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考作文审题:历史未来(5篇)

时间:2019-05-14 18:0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考作文审题:历史未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考作文审题:历史未来》。

第一篇:周考作文审题:历史未来

【作文解析】

美国人由于历史太短,无历史可回顾,所以习惯往未来穿。

中国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有丰富的内容回味,所以习惯往历史穿。

结果就是美国人想不出历史,却拥有了未来,我们拥有了历史,却想不出未来。

关于历史和未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历史是未来的一个沉淀,未来是历史的一个延续,两者是相互统一的。

中国为什么不敢去幻想未来,中庸思想让中国人不会有太多的“胡思乱想”,缺少创新思想,他们不习惯去思考未来,只习惯于回味曾经的美好,但是没有好好的站在历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所以对未来缺乏自信,缺乏对未来的大胆设想,国家的未来是一个不明朗的未来,未来蒙上了一层黑纱,曙光都被黯淡了许多,缺乏生机与创造力。国人应该学习美国,有更多的自信去创造理想的未来,更有丰富的历史积淀让我们从中总结以前的不足,去避免一些悲剧历史的重演,相信我们在拥有历史的同时,也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但是像美国一样一味向前看,缺乏历史的借鉴,容易产生不着边际的幻想,国家的发展缺乏坚实的根基,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其实,中美两国的影视作品内容的不同的倾向性,也说明两国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产生的思想倾就体现出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不同,这也是穿越作品为什么不同的原因。

【立意】一.切题:

1.历史与未来的关系:回顾历史,远观未来;2.分析电视剧穿越现象[中美思想文化差异] 二.合题:

1.仅从历史或未来方面考虑,但要引题;2.不能固步自封,要有创新意识 三.离题:

1.把握现在 2.活在当下 3.全面角度 4.取长补短 5.肯定中国回顾历史,美国畅想未来 6.追求个性,肯定自我;7.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有网友曾这样点评美、中的穿越剧“同样是穿越剧,美国往前穿,中国往后穿,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于此,我们不禁生出这般疑惑——该如何面对历史与未来?

人生如驾车,历史是后视镜中车后的风景,而未来则是前方要眺望的景象。一味地瞻前或者顾后,难免车祸的发生。由此,疑惑便有了答案——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没有一个未来不是从历史中衍生。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中可见大唐能盛世一方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初衷亦是期望君主能从丰厚的历史传承中实现治世的目的。历史及于未来有着不可分割的意义。

一个民族的历史如同一个民族的血脉流淌,血脉贲张,息息不止才可能走向未来。一部盛唐史,是多少华夏儿女的美丽梦想;一部晚清史,又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和泪。人类本就应该在历史的回声中倾听自己的脚步,决定行走的方向。历史是人类的历史,未来是人类的未来,不懂历史就是不懂人类自己如何走向未来。回看马克思、马丁路德金等对于社会和民族的追求,皆是反思历史,而后面向未来,去引导和创造新的时代。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灿烂丰富的文化历史,足堪自豪。我们的穿越剧喜欢沉迷在其中,自然可以理解。然而,于国于民迷恋到想不出未来,则不禁令人深深忧虑。只陶醉于自己过去辉煌的大清王朝的最终覆灭给每一个人敲响了警钟。这个世界是永远向前的,只会回望而不知前瞻,终会 被石头绊倒,摔得头破血流。

美国能成为当今世界上强大国家,从他们的穿越剧中,我们可以探寻到思想的成因。美国的历史不长,网友调侃其“想不出历史”,固然说明它自身的不足,但是我想,美国这个国家也许是“想不出历史”的,但是这个国家却是由众多外来移民形成的聚合体,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背景,在这多元的文化撞击与融合中,在那片新开垦的土地上,产生出了无与伦比的创新思维,勇往直前的突破精神。所以美国人喜欢向前看,让自己领跑于时代。

对于穿越剧本身来说,偏重历史还是偏重未来,作为娱乐,无可厚非。然而从中反映出来的思维上的偏差却值得我们重视。对于生活进步,对于民族的发展,我们则既要铭记历史,更要追求未来。

铭记历史并不是沉湎于过去,面向未来亦不是只看眼前小利。有人说“人生如行船须一盏明灯指引。”历史便是这盏明灯。又有泰戈尔说:“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亦将失去群星。”在历史的保驾护航下,向未来大步前行方是正途。

因此,不要让中美穿越剧的笑谈,真的成为我们的现实吧!

穿越•历史•未来

当爱因斯坦发现空间的第四维度时,时光的推进与倒退都有了科学的依据与凭证。穿越一词便也随之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之中。

穿越像是把无所不能的钥匙,可以把神秘的时间之门轻易打开,而历史与未来也都因穿越而不再遥不可及。于是,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古今大战秦俑情》开始,到如今《魔幻手机》、《神话》、《宫》等大量穿越剧井喷般不断涌现。穿越的确成为了当下数一数二的热点话题。

相较与中国众多的历史穿越剧创作,我们不得不说说美国的大量的未来穿越剧思维。无论是家喻户晓的《终结者》系列还是备受好评的《回到未来》三部曲,都成为了好莱坞最辉煌时期的代表作品。其故事大都围绕未来的某一时间展开,并以此探究由未来穿越而来的人与现实世界产生的复杂关系。这些作品无不拥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与华丽异常的特效镜头。其实,美国穿越剧之所以选择未来作为穿越对象,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国家历史积淀不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勇于探索未知世界以及想象不曾有过的人类科技的进取精神。这种大胆想象并开拓创新的心理直接来源于美国特有文化与人口组成引发的“美国梦”,同时又直接作用于美国政治与经济的超前与激进地发展。也就是说,穿越至未来代表着一种前进的渴望,但同时也可能因缺少对历史的总结而体会到冒进的痛楚。

镜头拉回到中国,其穿越剧则大都选择秦汉与明清作为穿越背景。当然,这与中国历史积淀厚重、可供挖掘和改编的故事众多不无关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其相对保守的价值取向与文化内涵。这种保守导致了当代中国人的创新意识不够出众,也导致如今政府努力着手培养创新型人才,并希望能将“中国制造”的工业生产模式转变为“中国创造”的科技创新模式。不难发现,穿越至历史海洋中代表着对历史的看重与自豪,但也代表着难以放眼未来且向前大步进取的畏缩。

穿越于时光之河,我们不难从中美两国的典型实例中发现着重于历史或未来二者之一的优缺之处。行走于现实之境,唯有从穿越中找寻历史与未来的平衡点,用历史提供的丰富经验结合未 来启发的创新智慧,方能借此来实现个人、国家乃至人类的突破。

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穿越,作用于身处现实中的我们,其光华与价值便也随之展现。

文化让穿越之花绽放

时下穿越剧在国内外盛行,便有网友热议:同样是穿越剧,美国都是往前传,中国都是往后穿,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依我之见,穿越之花盛开在异处,归根结底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使然。

谈及历史,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仅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中国往后穿”,“美国想不出历史”的道理显而易见。然而谈及对未来的畅想,我们不得不赞叹西方开放自由的思想以及美国强大的经济力和科技力。在这一方面,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中保守的思想成分便呈现出了它的弊端,人们因安于现状而“想不出未来”。由此可见,中西文化的差异带给人们思维方式上的区别,其表现出的穿越时空因而不同。

倘若穿越到古代中国,便可领略华夏文明的底蕴。它是儒家思想以“和”为贵的仁德,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的气度。它是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唯仕为高年代的豪情壮志,是苏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贬谪归隐后的超然豁达。它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穿越之花盛开在古代中国,浸着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文人情义与社会责任感。

倘若穿越到未来美国,便可体验人类思想的纵深。它是皮克斯工作室的《机器人瓦力》,用地球的一片狼藉为人类环保意识敲响警钟。抑或是卡梅隆14年心血制作的《阿凡达》,用潘多拉星球的灾难带来对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的思考。人们对未来的畅想何尝不是对现世的反思?穿越之花绽放在西方未来,亦是受着现实社会阳光的普照,散发出警醒世人的芳香。

回首当下,我们中学生该何去何从?应正确看待穿越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在继承华夏传统的同时,吸收借鉴西方文明精髓。正如日前“杜甫涂鸦”事件掀起轩然大波,我们在继承历史之余,更应理性融合时代精神,用创新思维铸就未来,让穿越之花和谐绽放。

穿越的花,生在历史厚重的土壤,散着警醒现世的芳香,含苞等待未来绽放。

穿越——连结历史与未来

一个只有历史没有未来的国家毫无希望可言,留着历史厚积的沉淀,却想不出未来确切的道路;一个仅看到未来而没有历史的国家同样是可悲的,留下历史的空白,也将失去社会发展的根基。历史与未来,都是国家道路的组成空间。

而“穿越”——这个在当下无疑最饱有新鲜趣味的词,便不可回避地使人们将它与历史和未来产生多元的关联。漫溯过去,历史的尘烟令人陶醉;遥想明天,未来的旅程让人期待。穿越剧,则成为了人们走进历史,窥探未来的窗口。

对于穿越剧,有人赞它将历史与现代共融,有人嫌它不能挣脱历史的桎梏,更有甚者评之:想不出未来。不禁令人咋舌。然而穿越剧是否如人们所言拘泥于过去,热衷于过去?有一位编剧曾经说道:“穿越是将人们未曾知晓的一些历史片段,用现代人的思维对之重新审视,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感知古典,却也可以由此展望和思考未来的路。”热爱穿越,并不意味着仅局限于历史,但是一定由此注入了人们对历史的审视与回味。“想不出未来”之论,岂非可笑哉!

