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瑞刚丁酉冬日咏怀诗四首
瑞刚丁酉冬日咏怀诗四首
——花甲抒怀 2018.1.12
一
春寒夏暑金风凉,几度慷慨几沧桑。回顾来路深浅迹,漫论平生多短长。余年犹怀志千里,晚岁更喜酒满觞。霞飞烂漫心气盛,愿伴桑榆声高吭。
二
丁酉过后又丁酉,岁月蹉跎鬓已秋。少壮常怀移山志,晚岁犹思为国忧。杏坛布道四十载,粉笔磨碎万千头。但得面颊有晕色,且喜心中无鬼薮。
三
心高气傲志满怀,高堂明镜鬓发白。常忆少年仰天笑,更喜花甲三尺台。昂然挥洒教道义,俯首提笔抒诗才。愿借天工五百岁,更与多情寄幽怀。
四
年已花甲情愈真,教育腾飞待后人。前辈创业垂史册,晚生跟随莫沉沦。休谈征途多艰险,且喜事业正鸿燊。老夫愿做铺路石,青山满目慰我魂。
第二篇:丁酉冬日诗十首(最终版)
立春日作 2018.2.4
年逾花甲鬓染霜,无冕布衣意仓皇。身如峻岭松上雾,心如钱塘潮头浪。春草春花春意动,寒风寒水寒绪伤。日月更替催我老,胸藏春日志昂扬。
当我老了
——写给自己的儿女 2017.1.22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儿耐心。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时候,我不得不重复 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入梦。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请不要责备我。
还记得小时侯我千方百计 哄你洗澡的情形吗?
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
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 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就象你小时侯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
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就象你刚开始学习如何生活,像我对你那样。
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报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当我老了
——写给一生挚爱的妻子
2017.1.22 当我老了,步履蹒跚 连回忆都走的很慢很慢 它缓缓挪着步子,艰难的翻过岁月,认真的抚摸我脸上疲倦的皱纹,小心翼翼地走向你
就像那一年那一日我靠近
你当我老了,口齿不清
才发觉我欠了你那麼多情话 我忘了赞美你美丽的容颜 温柔的眼神,忘了告诉你我爱你,是一次不归的朝圣
是我赋予每一首诗的灵魂 当我老了,思维迟钝,才发现自己太蠢太笨,我竟不记得你和我不该忘的往事 我竟忽视了你对我真诚的情感 我该拥着你表达对你的爱意 我该告诉你我多么爱你 你是我的灵魂我的依恋
当我老了,容颜憔悴,才发现自己青春已经逝去 我开始感慨时光多么短暂
我后悔没能把你青春的容颜留住 尽管它是那么不客观
我后悔没有和你留下很多的照片 永远锁住我们青春美丽的容颜 好在你的美丽已融入我的血液 我的帅气也种在你的心田
当我老了,你也老了 我在阳光下守着你打盹 你在我身旁读这首小诗 我拉着你的手呼吸均匀 你读着这首诗宛若少女
当我老了,幸好是你陪我到老 我的心里好甜好甜
当我老了
——写给亲爱的祖国
2017.1.22 我想要永远站在山巅,俯看你壮美大地;
我想要永远立于江岸,遥望你奔腾不息;
我想要永远高歌自由,歌唱你的自由幸福;
我想要永远为你祝福,歌唱你的辽阔神奇。有一天,当我会老,我希望我可以享受你的昌盛,我希望我可以漫步在你的田野 田野的名字叫幸福的花园,我希望你可以接受那苍老的我。当我老了,你是否会用双手抚平我的皱纹? 让我永远漂亮年轻。当我老了,你是否会用脊梁依托我的躯干? 让我仍然健壮有力。
当我老了,你是否还会记得,记得我曾为你奋斗的青春年华? 当我老了,请别为我哭泣,让我的血液注入你的血液和心脏,和你一样年轻美丽
当我老了,我会像个小孩子遥望你深邃星空,请你答应我,不要拒绝; 当我老了,我想徜徉在你的果园里品尝甘甜,请你允许我,不要唾弃。
当我老了,别嫌弃我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我会用我那混浊的目光
抚摸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当我老了,请让我用余生牵着你一辈子!
