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与摘要的统一要求(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7:5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安工程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与摘要的统一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安工程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与摘要的统一要求》。

第一篇:西安工程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与摘要的统一要求

西安工程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与摘要的统一要求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具有创造性研究成果或在研究工作中具有新的见解,并据此申请硕士学位的重要的文献资料。现将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与摘要的统一要求规定如下。

一、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和顺序

1.学位论文

(1)题目: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题名应力求简短,最多不超过30字。

(2)摘要: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约1000字左右,中文摘要应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说明科研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新性成果或新的见解,语言力求精炼。

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中文摘要下方另一行注明学位论文的关键词(3~7个)。(3)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的上方应为论文题目,换行居中写ABSTRACT,英文摘要的内容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要求语法正确,语句通顺,文字流畅。摘要结束时在右下方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弧括起置于姓名之后,右下方第二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最下方一行为关键词(KEY WORDS)。

(4)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格式为:目录二字居中排、黑体、二号字,章节名称全部左顶格,与页码之间用虚线连接,一级标题4号黑体,其它标题为宋体小4号字。

(5)绪论:在论文正文前,冠第一章内容为:该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6)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由第二章开始。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测试方法和测试原料、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7)结论:论文应有结论,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要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新见解,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应严格区分研究生的成果与导师科研工作的界限。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列在正文的末尾。文献是期刊时,其格式为:[序号],作者(外文姓列名前),文章题目名 [J],期刊名(外文或缩写),卷号,(年份),期号,页码。(若期刊无卷号,则为:年份,期号,页码)。

如果作者为了向读者提供与本学科领域或本研究专题有关的参考文献时,文章题目应列出;当仅是为了便于读者校对和检索时,可以不一定列出文章题目名。

文献是图书时,其格式为:[序号],作者(及译者名),书名[M],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社,年份,页码。

文献是论文集时,其格式为:[序号],作者,题目[A],(第?届)论文会议名称的论文集[C],年份z,卷,页码。文献是学位论文时,其格式为:[序号],作者,题目[D],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学位(硕士,博士,博士后),年份,页码。

(9)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主要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说明。

(1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按学术论文发表的时间顺序,列齐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必须与论文内容相关)清单(发表刊物名称、卷册号、页码、年月、论文署名及排序)。

(11)版权所有:本论文知识产权归属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及导师签名。(12)独创性声明:研究生签名。

(13)学位论文正文页眉统一要求为“本章题名”,其他部分不要页眉。(14)若有符号总表,加在英文摘要之后。(15)页码从绪论排起到附录结束。(16)致谢。

2.论文摘要(单行册):

硕士论文摘要单行册为3000-5000字。论文摘要用作编辑《西安工程大学学位论文摘要汇编集》。

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应简短明了。要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内容包括:从事这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完成的工作、获得的主要结论、结论的意义。应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部分。

二、学位论文和摘要的书写、装订要求

1、学位论文用纸规格为A4,正文采用小4号宋体字,1.3倍行距;一级标题采用2号黑体字;二级标题采用4号黑体字;三级标题采用小4号黑体字;版芯尺寸为155×250mm(连眉头),(约38字/行,33行/页)。使用时左侧注意留出3cm以备装订。学位论文的封面由研究生部统一印制发放。

2、坚持科学作风,要求论文排版格式规范,标点符号正确,杜绝错别字。论文一律采用计算机编辑打印,并用A4纸双面复印。

3、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如图1,表1,附注1,文献[1],公式(1)。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图、表中有附注,则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如注a,注b,附注写在图、表的下方。文中公式的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格式。

4、文中所用单位一律采用1993年12月2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5、单行册的论文摘要一律不要插图,其打印格式如下: 论文题目:——————————————

——————专业 研究生—————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日期—————— 正文3000-5000字

答辩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三、盲审论文的书写、装订要求

1、论文封面中隐去作者和导师姓名。

2、英文摘要中隐去作者和导师姓名。

3、论文知识产权声明及独创性声明中隐去作者及导师签名。

4、删去致谢一页。

5、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中隐去作者姓名。

除以上5点之外,一律严格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与摘要的统一要求进行.附件1:西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样式 附件2:西安工程大学学位论文范本

附件1:西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样式 ×××(2号黑体,居中排)

1.1×××××(4号黑体,左顶格,不接排)

×××××××××××××××××××××××××××××××××××××××××××××××××××ׄ„(小4号宋体)

1.1.1×××××(小4号黑体,左顶格,不接排)××××××××××××××××××××××××××××××××××××××××××××××××××××××××××ׄ„

a.××××(小4号黑体)×××(接排,小4号宋体)(1)××××(小4号黑体)××(接排,小4号宋体)1)××××(小4号黑体)××(接排,小4号宋体)

附件2:西安工程大学学位论文范本

摘要

为配合提高军服色牢度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新一代军服所用的纺液着色涤纶多异多重复合变形涤纶长丝的生产工艺过程,研究了纺液着色涤纶长丝性能及颜色变化规律。

本文进行了与纤维颜色相关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物体颜色产生的原因,结合了物理、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相关内容,讨论了物体颜色的基本定义概念,并系统地提出了物体颜色的基本属性。从理论上分析了光与纤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借助物理光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推导了光在纤维表面以及内部的多次反射、吸收的数学规律,得到纤维漫反射光强分布函数的数学方程的基本形式。同时,系统地讨论了颜色感知过程的生理基础和颜色的色度学基础,并将这些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表现规律相结合,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纤维颜色的明度主要受到纤维外表面反射光和内反射光的影响;纤维颜色的饱和度和色调角主要受到内反射光的影响。

