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作描写的作文
动作描写的作文
(一)星期六的下午,小刚在公园里玩,这时,他发现一只小鸟在空中飞得又低又慢,并且用力地拍打着翅膀,还不时发出哀怨的叫声。小刚想:小鸟为什么飞得又低又慢呢?他仔细一看,发现这只小鸟的尾巴上拴着一根红绳,小刚想:这只小鸟肯定是从谁家逃出来的。小刚想帮小鸟,可他刚要抓住小鸟,小鸟就吓得飞走了。过了一会儿,小鸟没力气了,一下子摔在地上,小刚赶紧跑过去把小鸟捡起来,捧在手上,帮小鸟解开红绳,轻轻地抚摸着小鸟,生怕伤着小鸟。小刚对小鸟说:“我帮你把红绳解开了,你重获自由了。”小鸟听了,叽叽喳喳地飞走了,它好像在对小刚说:“谢谢你!”
小刚很爱护小动物,我要向他学习。
动作描写的作文
(二)一身黑亮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凑成黑色的勇敢的小生灵——蚂蚁。
每当漫步在金色的校园,便会发现几个小小的“!”从我脚旁绕过,那就是蚂蚁。它似乎没有意识到身旁的庞然大物,仍旧慢悠悠地散步,那傲慢的步态不由刺动了我的自尊心,小小的蚂蚁竟敢在我面前摆架子。不必发生流血事件,只须用根小柳条轻轻地在它那两根“天线”上拨动一下,它便会吓得四处乱闯。这时我就会觉得像战胜了什么强大敌人一般兴奋,不过它毕竟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呀。
也许因为我的顽皮,竟然和那么善良、那么弱小的蚂蚁发动什么“战争”,这对它显然是不公平的。
但自从我看了一则有关蚂蚁的趣闻之后,就不禁对这小生灵产生一种敬仰的情感。这则趣闻就是:世界上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答案是蚂蚁,因为蚂蚁可以背动比自身重量重6倍的物体。即使比蚂蚁重100倍的重物对于人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小蚂蚁来说就是要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了。小生灵啊小生灵,没想到你小小的身躯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随遇而安,辽阔而肥沃的大地就是蚂蚁舒适的家。一个个小生灵结合成了蚂蚁这个强大的家族。工蚁、蚁王,各尽所能,但并不“按劳分配”。工蚁成年累月辛苦劳作,侍奉蚁王,喂养幼蚁,直到心衰力竭地死去,而蚁王却作威作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真是太不公平了。我不免为工蚁的命运鸣不平,真希望有一天和平的阳光能照进黑暗的蚁穴。
这就是我喜爱的黑色的小生灵——蚂蚁。
动作描写的作文
(三)我在牙克石养过许多宠物,其中最使我难忘的,便是我养的小白兔了。
记得小白兔刚到我家的时候,只有一个拳头那么大,一身雪白的绒毛,一双红亮的眼睛,一个三瓣嘴,还有一对会转动的耳朵。它刚一来,我就特别喜欢它。自从它来了,我每天总是快快的写完作业,好和它玩。
我把它养在一个小笼子里,每天都去看它。它很怕生,一开始它见到我就跑。我每天喂它吃菜叶、青草。慢慢的,我和它熟悉起来,亲近起来。它饿了的时候,就在我的怀抱里,用它那水汪汪的、会说话的大眼睛望着我。看到它这么可爱,我不禁喂它许多菜叶。
后来,它长大了,大约有三斤重了。我更喜欢他了,每天帮它清理笼子,带它出去散步、吃草。
到了夏天,天气炎热,我总出汗,身上很不舒服。看到它,我想它身上毛茸茸的,肯定更难受。我便每天给它洗澡,让它更舒服些。
冬天,天气很冷,蔬菜也更贵了,在市场很难拾到好点的菜叶,便回家和家长要。()家长每次只给一小点蔬菜,我怕它吃不饱,便自己去偷拿白菜菜叶。它仿佛也知道这蔬菜来之不易,每次只吃几口就不吃了,仿佛说:“主人,这蔬菜是很难得的,你留着吧!”我抚摸着它的身子,说:“不怕,你放心吃吧!”
我精心喂养的小白兔已经一岁了,我与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一天,我回家的时候,碰上了王叔叔,王叔叔说:“我那里办了兔场,把你的小兔子送到我这里养吧。”家长同意了,可我却对它恋恋不舍。
离别时,我恋恋不舍的哭了,它的眼眶也更红了。我给它准备了吃的东西,强忍悲痛送走了它。
这事到现在已经5年了。现在我回想起来,心里还是酸溜溜的。
第二篇:动作描写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
一、导语:
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高尔基 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老舍
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 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迭去,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余光中
二、概念回顾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思想的、品格的、性格 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动作描写的内容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三、方法学习
一、避免使用“万能词”(先分析例子再总结方法,板书)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例1: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 “看”“拿”“吃”等等。
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板书:万能词≠性别、性格、年龄、身份 例2:
刘姥姥„„到了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她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曹雪芹《红楼梦》)思考:本文段写出了刘姥姥什么样的心态呢? 动作能体现人物的职业身份
能展现人物的个性心理 能暗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能增加文章的戏剧性 牛刀小试:
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准确动词描摹动作。男生吃西瓜与女生吃西瓜。
方法二:动作拆分,慢镜头回放(加修饰语,丰满血肉)问题
1、这个段落里,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个动作?