同样地,当美国精于构筑未来世界畅想,对未知世界带有期盼时,有人便颇有言辞:往前穿 越,想不出历史。

殊不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已然提出“星球计划”,这对于和平仍尚未获得的人们来说仍是不可想的。在随后的四十年中,美国接连发射太空探测器,无线宇航装置探索宇宙,星空。她用先进的思维设计通往未来的道路,用已知的科技追逐未知的轨迹。这种“穿越”无疑是值得肯定,更是值得追寻的。站在历史的起点仰望未来,用历史的价值观思考无穷的未来!

穿越,连结历史与未来。那厚重而愈发博大的历史,那未知而引人入胜的未来,由我们一起构筑。

折尽柳枝何处寄

在春深似海的五月,于岸边香尘十里的如烟杨柳中,我幻想着古人折柳相赠的情景,不禁轻拂一缕柳枝,却惆怅着不知该寄往何方——

寄与那灯红酒绿的繁忙都市?不,习惯于吞咽着已被专家学者咀嚼过的“文化快餐”的现代人早已在名利浪潮中失掉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与浪漫;寄与那彳亍于唐风宋雨的古人?不,杜甫太忙,雍正太累,还是让他们歇歇吧——折尽柳枝,何处堪寄?

随着穿越剧的大热,火的不仅是新生代演员,更是那些让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沉甸甸的五千年历史和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且不说雍正,清代第一词人纳兰容若的词就时时在穿越剧中为女主角所歌吟。然而,“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当人们习惯于已被肢解注释过的文化产品时,又有几人能静下心来、肯静下心来用心为浮华背后的故事作注脚,独自去抚摸那一段段终于失去味道的往事?

而现代人对待历史似乎亦如是。有人说,中国都是往后穿,因为想不出未来。但你是否还记得儿时依偎在妈妈身边想象着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神奇,是否还能听到屈原横亘千年光阴的瑰丽《天问》,是否曾于“庄生晓梦迷蝴蝶”中悟得过那一丝妙不可言的禅思?是否看到“嫦娥奔月”的夙愿正在完成?我们绝非“想不出未来”。

历史证明我们从来都不缺乏想象力,只是浮躁的世俗、短暂的名利诱惑蒙蔽了我们眺望未来的双眼,禁锢了我们天马行空的思想。

君不见,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在摩天大楼的包围下坍圮,就连中国建筑泰斗梁思成的故居也难逃“维修性拆除”。当我们无法再观古人所观,感古人所感,折尽柳枝却无处可寄时,我们就已经渐渐在失去那令我们骄傲的“历史感”,而非真正的历史感和使命感,也绝非真正地热爱我们民族的历史,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鹰的翅膀拴上了金块,就再也不能凌空飞翔了。”当我们热衷于名利,享受于功利性的速食文化时,又怎能奢求我们的导演不在浩如瀚海而唾手可得的历史题材上做文章,而去静下心来沉淀自己、直面自己内心的冥想沉思,从历史中探索从未来的方向和宏图?如此,怎能如同美国导演卡梅隆那样继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后十二年磨一剑以《阿凡达》再次征服全球?一个只会炒作娱乐历史的民族是可怕堪忧的。

是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对历史的铭记与继承绝不是如今在影视中拿来“穿一穿”,在名利场上拿来用一用,而是身披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羽翼,以长远的目光穿越时代荆棘,放眼未来再创辉煌历史!

折尽柳枝,且让我们寄往华夏文化的明媚未来。

第二篇:2013届高三周考 作文审题训练

2013届高三周考 作文审题训练

(5月6日)

请阅读完作文材料后,完成三个练习:①写下审题立意;②拟写作文标题(命题作文除外);③举出3则以上作文素材(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

说明:学生卷,为了让学生充分思考,所以设置了审题、拟题、找素材三个练习,但教师卷暂时只提供了审题(有意多留了点介绍性的内容,比如资料、背景,供讲评),标题和素材慢慢再收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材料的关键词是“诚实劳动”,它是实现美好梦想、解决发展难题、创造生命辉煌的途径,相对一般意义上的“劳动”有了更明确更深远的内涵。所谓“诚实劳动”,是指在各种法规、各项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所从事的各种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同时,“诚实劳动”又是指劳动者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劳动的一种道德规范,是以合法劳动、守法劳动为基础的辛勤工作,是每个自然人、法人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它是劳动者优秀品质的体现,要求我们把热爱劳动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来进行。

我们既要有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又要认识到幸福不会从天而降,需要踏踏实实、诚诚恳恳地付诸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地劳动。

联系当下的社会背景来看:

时下社会上对“诚实劳动”的认识是偏离了其本义的,相当一部分人将“诚实劳动”视为“无能”的代名词,反而把投机取巧、耍奸偷懒视为有本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也确实有少数人通过投机取巧的办法,甚至是一些不合法的手段积聚了一些财富。而这收入水平的差异又导致了劳动者身份认同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出现了分化。同时,金钱至上、藐视劳动的观念也时有显现,不少人都寄希望于“巧取豪夺而一夜暴富”的神话出现。一些资本雄厚者更是“钻漏洞”、投机钻营,迅速积敛起巨额的财富,并且处处享受着荣耀;而许多诚实经营、勤奋工作的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却增长缓慢,甚至严重偏离了其劳动的应有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种“倒挂”让许多人开始怀疑诚实劳动的价值。正因为此,社会上“染色馒头”、“瘦肉精”、“牛肉膏”等危害消费者的事件屡屡发生,屡禁不止。究其本质,还是全社会缺乏“诚实劳动”的信仰和社会氛围所致。从诸多对社会作出贡献的成功企业的经验看,他们都是因诚实经营而获得了发展,因诚实劳动而获得了成功。他们的发展轨迹都是实实在在的,都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非是唯利是图、投机取巧而成功的。相反,个别弄虚作假、坑蒙拐骗、蓄意炒作的企业即使曾名噪一时,颇有声势,但却经不起时间的“推敲”,最终轰然倒下,弄巧成拙。这样的企业对社会来说只能是一种祸害,是一种“另类”劳动。

我们倡导诚实劳动,是因为只有诚实劳动才能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劳动创造财富” 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我们对其的理解往往是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即从物质财富这一层面去理解。其实,劳动所创造的财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包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社会上热议的企业家的“道德血液”问题虽然是道德范畴的命题,但该命题产生的社会背景依然是诚实劳动。试想在一个个暴 1 富的“地产”版故事的诱惑下,谁还能静下心来,淡定地做事。满脑子的“一夜致富”,拼命地搜寻“暴利”项目正涤荡着人们诚实劳动的思维定式。正因为此,倡导诚实劳动,让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应当成为社会各界的使命,形成一种浓浓的社会氛围。

拟题:诚实劳动,成就梦想 诚实劳动,开创美好未来 诚实劳动,铸就生命之美

诚实劳动,最可贵!“诚实劳动”随想录 诚实劳动最光荣

诚实劳动,我最光荣 做一个诚实劳动的人 为诚实劳动者喝彩

诚实劳动是一种美德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梁晓声日前在谈到中国现状时,说:“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中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和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还有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只有三个中国叠加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中国。”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本题旨在引导18岁左右的青年学生,理性、客观、负责任地看待社会,看待目前的中国。数字中国:中国确实发展了,进步了,但官方一味强调这些数字,我们感觉和它有距离,甚至觉得它有些浮夸而不可信。

网络中国:中国确实存在问题,网民的批评有合理之处,但是未免太偏颇、片面。

身边的中国:“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这是实实在在的变化,是必须承认的事实。所以这个中国是相对客观、真实的,应该是我们全面看待中国的相对立足点。

审题时要抓住最后一句话“只有三个中国叠加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中国”。材料的核心是不能片面看待目前的中国,不能一味地赞颂、护短,也不能一味地批评、不满,而是有些宏大的数字中国、有些偏激的网络中国和真真切切的身边的中国联系起来,全面看待与评价。如果展开写到“全面看待社会和生活”也算合题,但若单写一个中国,则属偏题。

拟题:真实的中国、还你一个真切的中国、我眼中的中国、理性看中国、客观的中国、立体中国、多面中国。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当下,“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充满希望的动力和情感,它与我们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和期待。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指导】

用词环境:人在生活中不顺,脆弱无力的时候往往祈求上苍赐予自己力量,公司为了让员工工作的更加有效率,政府面对媒体的舆论压力希望尽快摆脱阴暗面,这个时候喊上一句正能量,前进的道路上必定增加许多的动力。正能量传递的是一份积极的心态,让不良情绪释放干净。

能量是相对守恒的,“正能量”越多,“负能量”就越少,人生就更乐观向上,社会才更充满希望。“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如何创造“正能量”?

