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陆大县委中心组(扩大)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会上的讲话
在陆大县委中心组(扩大)学习贯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会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
XXX(2011年10月27日)
同志们: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我们党自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来首次将“文化”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之后,中央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的文化课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实现文化自强的宏韬大略,标志着我们国家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今天我们召开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主要目的就是传达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我县贯彻落实措施,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切实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陆大的具体实践中,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陆大,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这次会议共安排三项议程:一是由 同志领学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二是进行个人发言,谈学习体会;三是由我作一个小结讲话。下面,请 同志领学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
接下来进行个人发言,首先请 同志、同志分别谈一谈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
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同志、同志谈了各自的学习体会。在这里,我也结合自己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谈一谈本人的学习体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没有先进、繁荣的强大文化,对国家的兴衰存亡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硬实力(也就是经济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垮;如果一个国家软实力(也就是文化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垮。有学者指出:“对一个社会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更不是军事力量。”美国人用一句更形象的话作了精辟的总结:“在战斗中,剑强于笔,但从长远看,却是笔指导剑。”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硬实力,一条是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为此,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在这样的形势下之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第一次系统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阐述了文化建设与国家、党、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发出了进一步兴 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这样的决策,我认为是适当其时、非常有必要。首先,这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三个代表”,其中的一条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以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需要凝聚起方方面面的力量,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良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是具有独特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正如全会《公报》所指出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所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是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现实需要。第三,这是顺应时代发展形势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硬实力仅次于美国。但是,相对来说,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仍是一条短腿,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所占份额也非常少,这和中国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也和具有5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很不相称,迫切需要集中力量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因此这次全会把文化建设提到空前的地位,全会通过的《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就我个人的理解,全会的精神可以用 “一个基本结论、一个基本判断、一个宏伟目标、六项重要部署”来概括。
一个基本结论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一个基本判断是: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最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一个宏伟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
六项重要部署是: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二是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六是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总之,全会精神站位高远,博大精深,对于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谋划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对于我们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陆大发展软实力至关重要,同时对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陆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抓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我个人的体会是关键要做到“四个结合”。一要把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与创新我县文化工作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我县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文化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二要把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与体现我县客家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我县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走出一条具有陆大客家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文化发展之路。三要把推动文化发展与加快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发挥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富民强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 新陆大中的动力和支撑作用。四要把发展客家文化与推进文化惠民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
以上是我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体会。应该说,这次集中学习只是初步的,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开端,下一步我们还要以各种形式继续深入学习,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再讲几点意见:
一、丰富载体,活化形式,迅速在全县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良好氛围
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标,迅速掀起高潮、形成热潮。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级领导干部,要以中心组学习为主要载体,带头学习,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要采取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专题学习会等形式,抓好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使六中全会精神入心入脑。要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受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巧用事实,善用典型,深度解读,专题阐释,把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说清楚、讲明白,使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我县加强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大力宣传我县文化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营造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全面准确领会六中全会的精神 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推进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
对于我县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跨越发展,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化,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的跨越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年7、8月份召开的县十三次党代会和县“两会”提出了打造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建设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正当其时。可以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设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不仅是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政治任务,也是加快全县跨越发展的经济任务、社会任务、文化任务,我们要以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把建设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转变作风、真抓落实,不断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奋力建设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强县。
