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臵。

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

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6.燃烧的红烛

金波

每天,老师—— 睡得最晚,起得最早; 这,窗下的老槐树知道,树上的小鸟知道. 在灯下,老师批改着,一本本作业,看着,看着,嘴角溢出了微笑; 但,时光老人的足迹,也印上了她的眼角. 老师的梦很短很短,但在梦中,她也能听到,上课的铃儿在摇……

在黑夜与黎明之间,老师是一只红烛在燃烧.

每天,老师—— 来得最早,走的最晚; 这,第一缕晨曦知道,满天的星斗知道. 她用慈祥的爱,激起我心中的热潮,让红领巾和红旗一起飘扬,让理想和篝火一起燃烧;

她引导我们 攀上一座座高峰,向着光辉的未来远眺. 她站在今天,想着明天.

春风化雨,哺育着一代代新苗. 当我们长成参天大树,就去把未来创造!

在今天与明天之间,老师是一座宏伟的桥。

7.长童话的森林

彭学军

我们读过的许多美丽的童话都发生在森林里,像《白雪公主》《小红帽》。郁(yu)郁苍苍的大森林里,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也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可是,也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到童话里去找森林了,因为森林正以令人揪(jiu)心的速度在减少。

很久很久——大约是一万年以前吧地球有一半的陆地被森林覆盖着,你能想象那是怎样一个绿色的世界吗?而现在的森林已不到原来的一半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飞速减少,算起来,我们大约每分钟本文作者彭学军,选用时有改动。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而我国的森林在十年间锐(rui)减了百分之二十三,森林覆盖率(lv)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还有土地沙漠化的加速。土地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就如打开了魔鬼的匣子,灾难会接踵(zh6ng)而至:风沙、干旱(han)、洪(h6ng)涝(lao)、风暴……这都是被破坏的大自然为我们讲述的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

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可以从小做起.珍惜每千张纸。我国每年造纸消(hao)木材一千万立方米,这要砍伐多少树木啊;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的时候,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你心意的表白会找到更为别致的方式;也许我们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并不起眼的一双筷子积少成多,要毁掉多少森林哪;春暖花开的时候,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到山坡上益栽口下几株小树,每年如此,让小树和我们一起长大,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那时候,你再静静地倾听,你会听到怎样一个娓(wei)娓动听的童话呢?

8.三种快乐

做题的时候,我该感到快乐 打球的时候,我也该感到快乐 读书的时候,我最该感到快乐 这三种快乐,我都需要 没有了动脑游戏,我总会活在枯燥中 没有了挥汗如雨,我总会活在衰老中 没有了思考觉悟,我总会活在虚无中 如果三者都没有了,我就会活在地狱中

即使是爱

即使是那最美丽的心灵才能得到的爱

也救不了我 没有了这三种快乐 那么,请告诉我 爱,她能从哪里来?

我要快乐 我能快乐 我正在快乐 我快乐于科学的奥秘 我快乐于身体的强健

我快乐于灵魂的饱满 海上的风呼呼地吹来了 育才的树也深深地扎了根 我用我快干涩的笔头 我用我沙哑的呼喊 把她们统统地请来 带着最美丽的心灵才能得到的爱 滋润我北方沙尘中的生活

9.早晨,鲜亮鲜亮

江全章

最后一颗晨星掉进荷塘,山村的早晨鲜亮鲜亮,大路从梦中醒来了,撒出鸟叫撒出脚印撒出喧嚷。

我背着书包,好沉好沉哟,背着爷爷的希望爸爸的梦想;

爷爷和爸爸的童年,背着粪箕背着文盲,背着惆怅。

路边,水牛叫水磨转水车摇晃,路边,电子琴流行曲立体音响,不协调的音韵组成。

10.金香木花(印度泰戈尔)如果我闹着玩,就变成一朵金香木花,长在那树的高枝上,在风中笑得摇摇摆摆,在新生嫩叶上跳舞,妈妈,你认得出是我吗? 你会叫唤:“孩子,你在哪儿啊?”我要暗自好笑,一声也不吭。我要暗暗展开花瓣,看着你工作。

你洗澡之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香木花的阴影,走到小院子里去祈祷时,你会闻到花香芬芳,可你不知道这芳香是从我身上发出来的。午餐之后,你坐在窗边读《罗摩衍那》,树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头上时,我要把我小而又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就投在你正在阅读的地方。

可你会猜到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而又小的影子吗? 黄昏时分,你手中掌着点亮的灯,走到牛棚里去,我要突然再落到地上,重新成为你自己的孩子,求你给我讲个故事。

“你这顽皮的孩子,你上哪儿去了?”