这时光的火炬将我的热血做燃油,却把我的青春点燃,我却用他为了你而奋斗,而努力 既然我把我的一切交给了你,那么就请你别让我这个,孤独的时间老人垂死挣扎,让我平静安详的离去。
这大好山河啊,我会用我的时光点缀你的美丽; 这壮美大地啊,请让我用那苍劲的手紧紧拥抱你。亲爱的祖国,我的挚爱,我的生命,我的一切,我虽然老了,但我永远爱你!立春已过寒意更浓有感
2018.2.6 六九时节天犹寒,辽南大地春来慢。寒意浓浓已浸襟,冷风凄凄要刮脸。窗上冰花似仙境,院里童声如蜜甜。翘首盼君君不至,戊戌青帝脚步缓。
立春美诗十首 2018.2.4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代】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立春》 【唐代】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 【唐代】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立春日》
【宋代】陆游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丰。
《立春》 【宋代】朱淑贞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立春偶成》 【宋代】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代】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有感》 【当代】臧耀
青帝已至日迟迟,白雪残存犹寒时。山前仍旧枯木色,风中仿佛花柳丝。梧桐枝挺寒瑟瑟,松柏葱茏冷凄凄。盼君迎君君不见,心语聊付一首诗。
《立春日作》 【当代】臧耀
年逾花甲鬓染霜,无冕布衣意仓皇。身如峻岭松上雾,心似钱塘潮头浪。春草春花春萌动,寒风皓月绪感伤。日月更替催我老,人间春日当昂扬。
老妈住院纪实 2018.1.31
(一)腊月十五天转暖,老妈心梗好危险。心口疼痛神志紊,脸色发白口流涎。电话呼来车急救,C T 验血忙住院。期盼老妈早康复,快快乐乐过新年。
(二)今晚出现月全食,网友关注尽可知。举家欢乐赏天禄,珠联璧合余梦熙。老妈忽然发心梗,电话传来心焦急。万事皆是巧中巧,月圆人圆母安怡。
(三)老妈心梗已卧床,血液异常多险相。医生嘱咐需警惕,不可大意多思量。古言八十不保日,今有耄耋得贵恙。但愿心梗得舒缓,长命百岁幸福长。
(四)老妈突然得心梗,猝不及防都发懵。儿子儿媳好着急,孙儿辈们亦有型。好在病况很稳定,且喜子孙有真情。但愿天下儿女好,孝敬父母好品行。
(五)五九天气忽严寒,老妈四 天住医院。情况稳定渐转好,只是几天不大便。听力视力都衰退,不分黑夜与白天。二弟守夜真辛苦,心存感谢何须言。
(六)腊月十八天气寒,老妈住院已五天。病况平稳无大碍,饮食如常趋平安。血压心率都正常,看护陪同能得闲。期盼心梗早舒缓,全家快乐幸福年。孝
敬
老
妈
