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护思路

时间:2019-05-14 17:5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护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护思路》。

第一篇: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护思路

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护思路

摘要:大城市地处平原,后备土地资源匮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导致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矛盾突出。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在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发挥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与和谐发展;而不单纯追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耕地保护除了满足提供农产品的目标外,主要应该从居民点体系空间布局上去考虑,发挥耕地的生态环境与景观文化功能,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的宜居城市服务。

关键词: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空间布局

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分布在冲积平原或河谷平原地区,象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郑州、西安、太原等。由于这里地面平坦,面积广阔,没有山地阻隔,便于城市扩展;于是,中心城便“摊大饼”状的无限外延。由此也产生了大气和水资源污染严重、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交通堵塞和缺乏绿色空间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同时,这里的土地利用率极高,城市建成区外围已经基本没有未利用地,无论是建设用地,还是绿化用地,基本都得占用耕地;通过土地开发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平衡十分困难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大城市如何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是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重点。

1.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应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而应在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以城市发展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1.1应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发展火车头功能作用

应该看到,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开发中极大地促进区域的工农业生产。通过吸收资金和技术,利用区域内外的资源进行生产,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扩大,并对区域内其他产业和部门带来乘数效应,推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和工业化为城乡居民的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城市发展对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工业与人口的集聚也带动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这无疑有利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反过来,人口在城市中的高度集中也会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1.2应将建设用地高效利用以及理性发展作为规划的指导思想,而不应追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实际上,大城市的土地使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要比中小城市高得多。城市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因为它不仅具有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等多种市场,而且具有发达的信息传播网络,较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形成适度的规模、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提供了良好条件。在生产要素和产业集中的大城市里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生产协作、配套和专业分工;实现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和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利于企业间进行公平竞争,加速资本积累和周转;企业之间可以共同利用道路、供水和排水系统、公共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到节约资源,减少开支,降低成本的作用。因此,大城市规模经济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城市未来的发展仍然可以用较少的土地资源,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当然,我国大城市的中心区目前也普遍存在人口、产业、建筑过于拥挤的问题,当集聚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也会产生大气和水资源污染、城市热岛效应、交通堵塞等负效应。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要因城而异,不宜用全国的用地平均指标“一刀切”。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将建设用

地高效利用以及以内涵、理性发展的模式作为规划的指导思想,在减少不必要的用地数量指标的同时,大城市的用地标准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土地使用效率、用地功能多样复杂性等因素。

总而言之,大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充分研究城市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从用地效率上衡量建设用地供应的得失,而不应该单纯地追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实际上,由于处于平原的大城市土地开发历史悠久,未利用地很少,几乎没有后备耕地资源,企图通过开发补充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也是不可能的。在大城市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测算耕地保有量应该采用基于社会经济和耕地数量的历史变化数据建立的预测模型,而不是基于粮食需求的耕地保有量计算的传统方法。大多数大城市是粮食调入区,要求粮食自给不现实。而且大城市也是人口迁入区,无论是有城市户口的迁移人口,还是没有城市户口的外来人口,都是农产品消耗者;要求大城市的耕地始终满足不断增长着的人口的食物需求,也没有道理。

2.发挥耕地的多重功能作用

勿庸置疑,耕地的主要功能是生产粮食等农产品。但是,耕地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它们也具有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文化功能。

