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第一天读后感
我想总有两个女性,是很多人最早就知道的。不能说是所有人,但是至少在我的童年,我最早知道的伟大的女性,一个是居里夫人,一个是海伦·凯勒。
有人这样说过:她自强不息,她永不低头,她对生活充满了渴望,他对生活充满了激情,这是一曲震撼灵魂的赞歌,在人们心中永远回荡。不错,她就是海伦·凯勒。就是这样一句话,评价了她光辉的一生。
海伦·凯勒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在她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一场大病,改变了她的一生。虽然她奇迹般地好了起来,但是她从此再也看不见、听不见了。于是,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在这以后,她到处宣传盲人福利事业,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正是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虽然她已经走了,但是海伦·凯勒这个名字却永远的刻在了历史上,她的精神也将会不朽地传承下去。
或许命运对她是不公平的,但是她确实一位敢于挑战命运的人。她是坚强的,因为她坚强,努力为自己在黑暗中撑起一片光明。我想:她的心中一定住着一个光明天使,她的心永远是光明的。一个敢于挑战命运的人,就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了不起的人。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退缩。有的人面对挫折悲痛欲绝,怨天怨地,不断沉沦,让阴影伴随自己,陷入精神的黒渊,很久都无法解脱。但有的人却能克服短暂的悲哀,化悲痛为动力,努力改变自己,逃出困境,待到成功之时,回眸过去,微笑着说:挫折,你没能使我屈服,在这场命运的决战中,我胜利了!
命运总会是坎坎坷坷的,但是千万别忘了,主宰命运的人始终是我们。
第二篇:读后感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在暑假期间,或多或少看几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我,在假期之前就已准备好几本名著,借着假日的空闲,正好把它们饱览一遍。
一
其中,最令我慨叹不已,无疑是那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那本书的作者是海伦.凯勒。这个举世闻名的伟大女性。也可以赞誉为人类史上一颗散发无穷光芒的璀璨明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她个人的自传。它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是文学史上了不起的杰作。因为她传奇的生活历程,以及她无上的人格魅力,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崇敬。当我刚看到这个书名之后,便误以为海伦.凯勒只是个盲人,学习与交流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她的内心痛苦只是对未能见到光明而产生遗憾而已。而这本书也许讲的只是一个残疾人内心的苦痛挣扎,在其生命的最后还对此生唯一的遗憾抱有一个美好愿望而已。我曾这样想过,甚至有时觉得如果她真如我所猜测那样,那么她或许就没有资格获得如此众多殊荣吧!而当我读完之后,我的所有猜想都被粉碎,并且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超乎想像的神奇。海伦.凯勒的人生是一段传奇。她崇高的灵魂不是凡间的任何文字能表达的。书籍只是个途径。是沟通自身的心灵和那个闪烁这无比绚丽光芒的伟大灵魂的桥梁。书能让我知晓她的生活,但不能把她的思想传递给我。但也正是因为书,我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海伦.凯勒的光辉形象。每当夜深人静,我冥思遐想之时。她就会浮现在我脑海之中。
她身着白色连衣裙,身体周围金光环绕,一副安详高雅的姿态,宛若以为仙女。难道是她的故事感动了上帝,因而上帝召她去天国享受永恒的生命与光明吗?
我仿佛能与她对话。我询问了她更多的日常生活,了解了书本无法表达的她丰富的精神世界。我感叹,我崇敬。当我的灵魂望着她的灵魂时,就像孩子在海边想看到海的全貌一样。
二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的小镇康比亚。十九个月时因病导致失明失聪。从此坠入黑暗而无声的深渊。
那之后的她,因为无法交流而性格暴躁。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她是多么渴望沟通啊!直到后来,1887年,她见到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她一生的老师与朋友——莎莉文。在书后面的附录中,我了解到:莎莉文小姐幼时家庭破裂,后在福利院长大。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海伦。她与海伦朝夕相处50年,最后因病去世。可以说,没有莎莉文就不会有海伦这个奇迹。莎莉文就是这个奇迹的缔造者。莎莉文小姐一生无私奉献,她把所有的爱全部给了海伦,使得海伦能顺利地走向成功的巅峰。
海伦是个聋盲人。我想,让她接受知识,是大多数的人都是无法想象的。这简直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但由于莎莉文小姐的聪明才智以及海伦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最终这个奇迹能够被创造。尽管身体残疾,使海伦的求学之路异常坎坷,但她对知识如饥似渴,而这种极大的渴望给了她坚持的力量。而后,她又奇迹地学会了开口说话。要知道,耳聋的人学会说话犹如盲人学会跑步。但最后,她不仅成功了,而且发音十分标准。她的奇迹不仅限于此。她还掌握了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这四门外语。她曾说:“将来我也会上大学——但是要上就上哈佛大学!”后来,她如愿地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
毕业之后,她将其以后的所有时间与精力全部投入到残疾人的福利事业之中。她在世界各地创建许多慈善机构,尽可能地给不幸的人带去光明与希望!