2、如果换做万能写法,就会是这样的句子: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敲了几下门„„这个段落用了什么诀窍写活了“敲门”的动作?
“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 曲手指⑤敲门。
例3: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牛刀小试:
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段关于某同学进教室的动作过程(力求集中体现出该同学彼时彼刻的心理、个性)。
三、善用修辞,文字会发光 规律总结 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朵朵奇葩,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的插上几枝,那就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巧设比喻,形象生动;大胆夸张,灵气飞扬;多用排比,富有气势;反复吟哦,绵绵含情„„ 方法总结:在动作描写中,除了将大动作细致分解外,我们在描写的时候还可以恰当添加一些修辞手法,这样会使笔下的文字生动起来,其中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例4: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巴尔扎克《高老头》
思考:本段描写用了什么修辞?写出高老头什么性格? 牛刀小试:
终于到周末了,校门口熙熙攘攘挤满了等车回家的学生。他们有的早已登上车把屁股埋进了座椅里,有的背着书包焦急地东张西望,寻找着发往自家的车子,你看,还有几个孩子站在一辆公交车的前方,还在恋恋地说着什么。司机等得不耐烦了,示例:司机等得不耐烦似的揿了一下喇叭,那些小孩猛不防都吓了一跳,立刻老鼠似的跑散了,但随即明白了不过是汽车的喇叭叫,便都立定了,嚷着笑着。(《茅盾全集》第四卷)作业:
修改自己所写的动作片段,互猜同学所写对象的人物身份。
结束语:
第三篇:动作描写
【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动作描写练习(2010-06-21 17:50:16)转载▼
标签: 分类: 作文 杂谈
1.观察下面指定的对象,按照观察重点和要求,写一篇片段作文。
动作描写练习
2.仿照例文的写法,从基础训练每段的第一句话起笔,接着叙述所见所感,结尾用一句话做结束。
推菜车(原文)
放学后,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坡„„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
推菜车(例文)
放学后,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坡,急忙跑过去帮助推菜车。那菜车上鲜灵灵的大白菜,堆得像小山一样。老爷爷弓着背,弯着腰吃力地往上拉。小明弯下腰去,双手推着车的后车帮,嘴里不住地喊着:“一二三!一二三!”那车轮慢慢地向前移动,走过了一段陡坡。突然,车轮又陷进一个小土坑。小明急中生智,找来碎石块垫在土坑里,双手推起车轮,猛地一使劲,菜车又平稳地行进了。老爷爷放下车把,抹了一下脸上的汗水,说:“多亏了你的帮助,谢谢你!”小明摇摇头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
基础训练
第一段:自习课上,小明专心做功课„„他多么值得我学习啊!第二段:下班回来,妈妈就忙着做家务„„她是多么辛苦啊!第三段:放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陡坡„„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
第四段:北风呼呼地吹着,王强仍然坚持早锻炼„„他真不愧是“三好生”啊!
第五段:王爷爷离休后,积极为居委会做工作„„王爷爷真是好爷爷啊!
第六段:放学后,小梅在校园的花坛里锄草、浇水„„她真是美化校园的小标兵啊!3.阅读下面片段作文,把描写人物动作的词找出来,体会这些词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所起的作用。然后选写一个体育比赛时的人物动作。
足球比赛片段
足球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在场地上穿插跑动,其中刘强非常活跃。只见他一会儿从容自若地带球突破,一会儿和小伙伴配合起来来个二过一,一会儿一个倒地铲球,接着一个鲤鱼打挺,又带球前进了。在行进中,他突然起脚,一记远射,球应声入网!顿时,他和小伙伴们一齐高兴地跳了起来。
4.依据训练内容提示的中心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动作,把内容写具体。例如:
中心句:小松开始爬竿啦。
写具体:小松开始爬竿啦。只见他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多高兴啊,他笑着向下张望。
训练内容: 第一段:妈妈开始做饭啦。第二段:弟弟在打乒乓球。第三段:奶奶在给花浇水。第四段:小明认真写作业。第五段:小芳低头画图画。
5.修改下面短文,把空洞的地方写具体。
跳高
跳高竿升到了1米60,我坐在草坪上远远望去,它仿佛横在半空中。前三个都没跳过去,大家都为他们可惜。第四个是六年级一班的张小强同学。只见他活动了几下身子,一下子跳了过去。哗——操场上响起了一片掌声。
6.学习《栽菊花》一文的写法,分步写出人物的一连串动作,把人物的活动写具体。然后按照“写法提示”写一篇短文。
写法提示:
1.学习原文,掌握写法。《栽菊花》一文重点写了“我”栽花的过程。作者并没有用“我一下子把花栽好了”一句进行概括,而是分几步描写,一步步叙述出来的。先写从簸箕中“拿出”菊花,把根部“放”在窝里,再写左手“扶住”枝干,右手“刨”细土下坑,接着写双手把细土“压紧”,最后写“浇”上水等动作。分解一系列动作,从而把事情写具体。
2.分步观察,仔细描写。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既要看动作的全过程,也要看一个人的活动是分几步进行的,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分解出每一步的动作,再选用准确的词语,就能把人物的活动写具体。
3.选择材料,依序叙述。
描写人的活动,首先要选好材料。在生活中人的活动是很多的:游戏、扫除、做饭、洗衣、写字„„等等。在动笔写的时候,要选择你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事情写。有了材料以后,还要思考一下怎样按照顺序写出来,理清思路再动笔。
栽菊花
暑假的一天,张老师教我们栽菊花。他把我们带到花坛旁边,叫我们看他先栽一株,然后我们就照着栽起来。