据杨志峰、何孟常对广州市城市不同生态单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测算结果,农田在吸收SO2、滞尘、供氧等生态功能价值上与草地相等;在固碳、涵养水源价值上稍小于林木、草地、湿地和沼泽;但在保育土壤的价值上,尤其是减轻泥沙淤积上优于其它任何生态单元;如果不算农田在土壤肥力保持方面的价值,农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量较接近于草地、阔叶林、灌木林疏林和经济林[1]。从植物生长原理可以推论,耕地作为一个高度集约化利用的土地,由于有大量的灌溉水和化学肥料的投入,其生物量比同面积的没有灌溉水和肥料投入,而仅依靠自然肥力生长的林地和草地的生物量大得多;即与同面积的林木和草地相比,农作物发生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释放的氧气,要多得多。因此,农田在生产农产品的同时,也净化环境,提供氧吧。另一方面,耕地是长时间农业文明洗礼的特殊人工生态系统,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复合景观,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有的乡土生境,反映了城市所在地的历史、特色。春天绿油油的麦苗和灿烂的油菜花,盛夏的玉米青纱帐,秋天的金色稻浪,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色!随着城市“城市煎饼”越来越大,高楼越来越多,人口膨胀,绿色空间缺乏,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现代都市市民都渴望自己的居住区或周围有大片林木或草坪绿地。于是,近年来许多大城市进行了大范围的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包括兴建城市绿地广场,建设绿化隔离带。但是,由于地处平原区的大城市缺乏后备土地资源,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城市绿化,都得占用耕地;在我国耕地资源稀缺,粮食安全任务艰巨的国情下,不可能允许城市绿化大面积占用耕地。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城市的耕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景观文化功能逐渐显化。耕地保护不仅对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而且对大城市的生态环境与景观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农田作物包括大田作物和果园等可以作为人工草地、人工林、人工灌丛等人工植被的有效补充。将农田作为镶嵌在城市基质中的残余斑块或者是干扰斑块,使之成为城市绿色环境与郊野农田相连的纽带,使城市的植被面积扩展到整个农村的绿色基质,以维持城市绿色景观的稳定与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生态效益。城市中农田不仅具有对水文和大气质量、温湿度等环境改善作用,而且具有增强绿化隔离带内物种和景观的多样性、季相的丰富性作用。国外许多大城市在发展中同样很重视农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日本为在城市中保留耕地而采取有效的土地税制制度,在东京内部保留7处面积大于5公顷的片状耕地和许多面积不大的点状耕地;这些土地呈点、片状镶嵌在大城市中,不仅为市民提供生活所需优质农产品,而且发挥着绿化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2]。

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生活安逸的乡村越来越成为居住在城市狭小空间里的居民遐想和向往的地方。对城市居民而言,或到乡间小住几天,呼吸一点山林里的新鲜空气;或看一点天高云淡的田园风光,吃几口口味清淡的农家土菜,已经变成一种“时尚”。由此,促成了大都市周边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的快速发展。田园风光为现代都市市民提供了对久违了自然风景的视觉美感,成为观光、旅游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3.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耕地保护的重点是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体上属于空间规划的范畴。而前两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于强调数量控制,忽视了规划对各类用地布局的合理性等方面的控制。

3.1以基本农田作为绿色隔离带阻止城市摊大饼

虽然城市规划历来强调通过在“卫星城”或“城市边缘集团”之间建立“绿化隔离带”,阻止中心城市的无限蔓延,但中心城市“摊大饼”式的无限蔓延始终无法解决。比如,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早在1958年就提出了“分散集团式布局”城市建设方针,1992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又进一步确定“一个中心,十个集团”的城市总体布局原则。但事实是,中心城区不断向外蔓延,由“二环”扩展到“三环”,现今这个“城市大饼”已经摊到“五环”。随着中心城区的外延,原先规划的中心城区与边缘集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区不断被蚕食,1958年总体规划的绿化隔离区面积为314km2,1983年减少到260 km2,1993年只剩下244km2[3]。事实证明,原有以林地为主的隔离带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控制中心城向外蔓延的作用;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必须加强对绿化隔离带的保护强度,才能实现城市“分散组团式”空间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第四十五条规定,(建设)征用基本农田由国务院批准。2004年的国务院第2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重申了国家保护基本农田的决心,在第十一条规定,“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基本农田要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并在土地所有权证书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中注明。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备案工作,应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后三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

因此,笔者认为,各大都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关于基本农田保护这个尚方宝剑,以基本农田作为城市规划确定的绿化隔离带,依此来确保绿化隔离带不再被侵吞,保持各城市组团(卫星城、居住小区、工业小区)之间的的隔离性。3.2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布局

为了实现大城市规划中各中心城区与边缘居住集团或卫星城之间的绿色分隔,应根据区位条件的不同,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布局:

(1)沿交通干线、河流两侧建设林地与农田交替式的绿色走廊,这个走廊联通其他成片的耕地和其他绿地,形成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廊道。同时,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代替目前的道路和河流两侧的连绵的宽林带,又能够将交通线两侧的田园风光、村落与城镇景观展现出来,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城乡交错区城镇与农村居民点之间的耕地生态系统嵌块体填充。由于城市化,特别是城市发展的郊区化,大城市近郊区的现状耕地已经不多,而且零散分布于居民点和独立工矿之间。要根据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将规划建设区之间的耕地作为基本农田保护下来,以斑块

