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新闻基础知识原题[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原题
一、选择题
1、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是是指()
2、互联网最初的原型是美国国防部的计算机实验网()英文缩写
3、媒介规范理论对新闻媒介进行控制的()种正规途径
4、我国对外宣传工作要坚持以证明宣传为主,以()为主,以我为主的方针
5、在新闻工作中,“自律”和“他律”的关系指的是()
6、近代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是()
7、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机关报是()
8、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呼号是()英文缩写
9、电子新闻的英文缩写是()
10()人类社会产生新闻决定因素
3.“新闻是新近发声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何文章提出()5.新闻事业传播活动面向()
7()是世界最大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 9.新闻宣传取最佳效果关键在于()11.我国新闻工作根本宗旨是()13.哪类人员不属新闻从业者()
15.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马六甲创刊()
17.“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办报宗旨出自()19,彩色电视采用一定波长()
光为三种基色
二、多选题
1、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是()
2、舆论监督功能有()
3、法律规范调控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形式包括()
4、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前对外使用的38中外语和4中方言,4种方言是()5.目前移动电视主要类型有()
6、新闻传播发展取决于两个最基本条件
7、.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自由主要观点为
8、.新闻工作者职业修养包括
9.新闻类广播节目中,语言基本形态有 10.当今世界主要跨国传媒集团包括
三、简述题
1、新闻敏感能力主要表现
2、“用事实说话”就是坚持新闻客观性,避免倾向性,辨析这一观点的对错,并阐述原因。
3、美国“新闻公正与准确”研究所就美国媒体关于巴以冲突报道进行专门调查,发现如果在冲突中有少年死亡,89%的以色列儿童死亡消息将会得到美国媒体的报道,只有20%的巴勒斯坦儿童死亡消息才会得到报道,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请运用新闻学知识加以分析。
4.简述新闻事业区别一般人际传播特点 5.简述新闻敏感能力的主要表现 6.什么是高清晰度电视(HDTV)
四、辨析(/8分)
1.“用事实说话”就是坚持新闻客观性,避免倾向性
2.19岁打工妹为不相识女捐半个肝脏,媒体很少报道捐助成功否,更多深究捐助者动机。甚至暗示其出名牟利,请结合《中国广电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加以辨析
五、论述(/13分)
1、.美国“新闻公正与准确”研究所就媒体关于巴以冲突调查,发现89%以儿童死亡会得到美国媒体报道,20%巴儿童得报道,这反映什么试分析
2.针对当前文艺、娱乐节目中存在问题,论述如何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第二篇:最新!2013年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真题
最新!2013年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部分真题和论
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略)
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略)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其具体含义是?
2、简述舆论监督社会功能
3、简述《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主要内容
4、简述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
四、辨析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反映了一定社会心理,所以说新闻价值具有一定主观性
2、媒体进行产业经营必然影响新闻公正
3、在新媒体与“读图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正在日益丧失
五、论述题(24分)
结合实际,论述当前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背景与意义。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论述题
1.“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
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
(1)必须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3)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4)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5)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要大力加强新闻宣传战线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想政治坚定、组织能力突出、熟悉新闻宣传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2.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三、答:(1)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
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2)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3)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4)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5)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引导水平,要求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一要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式,进行突破与改革;二要以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衡量我们舆论引领水平的根本标准;三要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按语、图表、摄影、漫画等“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四要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阅读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工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第三,注意在体制上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
3.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有那些?答: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新闻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4.论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合格标准。
(1)在我国,新闻工作者既是党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他们担负着反映人民意志,引导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任务,倍受党和人民的关注和重视。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承担起新闻工作者的职责。(2)理论素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指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报道和评论新闻事实,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一方面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知识。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3)政治素养。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而言,政治素养包括:在政治上有较高的觉悟和严肃的态度,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四项基本原则,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立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4)法律素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应当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牢固的法制观念,他的全部工作和一切行动,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
