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得-两个百年梦与理想社会的关系
两个“百年梦”与理想社会是何关系
在学这课之前,我们都不了解不知道什么叫两个“百年梦”和理想社会。通过查阅资料以及激烈讨论,我们不仅知道了这两个概念是什么并深入学习“‘两个百年梦’与理想社会的关系。“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党十八大以“两个一百年”作为奋斗目标铸就“中国梦”。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新领导集体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追逐“中国梦”,关键要在理论层面厘清和辨识“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系。
“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分别是: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而理想社会则是这样的:在这样的社会里,有完善的法制,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人安居乐业,都充分享有自由,平等的权益,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一切重要的活动都遵循公平、公开、公正、民主的原则,人人都充分享有民主的权益。
那么两个“百年梦”与理想社会是何关系?
1.“两个百年梦”深深扎根于理想社会的土壤中。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两个百年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而且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就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所以“两个百年梦想”的提出是深深扎根在理想社会中,与理想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两个百年梦和理想社会在现实条件上构筑了前提与基础的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既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百年期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水平将登上两个新台阶,是实现理想社会必不可少的道路。可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基石。
3.两个百年梦和理想社会在实践目标上明晰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理想社会为13亿中国人描绘的是美好的明天,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我们很近,从某种意义上则可说是现实。
4.两个百年梦与理想社会在时空跨度上贯通了远景与近景的关系。理想社会是远景,“两个一百年”则是近景。远景“中国梦”是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现实接续,承载了我们美好的希冀和追求;而近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则为13亿中国人民勾勒出远景“中国梦”的美好蓝图,两者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两个百年梦与理想社会在实践范畴上达成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想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高表现形式,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汇聚每一个人的梦想铸就伟大的理想社会。可见,两个一百年是理想社会的具体内容。
6.两个百年梦与理想社会有着因果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正是因为对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我们才会提出了两个百年梦,同时两个百年梦也是理想社会在中国近年来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实现我们伟大而美好的理想社会。
没有现实支撑的理想是虚无的。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理想就是科学的理想。俞良早在《探寻走向理想社会的途径》中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并提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同时他们研究了走向理想社会的途径。他们在提出走向理想社会的途径时,要求无产阶级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实际出发进行探寻,以发现符合各国实际的正确途径。我想两个百年梦的提出就是在当下符合我国实际正确的走向理想社会的途径。理想社会不是空想,在于每一个公民的行动,构建理想社会不仅仅是党的目标,也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目标。所以我国全民必须努力认真工作学习,为实现两个“百年梦”和理想社会做准备。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作风,实实在在的举措,实诚虚心的态度,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努力实现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
第二篇:中国梦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
一、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
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内涵。
二、本质要求与实现途径的关系
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并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首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相同的。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就在“全面”,覆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主要任务是: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思想、组织、作风、执政能力、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最后,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一定要坚持“三个必须”,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论述。我们必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战略目标与战略布局的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四、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息息相通的,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有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是对国际合作以及全球发展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五、梦想与行动的关系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只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第三篇: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性规划 (3000字)
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性规划
——学习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朱月龙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10月29日胜利闭幕了,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后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于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展示了远景规划。待明年三月份的全国人大会议召开,会使其变为国家的意志。《建议》于11月3日全文公布后,在我国全社会乃至国际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为未来五年的“规划图”和“施工图”,它必然将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所以,在当前和更长远的时间里学习和领会它的基本精神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诸多亮点和看点。
自从1953年开始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到今天已接近完成了十二个五年计划。不过在名称上有计划和规划的改变,从2010年5月21起,国务院将五年计划更名为五年规划,当时的解释是规划更具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概括性和鼓动性,但无论名称发生怎样的变化,其性质、目的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每一个计划或规划的完成,都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推动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国上下都会欢欣鼓舞。此次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的出台,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从其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深刻内涵看都具有诸多亮点和看点。
(一)十三五规划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上。
