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彩的世界》评课稿 小学美术评课稿
各位同行大家好!
下面我对我区秦宇红老师的课《多彩的世界》做一下评述。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给现成的图画填充颜色的方法。
从秦宇红老师的说课中我们能感觉到:秦老师在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并有所体现。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最后通过“展示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及美好的功能
秦老师通过事先制作的四幅图画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四个样本画,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样本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童真性。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样本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样本。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存在的不足
我听过秦老师在本校上的这节课,当时感觉学生展示作品及最后教师总结上不够好,由于本次是以说课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的,细枝末节没有展示出来,来说课的教师大错不能有,但小错则不见得没有。无法全面展示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学科集中开展教研活动无法避免的问题。
第二篇:《多彩世界》评课稿
《多彩世界》评课稿4篇
《多彩世界》评课稿1执教过后,笔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听课老师普遍认为这是一堂精彩的绪言课,主要亮点有:
1、教材整合巧妙。《绪言》部分的教学内容泛而杂,如果不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教学肯定会零乱无序。教者深谙此道,他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巧妙的整合,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真正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型教材观。所设计的六个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流畅自然,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入了化学学科的大门。
2、学生积极参与。因为《绪言》部分学科考点不多,因此,传统的《绪言》教学,教师大多摆脱不了"知识本位"观点的束缚,而采用满堂讲的方法,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型学生观是背道而驰的。本节课,教者在学生活动的设计方面做得很精当,几乎每一个教学版块都融合了学生活动,既有实验观察、现象描述,又有教材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多样。教者的教学设计始终没有背离"不失时机地将话语权、思考权交给学生"的教学理念,趣味实验中有学生对现象的描述,图片展示中有学生对材料特性的推测,化学史呈现中有学生对化学成为独立学科漫长过程的思考,学法介绍中有学生对观察方法的体验(让学生第二次观察苯分子的图像),正因为教者敢于放手、善于引领,"说说化学功过"的教学环节中才有了"环境恶化——不是化学惹的祸,人为因素是关键"精彩的现场生成,才有了听课老师发自内心的掌声(听课过程中听课老师集体自发鼓掌两次)。
3、目标有效达成。在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尤其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上,本节课是十分有效的。在演示趣味实验让学生感受了化学的有趣、投影录像图片让学生领略了化学的神奇之后,教者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将教学的视角转向了化学和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联系,教者的设计意图很明显,有趣和神奇只能让学生感到好玩,只有拉近化学和生活的距离,才能让学生感到化学有用,感受了化学的有趣和有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持久。"回顾化学的历史"教学版块中思考题的呈现,巧妙地渗透了"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真理是建立在谬误基础上"等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了敢于向真理挑战的信心和决心。"体验化学的学法"教学版块,没有停留在空洞说教的层面上,而是把学生的思绪拉回了一开始所做的趣味实验,拉回了先前观察过的苯分子图片上,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重要性。
4、教学彰显美感。首先是语言美,无论是导语、过渡语、结束语,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用语,教者的语言都凸显出了精练、准确、悦耳、亲和的风格,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其次是画面美,ppt背景变换不多,但朴素清新,新课导入时呈现的上海外滩霓虹灯、节日礼花等画面,都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再次是板书美,黑板上留下的文字并不多,但布局合理、匀称,字迹清秀、洒脱,令人过目难忘。
但也有听课老师反映,本节课的设计起点偏高,一般教师不具备执教老师的语言功底,一般学校的学生也不可能有上课班级那么好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教学设计在乡镇学校使用,恐怕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的老师说,乡镇学校不可能每个教室都配备投影仪,如果教者不用投影仪辅助教学,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资料,该课的推广价值也许更大。
一节课的成败和褒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用新型课程标准去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用新型教育理念去冲击陈旧的教学惯性,不断提升自己教材处理的功力和课堂的驾驭能力,如此,教学相长、师生双赢的教育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多彩世界》评课稿2这堂由徐老师执教的《多彩的世界》一课。徐老师在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并有所体现。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通过看、玩、说、做、评等方式学习三原色及三间色。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徐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以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比一比:
通过欣赏黑白、彩色两组图片,让学生分析、体会、对比出色彩对生活的重要性,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多彩的世界”。增添了学习的神秘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二、教师示范,看一看:
教师进行调色示范,中间让一些学生上台亲身体验调色的过程,体验调色的乐趣。让学生对三原色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体验
三、学生制作,玩一玩: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调色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三原色,然后轻松地进入三间色的认识及练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四、展示成果,说一说:
将调好的色进行自评或互评。并将三原色及三间色结合在生活中进一步巩固。最后通过“展示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在课堂上,徐老师以他自然的教态、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堂课体现了老师扎实的功底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是靠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慢慢的积累、沉淀才能达到充分控制课堂的能力。
在课堂的两方面得到了体现:
1、无论从板书的颜色搭配,课件的制作,都体现了老师深厚的美术基本功。
2、课堂教学组织语言精练、准确。语气亲切自然。语调轻重缓和、真切而又感人。教学仪态自然而又大方。遇到课堂突发事件沉着而又冷静,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
二、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李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生活中如果没有色彩人类会怎么样?”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老师语言和动作相结合、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缺憾:
第一、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学生所带材料较多,课堂的整体驾驭是很难的',很容易造成混乱,因此教师在课前的预设尤其重要,我觉得每张桌子上可以准备一些倒废水的容器和抹布。
第二、小组合作只是形式化,没有在课堂上起作用,既然是合作学习,是不是可以让一组同学带一组材料,然后共同完成调色。另外我觉得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课后用三原色及三间色画一副画,从而进一步巩固提高。
《多彩世界》评课稿310月18日下午第八节,来自深圳xx区的高伟同学为xx中学全体老师上了一节展示课,课题是《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课,高老师英姿焕发,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非常强,课上得非常精彩,折服了全场的所有老师,大家不由得叹服:不愧为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是搞活气氛的高手,激活思维的强手!充分展示了一个来自特区的名教师的风采!
复习课本来是最难上的一种课型,但高老师今天实现了完美的突破,我点评时总结为以下几点:
1、课前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制印预习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对学生有简单的任务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前花20分钟完成。然后他把各小组长做的预习题收上来批改,这样既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又可以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进行课堂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语言精炼到位,极富有磁性和鼓动性,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精彩纷呈,没有一句消极或无效话语,充满激情,随处闪亮教育的智慧。小组加分制度和神秘的礼物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3、思维导图的板书方式,把不同类别的知识点串在了一起,便于观察和记忆,脉络更清晰,条理更加分明。
4、小组合作非常成功,小组自主完成复习内容,组长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大胆质疑,大声争辩,辩明了是非,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5、提问恰到好处,真正体现到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6、练习设计合理,难易适中,有梯度,既贴近中考,又贴近生活。
xx中学正在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打造“乐学、善思、巧练、多悟”的课堂,今天高老师的展示课就是一个最好的典范!高老师的展示课给xx的老师们指明了一个教学的方向——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多彩世界》评课稿4各位同行:
大家好!下面我对我区秦宇红老师的课《多彩的世界》做一下评述。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给现成的图画填充颜色的方法。
从秦宇红老师的说课中我们能感觉到:秦老师在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并有所体现。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最后通过“展示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及美好的功能
秦老师通过事先制作的四幅图画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四个样本画,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样本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童真性。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样本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样本。
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存在的不足
我听过秦老师在本校上的这节课,当时感觉学生展示作品及最后教师总结上不够好,由于本次是以说课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的,细枝末节没有展示出来,来说课的教师大错不能有,但小错则不见得没有。无法全面展示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学科集中开展教研活动无法避免的问题。
第三篇:多彩的世界评课稿
多彩的世界评课稿
(一)这堂由徐老师执教的《多彩的世界》 一课。徐老师在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 一定的功夫并有所体现。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 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通过看、玩、说、做、评等方式学习三原色及三间色。突出了重点,突破了 难点。
徐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以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比一比:
通过欣赏黑白、彩色两组图片,让学生分析、体会、对比出色彩对生活的重要性,水到渠成、自 然而然引 出 本课教学内容“多彩的世界”.增添了 学习的神秘感,激发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二、教师示范,看一看:
教师进行调色示范 , 中间让一些学生上台亲身体验调色的过程,体验调色的乐趣。让学生对三原色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体验
三、学生制作,玩一玩: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调色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三原色,然后轻松地进入三间色的认识及练习。学生在教师的引 导下,通过完成任务 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 在“做” 中“学” 的思想。
五、展示成果,说一说:
将调好的色进行自 评或互评。并将三原色及三间色结合在生活中进一步巩固。最后通过“展示作品” 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在课堂上,徐老师以他自 然的教态、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 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 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堂课体现了 老师扎实的功底 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是靠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慢慢的积累、沉淀才能达到充分控制课堂的能力。
