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宋江性格的复杂性和复合性
论宋江性格的复杂性和复合性
【内容摘要】《水浒传》作为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跻身于中国四大名著之列,与其文中的主人公——宋江的性格、命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认识宋江性格的构成,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本文以宋江的出场内容为论证点,按小说的叙述顺序将宋江的人生轨迹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上梁山之前,第二是上梁山之后,第三是接受招安之后,第四是最后的结局,来逐一分析宋江性格中存在的忠、孝、仁、义等方面表现的复杂性和复合性。
【关键词】水浒传
宋江
忠
孝
仁
义
绪论: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通过以宋江为首的各路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生动演绎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作者热情歌颂了梁山英雄们的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又怀着强烈的同情写了水浒义军的失败。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
历史上的宋江只是被一笔带过的一个人物,如果没有宋江这个人物,不知道《水浒传》这部书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宋江的仗义疏财,好多人喜欢他;因为他主张招安,好多人厌恶他。宋江在《水浒传》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是受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形象,甚至有的学者因为宋江性格的矛盾性而否定小说作者的写作才能,我对此颇不赞同。作者在宋江这个人物身上寄予全部的希望,正是要通过宋江的全部性格特点来表达其思想倾向:赞美歌颂梁山英雄的反抗斗争,揭露批判封建统治的罪恶。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倾向呢?用几个简单的概念来概括宋江的人物形象是单薄而片面的,我们必须从这一人物形象的整个性格结构着手,深入透彻得认识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目的。
本文以百回《水浒传》为蓝本,来说明这个问题。可以看到,作者用一枝酣畅淋漓的巨笔,为我们描写了一出农民战争的恢弘画面,塑造了有一百零八人之多的形象体系,而高踞中心地位者,则是宋江形象。这个完整的艺术典型,是通过六十三个章回,用性格结构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刻画成功的。
一、宋江性格的组成。
《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宋江是带着他全部复杂矛盾的性格在小说中出场的。作者是这样介绍他: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丧早。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1]
这一段介绍在《水浒传》中是绝无仅有的,《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但宋江不一样。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宋江性格的三个方面:一个是“黑宋江”的绰号,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体型来讲的,不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这不仅为后文江湖英雄们虽久仰其名,却不识其人埋下了伏笔,也说明他出身农民,更体谅农民,更懂得帮助农民,会用一颗“仁”心去对待老百姓。这体现出他性格中“仁”的一面。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的绰号,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突出他性格中“孝”的一面。第三个是“及时雨”的绰号,讲得是他礼贤下士、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段文字描绘的相当细致。从侧面反映出那些受宋江恩惠的人,从心底里感激他;那些耳食者,则交口称赞他。这是宋江性格中“义”的具体体现,这也是一面旗帜,引得众多江湖好汉慕他大名而甘心投拜膝下。
以上分析的是宋江三个绰号所代表的性格的三个方面,这些方面还不是他性格的全部,其重要的性格因素我们则要仔细研究其中的一句话:“刀笔精通,吏道纯熟”。虽然只有八个字,却可以让我们看到三个对他性格带来影响的要点:第一,“刀笔精通”说明宋江自幼饱读儒家著作,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教化,灵魂深处有着浓厚的忠君观念。第二,因为他只是一个小吏,在衙门里管的是文书档案,所以养成他处世待人的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第三,因为他是在衙门里边管案牍文书的,也养成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这些都说明宋江受传统文化和职业的影响,表现在他性格中就是“忠”的一面。他始终无法跳出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因忠君而力主招安,因忠君而魂归蓼儿洼。
前面对宋江的性格因素逐一作了分析,宋江作为承载作者全部理想的小说核心人物,其性格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作者为宋江安排的人生轨迹中,宋江的性格构成呈现复杂性和复合性。有的地方,性格的某一方面和另一方面存在着强烈的冲突;有的地方,性格的某一方面和另一方面却又高度的统一。为了更好的分析宋江的性格构成,将宋江的人生轨迹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上梁山之前,二是上梁山之后,三是招安之后,四是最后的结局。
二、宋江性格的复杂性和复合性
1、第一阶段,上梁山之前
此阶段,作者为宋江安排的上梁山之路是异常曲折。宋江上山的原因是他在小说第十八回,做的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义放晁盖。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首先宋江知道。按照常理来说,他可以有三种选择:一种是向上级汇报,说晁盖劫了生辰纲,现在事情败露了,要把他抓住;第二种选择,他可以听之任之,不向上级汇报,也不采取别的行动,无论是对官府来说还是对晁盖来说,这种中庸的处理都能说得过去,不告诉官府是因为仗义,不告诉晁盖是因为公务;第三种选择就是通风报信,把晁盖放走,可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他明明知道晁盖劫了生辰纲,犯了弥天大罪,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弟兄,虽然法度上不可饶恕,他还是放走了晁盖。在这行动,是宋江性格中的“义”压倒了法,为了弟兄的安危,宋江没有一丝的犹豫,因此这个选择用事实强有力的说明了他“及时雨”绰号所代表的性格因素。也是他能够得到梁山上下好汉一致拥戴的重要原因。
怒杀阎婆惜,是宋江上梁山曲折之路的起点。“杀惜”是信守弟兄义气的结果。宋江和阎婆惜都在抢夺那封从梁山专程送来的书信,书信在阎婆惜看来,是宋江通贼的脏证;在宋江看来,是弟兄义气的产物,如果落进对方的手中,便会酿成大祸,杀和不义,在这里构成了你死我活的冲突。于是,“宋江一时怒气,杀了阎婆惜,取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信来,便就残灯下烧了。”[2]
“杀惜”使宋江与过去诀别,把他推上上梁山的曲折之路。但是,宋江性格中的“孝”仍使他心存一份侥幸:“天可怜见,若遇宽恩大赦,那时回来父子相见,安家乐业。”[3]这就是说,他宁愿躲避官府的迫害,也不愿反抗官府的迫害。因此,宋江没有去投奔梁山那位义重情深的兄弟,而选择了投奔横海郡柴大官人、白虎山孔太公和清风寨花荣。一路上,宋江结识了一个个江湖好汉。在柴进庄上,他和亡命的武松推心置腹,愿同生死;在孔家庄,与孔明、孔亮义同师友;在清风山,和燕顺、王英、郑天寿戏剧性地结为兄弟„„宋江同这些英雄好汉同呼吸,共命运,历尽辛苦。他性格中的“孝”和“义”正在作者设置的种种障碍中作着剧烈的斗争。在大闹青州道的反抗行动中,点燃了宋江性格中的反抗火焰,再加上朝廷征剿大军将要扫荡清风山的消息传来,何去何从的命运抉择,根本刻不容缓,无法犹豫,宋江断然决定带领花荣、燕顺、王英、郑天寿等大批人马去梁山入伙。不料突然接到石勇捎来的一封报告父亲病故的家书,使宋江又一次处于性格冲突的旋涡中,他叫苦不迭,捶胸顿足,大骂自己是不孝逆子,他的精神在“孝”的强烈冲击下,一霎时感到“正是度日如年,烧眉之急”[4],酒食都不肯沾唇,撇下花荣等人,毅然回家奔丧了。然而,在宋家庄等待他的,不是灵堂哭祭,而是牢狱、脊杖和刺配江州。在赴江州途中,梁山的弟兄们苦苦挽留,没有让宋江动摇;揭阳岭李俊的衷心规劝,无法让宋江改志。浔阳江边,被追赶得走投无路时,面对满目芦花,一派大江,“宋江仰天叹道:早知如此的苦,悔莫先知,只在梁山泊也罢,谁想直断送在这里,丧了残生”[5]这时宋江已经认清了去梁山,投入反抗的洪流,才是一条唯一的生路。
浔阳楼题反诗,是宋江向整个黑暗社会发出的反抗宣言。这是宋江性格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孝”的悄悄退避。从两首诗中,我们看到:一方面宋江的灵魂深处是有大志、有抱负的,他想像黄巢一样做一番伟大的事业,只是他平时深藏不露;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才能高度自信,对目前悲惨境遇极度不满,心怀愤恨。这两首诗有力地反映了他的反抗性格和志向,可以有理由相信:即使没有外因的推动,宋江也会自觉走上梁山的。反动统治者在宋江还未来得及采取反抗的具体行动时,已经对他暗下毒手了。在通判黄文炳的奸计中,把宋江逼上行刑的法场。闹江州和攻取无为军,使宋江越过了反抗道路上最后一道障碍之后,彻底结束了逃避和反抗依违不定的状态,终于走上了梁山。
2、第二阶段,上梁山之后
宋江是胸怀大志而被逼上梁山,虽然位列晁盖之下,但凡梁山的大小事务、军事行动,莫不听宋江的指挥、安排,因此,宋江成了梁山实际的首领。而宋江却说自己:“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5]那么梁山好汉为什么都愿听从宋江的差遣,服从宋江的指挥呢?我想可以从他对梁山的领导才能来认识。