从国际国内的大趋势来看,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发展环境、条件、要求、任务等都发生了变化,更与众不同的是它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为了实现中国梦,我国确定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前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前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三五规划正处于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节点上。第一、未来五年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最后冲刺在这五年,决胜在这五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在这五年。第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承上启下的阶段,一方面她要确保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另一方面又要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基础。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必须要开好局,起好步。所以实现十三五规划比任何时期都更为紧迫,加重要。人们注意到,在全会上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详尽的说明。按照惯例,一般由国务院总理对《建议(讨论稿)》进行说明的,由总书记作说明尚属首次,这就更凸显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十三五规划重大意义的看重程度。
(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领十三五规划。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三五”规划将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阅读公报全文可以看出,“新常态”贯穿“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全部内容当中。公报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重要论述。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一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经济作出的重要战略判断。”何为“新常态”?“新”意味着不同以往,“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二是从结构层面看,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退出,既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三是从动力层面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四是从风险层面看,今后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经济发展不可能要求确定在一个具体的点上,经济运行需保持在合理的区间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常理的。“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总书记站在决策者的角度,以“新常态”来描述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经济战略的高度,势必对中国未来宏观政策的选择具有方向性和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会议强调,“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三)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的原则。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283个字)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三是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四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五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四)十三五规划的五大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7月2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时,这样强调了发展理念的极端重要性:“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同时要求“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紧紧扣住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五大命脉。创新是核心,是发展的动力所在,要获得发展新动力就必须按下全面创新这个按钮。协调是关键,是补齐短板、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所在。绿色是基础,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粗放发展的老路,绿色化的新型发展才是出路。开放是保障,我国经济既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就要打好开放型经济这手牌,为我国发展增续更多动力、提供更多支持。共享是根本,人民没有获得,发展得再好有什么用?让人民共建共享,才能汇聚13亿人民的磅礴之力。由是观之,这五大理念,委实关涉发展的五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对传统发展思路、模式的全面革新、升级,既缺一不可,又互为倚重。
(五)十三五规划的三大指针。
今年5、6、7三个月,总书记在赴浙江、贵州、吉林考察期间,曾连续召开三场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学习梳理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讲话,不难看出在五大理念下“十三五”发展的重要指针。一是发展要有新境界。因为“十三五”规划之于今日中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坚阶段的“收官”性规划,也是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布局的“奠基”性规划,关乎我们党对人民、对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能否如期兑现,所以,“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也必然成为“发展”这个时代命题的题中之义。新境界如何开拓?在贵州座谈会上总书记讲了4个“深刻把握”——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向新态势,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深刻把握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就是说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突出前瞻性和引领性、既勾勒蓝图又要绘制施工图等等。二是发展将有新理念。如前所述,7月2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了发展理念问题,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路、领航。未来中国,要秉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从总书记3次座谈讲话中,可以窥见一斑。在浙江座谈时,习近平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在吉林座谈时,习近平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贵州座谈时,习近平表示,要努力补齐短板,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总之都突出强调了一个问题,即人民的主体地位。三是发展须有新路径。提出发展新路径,是开辟发展新境界和发展理念转变的逻辑必然。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看出,勾勒出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路径可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其基本特征就是体现发展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而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这面旗帜,决定着发展的总路径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百年: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邓小平关于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大战略的逻辑展开。处于承前启后关键阶段的“十三五”规划,必然要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三期叠加:当前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的政策消化期。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四个全面:“十三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势必要体现战略布局与发展问题的逻辑关系: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发展的领导力量——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下制定的五年规划,一定会凸显发展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回答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课题。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十三五”规划同样也是在这一总布局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可以想见,发展方式转变必然与“五位一体”相衔接。
(六)全会的一个重要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为 什么放开二胎? ?
(一)人口红利消失 ?