农田安插在城市发展的各个方向,有效控制城市“摊大饼”式的蔓延;同时,进行土地整理,对田、路、渠、林进行综合整治;这不但可以发掘和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改善居民点周围的生态环境,建设优美的田园景观;发挥耕地的食物生产和生态环境与景观文化的多重功能。

(3)平原远郊区的居民点在农田基质中的镶嵌式分布。这一地区耕地集中连片,耕地的空间布局要将城镇与农村居民点镶嵌在广阔的耕地生态系统基质之中,由交通用地廊道连接城市与乡村。同时,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保护,改造中低产田,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建设成为城市的主要农副产品基地。

综上所述,在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国家强调严格执行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大背景下,平原区大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解决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对于大城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言,保护耕地就不是唯一的或主要的目标;在提高各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以支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耕地的保护也应该特别注重其空间布局,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作为绿化隔离带或绿色空间布局在城乡交错带和居民点之间,发挥耕地的生产功能、生态服务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多重功能作用,实现保障经济建设、耕地保护、建设“生态城市”的双赢或多赢。[收稿日期:2005-06-05](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志峰,何孟常等.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2]俞菊生,刘文敏.日本大城市地区的“都市农业”[J].上海经济研究,2001(7)[3]浦朝阳,崔兰英.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保绿化隔离地区的绿化建设[J].北京规划建设,1994(6)

第二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

简介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配置。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明确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因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作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根据我国行政区划,规划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和乡(镇)五级,即五个层次。上下级规划必须紧密衔接,上一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并指导下一级规划,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件、规划图件及相应的附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相关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土地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2、在2009年1月国土资源部会议审议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还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规划内容、审查和报批等项作出明确规定。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

第九条 依照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

详细介绍 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其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构成土地资源配置的四项基本要素。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一章第四条和第三章的规定,我国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省、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所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保护等方面所作的统筹安排。圈内: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大多数建设项目必须使用圈内土地。

圈外: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土地,能源、交通、水利、军事项目可以使用圈外土地。

审批权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①省级、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②除此之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其中,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政府授权设区市的市政府批准;③浙江省省级及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等长三角城市均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其他市级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报批土地占用基本农田的乡镇规划报省批准,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报本级地级市批准);④设区的城市郊区的乡镇(包括街道办事处、农场)、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和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的批准,其他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的内容

1.是否充分体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要求。

2.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是否落实。3.各类用地协调较好,布局合理,土地利用结果调整依据是否充分,调控措施是否可行。

4.土地利用分区是否科学,合理。

5.非农建设用地指标分解与各类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是否紧密衔接,控制到位。

6.耕地占补平衡挂钩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7.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8.规划图内容是否全面,编绘方法是否正确,图面是否清晰。

9.采用基础资料是否准确,可靠。局部修改

局部修改规划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国务院和省政府已批准行政区划调整的;B、国家和重大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及国家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涉及基本农田的;C、国防、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环保、城市和省级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加工、重大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但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D、建设项目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指标已预留,但由于选址未确定、没有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或已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但实际位置需作调整的;E、建设项目符合符合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机动指标条件的;F、建设项目用地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与产业政策基本相符),全部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非耕地的;G、对市、县(市、区)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城镇建设项目,确实无法在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在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完成后,可以申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一般一年只能提一至两个项目,项目类型没有限制);H、国家和省重大基础建设的拆迁安置、抢险避灾安置和下山脱贫安置用地,确定无法在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的(先用后批)。

规划组成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四)规划主要目标的确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总规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分区、建设用地管制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规划目标 1)总目标 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即三个效益的统一。

2)具体目标

是总体目标下的子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

规划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供给量预测 3.土地需求量预测 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土地利用分区

7.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任务

①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组要依据。

②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③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不同级别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内容上有所区别,市以下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明确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国务院批准的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通过充分协调和综合平衡,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即确定规划目标年各类土地面积和布局。其中,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5项为控制性指标。

国务院批准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5项控制指标为:到2010年,全市耕地减少量即建设占用耕地量不得超过9333.3公顷;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不得少于9333.3公顷;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2.46万公顷(63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35.67万公顷,占耕地保有量的84%;城镇用地总面积控制在27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合肥市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0平方公里以内。

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根据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及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通常的实施措施包括:制定计划、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严格农用地转用审查、严格城市、镇、村建设规划审查,指导农业结构调整。

编制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要求;

3、土地供给能力;

4、各项建设对土地需求;

5、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

1、调查研究

摸清土地家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土地供需分析。

2、编制规划方案,形成规划文本、图件。

3、审批。

国务院审批全国、省级、省会及大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政府批准除国务院审批外的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点