在课堂的两方面得到了 体现:
1、无论从板书的颜色搭配,课件的制作,都体现了 老师深厚的美术基本功。
2、课堂教学组织语言精练、准确。语气亲切自 然。语调轻重缓和、真切而又感人。教学仪态自 然而又大方。遇到课堂突发事件沉着而又冷静,能够正确地引 导学生。
二、营造开放自 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 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 走向“开放教学” 已是一种必然。李老师打破了 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生活中如果没有色彩人类会怎么样 ” 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 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老师语言和动作相结合、老师的提问和引 导,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 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 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 体现和展示。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缺憾:
第一、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学生所带材料较多,课堂的整体驾驭是很难的,很容易造成混乱,因此教师在课前的预设尤其重要,我觉得每张桌子上可以准备一些倒废水的容器和抹布。
第二、小组合作只 是形式化,没有在课堂上起作用,既然是合作学习,是不是可以让一组同学带一组材料,然后共 同完成调色。另 外我觉得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课后用三原色及三间色画一副画,从而进一步巩固提高。
多彩的世界评课稿
(二)各位同行大家好!
下面我对我区秦宇红老师的课《多彩的世界》做一下评述。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给现成的图画填充颜色的方法。
从秦宇红老师的说课中我们能感觉到:秦老师在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并有所体现。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最后通过“展示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及美好的功能
秦老师通过事先制作的四幅图画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四个样本画,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样本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童真性。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样本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样本。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存在的不足
我听过秦老师在本校上的这节课,当时感觉学生展示作品及最后教师总结上不够好,由于本次是以说课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的,细枝末节没有展示出来,来说课的教师大错不能有,但小错则不见得没有。无法全面展示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学科集中开展教研活动无法避免的问题。
《多彩的世界》评课稿
(三)南丰县子固小学 黄水亮
这堂由李世俊老师执教的《多彩的世界》一课。李老师在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并有所体现。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通过看、玩、说、做、评等方式学习三原色及三间色。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李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以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比一比:通过欣赏黑白、彩色两组图片,让学生分析、体会、对比出色彩对生活的重要性,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多彩的世界”.增添了学习的神秘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二、教师示范,看一看:教师进行调色示范 ,中间让一些学生上台亲身体验调色的过程,体验调色的乐趣。让学生对三原色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体验
三、学生制作,玩一玩: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调色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三原色,然后轻松地进入三间色的认识及练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 中“学”的思想。
五、展示成果,说一说:将调好的色进行自评或互评。并将三原色及三间色结合在生活中进一步巩固。最后通过“展示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在课堂上,李老师以他自然的教态、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是靠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慢慢的积累、沉淀才能达到充分控制课堂的能力。在课堂的两方面得到了体现:
1、无论从板书的颜色搭配,课件的制作,都体现了老师深厚的美术基本功。
2、课堂教学组织语言精练、准确。语气亲切自然。语调轻重缓和、真切而又感人。教学仪态自然而又大方。遇到课堂突发事件沉着而又冷静,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李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生活中如果没有色彩人类会怎么样”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老师语言和动作相结合、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缺憾: 第一、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学生所带材料较多,课堂的整体驾驭是很难的,很容易造成混乱,因此教师在课前的预设尤其重要,我觉得每张桌子上可以准备一些倒废水的容器和抹布。第二、小组合作只是形式化,没有在课堂上起作用,既然是合作学习,是不是可以让一组同学带一组材料,然后共同完成调色。另外我觉得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课后用三原色及三间色画一副画,从而进一步巩固提高。
第四篇:小学美术评课稿
小学美术评课稿
小学美术评课稿1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刚才我们一起听了何老师《会变的线条》一课,总体来看整节课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理念新颖,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看出何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这是一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活泼多样
何老师能够抓住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始利用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把线条当作朋友,“这位朋友最会跳舞了,有谁能让他把身子扭动起来?”好奇心促使每个学生都想来尝试。在作业环节让学生为国王设计美丽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联系生活认识美术
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环节:找线,赏线,画线,评线。