创造“正能量”首先需要个人创造更多的“微观正能量”。我们每个个体要摆正位置,调整心态,不怨天尤人,不斤斤计较,尽量减少排放“负能量”,也尽量避免接触“负能量”,或者把负能量逐步转变为正能量。

创造“正能量”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少些贪污腐败、强权欺压、内幕黑洞,少些走过场的“假、大、空”,多些勤政为民、鞠躬尽瘁,多些“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让“负能量”转变为“正能量”。

创造“正能量”还需要各类媒体负责任地传播“正能量”。媒体不能一味吸引“眼球”,应当少点猎艳猎奇、媚俗宣淫,少点娱乐至上、娱乐至死,少点“毁三观”“无节操”,多倡导、传播正能量,秉持阳光、健康、快乐、有品质的理念。比如,央视的“感动中国”“梦想合唱团”等栏目,微博的“微博寻亲”“微博打拐”“微博反腐”,都彰显正能量。再如,爱奇艺“一生一世正能量 2013美丽中国晚会”以传递正能量为核心,以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明星榜样为主体,共同分享充满正能量的生活与娱乐理念。

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它需要能量的驱动。“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列车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引发故障而抛锚。只有多创造“正能量”,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

拟题:弘扬正能量 传播正能量 释放正能量 青春正能量 我们需要正能量 人生需要正能量 愿人间充满正能量 唱响正能量之歌 正能量:社会的润滑剂 正能量:人生的动力 一生一世正能量 每天一点正能量 爱的正能量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各界人士都在热议高论,采访的记者多如过江之鲫,文学爱好者也陡然暴涨,书店里的莫言著作一抢而空,相干不相干的大学则在竞相邀请莫言当名誉教授„„

面对此情此景,莫言淡定地说:“只希望尽快从喧嚣中摆脱出来,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

(1)围绕莫言所说的话,立意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在荣誉面前保持平常心;摆脱喧嚣,坚守本心等。

(2)从莫言获奖后各界人士的表现,立意有:国人需自信而不是他信;不简单盲从;不一味追捧;批评盲目跟风行为;摒弃喧嚣浮华的习气等。

脱离材料本意的立意有:成功背后的辛酸;名人不是万能;说“忍”等。

拟题:宁静方可致远 摆脱喧嚣 走出喧嚣 远离喧嚣,回归宁静

保持宁静的内心 我心安处是吾乡 永葆内心的宁静

可怕的“捧杀”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材料,选准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审题指导】

材料的关键句是:“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强调“杂草”与“庄稼”两者互相排斥的特点,即有庄稼则没有杂草,有杂草则没有庄稼。这也告诉我们,除掉杂草的办法是用庄稼来替代它;反之,在心灵的园地里,没有庄稼,则会有杂草。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也就是用真善美来占领心灵的阵地(精神的高地),让假恶丑无处容身。

文章应交待清为什么用真善美取代假恶丑,以及怎样用真善美取代假恶丑。如果片面强调目标、信念、理想、专注等,而不涉及杂念,不谈用它们来取代心中的杂念,或对这些谈得极少,就会出现写作重心偏离的擦边现象。

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 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 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 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 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他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标题:驱除心灵的荒草 清除心灵的杂草 用庄稼驱除杂草 让心灵不荒芜 永不荒芜的心田 在心田种上庄稼 最好的“除草剂”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请在材料的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审题指导】

先抓住材料关键词、关键句——“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再把握材料的写作角度。从原材料看,重点内容是母亲和莫言对待乞讨老人的态度;从命题人的导向看,是在肯定母亲的行为,批评莫言对老人的态度。文章寓意重心在于母亲。

肯定母亲的行为:从母亲对我的训斥的角度,“施舍首先是一种尊重”;从母亲“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的行为的角度,“身教重于言教”、“人性的大爱就在点滴细节”、“善心不是表演而是发自真诚”“关爱应该是真心实意的”等。

批评“我”的行为。莫言的心理是“打发”老人,语言是“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由此推导出“爱心不是简单的打发或施舍”、“行善更该尽善”、“行善,首先是尊重他人”、“行善不该盛气凌人”等。

在写作时可以把“我”与母亲的行为结合起来,进行对比论证。

从材料作延伸:富贵中的行善值得肯定,困境中能行善更应敬仰;高调行善与低调行善;因为有人格的尊敬,悲悯才弥足珍贵等。

如果抛开材料内容,泛泛而谈“人要善良”“人要有爱心”则可能导致偏题。

参考拟题:半碗饺子的重量,饺子中的大爱,为善与伪善,乞讨与平等,行善莫要忽视平等,常怀悲悯之心,于细微处见大爱,姿态决定高度。

7.读下面这则新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网上盛传的“627分改为295分”一事终于水落石出。通过山东省滨州市相关部门以及各方面的积极调查,得知张世月(音)高考并未考出627的高分。其事实是,“张世月”高考本只考295分,因为担心其父母的身体不好,一直向爸爸妈妈说平时成绩不错,没敢说高考的真实成绩,向父母谎报自己分数为627分,被中国海洋大学录取。继而又说“高考成绩从627分被改成295分”。“张世月”的姑姑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在网上发帖“求助”,并到学校“讨要说法”,一时闹得沸沸扬扬。(引自8月2日《济南时报》)

【审题指导】

从“张世月”的角度:要诚信做人,坦诚交流,而不要自欺欺人;要以正确的方式来孝顺父母。从姑妈与网民的角度:看待事物要理性,不要轻信他人的一面之词。从双方的角度:人与人之间需要良好的沟通,如果缺乏沟通以及了解,会造成轻信与误解。

还可以深入一层:折射出社会对分数的片面追求,以及分数给学生带来超负荷,戴上无形的精神枷锁。比如谈“分数中不能承受之重”、“比分数更重要的”。不少的中国家庭都拖有“重智轻德”的思想。家长们宁愿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也不愿相信这是假话。智力因素被“特别”重视,而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皆可以置于一边,这是几乎所有中国家庭的诟病,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张世月”可以像“职业骗子”一样“显得”如此老道而干练。

拟题:从“张世月事件”说开去 如此“孝心”不可取 岂能如此“尽孝”?

拿什么来面对(回报)父母? 善意谎言不足取 怀着真诚行走人生 627分与295分的轻重 627分与295分,孰轻孰重? 分数背后的思考

分数中不能承受之重 比分数更重要的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古江南水泽多植莲(芙蓉),历代文人多有吟咏,赞清水(兰泽)芙蓉而每有关乎人格、情感的寄寓。下列有关诗(文)句: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一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予独爱莲„„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请你以“兰泽芙蓉”或“清水芙蓉”为标题,设想情境,展开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指导】

这是一个关乎传统文化和修为的作文题。给出共同的材料而有两个标题。两个题目都是关系题。“兰泽芙蓉”表现的是长满兰草的水泽中的荷花,审题可从“芬芳环境中美丽的荷花”上思考,要拥有美好的生命,当自觉置于芳香之境而远离恶臭,让自身永葆芬芳。

“清水芙蓉”表现的是清澈水波中的荷花,审题应侧重“清洁环境中素雅的荷花”上思考,自觉于清流中濯洗,清洁高雅,不妖不饰,让生命之美成为一种天然,一种纯粹。

一句话审题:“芬芳、清洁的环境能孕育美好、纯粹的品质,而人要自觉选择在最美好的环境中盛开自我。”

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侧重写可以好的(芬芳的,清洁的)环境,可以侧重写荷花的美(品格芬芳、干净)。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消息1:某大城市,中程公交车的始发站,每天天未亮就有许多老人排着长队,早早的为乘车上中学或大学的儿孙占个座位。

消息2:为照顾重病的母亲,一个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学生,毅然放弃了学业。第二年,母亲生活能自理了,他重新考上了重点大学。

在社会中,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它们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

以上两则消息,说的无非是人间真情。一是长辈对晚辈的爱,尽心尽力,一是晚辈对长辈的爱,也让人感动。而两爱同在,这个世界才完整和完美。老人甘愿付出,带来的是儿孙的享用,尽管有溺爱的成分,但老人因儿孙快乐而快乐,似无可厚非;儿子暂时弃学,侍亲疾于床,是无怨无悔的孝敬,折射的是人性的光辉(有所担当,有责任感,懂得回馈,有“反哺”的美德)。人在世间行走,且不论孰先孰后,当为不当为,重要的是我们该怎样做人。

本“亲情”作文,还关乎一种家庭责任。1995年上海市出了“责任”一题,不被看好。要求未入社会的青年完全承担“责任”,很有些不切实际。但如果有所变通,让青年有所“分担”,而不是“责任”的全部,既充分尊重了青年的独立人格,似更符合生活实际。

有同学写“年轻人要有独立能力”,认为消息1是反面写年轻人没有独立能力,材料2写年轻人有独立精神。审题的偏差在于,消息1的主体是“老人”(长辈),主要写他们对后代尽心尽力的爱,而消息2也不是为了凸显“独立”(没有写年轻人远走高飞,独立创业,而是写他照料母亲)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活法》是被誉为当代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的代表作。书中,稻盛和夫以物质的“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来比喻三种人。

请以“ 的人”为标题,设想情境,展开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说明:从“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入画横线处。注: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创立了两家公司(京瓷Kyocera、第二电电KDDI),均进入世界500强。另,2010年1月日本航空公司申请破产,稻盛和夫以零薪水出任日航CEO总裁。经营一年,创造了日航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当年,日航做到了三个(利润、准点率、服务水平)世界第一。

【审题指导】

《活法》的思想主要来源之一是儒学,结合了稻盛和夫经营的经历与感悟,形成了一个思想体系。在《活法》一书中,稻盛和夫个性化地提出了“燃烧理论”。他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有所作为,就必须拥有自发性的热情,换句话说,即必须是个“可燃性”的人才能够点燃自己的热情。