他领导才能的基础表现在广施“仁义”。对梁山弟兄,他倍加关怀,充分信人。此段时期,梁山进行了几次较大的战役,大都是为了救自己的弟兄。例如:打高唐州是为了救柴进;闹西岳华山是为了救鲁智深、史进;打大名府是为了救卢俊义、石秀。他打一个城市大都是因为梁山的弟兄被捉,为了救这些弟兄而打仗。另外,第六十回写到芒砀山有三个首领,分别是樊瑞、李衮、项充。三人在与梁山的战斗中,李、项二人被梁山捉住,这两人就投降了梁山,后来他二人对宋江说:“„„义士头领,若肯放我们一个回去,就说樊瑞来投拜,不知头领尊意若何?”宋江却说:“壮士,不必留一人在此为当。使请二位同归贵寨。宋江来日专侯佳音。”[6]这番话让他们两个很是感激,回去就把樊瑞动员来了。所以说,他相信人。作为一个领袖,他不相信人,猜疑别人的话,很难团结大家来共同成就大业。
对于老百姓,宋江通过加强梁山的纪律来妥善处理和老百姓的关系。例如第七十三回,李逵和燕青过刘太公庄时,李逵误以为是宋江强抢了太公女儿,跑回梁山砍到大旗,并要杀宋江。宋江并未因此迁怒于刘太公,问明原因后,让李逵将功折过,到牛头山杀了强盗,把刘太公的女儿救了回来。刘太公准备了钱,到梁山表示感谢,宋江非但没有收他送的礼,反而设宴招待刘太公,最后把他送下山去。不仅此处,小说中还多处写到,他每攻下一个城池以后,就把粮食分给百姓,而且下令不要残害百姓,所以他们出城的时候,百姓扶老携幼,跪拜欢送。
他领导才能的具体表现为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从智取无为军开始,他的组织才能初露锋芒,到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攻打东平府、东昌府、高唐州等一系列战斗中,宋江都显示出他出众的才能。尤其是三打祝家庄,宋江的军事指挥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攻打时,宋江针对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首先分化联盟:联合李家庄,争取扈家庄,孤立祝家庄。其次知己知彼,摸进祝家庄,搞清盘陀路。再次以计取胜:让孙立打入敌人内部,内外夹击,粉碎敌人。打下祝家庄以后,宋江还做了比较好的善后工作,因为盘陀路是钟离老人告诉他的,所以给钟离老人进行了奖励。还将祝家庄的粮仓打开给百姓,每家一担米,表示安慰、关心。
由以上事例,让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宋江的广施仁义,不会有四方百姓对他的衷心拥护,也不会有众英雄对他的拥戴、追随,如果没有他的雄才大志,梁山也不会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宋江正是通过梁山这块用武之地,大展抱负,使梁山事业日益兴旺,蓬勃发展。
3、第三阶段,招安之后
当梁山取得两赢童贯和三败高俅的辉煌胜利之际,宋江用武装斗争的胜利赢得了招安的资本。并且在战斗中,宋江也不敢过分地反对朝廷。“两赢童贯”,他网开一面,有目的放走了童贯;“三败高俅”后,他对被俘的高俅,先是下跪请罪,屡陈心迹,后又祈求“救拔”,派人跟随高俅去听候招安。他甚至去找妓女李师师疏通与皇帝的关系。他正是想以此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忠”的性格在此阶段可谓矢志不渝。
接受招安后,宋江率领众人进行了二次大的战争:征辽和征方腊。然而在战争的一开始就不是太顺利。宋江和众英雄到东京城外接受改编,“陈桥驿军校杀死厢官”的**,却给宋江的忠君热情泼了一瓢冷水。朝廷派人在陈桥驿犒赏三军时,“却将御赐的官酒,每瓶克减只有半瓶,肉一斤,克减六两”。一位军校稍稍表示了不满,中书省厢官便骂他是“剐不尽杀不绝的贼!梁山泊反性尚不改”[8]。军校一时愤怒,举刀剁死了厢官,掀起了一场政治**。不久,朝廷就派“钦差枢密院同知赵安扶,统领二万御前军马,前来监战”[9]。在监军的戒备和监视下,宋江仍然“忠”心不改,率领军队与辽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攻蓟州,战玉田,夜渡益津关,智取文安县,斩兵诛将,所向无敌;计赚霸州,大战幽州,打破混天象阵,兵锋所指,辽军丧胆。辽国派欧阳侍郎前来招降宋江,给宋江分析了宋朝朝廷的种种弊政,并开出了宋江降辽后的优厚待遇。辽使走后,军师吴用“低首不语,肚里沉吟”,似乎同意辽国讲的招降条件,以为侍郎言之有理。但宋江马上就批评吴用:“军师差矣。若从大辽,此事切不可题。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10]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宋江心里忠于皇帝,忠于宋朝,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他认为都是一体的,皇帝就代表了国家,也代表了民族。
破辽胜利以后,宋江又被派去打方腊。宋江率领十万之众的梁山军队去征剿“占据八州二十五县,改年建号”的方腊,进行了一场残酷而惨烈的战争。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征方腊的厮杀声中,每死去一个弟兄,宋江都要为之流泪、悲伤;每散去一个弟兄,宋江也要为之痛苦叹息。这让宋江曾经许下“只愿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的不渝情结,遭受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每一位弟兄的离去,都让宋江回想起往日大伙儿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活日子,而今却无法“同生同死”,阴阳相隔,这让宋江的内心经历着“义”的煎熬。
征辽和征方腊让宋江“忠”“义”无法两全,要效忠朝廷,就无法保全义气弟兄的性命而且这两场战争似乎还隐含作者的政治寓言。征辽从规模上要比征方腊大,可梁山好汉没有一个阵亡,他们的伤亡,全部在征方腊。作者想通过征辽之战,表现梁山好汉是国家栋梁,也让他们用卫国战争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征方腊是不义之战,是变了性质的起义军去镇压农民起义军,是同室操戈。这两场战争的梁山好汉的结局看似违反常识(和辽兵作战时候,梁山好汉都是金钟罩铁布衫刀枪不入“而到了方腊那里法术就失灵了!?)其实,作者是要说明:奸臣当道,忠良涂炭。
4、第四阶段,最后的结局
宋江马不停蹄的为朝廷破大辽、平方腊,可皇帝奸臣却从没有信任过宋江。征方腊完了以后,宋江和众弟兄凯旋而归,可这一百零八个弟兄,有的战死,有的阵亡,有的病根,有的离去,有的出家,最后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东京百姓看了只剩得这几个回来,众皆嗟叹不已”。[11]更可悲的是,燕青曾预见的鸟尽弓藏,诛戮功臣的一幕,在封官赐爵后不久就开始了。阮小二被蔡京、童贯追夺了官复为庶民。柴进惧谗,称疾辞官。李应推称风瘫,求闲还乡。奸臣们毒杀宋江和卢俊义的阴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奸臣们认为,“先对付了卢俊义,便是绝了宋江的一只臂膊。”在毒死卢俊义后,奸臣们又往御酒里下了慢性毒药,叫天使送往楚州。宋江饮下朝廷御赐的毒酒,顿觉腹中疼痛。对奸臣们的此举充满愤怒:“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今日天子信听谗佞,赐我药酒,得罪何辜!”[12]可宋江至死对皇帝、朝廷都无二心。他害怕李逵知道他被害而造反,临死前,把李逵招回来,骗李逵也喝下药酒,并对李逵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你死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13]一代忠臣、功臣却因奸佞的不断陷害,埋于蓼儿洼的一掊黄土之中。
宋江用他一生不变的忠,最终换来的是悲剧的下场。
虽然,在招安之前,宋江性格中的“忠”表现的并不强烈,但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仍能略知一二。在第三十二回,武松要上二龙山落草,宋江对武松说:“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14]第五十六回,计赚徐宁上山后,宋江对他说:“见今宋江暂居水泊,„„尽忠竭力报国„„ ”[15]第五十八回,呼延灼被擒时,宋江对他劝降说:“将军如何去得!„„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16]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重阳菊花会后,宋江对众弟兄们说:“ 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17]
由此可以看到作者对宋江性格发展线路的设置目的。对于农民起义的结局,作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在作者之前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也没有任何一场农民起义是以成功告终的。虽然作者安排宋江接受了招安,还为国攘外安内,但宋江和梁山英雄始终受奸臣们的排挤、打击和陷害,最后宋江等人被奸臣害死。这样悲剧结局,是作者用来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并对受招安者以鉴戒。
结论:
《水浒传》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人的艺术巨像,而这其中最出彩的,正是他们的领袖宋江。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生动丰满的叛逆领袖形象。作者完全按照历史的真实去塑造人物,既写他的成功,又写他的失败。将宋江性格中为国尽忠、为家尽孝、为友行义、为民施仁的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
小说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社会**之际,对农民起义的原因、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认识达到了那个时代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小说开端通过林冲、武松等人物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深刻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可他们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无法跳出封建忠君思想,因此宋江的思想中始终认为皇上“至圣至明”,他从未想要取而代之。他给梁山英雄们选择的受招安也是最好的归宿,可以名利双收。招安后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国出力,可以加官进爵,光宗耀祖,又可以作为忠臣,名留青史。其它梁山英雄也只是反对招安的思想,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力主招安的宋江。梁山义军的结局也报告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梁山的兴盛我们不能把功绩归于宋江一人,梁山的衰败我们也不能归咎于宋江一人。宋江只是宋江,不应用政治的眼光,现代人的观点来评价宋江,那都是片面而肤浅的。总的看来,宋江的性格是变化的,在其一生当中,由于他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忠”成了他一生的信条,他守着封建的纲常伦理,与梁山英雄们义气相通,干出了一番事业,最终没有被封建统治者认同,走向了悲惨的结局。注释:
[1]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229页 [2]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279页 [3]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288页 [4]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476页 [5]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501页 [6]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951页 [7]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831页 [8]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139页 [9]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149页 [10]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165页
[11]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373页 [12]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387页 [13]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388页 [14]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432页 [15]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787页 [16]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809页 [17]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986页
参考文献:
1、《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
版本号10019.2317
2、《插图本品读水浒传》 傅光明主编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年1月
版本号
7-80713-065-2
3、《中国文学史
(四)》 游国恩等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版本号7-02-000968-9
第二篇:论文《浅谈宋江的性格》
浅谈宋江的性格
姓 名:马爽
工作单位:绥中县高甸子小学 邮 编:125211
摘要:
《水浒传》是描写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宋江是全书的主人公,也是文中最具特色的人物,因此研究宋江的人物形象对于深入了解《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从孝、忠、义以及反抗精神等几方面对宋江性格加以分析,从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揭示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孝顺;义气;忠心;反抗精神;
浅析宋江的性格
绪言: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经由作者综合创作而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水浒传》问世以来,世人大多对其评价甚高,然而对于小说中主要人物宋江的评论,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几百年来争论不休。有人对他褒奖有加:如明朝的思想家、文学家李卓吾说:“宋江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但也有人对他大肆指责:如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认为“《水浒传》独恶宋江。”,金圣叹还曾慨叹:“宋江其人,骤读之而全好,再读之而好劣参半,又再读之而好不胜劣,又卒读之而全劣无好矣。”当然也有人保持中立,认为宋江优劣参半:当代文艺评论家李希凡认为:“宋江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值得我们批判的一面”,“宋江初期领导梁山泊革命运动是进步行为,值得赞扬;而他日后接受招安,归顺朝廷,却是对统治阶级的妥协和投降,是他最大的过错,应该给予严厉而深刻的批判。”
那么,宋江是到底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本文就从宋江这个艺术形象本身的思想性格来作一下分析。
宋江作为梁山义军的领袖,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其形象和性格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宋江艺术形象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对于《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深入探索的过程。对宋江形象的正确认识,也就帮助我们对《水浒传》这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
宋江出身于地主阶级,本身为“刀笔小吏”。虽为形势所迫走上起义之途,却不忘“忠君”。最后,落得个“招安而被毒”的可悲结局。
宋江的形象并不是几个简单词汇的概括,而是多种性格要素相互交织、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的。
一、“义”是宋江身上最具活性的性格要素
宋江在做郓城县押司时,为人仗义疏财,好扶危济困,而被称为“及时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生平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人问他求财物,亦不推托;且好
做方便,每每排解难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虽然不是对宋江的性格的具体描绘。但却揭示了宋江“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的性格特点。“及时雨”四方称颂,“呼保义”八方扬名。为宋江之后的际遇和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
“担着血海也似干系”营救晁盖是他的性格中“义”的重要表现。身为郓城押司的宋江,缉贼捕盗是他的本分与职责。但是听到晁盖“生辰纲”事发之后,宋江“吃了一惊”“心内慌张”,巧言安抚如何观察,独自飞马,急急的“舍着性命”去救晁盖。对朋友的义成了宋江性格的要素,也将其推向了一条全新的生活道路。
“怒杀阎婆惜”是宋江性格中“义”的要素发展的关键。晁盖书信是兄弟义气的见证,阎婆惜以此来要胁宋江,使宋江在义与不义间进退失据。“宋江一时怒起,杀了阎婆惜,取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书来,便就残灯烧了。”宋江用自己的行动再一次维护了弟兄间的义。也由此走上了亡命之路。
逃亡的路上“义”的要素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横海郡、孔家庄、清风山,宋江结识了一个个新的知音。柴进庄上与武松推心置腹;孔家庄与孔明、孔亮义同师友,情同手足;清风山与燕顺等义结兄弟„„。英雄好汉的深情厚义增强了宋江性格中义的份量。大闹青州道、刺配江州,群雄劫法场,聚义梁山泊,在群雄的影响下,形势的推动下,宋江的性格要素发展到了顶点。
二、“忠”是宋江性格最重要的特征
忠就是忠于大宋皇上,深刻影响着人物的命运。阶级教化使“忠”的观念在宋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宋江时时刻刻都未有丢弃尽“忠”的想法。
“怒杀阎婆惜”之后的四处逃亡中,他对武松说了一段话:
“兄弟,你„„到了彼处。入伙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志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个好名,也不枉为人一世。我自有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充分的表现了宋江性格中“忠” 的要素的影响。虽然身在逃亡途中,心中却念念不忘如何向皇帝尽忠,如何“得进步”,如何“封妻荫子。”
虽然屡遭迫害,不得不聚义梁山。但宋江心中的“忠”却从未忘却。“避难还道村,玄女娘娘授三卷天书”,“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的艺术情节的描绘,给宋江等人的起义行为罩上了一个“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前提。起义反倒成了对皇帝尽忠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也给起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宋江认为皇帝至圣至明,他居于梁山只是暂时避难,为的是朝廷赦罪招安。于是在晁盖死后,宋江便开始了“招安”的准备。
“重阳节,菊花之会”上宋江发出了“招安”的试探,“一时乘着酒性,作满江红一词。”道是“喜遇重阳,„„日月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早招安,心方足”可见忠的观念在宋江的头脑中所占的份量之重。兄弟反对之后,宋江大怒,要斩李逵,对武松等人说道“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之美。忠心可见一斑。
“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是宋江争取朝廷招安的实际行动。终于,宋江冲破了梁山内部和梁山外部的一切阻碍,走上了受招安的道路。由一位盖世无双的英雄好汉首领变成了一个“辅国安民”的朝廷忠臣。如愿以偿的率领梁山义军打着“顺天”、“护国”的旗帜向东京进发,去效忠那“至圣至明”的皇帝。宋江的忠的性格想高峰发展了。
宋江终于率领梁山义军“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了,希望给青史留个好名声了。陈桥驿**,辽国欧阳侍郎的招安,梁山兄弟的生死离散,都沉重的打击着宋江的忠心,却没有动摇宋江的忠心。
博得功名的宋江受到了奸臣的毒害,但宋江中药酒之际心中所虑之事竟是自己身死之后,李逵哨聚山林,坏了他的清名忠义,狠心用酒毒杀了李逵。且留下了“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的遗言。兄弟的义到底没有抵过对皇上的忠。
宋江忠的性格要素至此达到了顶点,宋江的人生也画上了句号。而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也沉寂于所谓的“忠”上。