从工程角度出发,以实际工业生产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了色母粒加入量对纺液着色涤纶纤维预取向丝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拉伸工艺条件下的纺液着色涤纶纤维强伸性能、热收缩性能的变化规律;同时,本文重点系统地测试研究了纺液着色多异多重复合变形涤纶长丝纤维及织物在加工过程中颜色变化的规律。测试结果表明:(1)随着纤维线密度的增大,着色涤纶长丝纤维的明度L、饱和度C均呈负指数规律下降,但色调角基本不变;(2)在不同纤维截面形态中,五叶形截面纤维的颜色明显浅于圆形截面纤维,其色相也有较大不同;(3)在不同的加工方式中,相同线密度的加弹丝与平行牵伸丝相比,其颜色明显偏浅并较为鲜艳;(4)不同加弹工艺参数,生产的变形丝的加弹变形效果不同,加弹变形卷曲率好,纤维颜色总体上变浅,色相基本没有变化;但拉伸倍数的改变,着色纤维(相同线密度)的颜色基本没有变化;(5)随着捻度增加,纱线明度L和饱和度C呈负指数规律下降,而且表面反射光比例下降,导致色调角向“蓝”光方向略有偏移;(6)随着织物减量率增大,着色涤纶纤维织物颜色将会变“深”、“暗”,同时,织物颜色的色相会偏向于“蓝绿”光;(7)不同温度的热定形加工,无论织物的明度、饱和度、色调角,均无明显规律性的差异,即织物经热定形处理,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本论文选择的颜料,在织物中没有发生热迁移、升华的现象,具有很好的耐热性。所得到的相应的回归预测规律,与理论分析的规律是一致的。本文是结合化纤厂实际生产设备和工艺条件进行的研究工作,使理论上的研究与工厂实际的生产状况更为接近,对实际生产工艺的制定和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性指导作用。

关键词:纺液着色涤纶纤维、力学性能、热收缩性能、颜色、明度、饱和度、色调角

Technological Properties and Color Variation Rule

on Spun-dyed PET Filament Yarn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lor fastness of military uniform, spun-dyed multi-cross section and component composite textured PET filament yarn is used in new generation military uniform, and the properties and color variation rule on spun-dyed PET filament during processing are studied.In the thesis, the correlative theory on the color of fiber is studied.On the basis of the acquired research the thesis summarizes the reasons how an object shows its color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color definition of an object combining with relevant knowledge such as physics, physiology, psychology and so on, and systematically offers the color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an object.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action rule on fiber and light is theoretically analyzed, and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n physical optics, the mathematic rule on light’s external and internal reflection and absorption for many times is deduced, and the basic model of mathematics equation on diffuse reflection light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fiber is obtained.Besides this, the thesis also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colorimetry elements of color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lor sensitivity,and synthetically analyses the rule on color of fiber combining the physical, physiological rules with psychological factors.The the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lightness of spun-dyed filament yarn is mainly affected by external and internal reflection light of the fiber, and its saturation and hue is mainly affected by internal reflection.Proceeded from engineering and regarded actu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as an object of research, influences by the colorant addition on the intensity of spun-dyed PET POY and the variation rule of intensity-elongation property and heat-shrinkable character of spun-dyed PET fiber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Simultaneously,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on the color variation rule of spun-dyed multi-cross section and component composite textured PET filament yarn and its fabric during processing.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is work.(1)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iber linear density, the lightness and saturation of spun-dyed PET filament yarn will

vary with the fiber linear density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negative exponent.However, the basic hue remains unchangeable.(2)Of all different shapes of fiber cross-section, the color of pentalobal cross-section filament is obviously lighter than the round one, and there is mark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hues.(3)Of different processing styles, the color of elasticized filament is obviously lighter and more brilliance than that of parallel draft filament with the same linear density.(4)Adopted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the elasticizing texturing effect of textured filament is different.The color of fiber with good degree of crimp by elasticizing texturing is lighter, and the basic hue will be unchangeable.However, with the variation of drawing ratio, the color of spun-dyed filament(the same linear density)will be unchangeable on the whole.(5)With the increase of twists, the lightness and saturation of the yarn will vary with the twist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negative exponent, and the proporation of external reflection light will decrease, which causes its hue to be slightly partial to “blue” shade.(6)With the increase of fabric’s deweighting rate, the color of spun-dyed PET filament fabric will be “darker” and “duller”.Simultaneously, the hue of the fabric will be partial to be “blue-green” shade.(7)The lightness, saturation and hue of the fabric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heat setting show no obvious regular difference, that is, the color of fabric will be no variation after heat setting, which indicates the colorant selected in this work have no phenomenon of thermal migration and sublimation and possesses good heat endurance.As a result of the fact that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actual production equipments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closer to the situation of actual production in the factory, and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working out of actu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ntrol of production process.Chen Mei-yu(Textile Material & Textile Fabric Design Major)

Directed by Professor Yao Mu Key Words: spun-dyed PET fiber, mechanic property, heat-shrinkable character, color, lightness, saturation, hue

绪论

1.1纺液着色涤纶纤维的研究与发展

1.1.1涤纶纤维织物的染色生产方法

涤纶纤维织物的染色问题一直是纺织染整企业、科研单位所研究的重点。目前涤纶纤维织物已应用于规模生产的染色方法主要归结为四大类:织物染色法、纱线(绞纱、筒子)染色法、纤维染色法和纤维本体着色法[1]。

a.织物染色法:涤纶纤维织物染色法一般是采用分散染料(或特种染料),利用溢流染色设备进行染色。主要包括高温高压染色、热溶染色法、载体染色以及改性涤纶阳离子染色法等。