2018.2.1 世间老妈最痴心,无私无欲为儿孙。养儿方知妈辛劳,妈为儿女操碎心。自己花钱真算计,为儿不差半分文。呕心沥血为后代,妈盼子女早成人。辛辛苦苦攒钱财,盼儿娶妻抱孙孙。有了孙儿更辛苦,洗衣做饭难闲身。从早到晚不得空,简直就是一佣人。一生积蓄都花尽,不为自己想半分。只要儿女有需要,花起钱来笑声闻。等到自己年老后,想花一分也难心。年过花甲日见老,身体疲惫少精神。行动迟缓脑子笨,时时刻刻都用人。此时儿女若不孝,恰如禽兽无区分。一妈能养十儿女,十儿难养妈一人。奉劝天下儿和女,怀抱娇儿想自身。不是父母呵护你,你又怎能长成人。即使你尽十分孝,难报老妈养育恩。住着楼房乐翻天,可想老妈怎安身吃着山珍与海味,可想老妈口味真。穿着绫罗与绸缎,可想老妈怎暖身。
。开着奔驰与宝马,可想老妈腿脚勤。看看幼子孝双亲,你也会有儿和孙。你若不孝儿不孝,一辈一辈往下跟。百善就以孝为先,儿孙不孝不是人。贵人不嫌老妈丑,好狗不嫌自家贫。老妈就是家中宝,好吃好喝敬娘亲。老妈就是天和地,恭敬和顺感情深。只要老妈添福寿,儿孙吃苦做贵人。二十四孝传千代,中华文化万古存。民族传统要继承,孝敬长辈中国魂。丁酉年腊月五九有感
2018.1.28 严寒过去又一春,辞旧迎新喜煞人。路边残雪仍寒色,挺拔松柏不染尘。事业发达凭才智,中华复兴赖习君。花甲之年多福寿,洒脱恬淡美如神。书信两封:
某某校长:
退休后又在学校工作半年了,半年来学校各位领导和诸位同事都没有把我当成外人(实际已是编外之人),我在学校的这段工作非常愉快,为此,我感谢校领导,感谢诸位同事,感谢大家。
退休后,我在组内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服务(打扫卫生、处理垃圾、烧水等),其他工作基本都是交代给他人,他们非常愉快地接受工作,干得很好。不是我不负责任,实是底气不足,因为本人已不在职,名不正言不顺。从工作考虑必须尽快安排组长,想你早已胸中有数,不再赘言!
下学期如有语文老师来上课,我立即回家养老,不再叨扰;如需要我继续上课,当仁不让、没有二话。请老弟事先告知,我好早做安排。希望能有人来上课,本人进入退休模式。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四十年了,可谓功德圆满。退休之人,心态还是有变化,啰哩啰嗦,望老弟理解。
对了,还得问一问,令郎是不是已经工作了,何时娶妻?如果令郎结婚,我和你孟姐必须参加,这你应该知道!由衷的感谢老弟延长老兄教学生涯,使我在杏坛继续享受为人师表的幸福与快乐!
相处多年,交情甚厚,感情笃深,情义满满!顺便祝福 你和家人寒假愉快,提前祝福你和家人春节快乐,生活幸福,事业发达,万事胜意!
你工作忙,工作期间不便叨扰,谨借此表达情义,见谅!
瑞刚字
丁酉年腊月初十
某某老弟:
相处多年,搭档多次。你的聪明才智、学养学识、能力水平、仁义厚道,早已铭记于心,我曾多次在不同场合(班级、办公室等)讲过,不是抬举奉承,实是发自肺腑。
在你的班级上课,我就是觉得舒服,学生配合也不错。在你的班级批评学生底气十足,表扬学生激情满怀。令人遗憾的是这次考试成绩不如人意,和平行班最高分相差6分,百思不得其解,一直耿耿于怀。
如果你们班学生有学习语文的意愿,我非常愿意为之。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学生如有此愿望,请老弟引导并推荐之。不胜感激,拜托!