我从簸箕中拿出一株菊花,把根部放在张老师挖好的窝里。左手扶住枝干,不让花倒下去。右手把旁边的细土刨下土坑,等刨下的细土装到土坑的一半时,便用两手用力把土压紧,再浇上水。为了保持水分,浇过水后,再薄薄地盖上一层细土。这样,一株菊花就栽好了。
7.按照下面的步骤,把下面颠倒的句子,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好,整理成一篇短文。
第一步,看。先看一看这篇短文有几句话,每句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二步,想。要先想想这篇短文说的是什么事,想象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第三步,排。按照想好的顺序,依照每句话的内容,依次把句子排列好。
第四步,验。把排列好的句子读几遍,看看前后句子之间是不是连贯、通畅,如有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
炒鸡蛋
①这时,油锅腾起油烟子。②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
③只听嗞啦一声,他把鸡蛋倒在锅里。
④他往碗里打了三个鸡蛋,撒上盐,用筷子搅匀。⑤很快,端起锅抖了两下,锅里的鸡蛋翻了两个过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团白纸
①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②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③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④下课了,小庆在操场上玩。
⑤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⑥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⑦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捉老鼠》的短文,按照写法提示,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动作。
写法提示: 1.分解动作
我们在观察小动物时,会发现它们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一连串的动作,如果概括叙述,文章就会空洞了。所以我们要把这一连串的动作,分解出是由几个动作连成的。我们如果能把每一个动作都写出来,那么,就会活画出动作的连贯性,把小动物写活。
2.准确用词 描写小动物的动作,要学会准确地选用词语。《捉老鼠》一文,在选用词语的时候,下了一番功夫。运用了“望”、“选”、“收”、“伸”、“猛扑”、“捉住”等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使猫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在描写小动物动作时,要学习这种写法。
捉老鼠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机智灵活,特别是捉起老鼠来,更加精神焕发。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它捉老鼠的情形。它嗅觉灵,耳朵尖,只要老鼠发出一点轻微的声响,它就立刻警觉起来,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有动静的地方。选好时机,双脚一收,身子一伸,猛扑过去,一把将老鼠捉住,用前爪顽皮地逗老鼠玩,直到把老鼠弄死。
9.描写人物动作往往穿插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在叙事中写出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能够展现出人物的品质。下面一段话,写的是李艳华同学收拾队鼓的事,在叙述中写了她的动作。请你阅读后说说,在什么地方,是怎样写人物动作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码放队鼓
那件事发生在去年的夏天,学校鼓号队要参加区里的比赛,每天同学们都利用课余时间紧张地排练。一天排练完毕,同学们把大鼓、小鼓、鼓带、鼓槌散乱地堆放在大队部的桌子上、地上,赶忙跑回教室,休息去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大队部找李艳华,准备到街上买冰棍吃,凉快凉快。走进大队部一看,我的天哪!这里简直成了鼓的山,李艳华正在码放队鼓呢。只见她,脸上流下了汗水,正吃力地把大鼓、小鼓分别装箱,整齐地码放在鼓架上。我走上前招呼她说:“小华,别管了,反正明天练习还用鼓呢,何必今天费事装箱啊!走,咱们买冰棍去。”只见她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望着我说:“不行啊,队鼓放得乱,谁要是一不小心,踩一脚,那可就完了!”说完她又打开一个个鼓箱,把腰带、鼓槌码整齐,盖好盖。像举重运动员似的,运好气,从腿到肩,一使劲,那鼓箱高高举过头顶,双手一推,那鼓箱顺势放到鼓架里。我望着她憋得通红的脸,心想:多么好的同学呀,你利用休息时间,为集体做好事,这种精神多么值得学习啊!
10.下面一段话写的是《包书皮》。阅读后,想一想,什么地方写的空洞,并把写空洞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然后改写具体。
包书皮
望着刚发的崭新课本,我高兴极了。心想,我一定要爱护课本,让它穿上漂亮的外衣。我找来旧年历纸,准备包书皮。裁好纸,比比大小,一下子把书皮包好了。望着课本穿上的外衣,我兴奋得心花怒放。
第四篇:动作描写 文档
《动作描写》教案
导入:
人物描写可以达到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人物描写中一个重要的描写——动作描写。
那么什么是动作描写呢?先看一个小片段。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我班的王宇轩同学,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精彩校运会》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为什么是动作描写?通过动作描写把运动员在起跑线上的姿势形象地刻画出来。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一个人捏泥人的动作。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扁扁的帽子。
这个片段出现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能用到第一个片段中去吗?不能。通过看刚才这两个片段,你觉得什么是动作描写?