排、制作、播出及其他相关活动都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行事。(5)道德素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普通公民所应具备的社会公德素养,另一方面是作为新闻职业活动者所应具备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6)业务素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包括调查研究的能力、语言文字功底、知识储备以及现代传播手段的使用能力
5.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宣传、教育、鼓舞、引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坚持新闻宣传工作党性原则的要求。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根本的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工作部署上来,积极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来都是为党和国家发展服务的。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思想空前活跃,社会价值呈现多样化趋势,影响群众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社会舆论存在不同声音甚至杂音噪音的情况下,新闻工作要积极主动地用正确的思想舆论去反对和克服错误的思想舆论,保持正确思想舆论的主导地位,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善于和敢于回答广大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敏感问题。(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6.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答:(1)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舆论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2)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新闻舆论监督提高和深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有效手段。(3)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行的舆论监督,是一种公众广泛参与、公开表达意见的社会监督,对于发扬人民当家做主的精神,保护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具有重要作用。
(4)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5)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社会公众可以在重大决策制定前后或实施过程中,对决策进行广泛的评议和论证,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民意和社情参照,从而为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贡献力量。(6)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新闻舆论监督在惩治腐败、倡导廉政、强化执法力度、保持政令畅通、加强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监督干部尽职守责方面作用重大。
7.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由社会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
务所决定的。
(2)提高经济效益,使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逐步发展和加强媒体的经营工作。
(3)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4)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8.试述杜绝虚假新闻的“六个必须”的主要内容?
答:1.杜绝虚假新闻,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宣传纪律,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2.杜绝虚假新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唱响时代主旋律,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3.杜绝虚假新闻,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反映群众意见4.杜绝虚假新闻,必须深入基层,深入新闻一线,强化现场意识,重视报道对象,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核实,严格把关,不虚构,不炒作,不断章取义,坚决防止为了提高收听率,追求经济利益而跨越新闻真实这样一生命线的错误倾向;5.杜绝虚假新闻,必须坚持把新闻真实性作为立台之本,融入每一位从业者的灵魂,贯穿每一个采编的工作环节,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采编流程,严格审核制度,及时反馈听众批评和意见;6.杜绝虚假新闻,必须积极拓展新闻来源,高度重视网络虚拟世界关注的热点,通过认真甄别,求证,及时,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扩大传统媒介影响力。坚持“六个必须”,杜绝虚假报道,失实稿件,有偿新闻,切实维护广播电视新闻队伍的光荣形象,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公信力。
第三篇: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最终版]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条 为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广发人字〔 2005 〕 552 号),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本大纲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供考生备考时参考。
第三条 考试科目:
(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科目
综合知识;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业务。
(二)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科目
综合知识;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笔试);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口试)。
第二章 综合知识
第四条 综合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
第五条 综合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 100 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六条 综合知识内容包括:
一、政治理论知识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的有机构成 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四个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近期国内外重大事件
二、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
(一)法律基础知识
社会主义法制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的标志和条件
宪法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的文化制度 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新闻广播电视事业的法律地位 广播影视法律体系构成(二)相关法律法规
刑法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 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侵犯著作权罪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虚假广告罪 诬告陷害罪 侮辱罪 诽谤罪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传播淫秽物品罪
民法 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人身权 名誉权 荣誉权 姓名权 肖像权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合同
知识产权法 著作权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 著作权权利种类和保护期 著作权权利限制 表演者权利和义务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利和义务 广播电台、电视台权利和义务
保守国家秘密法 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范围 法律责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原则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适用范围 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部门 《条例》所称广播电台、电视台 禁止制作、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新闻应当遵守的原则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广播电台、电视台审查节目的要求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