兄瑞刚字
丁酉腊月初十
追求晚年幸福 2018.28
日月梭,乾坤转,转眼白发头上现; 言语少,口味淡,走路要比以往慢; 心不盛,气直喘,身体大不如以前; 体发胖,脸发圆,人生就要近晚年; 天尚好,云已散,夕阳正把黄昏恋; 退了休,上了岸,人生旅途又一站 ; 图心宽,求康健,是是非非全看淡; 钱多少,莫细算,多活几年就是赚。柳树旁,小河畔,手把鱼竿放长线;
没有鱼,也无憾,开心健体是关键。练歌房,把歌练,好歌不怕唱千遍; 心情好,唱不厌,所有烦恼都驱散。保健康,驱病患,早晚户外走两遍; 老姐妹,炫一炫,广场跳舞比曲线; 扭秧歌,舞长扇,练就一副好身段; 保健品,不保健,不如每天都锻炼。静与动,常变换,电视闲书适当看; 取笔墨,拿纸砚,文房四宝摆上案; 先抬肘,再悬腕,飞笔行墨似舞剑; 人难免,有恩怨,就此一笔全了断。
学诗词,阅万卷,写得春天百花艳; 写内心,写表面,写好人生各阶段; 写春鸟,写秋雁,春花净尽秋花绽; 说一千,道一万,夕阳红时最风范。玩潇洒,寻浪漫,不如围着老婆转; 切个葱,剥个蒜,帮着家里做做饭; 巧使劲,不怕慢,时间一长就熟练; 家务活,都会干,全听老婆一声唤; 出点力,流点汗,争取当个男模范; 心态好,是关键,老来幸福金不换!带老婆,四处转,游遍山水拜寺院;
假和尚,真能骗,破点小财求心安; 抽了签,笑满面,给点阳光就灿烂; 老贤妻,心慈善,花点闲钱为还愿; 为孙子,要还愿,因为过了分数线。对儿女,别埋怨,遇事多把自己劝; 儿女钱,也有限,给他火盆添点炭; 虽有理,也不辩,姑爷媳妇不讨厌; 对生活,不厌倦,要为家庭做贡献。老朋友,想见面,不能见面也无憾; 感情深,未必见,只要心里常挂念; 玩微信,点个赞,不是相见似相见;
山不转,人还转,总有机会能见面。出远门,要防范,小心上当别受骗; 花一百,得一万,这事纯属是扯淡; 不乱走,不乱窜,不该看的咱别看; 各种骗,都出现,把住思想一闪念; 小便宜,不能占,别想天上掉金蛋。不传谣,不杜撰,不给社会来添乱; 早中晚,三顿饭,多菜少肉常吃淡; 宁可缺,不可滥,养成饮食好习惯; 学饮食,长经验,吃好这碗长寿面; 坏毛病,快改变,要给身体道个歉。
进豪宅,住宝殿,不如安居两间半; 杂物多,理还乱,但凡老伴愿意看; 孙子乖,绕膝转,天天都把爷爷伴; 想观景,家里看,这是一道风景线; 走好路,往前看,回头未必就是岸; 没有愁,没有怨,幸福晚年才实现!
第三篇:阮籍《咏怀诗
戏说阮籍《咏怀诗•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鸣弹琴”
失眠的有三种人:逃犯,相思病人,文人。
失眠的文人也有三种,第一种是做梦梦见自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醒来再也睡不着的;第二种是由于种种原因被人骂得狗血喷头,顶风臭出几条街的;第三种则是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指不定什么时候一句话说错,就要被劓掉、刖掉、腐掉、五马分尸掉或者凌迟处死掉的。阮籍属于第三种文人。
当时人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知道是知道,但是知道你也不能说,还不能让司马氏觉得你说过什么、想说什么或者有可能会说什么。文人都有一个喜欢胡说八道的臭毛病,阮籍也不能例外,所以他整天都要用乙醇来麻醉自己舌头里那根躁动的神经,叫它不听使唤,以免惹祸上身。
睡不着就起来吧,可是起来干什么呢?曹操半夜起来会杀人,唐僧半夜起来会被漂亮妖精掳走,西门庆半夜起来做甚这里就不细表了。阮籍是哲学家、艺术家,起来之后会径直走到窗前的几案之前,坐下,抚琴。琴是文人们的至爱:平和、清淡、高远,适合抒情,也适合装饰,适合修身养性,也适合玩大尾巴狼。
“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清风,明月,多么干净的两个意象。可是中国历朝历代的诗人比蚂蚁还多,历朝历代诗人在历朝历代写下的诗比蚂蚁拉的屎还多,清风和明月被向往清风和明月的诗人们无数次地引用之后,居然变成了跟“我爱你”一样俗不可耐见多不怪的字眼,然人看到之后就会作呕、冒酸、肠痉挛、腹泻。
然而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月明风清的晚上,在清风明月尚未泛滥成灾的时候,正在抚琴的阮籍在窗前印出一句明月清风,便可以被称做是一件高尚、雅致、脱俗的事情。魏晋时的空气尚未被污染,月光比现在明亮数倍,从四面八方吹来的风也没有任何二氧化硫和甲醛的味道,放眼望窗外绿草茵茵蒹葭摇曳森林肃穆明月安详这样的环境最适合生产诗歌。
薄帏上涂满寒冷的月光,衣襟上拂过明澈的清风,在琴声的催化之下,阮籍觉得自己已经超脱了司马氏和曹魏之间那张交织着欲望和野心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网,没有重量的灵魂从泥丸宫飘将出来,与造化万物融为了一体。看起来中国的文人都有一定的隐士情结,其实中国的文人骨子里全都不想做隐士,他们想做的是三公、九卿、帝王师。但文人是中国社会里命运最为多舛的一族,血雨腥风的环境令他们胆战心惊,只好自己骗自己说:我是高人,我不喜欢俗世的争斗,我不喜欢印绶和虎符,我喜欢清风明月,我喜欢做隐士。时间一长,也就忘了这是在自己骗自己,也就真的以为自己不食五谷杂粮鸡鸭鱼肉,看看月亮就不饿,灌口清风就不渴。不信你看那些发黄的诗集,总是写慷慨悲歌的诗人也许没写过山水田园,总是写山水田园的诗人却一定还写过慷慨悲歌。鲜有例外。虚伪。
于乱世亲密接触的文人,宛如风中之落叶残花,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更没有能力拯救世界。面对微笑着的带着血痕的雪亮刀锋,他们只能选择躲,躲,躲。世上并没有钢筋铁骨的碉堡可以供他们防身,他们只能躲在香醇的酒浆里,躲在悠远的琴声里,躲在落寞的幻想里,最后醉死、心碎死或者被莫名其妙的罪名杀死。
阮籍这家伙,算是躲得比较聪明的了。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孤独就孤独吧,像一只鸟独自飞在空空荡荡的大森林里,地面上树根下无数只狼的幽绿色的眼睛看着它,它不敢降落,却也没有气力去亲吻高天的云彩,于是就这么一直飞着,直到累死。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忧思独伤心。
文人都是多愁善感的,这是因为文人容易找到多愁善感的理由,也就是说,以文人的目光来看待不是文人的人,不是文人的人多少都有点没心没肺。