三
海伦的一生处处是神奇,处处是震撼。她在世间生活了八十八年,但有八十七年被禁锢在黑暗无声的深渊之中。尽管如此,但她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现生命的非凡神力。海伦.凯勒的传奇人生至今影响着世界。我从她的故事中获益匪浅。
本来或许会痛苦一生,需要依附别人才能生存的海伦。但因为她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顽强斗志,不仅让她成功地创造了许多奇迹,而且让她的生活充满了欢乐与希望。而她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应该积极学习的。当我们面临困境时,就需要这种坚定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持我们,直到冲破一切的艰难与险阻。我们无所畏惧,我们会更坚强。海伦能创造奇迹,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我们同样也能做到。
生活是充满坎坷的,而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活力的。海伦就像高尔基散文诗中的海燕一样,搏击着黑暗和无声所制造的暴风雨。她的成功引领着我们一起拼搏。只有经历过重重磨难,生命之花才能以最美的姿态绽放啊!
我们拥有健全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那么,我们更应该发挥其功能,创造出价值。海伦曾问她的朋友,在树林中穿行过后,有何感受!而那人却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海伦认为,树林是个非常美妙的地方。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植物。那里的每一片树叶都是独特而精美的。听蝉鸣,听鸟叫,实在是美的享受。
而通过海伦,这个不能享受任何一点光影变换之魅力的盲人。我们可以知道,光明其实是多么得宝贵,多么令人羡慕!不仅光明,还有声音、思维、语言以及许许多多与生俱来的能力,都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但我们大多数的人都和那位朋友一样,虽然有良好的双眼和双耳,可惜竟不能发现生活的美。难道眼睛里美的只有那些壮丽的,神奇的才是美吗?有句哲语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大多数的人都缺少了这个能力。
海伦虽然看不见美,但却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这是她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世界并不缺少美,即使盲人也能感受到美。那么只要愿意去寻找,就一定能发现更多美的痕迹。她看不到美而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美。这也是她给我们的鼓励。只要我们多留心细节,善待生活。那么很多的美就会凸显在你面前了。美,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遮盖。她凭借的是丰富的想象力。而她希望我们能用比她更为丰富的感官,去发现更宽广更绚丽的美,从而更加热爱这个世界。书的最后是她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文中抒发了对光明和声音的渴望。而最后,她留给了世人一个深邃的主题,让人思考,让人铭记。她说:“把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就好像我们明天就要死去一样。我以为,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一定会无比强烈地彰显出生命的价值。”是啊,当人面临死亡的恐惧时,一切都会变得坦然。因为,没有人能逃脱死神的缰绳。索性,坦然去面对最后的安详时光。古语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可以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明天就要面临死亡。那么在死亡前的时间里,你会干些什么呢?我想,大多数的人会用尽所有的心思做好未完成的工作。这会是你做得最认真,最出色的工作。尽可能地让自己此生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这是生命最后的呼唤,是每个生命最后的表现力。当然其创造力有时是无可估量。大多绝世精品,都是艺术家在临死前留下的最后的也是一生的心血啊。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似乎有些悲凉。但是我们需要的是那种压力,使得自己尽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生活,认真对待每一天。不要让遗憾和悔恨伴着到老。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与世长辞。她的故事于此完结。但她的著作与精神永远流传于后世。她的传奇人生将永远影响世界,震撼世界。
第三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大海》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大海》读后
感
我读的这篇《大海》,叙述了作者在海边度过了一个充满新奇和快乐的暑假。在那里,作者生平第一次亲近大海,体味到海浪的气息,感受到沙滩的温暖,海域那些令人惊奇的海洋生物做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这篇的作者‐-海伦•凯勒,在出生第十九个月后患病,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不能说话。但她没有放弃,在莎莉雯老师的帮助下,读书识字,练习说话。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哈佛大学。