妈妈,我才不告诉你呢。这就是我要同你说的话了。"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课外古诗背诵篇目

1、江南曲四首(其三)

【唐】储光羲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

这首诗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渡头‛就是渡口,‚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江面上,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唤,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

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在那些表现出青年男女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 物以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随着流水,因此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荡,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就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因此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很有讲究。‚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摸不定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和心理状态。

储光羲(707-约760)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尉。公元751年(天宝十年)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

2、白 云 泉

【唐】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公元825-826年(唐敬宗宝历元年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问清清的白云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世推波助澜!自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自咏》),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3、游 洞 庭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诗人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五首的七绝记其事。这是其中第二首,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其谁能察?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诗人并没有就此上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暂且留下来。其措意亦妙。苏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数句,意境与之近似。

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故李白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说‚不用一钱买‛,是三句‚赊‛字最恰当的注脚,还不能尽此字之妙。此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岂能‚赊‛?又岂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作者《送韩侍御之广德》也有‚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之句,亦用‚赊月色‛词语,可以互参。面对风清月白的良宵不可无酒,自然引出末句。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 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总的说来,此诗之妙不在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恰如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

4、田 园 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宿(xiǔ)雨:夜雨;经夜的雨水。宿,夜晚。

组诗共七首,各首独立成章,联缀起来又是一个整体。组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辋川田园生活与自然景致,深婉委曲地表现 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组诗写辋川山居的景致,重点不在外观景物的描写,而是着眼于体现内在精神生活的意蕴,这恰恰是王维山水诗最显著的特点。因为写山、写水,其意当不在山水,而在于借山水抒怀明志。当代著名学者陆侃如先生指出,从王维的‚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登河北城楼》)与‚我心已闲,清川澹如此‛(《青溪》)这几句作品中,‚便好似找到了开发王维诗的钥匙了,这钥匙就是个‘静’字。……唯其他能静,故他能领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

王维诗歌美学的核心就是一个‚静‛字,而这组诗表现的也正是这个‚静‛字。他的静境,并非是一味能写环境的静谧,而重点在于抒写心境的宁静。这种心境的闲静,非思想修养达到极致而不可为的。在《田园乐》组诗中,尽管大多写得寂静清幽,描写的环境是一种冷色,表现的心境是一种空寂。但是,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却是美的,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无一不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因此,王维对‚静‛境的向往,是与他个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秉性分不开的。

除了主观因素以外,王维对自然的热爱还有深刻的社会因素。王维一生仕途坎坷,十九岁步入仕途,初为太乐丞,后因受牵连而被贬。发妻又丧,从此未再娶,孤居三十年。王维曾受宰相张九龄的提拔,然而好景不长,张九龄罢相以后他便处处受到打击与排挤。‚安史之乱‛后他又受人诬陷,深受打击。这样复杂的社会因素,使王维深感人心险恶,仕途艰辛。于是,他只有 将诸多不平与感慨藏于胸中,遁迹山林,以求得到心灵的解脱与慰藉。

5、金 缕 衣

【唐】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解】

⑴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⑵惜取:珍惜。⑶堪:可以,能够。

⑷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⑸莫待:不要等到。

【韵译】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6、少 年 行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是我国古代一个的诗词题目,许多诗人如李白、王维、王昌龄、杜甫、杜牧等都曾写过,著名的有王维的四首《少年行》。‚少年行‛又是一种游戏及乐曲的名称。

注释:

1.新丰:古县名,汉臵,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tóng)县东北。新丰镇古时产美酒,谓之新丰酒。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形容酒的名贵。斗是古代的盛酒器,后来成为容量单位。

2.咸阳:秦朝的都城,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此借指唐都长安。游侠:游历四方的使客。少:读shǎo。

3.意气: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系(xì)马:拴马。第三、四句写游侠少年因意气相投而欢饮纵酒。

解说:

这首诗写长安城里游侠少年意气风发的风貌和豪迈气概。《唐诗归》引钟云:‚此‘意气’二字虚用得妙。‛《唐贤三昧集笺注》:‚豪侠凌励之气,了不可折。‛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少年侠客的日常生活,颂扬了他们的友情和豪爽气概。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 的遭遇。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像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第一首写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要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示出少年游侠的精神风貌,选材颇费踌躇。诗人精心选择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游侠重意气,重然诺,而这种性格又总是和‚使酒‛密不可分,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把饮酒的场景写活,少年游侠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前两句分写‚新丰美酒‛与‚咸阳游侠‛。二者本不一定相关,这里用对举方式来写,却给人这样的感觉:京华地区,著称于世的人物虽多,却只有少年游侠堪称人中之杰,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而这二者,又象‚快马须健儿,健儿须快马‛那样,存在着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关系。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增色而设;少年游侠,没有新丰美酒也显不出他们的豪纵风流。第一句把酒写得很足,第二句写游侠,只须从容承接,轻轻一点,少年们的豪纵不羁之气、挥金如土之概都可想见。同时,这两句一张一弛的节奏、语调,还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轻爽流利的风调,吟诵之余,少年游浃顾盼自如、风流自赏的神情也宛然在目了。前两句写了酒,也写了少年游侠,第三句‚相逢意气为君饮‛把二者连结在一起。‚意气‛包含的内容很丰富,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等,都是侠少的共同特点,都可以包含在这似乎无所不包的‚意气‛之中。而这一切,对侠少们来说,无须经过长期 交往,只要相逢片刻,攀谈数语,就可以彼此倾心,一见如故。这就是所谓‚相逢意气‛。路逢知己,彼此都感到要为对方干上一杯,所以说‚为君饮‛,这三个字宛然侠少声口。不过是平常的相逢论交,在诗人笔下,被描绘得多么有声有色,多么富于动作性、戏剧性!

‚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是生动精采的一笔。本来就要借饮酒写少年游侠,上句又已点明‚为君饮‛,箭在弦上,落句似必写宴饮场面。然而作者的笔却只写到酒楼前就戛然而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等情景统统留到幕后。这样侧面虚写要比正面实写宴饮场景有诗意得多,含蕴丰富得多。诗人的意图,看来是要写出一种侠少特有的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调、精神风貌,而这,不是靠描摹宴饮场面能达到的。虚处传神,末句所用的正是这种艺术手法。这一句是由马、高楼、垂柳组成的一幅画面。马是侠客不可分的伴侣,写马,正所以衬托侠少的英武豪迈。高楼则正是在繁华街市上那所备有新丰美酒的华美酒楼了。高楼旁的垂柳,则与之相映成趣。它点缀了酒楼风光,使之在华美、热闹中显出雅致、飘逸,不流于市井的鄙俗。而这一切,又都是为了创造一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生活情调,为突出侠少的精神风貌服务。

7、大 风 歌

【西汉】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诗歌注释

①刘邦平英布(英布—公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

②威:威力;威武。加:凌驾。③‚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④ ‚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⑤安得:怎样得到。

诗歌译文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

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字季(一说原名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汉族。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公元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共8年。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因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其为汉高祖,后世多沿用此。

8、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 ①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②凉月:新月。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

③越中: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

④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开时下的雨。

【译文】 一弯峨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赏析: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题中‚兰溪‛,即婺州兰溪县境内的兰溪(又称东阳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棹是船 桨,棹歌即船家摇桨时唱的歌。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光辉,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次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 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明艳的春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首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

9、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2.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3.栖:休息。4.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的思绪。

“中庭地白树栖鸦”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句诗让我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 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确实高妙。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10、霜 月

【唐】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

⑴霜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

⑵‚初闻‛两句: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哀蝉无留响,征雁鸣云霄。‛《晋书·乐志》:‚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按:‚水接天‛之水,一说指霜月之光,即俗言月华如水。则此句乃言秋空明净,月色澄清。⑶‚青女‛两句:《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腰玉女,主霜雪也。‛素娥:谢庄《月赋》:‚集素娥于后庭。‛李周翰注:‚常娥窃药奔月,……月色白,故云素娥。‛婵娟:左思《吴都赋》:‚檀药婵娟,玉润碧藓。‛吕向注:‚檀药婵娟皆美貌。‛斗婵娟即比美。