三、“孝”是宋江性格中另一影响至深的要素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宋江作为一个受封建礼教熏陶下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在他身上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此之人,真是孝义的典范。
宋江的地主阶级的家庭出身,宋江“自幼曾攻经史”的封建教育经历,使宋江受到了“孝道”的深刻影响,孝成为宋江性格的重要因素。
且看宋江出场时作者的描写“„„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虽未直接刻画孝的表现,但却已明确点出了孝在宋江性格中的重要地位。
孝常常在关键时刻影响人物的行为和命运。在宋江为“杀惜”之祸逃亡之时,为形势所迫,大闹青州道,聚义清风山,群雄齐赴梁山泊。眼看宋江即将走上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这时一封家书适时而至。
“宋江接过来看时,封皮逆封着,有没‘平安’二字。宋江内心越是疑惑,连忙„„。宋江读罢,叫声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将起来,自骂道:‘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燕顺、石勇拘往。宋江哭 5
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
宋江“叫苦不迭”、“捶胸顿足”、“以头撞壁,痛苦自骂”的行动及“昏迷半晌”的表现,将宋江的殷殷孝心刻画的惟妙惟肖。孝心影响下的宋江“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打算“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回家。”最终,不顾兄弟挽留“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飞也似独自一个去了。”
发配江州时,父亲在宋江临行前“切不可依随他们(梁山群雄),教人骂做不忠不孝。”的嘱咐,有一次影响着宋江。使得宋江在梁山诸反的殷切挽留时,以“免累老父仓皇惊恐。”为由,以“死”来保全孝心。
既使是在群雄劫法场大闹江州府,宋江终于走上了梁山泊之后。宋江心中立即又惦念起家中的老父,才有了“还道村得授天书”这一艺术情节。
“忠、孝、义”是宋江性格的传统部分,也是主要部分。但三者并不是并重的。在宋江的性格中,忠和孝居于义之上,义服从于忠,服从于孝。梁山泊的“忠义堂”是“忠”居于“义”上,孝义黑三郎宋江碰到“义”和“孝”发生矛盾时,是重“孝”而轻“义”。忠和孝是宋江性格中的决定性要素。
四、反抗精神是宋江性格中的另一个发光点。
宋江作为农民起义的英雄领袖,其性格除了具有以上特点外,反抗精神还是其性格中的一个闪光点。
宋江身为郓城押司,虽是刀笔小吏,却也是封建官僚中的一员。但宋江却不同于张文远之流,沉溺于酒色、浑浑噩噩空度时日。他的内心孕育着反抗的种子。
义释晁盖是反抗的荫芽表现。宋江给晁盖报信,使之逃过一劫。既是兄弟义气的结果,也是心底深处反抗意识的一次不经意的流露。从此,他的反抗精神一步步得到了发展。
杀惜逃亡之时,忠、孝的观念影响着他,使他不能自觉的反抗,而是选择逃避。但一位位知交的义气影响,黑暗势力的不断迫害,特别是“大闹青州道”的行动,点燃了宋江性格中的反抗的火焰。
浔阳楼题反诗,是宋江反抗精神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宋江对黑暗的社会发出的反抗宣言。宋江对昔日的怀才不遇充满悲愤;对今日的刺配的囚徒生活强烈不满;对今后的报仇雪恨的坚定信念都在诗中有所体现。逃亡飘泊,刺配流放,几经挫折,饱受磨难使宋江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反抗才有出路,才有希望。发出了“他时若隧凌云志,敢笑横云不丈夫!”的造反宣言。紧接而来打击,使宋江更彻底的与过去诀别,走上了梁山泊。彻底的展开了反抗的行动,成为了农民起义的盖世无双的英雄领袖。
梁山泊的宋头领带领众弟兄“三打祝家庄”、“闹西岳华山”、“夜打曾头市”、“两赢童贯,三 6
败高俅”将反抗的行动推向了顶峰。
梁山起义的事业的最后结局必然是接受招安,因为宋江虽然胸怀大志,但他时常患得患失。可以说宋江的政治动摇性,使天下多少英雄好汉望而止步,使多少梁山好汉心灰意冷,既大大削弱了自己在天下的政治号召力,又大大削弱了梁山义军的斗志,注定了失败的命运。这在第七十七回至第八十回里表现很多,朝廷派往征剿梁山泊的很多高级将领被梁山泊捉了又放,极大地削弱了义军的斗志。特别是第七十九回里,李俊活捉统制官刘梦龙,张横活捉步军校尉牛邦喜,恐宋江再放,就地格杀。从宋江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
宋江之所以接受招安,是因为“忠君”思想在他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宋江自从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之后,时时记挂招安之事,不时流露言表,尤其在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之后,一次菊花宴上,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首:“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常叙兄弟情,如今玉统豺狼,御边幅,好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日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歼邪且,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由此足见宋江一心只想招安。虽然其他兄弟都反对,但宋江的投降妥协路线占据着统治地位,所以在第八十二回,全伙受招安成功。
宋江虽然使众多的绿林好汉和英雄豪杰听命于他,然而在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下,宋江还不能把“忠义”与“忠君 ”思想严格区分开来,他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未能看到问题的实质,只是痛恨直接压迫他们的人,却依然依赖着使他们遭到最终灭亡的祸根子——至高无上的皇权,致使宋江率领的梁山义军全伙受招安,投降最后导致魂丧蓼儿洼的悲惨结局,这也是他们所谓“忠君”思想害了他们。
宋江的形象虽然比不上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的鲜明、感人,但他也还是有个性、内涵丰富的比较复杂的人物。他有着一个封建统治者的虚伪、凶残,也有着一个有作为的政治人物的胸怀、能力,他能礼贤下士、善于用人、讲义气。他知道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心的向背,因此都极尽其可能地笼络人心。宋江先前是以钱财帮助贫困老百姓,上梁山后每次出兵,对百姓总是“秋毫无犯”,攻克城池,便“急传将令,不许杀害百姓”,并“散给粮米”,救济穷人,因而大得人心。对待部下,宋江是与他们兄弟相处,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上梁山是造反的事,犯的是杀头的大罪,那些有妻小的人就会有后顾之忧。于是宋江总是一方面以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引徐宁、关胜等人上山入伙,另一方面派人把他们的家人安全护送上山,既绝其后路,又安定其心。可见宋江心思之缜密,有政治大家的风范。虽然是由于他的投降思想导致梁山泊接受朝廷的招安,但其先决条件是弟兄们不能分散。宋江与梁山泊其他一百零七名好汉都结拜成兄弟,男女 7
老少一律平等。尽管他为了树立自己的地位,而在后来处处显示自己,架空晁盖,但在第十八回里放走晁盖却确实是重义气轻法度的举动。晁盖被曾头市史文恭所害,他“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每日领众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然后尽起山寨兵力,为晁盖报仇雪恨。宋江领导下的水泊梁山,基本上不存在窝里斗的问题,宋江没做过什么为了自己的名利而陷害哥们的事情,对吴用更是言听计从。在水浒故事中原来是“勇悍狂侠”的宋江慢慢演化成“忠心报答赵家官”,一心想作一个为民除害的清官的宋江。施耐庵根据自己的愿望和目的,终于塑造出了宋江这样的一个投降者形象。《水浒传》中的宋江,可以说不是一个造反的英雄,他的理想,只是做朝廷的忠臣良吏,改善吏治,担负起清官的职能,根本就没想到要推翻宋家王朝,而是“一意招安,专图报国”,“早早招安,别无他念”。更缺乏对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的叛逆性。他的悲剧性格,使他不可能会在困境中奋战到底壮烈牺牲,他只能走上投降的道路。因此,宋江这人,注定是悲剧收场。总之,宋江这个艺术形象,既是作者的产物,也是民间创作的产物,是中国历史特别是元末明初的产物。
结语:
《水浒传》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宋江的形象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宋江形象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给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如果只反对贪官,而不反对封建制度,便不可能取得成功,就不能真正的解放自己。
作者亲身经历了元末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以自己冷静的观察和清晰的分析,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将自己的政治观点、道德观念、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都融入到宋江那复杂而又典型的性格中去。给我们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既可歌颂又可批判的一位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悲剧英雄”的形象。
参考文献:
1.施耐庵 罗贯中 著:《水浒传》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游国恩 王起 萧涤非 季镇维 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3.邓骏捷《许昌师专学报》 1999 第2期 论《水浒传》中的性格类绰号
第三篇:论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
论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