(二)老龄化加速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人口管理最终是为了让民众生活得更好、公民权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生育权是与生命健康权、人格独立权并列的公民主要权利之一。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今,不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对生育权几乎都有“应允尊重”的共识。对此专家们认为只放开“单独”、“双独”家庭生育二胎有失公平,因为生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不应贴上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标签区别对待,该政策对想生育二胎的非独生子女不公平。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宪法》。30多年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所以,两次中央全会先后对生育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人们担心这会不会带来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多位专家认为,该政策仅能对于社会中出现的诸如老龄化等问题起到缓解作用,预计最快在2026年才能显现,并不会带来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在全面放开生育后的头几年,出生人数会反弹,但幅度有限。
政策已出,但是落地还需要时间,全面落实该政策还需等待各地人大修改地方的法律之后,方可最终落地。所以,湖南“抢跑”全面二孩数日后被叫停。十八届五中全会大幕刚落下,10月30日,湖南省卫计委表示,在中央五中全会公报公布后到湖南省正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前,不符合规定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不作实质性处理。湖南省卫计委党组书记詹鸣表示,湖南正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需经过相应法律程序,实施时间以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的时间为准。努力做好相关政策衔接工作,积极推进全面两孩政策尽早在湖南依法、稳妥、扎实、有序地实施。
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 中国目前的贫困线是2011年确定的,农村(人均纯收入)贫困标准为2300元,这比2010的1274元贫困标准提高了80%。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8200万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经过此次大幅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国际贫困标准1.9美元。
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皆简称《建议》)稿分三大板块、八个部分,22143个字。它包含着鲜明的时代主题、深刻的思想内涵、明确的发展目标,绘制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新图景,从国家治理体系到基础制度建设、从经济到民生,承诺要在十个领域取得明显突破,即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
(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建议》提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总书记就《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时,特别重点提到说,建议稿提出今后5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主要考虑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习近平说。对于中高速增长问题,人们敏感地注意到了“破7”这个字眼,过去30多年快速增长积累的风险的凸显和释放,以及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红利等基本面的悄然变换,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国际上经济恢复乏力,中国经济明显出现了下行压力增大的特征,种种因素决定了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就如冲浪,冲到一个高峰不可能始终处在这个峰顶上,必然通过回落进入平缓期。另外,把经济发展确定在一个具体的百分点上也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对此,李克强解释说,我们从来未讲要死守某一个点位,而是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区间”。他在中央党校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作报告时指出,今年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6.9%,这就是运行在合理区间。谈及2020年gdp的目标,他指出,我们不会片面追求gdp,但没有一定的速度就难以实现全面小康,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各方的“高度关注”,习近平的态度很明确。在访英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有快有慢是正常的,不能说只能加速、不能减速,这不符合经济规律”。但“要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
不强调速度,那决策层强调什么?质量和效益。专家解释说,“十三五”期间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gdp。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过去粗放经营、唯gdp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都将逐步解决。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未来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即将从书本和文件里,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五年后的全面小康社会到底啥样?习近平这样回答:
1、人均收入翻一番。中共十八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发展蓝图,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改变了中共十六大“建设小康社会的”的提法,把“建设”改变为“建成”,虽有一字之差,可意义不同,内涵深远,从字义上看,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人感觉比较遥远和具有不确定性,而建成使目标性变得具体、明确,使总体小康一步步成为现实。从政治意义上看,从“建设”到“建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庄严承诺,预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接力的最新赛道上,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将为“中国故事”写下最新的辉煌篇章。13亿人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壮丽美景,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于“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建设决心、对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坚定信念。
2、人民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早在十八大闭幕的时刻,习近平在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就说到,人民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月20日政治局会议也强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3、不能有人掉队。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时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这就是说,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掉帽子,这就意味着未来五年平均每个月完成110万以上的人口脱贫。与发达地区一同奔向小康。尤其不能忘记的是,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工作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4、农村要实现小康。2013年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不能成为“例外”。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面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继续发挥我国制度的优越性,继续把工作做好、事情办好。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5、全民健康。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会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的代表并发表讲话,他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发展的总体布局。