一要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凝聚人心相结合,激发全县跨越发展的干劲和激情。实现陆大跨越发展,需要全县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付出百倍的艰辛和努力,这种艰辛和努力的支撑因素就是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主观能动性的力量。因此,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领文化前进方向,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观念,使所有人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艰苦创业,进一步开拓创新,进一步创先争优,进一步知责有为。要把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破迷信、扬正气、树新风、促和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心入脑,努力营造崇尚文明、鞭挞丑恶、摒弃陋习的良好社会风气,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全社会的文明水平,尽最大可能地把全县的力量集中到实现跨越发展上来,竭尽全力实现我县既定的各项发展目标。
二要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加快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建设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县份,陆大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尽快打造出体现优势和特色,具有长远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的产业体系。而新形势下,文化不仅是事业,本身更是产业;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更能够直接催生GDP。因此,我们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项目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产业、新支柱,还要把文化向其他产业渗透,重点是向旅游领域渗透,抓紧启动客满天下、亚山温泉等旅游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好各种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向城市发展渗透,把客家元素融入城市开发,加快建设白州大道客家商业街、文体中心、影剧院、海润大酒店等一批客家特色建筑,在乡镇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中也尽量融入客家元素,使城市建设彰显文化底蕴和客家特色;向企业生产渗透,引导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强化品牌意识,塑造企业文化,等等,从而实现以文化引领和促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推动力和发展力。三要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老百姓享受更多优质的精神产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自古以来对为官者的要求。河南内乡县古县衙有一幅古联很耐人寻味:“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幅古联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当官者要为百姓办事;第二,不要欺负百姓;第三,不要脱离百姓。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都要把职务看成是干事创业的平台,牢牢记住执政为民的理念。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但亘古不变的是,老百姓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的需求,更需要的是精神的需求。我们要执政为民、要改善民生,不仅要让老百姓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还要让老百姓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要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福利,更要注重增加他们的精神福利。就陆大现阶段来讲,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建设县级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以及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影剧院、休闲娱乐场所、学校等公共文化设施,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文化需求;还要鼓励和支持县杂技团、采茶剧团等文艺团体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陆大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挖掘和弘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的客家文化,多创作生产一批原创性、本土化的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化精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在更高层次上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文化惠民之中真正把 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四要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加强党的建设相结合,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作为全县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各级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如何,事关陆大的发展大局、事关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党的建设始终是贯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红线。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真正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其他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要围绕打造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的目标,抓紧制定我县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规划。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选准配强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和人员,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要通过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凸显文化的力量,以此来促使我们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打开发展思路、破除发展制约。要在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中强化学习的观念、执行的理念、团结和谐的思想,形成干事创业的文化氛围,使我们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时代的先进性和强悍的战斗力,更好地承担起组织和领导跨越发展的重任。
三、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集中精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就今年而言,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奋力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要以学习贯彻 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奋发有为、乘势而上,确保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实现“一年打基础”的各项目标。一要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发展,巩固和扩大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在已是年关冲刺阶段,年底前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再创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来开展,组织全县广大领导干部认真对照各项发展指标,奋力冲刺两个多月,坚决完成好全年各项经济目标任务,以发展的成果来检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成效。二要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年内要求开工的项目必须开工,要求竣工的力争尽快竣工,并及早谋划好明年的项目建设。三要切实抓好改善民生和保障民安工作。一方面要统筹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确保全面如期完成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实施“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和案件侦破年”活动,加快推进天网工程建设,集中力量开展好清网行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要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作风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抓紧组织开展村“两委”干部的轮训工作,认真开展“学文件、用政策”活动,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力行“六戒”、创先争优,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尤其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近期我计划再给全县领导干部上一节廉政党课,教育引导全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清正廉洁、干净干事,以新面貌、新形象、新作为,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使命、赢得新信任。
今天的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到此结束,散会。
第二篇:在陆大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会上的讲话
在陆大县委中心组(扩大)学习贯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会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
XXX(2011年10月27日)
同志们:
《公报》。……
接下来进行个人发言,首先请 同志、同志分别谈一谈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