1、整体性

2、长期性

3、战略性(研究用地的供需平衡)

4、控制性(下一级受上一级的指导和控制,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上一级的反馈)

第三篇: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授课材料之八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

主讲人:邓红蒂 薛永森

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

2005年9月

一、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国土资发[2004]1 33号文件:开展实施评价,是为了全面分析规划实施效果,促进有关地方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同时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改进规划工作的对策建议,作为编制规划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国办发[2005]32号文件:

做好现行规划实施评价工作是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基础与前提,是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规划修编依法有序推进的重要措施。

◆评价目的

1、检查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规划重在实施,通过调查分析规划目标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效果,分析存在问题,评价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

2、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

通过对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及重点项目落实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规划的有关政策,促进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更有效的实施。

3、为规划修编和规划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规划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规划决策的条件与背景、甚至决策目标都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检查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制度的发展的适应性,明确规划是否需要修编以及修编的理由。

4、改进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

规划实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规划。规划实施评价以实践为平台,总结规划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规划管理的决策水平,创新规划实施的保障手段,促进规划制度环境的良性发展。

◆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评价必须建立在真实、及时、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评价应该遵守客观规律,科学反映现实;评价应充分反映已掌握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力求全面;评价结论要与论证过程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2、历史性原则

任何规划都是在特定时间、空间环境下做出的针对未来的决策,因而总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作为一种事后评价,应当以历史的、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考虑规划编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3、建设性原则

实施评价对既定的规划做出的评判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评价应围绕改进规划、促进规划实施、使规划切实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展开,重点是提出改进规划的对策建议。

4、参与性原则

规划实施是涉及诸多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系统工程,规划评价应该坚持多部门、多方面参与。同时通过参与性评价,加强各方对规划的认识,促进规划的实施。

5、成本划算原则

规划实施评价在评价的方法、内容上,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条件有所取舍。

◆评价方法

1、对比评价法

也称指标评价法。是选择特定的指标,通过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对比,定量反映规划实施的进展或规划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2、多指标综合评估法

此种方法是把规划实施可能产生影响的各方面指标组成一个集合。当集合中大部分指标系统性都朝着某个方向发生变化,说明是规划实施带来的影响。多指标集合评价法是一种模糊评价,一般相对地反映规划实施影响的方向与程度。

3、因素评价法

指在明确规划目标与措施关系的前提下,开展的因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检验规划目标与措施的对应关系、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分析影响规划实施的各种因素,找出规划实施进展快慢的原因。

4、空间分析法

土地规划包含大量空间决策,通过空间位置的相邻分析、网络流量分析、基于空间单元上的指标评价等方法,了解土地利用在数量、布局、结构的空间变化和发展趋势。

5、参与式评估

一般为定性分析的方法。指有关部门和公众参与规划实施评价的各种方法,有专家咨询、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较多用于规划目标的回顾和时效性评价。

◆主要任务

1、调查、分析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

调查行政区域内各类用地现状,摸清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得到开展分析、评价研究的土地利用基础资料。在上述调查和收集相关社会经济环境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要分析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在规模、结构、布局上的变化及影响原因。

2、评价现行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

分析规划目标、主要用地指标(耕地保有量、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基本农田等)的实现程度,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情况,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情况等;评价规划实施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土地利用率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分析判断规划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在实现程度上是否一致。

3、评价现行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

分析评价规划实施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指出措施本身及其实施中的不足和问题。不仅要评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还应评价其他部门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

4、评价规划的社会影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规划产生的社会影响应集中在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是否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各利益主体的福利最大化原则,规划内容是否充分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观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意愿,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了解程度等方面。

5、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是否进行规划修编,并说明理由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判断现行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是否适应,明确提出是否有必要进行规划修编,并详细说明规划需要或不需要修编的理由。

6、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不足,提出改进规划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评价,认真总结成效和不足,及时抓住规划执行中的变化因素,针对问题,适时调整规划方针、目标和政策措施,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以提高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水平,使规划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围绕“四查清、四对照”,做好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调查评价

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现势状况是评价工作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是规划实施评价的重点任务,是严格核定土地利用基期数据的基础。在评价工作中,各地要结合实际,根据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获取依法、合规的第一手评价资料。

2、收集与土地利用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资料,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因此,在分析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变化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人口发展、国家发展战略、产业与区域政策等对土地利用活动的作用,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对规划实施已经产生的和即将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来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二)围绕规划目标,评价规划指标的实现程度,深入分析主要规划指标实现差异的原因,并分析集约和节约用地状况

