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类)
2016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类)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3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孙子”。媳妇好不好,上台夸夸就知道。每年春天,X市Y区各个乡镇社区都要举行“夸媳妇比赛”。小娟是张庄村的年轻媳妇。五年前,刚进婆家的家门,她就承担起操持家务、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的重任。一日三餐按时将可口的饭菜端到全家人面前,婆婆梳头、洗衣、按摩,一有空就搀扶着婆婆到院子里锻炼,陪着聊天说笑,安顿好这些后,她还要到地里干农活。五年时间的精心照顾,婆婆终于能下床活动了,她逢人就说:“没有小娟,我早就不在人世了,小娟真比亲女儿还亲。”
2014年,身体一直很好的公公突发脑血栓,不能走路,不会说话,脾气还特别大,小娟像哄小孩一样,轻声细语地给老人宽心,给公公捏胳膊、揉腿按摩。公公的病情也渐渐好转。村里人说,小娟不简单,是年轻人实实在在的榜样。小娟憨厚的回应道:“一个人连父母的恩都报不了,还能善待谁呢?”
区里每年综合各乡镇社区“夸媳妇比赛”的结果和一年来的实际情况评选出区“十大孝顺媳妇”,并在春天举办的“德孝文化节”上进行表彰。目前,该文化节已举办了5届。为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区人大常委会去年讨论通过了相关奖励政策并有效实行。这些政策包括:孝顺媳妇本人享受医疗保险补助;孝顺媳妇本人持有关证件可以在区域内的旅游景点免费参观。张村还有一个“德孝文苑”。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排长长的石碑嵌入墙内,左手是“德政千秋”篇,刻着历任干部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右手是“孝行天下”篇,记录了该村历年评选出来的孝顺媳妇和德孝模范。村党支部书记说:“这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见贤思齐,争取早日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墙,据说,这样的“德孝文化苑”在该区域的每个村都有一个。
尊老的孝行吸引邻里仿效,老人的善举更让社会动容。2016年2月14日,中国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第一个出场的是江苏省南通市家喻户晓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88岁高龄的吴老退休后操起了磨刀旧手艺,一干就是26年。起初每磨一把收几毛钱,现在也不过三四块钱,吴老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每天仅能赚几十元。他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自己种菜,几乎没买过新衣服,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超过300元,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微薄收入,吴老统统捐了出去。孤残儿童需要帮助,他就把1000元政府慰问金和316元磨刀收入捐给了红十字会;玉树地震第二天,他捐出1000 元;舟曲泥石流,老人又捐出一大堆硬币;慈善博物馆筹建,他捐款3000元;雅安地震,他又将两大罐硬币捐给了灾区,近2000元。哪里有困难,哪里总能看到吴老匆匆的脚步。近年来,吴老共向灾区、孤残儿童、贫困家庭捐款达4万多元。
4万多元对大慈善家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靠磨刀为生的老人来说,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的善举,一次又一次感动着社会。指引着无数胸怀善意的爱心人士。有吴老为榜样,老人所在的五星村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吴老带头捐款3000元,他的儿子紧紧跟上,一些普通村民纷纷加入到爱心捐献中来。目前爱心社救助资金达到5万多元,已救助39人次,向伤残、重症、贫困家庭发放救助款1.4万余元。“更多的人不一定像吴老一样去捐款,但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做贡献,他给村里带来一种精神,可以感染每一个家。”五星村党支部书记说。
有感于吴老的感召力,“磨刀老人”被注册成为江苏省首个公益商标,南通市十字会创建了“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吴老个人捐款3000元。截止目前,基金收到各界捐款15万余元,惠及60岁以上的特困老人、困难环卫工人、贫困学子等人群。“我是一个磨刀的,也是一名慈善大使。通过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成为有爱心的人”,吴老说。如今,他是南通市年纪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资料2 前不久,一位网友发布的“为让孩子上幼儿园,妈妈教孩子说谎”的微博引发热议。该网友在等待幼儿园报名时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被当场雷倒。M妈妈:待会儿老师问你妈妈在哪上班?孩子:工商局。M妈妈:爸爸在哪儿上班呢?孩子:公安局。M妈妈:你给我记住了,否则报了名也没希望。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议论:
网友A:非常理解这位妈妈,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孩子能进个好一点的幼儿园,在这个拼爹拼妈的年代,实属无奈之举。
网友B:这位妈妈真是糊涂!这样冠冕堂皇的说谎,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很重要。
网友C:上学要给老师送卡,看病要给医生送红包,打官司要给法官送礼……如果你不照做,你的孩子可能就要受到排挤,你的病可能看不好,你的官司可能打不赢 ……在这样的世风面前,只有傻子才会坚持做人的底线,除非你不想办成事。
网友D:我们教孩子不要闯红灯,但我们为了赶时间,经常闯红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们教孩子谦让、诚实,但现实社会总让老实人吃亏……让孩子不受伤害地成长是父母的责任,早点让孩子了解、适用这个社会未必是坏事,大道理有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资料3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这两年除夕夜守岁的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看春晚,一个是抢红包。去年用“摇一摇”的方式抢,今年又多了“咻咻咻”。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2016年2月8日零时,共有79.14万名支付宝用户共同分享了总值2.1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红包。平均下来,每人271.6元。对于口袋逐渐鼓起来的中国人来说,两三百元抵不上一顿饭钱,但是为何会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抢红包?有网友调侃道:“自从有了红包以后,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以前地上掉一毛钱我连看都不看,现在抢到1元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5元我就窒息了,超过10元眼眶就湿了……”红包的风头俨然盖过了压岁钱。传统的压岁钱多是长辈给晚辈,而红包,平辈、晚辈、长辈之间都可以给,也不局限于春节期间。如此富有弹性,难怪会大受欢迎。
某大学的N教授是红包热中的“老古板”,从不参与微信抢红包。这主要源于2015年中秋节期间的一次教训,一个熟悉的学生家长定向给他发了一个红包,点开一看竟有1000元之多,这严重触及了N教授的师德底线,后来费了很多周折才退了回去。从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所有收到的红包一律不打开,任其自行退回;朋友圈中的红包只看不抢。但他的学生深受网络影响,“抢红包”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为了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感,N教授后来又对自己的规矩进行了调整,红包可以发,但绝不收。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期间,N教授给所在课堂上的学生发放了200元的“大红包”让学生抢,学生们纷纷表示“好”,就连曾受过他严厉批评的两个学生也留言道:“谢谢教授财神!一定好好努力!” 资料4 田先生的故乡S村是某省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村庄。过去,淳朴、勤劳、与人为善、励志向上是这里民风的主要特征。辛勤耕作被视为本分,偷摸拐骗被视为耻辱,多数村民教育子女,最重要的就是“好好读书、清白做人”。田先生20多年前就是通过认真读书才考上大学。许多家庭当年把他当作典型来教育孩子。
渐渐地,这里的风气悄然改变。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一小部分人被“花花世界”所迷惑,他们带回来了关于发财的“财富故事”,冲击着村民读书至上、清白做人的价值观。一些村民在他们的影响下,让孩子不再读书,直接出去“挣快钱”。他们带回来的麻将机,也改变了村民勤劳耕作的习惯,部分未成年人染上了赌博恶习。像田先生那样读书成才的故事已渐渐被人遗忘。
2016年春节回乡过年的田先生发现故乡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凋敝,这种凋敝不仅仅在于青壮年大量外出所导致的萧条,更在于乡村道德滑坡所带来的精神危机。少数村民之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然吵得不可开交。有知识、懂礼节的家庭,不再是村里关注的焦点,谁家的钱挣得多、谁家楼房盖得更高、谁家的轿车更高档,谁就成为一些孩子向往和学习的榜样。过年期间,平时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不少,但其中有些人很少在家陪老人,而是热衷于聚在一起玩一种叫做“诈金花”的赌博,一个晚上金额竟有大几万乃至十多万元之多。村里的年轻人中,会玩的往往对它乐此不疲,而不会玩的积极围观,然后很快也就学会了。
事实上,于公于私,赌博都是不被允许的。为了避开家里的唠叨和有关部门的打击,一些年轻人就跑到乡镇街上或者县城的宾馆里偷偷赌博。在此期间,吃喝都在街上解决,累了就去卡拉OK厅唱歌,甚至还有些偷偷摸摸的色情活动。过年期间,县城各个酒店都是爆满的,而且酒店越大越豪华,就越是早早的客满了。有些酒店平时门可罗雀,亏本经营,全靠过年这几天,就把一整年的利润都赚到手了。这些钱大都是年轻人乃至他们全家在外打工挣来的。一夜之间便很有可能输得精光。正所谓“辛辛苦苦一整年,痛痛快快两三天”。痛快之后,便又不得不出去辛苦一整年。更有些头脑发热的、被某些有心人怂恿下不了台阶的,甚至还借上了高利贷,导致家庭分崩离析。每每听到这样的家庭悲剧,田先生都惋惜不已。
“舅舅家儿子结婚,上礼800元。表弟家添了二胎,送了600元,后天又要去吃酒席,还得800元,”多年不见的远房阿婶对田先生诉苦道,“年前年后婚期周,这个月估计6000块也打不住。”阿婶说。这两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农村的礼金蹭蹭往上涨。婚丧嫁娶、搬家上梁、小孩满月、升学入伍,哪一项也少不下来。5年前撑死了也就100元,现在不到100元都不入礼单。“送的这么累,何必硬撑呢?从自家的实际出发,减少点来往不行吗?”田先生困惑地问。“不行!不行!”阿婶连连说,“大家都住在一个村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如果现在不去不给,将来自己家办事儿没人来,多丢人啊!”