《建议》展示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布局,即坚持一个中心,补齐两个短板,形成4+3格局,落实6个必须。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建议》强调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统筹兼顾,不可产生片面性,避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再出现,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2、补齐两个短板。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时刻自省自悟,方能取长补短,和谐发展。“十三五”时期将对症下药,补齐经济发展的两个短板,就是补齐民族间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两个短板。各民族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发达地区带动贫困地区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党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的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毛泽东说:“农民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期间明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拉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努力补齐短板,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3、形成4+3格局。如何通过布局区域发展“拉长板”、“补短板”,也是“十三五”规划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建议》确定了“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的战略格局。一方面,进一步有序推进此前形成的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板块”战略;另一方面,增加“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最终形成“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的战略大格局。三个支撑带中东北振兴成为重点。习近平7月17日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4、落实6个必须。a 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发展目的,回答了“发展为了什么”的问题。b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明确了合理的发展路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c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了科学的发展思路,回答了“如何以改革促发展”的问题。d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明确了有序的发展环境,回答了“如何规范发展”的问题。e必须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明确了发展的视野,回答了“发展如何对接世界”的问题。f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明确了发展的根本保障,回答了“发展需要怎样的政治领导”的问题。
(四)发展的基本支点。
人们不禁要问,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如此宏大而又紧迫的目标靠什么?《建议》作出了明确回答:靠发展、靠改革、靠党建、靠人才。
1、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核心和关键问题。关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如何发展的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2013年3月27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指出,为了实现伟大目标,我们将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继续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
2、坚持改革开放,不走回头路。《建议》指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大环境下,各国经济都面临着困难,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我们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通过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使中国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保持强劲发展动力。
3、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建议》要求,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使我们党更好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已有100多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军级以上干部被查。截止到
11月11日今年以北京市委副书记吕锡文涉嫌严重违纪来中纪委就打落了28虎。此次中央全会又将令计划、陈川平、王敏、**、杨卫泽、仇和等10人开除出党,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和行动。
4、坚持人才强国的战略。“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实现中国梦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为此,《建议》重申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要求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明显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五)实现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建议》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年规划的任务目标,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多措并举,促进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并强调“十三五”时期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冲刺期”。习近平在作说明时指出,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专家在解读《建议》时说道,到2020年,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将成为流行的理念,节约资源、绿色生活将成为大众的选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这些理念的落实,美丽中国将成为现实;破坏生态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浪费资源将遭遇普遍的谴责??。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光有金山银山不算真发展,有金山银山还有绿水青山才是真发展,这一点正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多年来经济发展出现了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代价过高的问题,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维持高速度,造成了海洋、河流、土壤、大气的严重污染,人民群众对喝污水、吃毒饭、吸pm2.5,鼓了钱包遭了难的发展是不满意的。习近平在《建议》的说明中说:“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所以,《建议》将过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改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这一点,总书记态度是非常坚定的。他在云南考察时说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云南大理洱海边,习近平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对于“美丽中国”“绿色化”的一系列探索,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奇姆·施泰纳如此评价:“中国在生态文明这个领域中,不仅是给自己,而且也给世界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朝着绿色经济的转型。”可见,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国家远景规划的目标意义上非常重大和激动人心的。当然,这还要依靠技术创新和观念转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行动。
三、加深对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建议》的认识。
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了,从塞北大漠到南海渔场,从高原边陲到江南水乡??初冬的神州大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正在兴起,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中央宣讲团迅速奔赴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开展宣讲。未来的五年,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实现十八大所确定的工作目标。
(一)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治国战略的精神实质。
在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明确写道,“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是一份庄严的政治承诺,背后隐藏着深层的中国复兴逻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度最大,在“四个全面”中其地位特殊,是“战略目标”,其他三个“全面”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进行的“战略举措”,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四个全面”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有着很强的学理支持和经验支撑。理解“四个全面”,是读懂中国故事,读懂中国复兴的重要窗口。对此,《人民日报》连发系列评论《五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四个全面”作了进一步解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呢?“欲行之,必先知之”,只有勤学善思深悟,才能识得堂奥、融会贯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只有学深学透、把握真谛,才能清楚方位、明确方向、知所趋赴;“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只有重在实干、贵在实效,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才能做到知行合一。美好的生活需要憧憬,美好的未来更需要规划。规划之后就需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苦干和实干。
(二)关注《建议》多方面的内容,认识十三五规划的全面性。
除去上述诸多宏大的战略目标外,《建议》还涉及到了社ui生活的方方面面,倍受全社会的关注。
1、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2、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建议》提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等多项经济建设和目标。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转变外汇管理和使用方式,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
3、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议》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