[摘要]《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德言工貌”四德具全的封建淑女的形象。她忠诚地信仰并恭行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一整套的道德规范,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作者曹雪芹用这样几句话:“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概括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周围环境的性格特点,勾画了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淑女的轮廓;写出了一个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封建淑女“会做人”虚伪自私“冷”“无情”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它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这里面,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等,它从各个方面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于封建时代后期,正是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塑造了薛宝钗的封建淑女形象。然而她性格的形成与她的家庭教育也有着深刻的关系。她出身于封建皇商家庭,从小受封建正统思想教育,这种思想对她的熏陶根深蒂固。由于这样的家庭让她过早地进入了社会,了解利弊大事。聪颖慧质的她看过太多的残酷、复杂的斗争,深知在这个男权社会里,作为女人,无论自己有多大的才能,都不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只有委身于一个好男人,才有自己未来的幸福的生活。因此,她养成了一种“罕言寡语”、“明哲保身”、“暗隐心机”的生活习惯。作者通过不同的情节反复渲染,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封建淑女、虚伪奸隐的“女曹操”。她性格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封建淑女其表,市侩主义其里
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是个听信封建统治者的宣传,严格遵守儒家思想道德的典型,更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薛宝钗是封建淑女其表,市侩主义其里,两者融合。她不仅是一个儒家学说的忠实维护者、实践者;而且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凡对她有利的封建思想礼教,她都宣扬,无益的她就阳奉阴违,而且阳奉阴违得非常巧妙,她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观念和价值观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而且四处宣扬这种奴隶哲学。她对黛玉说:“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种。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样才华的名誉”;她还反对湘云与香菱谈诗,说:“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又如在(第四十二回)中,她又一次抓住机会向黛玉灌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她告诉黛玉道:“„„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这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而且在平时说话时,别人一问她,她三摇其头,行动上很有封建淑女的风范,但形象地说,这是在大社会上发言时的她而不是寝室里的她,她表面上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实际上她自己是最有才华的人。她还多次劝导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如在(第三十四回)中,当宝钗看到因不好好读书无故引逗琪官出来的事,而被贾政痛打的宝玉时,她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有今日„„”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另外,她又是封建化的市侩形象,以钱取道,用钱很大方。如史湘云要起诗舍,但没有钱,宝钗便乘机要替她设东,她表面是说替湘云设东,而实际上是为了讨好家长们。然而,她虽然用钱大方,但又却“一钱不欲虚空”,就是对她的恩人也是如此。
二、“会做人”,随分从时
“会做人”,随分从时,是薛宝钗最突出的一个性格特点。在生活中,她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温柔敦厚的礼范中掩盖的是“欲尝百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己,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甚至就连那几个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薛宝钗“会做人”的性格特点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不见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买上。如在(第二十二回)中,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欢吃的甜烂之食当作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她还当着面奉承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乖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大夸她:“提起妹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又如(第三十二回),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打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并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
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如在(第三十七回)中,史湘云要起诗舍,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乘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你如今且把诗舍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呢?我和我哥哥说,要他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但她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湘云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了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的“会做人”。
三、虚伪,自私
薛宝钗的另一个主要的性格特点就是虚伪、自私。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第八回)中,当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玉石上的文字,再责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引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金锁是真正珍重的。在(第二十八回)中,薛宝钗笼着红麝
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的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着朴素,最不喜欢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份来掩盖自己想得到宝玉的真实目的,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在(第二十七回)中,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薛宝钗由于扑蝶偷听到了滴翠亭里小红和坠儿的谈话,在就要被发现的紧急时刻,她故意放重了脚步,然后对两人说道:“我才在河那边看见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顽呢„„别是藏在里头了?”最后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于是小红错以为林姑娘蹲在这里,听到了她们的谈话。无论薛宝钗的行为在这里有意还是无意,都表现出她的损人利己。又如“借衣金钏”一事,当王夫人说起没有新衣服为金钏装裹,又不愿拿黛玉的新衣服顶替时,宝钗立即挺身而出:“姨娘这会子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两日倒做了两套,拿来给她岂不省事?”王夫人因此对她感激至深赞赏倍至。她这样做,就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具备。有人说薛宝钗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恐怕就是指她对封建道德的忠实信奉和执行,因为这种道德本身就是虚伪的。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我们从她身上看到的虚伪正是封建道德虚伪的体现。
四、“冷”与“无情”
薛宝钗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是一个丰满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形象。她虽然外表美丽,在她身上既有美的一面,但“冷”与“无情”也确确实实存在这个美貌的姑娘身上,正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主要表现在:
在(第三十二回)中,金钏之死。金钏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环,只因与宝玉说了几句轻薄的话,就被王夫人扇了耳光,并赶出贾府,最后投井自尽。金钏之死宝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宝玉是非常的难过和内疚,王夫人虽然赶走了金钏,但毕竟金钏扶持她多年,当她听到金钏死了,也不免伤心流泪。但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宝钗却表现得极为平静。不,应该说是极其无情。当王夫人哭着说金钏之死的事情后,宝钗竟说:“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又说:“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我们真是见识了这位冷美人的“冷”与“无情”。薛宝钗的“冷”与“无情”是用封建统治的“理”提着,在她看来主仆之间的“理”即规矩是不能改变的,主子打了丫环即使是打错了,丫环也不能怨恨主子,如果你有怨气,那你就是糊涂,不懂道理,因此死了也不足惜。她还认为丫环死了,主子多赏几两银子也就行了,主子也可以心安理得了,由此可见,在封建统治秩序面前,她的“原则性”很强。
如(第四十四回),风姐因贾琏偷情而拿平儿出气,平儿一肚子委屈,在这件事情上,宝玉的心情和宝钗的表现完全两样。宝玉道:“思及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风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因此宝玉是伤感落泪。而宝钗呢,在劝慰平儿时却含着责怪,说什么:“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屈,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这和对金钏之死的“理”是一样的。
又如(第六十七回),薛姨妈听说尤三姐自刎了,柳湘莲不知往哪里去了,“心甚叹息”,可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宝钗时,宝钗竟“并不在意”,说道:“俗话说的好,‘天有不侧风
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儿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尽管柳湘莲还救过薛蟠的命,在宝钗看来,死了尤三姐,走了柳湘莲,是他们的前生命定,这与他们家没有关系,赶紧发货,请人吃饭酬谢才是重要的,否则“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宝钗的“冷”与“无情”正是建立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秩序的理之上,她的这一性格特点是她接受封建统治阶级正统思想熏陶的结果,我们看着是“冷”与“无情”的,但在宝钗看来是合情合理、理所当然,她的“冷”与“无情”不是个人的品质和奸诈,而是那个时代和社会造成的。
薛宝钗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她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在末世之消的悲剧。她恪守封建礼教的信条,作为传统封建道德的信奉者、追随者,宝钗虽是极力想争取美满的婚姻生活,但最终还是难逃罗网,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者。在这部著作结局部分,宝钗虽然和宝玉结婚了,但却是有名无实的婚姻。因为宝玉爱的是黛玉而不是宝钗,他们的婚姻只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一场悲剧。《红楼梦》婚姻悲剧的意义正是在这里,它所揭露的封建礼教的罪恶的深度也在这里。这个婚姻悲剧,令人信服地说明,封建礼教对于受压迫、受奴役的青年妇女,完全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恶魔,它毁灭了她们的青春,吞噬了她们的一切幸福。它“吃”人的本质,绝不因受害者的思想倾向而改变,不管是叛逆它的,还是顺从它的,它都向她们伸出了魔爪。这个悲剧,并非仅仅是一个性格悲剧、爱情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时代悲剧。
曹雪芹塑造薛宝钗这个形象,并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或八面玲珑的势利小人,也不只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更不只是要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象。因为薛宝钗这个形象,寄托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沉的感慨。他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疼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写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不但有着出众的才华,而且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薛宝钗这一典型形象,它比任何的“淑女”或“市侩”的典型含有更丰富、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不只概括了历史上“温柔敦厚”的人生哲学的本质内容,也概括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地主阶级转向市侩化的特质。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岳麓书社,1987。
[2] 周书文著《红楼梦人物塑造辨证艺术》。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3] 高语罕著《红楼梦宝藏》。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
[4] 胡文彬著《梦里梦外红楼缘》。中国书店,2000。
[5] 冯其庸纂校订定《八家评批红楼梦上》。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6] 张锦池著《红楼梦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第四篇:《水浒传》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的复杂性
《水浒传》人物形象及其性格复杂性的分析
鲁智深
性格:疾恶如仇,粗中有细,勇而有智,豁达明理;
情节:鲁提辖拳打镇西关,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花和尚拔倒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鲁智深浙江坐化
武松
性格:勇而有谋,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与传奇色彩的人物
情节:井冈山武松打虎,武松斗杀西门庆,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吴用
性格 :下层知识分子,视野开阔,头脑灵活,梁山泊军师。能谋善断,是梁山义军的首脑核心和梁山事务的决策者,对梁山的起义起奠基作用,对梁山的发展期壮大作用,是智慧的化身。
情节:吴用智取生辰纲,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吴用使时迁盗甲,吴用智赚玉麒麟 林冲
性格: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在忍无可忍没有退路时才坚决反抗。他的性格发展历程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忍无可忍,坚决反抗 情节: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李逵
性格: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反抗精神最彻底。
情节:黑旋风沥岭杀四虎,李逵打死殷天赐,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李逵元夜闹东京,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宋江
性格: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攻读经史,胸怀大志,身在公门,精明练达,深通谋略,有仗义疏财,广结江湖好汉,具有领袖的气质和才干。但他忠孝思想根深蒂固,想封妻荫子,青史传名,以致带领梁山义军招安,起义失败
情节:宋公明放天王,宋江怒杀阎婆惜,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宋江智取无为军,宋江三打祝家庄,宋江大破连环马,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宋江三败高太尉 杨志
性格:武艺出众,有家传的忠勇,生性老实,不向恶势力低头,有仕途思想
情节: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杨志押送金银担,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燕青
性格:心细,忠心,义气,理智,体貌英俊,心灵机智,勇力过人 情节:燕青智扑擎天柱,燕青月夜遭遇道君 石秀
性格: 有一身好武艺,爱打抱不平,重情重义,敢作敢为,勇悍机智,人称拼命三郎 情节:石秀智杀裴如海,劫法场石秀跳楼 刘唐
性格:直爽莽撞,没有心计
情节 :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智夺生辰纲
宋江性格特点:
宋江历来是争议颇多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有学者因为宋江性格的矛盾性而否定施耐庵的写作才能.茅盾先生曾经说过:“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人物来表现.作者在构思过程中,人物的形象和做事安排好像是同时成熟的;但事实上,一定是心中先有了呼之欲出的人物,这才组织起故事来.如果不是这样,作品就难免(甚至一定会)是概念化”.④我们对这一论说深信不疑,而且,读者还认为,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心中一定已经有了各个英雄人物的形象.至于宋江,我想施耐庵也一定看到了他的矛盾性和多重性,他把这个有着多重性格且矛盾重重的人物写下来,让读者去读去说去评,也未尝不是另一种高明.施耐庵塑造的宋江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但他的一生中,我们会时常看到他身上的矛盾性,但他的一生中,我们会时常看到他身上的矛盾性,施耐庵抓住这一系列的矛盾来刻画宋江性格的多重性.一般读者都认为宋江是个忠义双全的人《.水浒传》中也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但实际上,宋江在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当一般干部时,便有意放走官府要捉拿的晁盖等人,并继续与那些人保持良好关系,甚至还上过梁山,单纯从这几个方面看,我们可以讲宋江很够“义气”,但讲宋江忠,就有些难为情了.而且,放走晁盖后,宋江似乎不讲忠,也不讲什么“国家法度”,而发配江州时,梁山好汉劫得他,欲放下他的枷锁时,他却说要不得,“此乃国家法度”;江州酒楼的反诗,更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笑黄巢,造反心态跃然纸上,等到上了梁山,他又一心忙于招安,还说“宁可朝庭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庭”.《水浒传》写宋江“仗义疏财”,很讲义气,但遍览全书,并没有几个穷苦人家得到宋江救济.倒是许多贪官强人,土豪劣绅笑纳过宋江奉上的大绽银两,铁牛初见宋江时,曾受过他几绽银子,但那银子却似乎整整管了铁牛一辈子.宋江好几次讲要取铁牛的头,铁牛却并不跳将下来,两板斧下去,到后来被宋江害死,也心甘情愿。