1、回顾现行规划的规划目标和任务

2、对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在数量规模的实现程度以及布局结构上的变化进行分析

3、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实现与目标差异原因分析

4、下位规划对上位规划的落实情况

5、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综合评价规划目标的实现状况,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做好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的对照检查 通过对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或二三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人口等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建设用地总量扩大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衔接,是否控制在合理增长幅度以内;对比人口城镇化水平、部门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产业结构等的变化与城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情况,分析评价各类建设用地扩大是否合理。要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整改的目标和措施。◆要做好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和规划确定的节约用地挖潜目标的对照检查

要在分析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类型和分布特点、土地使用效益,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村用地、工业用地的经济效益、集约水平以及各类用地的集约利用变化趋势,对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用地标准和节约集约研究结果,测算规划期间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现实潜力,来进一步说明现状土地利用方式的集约或粗放情况,规划目标在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效率上的实现程度,以及今后调整目标时的挖潜方向和重点。

◆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查

要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等基础上,查清行政辖区内1997—2004年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增减变化,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构成、分布和质量状况,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和措施进行对比,检查分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各项保扩措施是否严格落实,影响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对违反有关规定、政策和规划造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三)围绕规划措施,评价各项措施执行效果,分析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原因和经验

1、回顾现行规划的主要措施

2、规划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规划实施措施制定和规划目标的对应关系;

(2)规划实施措施履行主体的职责范围;

(3)各项规划措施的实施效果,可行性和存在问题;(4)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主要措施内容

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查、计划管理、规划审批、相关规划审核与协调、耕地占补、基本农田划定与检查、土地利用和行业用地标准核定

园区治理整合、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整顿、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与土地违法数量和查处情况

规划调整和修改次数、涉及的面积以及分析情况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施和影响因素分析 与规划相关的各类政策实施情况分析

根据“四查清、四对照”的有关要求,在查清行政辖区内各类建设违法用地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土地利用计划下达的农用地和耕地转用指标与实际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数量,分析超计划用地情况及其原因;对违法用地要对照有关处理规定,分析查处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提出整改的目标和措施。

◆对全国计划管理评价分析案例

计划主要内容和任务:建立了中央、省(市)县的三级计划指标管理体系.通过计划,逐级下达各级政府农用地转用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控制目标,达到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控制的目的.

计划的执行效果:从执行情况看,计划管理有效遏制了耕地减少尤其是建设占有耕地的势头,并通过计划管理制度.使国家及时掌握了全国耕地变化情况,为各种政策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持.

计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计划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计划目标与实际实现相背离的现象普遍存在 ②计划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很难保证信息源客观性和真实性: ③有些地方计划与规划相脱节,计划管理游离于规划控制之外; ④计划管理的指标设置过于粗略,实际控制效果受到影响

计划措施的改进与完善措施:2004年12月.根据28号文件精神,出台了新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突出强调了分类管理的原则,把衣用地转冈计划指标细分为城镇村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和能源、交通、水利等独立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指标,并规定二类指标间不能混用,分类下达: 对于计划管理内容性质,也作了E别性规定,强调了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指令性和土地开发整理指标的指导性,并把耕地保有量指标与耕地保护责任考核挂钩。此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法;》:地位得到充分提升:各级土地利用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各级人大批准执行。

(四)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评价

一个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实施措施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主体民意,在规划实施评价中,应该客观判断规划目标、政策是否与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有所吻合,规划实施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有关土地供应、重要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的合理节约利用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区域差异缩小、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生物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等各个方面;社会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如何,公众对于规划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的意愿和有关建议。(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规划是否必要修编并说明理由

应分析规划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于规划实施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判断规划是否仍然适应形势的需要,为规划修编提供依据。

要结合评价结论,针对规划本身分类提出具体建议,即切实分析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改进规划措施,加强管理可以实现的,哪些是可以通过规划局部调整能够解决的,哪些是需要通过修编规划需要解决的。

(六)对规划进行总体评判,总结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和不足,提出新一轮规划修编的方向、重点和保障措施建议

1、规划总体评价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对规划实施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2、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和不足

3、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规划指导思想、理念、目标、体系建设、编制方法手段、程序、实施保障措施、相关政策建议等方面提出新一轮规划修编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重点