一般来说,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靠近火就燃烧起来,属可燃性物质;二是接触到火也不会燃烧的,属不可燃物质;三是在自然状态下燃烧起来的,属自燃物质。这里所谓的“燃性”,是指对事物的热情。据此,将人分为三种:自燃性的人、可燃性的人、不燃性的人。自燃性的人是指,最先对事物开始采取行动,将其活力和能量分给周围人的人。可燃性的人,是指受到自燃性的人或其他已活跃起来的人的影响,能够活跃起来的人。不燃性的人是指,即使从周围受到影响,但也不为所动,反而打击周围人热情或意愿的人。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当今社会,这样那样的危机会伴随我们一生。危机让我们有忧患意识,进而促进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要求:选准角度,自拟标题;不要编造虚假事实论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这是一个二元题。危机与忧患意识是一种条件关系。因为有危机,所以让我们产生了忧患意识,进而促进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危机来自竞争的社会,也来自自我的精神丧失。而忧患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善于预见危机,居安思危,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二是勇于直面危机,认知规律,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预见并直面危机,以图生存,以促发展。这种忧患,应是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之,忧患意识表现出社会主体的一种精神自觉,一种清醒的忧患意识,源于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强的意志和奋发的精神。

拟题:直面危机 正视危机 面对危机 面对危机,心怀忧患意识

危机与忧患 危机,催生忧患意识 时时有危机感 在危机中崛起

忧劳与逸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重重危机,玉汝于成(出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意思是:艰难困苦,像琢磨璞玉一样锻炼你,助你成就大器。而现代社会,重重危机也能让人警醒)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在途中,总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

请联系实际,展开联想和思考,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审题指导】

这是一个富有人生哲理的作文题。审题关键词:人、途中、眼睛。“人”代表个体的生命,包括日益走进社会的你。“途中”象征社会以及成长的过程等。

“眼睛”则有对行走“途中”的我们的注视,这种注视可以是亲友的关注、社会的监督,还可以是道德、良知的约束(慎独、自省)等。这样的关注能让人产生温馨、敬畏等等感受,从而督促、激励我们行走在人生的正途上,不偏离航向,不迷失自我。

本题鼓励学生观察社会、思悟人生,行文在表达上可以个性一些。

注意的问题:

①“人在途中,总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人在途中”交代了一个具体环境,而写作的重心在后半句,也就是不宜写“如何走好人生路”“感受人生旅途的风景”。

②不要把审题复杂化,只要写清以下一点或几点即可:注视我们的“眼睛”是什么?这是怎样的一种注视?眼睛注视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③“总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眼睛”最好是来自外在的,而不宜写成来自内心的,哪怕是写道德、良知。从逻辑关系看,表述成“人在做,天在看”,肯定比“人在做,自己的心在看”要好。

④“一双眼睛”可以是实的(具体可感的一双眼睛),也可以是虚的(抽象的无形的眼睛)。最好能把“眼睛”的内涵落到实处,是亲情?是道德?不宜泛泛而谈不着边际。最好能抓住特定的“一双”眼睛比如“道德的眼睛”来写,或者由实到虚(小时候爸爸严厉的眼神约束我,长大后社会良知的眼睛监督我)。

⑤重点在“眼睛注视我们”,如果全篇写“感谢眼睛”(写成“感恩”父母)是不妥的。可以在写完“眼睛注视我们”的方方面面之后,再用一个段落抒发“感谢眼睛”的情感。

⑥写“慎独”的作文不在少数,但脱离材料写“慎独”是偏离题意的。比如从标题上看,“慎独”、“谈慎独”“道德”都是有些偏差的,可改为“有一双眼睛叫慎独”“道德的眼睛”,或者在正文中处处扣住“有一双眼睛注视着我们”来写。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大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新生大包小包地进了校园。他累了,把包放在路边。看到一位老人,他走上前说:“您帮我看一下包,好吗?”老人爽快地答应了。新生轻松地办理好繁杂的入学手续,两个多小时才回来。老人尽职尽责地守着他的包。几天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新生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就是那天帮自己看守行李的老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角度颇多的材料作文题。

就事论事,可做表面文章:忠于职守的表率、谦以待人的长者、身能垂范的大师等;稍加思考,拟题有了味道:新生的第一课、人间自有真情在、不以善小而不为;深入一层挖掘,立意就更高:小事与大人格、质朴无华见真纯、己所欲施于人、无处不在的平等与仁爱、凡尘里的高境界、人与人之间的平视。等等。

14.【2010年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审题指导】

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而世博会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环保。因此说,这是高考作文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体现。

对于作文材料,考生可以问自己:丹麦人不吃小鱼、孟子“数罟不入洿池”的原因何在。那么,这样就可以容易的得到这则作文的主题:环保、规律、眼界等。

1.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丹麦人热爱环境能够从钓鱼开始,可见其国民的环保意识之强烈,我国古人也能够看到环保的问题。相比之下,我国当代国民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2.可持续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丹麦人为何不吃小鱼,是因为小鱼会变化发展成为大鱼。

3.尊重规律。材料中的丹麦人和先哲孟子都是尊重规律的体现。

4.眼界。为什么会出现大鱼小鱼一起吃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只顾当前,没有长远的眼光和高远的境界,不能站在人和自然相和谐的角度看问题。

5.有与无的辩证关系。今日的有不代表明日的有,今日的无可能是明日的有。那么如何能始终有呢?只有走“中和”之路。

15.【2011年北京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门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对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问题不限。

16.【2012年湖北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已经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7.【2012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他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刚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人们的生活或事业在现实生活转型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挫折,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许多现实环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回到过去,还是幻想未来呢?材料中曾两度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包含四个角度:

1、汤因比的“生在公元一世纪”;

2、涵娜的“生在一世纪以前”;

3、伊雷娜的“生在未来的世纪”;

4、居里夫人的“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选择一点行文都是可行的。比如,对“文化交汇”(或拒绝“文化封闭”、“文化隔绝”、“文化阉割”等等)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但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功底,敢于揽“汤因比”这瓷器活的考生,手里必有“金刚钻”。

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要抓住材料的中心句——“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是对汤因比、涵娜、伊雷娜观点的否定,这里的关键词当然是“每一个时期”“有趣”“有用”“生活”,其实质是说,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不管环境如何,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为实现理想不断努力。可从以下方面立意:①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自我价值;②人生的价值的体现与时代环境的关系;③什么样的时代都有精彩的人生;④做时代生活的主人等。⑤过去无法改变,过去不会重现,明日的种种我们无从把握,未来是完全的未知,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只有这一瞬间的现在。⑥无论处在什么年代,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总会发光。⑦不该瞻前顾后,应该活在当下。

参考拟题:《时代的召唤》《我的时代生活》《我愿意生活在现实中》《要正确对生活环境》《由居里夫人的话想到的》《被穿越的现实》《过去、现实与未来》(关系型);《如此“穿越”恰当吗》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一个人拥有一张由黑檀木制成的好弓。他用这张弓射箭射得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爱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这张弓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好了。”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拉紧了弓,想露一手,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写作这篇作文,其立意角度有三:第一,从猎人角度看,关爱事物,追求完美也要适度,过犹不及,莫让溺爱横流;第二,从弓的角度看,真实最美,去掉装饰,追求本质;第三,从事件角度看,要讲求实际,追求生命的本色。

19.请以“拐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审题指导】

拐杖,即拐棍,走路时拄的棍子,手拿的一头多是弯曲的。

一般来说,使用拐杖的人有:腿脚不便的,体力不支的,走路不稳的,要经历长途跋涉的„„拐杖可以使人行走更轻松、更稳健,可以让人走得更远、攀登得更高。

可以引申为“我们前行的依靠与支撑”“人生前行的动力”“取得成功的凭借”“生活下去的精神寄托”,比如信念,爱,比如勇气,知识。

可以理解为“给予弱者的帮助、扶持”“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也可以从大处写,时代动荡、转型、变革期需要有“拐杖”,比如信仰,社会长足的进步需要“拐杖”,比如科技,世界长久的发展需要“拐杖”,比如和平。

还可以从反面入笔,把“拐杖”理解为“对外物对他人的依赖”,要及时摆脱“拐杖”,自主努力,独立行走。

20.请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指导】

几年前,当奥巴马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时,美国梦成为互联网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而前不久,以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也必将激发国人追去幸福、开创未来的无限激情。那么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有“中国”作为限定语,他必定与中国的土地及其上面生存着的人民密不可分。中国梦至少可以分以下三层:第一层是个人(小人物)的梦想;第二层梦想是成才成功、有所建树的梦;第三层梦想则是大国梦,强国梦。而无论你是小人物,还是名人权贵,都会有自己的梦想。这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梦想组合起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强盛之梦。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中国梦。

有关中国梦的解读与诠释: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②中国梦,需要每一个脚踏实地的足印。③梦想无大小,实干最可贵。④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⑤每一个梦想都很美。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梦,贵在实干。⑦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⑧世界同分享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⑨中国梦首先属于中国。我们不做其他国家的梦,尤其不做美国梦。⑩源于中国,属于中国,为了中国。

附:2013年高考作文关键词猜想

正能量

潮流

凝聚

挑战

活力 人生出彩

精神家园

中国梦

第三篇:3.27 历史周考

历史周考(中国近代史)3月28日

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5分,共计60分)

1.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

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

B.惩处腐败,整顿吏治 C.抓住时机,全面变革

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

2.“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为解决这一问题,革命党人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召开北美大陆会议 C.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

D.成立中国同盟会

3.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4.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这一状况的出现最能说明()