【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有《李义山诗集》。

11、鸟

【唐】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鸟》,通俗易懂,诚挚感人。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它们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儿,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白居易在这首简短的七言绝句中,通过蕴含真情的‚子待母 归‛的自然现象,激起读者善良、仁爱之心,劝戒人们要爱惜鸟类、保护环境,可谓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12、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释义:芳华:芬芳的鲜花。初:刚刚。庭树:花园里的树木。故:因此,所以。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诗文解释: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赏析: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 25 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 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

13、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⑴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⑵受降城:回乐县的别称。⑶芦管:笛子。

【译诗】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27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题中的受降城,是灵州治所回乐县的别称。在唐代,这里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一说受降城是唐高宗时朔方总管张仁愿为抵御突厥的入侵而建筑的,有东、西、中三城。实误。诗题通过“闻笛”,感受到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城东面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排烽火台。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而一种臵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的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14、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释 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诗家:诗人。清景:美景。

上林:即上林苑,皇上的御花园。

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俱:全,都。作品译文 柳树刚冒出绿芽,也许没有似锦的鲜花美丽,可是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却非常欣喜,因为他发现春天来到了。如果 等到满园春色,大家都出门看花,那不是太迟了吗?

赏 析:‚诗家清景在新春‛,诗人在京城东郊游玩时,看到初春的景色,不禁由衷地赞叹。但他并未实写春色,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赞叹道:新春时节真是诗人描写美景的最佳时刻啊。这样的‚起‛法令人意外,也让人产生好奇: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绿柳才黄半未匀‛,第二句‚承‛第一句,开始具体描写早春景色,也是对上一句的回答。早春景色何其多哉,仿佛从哪里说都是可以,但从哪里说又无法总括全部。诗人别具匠心,只单从新发的柳芽入手,抓住其‚半未黄‛的特点。试想清爽的春风拂动下,柳条微曳,新芽初绽,星星点点的嫩黄点缀在柳枝间,柳树整体的颜色还未匀称净尽。这样的景色充满希望,盈溢生机,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由柳芽之姿而现早春之景,可谓独辟蹊径,令人称绝。

‚若待上林花似锦‛,这一句笔锋一‚转‛,不再谈早春景色,却提及上林苑繁花似锦的时候。既说繁花似锦,自然是早春过后的仲春时节,这似乎和诗的主旨‚早春‛不符,但这样‚顾左右而言它‛却是诗人的巧妙安排。等到御花园群花盛放的时节,那又怎样呢?

‚出门俱是看花人‛,末一句对上一句进行了解释,也是对全诗的结语。当御花园里百花争艳时,大家当然都会要去赏花观景,大发评论。错过这样的活动,似乎就错过了感受春天的机会。诗人在这里明写上林观花的现象,却是对这种随波逐流,人云亦 云的做法不以为然。试想摩肩接踵,七嘴八舌的赏花活动中,恐怕会令欣赏春天景色的心情与兴致大打折扣。于是回来再想诗人所说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的说话,就会由衷的表示赞同了:只有在新春时节,自己或是与友人一起自由地,心无旁骛地欣赏景色,才能惬意与自在地抒发自己的情怀,诗情与豪兴才会油然而生,不期而致。于是,诗的末尾便呼应了开头,也更突出了早春的特色。

整首诗构思巧妙,虽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而描写春色又只以柳芽一处而概括早春全景。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

15、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3)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4)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5)故园:指故乡,家乡。[2][3]

作品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

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

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16、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龄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夜色茫茫,诗人与好友面对着浩涉的潇湘江流把盏辞行。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重逢佳期何在?惟悠悠的梦乡里盼望着游子从桂林返航的归舟。我想到,那时的桂林,漫山遍岭的梅花开得灿烂夺目,使岭上的积雪也黯然失色,你归来的襟袖里还沾着馥郁的桂花清香呢……

17、晚 春

【唐】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不久归:将结束。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赏析】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

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18、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⑵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⑶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赏 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

‚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

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

第三篇: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第一部分:《老子》(节选)

1、道

道 可 道,非 常 道。名 可 名,非 常 名。无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故 常 无,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欲 以 观其 徼。此 两 者,同 出 而 异 名,同 谓 之 玄。玄 之 又 玄,众 妙 之 门。