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同志、同志谈了各自的学习体会。在这里,我也结合自己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谈一谈本人的学习体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没有先进、繁荣的强大文化,对国家的兴衰存亡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硬实力(也就是经济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垮;如果一个国家软实力(也就是文化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垮。有学者指出:“对一个社会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更不是军事力量。”美国人用一句更形象的话作了精辟的总结:“在战斗中,剑强于笔,但从长远看,却是笔指导剑。”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硬实力,一条是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为此,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必然要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在这样的形势下之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第一次系统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阐述了文化建设与国家、党、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这样的决策,我认为是适当其时、非常有必要。首先,这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三个代表”,其中的一条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以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需要凝聚起方方面面的力量,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良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是具有独特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正如全会《公报》所指出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所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是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现实需要。第三,这是顺应时代发展形势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硬实力仅次于美国。但是,相对来说,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仍是一条短腿,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文化产 业市场所占份额也非常少,这和中国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也和具有5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很不相称,迫切需要集中力量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因此这次全会把文化建设提到空前的地位,全会通过的《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就我个人的理解,全会的精神可以用“一个基本结论、一个基本判断、一个宏伟目标、六项重要部署”来概括。
一个基本结论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一个基本判断是: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最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一个宏伟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六项重要部署是: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二是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六是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总之,全会精神站位高远,博大精深,对于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谋划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对于我们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陆大发展软实力至关重要,同时对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陆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抓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我个人的体会是关键要做到“四个结合”。一要把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与创新我县文化工作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我县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文化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二要把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与体现我县客家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我县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走出一条具有陆大客家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文化发展之路。三要把推动文化发展与加快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发挥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富民强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陆大中的动力和支撑作用。四要把发展客家文化与推进文化惠民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
以上是我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体会。应该说,这次集中学习只是初步的,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开端,下一步我们还要以各种形式继续深入学习,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再讲几点意见:
一、丰富载体,活化形式,迅速在全县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良好氛围
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标,迅速掀起高潮、形成热潮。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级领导干部,要以中心组学习为主要载体,带头学习,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要采取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专题学习会等形式,抓好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使六中全会精神入心入脑。要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受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巧用 事实,善用典型,深度解读,专题阐释,把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说清楚、讲明白,使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我县加强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大力宣传我县文化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营造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全面准确领会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推进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
对于我县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跨越发展,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化,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的跨越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年7、8月份召开的县十三次党代会和县“两会”提出了打造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建设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正当其时。可以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设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不仅是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政治任务,也是加快全县跨越发展的经济任务、社会任务、文化任务,我们要以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把建设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转变作风、真抓落实,不断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奋力建设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强县。
一要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凝聚人心相结合,激发 全县跨越发展的干劲和激情。实现陆大跨越发展,需要全县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付出百倍的艰辛和努力,这种艰辛和努力的支撑因素就是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主观能动性的力量。因此,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领文化前进方向,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观念,使所有人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艰苦创业,进一步开拓创新,进一步创先争优,进一步知责有为。要把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破迷信、扬正气、树新风、促和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心入脑,努力营造崇尚文明、鞭挞丑恶、摒弃陋习的良好社会风气,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全社会的文明水平,尽最大可能地把全县的力量集中到实现跨越发展上来,竭尽全力实现我县既定的各项发展目标。
二要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加快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建设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县份,陆大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尽快打造出体现优势和特色,具有长远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的产业体系。而新形势下,文化不仅是事业,本身更是产业;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更能够直接催生GDP。因此,我们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项目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产业、新支柱,还要把文化向其他产业渗透,重点是向旅游领域渗透,抓紧启动客满天下、亚山温泉等旅游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好各种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 向城市发展渗透,把客家元素融入城市开发,加快建设白州大道客家商业街、文体中心、影剧院、海润大酒店等一批客家特色建筑,在乡镇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中也尽量融入客家元素,使城市建设彰显文化底蕴和客家特色;向企业生产渗透,引导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强化品牌意识,塑造企业文化,等等,从而实现以文化引领和促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推动力和发展力。