阮籍作过如下著名的行为艺术表演:喝着酒驾一辆破车行在凋敝的荒原上,也不管路通向哪里,就这么一直走向去,路穷尽了就嚎啕大哭,哭完了就擦把脸把车兜回去。这很有意味,形而下的路和形而上的路其实都是不通的,但是没有多少人真正清楚魏晋的时事政治,政客们依旧荒淫无度,文人们依旧扪虱谈玄,酒坊的生意日益兴隆,五石散的销量节节上升。谁都不明白阮籍的大哭,也许有人会不懂装懂的说他这也是一种名士风度,但内心深处一定也以为这是神经病的明显特征。阮籍其实是一个极为真诚的凡人,他觉得路没有了,希望没有了,于是就要狠狠的大哭一场。可是别人却不知道路况的危险,经常有人信马由缰掉下悬崖,而后来司马氏政权在北方胡人的攻击下,也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清 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这首诗是他全部咏怀诗的序曲,为其咏怀诗奠定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基调。统观全诗,诗的主人公从夜中不寐而披衣弹琴,看到月映薄帷,感到风动衣襟,再听到或想象到孤鸿翔鸟,诗人以情观景,以景衬情,正如王国维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诗人通过大胆的想象,层层变幻,把那难言的忧思和愤懑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其抒情的一大特色。
《咏怀》诗现存82首,是阮籍平生诗作的总题。由于生活在政治黑暗的魏末晋初时代,阮籍之诗大多隐晦曲折。
本诗是《咏怀》的第一首,近乎一首朦胧诗,它写了“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也写了自己不寐而弹琴,写了自己的“徘徊”“忧思”,但却没有指明或暗示其具体内容。
其实,如果能透彻地了解阮籍其人,此诗也并不难解。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正如他“醉六十日”,以使文帝之“为武帝求婚于籍”,终于“不得言而止”(同上)一样,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史书中“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描写,就正是他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所以这首诗,只要看他“孤”“独”二字,就不难“曲径通幽”了。
此诗起首,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书法心曲的琴弦。这是从实景来理解。然而,也不妨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描写这个不眠之夜。诗人写月之明,风之清,正衬托了自己的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三四句,诗人着重从视觉、感觉的角度描写,五六句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孤鸿”“翔鸟”的意象,而且在画面上增添了“号”“鸣”的音响。这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之物、眼前之景,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唱着一曲哀伤的歌。“北林”与“外野”一起进一步构成了凄清幽冷之境界。
结尾二句,诗人的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他也许想到许多许多:“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却“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诗人只能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孤独地徘徊,永恒的悲哀。
究竟是什么使诗人忧愁伤心,夜不能寐,诗中并没有明白说出,只是通过这个月下弹琴人坐卧不安的举动,和他所处的孤独凄凉的环境,使读者感到这个人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孤鸿”二句,好象是比喻,但是,是自比,还是比人,诗人也没有明确的暗示。这一切都让读者去体会,去联想。这种表现方法,是由于诗人身处魏晋易代之际,眼看着统治集团内部残酷的政治斗争,使许多仁人志士受到了牵连和杀害,弄得朝野上下忧民忡忡,惶惶不可终日。为此,诗人感到极席的苦闷、彷徨、不满,但是又不敢明白地表露自己的民迹,因而在诗中采用比兴、寄托、象征手法,使诗中的形象含蓄隽永,而人寻味。
痛苦时代的苦闷人生
——浅析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易代之际,是一个政治环境异常黑暗险恶,稍有不慎就会招致杀身之祸的时期。司马氏集团为谋权篡位,排除异己,用武力屠戮政敌,屠戮之惨烈,为历代所罕见,以致当时“名士少有全者”。
而著名诗人,正始玄学代表人物,“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正是身处在这一艰难的时世中。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阮籍内心是孤独苦闷的,思想是矛盾的,但可贵的是其心境依然是清醒的。在《咏怀》第一首里,我们可以依稀地感受到他道出的这种忧郁悲伤的思绪: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此诗发端“夜中”两句,直接交代了诗人“不能寐” 的状态。在夜深人静之时,人们都已寂然入睡了。惟独诗人却面琴端坐,为什么呢?在当时这么一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时代,很明显,诗人是因为忧伤而无法入睡的。但纵使忧思万端,也只能由琴声倾诉,希望借此来排遣内心的忧思,此句凸现了诗人一个异于常人的忧患者的形象。
“薄帷”两句是景物描写:朗朗的明月,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微微的清风,也不时拂着诗人的衣襟。这些景物的描写都熔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句中的明月、清风、帷帐、衣襟,都是诗人身边的实景。其视线所至,触目都是忧愁和寂寥。在这里,诗人很好地将寂静凄清的景象与孤独苦闷的的情绪浑融一体。