(1)高温高压染色法:利用高温高压设备,使分散染料的染液温度升至120℃~130℃高温,从而使染料在涤纶纤维织物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率大大增加的染色方法,也是目前涤纶织物染色的常用方法。

(2)热溶染色法:先将涤纶纤维织物浸轧染液,然后烘干进入焙烘室进行热熔固色,这时浸轧在涤纶纤维织物表面的染料在高温下被纤维吸收并扩散进入涤纶纤维内部以达到固色目的。热溶法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但得色鲜艳度、固色率及织物手感均较高温高压法差,而且一些染料在常温高压蒸汽中较易水解和还原,染料选择受到限制。

(3)载体染色:采用苯基苯酚、卤代芳烃、联苯以及水杨酸甲酯等作为载体,与染液、分散剂一起升温,并维持染液pH值在6.5~7之间进行沸染60~90分钟。该方法工艺简单,可用一般设备染色,但由于载体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且若在织物上残留,还会降低织物染色的日晒色牢度,故该方法目前很少被染整企业使用。

(4)改性涤纶阳离子染料染色法:对聚酯高聚物改性,使涤纶大分子链接枝某些能与染料结合的基团,如磺酸基,制成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或在纺丝前或纺丝过程中加入阳离子活性剂制备可用阳离子染料的涤纶纤维。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常压沸染,且色谱较全。但由于改性后涤纶纤维热稳定性较差,因此该方法仅适合于装饰、内衣织物。

b.涤纶纱线染色法:涤纶纱线染色法是采用涤纶纱线高温高压染色装置对绞纱或筒子纱进行染色,目前常用于色织物的生产。

c.涤纶纤维染色法:涤纶纤维染色法采用涤纶纤维高温高压染色装置对涤纶散纤维或纤维条卷绕的团或饼进行染色,利用不同颜色散纤维混纺成花色纱线

绪论

进行织造,常用于开发花色织物品种。(以下省略)

1.2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装备涉及到纺织品的数量品种达50种之多,其中包括军服(夏服、春秋服、冬服如外衣、内衣)、各种服饰(帽徽、肩章、帽墙带、功勋章、绶带、臂章)、盔帽、鞋靴(作训鞋、防寒鞋、作战鞋)、辅料配件(绳、线、里料、粘合衬等)、各种工作服(防弹、防生化作训服)、携行具等。由于军服是标志性服装,体现我军军容的雄风和庄严,并且我国地域广阔,军人长时间工作在自然条件环境中,因此军用装备应具有:防护性、标志性、耐用性、功能舒适性。对于军服来讲,服装面料具有平整的外观、严格的色泽均匀一致性,优良的色牢度,良好的耐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五十年代到我军新一代军服的装备、士兵军服等部分装备用品所用材料经历了从棉织物、涤/棉混纺织物到新型涤纶仿毛织物的发展。在研制我军新一代士兵军服系统过程中,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士兵系统研究中心与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组建的科研集体,先后发明多异多重复合变形涤纶长丝,并攻克了纺织染整等工艺技术难关,使我军新一代士兵服装具有平整优良的外观,优良的抗皱弹性,良好的悬垂性,永久的抗静电性能,良好的“可机洗”、“洗可穿”性能,不起毛起球,不勾丝等优良的服用性能。并从1997年开始先后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澳部队、国庆50周年阅兵部队、全军部队、公安、武警及工商税务等。(以下省略)

1.3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的研究工作:

(1)在研制开发多异多重复合变形军绿色着色涤纶长丝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实验研究,探讨纺丝加工过程中,不同色母粒添加量、不同加工方式、纤维不同截面形状、以及各道工序的不同生产工艺参数(温度、牵伸等)对着色涤纶纤维性能和色度的影响。

(2)测试研究纺纱、织造加工过程和工艺对着色涤纶长丝纤维的色度影响。(3)测试研究染整加工过程(碱减量、定形等)和工艺对着色涤纶长丝织物的色度影响。

色度学基本理论

色度学基本理论

2.1颜色的概念与特征

关于颜色的概念,早在公元前已被人们所关注, 不仅是物理学家所研究的问题,而且哲学家们也投入相当关心。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对颜色作为科学的可能性给予评述。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曾对“颜色”进行了定义[52],不过这些对颜色的评述和解释还是粗浅的。直到1672年,牛顿(Newton)创造性地进行“三棱镜”实验[52],将颜色与光谱联系,使颜色的概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众多颜色科学研究成果中,拿骚(Nussau)[52] 详细地研究分析了产生颜色的15种起源,包括白炽化、气体蒸发、振动和转动、过渡金属化合物等。对上述15种方式进行归纳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颜色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色光与我们眼睛直接作用;另一类是光源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色光。从颜色产生的过程和原因看,我们可以认为:所谓物体的颜色,就是光与物体相互作用所呈现的具有特定光谱成分的色光直接作用(刺激)于人眼的视觉神经(锥体细胞),并经大脑比较判断所作出的相应主观表达(解释)。根据颜色的定义知,颜色取决于光线的性质,取决于物体的性质,取决于人眼视网膜上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取决于人的感觉。因此,颜色是光源、物体、人眼所构成的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理、生理、心理的综合作用结果,是客观规律和主观判断、评价相互作用的结果。颜色的产生要经历物理环节(光与物体相互作用)、生理环节(光对视网神经刺激以及信号到大脑的神经传递)和心理环节(大脑获得信息并作出审视判断)。

根据上述分析,颜色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1)评判形式的主观性:颜色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主观判断,这些判断受到个体的年龄、记忆及文化背景等个体特征的影响,判断形式也是以主观的形式表示出来的。

(2)评判内容的客观性:颜色是物体与主体的直接联系特性,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