三要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老百姓享受更多优质的精神产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自古以来对为官者的要求。河南内乡县古县衙有一幅古联很耐人寻味:“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幅古联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当官者要为百姓办事;第二,不要欺负百姓;第三,不要脱离百姓。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都要把职务看成是干事创业的平台,牢牢记住执政为民的理念。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但亘古不变的是,老百姓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的需求,更需要的是精神的需求。我们要执政为民、要改善民生,不仅要让老百姓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还要让老百姓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要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福利,更要注重增加他们的精神福利。就陆大现阶段来讲,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建设县级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以及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影剧院、休闲娱乐场所、学校等公共文化设施,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文化 需求;还要鼓励和支持县杂技团、采茶剧团等文艺团体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陆大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挖掘和弘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的客家文化,多创作生产一批原创性、本土化的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化精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在更高层次上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文化惠民之中真正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四要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加强党的建设相结合,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作为全县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各级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如何,事关陆大的发展大局、事关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党的建设始终是贯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红线。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真正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其他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要围绕打造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的目标,抓紧制定我县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规划。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选准配强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和人员,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要通过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凸显文化的力量,以此来促使我们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打开发展思路、破除发展制约。要在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中强化学习的观念、执行的理念、团结和谐的思想,形成干事创业的文化氛围,使我们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时代的先进性和强悍的战斗力,更好地承担起组织和领导跨越发展的重任。
三、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集中精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就今年而言,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奋力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要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奋发有为、乘势而上,确保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实现“一年打基础”的各项目标。一要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发展,巩固和扩大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在已是年关冲刺阶段,年底前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再创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来开展,组织全县广大领导干部认真对照各项发展指标,奋力冲刺两个多月,坚决完成好全年各项经济目标任务,以发展的成果来检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成效。二要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年内要求开工的项目必须开工,要求竣工的力争尽快竣工,并及早谋划好明年的项目建设。三要切实抓好改善民生和保障民安工作。一方面要统筹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确保全面如期完成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实施“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和案件侦破年”活动,加快推进天网工程建设,集中力量开展好清网行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要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作风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抓紧组织开展村“两委”干部的轮训工作,认真开展“学文件、用政策” 活动,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力行“六戒”、创先争优,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尤其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近期我计划再给全县领导干部上一节廉政党课,教育引导全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清正廉洁、干净干事,以新面貌、新形象、新作为,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使命、赢得新信任。
今天的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到此结束,散会。11
第三篇: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共4篇)
第一篇10月18日下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联系本市区本单位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注意加以研究,提高针对性,全力落实好六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刻理解“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的论述。
一、深刻理解“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的论述。要理解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的论述,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发展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抓住机遇,推进工作。
二、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论述。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的重要作用。
三、深刻理解《决定》中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要方针。联系首都和地方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
四、深刻理解《决定》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重要任务。全面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创作繁荣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互联网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任务,加强对文化的领导,真重视、真抓紧、真落实,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五、深刻理解中央要求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的重大战略意义。发挥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整体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围绕着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下大力气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全力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联系本市区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注意加以研究,提高针对性,全力落实好六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当前要集中精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结合首都实际,抓紧研究和制定好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决定的文件,进一步明确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包括文化改革发展战略、文化改革与发展的平台以及推动文化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文化改革与发展提出的任务。
二要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对阻碍首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不躲、不绕、不等、不拖,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出破解方案,加快组织实施,尽快见到成效;统筹抓好当前的文化改革与发展,重点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意识。抓好四季度的各项工作,各部门单位要有一盘棋的思想,围绕全力完成全年任务,加强服务,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特别是要下大力气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抓好企业运行,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稳定物价工作,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任务。要认真落实好年初确定的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各项工作。要精心做好区县换届的组织工作,通过换届,优化干部结构,提高班子总体素质。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和谐城市、和谐社区。要按照六中全会的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好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第二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研究部署,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