◆ 规划实施评价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背景,评价范围,组织和实施,工作内容和成果 ◆ 规划编制的回顾规划编制背景,指导思想和方针,目标与任务,实施措施

◆ 规划目标和任务实现程度分析对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差异原因分析等令 规划实施措施落实情况分析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措施本身不足和实施过程中 问题的分析令 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分析规划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益分析,公众对规划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 规划实施坪价的主要结论和相关建议

实施总体成效,存在问题,是否需要修编及其理由,对策与建议

第四篇: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授课材料之八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

主讲人:邓红蒂 薛永森

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

2005年9月

提纲

一、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和任务(一)评价目的(二)主要任务

(三)基本原则

(四)评价方法

二、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国土资发[2004]1 33号文件:开展实施评价,是为了全面分析规划实施效果,促进有关地方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同时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改进规划工作的对策建议,作为编制规划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国办发[2005]32号文件:

做好现行规划实施评价工作是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基础与前提,是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规划修编依法有序推进的重要措施。

◆评价目的

1、检查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规划重在实施,通过调查分析规划目标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效果,分析存在问题,评价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

2、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

通过对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及重点项目落实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规划的有关政策,促进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更有效的实施。评价目的(续)

3、为规划修编和规划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规划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规划决策的条件与背景、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甚至决策目标都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检查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制度的发展的适应性,明确规划是否需要修编以及修编的理由。

4、改进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

规划实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规划。规划实施评价以实践为平台,总结规划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规划管理的决策水平,创新规划实施的保障手段,促进规划制度环境的良性发展。

◆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评价必须建立在真实、及时、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评价应该遵守客观规律,科学反映现实;评价应充分反映已掌握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力求全面;评价结论要与论证过程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2、历史性原则

任何规划都是在特定时间、空间环境下做出的针对未来的决策,因而总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作为一种事后评价,应当以历史的、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考虑规划编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3、建设性原则

实施评价对既定的规划做出的评判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评价应围绕改进规划、促进规划实施、使规划切实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展开,重点是提出改进规划的对策建议。

4、参与性原则

规划实施是涉及诸多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系统工程,规划评价应该坚持多部门、多方面参与。同时通过参与性评价,加强各方对规划的认识,促进规划的实施。

5、成本划算原则

规划实施评价在评价的方法、内容上,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条件有所取舍。

◆评价方法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1、对比评价法

也称指标评价法。是选择特定的指标,通过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对比,定量反映规划实施的进展或规划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2、多指标综合评估法

此种方法是把规划实施可能产生影响的各方面指标组成一个集合。当集合中大部分指标系统性都朝着某个方向发生变化,说明是规划实施带来的影响。多指标集合评价法是一种模糊评价,一般相对地反映规划实施影响的方向与程度。

3、因素评价法

指在明确规划目标与措施关系的前提下,开展的因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检验规划目标与措施的对应关系、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分析影响规划实施的各种因素,找出规划实施进展快慢的原因。

4、空间分析法

土地规划包含大量空间决策,通过空间位置的相邻分析、网络流量分析、基于空间单元上的指标评价等方法,了解土地利用在数量、布局、结构的空间变化和发展趋势。

5、参与式评估

一般为定性分析的方法。指有关部门和公众参与规划实施评价的各种方法,有专家咨询、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较多用于规划目标的回顾和时效性评价。

◆主要任务

1、调查、分析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

调查行政区域内各类用地现状,摸清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得到开展分析、评价研究的土地利用基础资料。在上述调查和收集相关社会经济环境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要分析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在规模、结构、布局上的变化及影响原因。

2、评价现行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

分析规划目标、主要用地指标(耕地保有量、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基本农田等)的实现程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度,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情况,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情况等;评价规划实施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土地利用率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分析判断规划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在实现程度上是否一致。

3、评价现行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

分析评价规划实施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指出措施本身及其实施中的不足和问题。不仅要评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还应评价其他部门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

4、评价规划的社会影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规划产生的社会影响应集中在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是否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各利益主体的福利最大化原则,规划内容是否充分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观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意愿,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了解程度等方面。

5、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是否进行规划修编,并说明理由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判断现行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是否适应,明确提出是否有必要进行规划修编,并详细说明规划需要或不需要修编的理由。

6、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不足,提出改进规划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评价,认真总结成效和不足,及时抓住规划执行中的变化因素,针对问题,适时调整规划方针、目标和政策措施,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以提高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水平,使规划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围绕“四查清、四对照”,做好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调查评价