村里有一处祠堂,是田姓的祖先所修,也是全村人的祖屋。可惜的是,祖屋年久失修,已经坍塌很久了。田先生要借着重修祖屋的机会唤起大家对传统的记忆,提议聚会商议此事,理由是“没有祖屋就没有现在每家每户自己的屋”。田先生为此事找村支书和几位老人商量,大家都觉得重修祖屋很重要。但如何组织,如何落实,都没有议出个头绪来。
资料5
大槐树寻根祭祖是山西省洪洞县的一项民间活动,主要是移民后裔通过焚香、献供、跪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和灾害使全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晋南地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明朝政府在洪洞县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大规模迁民18次,总数达百万之众,移民遍布京、冀、豫、鲁、皖、苏、鄂等18个省市,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主导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人口迁移之一。如今,大槐树移民后裔遍布世界各地,数百年来,数以亿计古槐人纷纷回归大槐树寻根祭祖。洪洞县政府从1991年开始,已持续举办了25届槐树寻根祭祖节。独具特色的大槐树祭祖习俗,于2008年10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春节期间,海内外移民后裔便陆续而至,人们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向先祖祈福还愿。35岁的陈先生是一位泰国籍华人,2016年春节,他带了妻儿一起来到山西大槐树寻根祭祖。他说,最喜欢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的表演,儿子出生在泰国,希望他从小就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016年2月8日,正月初一一大早,家住Z市的李女士一家赶忙地赶到位于自家小区附近的小礼堂。这天,有一场群众自发组织的仪式要在这里举行。“正月初一祭祖是我们这里的***俗,但这样的形式还是近几年才开始有的。我去年春节和清明期间参加过两次,觉得好又带着家人来了。”李女士对记者说。
上午9点30分,礼堂里一切布置妥当。两面墙上,挂着忠、信、礼、义、廉、耻、孝、悌。台上,一张长方形的供桌上依次放置至圣先师“中华万姓先祖”的铜牌。台下,男女老少按照年龄长幼排序。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响起,集体祭祖仪式的发起者,也是本祭人任先生走到台上,用洪亮嗓音朗读祭文,表达思念与感恩。向祖先敬献鲜花和茶点,大家依次上香向祖先行礼。
整场仪式节俭又庄重,既没有看到放鞭炮、焚烧纸钱或扎制的“轿车豪宅”“烟熏火燎”的老套路,也没有“男祭女不祭”“选风水时辰”等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祭祖完毕,鲜花用来装点屋子,茶点贡品分给到场的小孩子,一点也不浪费。
仪式结束后,记者向任先生询问发起这一活动的初衷,任先生表示,追思祖先,悼念先人,本来是件好事,但是这么多年来,大家似乎忘了祭祖的真正意义,祭祖活动变了味。有的人家把祭祖搞成了封建迷信,有的人把祭祖变成了和邻里攀比排场的方式。“这几年,党和政府提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良好家风。我觉得祭祖应当侧重于精神上的纪念,以提醒我们传承祖辈优秀传统,牢记先人教诲,进而在生活中懂得孝亲尊师,和睦家庭。所以用这种既包含传统元素又文明环保的形式,更有意义。”任先生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参加者是带着自家孩子来的,一位妈妈说:“我觉得这样的集体祭祖仪式对孩子很有教育意义,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重视传承的文化传统,还能让他学会尊敬、感恩和爱。”现场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休老党员感慨地说:“以前在老家祭祖,大家都到各家坟前烧纸、倒酒、供熟食,浪费不说,还容易引起火灾。村里每年都要组织人到墓地附近转悠,又费时又费力。我看今天这样的祭祖方式应该推广开来。”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场简单的仪式,却承载了深厚的真情和深远的意义,更彰显了民间文化的新风气。
资料6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民间更有“一代创,二代守,三代耗,四代败”的说法。调查表明,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中有40%为家庭所有或经营,但全世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30%能够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胡润百富》杂志曾在上海发布了一个有意思的榜单——《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榜单显示,“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穷孙子”的问题。许多中国富裕家庭把子女送到海外最好的学校,期待能受到西方国家最先进的教育,但是让人失望的是,一些“富二代”在海外根本没有把学业当做自己的主要追求。整天沉醉于吃喝玩乐,开着大奔或风光十足的越野跑车到处兜风,旷课,逃学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当然“富二代”并不是负面形象的指代,能够守业并继续开拓的“富二代” 也不乏其人。优秀的“富二代”首先得益于“富一代”的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建立起自立自强的人生观。因此,想要家产Hold住,“富一代”对“富二代”的家教不可等闲视之。其实,在中国古代完整的表达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其中的价值观十分发人深省。
资料7
欧洲学者曾探讨,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文明传承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科甲连第、人才辈出、家业辉煌……中国历史上涌现的传统名门望族,大都有明显的的家族文化特征和独树一帜的家风。《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的传世佳作,享受“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其后天的发展。爱子需与教子相结合,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其家书在平淡中蕴含真知:“治世乱世,凡一家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
家风的形成和延续,关乎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子女的一生,更影响着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与一般家训相比,“钱氏家训”在篇章和结构上增加了“社会”和“国家”两篇。在国家篇中开篇就强调“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蠢如仇。”从家族责任走向社会责任,成为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深层文化基因。仅近现代以来,钱氏家族走出了上百位重量级的各界人物,许多属于父子档:钱穆、钱逊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学森、钱永刚父子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老一辈革命家普遍有着优良的家风。周恩来曾定下“十条家规”;陈云、罗荣桓坚持不搞特殊化;张闻天从不允许子女“沾光”……革命先辈的家风故事,激励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主席在回忆自己的父亲习仲勋时,深情地说:“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的共产党人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名人名家有深厚的家风,平民百姓也有自己淳朴的家风。N市的退休工人老陈20年来一直坚持办一份家庭小报。这份独特的“家报”将8个生活在各地的陈姓小家庭紧紧凝聚在一起。在S市工作的大儿子陈先生说,每一期的“家报”每个家庭都有一份,不仅有纸质版的,还有电子版的。“家报”不仅是大家庭的“消息树”,更是家风传承的“根据地”。“我们的家风12个字:坚持和谐、追求卓越、崇尚奉献。孩子们都大了,又散在各地,有了‘家报’这个平台,大家互通有无,精神上又连在了一起。许多生活的道理,让他们通过阅读去体会、感悟。”老陈说。创办“家报”,丰富了晚年生活,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适合他们这个大家庭家教的新方式,所以“家报”还将一直办下去。
家风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更是生长在其中的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不管社会如何变化,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因为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家风的好坏不仅事关一个家庭的未来,还与社会风气的养成息息相关。
资料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礼记》中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的作用。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风人纪,意味着良好家风不只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私事,也是关乎党内制度规矩的公事,为党员领导干部设立了经营家庭的“新标杆”。
三、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列举了新形势下呈现出的一些社会现象,请归纳概括出这些现象对形成社会风气所产生的影响。(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二)“给定资料2”中的M妈妈与“给定材料3”中的N教授在面对世俗习惯与社会潮流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请对此进行比较分析。(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三)“给定资料1”中的Y区第六届“德孝文化节”将在2016年4月举行。如果你是该区政府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拟定一份本届“德孝文化节”的工作方案。(25分)要求: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条理清楚。篇幅350字左右。
(四)“给定资料8”中提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请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感受,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 影响有利有弊,概括如下:
一、积极影响。1.形成良好家风,促进德孝文化传承。如“德孝文化节”,最美家风事例;2.营造友善、互助的社会风气。如磨刀老人善举感染社会对慈善的关注;3.引领坚守道德底线,端正社会风气,如N教授面对送礼行为制定规矩;4.彰显民间文化新风气,如大槐树寻根祭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5.引领政风新风尚,如家风入纪。
二、消极影响:1.不良社会风气盛行,如大多网友随波逐流的言论;2.不利于家风建设。如“富不过三代”现象;3.乡村陷入道德滑坡的精神危机中,如攀比之风,黄赌之毒难解,高价彩礼盛行,祭祖活动被漠视等问题。(258字)
(二)【参考答案】
M妈妈面对孩子入园教育问题时,教唆孩子撒谎,无原则地放弃了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这既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又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众多网友的理解与支持,折射了不良社会风气对于人们行为选择以及价值观念的侵蚀。
N教授面对新型送礼行为依然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为自己制定规矩,不但没有被抢红包的新潮流所绑架,反而灵活变通顺应社会潮流,成功激发了师生互动,是坚持道德阵地的典范。
综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我们都应以德正身,守得住底线、抵得住腐蚀,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新风尚。(246字)
(三)【参考答案】
第六届X市Y区“德孝文化节”的工作方案
为了保护、继承、弘扬我区独特的传统文化,挖掘“孝·义”文化内涵,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与目标:“德孝文化”引领社会新风尚,在全区营造出人人讲徳孝、处处彰显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工作安排:
(一)动员准备阶段
1.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主办与协办单位,参与人数,活动经费预算,发通知、准备好相关物质、会场布置等具体事宜。
2.设置职能小组,明确分工。
3.联系各大主流媒体做好宣传报道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开幕式活动。领导讲话,着重介绍新的奖励政策。2.文艺表演。
3.表彰道德模范,如“十大孝顺媳妇”。4.德孝文化讲坛。
三、总结推广:
在单位官网,微信等平台中发布本次活动成果,联系各大主流媒体进行积极报道,从而让“德孝文化”引领社会新风尚。(334字)
(四)【参考例文】
发扬优良家风
提升国家软实力
家之兴旺在于亲孝仁礼、家教家风,国之安泰在乎全面发展、厚德传承。而衡量一国综合实力,不仅要看经济、科技、国防军事等硬指标,还要看文化、教育、精神等软实力。只有软实力硬起来,国家才能全面发展。发扬优良家风,就是提升国家软实力。
诚如《礼记》所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意思是,每个家庭实行仁爱,一个国家就会出现仁爱之风;每个家庭施行礼让,一个国家就会形成礼让风气。这既道出了家风是国风的重要基点,举足轻重,还告诉我们家庭和国家建设的两个重要维度:仁和让。可以说,一国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优良家风的共建和传承。
优良的家风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精神传统。自古及今,传统家风的形成无不包含“仁”“让”的伦理精神。古人以“仁”强调自身内在的道德修养,以传世家训阐释礼、义、廉、耻等家风观念,而现代人更乐见真善美、独立自强的智慧;古人讲谦辞礼让忠孝悌,现代人倡导平等公正、自由民主……这些都是强调一个人修身齐家、立足社会的良好美德。毋庸置疑,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就在于优秀的家风铸就了崇尚伦理、尊老爱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并且早已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发扬优良家风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真正的强盛,在于民众所表现出来的对国家的情怀和责任担当。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冲击着传统价值观,也淡化了传统礼仪。农村的“财富故事”动摇了淳朴、勤劳、与人为善的民风,也消解了读书至上、清白做人的价值观,甚至部分家庭教育观念扭曲,加剧社会诚信危机等。为此,发扬优良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涵养国风,凝聚起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共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发扬优良家风,需赋予“仁和让”的传统美德更多时代内涵。一国软实力的提升,在注重仁、让、礼等精神内涵外,还要强调现代法治社会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提升公民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法制意识。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今天,党员干部更应率先加强家风建设、引领清风正气。与此同时,优良家风的传扬,还应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不断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核心价值观感化人、凝聚人。唯其如此,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宏伟目标才有坚实的精神动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相信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指引下,秉承祖国优秀的家风,弘扬独具特色的中国精神,汇聚成源源不断的软实力,一定能够推动社会道德改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1036字)
第二篇:2016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卷)
2016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卷)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3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孙子”。媳妇好不好,上台夸夸就知道。每年春天,X市Y区各个乡镇社区都要举行“夸媳妇比赛”。小娟是张庄村的年轻媳妇。五年前,刚进婆家的家门,她就承担起操持家务、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的重任。一日三餐按时将可口的饭菜端到全家人面前,给婆婆梳头、洗衣、按摩,一有空就搀扶着婆婆到院子里锻炼,陪着聊天说笑,安顿好这些后,她还要到地里干农活。五年时间的精心照顾,婆婆终于能下床活动了,她逢人就说:“没有小娟,我早就不在人世了,小娟真比亲女儿还亲。”
2014年,身体一直很好的公公突发脑血栓,不能走路,不会说话,脾气还特别大,小娟像哄小孩一样,轻声细语地给老人宽心,给公公捏胳膊、揉腿按摩。公公的病情也渐渐好转。村里人说,小娟不简单,是年轻人实实在在的榜样。小娟憨厚地回应道:“一个人连父母的恩都报不了,还能善待谁呢?”