以上所述正是《水浒传》中宋江的矛盾性所在,这些矛盾其实源于宋江性格的多重性:作为封建社会不得志的文人,宋江有着满腔报负却无处施展.他疏财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他孝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施耐庵通过描写宋江充满矛盾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重性性格的人物。
宋江:作为文学形象,宋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复杂、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说他真心待人,他又时时显示虚伪做作;说他义薄云天,他又心机重重城府极深;说他处心积虑谋反,他又对朝廷肝脑涂地;说他为人宽厚,他又时时做下凶残之事。宋江的性格是在说话人的描述中逐渐丰富起来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曾引元人陈泰《所安遗集·补遗》中《江南曲序》,云其“童艸时,闻长老言宋江事”,“宋之为人,勇悍狂狭”。《水浒传》成书过程中,又结合杂剧戏曲的刻划,对其人其事进行了全面“包装”。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四个绰号,这四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几个特点: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第四个是呼保义。这四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比如“爱习枪棒”、“ 挥金似土”、“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等等,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还有从“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可以看出宋江有谋略,有志向,不满足于现状。宋江的形象一直不能讨好。《容与堂刻本水浒传》沙弥怀林述语有“若夫宋江者,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的是假道学真强盗也,然能以此收拾人心,亦非无用人也。当时若使之为相,虽不敢曰休休一个臣,亦必能以人事君,有可观者也。”金圣叹则认定作者“痛恨宋江奸诈”,他也认为“宋江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所以“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在一百单八人中“定考下下”。但大多数人不喜欢宋江,是因为他一直是梁山好汉中的主降派,并最终导致了起义军和他自己的悲剧命运。
林冲:林冲的性格;武艺高强 有勇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主要有四点:
1、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
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
2、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
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3、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
武松:
1、他武艺高强。不仅能一人打虎,而且在梁山上也是名列前茅。
2、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
3、他主张正义,嫉恶如仇。
4、他对腐败政权、贪官污吏认识深刻,不抱幻想。
5、他生活严谨,作风正派。
6、他不贪财、不好色。
7、能体谅贫困群众之苦。
8、他反对宋江“招安”。
性格: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嫉恶如仇、正义、勇敢(对蒋门神)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对施恩),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其中敢作敢当(阳谷私设公堂审王婆,张都监府)是武松这个人的最大的人格特点。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鲁智深:一
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疾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济人济贫、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二
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李逵:表面背后的李逵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被
画像系列(19张)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等等等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其中要数“黑旋风”李逵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也许你会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嘛!”但今天我要谈一谈我眼中的李逵。
野蛮背后的可爱
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 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
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梁山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
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
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
忠诚背后的依恋
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至死不渝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世间能有几人能这般对待粗鲁蛮横,杀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仅此一个。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那一次,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服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鲁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劫法场救宋江还难得的多。后来,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
惹祸背后的成全
纵观《水浒传》全集,你会觉得李逵是个“惹祸鬼”,因为自己鲁莽的个性,简单的头脑不知为大家闯了多少祸。这一点可以从宋江亲手结果李逵的行为不难看出。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点看,李逵的惹祸背后却隐藏着对宋江的成全。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就说,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拥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强压着的想当皇帝的心声”,而宋江对李逵的喝斥,则“似乎是在谴责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这一结论也许是受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一直就认定宋江是满口忠孝心怀不轨的伪君子,而直肠直肚的李逵则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来,不正成全了宋江吗?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岳飞也好,杨六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行事谨慎、理性,是中国式的榜样、楷模。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岳飞、受奸臣陷害而认命的杨六郎、明知道罗成是给人害死而不敢多说的秦琼,如果作品中出现的全是这类忍气吞声的中国式的楷模,那读者还不得给憋闷死?那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有李逵这类人物了,秦琼不敢骂唐天子没良心,让程咬金来骂,杨家受了得势小人的窝囊气不好发作,那就让孟良连夜去杀那小人,岳飞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皋可以造反,宋江老是念叨招安,但一心想当皇帝,那就由李逵来叫喊夺皇帝的鸟位……
虽然像李逵这样所谓的“莽将”人物,一般不会是大部头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却又实实在在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异常活跃的角色,因为他不仅成全了像宋江那样的“儒将”,还使作品增添了一大半鲜活的生命!
这就是我眼中的李逵——野蛮背后的可爱、忠诚背后的依恋、惹祸背后的成全。也许我的这些见解不一定正确,但我希望的是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不会再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嘛!