2、道虚

天 地 不 仁,以 万 物 为 刍 狗﹔ 圣 人 不 仁,以 百 姓 为 刍 狗。天 地 之 间,其 犹 橐 钥 乎。虚 而 不 屈,动 而 愈 出。多言 数 穷,不 如 守 中。

大 方 无 隅 ﹔大 器 晚 成 ﹔大 音希 声 ﹔大 象无 形 ﹔道 隐 无 名。夫 唯 道,善 贷 且 成。

3、道无形

孔 德 之 容,惟 道 是 从。道之 为 物,惟恍 惟 惚。惚 兮 恍 兮,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兮,其 中 有 物。窈 兮 冥 兮,其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其 中有 信。自 今 及 古,其 名 不 去,以 阅 众 甫。吾 何 以 知 众 甫之 状 哉。以 此。

4、道育万物

道 生 一,一 生 二,二 生 三,三 生 万 物。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冲 气 以 为 和。人 之 所 恶,唯 孤、寡、不 谷,而 王公 以 为 称。故 物 或 损 之 而 益,或 益 之 而 损。人 之 所 教,我 亦 教 之。强 梁 者 不 得 其 死,吾 将 以 为 教 父。

5、变与不变

希 言 自 然。故 飘 风 不 终 朝,骤 雨 不 终日。孰 为 此 者。天 地。天 地 尚 不 能 久,而 况 于 人 乎。故 从 事 于 道 者,同于 道 ﹔德 者,同 于 德 ﹔ 失者,同 于 失。同 于 道 者,道 亦 乐 得 之 ﹔同 于 德 者,德 亦 乐得 之 ﹔同 于 失 者,失 亦 乐 得 之。信 不 足焉,有 不 信 焉。

6、相反相成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斯 恶已。皆 知 善之 为 善,斯 不 善 已。有 无 相 生,难 易 相 成,长 短 相 形,高 下 相 盈,音 声相 和,前 后 相 随。恒 也。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生 而弗 有,为 而 弗 恃,功 成 而 不 居。夫 唯 弗居,是 以 不 去。

7、对立统一

三 十 辐,共 一 毂,当 其 无,有 车 之 用。埏 埴 以 为 器,当 其 无,有 器 之 用。凿 户 牖 以 为 室,当 其 无,有 室 之用。故 有 之 以 为 利,无 之 以为 用。

将 欲 歙 之,必 故 张 之 ﹔ 将欲 弱 之,必故 强 之 ﹔将 欲 废 之,必 故 兴 之 ﹔ 将 欲 取 之,必 故 与 之。是 谓 微 明。柔 弱胜 刚 强。鱼 不 可 脱 于 渊,国 之 利 器 不 可 以 示 人。

8、绝圣弃智

绝 圣 弃 智,民 利 百 倍 ﹔绝仁 弃 义,民复 孝 慈 ﹔绝 巧 弃 利,盗 贼 无 有。此 三 者 以 为 文,不 足。故 令 有 所 属 : 见素 抱 朴,少 思 寡 欲,绝 学无 忧。

知 人 者 智,自 知 者 明。胜人 者 有 力,自 胜 者 强。知 足 者 富。强 行 者 有 志。不 失 其 所 者 久。死 而 不 亡 者 寿。

9、道治天下

上 德 不 德,是 以 有 德 ﹔下德 不 失 德,是 以 无 德。上 德 无 为 而 无 以 为 ﹔下 德 无 为 而 有 以 为。上 仁 为 之 而 无 以 为﹔上 义 为 之 而 有 以 为。上 礼为 之 而 莫 之 应,则 攘 臂 而 扔 之。故 失 道 而 后 德,失 德 而后 仁,失 仁 而 后 义,失 义 而 后 礼。夫 礼 者,忠 信 之 薄,而 乱 之 首。前 识 者,道 之 华,而 愚 之始。是 以 大 丈 夫 处 其 厚,不 居 其 薄 ﹔处 其 实,不 居其 华。故 去 彼 取 此。

10、清静无为

将 欲 取 天 下 而 为 之,吾 见其 不 得 已。天下 神 器,不 可 为 也,不 可 执 也。为 者 败 之,执 者 失 之。是 以 圣 人 无 为,故 无 败 ﹔无 执,故 无 失。夫物 或 行 或 随 ﹔ 或 嘘 或 吹 ﹔或 强 或 羸 ﹔ 或 载 或 隳。是 以 圣人 去 甚,去 奢,去 泰。