(3)环境条件的重要性:颜色的表现是在一定光源、背景环境及主体生理条件下形成的。环境改变,颜色的表现结果将发生改变。在自然界中,颜色总表现为一种“相关色”。

2.2 颜色的物理基础

2.2.1 光源

光是一种电磁波。而电磁波按波长由短到长排列依次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色度学基本理论

紫外线、可见光谱、红外线、雷达及无线电波等,如图2-1所示。其中可见光谱是人眼所见的辐射,只占其中很小的一段,其波长范围为380~780nm。每个人对可见光的可见范围略有不同,有人略偏向长波,有人则略偏向短波。同时,由于在整个可见光波长范围中,各波长对人眼的颜色视觉的影响不同(如图2-2[58]),人眼对可见光视觉灵敏度分布曲线呈钟形分布,在长波端和短波端,人眼视觉灵敏度很低,为此,通常将判断应用的可见光波长范围确定为400~700 nm。

图2-1

电磁辐射波及可见光谱

图2-2

人眼对可见光视觉灵敏度分布曲线

(以下省略)

假设每一个分子内只有一个电子作强迫振动,所构成的电偶极子的极化强度P为:

Pes

(2-3)对于单位体积中有多个不同能级的电子,其平均极化强度为:

PNPNes

(2-4)式中:N——纤维单位体积中电子个数。

将式(2-2)代入式(2-4)中,可得极化强度的表示式为:

色度学基本理论

Ne2~itm

P(2-5)E(x)e2(0)i1(以下省略)

5.5不同拉伸倍数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根据第四章的相关讨论,拉伸作用主要改变了纤维的细度和内部结构,使大分子取向度和结晶度得以提高,并改变了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能。为了进一步认识拉伸对着色纤维颜色变化的影响,对表4-2不同拉伸的DY的颜色进行测试。5.5.1实验结果

表5-9

不同拉伸倍数的着色涤纶DY的饱和度C 序号 Y1 Y2 Y3 Y4 Y5

不同规格POY对应的DY的饱和度C

H1 7.134 7.352 7.585 7.630 7.686

H2 6.977 7.112 7.344 7.390 7.436

H3 6.794 7.065 7.083 7.218 7.353

H4 6.626 6.641 6.846 6.924 7.134

H5 6.468 6.581 6.822 7.039 7.072 拉伸倍数 1.373 1.439 1.521 1.581 1.652

结束语

结束语

7.1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

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相应新的进展:(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物体颜色产生原因,结合了物理、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相关内容,讨论了物体颜色的基本定义概念,并系统地提出了物体颜色的基本属性。

(2)在理论上分析了光与纤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从物理光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推导了光在纤维表面以及内部的多次反射、吸收的数学规律,得到纤维漫反射光强分布函数的数学方程的基本形式。同时,系统地讨论了颜色感知过程的生理基础和颜色的色度学基础,并将这些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表现规律相结合,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纤维颜色的明度主要受到纤维外表面反射光和内反射光的影响;纤维颜色的饱和度和色调角主要受到内反射光的影响。

(3)分析了色母粒加入量对着色涤纶纤维预取向丝强度的影响,当色母粒加入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需要调整纺丝温度等工艺参数,以维持着色纤维的可纺性能。

(4)分析了不同拉伸工艺条件下的着色涤纶纤维强伸性能、热收缩性能的变化规律:在本实验范围内,拉伸断裂强度随拉伸倍数的增大而增大,并呈线性变化规律;拉伸断裂伸长率随拉伸倍数增大而减小,呈幂函数变化规律;随着拉伸倍数增大,着色涤纶长丝纤维的沸水收缩率变化规律表现为抛物线形式。

(5)分析了着色涤纶长丝纤维纺丝生产条件下,其纤维颜色的变化规律: a)在整个纺丝过程中,从预取向丝到成品丝,纤维的粗细是变化的,纤维颜色也随之变化,随纤维线密度增大,着色涤纶长丝纤维的明度L、饱和度C均呈负指数规律下降,但色调角基本不变。

b)不同纤维截面形态,着色涤纶长丝纤维的颜色不相同,五叶形截面和圆形截面纤维相比,五叶形截面纤维的颜色明显浅于圆形截面纤维,其色相也有较大不同,具体变化规律同时还受到加工方式相互影响。

c)经不同方式加工,着色涤纶长丝纤维的颜色也不相同,相同线密度的平行牵伸丝与加弹丝相比,无论纤维颜色指标中的明度L值,还是饱和度C值,加弹丝的测试数据较牵伸丝的数据均明显偏大,加弹丝较牵伸丝的颜色明显偏浅并较为鲜艳;加弹丝的色调角H小于牵伸丝的色调角H,由于该纤维的基本颜色为棕绿色,故加弹丝与牵伸丝相比,其色相要偏黄些。

d)采用不同加弹工艺参数,生产的变形丝的加弹变形效果不同,影响到纤维颜

结束语

色的变化,加弹变形卷曲率好,纤维颜色总体上变浅,色相基本没有变化。e)在本实验范围内,拉伸倍数的改变,着色纤维(相同线密度)的颜色基本没有变化。

(6)分析了纺织、染整加工过程中部分加工方法对着色涤纶长丝织物颜色的影响:

a)着色涤纶长丝加捻加工过程中,随着捻度增加,相邻纤维间接触面积增加,使相邻纤维间部分面积直透、界面反射减少,纤维明度L和饱和度C呈负指数规律下降,而且表面反射光比例下降,导致色调角向“蓝”光方向略有偏移。b)随着织物减量率增大,着色涤纶纤维织物颜色将会变“深”、“暗”,同时,织物颜色的色相会偏向于“蓝绿”光。

c)不同温度的热定形加工,无论织物的明度、饱和度、色调角,均无明显规律性的差异,即织物经热定形处理,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本论文选择的颜料,在织物中没有发生热迁移、升华的现象,具有很好的耐热性。