明确:用动词把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形象地描绘出来,这就是动作描写。....(富有特征:表现捏泥人而动作就不能用到运动员旗袍的动作描绘中去。)
动作描写的作用就是: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描写活起来的。”
接下来我们探讨动作描写在刻画人物时是怎样是人物活起来的? 下面看《老王》中的一个片段
“老王用右手捏起一块芝麻烧饼,送到嘴边,小心而又狠力地咬下一口,几乎同时,他伸出左手,摊开手掌,在下巴处接着;待一个烧饼吃完,那纷纷而落的芝麻也就铺满了一手掌。老王不慌不忙,将左手的五指向掌心一拢,忽地往张开的大嘴巴里一拍,便香香地细嚼了起来。”
找生读完后,说:“大家思考一下,你觉得老王是个什么性格的人?”(节省、做事小心,捏其烧饼而不是拿起,懂得生活,从“老王用右手捏起一块芝麻烧饼,送到嘴边,老王不慌不忙,将左手的五指向掌心一拢,忽地往张开的大嘴巴里一拍,便香香地细嚼了起来。”中可以看出。)
大家对老王的印象是作者直接告诉我们的吗?不是,二是通过人物的动过描写揭示出来的,因此,动作描写第一个作用就是:揭示人物性格
下面看一看,我摘抄的学生习作中的好片段。“(听着老师的表扬)她红彤彤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一双手不停地抚弄这衣角,头低得简直快要埋进衣领里了……” ——《我的同桌》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文中的“她”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非常害羞,从哪看出来的?这是动作描写的第一个作用。第二个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下面看作文《我的妈妈》中动作描写片段。
“妈妈从挎包里拿了一瓶桔汁,拧开盖,倒进茶杯里,又拿起暖壶,往杯里兑了些开水,用勺子搅了搅,然后舀起妈妈一大勺,慢慢地放到嘴边吹了吹,又把一滴桔汁水滴到手背上,试了试凉热,接着,把勺送到我嘴边,我喝着这酸中带甜的水,感到一股暖流注入我的心田。”
——《我的妈妈》
从上面的语段中你能体会到当时妈妈怎样的内心世界?(关爱、无微不至)“搅了搅、吹了吹、滴到、试了试、送到”表现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由此,我们可知
“动作描写作用之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片7)
动作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有巨大作用,我们可以想想,在学过的课文里,你对哪一篇文章中哪一个人物的动作印象深刻?并说说印象深刻的理由。
生1:《背影》望父买橘(学生提前准备)
由此可见,动作描写可以很细致的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全面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
片8:出示三位名人的照片及名言 1.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高尔基
2.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人民艺术家老舍 3.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莱辛
动作描写有这么多好处,我们看一看,如何进行动作描写?片9
如何进行
动作描写
有两个片段,大家比较一下,哪一个比较好?
片段1“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体育馆去学游泳,我们骑车到了体育馆,我从自行车上蹦下来,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最后终于学会了游泳。”
——《学游泳》
修改后的《学游泳》动作描写
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岸上,两腿发软,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嘴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游泳。
比较一下,觉得哪一个比较好?为什么?
你在描写动作时,会怎样做呢?(细致,从多方面进行描写,从而揭示人物心理。)大家同意吗?同意!好!试一下,我这里有一个打篮球的片段,看你能不能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动作。
放打篮球的录像片段。请大家把打篮球的动作细致入微描述出来。给大家3分钟时间。看谁写的最好。
反馈:我班男同学谁打篮球打得最好?请他来读读自己所写的片段。再找一位不挨打篮球的女生,念一念她的片段。
这就是方法一: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见片)需要大家仔细观察。
方法二:选择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动词进行描写。下面给大家例句一个情景剧: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一片喧闹,这时,一个调皮生跑到教室后面去,听到老师脚步声时,这个调皮生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赶紧跑回来。这里有些动词,你认为选哪一个好?为什么?大家先互相交流一下。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一片喧闹,这时,一个调皮生跑到教室后面去,忽然门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
他立刻(缩、弯)下身子,直向座位(走、蹿)去,然后身子一(直、扭),屁股一(坐、落),课本一(拿、竖),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
这些动词把这个调皮生慌张、狼狈的样子形象地描摹出来。解释了人物性格。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是动作描写、动作描写的作用、如何进行动作描写。
下面我们进行实战训练。我们班谁最会表演?出示影片:
当堂训练(找一位会表演的学生)
情景设计:一位同学在做数学题时遇到了一道难题……
(找一位同学根据情景表演,通过你的系列动作,要能表现当时的内心。)
第五篇: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
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
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二、准确运用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擦玻璃
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她从窗台上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还真有两下子呢!