首先何老师让学生找线,找教室里的线条和他们衣服上的线条找课件中展示建筑物线条、动物身上的线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了解线条无处不在,它和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线条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使学生领悟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英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我们要不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何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欣赏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这幅画,感受线条的美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注重培养创造能力
何老师让学生闭着眼听音乐画线条,拓展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线条。这种富有情趣的美术教学更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培养丰富的创造力,让学生回家以后还能够利用所学的线条知识装扮自己的生活用品,起到了课后拓展的作用。
这节课的存在一点不足,归纳如下
1、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还应该采用一些形式多样鼓励的方法,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在评价作品的时,引导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最后我要说何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不断积累,教学技艺更加成熟更加完美!
小学美术评课稿2这堂由胜利小学李莉老师执教的《动物面具》一课是人美版教材第五册中的第九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首先,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李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通过为动物王国选举国王这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来说一说选谁做国王,并讲出理由。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动物形象的面具,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谈一谈面具的起源、历史和作用。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带上已做好的动物面具来发表动物演讲,参加竞选,学生和教师对动物形象加以讲评。在课堂上,李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李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为动物做代言人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喜爱的动物,并发表动物演讲参加竞选,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李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根据课型“互助互动”,本课《动物面具》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每一个环节无不突出互助互动。第二、根据重难点,“互助互动”,在抓住制作中的难点展开时,提出问题:老鼠头部的圆锥部分如何来制作?通过互助互动,由学生上前演示,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
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丁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缺憾:第一、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丁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我认为可以在学生制作前,老师也展示一个自己制作的动物面具,教师的作品往往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最大的,影响也是最深的,在动物演讲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以代表自己制作的动物进行演讲,与学生一起互动。第二、本课的开始与结束没有做到首尾呼应。导入时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为动物王国选举国王”,在评价时,并未明确地选出哪个动物是国王,也就是说动物王国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建议教师可利用1~2分钟时间来投票选举最终产生的动物国王,这样课就更加丰满、完善了。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把握这两点,就一定会更加深切地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小学美术评课稿31:正如俗话所说,人们对常态呈现的美往往熟视无睹,低年级儿童也难免与此,他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类似的图案,只是没有在意、关注到。美术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某个具体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审美意识、审美态度。
2: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艺术相伴左右。依据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学生对中外相关艺术的历史有所了解,知道了祖先的创造,丰厚了学习的底蕴,使单一技能性的学习升华为古雅、渊博的文化熏陶。
3:本课教学将生活中的美一一呈现,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加上简单有趣的“推磨”和“排队”游戏,使儿童的思维在亲身体验中获得认同、步步迈进,最终完成由具象的“相同图样排排队”到抽象的“连续图案”的认知升格。
4:课的导入从卢梭、莫奈、柯罗、凡高、齐白石、黄胄、徐悲鸿、陈大羽等众多大师的画展开,由他们对大自然具体形象的写实描画到经过简化、概括的抽象图样,学生在两相观察与比较的评价中,明白了什么是“图样”,也明晰了图样的特点:简洁、概括,装饰性强。如此,既有效导入课题,更为下一步的“排排队”做好了铺垫。
5:本节课“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每个人的爱好与特长。同学交流碰撞出智慧,小组合作迸发出灵感,经常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有火花闪现……
6: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范作和各种方法的示范打开了学生创作上的瓶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他们用事先准备好的画材,用剪、贴、画、印等方法创作出形色各异、内容丰富的作品。学生创作时,思路也在随之层层深入,教师巡视时,及时和学生沟通创作构想并给予有效地帮助,学生的创作激情闪耀。
小学美术评课稿4这是由海滨一小的 王老师执教的《风儿吹过》一课,从整体上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环环相扣。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王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通过听风——模仿风——感受风——画风,层层诱导深入,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
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二)王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
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不足之处:
1、教师上课语气过于平淡,要富有激情,不要吝啬激励学生。
2、教师拿出迷你电风扇让学生感受风的时候,学生感觉到凉快,这时教师总结了不同季节吹过来的风有不同的感觉,这时教师是否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冷暖用什么颜色表达好。让学生从不同的色调中尝试出不同的表现风的方法。