7.2本论文存在的主要不足

(1)在纤维纺丝制造、纺织染整加工过程中,影响纤维性能及颜色变化的工艺因素众多,如不同纺丝温度、纺丝组件压力、滞留时间长短等,由于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原因,本论文仅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测试研究分析工作,尚需更进一步系统的实验研究。

(2)本文是结合化纤厂实际生产设备和工艺条件进行的实验工作,虽然与实验室研究工作相比,更加符合生产实际,但由于工作量、实验费用很大,并可能影响工厂的正常生产,因此,部分实验工作未能一次完成,造成论文中部分章节数据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这些并未影响各章节规律研究的正确性。同时,论文中实验参数的设计范围,受到实际生产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限制。

(3)纤维及织物的结构形态对颜色的影响,尚需更进一步的深入的理论研究。

参 考 文 献

[1].钱宝钧主编,纺织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2].Jitendra K.Srivastava,K.V.Narrasimham and A.A.Vaidya,Mass-coloration of polyester[J],Textile Asia,1987 18(8):142~147;

[3].张孟良,常用色母粒生产工艺介绍[J],神马科技,1998(1): 23~25; [4].Bode, H.,Polyester in Engels,S.et al.,ABC-Geschichte der Chemine,Leipzig,1989;

[5].Brunschweiler, D., Rex Whinfield and James Dickson,Polyester-50 Years of Achievement[C],at the Broad Oak Print Works in Brunnschweiler, D.u.Hearle, J.,Manchester,1993; [6].GB 610 137;

[7].Keith McLaren,MEASUREMENT OF COLOUR DIFFERENCE[J],Text.Horizons(GBR),1989(9):63;

[8].Sohn H.J.,Spin-dying of synethetic fibers[J],Colourage(IND),1990(20):38,39;

[9].関谷 捷一,纺液着色の技术动向[J],繊維機械学會誌,1992(10):29~34; [10].张建春等,化纤仿毛技术原理与生产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571~575;

[11].尹慧凝,涤纶原液着色及后整理加工中颜色的变化[D],北京服装学院,硕士论文,1998;

[12].王妮,新型涤纶仿毛长丝成形原理及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博士论文,2004;

附表1:CIE标准照明体D65与CIE1964标准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加全值

波长λ(nm)400 410 420 430 440 450 460 470 480 490 500 510 520 530 540 550 560 570 580 590 600 610 620 630 640 650 660 670 680 690 700 合计

S()x10

0.15 0.67 1.64 2.35 3.46 3.73 3.07 1.93 0.80 0.15 0.04 0.35 1.06 2.19 3.39 4.74 6.07 7.29 8.36 8.54 8.71 7.95 6.46 4.64 3.11 1.85 1.05 0.58 0.28 0.12 0.11 94.82

S()y10

0.02 0.07 0.17 0.29 0.56 0.90 1.30 1.83 2.53 3.18 4.34 5.63 6.87 8.11 8.64 8.88 8.58 7.92 7.16 5.93 5.10 4.07 3.00 2.03 1.30 0.74 0.42 0.23 0.11 0.05 0.04 100.00

S()z10

0.67 3.07 7.82 11.59 17.76 20.09 17.70 13.03 7.70 3.89 2.06 1.04 0.55 0.28 0.12 0.04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7.3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1.陈美玉、孙润军,织物吸灰性能的测试研究,四川纺织科技,2003(4):40~42; 2.陈美玉、孙润军、郝新敏,拉伸倍数对有色涤纶牵伸丝性能的影响规律,合成纤维工业,2003(6):36~38;

3.陈美玉,涤纶纤维织物的染色方法评析,四川纺织科技,2004(2):28~30; 4.陈美玉、施楣梧、孙润军,加捻程度对着色涤纶纱线颜色变化规律的影响,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4(2):105~108;

5.陈美玉、孙润军,纱线毛羽测试分析,毛纺科技,2004(4):57~59; 6.陈美玉、孙润军、郝新敏,细度对着色涤纶长丝纤维颜色变化规律的影响,纺织标准与质量,2004(4):19~20;

7.陈美玉、孙润军、郝新敏,化纤不同加工方式对着色涤纶长丝颜色的影响,合成纤维,2004(5):8~9;

西安工程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安工程大学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学位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归属西安工程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使用学位论文工作成果或用学位论文工作成果发表论文时署名单位仍然为西安工程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老师签名: 日

期:

西安工程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禀承学校严谨的学风与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它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括本人已申请学位或他人已申请学位或其它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感谢。

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相关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本论文的完成得益于导师姚穆院士的悉心教导,使我在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等各方面得以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新颖的研究思想,令我获益匪浅。值此机会,谨向我的导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作为整个课题的组成部分,本论文的完成得到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支持,论文实验部分的顺利进行得到了海南海虹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兴虹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新星织造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绍兴新建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功能与服装面料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大力帮助,在此,谨对以上单位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深表感谢。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总后军需研究所的张建春博士、施楣梧博士、郝新敏博士以及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的张一心副教授、孙润军博士等,感谢他们对本课题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篇:学位论文摘要写作要求(范文)

学位论文摘要写作要求:

何谓“摘要”?就是你论文的关键内容。人们通过摘要,可以了解你的研究对象、角度、方法、目的、观点。因此,上述五项就是学位论文摘要的五要素。鉴于此,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撰写摘要的基本的“公式”:

本文以„„为对象(研究对象),旨在以„„为视角(研究视角),通过„„的方法(研究方法),力图为„„提供参照(研究目的)。本文认为„„(主要观点)。

摘要内容杜绝背景信息,直奔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目的:主要说明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或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方法:主要说明作者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尽可能详尽描述出具体„„的过程、„„的变化规律、„„的有效措施等;结果:作者在此工作过程或使用文中的研究方法所得到的实验的或研究的结果,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的结果,得到的效果和性能等;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等,得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适用范围。但是结论力求精确、直接、详明。

综上所述,摘要可归纳总结为一种格式,“ 为了什么,做了什么,如何做的,结果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示例1:(目的)为了改善钢铁材料的耐高温腐蚀性能, 用光束合金化方法在45钢表面合成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过程和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弥散X射线分析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光束合金化工艺参数(粉末预置量m和热输入量q)对合金化层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及其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 减小比能量(E=q/m)将导致合金化层的熔宽和熔深减小, 从而使合金化层含Fe量减少, 含Al量增加;该实验条件下, 获得了Fe与Al原子数比为2.4~19.2的合金化层.由比能量决定的Fe与Al原子数比是合金化层显微组织及其物相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有3种类型: α-Fe固溶体、α-Fe固溶体+Fe3Al金属间化合物及FeAl+AlFe3C0.5金属间化合物.(结论)降低热输入或增加粉末预置量均可引起合金化层中Fe与Al原子数比的降低,有助于Fe-Al系(Fe3Al或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合成.示例2:(目的)针对传统二次规划求解方法训练优化极限学习机(OMELM)存在速度慢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单变量迭代序列最小优化(SSMO)算法.(过程和方法)该算法通过在框式约束中优化拉格朗日乘子来实现目标函数的最小化:首先在初始化拉格朗日乘子中选择使目标函数值最大下降的拉格朗日乘子, 将该拉格朗日乘子作为目标函数的唯一变量;然后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并更新该变量的值;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的拉格朗日乘子都满足二次规划问题的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为止.(结果)实验结果表明,SSMO算法只需调节很少的参数值便可得到足够好的泛化性能.(结论)使用SSMO算法求解的OMELM方法在泛化性能上要好于使用序列最小优化(SMO)算法求解的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在随机数据集测试中SSMO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第三篇:2014年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统一要求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统一要求

青岛科技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统一要求

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称号。学位称号对于学位获得者来说是评价其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其受教育质量的标志。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成果,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实现学位论文在格式上的规范化,特作如下规定:

一、论文的内容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汉语撰写(外语专业除外),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4万字,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8万字。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立论明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论文内容一般应包括12个主要组成部分,依次为:

1、封面,2、扉页,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目录,6、符号说明,7、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附录,10、致谢,1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2、声明。

1、封面

采用全校统一制作格式,填写的内容为:论文题目、中图分类号、学校代码、密级、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科专业、专业代码、研究方向、论文完成日期。

2、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应该是学位论文的中心内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体现研究工作的核心思想。摘要内容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论。要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和具有新见解的部分。

3、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4、目录

目录作为论文的提纲,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简明扼要。

5、符号说明

论文中所用符号应标明其意义、单位(或量纲)。符号的单位(或量纲)一般应采用国际标准单位制。

6、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前言(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前言(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作为论文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排写,但不加章号。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撰写论文时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参考文献中近5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8、附录

主要列入正文中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文字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主要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说明等。

9、致谢

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的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滥用浮夸庸俗之词。

1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按学术论文发表的时间顺序,列齐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清单(时间、发表刊物名称及论文署名),并注明相对应学位论文的章节。论文必须以青岛科技大学名义的第一、第二或第三作者署名。

11、声明

研究生及导师必须在相应位置上签字。

二、论文撰写规范

1、论文封面一律由计算机打印,按统一要求进行装订。论文题目不宜超过36个汉字。

2、论文扉页格式

论文题目

(小二号,黑体)

学位论文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

3、博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1000字以上,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500字左右。其内容次序为论文题目、“摘要”二字、摘要内容、关键词(15个汉字左右)。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格。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或仿宋体)。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4)摘要内容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或仿宋体)。关键词数量为4-6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空一格。

4、英文摘要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其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的空格。

(3)摘要内容后空二行打印“KEY WORDS”,其后关键词小写,关键词之间空一格。

5、目录格式

目###录

(三号,黑体,居中)

前言(四号,宋体)„„„„„„„„„„„„„„„1xxxxx(四号,宋体)

1.1 xxxxx(小四,宋体)„„„„„„„„„„„„„„„1

1.1.1 xxxxx(小四,宋体)„„„„„„„„„„„„„26、论文正文

(1)标题: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二行为“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打印论文正文。

(2)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或仿宋体打印。

(3)图:图中一律采用英文标注。图题采用中英文对照,其英文字体为五号整体,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应有“自明性”,即读者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论文正文,就可以理解图意。图号按章顺序编号,如图3-2为第三章第二图。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其中机械零件图按机械制图规格要求;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照片应在右下角给出放大标尺;实验结果曲线图应制成方框图。

(4)表格:表格按章顺序编号,如表5-4为第五章第四表。表应有标题,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

(5)公式:公式书写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序号,该序号按章顺序编排。

7、参考文献

(1)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如:“„„李××[1]对此做了研究。”或“数学模型见文献[2]。”

(2)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3)格式示例

参考文献

(小四号,黑体,居中)

示例如下:(字体为五号,宋体)

期刊———-[序号] 作者,题(篇)名,刊名,出版年,卷次(期次):起止页次 图书————[序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次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