三、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常识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框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全球化
社会结构 社会化 社会互动 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 社会控制 社会群体 组织 社区 社会分层 现代化 社会工作 社会保障 社会动机人际关系 从众行为 大众心理
《诗经》 楚辞 《史记》 乐府诗 唐诗 宋词 唐宋八大家 元曲 明清小说 新文学运动 当代文学名家名作《荷马史诗》 古希腊悲剧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批判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 歌德 托尔斯泰 现代派文学
第三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第七条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重点考察考生对广播电视工作认知程度,要求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原则、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广播电视常识。
第八条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 100 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第九条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内容包括: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涵要求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四)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的含义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
(五)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实质 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 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六)政治家办报办台
“政治家办报”的提出与发展 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 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
(七)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定义的内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与具体要求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 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
(八)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含义新闻价值的要素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 新闻价值取向
(九)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贴近”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十一)文艺方针政策
“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 “三贴近”
(十二)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十三)胡锦涛总书记 2008 年 6 月 20 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关于新闻舆论的性质、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 关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 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及“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
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一)新闻工作者责任
新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三)广播电视工作者职业道德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9 年修订颁布)《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
三、广播电视常识
(一)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况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中央广播事业局 广播电视部 广播电影电视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中国广播网 国际在线中国网络电视台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二)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广播的传播符号 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影像的要素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 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电视新闻中画面、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三)广播电视技术常识
中波与短波广播 调频广播与调幅广播 模拟广播与数字广播 地面电视 有线电视 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 高清晰度电视 图文电视 交互式电视 移动多媒体广播 网络视听业务 卫星通信与卫星广播 广播电视覆盖方式 广播电视传输方式
第四章 广播电视业务
第十条 广播电视业务重点考察考生的广播电视采编能力,要求考生掌握采、写、编、评的基本技能。
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业务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 100 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
第十二条 广播电视业务内容包括:
一、广播电视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新闻线索 确立选题的标准 选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广播电视采访准备
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 采访提纲的撰写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
(四)广播电视采访方法
现场观察 采访对象的选择 开放型问题 闭合型问题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二、广播电视写作
(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特点 用事实说话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结构线索单一 层次清楚 核心信息处理突出
(三)广播电视消息
广播电视消息 新闻要素 背景 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常用结构
(四)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表达手段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结构
(五)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现场直播
(六)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的基本要求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的基本要求
三、广播电视编辑
(一)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
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 选题确定 编辑工作流程 新闻报道的策划 选择稿件 修改稿件 制作标题 栏目编排 录制播出 直播导播 通联
(二)节目编辑合成
音像编辑合成 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广播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三)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栏目编排思想 新闻编排技巧
四、广播电视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功能 新闻评论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新闻评论的说理
论点 论据 论证 据事说理 对比说理
(三)广播电视评论类型
本台评论 本台短评 编后话 新闻述评 谈话类评论 舆论监督节目