治 大 国,若 烹 小 鲜。以 道莅 天 下,其鬼 不 神 ﹔非 其 鬼 不 神,其 神 不 伤 人 ﹔非 其 神 不 伤 人,圣 人 亦 不 伤 人。夫两 不 相 伤,故 德 交 归 焉。

11、小国寡民

小 国 寡 民。使 有 什 伯 之 器而 不 用 ﹔使 民重 死 而 不 远 徙。虽 有 舟 舆,无 所 乘 之,虽 有 甲 兵,无 所 陈 之。使 民 复结 绳 而 用 之。甘 其 食,美 其服,安 其 居,乐 其 俗。邻 国 相 望,鸡 犬 之 声 相 闻,民 至老 死,不 相 往 来。

12、谨慎用兵

以 道 佐 人 主 者,不 以 兵 强天 下。其 事好 远。师 之 所 处,荆 棘 生 焉。大 军 之 后,必 有 凶 年。善 有 果 而 已,不 以取 强。果 而 勿 矜,果 而 勿伐,果 而 勿 骄。果 而 不 得 已,果 而 勿 强。物 壮 则 老,是 谓不 道,不 道 早 已。

13、修道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耳 聋 ﹔ 五 味令 人 口 爽 ﹔驰 骋 畋 猎,令 人 心 发 狂 ﹔ 难 得 之 货,令 人 行 妨。是 以 圣 人为 腹 不 为 目,故 去 彼 取 此。

14、得道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15、养生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16、处世

上 善 若 水。水 善 利 万 物 而不 争,处 众 人之 所 恶,故 几 于 道。居 善 地,心 善 渊,与 善 仁,言 善 信,政 善 治,事 善 能,动 善 时。夫 唯 不 争,故 无 尤。

为 无 为,事 无 事,味 无 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 于 其 易,为 大 于 其 细 ﹔天 下 难 事,必 作 于 易,天 下 大 事,必 作 于细。是 以 圣 人 终 不 为 大,故 能成 其 大。夫 轻 诺 必 寡 信,多 易 必 多 难。是 以 圣 人 犹 难之,故 终 无 难 矣。

第二部分:古诗词诵读

1、天问(节选)【战国】屈原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懵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2、琴诗【晋朝】嵇康

凌扶摇兮憩瀛洲,要列子兮为好仇。餐沆瀣兮带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4、日出入行(节选)【唐】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5、勤政楼西老柳【唐】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6、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7、秋夜独坐【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8、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唐】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9、秋兴【唐】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10、幽居(节选)【唐】韦应物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11、桃花源诗(节选)【晋朝】陶渊明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2、从军北征【唐】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3、绝句【唐】吕岩

莫道幽人一事无,闲中尽有静功夫,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

14、游仙诗(节选)【晋朝】郭璞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

放情陵霄外,嚼蘂挹飞泉。

15、过野叟居【唐】马戴

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居止白云内,渔樵沧海边。呼儿采山药,放犊饮溪泉。自著养生论,无烦忧暮年。

16、古风【唐】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8、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9、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0、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四篇:2010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段教学工作会议筹备组织方案

沙洋县2010年义务教育段教学工作会议筹备组织方案

一、总体安排及有关情况

1、时间:十月十二上午8:00-12:00。

2、地点:李市中学阶梯会议室。

3、参加人员:各镇教育干事、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初中分管教学副校长;局机关相关职能股室负责人;教研室、教科所全体人员,共180人。

4、出席领导:局领导共12人。

5、主持人:由赵局长主持。

6、议程:主要有8项:

第一项:大会开始。

第二项:奏国歌。

第三项:李市镇党委领导致辞。

第四项:宣读县局表彰文件:

①《关于表彰沙洋县2010年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和《奖励通报》;

②《关于表彰沙洋县2010年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和《奖励通报》。

第五项:颁奖(分学段分组进行)。

第六项:先进学校和个人代表发言(共5人:高阳教育总支熊翔;李市中学何小明;实验初中唐东武;官当小学何克浩;后港小学黄方)。

第七项: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第八项:卢局长主题报告。

二、筹备分工

注1:下列各项工作指定的负责人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独立承担,也可以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的其他同志共同完成。