小学美术评课稿5希望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教研活动写作时借冯海彬老师执教的《线条的魅力》一课,总体来看整节课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理念新颖,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看出冯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这是一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活泼多样
冯老师能够抓住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始利用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把线条当作朋友,“这位朋友最会跳舞了,有谁能让他把身子扭动起来?”好奇心促使每个学生都想来尝试。在作业环节让学生为国王设计美丽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联系生活认识美术
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环节:找线,赏线,画线,评线。
首先冯老师让学生找线,找教室里的线条和他们衣服上的线条找课件中展示建筑物线条、动物身上的线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了解线条无处不在,它和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线条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使学生领悟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英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我们要不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何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欣赏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这幅画,感受线条的美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注重培养创造能力
冯老师让学生闭着眼听音乐画线条,拓展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线条。这种富有情趣的美术教学更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培养丰富的创造力,让学生回家以后还能够利用所学的线条知识装扮自己的生活用品,起到了课后拓展的作用。
这节课的存在一点不足,归纳如下
1.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还应该采用一些形式多样鼓励的方法,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在评价作品的时,引导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小学美术评课稿6听了高xx老师上的《神奇的红黄蓝》一课,这是一节精彩的色彩课,从总体上看,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能够熟练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美术文化学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渗透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感恩教育。课堂活跃、和谐,应该说是一堂极富创意的美术课。欣赏之余,让我收获颇丰。高老师围绕着选选拔绘画之星展开教学,为选拔绘画之星又设计了调色比赛和绘画大比拼两个环节,通过这两个环节评出多幅优秀作品,这样绘画之星的选拔贯穿教学全过程,做到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这节课的主要亮点是:
(1)新课标指出:在美术教学中,应多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和评述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对比。这节课中,学生用三个原色大胆做画通过色彩的碰撞得出更丰富的色彩,让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效果理想,目的明确。
(2)这堂课中高老师的问题设计也很理想,通过多处设问,启迪学生思考。如:那么究竟用红、黄、蓝三色可以调出多少个颜色呢?请问你用三原色都调出了什么色?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充分发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还有,在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时,问题的设计也相当不错。我们都说,美术的评价一定要达到多样性和个性化,特别是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实质上是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通过自评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增强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这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技能。相对来说,一堂课中师生互动环节越多,评价多,课堂越活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对美的追求已产生强烈的欲望,在生活中他们随时都能发现美的存在,高老师利用学生这一特征,课堂中多个环节设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三原色的艺术魅力。如: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用哪种颜色作画代表作者的哪些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在自如运用三原色三间色大胆创作中表达小画家的心声。并在大师作品中寻找美等等,这些环节的设计,我想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在寻找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努力去创造美。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和技能,尝到的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对美术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懂得
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感恩教育。树立环保意识,以及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四.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具有亲和力,多媒体操作熟练。
小学美术评课稿7这堂课由海城小学高磊老师执教的《红色的画》是人美版第5册中的一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都很新颖,能够抓住小学生的基本心理。首先,从高老师备课,准备教具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与设计;
从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多样灵活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形式,来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思路清晰,形式新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能够抓住学生活泼、好玩、好动的心理,利用小游戏作为导入,在课的一开始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这里,为整堂课的集中进行提供了一个前提保障。其次,在新授部分,为了使学生明确“红色的画”的主要用色以及什么样的颜色辅助构成,才是一幅好看的画,用了对比讲授法与演示法,而且让学生亲自动手涂一涂,一步一步,层层递进,从只用单一的红色,到与红色相近颜色的配合,最后到可以利用少量其他颜色共同构成一幅画,使学生的思路渐渐清晰--------原来红色的画不只有红色,主要以红色为主,可以配少量其他颜色,甚至冷色。