者和发展者。建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的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全会科学分析了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准确把握了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全面深入地回答了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等一系列事关我国当代和未来文化发展的重大命题,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强调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凝聚起亿万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智慧力量。全会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并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今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时期。文化工作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新形势下,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只有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实力,才能积极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向世界传播我国祈盼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只有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传承和弘扬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党中央高瞻远瞩,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的文化自觉,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光辉前景。综观国内外形势,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承载着崇高的历史使命。
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让我们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实际行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五千年文明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的结晶,是维系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总结吸收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顺应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涵,使之成为“文化精髓”“兴国之魂”,是我们党成立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只有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才能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探索奋斗史、辛亥革命1来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史充分证明,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本质是一致的。当前面对国内外纷杂的形势和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更加需要用被历史证明为科学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导社会思潮和文化追求,正确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大程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就能凝聚人心,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人民愿望、顺应时代潮流,是凝聚力量的旗帜、激励创造的旗帜,能够使全社会把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个人利益紧紧相连,团结引领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拼搏奋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能使全国人民、全体中华儿女汇成振兴中华的滚滚洪流,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越走越宽阔。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能不断丰富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激励全体人民为振兴中华努力奋斗。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确立了人们行为的价值标准。近年来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多方面影响,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然而更多的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时代品格仍然是社会道德的主流。经济越发展,社会越变革,越要在全社会旗帜鲜明地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道德、守法纪、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支撑。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要从思想上和实践上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人民群众主动参与、自觉参与。我国人口众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只有根据不同特点分类进行教育引导,汇集全民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使之真正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行为规范,发挥实际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贵在坚持、重在落实。我们要以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凝聚力量、提升素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基石。
第四篇
10月18日下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必将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会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央党校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新时期中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全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基本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认为,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用鼓舞人心而求真务实的笔触,勾勒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辉煌前景,成为这次全会一个突出的亮点。某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表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大提出,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相联系。为此,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专家认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面临两个目标:即总体战略目标和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而制定的到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目标清晰,催人奋进。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新部署党的十六大以来,一场影响深远、触动深刻的文化体制改革稳妥而坚定地推进,为推动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全会牢牢把握历史和人民的厚望与期待,针对当前文化建设中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措施: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专家表示,这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而提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是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的新部署。这里既有原则性的要求,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新局面。全会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脉搏,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全会公报的这一表述振奋人心。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全会向人们昭示,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能动摇。全会对于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全会认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意气风发,文艺创作更加积极活跃,我国文艺各个门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演到哪里、观众追到哪里的话剧《立秋》《黄土谣》;应观众要求反复播出的电视剧《亮剑》《恰同学少年》;融中国武术、杂技和舞蹈于一体,风靡海内外的舞剧《风中少林》、杂技剧《天鹅湖》;朗朗上口、清新明快、广为传唱的歌曲《我和你》《北京欢迎你》《吉祥三宝》……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为了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全会强调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某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说,创作者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这就需要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全会公报中的一系列表述,让人们对文化繁荣发展充满了新期待。”中国书法家协会某会员说。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全会公报突出强调,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人建设的基本任务。对此,著名作曲家某某认为,全会提出的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这是文化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体现。“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渠道,也是政府的主要责任,它的发展能起到文化公平的作用,在满足文化成果共享上有独特的作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到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的电影大餐,从社区的文化活动到大剧院上演的芭蕾舞,从旅游文化节到群众周末大舞台……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纷纷打出文化民生品牌,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洒神州大地。围绕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全会作出多项具体部署,强调。
——“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报告,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75%。至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专家表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升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全会对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中国传媒大学某教授认为,文化产业发展中,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加快培养造就文化人才队伍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已经成为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建设的重点工程、品牌工程。据统计,截至底,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在编工作人员130多万人,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也得到普遍提高。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某研究员说,目前制约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匮乏,尤其是优秀的、有创意的、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的文化人才。全会提出加快培养造就文化人才队伍,可谓一语中的。面对文化改革发展新目标、新任务,全会对文化领域的队伍和人才建设再次作出部署。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篇: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