区里每年综合各乡镇社区“夸媳妇比赛”的结果和一年来的实际情况评选出区“十大孝顺媳妇”,并在春天举办的“德孝文化节”上进行表彰。目前,该文化节已举办了5届。为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区人大常委会去年讨论通过了相关奖励政策并有效实行。这些政策包括:孝顺媳妇本人享受医疗保险补助;孝顺媳妇本人持有关证件可以在区域内的旅游景点免费参观。张庄村还有一个“德孝文苑”。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排长长的石碑嵌入墙内,左手是“德政千秋”篇,刻着历任干部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右手是“孝行天下”篇,记录了该村历年评选出来的孝顺媳妇和德孝模范。村党支部书记说:“这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见贤思齐,争取早日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墙。”据说,这样的“德孝文化苑”在该区域的每个村都有一个。
尊老的孝行吸引邻里仿效,老人的善举更让社会动容。2016年2月14日,中国精神史诗——“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第一个出场的是江苏省南通市家喻户晓的磨刀老人——吴锦泉。88岁高龄的吴老退休后操起了磨刀旧手艺,一干就是26年。起初每磨一把收几毛钱,现在也不过三四块钱,吴老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每天仅能赚几十元。他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自己种菜,几乎没买过新衣服,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超过300元,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微薄收入,吴老统统捐了出去。孤残儿童需要帮助,他就把1000元政府慰问金和316元磨刀收入捐给了红十字会;玉树地震第二天,他捐出1000 元;舟曲泥石流,老人又捐出一大堆硬币;慈善博物馆筹建,他捐款3000元;雅安地震,他又将两大罐硬币捐给了灾区,近2000元。哪里有困难,哪里总能看到吴老匆匆的脚步。近年来,吴老共向灾区、孤残儿童、贫困家庭捐款达4万多元。4万多元对大慈善家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靠磨刀为生的老人来说,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的善举,一次又一次感动着社会,指引着无数胸怀善意的爱心人士。有吴老为榜样,老人所在的五星村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吴老带头捐款3000元,他的儿子紧紧跟上,一些普通村民纷纷加入到爱心捐献中来。目前爱心社救助资金达到5万多元,已救助39人次,向伤残、重症、贫困家庭发放救助款1.4万余元。“更多的人不一定像吴老一样去捐款,但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做贡献,他给村里带来一种精神,可以感染每一个家。”五星村党支部书记说。
有感于吴老的感召力,“磨刀老人”被注册成为江苏省首个公益商标,南通市十字会创建了“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吴老个人捐款3000元。截止目前,基金收到各界捐款15万余元,惠及60岁以上的特困老人、困难环卫工人、贫困学子等人群。“我是一个磨刀的,也是一名慈善大使。通过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成为有爱心的人”,吴老说。如今,他是南通市年纪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资料2 前不久,一位网友发布的“为让孩子上幼儿园,妈妈教孩子说谎”的微博引发热议。该网友在等待幼儿园报名时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被当场雷倒。M妈妈:“待会儿老师问你妈妈在哪上班?”孩子:“工商局。”M妈妈:“爸爸在哪儿上班呢?”孩子:“公安局。”M妈妈:“你给我记住了,否则报了名也没希望。”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议论:
网友A:非常理解这位妈妈,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孩子能进个好一点的幼儿园,在这个拼爹拼妈的年代,实属无奈之举。
网友B:这位妈妈真是糊涂!这样冠冕堂皇的说谎,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很重要。
网友C:上学要给老师送卡,看病要给医生送红包,打官司要给法官送礼„„如果你不照做,你的孩子可能就要受到排挤,你的病可能看不好,你的官司可能打不赢 „„在这样的世风面前,只有傻子才会坚持做人的底线,除非你不想办成事。
网友D:我们教孩子不要闯红灯,但我们为了赶时间,经常闯红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们教孩子谦让、诚实,但现实社会总让老实人吃亏„„让孩子不受伤害地成长是父母的责任,早点让孩子了解、适应这个社会未必是坏事,大道理有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资料3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这两年除夕夜守岁的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看春晚,一个是抢红包。去年用“摇一摇”的方式抢,今年又多了“咻咻咻”。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2016年2月8日零时,共有79.14万名支付宝用户共同分享了总值2.1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红包。平均下来,每人271.6元。对于口袋逐渐鼓起来的中国人来说,两三百元抵不上一顿饭钱,但是为何会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抢红包?有网友调侃道:“自从有了红包以后,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以前地上掉一毛钱我连看都不看,现在抢到1元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5元我就窒息了,超过10元眼眶就湿了„„”红包的风头俨然盖过了压岁钱。传统的压岁钱多是长辈给晚辈,而红包,平辈、晚辈、长辈之间都可以给,也不局限于春节期间。如此富有弹性,难怪会大受欢迎。
某大学的N教授是红包热中的“老古板”,从不参与微信抢红包。这主要源于2015年中秋节期间的一次教训,一个熟悉的学生家长定向给他发了一个红包,点开一看竟有1000元之多,这严重触及了N教授的师德底线,后来费了很多周折才退了回去。从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所有收到的红包一律不打开,任其自行退回;朋友圈中的红包只看不抢。但他的学生深受网络影响,“抢红包”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为了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感,N教授后来又对自己的规矩进行了调整,红包可以发,但绝不收。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期间,N教授给所在课堂上的学生发放了200元的“大红包”让学生抢,学生们纷纷表示“好”,就连曾受过他严厉批评的两个学生也留言道:“谢谢教授财神!一定好好努力!”
资料4 田先生的故乡S村是某省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村庄。过去,淳朴、勤劳、与人为善、励志向上是这里民风的主要特征。辛勤耕作被视为本分,偷摸拐骗被视为耻辱,多数村民教育子女,最重要的就是“好好读书、清白做人”。田先生20多年前就是通过认真读书才考上大学,许多家庭当年把他当作典型来教育孩子。
渐渐地,这里的风气悄然改变。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一小部分人被“花花世界”所迷惑,他们带回来了关于发财的“财富故事”,冲击着村民读书至上、清白做人的价值观。一些村民在他们的影响下,让孩子不再读书,直接出去“挣快钱”。他们带回来的麻将机,也改变了村民勤劳耕作的习惯,部分未成年人染上了赌博恶习。像田先生那样读书成才的故事已渐渐被人遗忘。
2016年春节回乡过年的田先生发现故乡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凋敝,这种凋敝不仅仅在于青壮年大量外出所导致的萧条,更在于乡村道德滑坡所带来的精神危机。少数村民之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然吵得不可开交。有知识、懂礼节的家庭,不再是村里关注的焦点,谁家的钱挣得多、谁家楼房盖得更高、谁家的轿车更高档,谁就成为一些孩子向往和学习的榜样。过年期间,平时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不少,但其中有些人很少在家陪老人,而是热衷于聚在一起玩一种叫做“诈金花”的赌博,一个晚上金额竟有大几万乃至十多万元之多。村里的年轻人中,会玩的往往对它乐此不疲,而不会玩的积极围观,然后很快也就学会了。
事实上,于公于私,赌博都是不被允许的。为了避开家里的唠叨和有关部门的打击,一些年轻人就跑到乡镇街上或者县城的宾馆里偷偷赌博。在此期间,吃喝都在街上解决,累了就去卡拉OK厅唱歌,甚至还有些偷偷摸摸的色情活动。过年期间,县城各个酒店都是爆满的,而且酒店越大越豪华,就越是早早的客满了。有些酒店平时门可罗雀,亏本经营,全靠过年这几天,就把一整年的利润都赚到手了。这些钱大都是年轻人乃至他们全家在外打工挣来的。一夜之间便很有可能输得精光。正所谓“辛辛苦苦一整年,痛痛快快两三天”。痛快之后,便又不得不出去辛苦一整年。更有些头脑发热的、被某些有心人怂恿下不了台阶的,甚至还借上了高利贷,导致家庭分崩离析。每每听到这样的家庭悲剧,田先生都惋惜不已。
“舅舅家儿子结婚,上礼800元。表弟家添了二胎,送了600元,后天又要去吃酒席,还得800元,”多年不见的远房阿婶对田先生诉苦道,“年前年后婚期周,这个月估计6000块也打不住。”阿婶说。这两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农村的礼金蹭蹭往上涨。婚丧嫁娶、搬家上梁、小孩满月、升学入伍,哪一项也少不下来。5年前撑死了也就100元,现在不到100元都不入礼单。“送的这么累,何必硬撑呢?从自家的实际出发,减少点来往不行吗?”田先生困惑地问。“不行!不行!”阿婶连连说,“大家都住在一个村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如果现在不去不给,将来自己家办事儿没人来,多丢人啊!”