这个作文片段在写张敏擦玻璃时,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哈、抠”等一系列的词,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我们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张敏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从心底里佩服她把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又快又好地绝招。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知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例文〕
巧做不倒翁
一天中午,我准备用鸡蛋壳做个不倒翁。于是,我找来鸡蛋、胶泥、白纸和浆糊。开始,先在鸡蛋尖的一头戳个洞,把蛋清、蛋黄倒在碗里,把空蛋壳洗干净。然后,把胶泥从戳开的洞里放进蛋壳,粘在蛋壳的顶端,这就是不倒翁的身子。接着,再给不倒翁做顶漂亮的小帽子。先把白纸剪开卷成一个圆锥形的帽子。可是白色的帽子不好看,我想:还是把不倒翁的帽子装饰一下吧!就用彩笔在白帽子上画了美丽的花纹,漂亮的花帽子就做成了,把它用浆糊粘在蛋壳戳洞的地方。最后,用毛笔在帽子下面画上了眉毛、眼睛、鼻子和微微向上翘起的小嘴。一个美丽漂亮的不倒翁做好了。我用手把它按倒,刚一松手它就站了起来,笑眯眯地朝我晃来晃去。我真喜欢这个有趣的不倒翁。
〔评语〕这篇短文把制作不倒翁的经过一层一层写得很清楚、很具体,让人读了能够比较形象地了解事情的情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说动词“戳”字,就写出了作者当时小心、谨慎的样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画棋盘
看着容易做着难,这话一点不假,一个臭棋盘,竟让我画了一个下午!
我看人家下围棋,心里挺想学。听哥哥说,要学下围棋,先得熟悉棋盘。我想,怎样画棋盘呢?会画棋盘不就熟悉了吗!于是,我就根据脑子里的印象,打开铅笔盒,拿出尺子、铅笔,吭哧吭哧地画起来。噌噌噌,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画好了。画完,我端详着自己的棋盘,横线不平,竖线不直,每个小格,没有一个正方形,再一数,跟人家正式棋盘的数也不对呀!哥哥看了我的棋盘,哈哈哈一阵笑,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我只好重画。哥哥告诉我:“干什么都得有个计划,你先量一量纸的大小,再根据纸的大小,算一算每个格占多大面积,接着,画个大正方形,横边竖边都要点上点,把点连起来,一个棋盘就画成了。”我照着哥哥说的画,果然像个棋盘了。哥哥说:“你这还是个半成品哪!要在底下衬张厚纸,边上也要裱上纸才结实耐用。”我又按照哥哥说的做了“加固”工作,一张标准的围棋盘终于诞生了。这棋盘,我看比买来的还好呢!
〔评语〕你画过棋盘吗?读了这个片段,画棋盘的过程就会一清二楚了。小作者写了自己第一次怎样画,第二次怎样画。第一次直接写,第二次记哥哥的话,写法灵活而有变化,这是难能可贵的。
运白菜 “开始运白菜啦!”同学们喊着,笑着,向白菜地里跑去。抬的抬,抱的抱,丰收的菜田里一片欢声笑语。
我们班的劳动干将陈文锋同学挽起袖子,抱起几棵大白菜先码在一起,然后弯下腰去,伸开双臂,使劲抱起来,他脚下生风,嗖嗖嗖地向菜窑跑去。王平同学身高力大,他挑着两只大筐,晃晃悠悠地奔向菜地,大喊一声:“收白菜的来啦!”同学们一窝蜂似的向他跑来,把一棵棵的大白菜码满了大筐,他猫下腰,猛一下挑起来了。李风同学个子矮,抱着大白菜只顾往前,“扑嗒”一下,被土埂绊了一跤,白菜滚在地上,他赶忙站起来,掸掸身上的土,抱起白菜,噔噔噔地向前跑。他怕摔坏白菜,把白菜举得高高的,脸上滚动着晶莹的汗珠。田野里,到处是嘁嚓嘁嚓的脚步声,到处是银铃般的欢笑声。运菜的队伍,就像一条条长龙,从菜地蜿蜒到了菜窑。
菜地里的菜消失了,菜窑里堆满了圆滚滚的大白菜。
〔评语〕这篇短文,在“运”字上大作文章,既写了群体——大家的“运”,又写了个体——几位同学的“运”。这样,就把运菜的动作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地描绘起来了。使我们不仅了解“运菜”的全貌,还知道运菜的具体动作。
擦黑板
今天是小凌做值日。上午第一节课后,她看到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便拿起黑板撩动手擦了起来。
她先擦黑板下边的字,只见她右手使劲地握着黑板擦,快速地擦着。白色的粉笔末像雪花一样纷纷落在她的手背上、头发上,落在她的衣服和鞋上。慢慢地,下面的字擦完了,她就伸直手臂继续擦上边的。后来,她踮着脚也够不到了,又蹦着擦了几下,可惜擦得不太干净。于是她搬来一把椅子,站在椅子上擦。擦到画着课程表的地方,便放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擦着。黑板上的白字越来越少了,黑色的底子越来越大,好像一个辛勤的农民将丰收的稻谷割下来,露出大片黑色的土地。小凌移动了三次椅子,终于将整个黑板擦干净了。
这时,她手上、衣服上都沾上了白色的粉笔灰,可是黑板又变得干干净净了,可以继续为同学们服务了。她掸了掸身上的灰,望着乌黑发亮的黑板笑了。
〔评语〕擦黑板是同学们常做的事情,可是叙述清楚并不容易。这里的《擦黑板》,把小凌擦黑板的顺序写得十分清楚,先纵向擦——由下而上,再横向擦——移动了三次椅子,终于将黑板擦干净了。这篇短文还把小凌擦黑板的动作写得生动、形象。比如“使劲地握着黑板擦”,“快速地擦”,“伸直手臂继续擦”,“踮着脚擦”,“蹦着擦”,“站在椅子上擦”,等等,把一个学生擦黑板的动作,具体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洗菜
我做完作业已十点多钟了,到厨房一看,菜还没洗。我今天就帮妈妈洗菜吧!