第五篇:“及时雨”宋江性格分析
长寿中学
高一研究性课题
题目:‚及时雨‛宋江性格分析 组长: 组员: 班级:
序言
《水浒传》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宋江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的。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最经得起琢磨的人物形象,那他的性格又是怎么样的呢?我将以我的管窥之见,努力分析宋江的多面性格。
一、宋江简介 排行:坐第一把交椅 籍贯:郓城
出生地:山东郓城县宋家村
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 星号:天魁星
上山前身份及职业;县押司 梁山职务:总兵都头领
武器:日月星辰旗、混元河双剑
二、宋江的‚义‛
宋江在做郓城县押司时,为人仗义疏财,好扶危济困,而被称为‚及时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生平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人问他求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解难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这虽然不是对宋江的性格的具体描绘,但却揭示了宋江‚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的性格特点,‚及时雨‛四方称颂,‚呼保义‛八方扬名。为宋江之后的际遇和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有人认为,宋江这种重义的性格特色,不是宋江单独具备的,在梁山其它英雄上也表现得很突出,柴进就是代表。相比柴进,宋江只是一个押司,出身也只是一个小地主阶级,可以说,他的收入是很少的,家境也不是相当富有。但相比柴进来,他更能想人说想,急人说急,且周详细腻,无微不至。如宋江在柴进庄上与武松相
遇的情景宋江一见到武松后就拉着武松去喝酒,看到武松的衣服旧了,马上就拿钱出来给武松做衣服。临别时,宋江摆酒送行,并拿出十两银子给武松做盘缠。这场景,把英雄盖世的武松感动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再来看看宋江结交李逵的情景,当时李逵一贫如洗,穷困潦倒,他耿直而粗鲁,贪杯而好赌,好打抱不平,惹是生非,宋江与他刚刚相识见面便给他十两银子,这让李逵感到宋江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关键的时刻,宋江施以钱财,解了李逵的燃眉之急,这是李逵非常感激,以至李逵终生相随,失志不移。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营救晁盖是他的性格中‚义‛的重要表现。身为郓城押司的宋江,缉贼捕盗是他的本分与职责。但是听到晁盖‚生辰纲‛事发之后,宋江‚吃了一惊‛‚心内慌张‛,巧言安抚如何观察,独自飞马,急急的‚舍着性命‛去救晁盖。对朋友的义成了宋江性格的要素,也将其推向了一条全新的生活道路。‚怒杀阎婆惜‛是宋江性格中‚义‛的要素发展的关键。晁盖书信是兄弟义气的见证,阎婆惜以此来要胁宋江,使宋江在义与不义间进退失据。‚宋江一时怒起,杀了阎婆惜,取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书来,便就残灯烧了。‛宋江用自己的行动再一次维护了弟兄间的义。也由此走上了亡命之路。逃亡的路上‚义‛的要素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横海郡、孔家庄、清风山,宋江结识了一个个新的知音。柴进庄上与武松推心臵腹;孔家庄与孔明、孔亮义同师友,情
同手足;清风山与燕顺等义结兄弟……他关怀兄弟,对梁山好汉上下,一律兄弟相称。英雄好汉的深情厚义增强了宋江性格中义的份量。大闹青州道、刺配江州,群雄劫法场,聚义梁山泊。征剿方腊,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政治大屠杀。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征剿方腊的厮杀中,没死一个,宋江都要为之流泪、悲伤;每散一个兄弟,宋江也要为之痛苦叹息,他把‚仗义‛演绎的淋漓尽致。
三、宋江的‚忠‛
忠就是忠于大宋皇上,深刻影响着人物的命运。阶级教化使‚忠‛的观念在宋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宋江时时刻刻都未有丢弃尽‚忠‛的想法。‚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充分的表现了宋江性格中‚忠‛ 的要素的影响。虽然身在逃亡途中,心中却念念不忘如何向皇帝尽忠,如何‚得进步‛,如何‚封妻荫子。‛ 虽然屡遭迫害,不得不聚义梁山。但宋江心中的‚忠‛却从未忘却。‚避难还道村,玄女娘娘授三卷天书‛,‚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的艺术情节的描绘,给宋江等人的起义行为罩上了一个‚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前提。起义反倒成了对皇帝尽忠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也给起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重阳节,菊花之会‛上宋江发出了‚招安‛的试探,‚一时乘着酒性,作满江红一词。‛道是‚喜遇重阳,……日月悬忠
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早招安,心方足‛可见忠的观念在宋江的头脑中所占的份量之重。兄弟反对之后,宋江大怒,要斩李逵,对武松等人说道‚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之美。忠心可见一斑。‚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是宋江争取朝廷招安的实际行动。终于,宋江冲破了梁山内部和梁山外部的一切阻碍,走上了受招安的道路。由一位盖世无双的英雄好汉首领变成了一个‚辅国安民‛的朝廷忠臣。如愿以偿的率领梁山义军打着‚顺天‛、‚护国‛的旗臶向东京进发,去效忠那‚至圣至明‛的皇帝。陈桥驿**,辽国欧阳侍郎的招安,梁山兄弟的生死离散,都沉重的打击着宋江的忠心,却没有动摇宋江的忠心。博得功名的宋江受到了奸臣的毒害,但宋江中药酒之际心中所虑之事竟是自己身死之后,李逵哨聚山林,坏了他的清名忠义,狠心用酒毒杀了李逵。且留下了‚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的遗言。兄弟的义到底没有抵过对皇上的忠。以至于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也沉寂于所谓的‚忠‛上。
四、宋江的‚孝‛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宋江作为一个受封建礼教熏陶下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在他身上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此之人,真是孝义的典范。宋江是地主阶级出身,宋江‚自幼曾攻经史‛的封建教育经历,使宋江受到了‚孝道‛ 的深刻影响,孝成为宋江性格的重要因素。且看宋江出场时作者的描写‚……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虽未直接刻画孝的表现,但却已明确点出了孝在宋江性格中的重要地位。在宋江为‚杀惜‛之祸逃亡之时,为形势所迫,大闹青州道,聚义清风山,群雄齐赴梁山泊。眼看宋江即将走上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这时一封家书适时而至。‚宋江接过来看时,封皮逆封着,有没‘平安’二字。宋江内心越是疑惑,连忙……。宋江读罢,叫声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将起来,自骂道:‘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燕顺、石勇拘往。宋江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宋江‚叫苦不迭‛、‚捶胸顿足‛、‚以头撞壁,痛苦自骂‛的行动及‚昏迷半晌‛的表现,将宋江的殷殷孝心刻画的惟妙惟肖。孝心影响下的宋江‚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打算‚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回家。‛最终,不顾兄弟挽留‚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飞也似独自一个去了。‛ 发配江州时,父亲在宋江临行前‚切不可依随他们(梁山群雄),教人骂做不忠不孝。‛的嘱咐,有一次影响着宋江。使得宋江在梁山诸反的殷切挽留时,以‚免累老父仓皇惊恐。‛为由,以‚死‛来保全孝心。既使是在群雄劫法场大闹江州府,宋江终于走上了梁山泊之后。宋江心中立即又惦念起家中的老父,才有了‚还道村得授天书‛这一艺
术情节。
总观《水浒传》,宋江的性格体现在了他的‚义、忠、孝‛上。虽然他的愚忠却彻彻底底的断送了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未来,但是他的‚义‛使得他得到了梁山好汉的尊敬,他的‚孝‛让他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因此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贬低或是赞扬他。在他的身上,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例如他的仗义疏财,孝亲敬友,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路上有一定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