村里有一处祠堂,是田姓的祖先所修,也是全村人的祖屋。可惜的是,祖屋年久失修,已经坍塌很久了。田先生要借着重修祖屋的机会唤起大家对传统的记忆,提议聚会商议此事,理由是“没有祖屋就没有现在每家每户自己的屋”。田先生为此事找村支书和几位老人商量,大家都觉得重修祖屋很重要。但如何组织,如何落实,都没有议出个头绪来。
资料5
大槐树寻根祭祖是山西省洪洞县的一项民间活动,主要是移民后裔通过焚香、献供、跪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和灾害使全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晋南地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明朝政府在洪洞县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大规模迁民18次,总数达百万之众,移民遍布京、冀、豫、鲁、皖、苏、鄂等18个省市,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主导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人口迁移之一。如今,大槐树移民后裔遍布世界各地,数百年来,数以亿计古槐人纷纷回归大槐树寻根祭祖。洪洞县政府从1991年开始,已持续举办了25届槐树寻根祭祖节。独具特色的大槐树祭祖习俗,于2008年10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春节期间,海内外移民后裔便陆续而至,人们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向先祖祈福还愿。35岁的陈先生是一位泰国籍华人,2016年春节,他带了妻儿一起来到山西大槐树寻根祭祖。他说,最喜欢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的表演,儿子出生在泰国,希望他从小就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016年2月8日,正月初一一大早,家住Z市的李女士一家赶忙地赶到位于自家小区附近的小礼堂。这天,有一场群众自发组织的仪式要在这里举行。“正月初一祭祖是我们这里的***俗,但这样的形式还是近几年才开始有的。我去年春节和清明期间参加过两次,觉得好又带着家人来了。”李女士对记者说。
上午9点30分,礼堂里一切布置妥当。两面墙上,挂着忠、信、礼、义、廉、耻、孝、悌。台上,一张长方形的供桌上依次放置至圣先师“中华万姓先祖”的铜牌。台下,男女老少按照年龄长幼排序。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响起,集体祭祖仪式的发起者,也是本次祭祖活动的主祭人任先生走到台上,用洪亮嗓音朗读祭文,表达思念与感恩。向祖先敬献鲜花和茶点,大家依次上香向祖先行礼。
整场仪式节俭又庄重,既没有看到放鞭炮、焚烧纸钱或扎制的“轿车豪宅”“烟熏火燎”的老套路,也没有“男祭女不祭”“选风水时辰”等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祭祖完毕,鲜花用来装点屋子,茶点贡品分给到场的小孩子,一点也不浪费。
仪式结束后,记者向任先生询问发起这一活动的初衷,任先生表示,追思祖先,悼念先人,本来是件好事,但是这么多年来,大家似乎忘了祭祖的真正意义,祭祖活动变了味。有的人家把祭祖搞成了封建迷信,有的人把祭祖变成了和邻里攀比排场的方式。“这几年,党和政府提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良好家风。我觉得祭祖应当侧重于精神上的纪念,以提醒我们传承祖辈优秀传统,牢记先人教诲,进而在生活中懂得孝亲尊师,和睦家庭。所以用这种既包含传统元素又文明环保的形式,更有意义。”任先生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参加者是带着自家孩子来的,一位妈妈说:“我觉得这样的集体祭祖仪式对孩子很有教育意义,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重视传承的文化传统,还能让他学会尊敬、感恩和爱。”现场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休老党员感慨地说:“以前在老家祭祖,大家都到各家坟前烧纸、倒酒、供熟食,浪费不说,还容易引起火灾。村里每年都要组织人到墓地附近转悠,又费时又费力。我看今天这样的祭祖方式应该推广开来。”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场简单的仪式,却承载了深厚的真情和深远的意义,更彰显了民间文化的新风气。
资料6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民间更有“一代创,二代守,三代耗,四代败”的说法。调查表明,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中有40%为家庭所有或经营,但全世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30%能够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胡润百富》杂志曾在上海发布了一个有意思的榜单——《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榜单显示,“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穷孙子”的问题。许多中国富裕家庭把子女送到海外最好的学校,期待能受到西方国家最先进的教育,但是让人失望的是,一些“富二代”在海外根本没有把学业当做自己的主要追求。整天沉醉于吃喝玩乐,开着大奔或风光十足的越野跑车到处兜风,旷课、逃学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当然“富二代”并不是负面形象的指代,能够守业并继续开拓的“富二代”也不乏其人。优秀的“富二代”首先得益于“富一代”的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建立起自立自强的人生观。因此,想要家产Hold住,“富一代”对“富二代”的家教不可等闲视之。其实,在中国古代完整的表达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其中的价值观十分发人深省。
资料7
欧洲学者曾探讨,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文明传承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科甲连第、人才辈出、家业辉煌„„中国历史上涌现的传统名门望族,大都有明显的的家族文化特征和独树一帜的家风。《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的传世佳作,享受“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其后天的发展。爱子需与教子相结合,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其家书在平淡中蕴含真知:“治世乱世,凡一家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
家风的形成和延续,关乎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子女的一生,更影响着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与一般家训相比,“钱氏家训”在篇章和结构上增加了“社会”和“国家”两篇。在国家篇中开篇就强调“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从家族责任走向社会责任,成为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深层文化基因。仅近现代以来,钱氏家族走出了上百位重量级的各界人物,许多属于父子档:钱穆、钱逊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学森、钱永刚父子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老一辈革命家普遍有着优良的家风。周恩来曾定下“十条家规”;陈云、罗荣桓坚持不搞特殊化;张闻天从不允许子女“沾光”„„革命先辈的家风故事,激励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主席在回忆自己的父亲习仲勋时,深情地说:“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的共产党人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名人名家有深厚的家风,平民百姓也有自己淳朴的家风。N市的退休工人老陈20年来一直坚持办一份家庭小报。这份独特的“家报”将8个生活在各地的陈姓小家庭紧紧凝聚在一起。在S市工作的大儿子陈先生说,每一期的“家报”每个家庭都有一份,不仅有纸质版的,还有电子版的。“家报”不仅是大家庭的“消息树”,更是家风传承的“根据地”。“我们的家风12个字:坚持和谐、追求卓越、崇尚奉献。孩子们都大了,又散在各地,有了‘家报’这个平台,大家互通有无,精神上又连在了一起。许多生活的道理,让他们通过阅读去体会、感悟。”老陈说。创办“家报”,丰富了晚年生活,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适合他们这个大家庭家教的新方式,所以“家报”还将一直办下去。
家风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更是生长在其中的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不管社会如何变化,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因为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家风的好坏不仅事关一个家庭的未来,还与社会风气的养成息息相关。
资料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礼记》中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的作用。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风人纪,意味着良好家风不只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私事,也是关乎党内制度规矩的公事,为党员领导干部设立了经营家庭的“新标杆”。
三、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列举了新形势下呈现出的一些社会现象,请归纳概括出这些现象对形成社会风气所产生的影响。(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二)给定资料2中的M妈妈与给定资料3中的N教授在面对世俗习惯与社会潮流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请对此进行比较分析。(15分)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三)给定资料1中的Y区第六届“德孝文化节”将在2016年4月举行。如果你是该区政府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拟定一份本届“德孝文化节”的工作方案。(25分)
要求: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条理清楚,篇幅350字左右。
(四)给定资料8中提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请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感受,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1000字左右。2016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卷)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
影响有利有弊,概括如下: 积极影响:
一、形成良好家风,促进德孝文化传承。如“德孝文化节”、最美家风案例;
二、营造友善、互助的社会风气。如磨刀老人善举引发社会对慈善的关注;
三、坚守道德底线,端正社会风气。如N教授面对送礼行为坚持原则;
四、彰显民间文化新风气。如大槐树寻根祭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五、引领政风新风尚。如家风入纪。消极影响:
一、不良社会风气盛行。如网友们随波逐流的言论;
二、不利于家风建设。如“富不过三代”现象;
三、乡村陷入道德滑坡的精神危机中。如攀比之风,黄赌之毒难解,高价彩礼盛行等。(247字)
(二)【参考答案】
M妈妈面对孩子入园教育问题时,教唆孩子撒谎,无原则地放弃了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这既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又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众多网友的理解与支持,也折射出不良社会风气对人们行为选择以及价值观念的侵蚀。
N教授面对新型送礼行为依然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为自己制定规矩。不但没有被抢红包的新潮流所绑架,反而灵活变通顺应社会潮流,成功激发了师生互动,是坚持道德阵地的典范。
综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我们都应以德正身,守得住底线、抵得住腐蚀,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新风尚。(246字)
(三)【参考答案】
第六届X市Y区“德孝文化节”的工作方案
为了保护、继承、弘扬我区独特的传统文化,挖掘“孝〃义”文化内涵,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与目标:“德孝文化”引领社会新风尚,在全区营造出人人讲徳孝、处处彰显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工作安排
(一)动员准备阶段
1.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主办与协办单位,参与人数,活动经费预算,发通知、准备好相关物资、会场布置等具体事宜。
2.设置职能小组,明确分工。3.联系各大主流媒体做好宣传报道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开幕式活动。领导讲话,着重介绍新的奖励政策。2.文艺表演。
3.表彰道德模范,如“十大孝顺媳妇”。4.德孝文化讲坛。
(三)总结推广阶段: 在单位官网、微信等平台中发布本次活动成果,联系各大主流媒体进行积极报道,从而让“德孝文化”引领社会新风尚。(333字)
(四)【参考例文】
发扬优良家风 提升国家软实力
家之兴旺在于亲孝仁礼、家教家风,国之安泰在于全面发展、厚德传承。而衡量一国综合实力,不仅要看经济、科技、国防军事等硬指标,还要看文化、教育、精神等软实力。只有软实力硬起来,国家才能全面发展。发扬优良家风,就是提升国家软实力。
诚如《礼记》所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意思是,每个家庭施行仁爱,一个国家就会出现仁爱之风;每个家庭施行礼让,一个国家就会形成礼让风气。这既道出了家风是国风的重要基点,举足轻重,也告诉我们家庭和国家建设的两个重要维度:仁和让。可以说,一国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优良家风的共建和传承。