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现势状况是评价工作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四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查清、四对照”工作,是规划实施评价的重点任务,是严格核定土地利用基期数据的基础。在评价工作中,各地要结合实际,根据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获取依法、合规的第一手评价资料。

2、收集与土地利用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资料,对土 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因此,在分析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变化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人口发展、国家发展战略、产业与区域政策等对土地利用活动的作用,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对规划实施已经产生的和即将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来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二)围绕规划目标,评价规划指标的实现程度,入分析主要规划指标实现差异的原因,并分析集约和节约用地状况

1、回顾现行规划的规划目标和任务

2、对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在数量规模的实现程度以及布局结构上的变化进行分析

3、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实现与目标差异原因分析

4、下位规划对上位规划的落实情况

5、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综合评价规划目标的实 现状况,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北京市规划实施状况在空间上分析结果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有关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重点区域的空间分析得出的结论——重点区域新怎增建设用地规划实现程度有待提高。

六环路以内地区新增建设用地按规划实施与超出规划实施的情况同在。部分区县存在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目标提前实现的可能。主要交通廊道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未落实比例超过规划落实比例。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做好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的对照检查 通过对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或二三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人口等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建设用地总量扩大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衔接,是否控制在合理增长幅度以内;对比人口城镇化水平、部门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产业结构等的变化与城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情况,分析评价各类建设用地扩大是否合理。要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整改的目标和措施。

◆要做好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和规划确定的节约用地挖潜目标的对照检查

要在分析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类型和分布特点、土地使用效益,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村用地、工业用地的经济效益、集约水平以及各类用地的集约利用变化趋势,对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用地标准和节约集约研究结果,测算规划期间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现实潜力,来进一步说明现状土地利用方式的集约或粗放情况,规划目标在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效率上的实现程度,以及今后调整目标时的挖潜方向和重点。

◆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查

要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等基础上,查清行政辖区内1997—2004年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增减变化,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构成、分布和质量状况,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和措施进行对比,检查分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各项保扩措施是否严格落实,影响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对违反有关规定、政策和规划造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三)围绕规划措施,评价各项措施执行效果,分析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原因和经验

1、回顾现行规划的主要措施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2、规划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规划实施措施制定和规划目标的对应关系;

(2)规划实施措施履行主体的职责范围;

(3)各项规划措施的实施效果,可行性和存在问题;(4)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 主要措施内容

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查、计划管理、规划审批、相关规划审核与协调、耕地占补、基本农田划定与检查、土地利用和行业用地标准核定

园区治理整合、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整顿、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与土地违法数量和查处情况

规划调整和修改次数、涉及的面积以及分析情况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施和影响因素分析 与规划相关的各类政策实施情况分析

根据“四查清、四对照”的有关要求,在查清行政辖区内各类建设违法用地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土地利用计划下达的农用地和耕地转用指标与实际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数量,分析超计划用地情况及其原因;对违法用地要对照有关处理规定,分析查处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提出整改 的目标和措施。

土地利用执行情况以及违法用地核查表 单位:公顷(见下图)

◆对全国计划管理评价分析案例

计划主要内容和任务:建立了中央、省(市)县的三级计划指标管理体系.通过计划,逐级下达各级政府农用地转用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控制目标,达到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控制的目的.

年代计划的执行效果:从执行情况看,计划管理有效遏制了耕地减少尤其是建设占有耕地的势头,并通过计划管理制度.使国家及时掌握了全国耕地变化情况,为各种政策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持.

计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①计划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计划目标与实际实现相背离的现象普遍存在 ②计划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很难保证信息源客观性和真实性: ③有些地方计划与规划相脱节,计划管理游离于规划控制之外; ④计划管理的指标设置过于粗略,实际控制效果受到影响

计划措施的改进与完善措施:2004年12月.根据28号文件精神,出台了新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突出强调了分类管理的原则,把衣用地转冈计划指标细分为城镇村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和能源、交通、水利等独立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指标,并规定二类指标间不能混用,分类下达: 对于计划管理内容性质,也作了E别性规定,强调了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指令性和土地开发整理指标的指导性,并把耕地保有量指标与耕地保护责任考核挂钩。此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法;》:地位得到充分提升:各级土地利用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各级人大批准执行。

(四)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评价

一个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实施措施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主体民意,在规划实施评价中,应该客观判断规划目标、政策是否与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有所吻合,规划实施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有关土地供应、重要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的合理节约利用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区域差异缩小、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生物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等各个方面;社会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如何,公众对于规划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的意愿和有关建议。