想到这里,我便动手干起来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白菜解开来,先用刀把菜根切去。然后把一张张的菜叶剥下来。黄的菜叶,我就把它放在一边;绿的菜叶,我就放在簸箕里。我一棵棵地剥着。突然,一条大青虫躺在一张叶子上,青青的身子,软绵绵、毛茸茸的。我吓了一大跳,顺手把叶子扔掉了。看着扔掉的菜叶,我又想:妈妈长年累月洗菜,不知要遇到多少这样的大青虫,要是都像我这样把菜扔掉,不知要浪费多少菜。一条青虫有什么可怕的!我壮着胆子,鼓起勇气,从地上拾起那张菜叶,硬着头皮从叶子上抓住青虫,赶快扔到地上,一脚把它踩个稀巴烂。这时,我真像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又接着选菜了。选完菜后,我再把装菜的簸箕,端到水池边,把每张菜叶两边洗干净,再把菜梗洗得雪白,然后把它整整齐齐地放在簸箕里。
〔评语〕这篇习作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小作者分两步写了洗菜的经过。一是选菜,二是洗菜。选菜的一系列动词如:“解开”、“切去”、“剥去”、“扔掉”、“拾起”、“抓住”、“踩”等用得确切,把自己见到大青虫,先怕后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包饺子
妈妈擀面皮,我和爸爸包饺子。妈妈擀的皮中间厚,边上薄,圆溜溜的。我拿起饺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饺皮儿上边,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黏黏糊糊,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饺皮儿,馅冒了出来。我赶紧“急救”,又拿起了一块饺皮儿,堵住破的地方。可馅又从另一边冒了出来。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饺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这时,爸爸已经包了五六个了。我包的饺子排列在它们中间,挺着“将军肚”,真叫我不好意思。〔评语〕有的同学叙述自己亲自做的一件事,往往用“不一会儿就做完了。”一句话概括地叙述,内容空洞、干瘪。这篇作文就不是这样写。作者用“拿”、“夹”、“放”、“捏”、“挤”、“冒”等一系列动词,描述了包饺子的过程,以及包得不好看的原因,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准确地使用动词,是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之一。
摊“黄菜”
妈妈的拿手菜之一是摊“黄菜”。每逢节假日或者有亲戚朋友来,妈妈总要露一手。我拿定主意,要学学这道菜的做法。妈妈说:“要学,先得看我怎么做。”
我目不转睛地看妈妈做摊黄菜。她先坐上锅,哧的一声,划着火柴,打开煤气的开关,只听噗的一声,锅底下冒出了蓝色的火苗,均匀地舔着锅底。接着,妈妈从竹篮里拿出四个白花花的大鸡蛋放在案板上。这时,锅热了,她打开油瓶,慢慢地往锅里倒了一些油。又从碗柜里拿出一个蓝边粗瓷碗放在案板上,一手攥着一个鸡蛋,撞了一下,咚地一声,蛋清蛋黄流到碗里。她把四个鸡蛋都打在碗里,端起碗,另一只手拿起筷子,哗哗哗地搅打着碗里的鸡蛋,蛋清蛋黄都混在一起,黄澄澄的大半碗。这时,锅里腾起油烟,放出一股刺鼻的油味,妈妈哗的一下把一碗鸡蛋都倒在锅里,又端起锅,倾斜着转了一圈,锅里的鸡蛋液凝固成一个金黄色的鸡蛋饼,坐在火上,一会儿又端起来,手腕一抖,鸡蛋饼翻了个个儿。妈妈抄起铲子,叮叮叮敲了几下,一盘油汪汪、黄灿灿、香喷喷的摊黄菜出锅了。这摊黄菜能不使人唾涎欲滴吗!下次,我该动手学着做了。
〔评语〕这篇《摊黄菜》,小作者写了多少个动作啊!看、坐、划、打开、冒出、舔、拿出、放在、倒、攥着、撞、流、端、搅、腾、放出、转、凝固、抖、抄、敲、翻„„,由于细致地描写了动作,所以使人有现场感。
换灯泡
“灯泡坏了,灯泡坏了!”我们嚷嚷着。何老师听见了,手提工具袋,扛着梯子上了楼。他来到电灯下,把梯子靠墙放好,然后走到电灯开关下,一拉灯绳,灯泡果然没亮,他又拉了下灯绳。接着,他移动梯子,对着电灯支稳,双手扶着梯撑,小心翼翼地一撑一撑地爬上去。到了顶端,他抬起头,用右手扶着天花板,左手慢慢地拧着电灯泡,把电灯泡拧下来后,他又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新灯泡拧上去。接着,他再一撑一撑地从梯子上爬下来。走到开关处,拉了一下开关,电灯亮了,射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拍着手又嚷嚷起来:“噢,修好了!修好了!”何老师望着我们,笑着说:“你们这群小麻雀,就会嚷嚷,什么时候才会换灯泡呢!”