优良的家风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精神传统。自古及今,传统家风的形成无不包含“仁”“让”的伦理精神。古人以“仁”强调自身内在的道德修养,以传世家训阐释礼、义、廉、耻等家风观念,而现代人更乐见真善美、独立自强的智慧;古人讲谦、辞、礼、让、忠、孝、悌,现代人倡导平等公正、自由民主……这些都是强调一个人修身齐家、立足社会的良好美德。毋庸置疑,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就在于优秀的家风铸就了崇尚伦理、尊老爱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并且早已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发扬优良家风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真正的强盛,在于民众所表现出来的对国家的情怀和责任担当。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冲击着传统价值观,也淡化了传统礼仪。农村的“财富故事”动摇了淳朴、勤劳、与人为善的民风,也消解了读书至上、清白做人的价值观,甚至部分家庭教育观念扭曲,加剧了社会诚信危机。为此,发扬优良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涵养国风,凝聚起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共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发扬优良家风,需赋予“仁和让”的传统美德更多时代内涵。一国软实力的提升,在注重仁、让、礼等精神内涵外,还要强调现代法治社会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提升公民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法制意识。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今天,党员干部更应率先加强家风建设、引领清风正气。与此同时,优良家风的传扬,还应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不断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核心价值观感化人、凝聚人。唯有如此,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宏伟目标才有坚实的精神动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相信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指引下,秉承祖国的优良家风,弘扬独具特色的中国精神,汇聚成源源不断的软实力,一定能够推动社会道德改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1044字)
第三篇:2018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卷)
2018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A类
一、给定材料
材料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下这句千古名言的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更是一代名臣。他出身贫苦,入仕从政后,十分关心百姓疾苦。有一年,淮南等地蝗灾、旱灾蔓延,灾情严重。范仲淹请求朝廷巡察处理,朝廷却置之不理。他十分气愤,冒着丢官之险、杀身之祸质问宋仁宗:“淮南等地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朝廷怎能熟视无睹?”宋仁宗无言以对,便派他去救灾。范仲淹每到一地,就开官仓赈济灾民,发官钱救济百姓,并带领灾民生产自救。和百姓在一起的日子里,他看到饥饿的人们常常挖一种叫“乌味草”的野草充饥,就尝了一尝,感觉粗糙苦涩,难以下咽。回京时,范仲淹特意带回乌味草,呈给宋仁宗,请他传示皇亲国戚、朝廷上下,告诫他们勿忘百姓疾苦,杜绝奢侈恶习。时隔千年,范仲淹体恤民生多艰、心系百姓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依然令人钦佩不已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提起周恩来总理,他与人民一家亲的画面就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周总理经常坐在老乡家门槛上,向群众了解民情;黄河抢险时,周总理和纤夫一起喊着号子,齐心合力拉纤,保护大堤;1973年,周总理回到阔别20多年的延安,看到群众依然缺衣少食,十分自责:“乡亲们的生活还这么苦,我这个共和国总理没当好,我对不起乡亲们!”翻开周总理的著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无不闪烁在各个篇章的字里行间。他深情地说,对人民,我们要像孺子牛一样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他要求干部以人民的疾苦为忧,要有所爱,有所为,有所恨,有所怒。周总理的一生,始终满怀与人民群众亲密无间、心贴着心的情感,人民的好总理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与拥护。
材料二: 最是寻常见真情,最是细节显品格。相比于历史的宏大叙事,现实的平凡书写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目前,平均每16个中国人里,就有1名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航船驶过90多年之际,无数人都会从自己的视角审视这支队伍,从一件件小事、一个个普通党员身上感受历史的启示和信仰的力量。为此,某报社评论部携手该报新闻网、新闻客户端,发起了“我家的党员”征稿活动,让家人写家中的共产党员。这次征稿活动打开了人们认识身边共产党员的一扇窗口。
大量的稿件如雪片般飞来,让主办方感到惊喜。作者既有知识分子、公务员,也有企业职员、普通农民。很多人表示,投稿不是为了发表,只是为了表达真实的所见所感。正如刘先生所说,投稿是“为了见证家人的红色情怀,书写他们的红色记忆,传承他们的红色基因,传递他们身上的正能量。”
这些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都是真心话、真性情;没有空洞的理论,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片段。到目前,该报已经刊发了多篇稿件,其官网及官方公众号上也都选登了若干篇。这些家人眼中的“党员故事”,组成了一幅生动真实、有情有义的共产党人群像。
透过家人的眼睛,读者看到了党员的正义与坚守。“倔牛”“„轴‟心骨”“二愣子”等,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字里行间,一个个讲原则、有血肉的党员的形象扑面而来:投稿人小杜因拿红头公用信笺写作业而受到父亲训斥,从此记住了“公家的光一点都不能沾”;投稿人何老先生因为女儿坚决不肯走后门办私事而感到自豪,他记住了女儿的话,“现在你找别人帮忙,以后别人叫你办一些不合规矩的事,怎么办?”……日常的细节,让人感到了代际之间流淌着的一股力量。
透过家人的眼睛,读者还看到了信仰传递的力量。投稿人苏女士说:“我丈夫是党员,我看得到他的辛苦,深深地为他的执着所折服,也渐渐明白了,有追求、有信仰,才是真正脚踏实地、令人敬佩的人生。他追求着他的信仰,我自豪着他的信仰。爱他,就支持他。”投稿人小宋是一名中学生,他回忆了爸爸入党那天家里的情形。当晚,见到妈妈为爸爸准备了酒菜,小宋问家里有什么喜事,爸爸回答说:“儿子,今天是你老爸的„生日‟。从今往后,老爸就有了政治生命。”信仰的种子,就这样在小宋一辈的心中扎下了根。
材料三: “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不能让他们寒心。”这是崔法官经常说的一句话。崔法官是K县人民法院的一名老法官,20年来,经他审结的近千余起案件,无一件错案,无一件被投诉,无一件引发信访。
“他对案子总是一丝不苟,办案严谨、细心,坚守底线。”庭长告诉记者,崔法官办案从来不怕得罪人,有一次,崔法官的一位熟人找到他软磨硬泡,希望能够为其挪用公款的亲友减轻处罚,但崔法官严词拒绝:“对他的放纵就是我的失职。”在老家,不少人知道他是法官,权力不小,常想找他走后门,但都被崔法官拒绝了。
2017年9月,法院受理了一起棘手的赡养案件,杨老伯的4个子女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庭长将这个案件交给崔法官。崔法官接案后,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就找来4个子女,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一首叫《父亲》的歌说,„人说养儿能防老‟。子女小的时候,父母省吃俭用,对子女无微不至地关心,时刻担心他们吃不好、穿不暖,盼望着他们快快长大,成家立业。父母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按法律、论民俗、讲伦理,子女都应当赡养老人。”经过多次入情入理的调解,一直互相推诿的几个子女都愿意履行赡养义务。
曾经有一桩案件,被告威胁崔法官:“要是敢这么判,就有人放你的血,让你横着出去!”面对被告纠集的黑恶势力,崔法官毫不畏惧,“我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这个案子必须这样判,否则对不起庄严的国徽。”他连续工作多日,成功地解决了这起案件。事后,原告诚心诚意地送去了“为民解难,尽心尽责”的锦旗,并且表示,自己会以崔法官为榜样,尽其所能去温暖身边的人。
材料四: 2017年12月,52岁的某贫困县县委书记老吕,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吕书记生前结对帮扶的贫困户老肖,听到这个消息,眼泪流了下来:“简直不敢相信,吕书记好好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就没了!”家住该县D村的老肖,原来生活异常贫困。2015年7月,吕书记走访贫困户时,看到他家徒四壁,便问他:“你有什么手艺吗?”老肖回答:“我会电焊,但没钱买设备。”“只要你勤快,愿意做,钱我可以帮你想办法。你马上列出所需设备的清单,我回县城就给你买,再帮你到路边租间门面。”吕书记随后为老肖购置电焊设备,帮他在街上租了一间门面房,老肖就开起了电焊铺。如今,老肖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一家人其乐融融。
吕书记平时不太爱说话,可跟群众在一起时,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在路上碰到乡亲,不管认识与否,他常常停下来,和他们拉拉家常。“吕书记真是个好领导,大家都愿意跟他说掏心窝子的话。他生前给我那么多指导和关心,现在他走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说着说着,L村种草养羊带头人李大姐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铁汉也有柔情。吕书记很恋家,总说家里的饭菜最香,即使是剩饭,吃起来也津津有味。他的女儿收拾父亲遗物的那天晚上,到了22点50分,吕书记手机的闹钟响了起来,那是他女儿中学时代下晚自习回到寝室的时间,“爸爸每晚这个时候都会打来电话,从不间断,至今已6年。”在女儿心里,父亲永远令她骄傲,“爸爸虽然很忙,但总是尽量抽时间陪我,他常教导我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我多读书,还经常向我推荐好书。”
最近,网上一则新闻引人关注。记者在H省某地进行扶贫调研时发现,当地挂在村委会和贫困户家中的“扶贫公示牌”上,除了帮扶责任人姓名、单位、电话以及他们的证件照外,还印有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对这样的“公示牌”,一些困难群众表示,公示信息无所顾忌,这等于是“示众”,让人臊得慌、羞得很。对此,推行这项措施的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将被帮扶人员的姓名、照片、电话、致贫原因,以及帮扶人员的帮扶措施印制在公示牌上,公开悬挂,是我们实施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这样做,方便了贫困户与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的精准联系,进一步夯实了扶贫责任,推进了扶贫工作进度。”有关职能部门也做出了回应,“公示牌挂出之后,极大地方便了贫困户,让他们在碰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快速、简便地联系上帮扶干部。”
网友“大龙”认为,公开贫困户信息,让他们“示众”、上媒体的做法,整得“地球人都知道”,使被帮扶或慰问的群众有“被温暖”的感觉,这让他们情何以堪?
材料五:退休职工李阿姨曾是一名“干燥综合征”患者,多年来被口眼干燥、全身乏力、低热等病征困扰,痛苦不堪,家人为此担心不已,女儿小张更是揪心。幸运的是,李阿姨遇到了一位天使般的守护神——W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刘医生。刘主任担任她的主治医生不久就和她互加了微信,粗略估算,650天的治疗时间里,两人有5000多条微信互动,有问询、有指导、有安慰。李阿姨早已把刘主任当成了朋友和家人,“这两年,要是没有刘医生,我都不知道怎么过。”她红着眼睛告诉记者。
回忆起去年2月的那天,李阿姨至今仍心有余悸:深夜11点,她正要睡觉时突发胸痛,好像被点了穴一样无法动弹,“那一刻,我害怕极了。”疼痛劲一过,她立即抓起手机,给刘主任发微信:“刘医生,我刚才突然胸痛得厉害,疼痛从前胸一直游走到了后背,人像被冰冻了一样。大概30秒钟的样子,现在已经缓解了。这是怎么回事?”刘主任立即回复:“我知道了,你别慌,深呼吸,吸气——呼气——吸气,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李阿姨又问:“不会是心脏病吧?”刘主任回答:“引起胸痛最常见的心绞痛或心梗,不会在短短30秒的时间内就缓解,疼痛时也不会出现冰冻感,更不会在全身游走,况且前不久的检查已经排除了你的心脏病史。干燥综合征影响体内激素引起的过敏性反应的可能性更大。你再观察一下,如果继续出现疼痛,马上去就近的医院;如果没有,你明天来医院,我给你配点药。”刘主任的一席话就像一颗定心丸,李阿姨安心了。放下手机,时间早已过了零点。
李阿姨告诉记者:“刘医生建立的病友微信群里有300多人呢,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他们和我一样,在这个微信群中得到了很多指导和帮助,感受到了刘医生的医者仁心。”李阿姨说,她总想送点礼物,向刘主任表达感激之情,可刘主任从未接受,“你们健康了,就是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如今,李阿姨的病已经痊愈,因为生病变得性格孤僻、见人都不愿打招呼的她恢复了原先的开朗,常跟姐妹们一起去唱歌、旅游。
材料六:美丽的风光、悠久的历史、诱人的美食、友好的人民……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眼中,中国是个充满诱惑和机遇的地方。许多外国人来华旅游、上学,流连忘返,有些人干脆留下来工作、生活,融入了中国社会。
刚刚在中国拿到博士学位的迪娜是一位美丽的埃及女孩。迪娜坦言,中国人的热情友善让她爱上了中国。“我们学校里有很多老爷爷老奶奶。当时,我刚学中文,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可他们总是很认真地听我说话、教我发音,有时还和我说说笑话。中国人,很有人情味,很有趣。”问她为什么与老人聊得来,迪娜说:“因为我觉得,他们是真正的中国人。”当记者请她给“真正的中国人”下个定义时,迪娜笑了:“就是觉得他们都很好,很热心,很乐观,特别有鼓励人的感觉。”
来自古巴的马丁内斯有一个很“中国”的名字——王少国。“这是古巴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我取的,我觉得很好听。”王少国与中国结缘,开始于在孔子学院的学习。“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特别是书法与水墨画,那意境是无与伦比的!压力大的时候,我能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感到安静、放松,那飘逸潇洒的行书,让人体会到自由自在的情感抒发。”来到中国后,王少国的足迹遍及中国著名的美术馆、博物馆,去过黄山、九寨沟……“我特别爱看《三国演义》。充满情义的刘、关、张,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敢为天下先的曹操,都让我很着迷。”谈及北京,王少国十分兴奋。“我很喜欢四合院,很喜欢故宫、景山、颐和园,那里充满了历史的味道,散发着中国几千年的人文气息。”王少国说,虽然这些地方之前在书本上也看到过,但身临其境会让人更加赞叹。
2017年春天,中国古典诗歌配乐朗诵会在Y市大剧院举行。除了国内著名艺术家,还有许多热衷于中国语言艺术和文化的外国朋友登台献艺。他们倾情朗诵了《春江花月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经典篇目,美妙的声线在丝丝入扣的配乐中流转。语言、文字和音乐相互交融,渗透出千百年来的厚重。这些外国友人赞叹:“中国诗歌有对大自然的爱,有对国家的爱,有对百姓的爱,还有对家人的爱,情感丰富,感人至深。”