“孤鸿”两句由室内转至户外,写旷野丛林,鸿号鸟鸣的凄凉景象。“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而“翔鸟”,又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句中一个“号”字,一个“鸣”字,仿佛在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又是一种孤独苦闷的影射。
最后一句由景物描写转为内心独白,承接前两句,写鸟徘徊于野外,人也徘徊于室内。同时也回应了篇首,回答了“夜中不能寐”的原因:夜色茫茫,徘徊月下,忧思不已,没有希望,没有慰藉,惟有寂寞悲伤。
全诗自始至终没有直接明言其“忧思”所在,但联系当时权臣擅政,腥血不已的时世,我们不难发现,诗人这种彻夜难寐、如怀汤火的焦虑、忧伤感,显然不是由于一时一事的原因,而是长期积淀的生命感受。在诗人的身上,它不仅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持久的生存状态,这便是一种糅合孤独、苦闷、失望、痛苦和焦虑的复杂情绪。理想的失落与现实的残酷导致其忧伤,社会的责任感又造就其焦虑。在阮籍的笔下,他尽情地倾诉出的“忧生之嗟”,乃是一种被压抑下生命的焦灼、恐惧、困惑与绝望之感。因此,《咏怀诗•夜中不能寐》不只是代表一个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所有具备正义感与良知文人。但所有这些深层的思绪,诗人均以浅近景语道出,读后让人觉得其意深长,有不尽的难言之隐,回味无穷。
第四篇:诗四首
30、诗四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一、导入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问: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讲:诗的前四句只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i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即今语“早早地起身”;“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穢)”,本作,是草字头,也指田中杂草(“秽”的这个意义现已消失,只作污秽解)。第四句说归家已是月儿初升之时。“荷”,担、扛(按:“荷”是“何”的俗字,“何”的古义有二:担;谁。不用讲给学生听)。
小结: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
问: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问: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讲: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以抒情为主。
三、研读与赏析
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明确:
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 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
四、读齐背诵 板书设计
归田园居
前四句:田间的劳动情形 五六句:归途夕露沾衣 七八句:抒写归隐意愿
《使至塞上》 王维
一、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王维(公元70l~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流连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l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映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官,他也被排挤出朝,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诗人经历仕途挫折之后,他逐渐发现了社会的不平。他晚年对社会的恶浊采取鄙视的态度,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皈依佛教,信奉禅理。朝夕徘徊于山水之间,通过对自然美的刻画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人称“诗佛”。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又妙解音律,所以苏式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最大的艺术特色。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明确: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三、研读赏析,思考问题:
1.品读全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这是第一联,“单车”,写其轻车简从,言慰问使团规模不大。“问”,慰问。“边”指边塞。“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个官掌管投降归顺的蛮夷部族,这里指代使臣,是王维自指。因此,“属国”就成为外交官的代词。居延是古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酒泉一带,在汉代,此地与匈奴接境。两句十个字,意思只是说使者要到边塞上去,已经行过居延,进入胡地。“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是颔联,是说使者过了居延,就像滚滚尘沙一样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征蓬”是在地上飞卷的尘沙,现在江南人还把随风卷地而来的尘土叫作“蓬尘”。
这两句诗包含着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象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这两句诗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