止页次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技术标准――――[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8、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格式同上述第7条。

10、声明包括《独创性声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其具体内容及格式如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本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青岛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青岛科技大学。(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于本声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本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三、论文打印及装订要求

1、纸型:A4,双面打印。

2、页眉:单页:“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页:论文题目;五号宋体,居中。

3、页码:居中,小五号字。

4、页面设置:上边距:3.5;下边距:2.8;左边距:3.1(装订线0.5);右边距:2.6;页眉:2.5;页脚2.0。

5、正文行间距:一般为1.25倍间距。

6、论文装订顺序依次为:

1、封面,2、扉页,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目录,6、符号说明,7、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附录,10、致谢,1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2、声明。

注: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按上述规定书写,如格式不一致,研究生工作处不予办理日期:2006-10-8

第四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要求

新疆大学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工作要求及工作程序

一、研究生论文答辩会工作要求

1、论文答辩委员会对论文必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严格把关,维护学位的声誉,不得降格以求。

2、答辩要发扬民主,在学术观点上可各抒己见。

3、论文答辩会一般以公开方式举行,校内外有关人员可列席旁听。

4、论文答辩应逐人进行。

二、论文答辩会工作程序

1、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会开始。

2、指导教师或会议秘书介绍情况

⑴ 对答辩人情况的介绍

应介绍答辩人执行培养计划、进行课程学习、从事科学研究以及完成学位课程考试和外语情况和学位论文的情况。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还应宣读论文自评结果(包括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同等学力人员的论文答辩,还应介绍申请人申请学位的有关材料(如申请硕士学位前的学历及国家外语、综合考试情况)和审核工作情况。

⑵ 宣读校内外专家论文评阅书。

3、论文答辩人简要介绍论文主要内容

答辩人应着重阐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以及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答辩人对论文的介绍一般是二十分钟,博士生可适当延长。

4、委员提问和答辩人回答问题

答辩委员会委员应注意多提问题,避免对论文进行过多的评论。

答辩人应科学地、准确地回答答辩委员会委员提出的有关问题。答辩人可携带与论文有关的书刊资料,经答辩委员会主席同意,可翻阅查证。

5、答辩评分及投票表决

答辩委员会主席根据答辩进行的情况,并征得其他成员同意后,宣告答辩告一段落,申请者和旁听人员退席。

答辩委员会委员应根据评分要素,以及答辩人对论文的自我评价,对答辩人的论文本身及答辩情况作出科学评分,并依照评分结果将论文定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答辩委员会应对答辩人答辩情况充分交换意见,经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2/3(含2/3)以上投票,作出是否通过答辩和建议授予学位的决定。

6、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议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对本次所有答辩作出决议,并形成书面决议经分委员主席签字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五篇: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1论文用字、编辑、打印、用纸及顺序 1.1 论文用纸、页眉、页边距及字数 a 论文用纸

论文用纸一律为A4(210㎜×297㎜)70g复印纸; 博士学位论文封面使用蓝色150g平面特种纸制作; 普通硕士学位论文使用白色157g铜版纸制作;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使用浅蓝色150g轧纹特种纸制作;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使用浅绿色150g轧纹特种纸制作。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使用土黄色150g轧纹特种纸制作。b 页眉

论文从第一页(摘要)开始到最后一页,每一页的最上方有页眉。页眉用5号楷体,居中排列,页眉之下划一条线(单线,线粗0.25磅)。页眉以各章节名称与“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或“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字样交替标示。奇数页页眉为章节名,偶数页页眉为“西安理工大学博士(或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c 页边距

论文页边距设置采取以下方式:上边距:2.5cm;下边距:2.1cm;左边距:2.1cm;右边距:2.1cm;装订线:0.5cm;页眉:1.5cm;页脚:1.5cm。d 字间距和行间距 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论文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1.2 论文用字、编辑与打印

论文一律使用简化汉字,全部打印清楚,少量中、英文无法打印的文字符号可允许手写,但须清晰整洁。正文、摘要用字为小四号宋体。不得使用不合规定的简化字、复合字、异体字或乱造汉字。论文采用双面复印。

论文编辑软件要求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1.3 论文顺序

论文顺序依次为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前言、主要符号表、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等评价情况。主要符号表和附录可按需列入。论文的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及主要符号表的规范 2.1 封面

论文封面按照研究生部统一要求,参照给出的格式制作(见文后附录A、B、C)。

论文题目要做到确切、恰当、鲜明、简短,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题目中所用的词语应考虑到检索时可以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如关键词)。论文题目字数要求在25字以内。若题目语义未尽可用副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副题应处于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的下一行用破折号“——”引出。2.2 中文摘要

论文摘要由题头、摘要正文、关键词、资助申明等部分组成。题头格式为:在摘要页的左上方顶格,按行逐次向下排列的顺序为:论文题目、学科名称(或工程领域)、研究生姓名(研究生签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签名)。论文题目、学科名称(或工程领域)、研究生、指导教师均采用四号宋体加粗;正文选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个字应用宋体小四号加粗。

中文摘要约500-800字左右,论文摘要一般包括:论文的目的和重要性;采用的研究方法;完成哪些工作;获得的主要结论。用句应精炼概括,并有本论文的关键词3-5个。

摘要的最下方写上(若没有可不写):本研究得到XXX基金(编号:□□□)的资助。

中文摘要格式详见附录D。2.3 英文摘要

摘要前也需题头,要有导师和研究生的签名(英文或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按照“名前姓后”的顺序书写。论文题目(全部用大写字母)、Abstract、姓名均选Arial 四号加粗。正文内容选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英文摘要撰写要求如下:

(1)用词应准确,使用本学科通用的词汇;