材料七:2017年11月,J县新建的火车站广场成了晒谷场一事引发了热议。从网民晒发的图文中看出,宽敞的火车站广场见不到什么旅客,反而是铺散在广场上大片大片的稻谷在太阳底下熠熠发光,特别引人注目。除了供旅客和行人通行的道路外,火车站广场成了金色的海洋,俨然是一道风景。
有网友质疑,本应整洁的火车站广场,竟然成了稻谷晒场,令人难以置信。一直以来,火车站给人的感觉就是安检严格、管理规范,广场上别说晒粮食,就是摆个小摊也不行。
面对质疑,当地执法部门做出了回应。这种情况他们其实是了解的,一开始有农民来广场晒谷时,他们就已经指出了这一行为的不妥之处。现在出现的情形是经过允许的,他们考虑到了周边农民的现实需求,进行了充分论证,并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该火车站位置较为偏僻,农忙时节旅客较少,晾晒稻谷一般情况下不会给旅客出行和公共安全造成影响。执法部门考虑到农民在秋收时节的确缺少晾晒场地的实际情况,认为通过引导,可以给农民一些方便。同时,执法部门对广场晒谷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留出旅客进出站通道和必要的活动空间,保证不影响旅客通行;除稻谷外不允许堆放其他物品,保证车站广场的整齐美观;晚上6点之前必须将谷物清理干净,保证场地卫生。对于一些旅客可能会产生的心理“膈应”,执法部门表示,会尽力在当地农民与旅客之间寻找平衡点。
但是,火车站相关负责人却表示,执法部门事先没有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协调,他们对允许农民在车站广场晒谷的事情并不知情,车站管理人员常因此事跟农民发生争执。
材料八:做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小唐却像学生厌学一样有“厌班症”。他说,只要一到办公室,疲惫的感觉就排山倒海般地袭来,但每次到医院检查,身体又查不出任何问题。小唐说,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但是这种莫名其妙的“发病”在他工作不久后就开始了,做什么都提不起劲。“赖在家里挺好,什么都不用操心”,小唐说,现在他根本不想上班。眼下,对办事情、写报告、跑下属单位等任何工作都嫌烦,就想整天窝在家里刷刷手机,什么人都不见、什么事都不干的情况发生在不少90后年轻人身上
在某些90后年轻人中,“一切随缘”的“佛系”生活似乎很时髦。他们认为,接受了“一切随缘”,就能撇开快节奏、高压力环境下的疲惫和焦虑。于是,这些“佛系青年”对工作丧失热情,不喜不悲、不怒不嗔。老板骂我,我说“哦知道了”;老板鼓励我,我说“哦谢谢”;工作量剧增,我说“哦好的”……活成了一个大写的“哦”。
然而,对这些“佛系青年”的工作、生活态度,很多90后是不认可的。“我是第一批90后,我眼睛没瞎,头发没秃,不„油腻‟,而且财务也自由,但是我不打算„佛系‟,虚度人生。”网民“汤大侠”说,“麻烦那些做新媒体的,不要再用„佛系‟的标签消遣大众了。”网民“曹十八”说:“我们只是对无关紧要的事情„佛系‟,但大事我们都在努力。”网民“友友”说:“万物都是运动的,包括人的心情,人在可控范围内的消沉情绪是正常的。心累了就睡,明天„小太阳‟照常升起。”事实上,那些成为人生赢家的90后,都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
材料九:鲁迅先生曾对青年寄予殷切的期待,他希望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新时代的青年只有将生命的温度注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以百姓之心为己心,以他人之心为己心,才能真正享受到其中的欢乐。小到细微之事,大至重要之举,近在一朝一夕,远到世世代代,一颗热心、一份牵挂,连着你我他,更连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问题及答题要求
问题一:“给定材料3-5”列举的工作中的事例体现了心系他人的一些优良品质,请分别概括这些优良品质的具体表现。(15分)
要求:紧扣给定材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00字。
问题二:“给定材料4”中展示了帮扶对象信息公示问题产生的不同观点。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准确全面,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问题三:请以“给定资料5”中李阿姨女儿名义,给刘医生所在的W市第一人民医院写一封感谢信。(25分)
要求:
1、内容完整、条例清晰;
2、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3、情感真挚,有感染力;
4、篇幅400字左右。
问题四:请结合对“以百姓之心为己心,以他人之心为己心”这句话的理解,以“有温度的人生更美好”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内容充实;
2、结合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1000字左右。
三、参考答案
答案一:1.崔法官有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的法治精神。他办案严谨细心、认真负责、讲究方法、法情兼顾、不畏惧黑恶势力。
2.吕书记有一心为民、苦干实干的公仆精神。他工作踏实、生活简朴、顾家爱女、真心帮扶困难户、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刘医生有心系患者、仁医仁术的大医精神。她耐心细致解答患者问题,安抚患者情绪,无私为患者奉献。
答案二:针对公示帮扶对象信息一事:1.职能部门和负责人认为,它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能使贫困户快速、简便地与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精准联系,有利于夯实扶贫责任,推进扶贫工作进度。2.困难群众好和网友认为,它公开了贫困户信息,让人产生羞耻感,情感上难以接受。3.我认为,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具体操作仍需斟酌。原因是它存在伤害贫困户的自尊和涉嫌泄露个人隐私的问题。4.对于精准扶贫工作,除了合理公示信息,领导干部更应指导、关心群众,实地走访贫苦户,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答案三:
致W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感谢信
W市第一人民医院:
我是贵医院病患陈XX的女儿小张。来信是感谢贵医院皮肤科主任刘医生对我母亲的帮助。
我母亲曾是一名“干燥综合症”患者,多年深受病症困扰。幸运的是遇到了刘医生,他在担任母亲的主治医生后,与母亲互加了微信,在650天的时间里,两人有5000多条微信互动,有问询,有指导,有安慰,甚至母亲深夜患病也能及时获得帮助。如今母亲的病已经痊愈,也恢复了原先的开朗。刘医生还建立了病友微信群,指导和帮助了很多患者。在他的心里患者健康最重要!我们想表示感谢,可每次都被刘医生婉拒。
刘医生用实际行动谱写着医者仁心的赞歌,他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都深深地温暖了每一位病患的心!在此,我仅代表母亲及家人向刘医生及第一人民医院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小张
XXXX年XX月XX日
用温度照亮人心
“俯首甘为孺子牛”、“苟利国家生死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自古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智者先贤都追求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一心为他人的热忱之心。其实,这便是一种有温度的人生!在我看来,温度是心怀百姓与天下的担当,是宽以待人、舍己为人的情怀,能照亮人心,更照亮中华民族的未来!
温度让普通人收获积极乐观的心态,找到生活的乐趣、工作的激情。温度与冷漠相对应,对他人冷言冷语,对生活冷眼旁观,对工作冷面相待都是消极麻木、得过且过的错误心态,当下流行的“佛系”一词便是最好的写照。与之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给亲人、朋友、服务对象一些笑脸,一些关心,人生便截然不同:生活中会多一些温情脉脉、感恩关怀,工作中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越干越起劲,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温度更让党员干部能够执法为民,收获群众的拥护、社会的认可,既有科学与人性、兼顾原则与灵活。很多政府与官员错把冷漠当原则,以为一味严格,对百姓不管不问就是履行了原则。殊不知,百姓不会买账,事情也不能圆满解决。暴力执法、强拆强搬、官僚主义……只要不是站在百姓角度的行为,都会出大问题。反之,在恪守原则、守住底线的同时,多去思考百姓的需求,百姓的感受,才能真正想出利民之策,做出利民之举。
如何让温度注入生活与工作呢?需要找到信仰和精神支撑,更需要拥有为人为民的情怀,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为百姓考虑。
温度源自信仰,不计个人得失,心系家国,方能帮助我们找到激情和目标。工作不是为了工资,生活也不是为了享乐,人生的意义建立在为他人、为社会贡献的价值之上。我们身边有不少的最美医生、最美教师、最美基层干部,从医者仁心的邱海波,到见义勇为的张丽莉,再到一心为民的廖俊波……是信仰支撑着这些模范人物活出温度,不断地牺牲奉献,他们是年轻人的榜样,更是年轻人成长的风向标。如果眼里只有自己,心里只装着自己,就会计较得失,吝于付出,做起工作畏手畏脚、无精打采。
温度来源于人心与民心,关怀他人就要认真对待工作,关怀百姓就要完善惠民政策。每个人工作中都有服务对象,关怀他人是一种职业道德,一言一行要让他人温暖。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民生之大,事关家国,民生之微,衣食住行:从延长供暖期,到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从推进养老、医疗保险人员全覆盖,到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一个个惠民政策、一笔笔民生投入,让群众真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爱人者人恒爱之,温度源于爱与善。只要爱真理、爱事业、爱自然,也爱家人和他人,善待生命、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和百姓,我们的人生就会被照亮,熠熠生辉!
第四篇:2018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C类
2018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C类
一、给定材料
材料一:“故乡”是一个温馨的词语,那里的山水草木、乡音乡俗、饭食茶饮、家人亲友,都会在内心深处留下“月是故乡明”的亲切记忆,凝聚成“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思念和盼望。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离乡”“望乡”往往包含着无奈和感伤,眷恋家乡被喻为“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还乡归来总是令人兴奋、喜悦。特别是回报故土、造福乡梓的善行,一直受到高度赞誉。进入新时代,心怀故土的悠久传统又增加了新的内涵、新的形态。
材料二:Y县16万在外务工人员,最近几天收到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共同署名的返乡就业邀请信。这封信不但有明明白白的返乡就业政策介绍,还有情真意切的呼唤;不但有实实在在的岗位供选择,更有亲情的感召。“年初外出年尾回,妻儿老小盼亲归……”Y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5.9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7%,占全县劳动力人口的45%,留下10多万个留守家庭和近2.5万名留守儿童。近年来,随着大企业、大项目不断入驻,Y县就业岗位更加丰富,仅开发区和产业园就有各类企业近700家,已吸纳8万余人就业,预计2018年上半年,全县100多家企业将缺少1.2万名工人,信中还说到了留在家乡就业的诸多好处,如,与在外打工相比,实际收入更实惠,生活成本更低,一家人团聚可以更好地照顾孩子和父母等。这封信在当地媒体及朋友圈中迅速传播,引起了极大反响。春节刚过,已有2500余人到该县各类企业应聘,其中1300多人签订了意向就业协议,860多人已上岗。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6年,中国农民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超过450万,还有约130万城镇的城镇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某研究中心万主任看来,过去由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格局已开始发生改变。“这是中国城乡结构调整的过程。要吸引更多人回乡、下乡创业,除了要有产业,还要有‘情感引力’。”万主任说。
近期,S县组织35名本地籍重点高校大学生开展“桑梓情深?放飞梦想”家乡行活动。县委书记说,县里每年都有数百位学子考入本科院校,这对家乡而言是一笔宝贵财富。一方面,乡亲们乐见他们走出大山,在更广阔的天地展翅高飞;另一方面,也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些青年才俊愿意回归故里,发挥专长,干事创业。他寄语学子们:“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份桑梓之情,关注家乡、关心家乡、关爱家乡,跟家乡的联系不要断,对家乡的感情不要淡,回馈家乡的心意不要变。家乡为你们而骄傲,也请你们努力成为家乡的骄傲!”县委书记说,家乡对在外的学子,除了提供良好的环境,一定要打好情感牌,让他们乐于回乡贡献才智。
材料三:在某网络社区上,一位网友留言说:为了孩子不再走我的老路。纠结了一年,终于还是决定回农村。我应该是80后第一批留守儿童,我7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了。成长过程中的辛酸,只有我这样曾经的留守儿童才能真切体会。没有爸妈陪伴的童年,我特别害怕黑夜的来临,我害怕村子里那些老人口中所说的神神鬼鬼;没有爸妈陪伴的童年,别家的孩子回来是热饭热菜,我回家都是冷锅冷灶;没有爸妈陪伴的青春期,来例假了,我以为得了羞死人的绝症……我大专毕业后在外打工多年,也成了家,孩子依然像我当年一样留在家里。经过一年的思考,已经当了妈妈的我,心里只有一个最基本的想法:想陪在孩子身边,想等她放学回来有热饭热菜,不想错过她成长的每一个时刻……
今年春节,家住西部某县西乡镇的小郝,一直在老家和附近的小山村里忙活。除了去医院照顾爷爷,帮父母在小超市里卖菜,他还参加了几场返乡青年的论坛。小郝说,在参加“文化认同·乡情故土——大美西乡青年论坛”的时候,全镇许多在外地的青年都来了。“团县委、乡镇、各村干部的讲话,都在鼓励召唤我们回乡创业就业,我心里挺激动的,希望能为家乡做点贡献。”今年24岁的他,2017年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北京某科研院所的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然而,这个好不容易飞出山沟沟的“金凤凰”,却打起了毕业后飞回家乡的主意。小郝说,大城市对年轻人的诱惑真的很多,但作为一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学农的研究生,美丽的家乡承载着自己太多的回忆。他留恋这里的乡音,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怀念这里的老人,喜爱这里的孩子……他对记者说:“当年向往到城市读书,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现在回乡发展同样也能让青春闪光。而且,远离家乡所疏远了的乡情、亲情都可以再找回来,对家乡的爱心也接上了地气,这样的人生不是得到的更多吗?”