A.封建专制思想销声匿迹

B.《临时约法》影响深远

C.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1924年国共革命统一战线和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各政治阶层历来就具有团结合作、同仇敌忾的革命精神 B.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与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基本一致 C.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一致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6.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7.遵义会议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力挽狂澜”的一次重要会议。其依据是: ①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③从军事、组织、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④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④

8.1925年初到1925年底,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形成

9.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2010年7月7日,抗战大画《浩气长留》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展出,93岁的台湾原“行政院长”郝柏村致辞说:“七七是中华民族血与泪交织的年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真正开始。”这里的“站起来”的含义是()

A.中国从此摆脱了东西方列强的侵略

B.中国开始扭转任人宰割的衰败局面 C.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之路

D.中国从此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强国

11.“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12.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在于()A.清朝主流经济本能的作用

B.英国商品的倾销仅限于五口以及东南沿海 C.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D.鸦片输入增加削弱了国人的购买力

1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4.以下选项符合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时代特征的是()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拉开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 C.清政府展开了政治自救运动

D.资本成为列强经济渗透主要手段

1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人中国,引起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进人,白银外流

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

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民国初年的天津,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民族企业有数十家,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此起彼伏 C.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7.台湾学者柏杨比喻得好,清朝就像一个被晚期癌症击败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优点的时候,不是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柏杨的比喻()

A.肯定了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优势

B.指责了当时资本家引进机器的做法 C.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深刻根源

D.批评了当时的“中体西用”观念

18.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9.1911年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的丁文江参加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A.中国开始引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B.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C.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仍然存在 D.中国传统因素融入到近代教育中

20.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的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方式受到冲击而造成的如此猛烈、痛苦的**。”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洋务派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

B.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C.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

D.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

21.在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认识到,在政治制度背后实际有一种更广的文化支持,具体表现为国民素质或曰国民性。因此,他提出要造就“新民”,并以“中国之新民”作为自己的笔名。为此,他在1902年2月创办了《新民丛报》。对本段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梁启超对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认识上升到文化心理层面

B.梁启超由倡导君主立宪转变为民主共和,是历史的进步 C.《新民丛报》自此成为保皇派宣传君主立宪思想的重要平台 D.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关键在于国民政治觉悟尚未开启 22.1934年公映的影片《渔光曲》()

A.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B.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C.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

D.主题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3.中山装由孙中山创制,是由日本的学生装改进而成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据“四维”内容而确定中山装前襟有4个口袋,依据五权分立而确定前襟有5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的涵义而确定袖口为3个扣子。据此,以下各项表述中正确的应该是()A.服饰属于意识形态

B.服饰体现国家意志 C.服饰变化受政治影响

D.服饰是西化的产物

24、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4分):

材料一: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材料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下令剪辫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剪辫运动的社会潮流,被人们称为“辫子革命”。到1917年,“民国成立,于今六载,南方人民久已将辫发剪除净绝,间有垂乘拖豚尾者,亦千百人中之一、二耳。”

——摘自《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和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不许府属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

——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教科书

材料五:皇帝„„„加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

⑴上述两则材料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中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民”的用意是什么?(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当时的时代要求是什么?(2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2分)

(2)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6分)

(3)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剪辫运动”的实质。(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要采取剪辫子、改称呼、禁缠足等移风易俗的措施?(2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是怎样“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的?(6分)

26.2010年,“艰难的抉择”是网络流行语。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抉择”问题比比皆是。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于公是望!

——曹国藩《复李少荃中丞》

材料二: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材料三: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孙中山集外集》 请回答:

(1)材料三中,曾国藩抉择了什么?(2分)据所学知识指出,迫使他做出这一抉择原因的主要史实。(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粱启超的抉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抓住“苏俄这根稻草”的。(4分)

(4)综各以上材料,指出上述历史人物作出不同抉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01—05 CDCDB

06—10

ADACB

11—15AACBD

16—20 DDDDA

21—24 ACCA 25.(1)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2分)

用意:强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强调主权在民。(2分)

时代要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2分)

理由: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和君主专制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限,国家积贫积弱。(2分)

(2)建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并为维护民主共和发起“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斗争;倡导移风易俗,并采取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措施;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8分)(3)实质:是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也是反清革命的举措)。(2分)

原因:旧的风俗习惯会阻碍革命。移风易俗会让人们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推动社会进步。(4分)

(4)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等人复辟帝制相继失败;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进攻;五四运动以后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的潮流不可阻挡。(8分)26.(1)抉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分)

史实: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2分)

(2)变化:从主张变法维新(或君主立宪)到认可共和革命。(2分)说明:民主共和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梁启超顺应了历史的变化。(4分)

(3)说明:接受中共和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助,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进行 国共合作。(6分)

(4)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分)

第四篇:周考四作文

周测四作文范文

一、作文材料回顾: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

但是,前不久,某大学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位列前10名。这份榜单,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参考立意:

1、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2、肯定经典的价值:(1)经典可以涵养精神(2)经典可以净化心灵,健全人格。

三、范文赏析:

缓一缓追逐的脚步 高三八班

廖秋雨

中外名著荣登“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令人瞠目结舌,但也着实发人深省:为何现代人就是无法走进名著的海洋呢?

我想,现代人并非毫无时间,更不是名著艰酸难懂,而是人们追逐脚步从未停歇。追逐成绩,追逐名牌大学,追逐工作,追逐金钱„„却极少有人愿意缓一缓追逐的脚步,让自己疲惫蒙灰的心灵沉浸到书页的海洋中去,洗净一身的风尘仆仆,让那些美轮美奂、花好月圆流淌进自己的血液。

我向来爱慕木心先生的那绝美的小诗:“从前的时光慢,车、马、邮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但其实,慢时光并不在从前,而在于心灵、在于自身的脚步。我仍然记得凭着《霸王别姬》享誉中外的张国荣先生。面对各种浮夸赞誉,他只微微一笑,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成功并非飞来之物,而是他开拍前半年就奔赴北京,学习京剧走位、苦练普通话的结果。他甚至还钻研了中国传统戏剧。他没有只盯着酬金、盯着影片是否成功,而是摒弃一切不必要的追逐,潜心学习,这才造就了不朽的《霸王别姬》。

张国荣先生身为一位巨星,比普通人忙碌得多,尚且能缓下脚步,认真研读中国古典戏剧,况普通人乎?

她,因饰演《哈利波特》系列中的赫敏而炙手可热,本可以继续接拍各种影视作品,做一名美艳的女演员。但她却缓下了演艺事业的脚步。她坚决对“花瓶”形象说不,凭着对数本年的不遗余力的钻研,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就是艾玛·沃特森。她放缓追名逐利的脚步,转身跳入书籍的海洋,将自己从现 代人的快节奏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成为了一名华而有实的演员。而她在影坛的大受欢迎,无疑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是啊,我们何必苦苦追逐那散发致命诱惑的名与利呢?学习六神磊磊与当年明月,摆脱那要命的快节奏,投身金庸作品,投身那看似不可下手、艰涩难懂的史书典籍。你会发现,只要缓一缓那从从未停歇的忙碌脚步,一切曾难以啃读的方块字都那样妙不可言。

你若闲庭信步,清风自来。

为什么经典不受欢迎? 高三八班

张秋芳

近日,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中外名著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却大受欢迎。这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的同时,也引人深思:为什么经典不受欢迎?

我想,原因有三。

一为普通大众受阅读能力、阅读经验制约,对经典“敬而远之”。不可否认,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那么其思想内涵、语言表现必然不同或高于一般书籍。而优秀的书也需要优秀的人欣赏,读经典,固然需要老成深厚的阅读经验。而当代的人们,大多忙于工作或学习,阅读能力或许尚不高,阅读经验也或许尚少,倘若一本经典之作在桌前,读者也会顿觉难以理解而索然无味吧!如《红楼梦》,为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后的绝世之作,其中的悲欢离合、遣词造句之用心,又岂是一般人能轻易理解的?只有人们普遍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经典才更能流行于当代。

二为人们往往追求功利性、实用性。阅读不仅仅是为了阅读。成功励志学、教学辅导书、网络小说等在生活中铺天盖地。是什么给这些书籍提供了滋养的土壤?是人们的讲求实用的阅读观。有用的书即为好书——这是大多数人们内心的想法。经典以精神取胜、以细节动人、以境界而成其经典,但经典能教员工如何成为职场达人吗?经典能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吗?经典能助商人赚得盆满钵满吗?我想,许多人心中的答案都是不能。正是人们受这种追求“有用性”观念的影响,才使得经典成了“死活读不下去”,也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品味经典。当人们打破只读有用书的观念,多读点看似“无用”的书,文化之精华才不至于丢失,文化血脉才不至于无继承者,我们的经典才更有可能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

三为快节奏下人们无时间、无精力。通俗文学因为通俗易懂、老少皆宜,而大受欢迎。试想,快节奏下,你是愿意读易懂之作,还是愿意品读高深、难懂之作。答案不言而喻。我想,快节奏中,我们更应该平境内心,走进经典,以提升自身境界,享受精神的饕餮盛宴。

经典如幽兰,空谷自芳菲,让我们走进经典!