(2)摘要中主语(作者)常常省略,因而一般使用被动语态,应使用正确的时态并要注意主、谓的一致,必要的冠词不能省略;(3)“Key words”一词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关键词按相应专业的标准语写出;

(4)中、英文摘要的内容须一致。英文摘要格式详见附录E。2.4 目录

(1)目录中章、节号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第1章则为1,其余分层次为1.1及1.1.1等几个层次,其中“.”号用半角;(2)目录中应有页号,页号从正文开始直至全文结束;(3)目录页号另编;

(4)页号在页下方居外侧排列。2.5 前言

前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研究课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文献综述;理论依据和试验设备条件等。2.6 主要符号表

(1)全文中常用的符号及意义在主要符号表中列出;(2)符号排列顺序按英文及其它相关顺序排出;(3)主要符号表页号另编。3.论文正文的规范

正文是一个逻辑严密、论述准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的整体,一般应包括研究背景、主体研究内容及过程、结论等部分。作者可视具体研究内容分为若干章。全文应与参考文献紧密结合,重点论述作者本人的独立研究工作和创造性见解。论文不得模糊作者与他人的工作界限,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或学术观点,必须给出参考文献,严禁抄袭、占有他人的成果。3.1 正文的层次格式 正文的层次格式如下: XXXX(三号粗黑体,居左,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1.1 XXXXX(小三号粗黑体,居左,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1.1.1 XXXX(四号粗黑体,居左,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a.XXXXX(小四号粗黑体,固定值 20磅)(1)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磅)3.2 研究背景及意义

论文的研究背景是整个论文的基础,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内容和要求为:(1)清楚、严谨地论述国内外关于本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2)明确论述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3)论述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3.3 论文的主体研究内容 论文的主体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试验结果分析等。论文主体应力求准确、完整、清晰、通顺、实事求是、简短精炼。3.4 结论

结论要求简明扼要地概括论文所得出的若干重要结果,包括理论分析、模型建立及运算等结果,着重介绍作者本人的独立研究和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学科或工程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结论要明确、精练、完整、准确。在结论中可以提出建议,进一步的研究设想、仪器设备的改进、尚待解决的问题。3.5 插图、表格、公式 a 插图

(1)所有插图按章编号,如第1章的第1张插图为“图1-1”,所有插图均需要有中、英文图题(图的说明,中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五号,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图号与图题间应空1个字距,在图的下方居中标出;

(2)一幅图如有若干幅分图,均应编分图号,用(a),(b),(c)……,按顺序编排;

(3)插图须紧跟正文,特殊情况需延后的插图不应跨节;(4)图形符号及各种线型画法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

(5)坐标图中坐标上须注明标度值,并标明坐标轴所表求的物理量名称及量纲,应均按国际标准(SI)标注,例如:kw,m/s,Nm…等,但对一些示意图例外;(6)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7)图中用字为小五号宋体;

(8)使用他人插图须在图题正下方注明出处(用五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b 表格

(1)表格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第3章第1个表的表序表示为“表3-1”,并需有中、英文表题,(表的说明,中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五号,字间距设置为:标准);(2)表格序号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必须置于表格上方居中排列;(3)表格的设计应紧跟正文。表格较大,不能在一页打印、需要转页排时,只需在续表上方居中注明“续表”,续表的表头应重复排出。若为大表或作为工具使用的表格,可作为附表在附录中给出;

(4)表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

(5)使用他人表格须在表格正下方注明出处。c 公式

(1)公式均需有公式号;

(2)公式号按章编排,如第2章的第3个公式序号为“(2.3)”;(3)公式中各物理量及量纲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禁止使用已废弃的符号和计量单位;(4)公式中用字、符号、字体要符合学科规范。3.6 致谢

(1)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直接有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谢辞应谦虚诚恳,实事求是。作者的家属及亲朋好友等与论文无直接关系的人员,一般不列入致谢范围;

(2)致谢中还应感谢提供研究经费及实验装置的基金会或企业等单位和个人。3.7 参考文献

(1)一律用五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五号),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2)参考文献一般应是实际查阅过并对论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一般不应间接使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4)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按出现先后依次列出,并在引用处右上角标注,标注符号为【X】;

(5)参考文献中论文的书写顺序为:序号,作者,论文名,杂志或会议名,卷号,期号或会议地点,年,页号。

4.论文的附录,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部分的规范 4.1 附录

附录一律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内容包括

(1)正文中过长的公式推导与证明过程可以在附录中依次给出;(2)与本文紧密相关的非作者自己的分析,证明及工具用表格等;(3)在正文中无法列出的实验数据。

4.2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

在论文的最后,应附学员本人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获奖、鉴定及工程实践的社会评价及有关资料(一般只写目录清单即可)。一律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西安理工大学学位办

下载西安工程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与摘要的统一要求(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安工程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与摘要的统一要求(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疆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书写格式范文

    新疆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书写格式 一、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书写的一般格式 1. 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第一条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和新发明,是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重......

    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程序与要求

    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程序与要求 2011 一、申请答辩 学位申请人在学制规定的年限内 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各个培养环节 成绩合格 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 并在攻读学位......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应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要求

    西南科技大学关于学术型、高校教师研究生 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的基本要求一、检查内容: 1、开题报告 2、实验记录(理工科);调研、调查记录、案例收集等(文科) 3、论文研究工作进......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的最新发现、理论和见解,是研究生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重要......

    北邮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北京邮电大学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学位论文应是作者以所从事的专门技术工作或科学研究为内容撰写而成,是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文献资料,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硕士)写论文之前最好先看看论文要求的格式,然后按照要求来写,这样后期修改就不会很困难。 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