注2:下列文稿均包括起草、送审(先赵局长后卢局长)、修改定稿、印制等程序和内容。

1、筹备方案:《沙洋县2010年义务教育段教学工作会议筹备组织方案》由李启嘉同志负责,完成时间为9月25日。

2、会议通知:由教研室办公室负责拟定,经赵局长审阅后,报局办公室并局长审批通过。《通知》印制和参会督办由陈华清同志负责。局班子成员和局机关相关职能股室的参会人员由赵局长审定并告知局办公室负责通知。全体参会人员务必7点50分前签到完毕。完成时间为9月30日。

3、文件起草安排:

①《主持词》由龚金喜同志负责,完成时间为10月10日。

②《关于表彰沙洋县2010年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和《奖励通报》由龚金喜同志负责,完成时间为9月30日。

③《关于表彰沙洋县2010年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和《奖励通报》由杨兴福同志负责,完成时间为9月30日。

④卢局长主题报告由龚金喜同志负责,提前一周送审。完成时间为10月9日。

⑤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由杨兴福同志负责,提前一周送审。完成时间为10月9日。

⑥《沙洋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试行)》 由李启嘉同志负责,完成时间为9月30日。

4、奖牌(证)准备:表彰奖牌(证)样式设计和数量由龚金喜同志和杨兴福同志共同负责。奖牌(证)做出样品,经审查同意后方可制作。完成时间为9月30日。

5、光荣册:《光荣册》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政策理论摘录、会议主题、学校颁奖词及名单、先进干事校长颁奖词及名单、先进教师颁奖词及名单。

6、奖金准备:奖金总额由赵局长商卢局长确定并指示教研室。《奖金方案》由龚金喜同志和杨兴福同志分初中、小学分别制定,经综合报赵、卢二局长审批后,形成《奖励通报》。完成时间为10月9日。

7、经验材料集:本次会议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经验材料汇编分学段成册,分别由龚金喜同志和杨兴福同志负责。完成时间为9月30日。

8、会议指南:《会议指南》的内容包括会议主题词、参会代表温馨提示、出席会议领导、参加会议人员名单、会议议程、就餐席次平面图、就餐席次安排等。《会议指南》商会议承办单位李市中学完成,其必要内容由教研室学段负责人龚金喜同志和杨兴福同志提供。完成时间为10月9日。

9、会议材料:会议材料至少提前两天准备完毕,明确发放范围、印刷数量、发放方式。要注意控制材料印刷质量。所有材料按参会代表类别提前一天分装好。不准开会当天现场分发。材料包括:①《会议指南》;②《局长主题报告》;③《表彰决定》;④《教研室工作总结》;⑤《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⑦《经验材料集》;⑧其它材料。由教研室学段负责人龚金喜同志和杨兴福同志组织相关人员完成。完成时间为10月11日。

10、材料袋:建议用质量较好、不带任何图案的布包,并在每个包内准备一个软皮本和一支圆珠笔(质量要好),由陈华清同志和张国美同志在核实数量的基础上负责购买。完成时间为10月9日。

11、出席会议领导座签:由赵局长审定,确定后告知教研室,以便准备座签牌。领导座签牌为红纸黑字(魏碑体)。由李市中学负责,完成时间为10月9日。

12、颁奖:

①颁奖组别:颁奖组别及顺序由杨兴福同志统筹设计,形成文字,交一份《主持词》撰写人龚金喜同志。并与主持人赵局长取得沟通。完成时间为10月9日。

②颁奖礼仪人员:颁奖礼仪人员由杨兴福同志商李市中学确定,并负责走台

培训、提出服饰要求等。完成时间为10月11日。

③奖牌(证)、奖金颁发:根据颁奖组别及顺序,有序存放奖牌(证)。根据奖励方案的奖金总额在财务室等额支取现金,按奖励方案用信封分装。由杨兴福同志负责。完成时间为10月11日。

④领奖及其他座区安排:安排座区座位表,根据颁奖组别及顺序优先安排领奖座区,再安排其他参会人员座区,做到人椅一一对应。由刘太芳同志负责,完成时间为10月11日。

13、会议经费预算报告:本着勤俭办会原则,根据会议必须开支项目,制定分项目经费预算计划,综合形成《沙洋县2010年义务教育段教学工作会议经费预算报告》,报赵、杨、卢三局长审批后执行。由教研室学段负责人龚金喜同志和杨兴福同志共同完成。完成时间为9月28日。