人文的失落 高三八班 邓菲

阳春白雪、文采斐然的名著不敌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学,纸质图书边缘化而电媒阅读却异军突起。种种现象背后,是科技的进步,更是人文的失落。

西方有哲人曾说:“人类正在品尝人文失落的苦涩。”的确,理应经久不衰的经典文学作品中自有黄金屋,自有颜如玉,但其晦涩难懂的语言,极简的短句,极纷杂的人物关系,早就使当代人“死活读不下去”了。

经典文学的没落,是时代症的表现。高速发展的社会,一手抓公文包,一手啃面包的上班族比比皆是,忙于工作,忙于晋升,忙于休闲,谁还愿意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沏一杯清茶,持一本《红楼》与相应的人物关系图去品尝又苦又甘的经典呢?人们的耐心,在时代的推动下,被日益消磨。相反,通俗文学语言晓畅易懂,经常是看到开头就可猜到结局,此一快捷的文学特征正是当代中国人所需要和追求的。而通俗文学中极塑当代人间世态的万千气象,又与当代人较为通俗的文学品味和选择契合。不能没有精神食粮,不能没有文学追求,但又不能过于消磨时间,过于耗费精力,如此种种,通俗文学无疑是当代人最佳的选择。经典价值的湮没,实为人文之苦涩。

英国皮尔逊曾说;“科技的进步消灭了生活的美和诗意。”近日,纯文学杂志《天南》《万象》宣布停刊,文学杂志边缘化已成为科技进步的一大苦涩,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电子媒介阅读而远离了纸质阅读。时代洪流下,还有多少人沉醉于那芬芳的纸质图书的特殊气息呢?

经典文学与纸质图书的没落,是科技进步的表现,但更是人文失落的警钟,这一现象令无数文人担忧,可田晓鹏却为当代文人上了一堂必修课。在2015年暑期上映的《大圣归来》,以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为载体,融入古代楚国民歌和传统戏曲元素,加之以与好莱坞技术相媲美的3D技术,实现了经典文学的价值最大化,让大圣的形象为全球熟知。

所以,经典文学若要发挥最大价值,就必须融入通俗文学与现代科技元素,科技的进步不应消磨文学的美与诗意,而是应利用科技创造的大型舞台,让经典文学涅槃重生,大放异彩,这才是人类所要品尝的文学的味道。

轻嗅书页散发的芬芳,别再品尝人文失落的苦涩。

向经典致敬 高三二班 张悦

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许多中外名著赫然其中。这不禁令人思考: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吗?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学会:向经典致敬!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一定有道理,因为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长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典是开启绚丽人生大门的钥匙,经典是国家长盛不衰的秘诀,经典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学会向经典致敬,让人生开出不一样的花朵,让国家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经典,助推人生。经典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精华。因有精华,成就经典。向经典致敬,提炼出其精华,吸收并为自己所用,助推自己的发展。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向经典致敬,在古老的中药文献中发现了“青蒿一握”的方法,在不补破坏青蒿成分的情况下提取青蒿素,在其向经典致敬的同时,也是她走向成功的时刻。因为她做到了向经典致敬,从经典中去寻找21世纪科技发达的年代都无法解决的办法,终获成功,挽救数百万被病魔缠身的人民的生命。学会向经典致敬,开启绚丽人生大门。

经典在助推个人人生道路发展的同时,也对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经典使一个国家繁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然不乏经典之作。但要想国家能够繁荣昌盛,应该学会像经典致敬。在诸子百家的著述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及其文化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其中,“和”的思想就助推了国家的发展。总书记便说过“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不正是向经典致敬?所以我们的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尽管这个社会是一个浮躁之风盛行的社会,尽管向经典致敬之路可能会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但只要坚持下去,必能赢一出彩人生,必得一和谐发展大国之位。

经典因经典而经典,个人因经典而出彩,国家因经典而繁荣。学会向经典看齐,向经典致敬!

第五篇:作文审题

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

①审题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⑤审要求。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

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1.鲥鱼的角度:生命短暂,但充实,有意义;2.乌龟的角度: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3.整体分析:要正确认识自己。

【例文】

短暂的生命,多彩的人生

有人说:“生命像花,美丽而且鲜艳。” 有人说:“生命像草,平凡而且脆弱。”

可我认为,人的生命虽然短暂,可同样要活的有意义。人生在世,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不求举世闻名,但求无愧生命;不求人人称颂;但求无愧于心。人活一生,要活的有价值,正如保尔·柯察金所说:“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这何尝不是人生的目标,生命的宗旨呢?

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到这些了吗,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我们又做到了什么?我们不但要活的快乐,而且要活的有意义将灰色的生命,变成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人生,我们要利用有限的生命,来使自己不枉人生。当我们看到老人无助地在街心行走,当盲人毫不知情地走在汽车前方,当小弟弟、小妹妹在铁轨上玩时,我们又在做什么?当我们站在烈士墓前,当我们经过战争遗址时,当我们看到英雄舍己救人后,却死在坏人手里,我们的心,那个人们口中的良心又在哪里?

具报道,一些黑网吧在利益的驱使下,想方设法勾住学生的“魂”,非但不制止青少年学生无限制地上网,反而为学生提供盒饭、面包、饮料,甚至让学生泡在网上,夜不归宿。新疆一少年春节不回家,竟留宿网吧22天!有的学生假期的大半时间都在网吧度过,一个学生把春节得的1000多压岁钱全都压给了网吧,那这些网吧的老板他们的心又在哪里?

人活在世,只要无愧于心,无愧于世,无愧于家国天下,那,便是七彩的人生!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分析】

写作指导:表层含义: “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扬长避短”有三层解释:第一层解释,发挥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第二层解释,宣扬别人的长处,回避别人的短处;第三层解释,善于学习使自己擅长的技能更长,避开自己的短处。这三层解释包含了应用、交流和学习等方面的道理。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其中一层解释,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例文】

扬长避短,成就人生 当今社会无论我们做任何事,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更需要对客观事实的了解,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即使再努力地学习也不会成功。兔子发展短跑的特长,不去学习游泳,打洞之类的薄弱项目,才能在优势项目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游泳没学会却把短跑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

所以说,发扬长处,避开短处,才是成功的硬道理。

聪明的人懂得扬长避短。从《三国演义》到《雍正王朝》再到《长征》,唐国强在观众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今年,凭借在《长征》中的出色表演,唐国强得到了“美菱杯”观众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演员金奖,使

他的演艺事业达到了又一个顶峰。有观众问唐国强有没有信心演好《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民,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演不了,并说还有一些角色也演不好,比如说鲁智深等。因为每个演员由于外型、气质等天生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大家都在尝试突破自己,但不是任何角色都能够胜任,聪明的人懂得去扬长避短。

在团队合作中懂得扬长避短。在现代的许多公司和企业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长板和短板”的理论。在一个公司中肯定会有地域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等诸多优势中的其一或全部,这就是“优势”,也就是所谓的“长板”。不具备的就算“短板”。

每个公司都是“长板”和“短板”的组合,只有将“长板”和“短板”互补,发挥“长板”的优势,弥补“短板”的不足,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见,扬长避短是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的确,纵古观今,扬长避短成就人生的人和事比比皆是。春秋时期,田忌通过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的方式来弥补自身马匹的不足,从而赢得胜利;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钱仲书,虽然年轻的时候数学不及格,但是清华大学还是破格录取之,终在文学方面成为一代大师;抗战时期,中国中央放弃走苏联红军“城市包围农村”的老路,毅然决定发挥自身优势“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必须悦纳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前进”。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他能够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脚踏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迈进。

【思路点拨】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点,从信息点中找到立意点,明确文体。第一步,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的中心内容;第二,关注材料中人物的关键词,明确立意的范围;第三,选择文体,拟写作文。

(四)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星巴克的老板舒尔茨有次去英国出差,在伦敦最繁华金贵的地方,看见在很多名牌店的中间夹着一个非常小的店铺,在卖最便宜的奶酪。他很好奇的走了进去,见一胡子拉碴的老人在整理奶酪,他问:“老先生,这里是寸金之地,您卖奶酪的钱够付房租吗?” 老人看着他说:“先买十英镑的奶酪,我再回答你。”舒尔茨于是买了十几英镑的奶酪。