再次,丰富有效的教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且极大的展示了教师的基本功。在教具的使用上,不但能够在课前做足了准备,为学生准备了详细的范例,而且能够在课堂上灵活应用,随机应变,为学生进行当场演示,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视觉与过程上有所收获。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美术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
因此,我在赏评这节课的时候,认为本节课也相应的存在一点遗憾,归纳如下:首先,在导入部分,当以游戏开始后分别介绍了三原色,并引出了红色的鞭炮,又以鞭炮作为导引,引入新课,我认为有一点繁复,可以直接用红色的鞭炮或者从三原色处直接学习其中一种颜色,并用它绘画,也许会使这个流程更简洁。其次,在介绍红色以及红色的画时,应该带领同学们了解红色所蕴涵的象征意义,红色的色彩感情,使学生们在今后运用颜色的时候,能准确把握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感觉。
再次,幻灯片的使用应该物尽其用,在欣赏优秀作品的时候幻灯片走的有写快,使很多孩子没有看清楚就过去了,教师应该选择一至两幅学生的作品来进行指导性评价,一则可以使学生了解绘画的方向,二则更接近学生的绘画水平,使他们更容易找到基点。然后,在学生进行合作的初始阶段,教师为了营造一定的氛围,选择了用音乐进行辅助,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音乐是否应该选择稍微舒缓一点的,尽量不要使用会使学生听后过于兴奋的音乐,否则容易导致整个课堂纪律混乱。
最后,在评价作品的时候,应该选择丰富并且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语言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时候不宜过于笼统,应该使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小学美术评课稿8这堂由李建华老师执教的《苍松翠柏——山石画法》是湘美教材第八册中的第二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整节课从总体上看,执教老师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首先,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中国画——山石画法特有的笔情墨趣,学习表现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李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在课堂上,李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李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大胆参与演示,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独有魅力,身心得到舒展,同时,他们作品得到了展示,这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
二.有效互动,让课堂充盈、灵动
本课是一节知识和技能性很强的课,内容较为枯糟,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李老师充分实施了"互动"这一方式.第一、通过让学生讲述"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使学生生动了解"把石看作天地之骨"的内涵,并且由于是学生自己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根据重难点"互动",教师出示不同皴法的山石范画,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皴的特点,提出问题:如何加皴?通过"互动".由学生上前演示皴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再进行画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第三、结合评价"互助互动",在评价时,同伴之间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新课改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将学生看作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
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李老师在讲授绘画技巧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并通过提问题答问题,让学生思考,逐渐引导学生获得绘画方法,了解有关注意事项.李老师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她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此外,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显示了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在赏析《苍松翠柏——山石画法》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建议:
1、本节课重点讲解“皴法”,但在学生练习时,对如何起笔勾出山石轮廓,较为迟疑,我认为教师在画石起手、组合等方法应讲解一下,降低学生难度。
2、学生参与面较小,虽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意了“互动”教学,但参与面较小,只有个别同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演示、小组比赛等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引入竞争意识提起学生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虽然,本节课存在着若干缺憾,但总的来说,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使我们深切的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小学美术评课稿9钱老师执教的《生活滋味——画画身边的物品》一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钱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层层诱导深入,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实物是学生自带的,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学生进行创作时,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钱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生活滋味——画画身边的物品》的同时,我也有以下思考:
1、学生练习时间是否可以再增加?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生活滋味——画画身边的物品》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美术评课稿10这堂由杨方云老师执教的《虫虫大聚会》一课是浙美版教材第八册中的第九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杨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认真”两个字。从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具准备,展评环节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可见杨老师非常认真地准备这堂课。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纸张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杨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录像引入,看一看:通过观看录像《昆虫世界》,来形容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昆虫。