〔评语〕怎样换灯泡?这段短文十分细致地描述了换灯泡的一系列的动作:提、扛、来到、放、走到、拉、移动、支、扶、爬、抬、拧、掏、望、笑等。这十多个动词用得恰当,写了手、脚、眼的多种动作。
补车胎
星期六下午,我到自行车铺去补内胎。一位修车的老爷爷,把我的车高高挂起,接着他用撬板往瓦圈与外胎之间撬几下,轻而易举地扒开外胎,又用左手小心翼翼地把内胎抽出来。充气之后,先把内胎放进一盆清亮的水里,只见水里咕噜咕噜直冒泡,老爷爷赶忙拿出车胎。然后就用木锉把有洞的地方,有节奏地锉几下,那儿的皮子又变得薄薄的了。他找来一块小小的内胎,剪成一个圆块,又锉了几下,随后把锉过的地方抹上了胶水,粘在有洞的地方。老爷爷又把内胎放在水中试试,一点一点地移动,仔细检查,确信没有漏气的地方以后,这才放心地放进外胎里,把气打得足足的。他站起身来,高兴地对我说:“没问题了,可以骑了。”
〔评语〕小作者的眼睛就像一架摄像机,把老爷爷修车的过程一一拍摄下来,然后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写出。记叙富有层次,描写细致入微,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拉面
“卖拉面了,卖拉面了。”一阵悦耳的叫卖声吸引了我。于是我拉着妈妈爸爸来到“佳兴商场”门前的拉面摊前。只见拉面师傅头戴白帽,腰系白围裙,双手拿着面团反复揉着。面和好了,拉面师傅把面团揪啊揪的,揪成一米长,用刀切成几段。接着,只见拉面师傅双手拿起一段面上下颤动着,越颤越长,越颤越快,面长得快要拖地了,拉面师傅把面的两头合在一起继续颤动着。经过反复许多次拽拉,面团不见了,变成了无数根细丝般的面条。最后,拉面师傅把面条放在白面粉上轻轻地滚来滚去,面条全沾上了干面,用刀切去两头,拉面就做成了。
〔评语〕要写好人物,就必须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人物的动作。本文的小作者就是对拉面师傅进行了细致现察,抓住了人物主要的特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了动词,使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活力。
捉蛐蛐
我蹑手蹑脚地顺着叫声寻找着。突然,一个东西一蹦,钻到了墙边的砖缝中,又继续叫了起来。我连忙打开了手电筒一照,啊!好大的蛐蛐呀!你看它,两根触须微微抖动,两只后腿强健有力,叫的时候,它那只小肚子忽闪忽闪的,好像在使劲呢。我刚走近,它就跳到附近的碎砖堆里。我轻轻地把砖扒开,两手拢成喇叭形,慢慢弓下身,心想:这下你可跑不了了。谁知一扑竟没扑着,蛐蛐顺着手边又蹦到了墙根处。我也追近墙根,那蛐蛐似乎知道了我在捉它,索性转身逃进了一个小洞里,再也不出来了。
我焦急地等着,却始终不见动静。唉,怎么才能捉住它呢?突然,我急中生智,忙向屋里喊道:“小弟!拿杯水来!”一回头,小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蹲在身边,他听了赶忙起身向屋里跑去。我把水小心地对着洞口倒去,吓,这下可灵了。只见蛐蛐浑身湿漉漉的,一下子从我眼前跳了出来。就在它还没站稳的当儿,我看准了,一扑,终于捉住了它。小东西在手心还一个劲儿地蹬腿哩,我忙把它扣进玻璃瓶。这时,我那高兴的劲儿就甭提了!心想,捉住你可真不易啊!还得动动脑筋呢。
灯下,我举起瓶子仔细看,那只蛐蛐竖起两只翅膀,立起两根触须,翘起两条后腿,盯着我,好像要和我大干一仗!我自言自语地说:“好样儿的,待我再俘虏一只你的伙伴,你有劲与它较量吧!”凑在我身旁的小弟弟好奇地看着我,我们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评语〕本文的小作者把捉蛐蛐的经过和乐趣,写得活灵活现。这说明他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对捉蛐蛐的过程:发现——寻找——智擒——乐趣,观察得全面,体验得深刻。这样,就能抓住富有特征的情节,进行细致地描写。
拦车
一位老奶奶被车撞倒了,爸爸拦车救人。
忽然,一辆夏利车停在爸爸身边,爸爸向司机说明情况,那司机摇摇头,“噌”的一声开着车跑了。人群里发出一阵埋怨声。爸爸仍然伸出双手,像一个“大”字,站在马路中央拦截着汽车。一辆黑色的“切诺基”停了下来,爸爸说明情况,那司机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说:“快上车”!爸爸急忙挤进人群,对肇事司机说:“快抬人上车”!那司机好像从睡梦中惊醒了一样,急忙弯下腰去抬老奶奶。爸爸也跪下身,双手紧抱住老奶奶,那司机抬着奶奶的双脚,一步一挨地向“切诺基”车走去。到车门口,爸爸侧过身,双腿跪在车厢内,小心地把老奶奶放在后车座上。看此情景,肇事司机连连说:“多谢你的帮助”!爸爸把手一挥,说:“救人要紧,赶快去医院吧”!汽车喇叭长鸣,向医院驶去。