材料四:“在外漂泊这么久,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孤独人’,口袋里多了点钱,总是想着回来为家乡做点事。”西南某省H县大岩村村民老杨对记者说。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在沿海多个省份辗转了多年。父母老了,孩子大了,思念家乡的心情越来越强烈。2016年,在沿海家具厂打工的老杨,发现来自本省的订单越来越多,原来,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业的新需求,具有复古风又环保的碳化木餐桌椅很受餐馆青睐。这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当地生产,就近销售。当年,老杨通过政府贴息贷款,投入30万元开办了木制品厂,生产加工专为餐馆设计的碳化木餐桌椅,员工全是当地农民。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工厂每月利润就达2万元。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他,对这样的成绩很满意,也看到了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8年,已经在G市拥有线路板产业的E县人涂先生开始将目光转向家乡,投资7500万元成立了覆铜板有限公司,成为当年E县最大的一笔投资项目,吸收了数百名本地人来企业就业。十年后,已发展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覆铜板生产企业,很多打工乡亲已被培养成生产加工线上的技术能手。涂先生说,电子信息产业是支柱产业,他计划未来追加2亿元投资,打通电子信息产业的前端配套产业链,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原材料供货商,而且准备把厂房建设和维修、产品运输、外包装制作等相关业务承包给当地乡亲。E县劳务产业办公室袁主任说,涂先生的企业扩大规模后,不仅可以再吸纳1500名当地人就业,而且将在E县形成一个贯通上下游产业的产业链。
K县人武先生上世纪90年代怀揣60元钱只身远赴M市,从服装厂的学徒做起,吃尽千辛万苦,一步步发展到自己建厂并闻名当地。2015年,迫于东部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遭遇寒冬,他敏锐地将眼光投向家乡,在K县赵家产业园区投资建厂。原以为西部农村拥有大量劳动力,但他没有想到,在160多万人口的老家竟然招不到工。他在一番调查后发现,虽然K县每年返乡农民工超过1万人,但回来的大多是五六十岁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主要是为了照顾家庭,不会再离开村镇到园区打工。武先生想出奇招:为了享受物流、财税等服务便利,公司总部放在园区,厂区“前靠”劳动力所在的乡镇,直接把缝纫机、布料打包给工人带回家生产,实行“闲时务工、忙时务农,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灵活用工制度。这一下,用工问题不但迎刃而解,而且用工成本比沿海低一半,这种“总部在县城、车间在乡镇、作坊在家庭”的全新产业组织模式已经在不少地方的农村普遍出现。
小刘是M县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曾在Z市的一家轨道建设公司担任技术总监。2009年,小刘到荷兰参观了全欧洲最先进的养鸡场。他发现,养殖规模达40万只的养鸡场一共只有5名员工,上料、温度湿度控制以及捕杀全部实现自动化,这让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如今,返乡养鸡的小刘十分自豪,他的养鸡场达到了年产5万只无公害生态鸡的规模。他的养鸡技术在当地是最先进的,不仅做到了给饲料、给水、孵化的自动化,还联合原本分散的养殖户,探索出了技术共享的联合体运营模式。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某著名经济学家指出,好产业加新技术的组合必将在农村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生产力革新效应,中国过去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
材料五:“村民的所需所盼,就是指引我努力工作的方向。”全国人大代表、L省N县小市村党支部书记小程立志带领村民逐步改变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小程是土生土长的小市村人,大学毕业后在沿海G市有一份高薪工作。2014年5月,她辞去了在G市的工作,回村参加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这让乡亲们和乡镇组织换届的干部既盼又忧:盼的是小市村当时有25名党员,绝大多数年龄都超过了50岁,村里急需年轻党员挑大梁,组织开展工作;忧的是一个90后女孩能否有恒心扎根农村,是否有能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为此,乡镇相关领导连续找小程谈了五次话,反复征求她的意见。小程说:“我回来的原因很简单,我热爱家乡,想为改变家乡面貌做点事。我是个执着的人,主意拿定,不会改变。”
当时的小市村基础设施薄弱,集体经济空白,是有名的贫困村。小程在竞选时向村民承诺,将完善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做好民生工程,为村民多办实事。成功当选为小市村党支部书记后,她提出将兴建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村民精神文化乐园,还要寻找一个能让小市村振兴和发展的支柱产业。她对村情作了分析:小市村人口资源不占优势,1700多人的村子,平时常住人口只有五六百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子里的以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但村子也有优势,自然风光优美。有山有水,还有地下溶洞;历史上曾是繁华的商贸市场,出土过2000多年前的古代铜鼓,还有象征着工匠精神和愚公精神的小市渡槽及一些古民居、古树等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有了旅游产业的支撑,村民们就可以就近做生意,年轻人也不用再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上班,能照顾家人,免去了亲人间的相互牵挂。经过调研论证,小程和村民们坚定了发展旅游业的信心。他们还请专家制订了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并主动和一些有意向的企业联系,争取早日吸引企业前来投资。
2018年,小程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两会”召开前夕,她早早就开始准备材料,打算把村民的期盼带到“两会”上去,希望能让更多的代表委员看看小市村的旅游发展规划,让他们为小市村的旅游发展出出主意、提提意见,也希望有意向的企业能到小市村投资发展。“我当初承诺村民要发展一个好产业,就一定要做到。”谈到将来的工作,小程书记信心满满。
材料六:“这两年,我们村能有这样的变化,都是靠了‘青农创客空间’带来的新思维。”鸣雁村村支书说。鸣雁村地处C市尚田镇西南,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但几年前还鲜为外人所知。那时走进村里,一片“空心”老房子显得特别“破旧”。2016年3月,村里第一家民宿开业,“破旧老屋”成了“美景古宅”。现在,鸣雁村变成了一个拥有3座主题公园、充满魅力的花园森林村庄。
“青农创客空间”是当地几位回乡大学生创办的一个综合性平台,负责人小赵是位90后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做了多年乡村旅游策划。两年前,他怀着对家乡的眷恋,联合了同村几位在外工作的青年伙伴,一起回村里创业,这群年轻人认为,原先乡亲们一直觉得深山里的农村奔小康只有一条路,即离开大山出去闯荡市场,其实,家乡的山水、森林就是珍贵的审美资源。但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如果绿水青山与都市里的消费需求相对接,深山老林也可以形成旺盛的市场。小赵说:“我们爱这里的山山水水、乡情民俗,也要吸引外面的人来领略山村美好的风景风情。”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梳理鸣雁村和尚田镇的特色,对几个有潜力的村庄进行提升。他们对鸣雁村的两幢破旧农房进行了修整,刷白了墙面,铺起了鹅卵石小道,配上木材和竹子装饰,“拾贝”“海归”“鹭溪”等极具文化气息的民宿令人眼前一亮,月营业额也突破了10万元。
小赵向记者介绍说,在试运营的一年里,不仅是鸣雁村,尚田镇许多小村庄都有了大变化:冷西村的草莓,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的“草莓礼盒”和一把把漂亮的“草莓花束”,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火爆了当地人的朋友圈;拥有3D立体化墙体的王家岭村成为小朋友节假日最喜欢去的“童话村”;“姿色平平”的鹤岙村,在创客们的妙想下,一方“四季花海”呼之欲出,知识青年的回归,激活了乡野的创业热情,也让住了大半辈子的村民恍然大悟--原来老房子也能挣钱!一场激烈的“化学反应”开始在乡民内心涌动。经过一个多月的策划,“青农创客空间”又在2018年春节组织了“中外友人尚田过大年”活动,主场就设在鸣雁村。活动以富有乡土风味的形式,穿插舞龙大赛、年味集市等传统民俗文化节目,不仅让游客们尽情尽兴,还将鸣雁村推向了更宽阔平台。小赵兴奋地告诉记者:“刚才就有一位外国友人对我说,要向家人朋友们推荐我们这里的乡村旅游呢!”
据尚田镇团委书记小金介绍,目前镇人才库中已收录返乡创业青年109人,他们分散在各个村庄,用创意妙招激活乡村,用知识助力农村发展,就像星火燎原,青年创业风潮席卷了整个尚田镇。“青农创客”们的创业项目盘活了尚田镇的乡村资源,农民的生活随之变得红火起来。谈到对乡村民居环境的改造出新,小赵向记者表达了创客们的共同愿望:“爱家乡,就是要让它更美好!”小赵说,我们回家乡,不仅要“塑新貌”,更要“塑新人”,要让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意识到,老村镇、老房子所承载的乡村文化是有重要价值的。
材料七:近日,《人民日报》对B市的机关干部回来家开展群众工作进行了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回老家开展群众工作是服务群众的创新举措”“回老家看看是联结、加深干群关系的活宝典!”
高先生是该市A县政府部门的一名干部。以前,每逢春节或父母生日,他才回一次老家,每次都来去匆匆,很少与邻居、村组干部交谈。他在电视里看到一位省级领导退休回原籍帮助乡亲走致富之路的事迹,深受感动,决定落实为实际行动。现在,每到节假日、休息天,他常常回老家,在前后邻村串门、和乡亲聊天,走访贫困户,记录下一些情况,回县城帮助乡亲办一些事情。他了解到同村罗婆婆因病瘫痪,就给罗婆婆送去棉被、衣服、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物资。回县城后,还帮她办了残疾证。高先生还把自己所见、所感写成专题发到网上,发动网友帮助罗婆婆家度过困境。“我以前还和他妈妈吵过架,但他一点都没放在心上。现在我瘫痪了,他还这么关心我、帮助我,这份情我到什么时候都忘不了!”罗婆婆激动地说。
该市F县农林局干部老杜的老家在本县偏远山区,以前家里来人到县城,他总是喜欢问家乡张家如何、李家怎样等等。这几年,用他的话说,人年龄越大,越能体会到古人所说“君自故乡来,应知家乡事”的心情。但是这两年他改变了做法,不再是坐在县城“听人说”,而是回到家乡“现场看实况”“田头话桑麻”。除了特殊情况,基本保证每月抽出一个双休日回老家一趟。他的家乡还不通公交车,每次都是推上自行车就出发了。他对记者说,只有实地看了、谈了,才能真正摸到家乡发展的脉络,知道优势在哪里、“堵点”在哪里。经过调研,他发现家乡的黄豆产量大、质量好是一张好牌。以前家里人带给他黄豆,他和同事们分享,大家都夸磨成豆浆特别香。但只卖黄豆没有附加值,老杜想到了黄豆制品加工这个产业,于是他与县里的一家食品企业联系,由企业垫资,在家乡建立了榨油、腐竹生产、豆腐干加工等工厂。企业在技术标准上给予指导,产品检验合格后由企业收购外销。现在,“F县金色大豆系列产品”已经给他的家乡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乡亲们赞扬他一辆自行车骑来骑去,“把老家的黄豆变成了黄金”!