二、创设情境,摸一摸:教师拿出一个箱子,让生猜猜里面有哪里昆虫,鼓励大胆的的孩子上来摸一摸,感受一下。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把作品放在已布置好的树藤上,参加竞选,学生和教师对昆虫形象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杨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但每一节课都有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在“欣赏范作,学一学”环节中,教师创造了很好的平台给学生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肯定是很想发表自己的所发现,但教师为何不给学生反馈的机会呢?而是突然跳过,开始了下一个知识点。从而本课的重难点没能很好的落实,导致后来学生上台演示时,把昆虫折成平面造型,真是错失良机啊!另外这节课的作业评价显得有点形式主义,本来作品展示在树藤上,而且学生是围圈做的,应该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最后的评价,体验成功的乐趣,但杨老师只是让个别学生评价,没有把本课的精彩推向高潮。这是非常遗憾的。杨老师如果在这些细节上处理得再细致点,相信课堂会更精彩。
小学美术评课稿11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风趣幽默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以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余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看一看:人们不同的表情。猜一猜他们不同的情绪。(并给每个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来加深情绪感受)
二、游戏表演,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名画欣赏,蒙克《呐喊》,先从局部色彩和用笔分析、感受画面所表现的情绪。再从整体画面感受。
四、教师示范:当场画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所要表现的不同情绪。
五、范画欣赏:展示一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说一说你觉得它分别表现的是哪种情绪。并总结规律。
七、画展作品:教师本人去参观画展与作品的合影,拉进艺术品与学生的距离感。
八、学生作业:试用不同色彩、线条表现现在的情绪,并为作品取个题目,写上简单文字说明。
九、展示作品:让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来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表现的了什么样的情绪。
在课堂上,余老师以他特有的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陆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导入部分就运用一组同学们都熟悉的人物表情图片,让学生猜猜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并给人物的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加深对情绪的理解。(如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刘翔学生都认识也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的学习,是一种学生通过游戏、欣赏等方式来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陆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游戏。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创设情景:如果你被老师指定代表班级参加开学仪式。如果你被绑架了。根据情景请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演你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绪。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这样的情景表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情绪表现。第二、根据重难点,“自主探究”。首先,通过欣赏蒙克的作品《呐喊》(局部),从色彩、线条来感受画面表现的情感。其次,教师当堂示范,用浅绿、桔红画出柔和的线条。再用深蓝、深红重重的画出杂乱的线条。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老师在画两组线条时的不同情绪。接着,马上欣赏两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体会表现的不同的情绪,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规律。(愉快的情绪:色彩明亮、对比柔和、点线圆润、曲线较多;不愉快的情绪:色彩灰暗、对比强烈、点线错乱、折线较多。)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总结规律,学会绘画表现的方法。陆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小学美术评课稿12冯海彬老师执教的《年年有余》一课是浙美版教材第8册实验教材中的第8课,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比较新颖,贴近少年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鱼纹的表现形式和圆形鱼纹的构成方式带来的美感,学习绘制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冯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通过欣赏篆书书法作品猜一猜“鱼”字,再说一说带有“鱼”字的成语,用书法与文学的表达方式引入美术对“鱼”的表现形式,带孩子们走进了鱼的世界。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鱼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鱼”文化。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鱼纹的表现形式,以及圆形纹样的构成方式。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画一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圆盘中设计出独特的鱼纹样。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把画好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展示,学生与老师对优秀的作品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冯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冯老师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与“鱼”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引出丰富多彩的美术中的“鱼”文化,激发了学生对鱼纹的“美”的表现形式的浓烈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冯老师在指导鱼纹的表现形式与圆形鱼纹的构成方式时,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通过画一画、变一变、摆一摆、连一连等方式,使学生获取了美术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在赏评这堂课时的几点建议:
一、在师生互动中,要让学生表达清楚、完整,教师不要急于插话,清楚、完整的表述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要循循诱导。
二、揭示课题时,“年年有余”中的“余”要做详细解释,“鱼”与“余”谐音,其中所包涵着的祖国的文化内涵,更有说服力地说明现代人们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三、在结束部分,评出了优秀的作品,可以设立奖项进行表彰鼓励,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则课更加完美。
小学美术评课稿13各位同行大家好!