〔评语〕这篇片段作文写的是爸爸为抢救被车撞倒的老奶奶,拦车送往医院的事。为了展现爸爸助人为乐的精神,小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当汽车停下后,爸爸“跪”下身,双手紧“抱”老奶奶。一个“跪”字,一个“抱”字,写出爸爸救人心切,又小心翼翼的心情。读后给人留下身临其境之感。
扎小辫
星期天到了。这天早晨,我拿着心爱的红绸子来到关叔叔家,要给兰兰扎小辫。兰兰见我来了,就高兴地站到我跟前。我命令似地让兰兰闭上眼睛。然后,解开皮筋,让辫子松散下来。我右手拿着梳子,一下一下,慢慢地把兰兰那乌黑的头发梳开,再用皮筋扎紧,这才取出红绸子,左一绕,右一绕,扎上了两只蝴蝶结。“兰兰,别睁眼。”我把她领到立柜镜子前面。“兰兰,快睁眼看看,多漂亮呀!”随着我的喊声,兰兰慢慢睁开眼睛,从镜子里一下看到了我给她扎的两个红绸子蝴蝶结。她高兴地左瞧瞧,右看看,然后一下子扑到了我的怀里。〔评语〕描写动作,可以分步写出。分步写出,就是一件事分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然后一步一步地叙述出来。这篇作文写的是扎小辫,是分四步叙述的:先写让兰兰站到跟前;接着写解开皮筋,松散头发;然后拿着梳子梳理,用皮筋扎紧;最后写取出红绸子,扎蝴蝶结。这样分步叙述,把扎小辫的过程写得很真实。
捉知了
暑假里,最有趣的活动,就是捉知了。雄知了会“吱„„吱„„”地叫,像吹笛子一样,又好听,又好玩。白天捉知了,要准备一根细长的竹竿,在竹竿头上粘些蜘蛛网。再准备一个装知了的小笼,就可以去捉了。当你走进树林的时候,知了的叫声从四面传来,你要仔细地听一下,然后顺着声音到茂密的树叶或枝梢上去找。找到以后,要小心地把竹竿伸到知了的背上,粘住知了的翅膀,知了就飞不掉了。
晚上捉知了,比白天更有趣。不过,晚上捉知了要跟着大人才行。我常常跟着爸爸,在没有月亮的晚上去捉。在静静的夜晚,我们常带一个灯笼,爸爸爬上树,用力摇树身,树叶、树枝也跟着动起来。知了被惊得飞起来。但是在黑暗里,它们看不出方向,就飞往有灯光的地方,“扑,扑”地落下来。这时候,我就拿着小笼,一只一只地往笼里放。一个晚上,可以捉几十只哩!
〔评语〕读了这篇短文,你好像和小作者一起去捉知了一样,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欢乐和乐趣。这是由于小作者如实地描写了捉知了的过程和动作。你看,夜晚捉知了,爸爸“爬”上树,用力“摇”树身,树叶、树枝也跟着“动”起来,知了被惊得“飞”起来。一连串的动作,活化了捉知了的样子。当知了落在地上,“我”就往笼里“放”。过程清楚,描写具体,引人入胜。
有趣的小实验 ——吹乒乓球
上课了,王老师面带笑容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说着,她从讲台桌上拿起一根铁丝,铁丝上吊着两根线,两根线距离是5厘米。两根线的底部各系着两个乒乓球。王老师说:“谁能把乒乓球吹到两边去?”同学们纷纷举手,王老师先叫一个力气最小的郭华同学到讲台桌前面试一试。只见他鼓足了气使劲一吹,乒乓球没有到两边去,却往中间跑。哎!郭华劲太小,“我们来试试!我们来试试!”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同学们一边说着,一边高高地举起手。王老师叫“大力士”景跃同学来试试。只见他迈着稳健的步子来到讲台前,定睛看了看乒乓球,然后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气,腮帮子鼓鼓的,脸涨得通红,向前一迈腿,“扑”得一声,一股气从嘴里喷出来,冲向小小的乒乓球。“好大的劲呀!”我情不自禁地说。可是,那乒乓球好像跟他作对似的,不住两边去,径直向中间跑。同学们都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班里有名的小博士谢辉站起来说:“这是因为嘴吹出来的气流快,压力小,周围的气流慢,压力大,周围的气流把乒乓球压到中间去。所以乒乓球不往两边去,往里跑。”同学们听了他的话连连点头。
多么有趣的小实验呀!我从中又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
〔评语〕写人叙事离不开写人物的动作。本文写的是一次小实验——吹乒乓球。全文略写了郭华同学吹乒乓球的姿态,详写了景跃同学的动作:“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气”,“腮帮子鼓鼓的”,“向前一迈腿”,寥寥几笔,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切。开头交待小实验的做法,结尾点明做实验的目的,首尾圆合,中心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