材料八:“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半个多世纪前,诗人艾青对国家之情作了最生动的诠释。因乡情而渴望归来,因机遇而选择留下,因“落地归根”而获得更多幸福……在中国广袤的乡野大地上,这样的归乡故事还在继续上演。通过发挥地缘、人缘、血缘优势。利用乡情、亲情、友情资源,乡土人才回乡创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乡亲致富,已经成为一股新的热潮,归乡者的爱乡护乡之情正成就着乡村的美好。
二、问题及答题要求
问题一:“给定资料4~7”展现了归乡者们给乡村带来的可喜变化,成效显著。请对这些成效分别加以归纳概括。(15分)
要求:紧扣给定材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00字。
问题二:“给定资料2”中,Y县县委书记、县长联名给16万在外务工人员发出了返乡就业邀请。如果你是该县县委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拟写该邀请信。(25分)
要求:
1、内容完整、条理清晰;
2、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3、情感真挚,有感染力;
4、涉及人名用“XXX”代替,篇幅350字左右。
问题三:请就“给定资料6”中“我们回乡”,不仅要‘塑新貌’,更要‘塑新人’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20分)
要求:理解准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篇幅250字左右。
问题四:根据你对“给定资料8”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以“乡情是心中永难割舍的牵挂”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内容充实;
2、结合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1000字左右。
三、参考答案
答案一:1.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纳当地人就业,培养技术能手;形成产业链;发展全新产业组织模式;发展新技术,探索技术共享的联合体运营模式;形成生产力革新和新的人口红利。
2.年轻党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
3.青年创客盘活乡村资源、改善村民生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吸引游客,激活创业热情,发扬乡村文化。
4.机关干部创新服务群众举措。联结、加深干群关系,解决群众难题,带来收益。
答案二:
邀请信
各位在外务工的乡亲们:
你们好!大家常年漂泊在外很辛苦,现如今,咱们县有了返乡就业政策,全县乡亲都盼望着大家能回到家乡创业、就业。为此,我们向大家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近年来,随着大企业、大项目的入驻,咱们县的就业岗位更加丰富,仅开发区和产业园就有各类企业近700家,已吸纳8万余人就业,预计2018年上半年全县100多家企业将缺少1.2万名工人。另外,与在外打工相比,大家的实际收入更实惠,生活成本更低,更能方便照顾一家老小。
“年初外出年尾回,妻儿老小盼亲归”,乡亲们,回来吧!我们等你回来,一同共建美好家园!
县委书记XXX、县长XXX
XXXX年XX月
答案三:这句话指知识青年回乡不仅要塑造家乡的面貌,更要改变家乡人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乡村文化的重要价值。
回乡大学生创办“青年创客空间”综合性平台,将家乡的山水、森林等审美资源,与都市里的消费需求相对接。梳理当地特色,提升村庄潜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童话村、“四季花海”等旅游项目,激活了乡野的创业热情;举办富有乡土风味的传统民俗文化节目,不仅让游客们尽情尽兴,还将家乡推向了更宽阔平台。
知识青年的回归,用创意妙招激活乡村,用知识助力农村发展,盘活了乡村资源,改善了农民生活。
答案四:
乡情在心中 归乡可作为
改革开放40年,无数人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奔波不息,有多年打工的农民工,有“跳出农门”的大学生,也有来自农村的生意人等。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重回乡土,反哺桑梓,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乡亲致富,塑造文明乡风。这既源于归乡者心头那挥之不去的乡愁,也得益于现如今乡村正掀起的创业就业热潮,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故乡这片土地上看到了实现价值、收获幸福的希望。
乡愁里有热爱、有牵挂、有回忆,这份炽热的故乡情,催促着人们归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千百年来,多少从农村走出的有识之士,或为官治学,或经商习艺,最后多会因莼鲈之思衣锦还乡、落叶归根。这正源于游子与故乡之间天然的地缘、人缘、血缘关系。越漂泊、越思乡,他们在无数个难眠之夜望月沉思,将这股思乡之情酿造成了点点滴滴、大大小小、厚厚实实的乡愁。在乡愁里,有温馨的回忆,有熟悉的土地,有美好的人事,有故乡的童年。岁月更替、境况轮转、地位高低,心中的那份牵挂始终绵延悠长,永无止境。悠悠的乡愁,难舍的牵挂,时刻提醒着人们要不忘来路、不忘初心,呼呼喊着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如果说对故乡的热爱,是归乡者的归乡动力的感性一面,那么家乡的发展机遇、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等现实条件的改善,则是归乡动力的理性一面。
曾经,故乡落后的现实让不少思乡心切的游子“望而却步”。近年来,随着大企业、大项目不断入驻乡村,就业岗位越来越丰富,数百万“城归”群体逆流而动,从城市回到农村,更实惠的收入、更低的生活成本,让他们选择回到亲人身边。这背后得益于党中央出台各项振兴乡村的好政策和新型商业模式。乡村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民俗手艺等文化资源得以创新再利用,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业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既吸引了投资人的眼光,更增强了在外务工人员萌发回乡就业创业的意愿。可以说,在农村这篇广阔大地尚,只要有好产业,外加新技术,必将在农村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生产力革新效应,从而积聚成新的人口红利。
机遇能够让在外务工者回乡,但是若想让他们长久地“扎根”,就需要将农村培植成肥沃的“土壤”,让归乡者能够在稳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收获幸福。
这种“土壤”,实际上就是政府对归乡者的政策支持。对于大部分归乡者而言,回来之后,从事的职业甚至角色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的政策首先就要让归乡者扎得下根,能够生存下来,这就需要实施精准培训,提升其就业和创业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让返乡人群中创业的“根”能够扎得越来越深,这就要将符合条件的归乡人员的创业创新项目纳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提供担保贷款等资金扶持,提供更宽广发展空间。
归去来兮,乡愁在心头,机遇可得,幸福可期,田野上升起农耕文明得新曙光,田园将不再荒芜。
第五篇:2016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卷)参考答案
2016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卷)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 影响有利有弊,概括如下: 积极影响:
一、形成良好家风,促进德孝文化传承。如“德孝文化节”、最美家风案例;
二、营造友善、互助的社会风气。如磨刀老人善举引发社会对慈善的关注;
三、坚守道德底线,端正社会风气。如N教授面对送礼行为坚持原则;
四、彰显民间文化新风气。如大槐树寻根祭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五、引领政风新风尚。如家风入纪。消极影响:
一、不良社会风气盛行。如网友们随波逐流的言论;
二、不利于家风建设。如“富不过三代”现象;
三、乡村陷入道德滑坡的精神危机中。如攀比之风,黄赌之毒难解,高价彩礼盛行等。(247字)
(二)【参考答案】
M妈妈面对孩子入园教育问题时,教唆孩子撒谎,无原则地放弃了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这既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又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众多网友的理解与支持,也折射出不良社会风气对人们行为选择以及价值观念的侵蚀。
N教授面对新型送礼行为依然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为自己制定规矩。不但没有被抢红包的新潮流所绑架,反而灵活变通顺应社会潮流,成功激发了师生互动,是坚持道德阵地的典范。
综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我们都应以德正身,守得住底线、抵得住腐蚀,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新风尚。(246字)
(三)【参考答案】
第六届X市Y区“德孝文化节”的工作方案
为了保护、继承、弘扬我区独特的传统文化,挖掘“孝〃义”文化内涵,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与目标:“德孝文化”引领社会新风尚,在全区营造出人人讲徳孝、处处彰显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工作安排
(一)动员准备阶段
1.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主办与协办单位,参与人数,活动经费预算,发通知、准备好相关物资、会场布置等具体事宜。
2.设置职能小组,明确分工。
3.联系各大主流媒体做好宣传报道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开幕式活动。领导讲话,着重介绍新的奖励政策。2.文艺表演。
3.表彰道德模范,如“十大孝顺媳妇”。4.德孝文化讲坛。
(三)总结推广阶段:
在单位官网、微信等平台中发布本次活动成果,联系各大主流媒体进行积极报道,从而让“德孝文化”引领社会新风尚。(333字)
(四)【参考例文】
发扬优良家风 提升国家软实力
家之兴旺在于亲孝仁礼、家教家风,国之安泰在于全面发展、厚德传承。而衡量一国综合实力,不仅要看经济、科技、国防军事等硬指标,还要看文化、教育、精神等软实力。只有软实力硬起来,国家才能全面发展。发扬优良家风,就是提升国家软实力。
诚如《礼记》所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意思是,每个家庭施行仁爱,一个国家就会出现仁爱之风;每个家庭施行礼让,一个国家就会形成礼让风气。这既道出了家风是国风的重要基点,举足轻重,也告诉我们家庭和国家建设的两个重要维度:仁和让。可以说,一国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优良家风的共建和传承。
优良的家风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精神传统。自古及今,传统家风的形成无不包含“仁”“让”的伦理精神。古人以“仁”强调自身内在的道德修养,以传世家训阐释礼、义、廉、耻等家风观念,而现代人更乐见真善美、独立自强的智慧;古人讲谦、辞、礼、让、忠、孝、悌,现代人倡导平等公正、自由民主……这些都是强调一个人修身齐家、立足社会的良好美德。毋庸置疑,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就在于优秀的家风铸就了崇尚伦理、尊老爱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并且早已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发扬优良家风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真正的强盛,在于民众所表现出来的对国家的情怀和责任担当。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冲击着传统价值观,也淡化了传统礼仪。农村的“财富故事”动摇了淳朴、勤劳、与人为善的民风,也消解了读书至上、清白做人的价值观,甚至部分家庭教育观念扭曲,加剧了社会诚信危机。为此,发扬优良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涵养国风,凝聚起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共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发扬优良家风,需赋予“仁和让”的传统美德更多时代内涵。一国软实力的提升,在注重仁、让、礼等精神内涵外,还要强调现代法治社会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提升公民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法制意识。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今天,党员干部更应率先加强家风建设、引领清风正气。与此同时,优良家风的传扬,还应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不断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核心价值观感化人、凝聚人。唯有如此,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宏伟目标才有坚实的精神动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相信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指引下,秉承祖国的优良家风,弘扬独具特色的中国精神,汇聚成源源不断的软实力,一定能够推动社会道德改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104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