作者把自己第一次接近大海的感受写了下来,在没有来到大海之前,作者连海水的咸味都没有尝过,也没有触摸过汹涌澎湃的海浪。这些美丽的景象当时还是作者的一个梦想。现在,作者实现了梦想,并在那里体验到了在海边生活的快乐。把这一次快乐的旅程变成了自己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读到这我懂得了在生活中不要去抱怨生活的不公平,用真挚、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第四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想
海伦对我说了许多许多。你听,“......次年阴郁的二月到来时,我病了,这场病使我眼盲耳聋,活活把我投入一个混沌无知的世界里......,但是有谁料到我竟然从此再也看不见再也听不见周围世界的一切。”海伦开始讲述她的故事了。
最令我震撼的,要数她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了。想象丰富,文思泉涌。她对生活的那种热爱,执着的态度,不能不让人为之感动。不信你瞧:“我感到一片娇嫩叶子的匀称,我爱抚地用手摸着银色白桦树光滑的外皮,或是松树粗糙的表皮......我感觉到鲜花那可爱的天鹅绒般柔软光滑的花瓣,并发现了它那奇特的卷曲。”她能用触觉去感受生活中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美,而我们的双眼能观察到世界的人,又用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了什么与众不同的美呢?怪不得海伦说:人类就是有点儿奇怪,对我们自己有的东西往往视而不见,却去向往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海伦儿时的学习过程也是十分有趣的,这些新奇而又使人容易爱上学习的方与安妮.莎莉文小姐的努力与付出是密不可分的,安妮.莎莉文小姐确实聪明。你瞧,她们玩起来了,海伦把带字的纸片放在对应的物体上了。海伦说:“这成了一种游戏,一种我最喜欢玩的游戏”
第五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轻视困难 做生活的强者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寒假里我又捧起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因为我曾在去年细细品读过这本书,主人公的坚强、乐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利用假期时间重温海伦·凯勒的故事,并把这本我最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海伦·凯勒的故事,内容令我震憾不已。她在19个月时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使她与外界失去了沟通,在家庭老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条铺向光明的小路。她从莎莉文老师身上学到了善良、热情、耐心、坚定和信心,从此克服种种困难,从哈佛大学毕业,四处奔波、演讲,为世界的慈善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完成了健全人都难以完成的事业,给盲人和千千万万个健全人极大的鼓舞。难怪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 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海伦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存的渴望,对生活的赞美,对人类的友善情感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一个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世界的她能取得如此成就,我们健全人更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不能让时光从指缝间流失;更要热爱生命、勇敢坚强,不能被一点儿挫折打败。但现实生活中的我惰性十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面对一点小小的困难时就举步不前,总想着退缩或直接求助家长,家中经常会传出“妈妈,这些我不会,来帮我呀”、“爸爸,快来教教我”这样的喊声,它们成了我的口头禅。我害怕失败,在遇到挫折时会非常沮丧,很轻易就想到放弃。回想自己学习电子琴的经历,由于更换了新老师有些不适应,一跟不上节奏就马上对自己失去信心,立刻放弃已经练了两年的电子琴,从此电子琴就成了家中的摆设。其实我所碰到的“困难”和“挫折”根本不能与海伦•凯勒的经历相提并论,自从认识了海伦•凯勒,我时常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每个人总要离开父母独立面对社会,不可能总依赖父母,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要视海伦•凯勒为榜样,学习她的宝贵精神,轻视困难,时刻保持坚强和乐观,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我十分喜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心灵的对话,它让我受益匪浅,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同学爱上这本书。
点评:作者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获得诸多启迪,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开篇简要概括了全书内容,接着结合实际,指出自身存在的不足,阐明感悟、明确努力方向,并引用书中的话语,使“感”有所依,使“情”有所靠。全文层次明晰、语言流畅,感悟深刻,不失为一篇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