颈联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抓到了西北高原的特色。“孤烟直”“落日圆”,表示天气晴好,无风无云,也是沙漠上的气候特征。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这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它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结尾一联“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说使者到了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一问,才知道都护的军部还在离这儿很远的燕然前线作战呢。“萧关”,地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在前线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都护”,官名,边疆都护府的长官,此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既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丽壮阔的景象,也写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
2.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欲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基的居延。天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隐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侯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尚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有回味的余地。
3.本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诗?为什么? 明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得最精彩。因为这两句诗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直”字,使景物——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4.译诗参考: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
5.教师总结引申。
明确:王维善于以诗人的敏感,摄取契合主观感情和意趣的景物;以画家的眼光,运用虚实相间的笔法、明暗浓淡互衬的色彩,经营构图;以音乐家的听觉,捕捉大自然的声响,将它们有机地组合成如诗如画的意境,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成为情景交融的有声画(“诗中有画”)。《使至塞上》正体现了这些特点。
四、齐读背诵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叙写出使经历(既言事,又写景)刻画塞外风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唐宋诗词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渡荆门送别》,唐代的名家名篇。学习时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和默写。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号青莲居士。〖拓展〗: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 节奏划分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思考问题:
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C.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
a.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C.——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三、研读赏析,思考下列问题:
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讨论明确:
a.“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b.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延伸〗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多出现在夏天海边或沙漠中。
在崭新的环境里一切都是新奇可喜的,就会产生敏锐的感觉,如李白在荆门以东见到的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景象,在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这饿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假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我们见到的则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在山地,我没就只能见到:山高月小。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拟人。不是,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四、〖探讨〗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如何在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的?