“年轻人,你走出我店门向外看看,”老头说,“这街上所有你看见的豪华店铺基本上都是我们家的地产。我们家很多代人都卖奶酪,赚了钱就买些店铺。我和我儿子现在还是卖奶酪,因为我们喜欢卖奶酪。”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这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伦敦土豪卖奶酪,凭借这简单的工作赢得了亿万家产。从“我们喜欢卖奶酪”工作来看,人生可以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来立意;从我们家很多代人都卖奶酪来看,人生要学会坚持。【例文】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刚刚走进社会,生活尚无保障的年轻人做不到;在商海搏杀,被生意困扰的商人做不到;在工作岗位上为养家糊口拼命工作的老百姓也做不到;身负一官半职的各级各类领导就更不用说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如此潇洒呢?我认为是活到一定境界,对自己的需求十分了解的人才会有此魄力。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老朋友在公园里散步,一个是州长,一个是亿万富翁。州长向老朋友抱怨说他被政务搅得心烦意乱,经常失眠,并慨叹当初要是他当作家的理想不被生活改变,该有多好。而亿万富翁则向老朋友诉说金钱使他失去了自由,并对当年一个人坐在海边看潮涨潮落、晚霞翻飞的惬意念念不忘。这时他们看到大哲学家罗尔带着孙女在草地上放风筝的愉快场景,异口同声道:“他们真幸福!”于是,州长和亿万富翁走上前求教罗尔:“幸福是如何获得的?”罗尔看了看他们说:“做你喜欢做的事!”说完,又放起了他的风筝。原来,为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竟然是成功的阶梯和内在动力;喜欢,也是幸福的源泉。有一次记者问爱因斯坦“你的成功是否是因为你的天赋”时,爱因斯坦风趣地说:“有天赋的人很多,而成功与否关键看你对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与勤奋。”热爱者,喜欢的另一种表达而已。你可能贫穷也可能富有,你可能平凡也可能伟大,你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而所有这些都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换句话说,不管你是腰缠万贯还是勉强糊口,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一介草民,只要你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要你所做的是你所喜欢的,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你就会体悟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不仅会使你走向成功,还会使你获得幸福。人生苦短,来去匆匆,我们要想在短暂的生命之旅中有意义地存活,就必须淡泊名利,忘却世俗,脚踏实地地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为喜欢而活着。如果上班时间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就八小时以外去做。你可以看书、运动、听音乐、写博客,甚至做家务,织毛衣,闲聊天,都可以作为一种消遣,只要你喜欢做,能按自己的心意而行,就可让身心彻底的放松,有助于解除疲劳,有助于心情平静而舒畅,从而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快乐充实。做你想做的事,说你想说的话。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害怕吃苦、不要一味地去依赖他人的帮助或馈赠,而应当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真实地面对自己,尊重内心的感受,冲破世俗的罗网,冲破内心的矛盾,勇敢地做一次选择,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有勇气和魄力、有意识和毅力的人,才能从生活的沼泽地中走出来。只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才会改变现状。人各有所好。有的人喜欢喝茶,有的人喜欢品酒;有的人喜欢蜗居,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喜欢当官,有的人喜欢当老百姓„„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性格习惯也会有所不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让心放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让身休息;而身心愉悦就不感觉累。譬如,你喜欢拥抱大自然,登山远望时,你就会欣赏到大山的美景,就会闻到风中的花香;你喜欢听音乐,在欣赏一段美妙的旋律时,你就会感受到音符跃动,就会领会到音韵的神奇,甚至陶醉在其中;你喜欢文学,但你读到一篇能产生共鸣的文章时,你就会发现文字的美妙,就会试着用文字去抒发情感和心声;喜欢养花,喜欢散步,喜欢下棋,喜欢打球,喜欢K歌„„道理都是一样的。人活一世不容易,活出一个真我,让自己活的更潇洒,更自在,更快乐,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想清楚了吗?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你没有理由沮丧/为了你是秋日/彷徨/你也没有理由骄矜/为了你是春天/把头仰/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含意作文。【例文】

阳光

虽然远方的燕子还没有飞来,虽然北风的呼啸仍旧凄厉,但是阳光终会来的,春天终会来的,因为那是上帝给予每个人的恩赐。朋友,不要再为生命中有太多的空白而抱怨命运的不公,不要在温暖的阳光下固执地坚守内心的阴暗。快乐吧!因为快乐的生命充满阳光!快乐的生命才有奇迹!

新加坡曾抱怨上帝给了埃及金字塔、给了中国长城,给了日本富士山,而自己却一无所获。后来他们发现原来上帝给了他们充足的阳光。有了阳光,就有了温暖,有了光明和希望。有了阳光就有了整个春天!

上帝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即使他给你的只是一束微弱的阳光,那也是一份特别的礼物,因为乐观的人会在阳光的指引下努力的创造,让生命开出一朵不败的花!

冰岛位于寒冷的北大西洋,约13%的土地都被冰雪覆盖,同时又是世界上活火山最多的国家之一,堪称“水深火热”;冬天更是每天有20小时的黑暗,可谓“暗无天日”。就是在这样的人间禁地,竟然生活着一群快乐而勇敢的冰岛人。据美国盖洛甫组织调查显示:冰岛的人均寿命居世界之首,死亡率居世界之末。有近90%的人满意自己的生活。

试问,上帝给了冰岛人什么?除了“水深火热、暗无天日”以外,恐怕就是那少得可怜的阳光了吧!但是冰岛人却从不怨天尤人,更没有举家搬迁,而是选择快乐的接受上帝的恩赐。寒冷也好,温暖也罢,他们都用心中的阳光映红了冰岛,燃烧了自己的生命!

汪国真说:“你没有理由沮丧,为了你是秋日,而彷徨;你也没有理由骄矜,为了你是春天,把头仰。秋色不比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学会珍爱自己,学会享受阳光。也许上帝给予别人的是金钱、美貌、地位,不要嫉妒,更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因为金钱、美貌、地位总有一天会消逝,而只有上帝给你的阳光,给你的希望,才是永恒的珍宝。

上帝给予了唐·吉诃德一个疯颠的躯壳,而他却把与大风车搏斗的身影留在了历史的天空;上帝给了阿Q一个苦难的生活,而他却把“精神胜利法”发扬光大;上帝给了欧也妮·葛朗台万桶金币,但他却把丧失人性的吝啬献给了魔鬼;上帝给了希特勒至高的权力,但他却遭人千古唾弃„„

即使你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没有非凡的本领,没有惊人的力量,没有超众的智慧,没有传奇的经历,没有巨额的财富„„你仍有理由珍爱自己,享受阳光。因为在生命的天空中每个人都是一颗灿烂的星星。

拥有一颗充满阳光的心,就拥有了上帝给予的巨大的宝藏!

(六)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按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闲” 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忙里”不是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但缺少“忙”与“闲”合理的关系思考,在三类、四类中打分。【例文】

于忙碌处觅充实

福楼拜曾说:“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素以勤奋著书著称的福楼拜,自然每日忙碌,何来“每天按时看日出”的闲暇?

时下人们生活的疲劳与困惑与此问是缘起同一的:“因为终日忙碌,失去了生命的闲暇。”他们这么报怨着。殊不知,当我们开始抱怨起“忙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闲暇”的可能。

私以为,“忙碌”与“闲暇”并非有对立的概念之分,而只是个人的心态之别。正如海斯利特和西塞罗所言,“忙碌”与“闲暇”是相伴而来的。也许,这个“忙碌”所指的,是充实。

生命的充实,正来源于人的心态。所谓的“忙碌”,在有些人看来,是生命的折磨与压榨,这样,其人当然会有暴戾之气,即使偶遇“日出”想必也是感慨一句:“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吧?而绝不会真正如福楼拜把日出视作风景与感动。

于是,生命便只剩下流汗与“忙碌”的苦难。

我想,昆德拉“此处”与“彼处”的概念是极契合“忙碌”与“空闲”的,这里蕴藏的深意也是生命的出路。因为“生活在别处”与人们对“空闲”的追求是一致的,太多焦虑不安的人往往是把“彼处”作为对“此处”的否定。然而,昆德拉的本意并非如此,没有“此处”的存在,是无法寻到彼处的,一味把“忙碌”当成痛苦,“空闲”也便成为天方夜谭。两者本是生命的两种风景、两种状态、两种美,割舍了任何一种,都会是缺失甚至是缺憾。惟有正视,平静地对待所谓的“忙碌”,将它演绎为“充实”与“满足”,才有可能在生命中找到“闲暇”,并感悟它,享受它,感谢它!

我们的心需要慢下来,不再被生活的琐琐屑屑牵着走,不再焦躁着赶路,不再抱怨生活。慢下来,也许无法改变所有,但至少,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紧张与困惑。我想,海斯利特的话也许应该改为:“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如此这样,从今天开始,好好去品味属于自己的“忙碌”,品味这充实的点点滴滴,偷得闲暇处,也不会因为空闲的短暂而患得患失,而是真正地感受岁月,感受风景,感受爱。

生命本是忙碌,我却用它来寻找充实和感动。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①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立意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时,此题可实写,也可虚写,因为“缝隙”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现象)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应“留一道缝隙”。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意义)以此可以留足空间,避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方法)如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包容。“留下一道缝隙”应该注意什么?(告诫)该疏则疏,恰到好处。如此一问,思路定然豁然开朗。材料中要求“丰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做人和处事,如果时时处处追求“丰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可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 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4.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 【例文】

给孩子留条“缝隙”

在周围,时常能耳闻目睹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得到长辈的溺爱后,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并且出现了很多违背大人意愿的行为,使做家长的满腹苦楚。

就这个问题,笔者看到“青年博览”里有一篇文章,现摘录以下:

曾祖父是一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留一条缝隙。”木工活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密则密,不然易散落。时下,有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看到上面的这段文字。我联想到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是木匠的原理可以借鉴吗? 教育孩子,也是需要:“注意:留一条缝隙。”如果你家长的“叨唠”太完美了,对孩子这也放心不下,那也放心不下,吃喝等日常生活照料得无微不至,就会出现孩子的种种不可理喻的怪现象。比如,有的家长为孩子的粗心毛病大伤脑筋,早晨,总要提醒他们书本带了?钥匙放入口袋中了等等。然后,家长抱怨,孩子这样大了为何改不了这个毛病?在我看来,孩子的丢三拉四习性,根源在你家长,因为孩子想到我妈妈或爸爸总是会提醒我、会给我安排妥当,他就会在心里产生对待这件事习以为常,自己不在乎了。这就叫做条件反射,大家说对吗?