4、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建议》提出: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
5、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6、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议》提出: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7、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建议》提出: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
8、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建议》提出: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
9、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建议》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10、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建议》提出: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三)满怀信心、充满豪情地展望未来的五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首歌:“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在今天看来有这首歌的基调唱响未来五年也是颇为合适的。最近一段时间,网上热议“五年后的中国,你敢想象吗?”人们的共识是:“如果可以穿越时空,展望5年后的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后的城市乡村、山山水水,生活在其中幸福的人们,将构成一幅动人的图景”。“如果把通向这一动人图景的5年描绘成一幅连续的历史长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将是其中突出展示的内容。”“未来五年国家更强、生活更好、环境更美”。“小康梦想,离我们从未如此之近。中华民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1、未来5年,人们对中国经济将继续稳定保持中高速增长充满信心。在经济增速换挡的背景下,中高速增长能否保持至关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条件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我国发展依然有着无限的空间。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后,将步入一个更加稳健、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新的发展阶段。”
2、未来5年,全面创新将风起云涌,人们寄予更多的期望。“十三五”时期,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加大??一切有利于创新的要素将加快汇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土壤将喜获丰收,还会引领全球创新潮流。6月18日,我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电动飞机在沈阳交付,已经表明创新驱动开始结出果实。
3、未来5年,生态文明将蔚然成风,人们会欢欣鼓舞。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建议》指明“十三五”时期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冲刺期”,就表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抛弃了“先发展起来再说”的旧观念,避免走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老路的决心和信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绿色生活将成为大众的选择;破坏生态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浪费资源将遭遇普遍的谴责??这些理念的落实,美丽中国将成为现实。
4、未来5年,幸福感、获得感将更为强烈,人们深信不疑。《建议》指出,“十三五”中国将进入民生建设的“升级期”。关注社会公平,实现安居乐业,尊重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医疗、养老、教育、城市交通等民生领域的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关乎对全面小康的认知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物质层面发展到一定程度,让公众更多在精神层面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将成为主流理念。”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可以期待的是,日益凸显的以人为本,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必将使中国走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明天。在各个方面,如文化建设方面,将有更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有利于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文学艺术作品出现,人民会分享到满意的精神生活,在解决就业方面,将实现充分的就业,在分配方面,提高职业技术工人的待遇等等,《建议》中都有明确的表述。
5、未来5年,全面依法治国将成为强力呵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保护神”,人们会进一步增强安全、安定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让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进一步提升。总书记曾引用了王安石的两句话:“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他指出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驰,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建议》将依法治国确定为国家规划的大战略,必然使其成为强力呵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保护神”,人民群众增强安全、安定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建议》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只能挂一漏万地列举。十三五规划是新的奋斗宣言和行动纲领,将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里程碑的意义,它的落实必将顺应人民的期盼,创造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促进社会变革生机勃勃、井然有序、蒸蒸日上!使中国梦由理论成为实践,由理想变为现实!
第四篇:百年中国梦
《百年潮·中国梦之中国精神》心得体会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习总书记的号召,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而观看《百年潮·中国梦》也使我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深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远的意义。
伟大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伏羲明道到精卫填海,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始皇统一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勤劳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我们拥有着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让世人钦慕、万国敬仰。但只沉迷当下不进取,不奋斗,狂妄自大便会丧失所拥有的一切,从昌盛到八国联军侵华,历史给了我们多么现实的教训,我们也不能再浑浑噩噩的去面世,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会有发展,才会有进步,所以当中国共产党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领导我们发现问题,运用正确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真正解决当时的疾苦,从而解放了新中国,解救了困境中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岁月长河将我们从刚刚的兴起带到现在的强大,所以面对的问题也从一开始的简单到现在的复杂化,所以中国梦的提出也正好符合当下的要求。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总书记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诗人流沙河如是说。可我想说因为心中有梦,所以我们勇往直前,不惧挑战。
第五篇:百年追梦
百年追梦——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解说词(第一集)
【解说】国家博物馆庄严厚重,展厅四壁的浮雕从四大发明到北京奥运,沉沦与抗争交织,奋斗与崛起辉映,鲜活地再现了泱泱华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半个月。此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正流连于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展板前,凝神静思,探幽涉远,犹如在穿行一条长长的历史隧道: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到戊戌变法,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摧毁封建帝制到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路高蹈宏略波澜壮阔,回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脚步声。
【同期声】习近平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
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解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团结动员全体人民开辟现代化事业新境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采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孙业礼
中国梦核心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的基本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理解中国梦,首先要理解它提出的背景,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个概念呢?