第五章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第十三条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重点考察考生的播音主持能力,要求考生能以良好的形象和规范的语言完成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
第十四条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笔试、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考试方式为闭卷。
3、试卷满分为 100 分。、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写作题。
(二)口试、准备时间为 15 分钟,考试时间为 5 分钟。
2、考试方式为闭卷,现场抽题,现场录像。
3、口试满分为 100 分。、试题类型包括新闻播报、话题主持。
第十五条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内容包括:
一、播音主持工作及职业规范
(一)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
播音主持工作特点 播音员主持人职业定位 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
(二)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规范要求
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勤奋敬业德艺双馨 自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 树立良好的行业内外形象 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三)规范播音员主持人岗位工作的意义
有助于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有利于提高播出质量 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
二、普通话语音知识和播音发声常识
(一)普通话语音知识
普通话概念 普通话语音特点 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等知识
(二)播音发声常识
播音发声的基本要求及方法 呼吸原理及方法 口腔控制原理和要领 吐字归音的方法
三、播音主持语言表达
(一)创作准备与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备稿的定义、内容、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感受、态度、感情 具体感受与整体感受
(二)调动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景再现的定义、展开过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内在语的定义、作用、分类以及把握 对象感的定义、特征、把握以及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停连的定义、作用、位置的确定以及表达 重音的定义、作用、位置的确定以及表达 语气的定义、感情色彩和分量、声音形式 节奏的定义、类型以及方法
(四)即兴口语表达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的原则与分类 串联词的定义、功能、把握以及创作追求 话题的进入、衔接转换、结束等操作技巧 临场应变的定义、要求、依据、现场控制以及应变策略
四、播音主持业务
(一)文稿播读、新闻类节目及其分类 新闻文稿播读的总体要求 新闻消息的播读 新闻评论的播读 新闻专稿的播读、文艺类节目及其分类 文艺类文稿播读的总体要求 文艺类文稿播读的具体要求、社教类节目及其分类 社教类文稿播读的总体要求 社教类文稿播读的具体要求、财经类节目及其分类 财经类文稿播读的总体要求 财经类文稿播读的具体要求
(二)话题主持、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界定和分类 新闻评论类专题主持的基本要求
2、财经类节目的界定和分类 财经类专题主持的基本要求
3、服务类节目的界定和分类 服务类专题主持的基本要求、综艺娱乐类节目的界定和分类 综艺娱乐类专题主持的基本要求
五、播音员主持人形象
(一)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概述
1、形象的定义、职业形象(声音形象、屏幕形象)个人形象
(二)塑造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塑造媒体形象
2、有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
(三)处理好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多重关系
1、职业形象与个人形象的关系
2、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关系
3、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四)塑造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具体要求
1、塑造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
职业着装的基本概念及搭配技巧 发型造型的基本常识和要求 化妆造型的基本原则及技巧 饰物佩戴的基本常识、表现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
体现媒体责任和个人品德 符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尊重大众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 体态与节目的统一、语言与体态的和谐
3、注重生活中的形象
良好的语言习惯、规范的体态语言 注意言谈举止的社会影响
六、口试内容和标准
(一)口试内容、新闻播报。应试者面对镜头播报一条自己抽取的新闻稿。、话题主持。应试者从不同栏目类型的话题中选择一题,面对镜头主持。
(二)口试标准
A 级
语音面貌:播报和主持节目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音质音色:声音清晰、圆润,音色大方、明朗、干净;发声状态松弛、自如;吐字清晰、准确、流畅。
形象气质:形象端正、大方,仪态仪表符合广播电视职业规范。
语言表达:
播报:理解准确,感受具体,感情真挚,基调恰切;语言目的明确,停连重音准确,语句流畅,语气生动,分寸得当;语言表达时状态积极,与受众有真切交流,仪态自然大方。
主持:导向正确,态度鲜明;思路清晰,逻辑感强;语言规范,符合广播电视语体特征;内容充实,言之有物;表达顺畅,生动、形象,对象感、交流感强,能体现栏目特色,反应敏捷,富有个性。
B 级
语音面貌:播报和主持节目时,语音基本标准,语调比较自然,语意表达总体准确流畅。
音质音色:声音较清晰、圆润,音色较大方、明朗、干净;发声状态较自如;吐字基本清晰、准确、流畅。
形象气质:形象、仪态、仪表符合广播电视职业规范。
语言表达:
播报:理解基本正确,有一定感受,感情、基调基本恰切;语言目的基本明确,语句顺畅,语气、分寸把握较好;语言表达时状态积极,有一定的对象感,自然大方。
主持:导向正确,态度鲜明;思路清晰,表述逻辑基本清楚,内容比较充实具体;语言基本规范,符合广播电视语体特征,偶有词汇、语法等失误;表达基本顺畅,有一定的对象感、交流感,基本能体现不同栏目的特色及个性。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大纲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广发人字〔2005〕552号),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本大纲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供考生备考时参考。第三条 考试科目:
(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科目
综合知识;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业务。
(二)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科目
综合知识;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笔试);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口试)。第二章 综合知识
第四条 综合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第五条 综合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第六条 综合知识内容包括:
一、政治理论知识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的有机构成 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伟大实践及其重要意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辩证统一的科学理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3.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创新型国家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四)近期国内外重大事件
二、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
(一)法律基础知识 社会主义法制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的标志和条件
宪法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的文化制度 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新闻广播电视事业的法律地位 广播影视法律体系构成
(二)相关法律法规
刑法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 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侵犯著作权罪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虚假广告罪 诬告陷害罪 侮辱罪 诽谤罪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传播淫秽物品罪