(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规划是否必要修编并说明理由

应分析规划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于规划实施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判断规划是否仍然适应形势的需要,为规划修编提供依据。

要结合评价结论,针对规划本身分类提出具体建议,即切实分析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改进规划措施,加强管理可以实现的,哪些是可以通过规划局部调整能够解决的,哪些是需要通过修编规划需要解决的。

(六)对规划进行总体评判,总结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和不足,提出新一轮规划修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编的方向、重点和保障措施建议

1、规划总体评价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对规划实施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2、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和不足

3、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规划指导思想、理念、目标、体系建设、编制方法手段、程序、实施保障措施、相关政策建议等方面提出新一轮规划修编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重点

◆ 规划实施评价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背景,评价范围,组织和实施,工作内容和成果 ◆ 规划编制的回顾规划编制背景,指导思想和方针,目标与任务,实施措施

◆ 规划目标和任务实现程度分析对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差异原因分析等令 规划实施措施落实情况分析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措施本身不足和实施过程中 问题的分析令 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分析规划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益分析,公众对规划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 规划实施坪价的主要结论和相关建议

实施总体成效,存在问题,是否需要修编及其理由,对策与建议

◆ 附件(图、表、专栏和参考资料)

土地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第五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查报告

关于《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成果的自查报告

xxx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等文件要求,我局对《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成果进行了认真自查,重点对规划基数、上级规划指标落实、规划图数一致及规划数据库等进行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基数

2005年,辖区土地总面积329661公顷,其中农用地270180公顷,建设用地36084公顷,未利用地23397公顷。农用地中耕地213958公顷,园地860公顷,林地35530公顷,牧草地59公顷,其他农用地19773公顷;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29627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6457公顷。

土地总面积及各类用地面积与市核定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一致。

二、上级规划指标落实情况

(一)耕地保护指标

至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7170公顷。规划安排补充耕地5984公顷,超过或等于市级规划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5984公顷;规划控制耕地减少面积3209公顷;低于或等于市级规划下达的耕地减少控制规模3209公顷。文本中安排的土地开发增加耕地3804公顷,复垦增加耕地94公顷,整理增加耕地2086公顷,耕地增加之和与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指标一致;文本中安排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304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允许减少耕地1769公顷,灾毁减少耕地控制在136公顷,耕地减少之和小于或等于上级下达的耕地减少量,与规划确定的增加耕地指标一致。

规划中确定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74450公顷,超过或等于市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机动指标之和。

(二)建设用地调控指标

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8741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1377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6697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364公顷以内;规划期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310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2656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304公顷,其中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共计2188公顷,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共计912公顷。

至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面积控制在162平方米以内。《规划》中上述用地安排严格落实了市级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用地指标。

(三)中心城区规划

《规划》加强中心城区用地的空间管制,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建设用地616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总用地规模6160公顷,包括允许建设区3988公顷,含现状建设用地3130公顷和规划新增建设用地858公顷,有条件建设区2172公顷,绿心绿带等其他用地0公顷;中心城区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之外的用地规模4631公顷,其中限制建设区4631公顷,禁止建设区0公顷。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0万人。包括现状人口14万人,规划新增人口16万人。现状人均建设用地224平方米,规划2020年人均建设用地205平方米。

经审查,《规划》安排的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规划》分解下达给中心城区新增用地占用的乡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相匹配,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确定,符合《城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要求。

三、规划图数一致性检查情况

依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21〕号)要求,我局分别对《规划》文本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各类土地用途分区和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内现状城镇用地面积、允许建 设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等面积进行了检查,经查,文本与附图中涉及各类土地用途分区面积一致。

综上认为,《规划》确定的规划基数、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规划文本与图件中涉及的给类用地规划控制规模一致。

特此报告。

xxx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下载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护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护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前 言 广东省陆域土地总面积1797.57万公顷 ,位于中国大陆南部北纬20°09′-25°31′,东经109°45′-117°20′之间。地势北高南低,海陆兼备,港湾众多,大陆岸线长达3368公里,沿海滩......

    韶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万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说明$未设置$5$万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说明$515.00$F:X项目万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说明.doc$等待 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设置$5$......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规划总则..................................

    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修 编 说 明 根据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修编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为合理调整怀柔区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

    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一、内容 《广东省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日前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10月16日正式对外发布。根据《规划》,佛山市中心城区划......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为了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

    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锦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