再来说说我儿子小时候的一事。他上学骑自行车,以前都是我为他轮胎打气,因为看他人小力气小。过几天就会操心把他的自行车检查一番,看看是否轮胎有气,车子有什么不适等。一次,我出差了半月,就没有人在乎他的车子了,想到妈妈从来不会顾问他的车子,想着只有依靠自己了。他就自己学会了为他的“交通工具”作简单的维护,比如打气等。有一年的冬季,一个下雨的早晨,他骑车经过车来人往的小桥,突然迎面来了个三轮车夫,在避让途中,他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放学回家他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骑车摔跤了,还好没有伤着身子。可是不幸的是,正巧碰到一个水坑,里面的毛线裤、棉毛裤、连短裤也湿了。当时,快要早自习,我只有咬咬牙骑到学校,然后穿了一天的湿裤子。”从那天起,他学会了坚强,还懂得了骑车要小心。后来上学路上从来没有发生过摔跤等事件。这就是叫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吧。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应当放手让他们摔一跤,这也是成长途中身体里必需灌输的“营养品”。有一种“爱”其实是害。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在将来独自步入人生的考场时,能轻而易举地面对征途中永远无法料及的莫测风云。朋友:请注意,不要走入“爱”的误区,现在就该放手“留一条缝隙”给孩子吧。

(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儿子答。“一斤黄糖呢?”“顶多3元。”“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值多少钱?”“正好10元呀。”“只有10元吗?”“7加3不是等于10吗?”“但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可以做成芝麻糖,这样,芝麻糖就可以卖到20元了。”商人告诉儿子,生活给你一斤芝麻,不只是一斤芝麻,生活给你一斤黄糖,也不只是一斤黄糖,它们的延伸值,就全靠你的智慧去创造了。用好人生的加法,对于人生的成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请以“用好人生的加法”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意在告诫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条件,用心用智慧去经营、创新,挖掘潜在的价值。一言以蔽之,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无尽的价值。只要紧扣“人生的加法”,来阐发议论,分析说理即可。【例文】

做好加法,收获人生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发了一斤芝麻和一斤黄糖,上帝是不公平的,他让人类中一些睿智的人掌握了加法的艺术,用芝麻加黄糖,熬制了一锅风味独特的芝麻糖。其实上帝赐予我们的不止芝麻和黄糖,生而为人,我们要学会把众人皆有的赏赐巧妙相加,收获一个绚丽而富足的人生。

做好工作和健康的加法,你就能收获事业的永恒。高效的工作往往被视为与追求强健的身体相矛盾,实则不然。统计学家马寅初先生一生坎坷,文革中受尽迫害,但他仍然坚持锻炼,勤奋工作,终年90余岁,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与之相反,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终日废寝忘食,连睡眠都无法保证,在40几岁就已经垂垂老矣。可以设想,倘若后者也能将健康与工作理智相加,必将为人类创造更多艺术财富。所以做好工作与健康的加法,我们才能登上事业颠峰。

做好事业与家庭的加法,你就能享受真正的幸福。做为有感情的动物,情感生活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营养。家庭的温暖能够抚慰我们疲劳的身心,让我们以更饱满的激情去迎接挑战。航天英雄杨力伟一有空就为家人烧菜做饭,科苑奇葩居里夫人像对待科研一样认真照顾女儿的生活,韩国影星车仁表每周要拿出三天陪儿子踢足球„„这些事业有成者之所以让我们尊敬,和他们对待家庭的认真负责密不可分。所以做好家庭与事业的加法,我们才能尽享生活的快乐。

做好道德和名利的加法,你就能体验到真正的富足感。一旦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放弃了道德,纵然盛名在手,钞票在囊,内心也会无比空虚。当琼斯拱手归还奥运金牌,当花儿乐队被暴料抄袭,当红极一时的少年作家被请上法庭。我们看到了那些昔日神采飞扬的脸是何等黯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旦脱离了这个“道”字,我们就解不出任何人生的难题。所以做好道德和名利的加法,我们才能俯仰无愧于天地。

做好人生的加法,我们才能收获事业之永恒,生活之幸福,人生之富足。才能让我们的人生美丽如曹雪芹的诗句“开不尽春柳春花满画楼”。

(九)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己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粗給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立意分析】

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人永远记住。

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涵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荷意识。【例文】

心容诸子

坚守责任

人创造了社会,所以什么样的社会取决于人。有人说这个社会需要相互间的关爱,有人说是信任支撑这个时代,但我觉得要将视角缩小到个人,我们便会发现个人的责任之于时代犹如灵魂之于人类,不可或缺。坚守责任,让生命变得厚重。

20世纪初,美国的弗兰克开办了一家银行,却不幸遭到抢劫导致破产,但他决定带着妻子和女儿偿还那笔天文数字的债务。我想义务是一个无形的圆,圆之外的伟大便是责任结出的果实。弗兰克的决定出于他强烈的责任心,虽然法律并不要求他偿还,但他认为在道德上应该给储户们一个交代。从弗兰克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良知、责任和伟大。

抚今追昔,无论是历史故人,还是当今社会的普通人,他们之中总有一些在无声地坚守着责任。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国志向,他将民族利益与国家命运放在首位;莫泊桑笔下的马蒂尔德为了偿还丢失的珍珠项链,节衣缩食辛苦工作整整十年,买了新的项链还给朋友;大连公交车司机黄志全在驾驶途中突发心脏病,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将发动机熄火,拉上手刹,确保车辆和乘客的安全,从那以后每个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责任是一份信念,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品质。责任来自心灵的抉择,在得失、利弊、荣辱等一切人生的天平面前我们会倾向哪边?是选择坚守抑或放弃?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人丧失责任感的社会,那将如万物脱离秩序而黑暗无边的夜。如果车洪才老人无法坚持完成国家交与的编写《阿富汗语词典》的任务,那这本用时三十年的词典何日才能问世呢?“国家忘了我,我没忘国家的任务。”车老拥有令人肃然起敬的执着。为坚守责任,车老投注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和精力,在三十余年坚持的背后,是老人炽热坚毅的心,怀抱国家,怀抱浩然。

为他人考虑,为社会尽责,为国家奋斗,这使我们每个人的肩上担负着许多责任。然而,责任并不是亲切可爱的字眼,选择承载它往往需要付出,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我们无数次被生命询问,而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回答,只有以自己的心去回答。生命不是万古不朽的树木,不是奔腾不息的急流,应当是心容诸子的海洋,安静而勇敢地坚守责任。

(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立意分析】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1.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2.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为,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 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例文】

行为与位置,相互影响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都在阅读,而在普通舱侯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这种现象不免引起人们的思考,人的行为与位置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首先,说位置影响了行为。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就连翻书声都很轻,大家都在阅读,图书馆里鸦雀无声。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下刚刚进入图书馆的人也会闭上嘴巴,轻声慢步的走进来找他想看的书。在这种比较好的环境下,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成为异类与他人不同。所以,哪怕不习惯也会让自己融入进去眼前的环境,这说明位置影响人们的行为。后说,行为也会影响位置。社会分为不同阶层,而这阶层的划分正是由我们的行为所决定的。爱学习肯吃苦的人考上了好大学,以后就有了一份好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有了高收入。他所处的阶层肯定与高考落榜没有工作的人不一样。当初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有的人有毅力肯学习,有的人贪玩游戏人生。因此,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行为便影响了人的不同位置,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

统而言之,行为与位置是互相影响的。不同行为的人有不同的位置,不同位置的人有不同的行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八个字便直白的说明了这种关系。

再说,位置行为互相转化。行为与位置的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毛泽东年年轻时有意在闹市中读书,他并没有因外界的喧嚣而改变自己专注的行为,所以当我们所处这种不良位置时,一定要坚定自己的行为,不要为其所变,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的品性。相反,国外有一知名大学的一位教授,其人学识渊博,在学术上取得较好的成就,但他经常辱骂学生,上课时常迟到或者接听电话。最终也被该校辞退。这说明在良好位置上的人并不一定就会拥有好的行为。我们不要因为位置的优越而忘了自己的身份,因而得意忘形。

所以,我们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不甘沉沦,心中有信念有信仰,并为实现目标努力拼搏,增加正能量,积极向上,让自己娈得更加优秀。

朋友,如果你现在身处一个好的位置,请你更加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让你变得更加优秀吧。即使有缺点和毛病,也不可怕,从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为自己提升到一个优秀的位置,那里有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用正能量感染着你,带你一同进步。

下载周考作文审题:历史未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考作文审题:历史未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作文审题

    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泰戈尔) (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

    作文审题

    话题作文审题近年来,高考作文已由前几年的供材料作文命题发展为话题型的作文命题,降低了作文时的审题难度。但要写好话题型的命题作文,仍然要注意审题。如果忽略了审题,虽然命题......

    材料作文审题

    借我一双慧眼吧!——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你找到方法了吗?(教师版)一、阅读1-5题,看这类题目有何特点?概括出来。再逐一写出其立意,最后总结出这类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1、阅读下面的......

    作文审题

    作文: 材料一:鼓浪屿有个只卖一种咖啡的咖 啡店,店内只有三张桌子,生意却极好。作文: 材料一:鼓浪屿有个只卖一种咖啡的咖啡店,店内只有三张桌子,生意却极好。 材料一:鼓浪屿有个......

    作文—审题

    内容:审题的方法、审题注意事项 时间:90分钟 课程设计:讲解审题的重要性—如何审题—审题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具体内容: 写作,在语文考试中占“半壁江山”的重要位置,写作也是最能......

    2016作文审题

    2016高考复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1.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树没有房子没有腿 那时,正处在人生挫折期的他,请教一位长者,如何去战胜人生的苦难? 长者说,看看旷野......

    材料作文审题

    一.抓关键句 1.【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

    作文审题

    一、作文审题类型 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 二、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