【解说】
中国梦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紧密相联的:到2020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这样伟大的目标和任务,需要一个核心概念来阐述它,也需要有一面精神旗帜来激励人民的斗志,激发社会正能量;而中国梦的提出,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召力,中国梦昭示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血气、一种骨气、一种志气!
中国梦一经提出,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共鸣,从报纸荧屏到街头巷尾,从QQ群到微博,中国梦成为激荡神州大地、承载亿万海内外儿女梦想和重托的热门词汇。
中国梦引发“世界回响”——成为许多国家政要、学者和媒体谈论的焦点。
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说:中国梦不是政治口号,它勾画出了一个完全可以实现的愿景,很值得非洲学习。
美国未来学家、《中国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指出:强大的中国领导层,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众多党员,正利用千载难逢的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中国梦。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政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亚力山大·拉林说,中国梦准确地阐释了当今人类的理想与追求,具有普遍性。
德国汉学家、民族学家南因果博士认为:无论是中国领导人还是民众,都对中国梦充满期待。中国梦是属于世界的,也是由亿万个普通中国人的个人梦想汇集而成的。
美国《新闻周刊》载文称,中国梦会产生深远影响,将“重振中国光辉史”。英国《金融时报》则刊文称: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命运。
【采访】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 韩庆祥
中国梦不是做世界霸主的梦,而是和世界其他的国家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和平相处的梦,这样的梦也不是去索取社会资源的梦,而是中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梦,这是第一个维度,宏观的,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第二个维度是中观的,主要是在国家、民族和人民之间关系当中来讲,这个内涵就是三句话:“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三个是(从)微观的维度来讲中国梦的内涵,就是总书记讲的,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解说】
人类历史曾经创造灿烂辉煌的文明形态,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华夏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史籍记载,埃及、西亚、希腊、印度、中国曾经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五大中心区域。伟大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一脉相承、生生不息„„从伏羲明道到精卫填海,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始皇一统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从冶铁铸剑到火药发明,从造纸技术到活字印刷,从指南针的运用到郑和七下西洋„„勤劳智慧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奉献的文明成果,以及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让世人钦慕、万国敬仰。
1840年的鸦片战争,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
1872年,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哀叹曰:“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
落后就会挨打。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灾难深重的中国内忧外患,无约不损,无战不败,神州陆沉,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到了危如累卵、大厦将倾的时刻。
戊戌变法先驱康有为,曾在《三月十七日保国会上演讲辞》中痛心疾首:“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北京长安街,取盛唐之意,东设建国门,西置复兴门,谓之长治久安也!何谓“复兴”?唯有自身文明曾经繁荣昌盛过的民族,才有资格提出复兴的目标;唯有承受过艰难困苦而始终不曾放弃梦想的民族,才有力量提出复兴的目标;唯有真正伟大的民族才不会在苦难中沉沦,反而会从苦难中奋起。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在沉沉的暗夜里,在厚厚的冻土下,一粒梦的种子也在深深地植根、悄悄地萌发,这就是民族复兴之中国梦。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多少志士仁人舍生取义,无数英雄豪杰奋起抗争,古老中华民族踏上了一条充满悲壮、充满艰辛而又浩气长存的复兴之路。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革命才是中国的出路,于是发动武昌起义,将腐朽的清王朝掀翻在地,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然而,胜利果实很快被封建余孽和野心家窃取了,中国继续深陷在战乱与贫困之中„„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梦想。
在民族危难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破茧而出,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无古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后的南昌暴动、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到古田会议创立建党建军路线;从开辟井冈山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横空出世;从历经九难十八险的万里长征到高擎起抗日救亡的大旗;从九一八民族蒙难到赢得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西柏坡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到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长达28年金戈铁马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中,无论其历史规模与社会内涵,都为这个积贫积弱的东方民族注入了勃勃生机。
历史生动地证明,从韶山冲走出来的毛泽东,成为领导这场艰苦卓绝革命的最杰出的民族英雄和人民领袖!