这首诗五、六两句在李白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这里的新奇不在描写景色的本身而在它的托意。“月下飞天镜”,“下”字是动词,说月亮下来了,影子落在江水中。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镜子从哪里来的呢?从天上飞下来的。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影,上下生光,照得大地的一切晶明透亮。古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本诗却从相反的方面来运用它新奇的想像。“云生结海楼”,诗人看到天空云彩的奇幻变化,产生无穷想像。“海楼”即“海市蜃楼”。这种自然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光线在大气中的折射,在大海或沙漠的上空,有时忽然出现像城市的奇幻景象,古代人的科学水平低,惊为神怪,认为是海中的蜃(蛤蚌之类)吐气结成的。江汉平原上空并无这种自然现象。诗人所指的是天边云彩各种奇异的形状,仿佛也产生了仙人楼阁似的。为什么平常的月景和浮云能引起诗人这么大的兴趣?因为在崭新的环境里认为一切都是新奇可喜的,就产生了敏锐的感觉。过去诗人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所熟悉的是蜀中的山山水水。如今渡过荆门,山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诗人的感觉自然新奇了。
五、齐读背诵
六、比较《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的异同
两首诗都写了自己出游的经历,都展示了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色,写景技法高明,均有名句彪炳千秋,让世人时时吟诵。两诗景物描写皆融注诗情。《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流露了诗人孤寂的心绪,《渡荆门送别》写出了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写景灵动,情韵悠长,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流露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以及初次远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板书设计
渡荆门送别
首联: 远渡的地点 此行的目的 颌联: 写景(远)颈联: 写景(近)尾联: 抒情(思乡)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一、导入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北宋时做过官。本诗写于北宋灭亡之后,诗人南逃,登岳阳楼抒发国难家愁之恨。
二、整体感知,诵读诗文。
三、诗文赏析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
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
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
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
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岳阳游玩,靖康之变三年来,自己如今站在楼上还眺望着远方。此处“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其中,“还望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将来的一种迷
茫之感。这两句诗人联系时局,表达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 治局势的严峻,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国破家亡,悲从心来。总结: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虽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
四、齐读背诵 板书设计
首联: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引起诗人丰富的想象。
登岳阳楼 颔联:思索、徘徊,融情入景,借景抒怀。(其一)颈联: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尾联: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诗。
第五篇:诗四首
《诗四首》教学设计
竹条二中张敏
教材简析: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之中。《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游山西村》表达了陆游对农家淳朴风俗的 喜爱。
1.《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描写农家村居生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通过画面展示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可打乱课文的原顺序,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朗读体味诗的语言美,通过联想与想象领会诗的意境美,通过讨论加深对诗的印象。教 2.学本课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学生学过《桃花源记》,可从陶渊明辞官归隐设趣导入,也可从一般人们旅游都到风景区,而古代有一个诗人陆游就与众不同,他去游乡村,他怎么游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预习课文
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四)品味诗意
1.对陶渊明和陆游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开放式,不求统一或标准。)2.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说一说理由。3.质疑探究
①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
②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教师可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说,不要急于下结论。)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两首诗写的画面或场面的内容说出来。(注意在同学们说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品味诗的意境)5.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
① 艺术上的特色;(简单渗透对仗的知识)
② ②用投影仪或发放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揣摩这两句诗的运用:
③ 材料一:天发股份公司早就想获得成品油的批发资格。但是,由于国家政策将成品油的批发经营权收归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由他们垄断全国的成品油批发销售。这样,一方面, 天发股份公司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被中止,不能开展成品油批发及仓储经营业务,导致公司投资数亿元建成的三大油库等优质资产不能充分利用,处于低负荷的运转状态;另一方面,进油渠道也受到两大集团的控制,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下降。天发股份公司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几年后,天发股份终于如愿以偿拿到成品油批发牌证。
④ 材料二:中国中场球员李铁在未来的三年中,将以正式加盟球员的身份代表英超球队埃弗顿队征战英超赛场。李铁在上个赛季以租借的形式从辽宁队转会到埃弗顿队。李铁在租借期满后的正式转会过程中却因为欧洲足坛经济不景气产生了一些波折。最终,在中国东莞星河传说商住区建造有限公司的出资帮助下,各方解决了转会费上的分歧,促成李铁能能够成功转会英超埃弗顿。
⑤ ③引导学生从运用和感悟中,体会诗句的哲理,它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⑥ 6.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⑦ ——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⑧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陶心情闲适,陆心情喜悦;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尽量让学生引用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