民法 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人身权 名誉权 荣誉权 姓名权 肖像权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合同
知识产权法 著作权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 著作权权利种类和保护期 著作权权利限制 表演者权利和义务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利和义务 广播电台、电视台权利和义务 保守国家秘密法 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范围 法律责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原则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适用范围 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部门 《条例》所称广播电台、电视台 禁止制作、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新闻应当遵守的原则 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广播电台、电视台审查节目的要求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三、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常识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框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全球化
社会结构 社会化 社会互动 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 社会控制 社会群体 组织 社区 社会分层 现代化 社会工作 社会保障 社会动机 人际关系 从众行为 大众心理
上古神话 《诗经》 楚辞 《史记》 乐府诗 汉赋 唐诗 晚唐五代词 宋词 唐宋八大家 元曲 明清小说 新文学运动 左联 当代文学名家名作 第三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第七条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重点考察考生对广播电视工作认知程度,要求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原则、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广播电视常识。第八条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第九条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内容包括: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四)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的含义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
(五)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实质 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 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六)政治家办报办台
“政治家办报”的提出与发展 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 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
(七)新闻真实性原则
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 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
(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贴近”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九)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十)文艺方针政策
“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 “三贴近”
(十一)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十二)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关于新闻舆论的性质、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 关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 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及“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
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一)新闻工作者责任
新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三)广播电视工作者职业道德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
三、广播电视常识
(一)新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况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中央广播事业局 广播电视部 广播电影电视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中国广播网 国际在线 央视国际 齐越 夏青
(二)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广播的传播符号 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影像的要素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 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电视新闻中画面、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三)广播电视技术常识
中波与短波广播 调频广播与调幅广播 模拟广播与数字广播 地面电视 有线电视 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 高清晰度电视 图文电视 交互式电视 移动多媒体广播 网络视听业务 卫星通信与卫星广播 广播电视覆盖方式 广播电视传输方式 第四章 广播电视业务
第十条 广播电视业务重点考察考生的广播电视采编能力,要求考生掌握采、写、编、评的基本技能。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业务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第十二条 广播电视业务内容包括:
一、广播电视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新闻线索 确立选题的标准 选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广播电视采访准备
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 采访提纲的撰写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
(四)广播电视采访方法
现场观察 采访对象的选择 开放型问题 闭合型问题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二、广播电视写作
(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特点 用事实说话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结构线索单一 层次清楚 核心信息处理突出
(三)广播电视消息
广播电视消息 新闻要素 背景 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常用结构
(四)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表达手段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结构
(五)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现场直播
(六)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的基本要求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的基本要求
三、广播电视编辑
(一)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
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 选题确定 编辑工作流程 新闻报道的策划 选择稿件 修改稿件 制作标题 栏目编排 录制播出 直播导播 通联
(二)节目编辑合成
音像编辑合成 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广播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三)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栏目编排思想 新闻编排技巧
四、广播电视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功能 新闻评论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新闻评论的说理
论点 论据 论证 据事说理 对比说理
(三)广播电视评论类型