下面我对我区秦宇红老师的课《多彩的世界》做一下评述。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给现成的图画填充颜色的方法。
从秦宇红老师的说课中我们能感觉到:秦老师在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并有所体现。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最后通过“展示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及美好的功能
秦老师通过事先制作的四幅图画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四个样本画,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样本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童真性。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样本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样本。 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存在的不足
我听过秦老师在本校上的这节课,当时感觉学生展示作品及最后教师总结上不够好,由于本次是以说课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的,细枝末节没有展示出来,来说课的教师大错不能有,但小错则不见得没有。无法全面展示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学科集中开展教研活动无法避免的问题。
小学美术评课稿14在课堂上,孙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节重过程、重发现、重生活、重主体的具有探究精神和启发教育的美术课,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多。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教学艺术,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式”,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孙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一张白纸做代言,巧妙的引出了瓦楞纸的结构、特性和作用。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发现、探究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形式和方法创作作品,并发表自己发现和收获,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孙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根据课型“互助互动”,本课《发现印痕》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每一个环节无不突出互助互动。第二、根据难点,“互助互动”,在抓住本课教学难点展开时,提问:你撕出的瓦楞纸美吗?美在那里?通过互助互动,由学生上前演示,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材料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孙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的材料特性。孙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同时也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小学美术评课稿15李老师执教的《苍松翠柏》是一节国画技法与表现的美术课,从整体上来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开放,富有活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组织形式上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堂让学生感兴趣,跃跃欲试的一堂课。
一、严谨的教学态度。
李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术语专业,没有教学遗漏现象;另外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知识性错误,说明李老师在课前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提前反复研究哪些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哪些范画更适用于教学,并绘制出许多范画供学生分析,下足了功夫。
二、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节课突出美术课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呈现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美术课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固有的知识,李老师根据教学需要,绘制更能体现山石技法的范画,让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提高视觉感觉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时,邀请学生根据自己对技法的理解,也上前去展现一番,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同时在演示过程中,有技法表现方面的失误时也可以及时指出。这样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习方式具有自主性。
1、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生回忆并讲盘古开天的故事,理解国画山石是“天地之骨,流云之根”,从精神领域让学生自主联想,知道中国画的神韵,意境。
2、让学习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满足;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解释山,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山石的本来面貌延伸到山石的表现技法“皴法”。
3、学习尽量照顾了学生的志趣,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获得内心的快乐。在示范时让学生大展身手,使学生的自主表现欲望得到满足。
4、及时展示已经完成的学生作品,促进学生积极完成的兴趣。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大大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鉴赏能力。这样,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而肯定的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素质良好,语言表达清晰,操作示范熟练,基本功扎实,学生积极参与,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在这样轻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活动中,乐于尝试,学习到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第五篇:《恐龙世界》美术评课稿
美术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老师执教的《恐龙世界》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梅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梅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其二,独特新颖的舞台主持加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恐龙玩具是学生自带的、大量恐龙图片和恐龙资料则来自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其四,学生进行创作《恐龙世界》时,有的拿画笔画,有的用彩纸旧挂历纸去剪贴,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梅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互助互动”主要表现在:第一将全体学生分成四个团队即机灵小队、佳绩小队、拼搏小队和高峰小队,通过设计小组问答竞赛、画恐龙竞赛等环节四个小队之间互相竞争,组队内学生间互助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抓住重难点,展开 “互助互动”。教师出示写实恐龙图片,请学生欣赏,教师引导思考:恐龙的身体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我该如何去表现它呢?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商讨后认为:用基本形去概括比较好。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画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从表面看是学生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实质是学生自己帮助了自己。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同一事物的表现也各不同,作业的设计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恐龙世界》,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作业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梅春华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另外,据我所知为了上好这一课她还对四年级学生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学生是否喜欢用竞赛的形式上美术课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先个体后合作,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并进行过多次试教的锤炼,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四、教师素质良好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恐龙世界》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组织小组活动时,小组人数太多,很容易乱,如果是平时上课,纪律能否控制?
2、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3、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本课中的小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灵劲儿和非凡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令人啧啧称赞,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让他既做我们的主持人又不失去自己宝贵的美术课学习锻炼机会?
总之,梅春华老师执教的《恐龙世界》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恐龙世界》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