【同期声】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解说】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一个不再被人欺辱的民族,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采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张树军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这就是“两个不能否定”。这个重要的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正确认识整个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解说】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开幕。
【同期声】邓小平
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说】
与此同时,远在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一座破旧的土屋里,衣衫褴褛的18户农民在一张皱巴巴的草纸上,共同摁下了鲜红鲜红的“分田到户”的手印——历史的门扉被骤然叩响: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与最基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风起云涌的社会大变革的新篇章!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
【同期声】邓小平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解说】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采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陈 晋
我们之所以把三中全会作为开辟中国道路的标志,一个核心的体现就是因为这个全会明确地、果断地停止使用以前的一个著名口号,叫“以阶级斗争为纲”,明确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且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基本路线一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有了魂。【解说】
深圳莲花山顶,七峰如莲,松柏苍翠,绿荫匝地。
邓小平全身塑像高高耸立。他老人家目光炯炯,脚步匆匆„„似乎又一次巡视在珠江三角洲这片热土上。
回首1979年和1986年,邓小平曾两度荣登美国《时代》周刊“风云人物”榜,标题赫然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时代》周刊驻北京分社社长里查德·霍尔尼克曾充满敬意地说,邓小平“给世界带来了震撼”,“他所做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领导人能够望其项背”。
2000年11月14日,江泽民专程前来为邓小平塑像揭幕。
2003年4月12日,胡锦涛深情瞻仰了这位世纪伟人。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向耸立在莲花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致以崇高敬意。
这是后继者对先驱者满怀敬仰的追思,同时又是后继者对先驱者的庄严承诺。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实现了第一次伟大觉醒,精辟分析和把握天下大势,洞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之主题,从而找准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方位,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
江泽民郑重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
胡锦涛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这一精辟阐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历史这样书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一穷二白的中国走上了艰苦奋斗、变革图强的现代化征途。
改革再出发,改革再扬帆。
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明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必将强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毫无疑问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采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每一次三中全会基本上都是以改革开放为主题。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解说】
我们有底气自豪地宣告:当世界上占1/5人口的中国在现代化大道上疾行,当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当中国整个东部海岸线上那条“地理级”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提供商品,打造了20世纪末叶、21世纪初最耀眼的工业神话,当中国人用短短35年的时间,全方位地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国际化进程——我们就这样几乎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年、200年乃至300年所走过的历史!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以及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近10%,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9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644美元,城镇化率达到53.7%,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
毫无疑问,在当今世界经济面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突出的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之一。
【同期声】习近平 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解说】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曾在他的名著《大外交》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世界每隔百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全球大国。
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
有哲人指出,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的标志之一,是这个国家开始拥有她的“造梦”能力,她的国民也开始自信地谈论自己的梦想。
【采访1】公司职员 杨济宁
有梦想的人才会走得更远,才会走得更踏实。
【采访2】软件工程师 郑大伟
工作收入更高一点,家庭更稳定一点。
【采访3】私营业主 唐和平
我俩的梦想就是让孩子上大学。
【采访4】中国南极考察队冰川学家 李院生
我的梦想就是在南极冰盖最高点,打一只穿透冰盖的深冰芯,取得超过百万年的古老冰芯,重建百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的高精度的气候变化记录,这意味着我们能再(把世界)气候记录再往前推10万—20万年。
【采访5】“海巡01”船长 姜 龙
真正把海洋大国变成一个海洋强国,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解说】
今日之中国,其行进也迅疾,其承载也浩大,但距离两个一百年目标、民族复兴梦想,依然面对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严峻考验。改革涉入深水区,发展面临攻坚战,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敢于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敢于面对世所罕见的困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不再像一个半世纪前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一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万道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