本台评论 本台短评 编后话 新闻述评 谈话类评论 舆论监督节目 第五章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第十三条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重点考察考生的播音主持能力,要求考生能以良好的形象和规范的语言完成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
第五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为贯彻落实《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广电总局令第26号),做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2005年8月3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印发《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以下简称资格考试),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广电总局令第26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从事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格。通过资格考试取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或《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是申请执业资格的必备条件。
第三条资格考试由广电总局组织实施,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的制度,原则上每年上半年举行一次。
第四条资格考试遵循合法规范、公平公正、方便应考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广电总局设立资格考试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人事教育司),负责全国资格考试工作。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设立相应资格考试办公室(设在人事教育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资格考试考务管理工作。
第六条广电总局资格考试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确定资格考试科目,发布考试大纲和公告;
(二)组建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并指导其工作;
(三)监督、指导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资格考试办公室工作;
(四)审定资格考试试卷,组织阅卷;
(五)公布资格考试成绩;
(六)确定资格考试合格标准;
(七)其他有关工作。
第七条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编写考试大纲;
(二)为资格考试题库提供试题;
(三)拟制资格考试试卷及其标准答案;
(四)其他有关工作。
第八条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资格考试办公室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本行政区域资格考试考务管理工作方案;
(二)组织报名,审核考生报名资格,发放准考证;
(三)负责本行政区域资格考试的考点、考场设置等工作;
(四)发放资格考试成绩单和合格证书,接受考生查询;
(五)其他有关工作。
第三章报名及考试
第九条凡遵守宪法、法律、广播电视相关法规、规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含应届毕业生)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资格考试。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受过党纪、政纪开除处分的人员,不能报名参加考试。已经办理报名手续的,报名无效。
第十条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现场报名时,应提交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条件的身份、学历等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填写报名表、交纳考试费。
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对其提供的证件和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一条资格考试依据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规定收取考试费。
第十二条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就近办理报名手续。第十三条经审查合格的人员,由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资格考试办公室发给准考证。
第十四条应考人员凭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按规定时间,到指定考场参加考试。
第十五条资格考试由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组成。
第十六条资格考试采取闭卷笔试、计算机考试或口试等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各科考试成绩合格的,可获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或《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
第十八条单科考试合格的成绩,可保留至下一考试。
第四章试卷
第十九条资格考试命题应遵循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第二十条资格考试试卷从资格考试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生成。
第二十一条资格考试试卷与试卷答案、评分标准同时确定。
第二十二条资格考试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试卷应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定点单位印制,按照国家保密规定运送、保管。
第二十三条资格考试试卷、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在启用前均属国家秘密。第二十四条参加命题的人员应履行保密义务,签署保密承诺书,不得从事妨碍其履行保密义务的活动。
第五章考务
第二十五条资格考试的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考试方式在受理报名前三个月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六条资格考试成绩和合格标准在考试结束之日起六十个工作日内公布,应考人员可以通过广电总局网站或指定的其他方式查询。
第二十七条应考人员对资格考试成绩有异议的,应当在成绩公布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地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资格考试办公室提出,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资格考试办公室自受理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第二十八条因特殊原因取消或延期举行资格考试,应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纪律
第二十九条应考人员应遵守资格考试规定和考场规则,有违反考试规定和考场规则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取消相关科目成绩、取消本次考试成绩、取消下一考试资格等处理。
第三十条应考人员违反考场规则的,由监考人员当场记录其姓名、准考证号、情节,并告知当事人;监考人员应将违反考场规则的情况及时上报所在地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资格考试办公室。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考试规定和考场规则的应考人员给予取消相关考试科目成绩处理的,由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资格考试办公室依据相关规定做出处理决定。
第三十二条对违反考试规定和考场规则的应考人员给予取消本次考试成绩、取消下一考试资格处理的,由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资格考试办公室提出处理意见,报广电总局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做出处理决定。
第三十三条应考人员对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处理结果之日起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考场所在地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资格考试办公室提出,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资格考试办公室应自受理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第三十四条任何行政机关或行业组织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第三十五条在组织实施资格考试中出现严重违纪违规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对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因工作需要,经广电总局同意,可以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考试。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2005年9月3日起施行。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