14、会务工作:会务工作整体策划由龚金喜同志负责,商教研室和李市中学相关人员落实。

①会标(沙洋县2010年义务教育段教学工作会议)、座牌、领奖人员座区和座签、宣传标语。

②签到、发放材料:打印签到册,提前半小时签到。通知获奖学校校长和个人领奖,并到指定座区入座,可提供座区座位表。签到要注意替会人员和领奖未来人员,以便及时向领导汇报处理。

③音响管理(包括放宣传片、国歌、进行曲、调节音量等)。

④摄像和照相。

⑤发奖秩序维持。会前,一定要事先对领奖单位人员讲清发奖顺序、要求,千万不要出现乱场现象,要确定好一名引导人员。

⑥会议室茶水服务、生活安排。

三、注意问题

1、联系出席会议领导:会议前20分钟,联系落实出席会议的领导,保证按时召开。

2、强调参会纪律:不吸烟、关闭手机、遵守会场秩序。

3、报到情况登记:报到人员对报到情况做好记录,包括入会人员按时入会、迟到、早退、替会等情况。

4、教科研人员参会要求:教科研人员要提前入会、全程参会并带头遵守大会纪律。

5、召开筹备工作碰头会:10月9日召开筹备工作任务负责人碰头会,汇报会议筹备情况。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目 录

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 郊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 愈 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 纶 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8.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9.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1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11.悯农(锄禾日当午)„„„„„„„„„„李 绅 12.悯农(春种一粒粟)„„„„„„„„„„李 绅 13.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1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 岛 1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 牧

第一首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唐朝诗人,汉族。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他为人耿介倔强,一生穷愁潦倒,所以他的诗大多是抒发个人的坎坷不遇和揭露世态炎凉。但由于个人的清贫生活而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有所体会,所以又写了不少象《寒地百姓吟》、《织妇辞》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著有《孟东野集》,存诗四百余首。

作品简析:《慈母手中线》是唐朝诗人孟郊所做的一首有关母爱的诗。在短短几句中,将母亲对即将远游的孩子的不舍刻划出来。一直到孩子临行还忙着替孩子缝衣服,虽然时间紧逼仍然一针一线一丝不苟。表面上母亲专注地缝制衣服,内心却不断担心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虽然如此,为了不让孩子担心,母亲只有把自己的担心和不舍藏在心里。

第二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作品简析: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第三首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中国唐朝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作品简析:《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第四首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776年(大历十一年)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作品简析:这首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第五首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作品简析:《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第六首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品简析:本诗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句意思: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第七首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白氏长庆集》。

作品简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颂千古的绝唱。

第八首 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品简析:《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第九首 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作品简析:《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第十首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作者简介: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

作品简析:《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第十一首 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 绅

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作品简析:这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第十二首 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 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品简析:《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第十三首 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作品简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第十四首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 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

作品简析:《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第十五首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人称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作品简析:《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下载义务教育学段三年级上学期经典阅读篇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务教育学段三年级上学期经典阅读篇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古诗词篇目

    三(一)班: 《饮湖上初晴后雨》《夜书所见》《题西林壁》《东坡》《浣溪沙》 《花影》 《赠刘景文》《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三(二)班:《游子吟》《题......

    三年级上学期

    三年级上学期 鹿 柴 【唐】王维 空 山 不 见 人,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 [注释] 1. 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叫柴;别墅有篱落的......

    小学中年段阅读篇目

    小学中年段阅读篇目1.《皮皮鲁传》《鲁西西传》学苑出版社郑渊洁著 2.《乌丢丢的奇遇》江苏少儿出版社金波著 3.《高士其科普童话》人民文学出版社高士其著 4.《金波儿童诗选》......

    2021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段学生“运算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全县义务教育学段学生“运算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结......

    普通话测试篇目 三年级

    三年级普通话测试朗诵篇目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1课6页 《北大荒的秋天》 第5课29页 《拉萨的天空》第7课36页 《东方之珠》第14课79页 《石榴》 第16课85页......

    三年级古诗文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三年级古诗文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上学期 国学经典: 《三字经》(地所生——宜调协)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三年级下册经典诵读篇目

    1、乌衣巷 唐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词语解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王谢:王导......

    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5篇范文)

    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1. 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