金秋,瓜果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这是继xx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再次将文化发展建设繁荣问题作为会议的重要议题,这预示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走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此次会议的召开,也为我们更好地做好文化改革发展这篇大文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吹响了
进军号!我认为,此次会议中央再次集中高调探讨“文化”这一命题,也说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进程中面临着许多人文道德方面问题挑战,说明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一些与经济发展相矛盾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倾向和阻力问题,需要进行从机制上调整改革。同时,也向社会表明,文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表明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民强国伟大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支柱作用。也凸显出,当代中国社会,即将走进以文化大发展促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以文化大发展促综合国力增强,以文化大繁荣促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以文化大繁荣促全民素质的升级提高,以文化繁荣发展丰富全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繁荣发展带动社会和谐文明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个人认为,实际这是一个与“科教兴国”战略相一致、相统一的“文化兴国”战略,预示着我国社会要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进军。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艾君以往文章讲过,文化表现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形式。例如,思想、道德、价值观、宗教等意识形态领域都属于无形的文化;而“一幅画作、一座寺庙、一出京剧、一部著作、一个活动”等都属于有形的文化。无论有形文化或者无形文化都是人类智慧和脑力劳动的创造,都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晶。可以说,无形的文化是无形资产,它能改变一个国家命运,也能桎梏一个国家国民意识,左右了一个民族走向,它是我们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巨大精神支柱。而有形的文化又是我们陶冶情操、获得审美、影响价值取向同时,也获得创造的物质财富的经济方式之一。因此,文化是我们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巨大的精神驱动力和物质获得方式之一。在对待“文化”的理解上,艾君曾经多次讲过,“文化”的特性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社会变化带来人们精神、价值趋向、道德观、社会认知度变化。看一个民族是否进步,主要看这个民族的思维和意识等无形文化的进步性,以及这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谈改造一个落后的国家,实际上就要改造这个社会和民族桎梏其进步和发展的固有的传统思维意识、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以及其肤浅错位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洞察问题的理念。由此可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由文化的发展特性所决定的。民族的进步在于其价值观念的进步,在于其具有对世界各种先进文化的兼容和接纳性,在于其对新事物、新理念、新文化价值观的认知、复制或者兼容改造。“落后就挨打”,这句箴言,不仅仅是指经济的落后,而经济的落后更多的是被落后的观念,落后的文化,愚昧的意识所左右。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主要根源还是文化价值观和思维理念的落后,正因为这种落后,才会阻碍了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其自然会导致列强乘机而入,自然会导致民族的危难,这就是鲁迅先生再三呼吁“救救孩子吧”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尽管也被愚昧机械的文化观年思想所左右曾经走过弯路,但是,改革开放后,及时进行了反思和纠正,冲破了愚昧文化观念的桎梏,调整了航标,让中国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发展的新时代。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足以证明,邓小平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要取得成功,“解放思想、转变意识”的重要性。冲破传统的思想意识的束缚,进行民族文化观念的变革,才是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保证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政策,再先进的生产关系,如果没有民族“思想的解放”,“思维意识的转变”,则很难在中国取得成功。所以,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讲得最多的就是“解放思想”“转变意识”。只有包括思想在内的文化解放了,思维意识转变了,才能唤醒中国这头睡狮,让她屹立于世界之林。
实践证明,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创造力和持久动力,事关人民幸福安康的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事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力。因此,以艾君个人之见,实际上我们所一直倡导的先进文化、时代文化为特征的主流文化,就是指在一定范围时间内受到民众广泛认可,代表社会和时代发展方向,能起到教育、启迪、鞭策人的作用,主宰并传承着社会进步发展的文明的文化形态。其具广泛民众认同性、社会发展方向性、时代赋予先进性、健康向上教育性、价值趋向文明性等特点。
要走好文化兴国战略,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进军,就要根据文化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实现我们所期待的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就要在社会以及国际上做出大文化、做出强文化、做出好文化、做出文明先进的文化,让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和经济支柱。
做大文化,就要根据文化的特点,以开放的视野和眼光,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探索中国文化产业体制和模式,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就要着力大力发展一大批达到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产品的生产企业,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以引领我们这个时代文化发展,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做强文化,就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在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同时,构建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养具有思想性、创新思维的文化市场人才,推进文化管理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以创新劳动带动传统劳动,以创新思维带动传统文化观念的革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让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增强国家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第五篇: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
金秋,瓜果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这是继xx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再次将文化发展建设繁荣问题作为会议的重要议题,这预示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走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此次会议的召开,也为我们更好地做好文化改革发展这篇大文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吹响了
进军号!
我认为,此次会议中央再次集中高调探讨“文化”这一命题,也说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进程中面临着许多人文道德方面问题挑战,说明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一些与经济发展相矛盾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倾向和阻力问题,需要进行从机制上调整改革。同时,也向社会表明,文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表明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民强国伟大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支柱作用。也凸显出,当代中国社会,即将走进以文化大发展促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以文化大发展促综合国力增强,以文化大繁荣促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以文化大繁荣促全民素质的升级提高,以文化繁荣发展丰富全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繁荣发展带动社会和谐文明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个人认为,实际
这是一个与“科教兴国”战略相一致、相统一的“文化兴国”战略,预示着我国社会要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进军。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艾君以往文章讲过,文化表现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形式。例如,思想、道德、价值观、宗教等意识形态领域都属于无形的文化;而“一幅画作、一座寺庙、一出京剧、一部著作、一个活动”等都属于有形的文化。无论有形文化或者无形文化都是人类智慧和脑力劳动的创造,都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晶。可以说,无形的文化是无形资产,它能改变一个国家命运,也能桎梏一个国家国民意识,左右了一个民族走向,它是我们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巨大精神支柱。而有形的文化又是我们陶冶情操、获得审美、影响价值取向同时,也获得创造的物质财富的经济方式之一。因此,文化是我们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巨大的精神驱动力和物质获得方式之一。
在对待“文化”的理解上,艾君曾经多次讲过,“文化”的特性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社会变化带来人们精神、价值趋向、道德观、社会认知度变化。看一个民族是否进步,主要看这个民族的思维和意识等无形文化的进步性,以及这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谈改造一个落后的国家,实际上就要改造这个社会和民族桎梏其进步和发展的固有的传统思维意识、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以及其肤浅错位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洞察问
题的理念。由此可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由文化的发展特性所决定的。民族的进步在于其价值观念的进步,在于其具有对世界各种先进文化的兼容和接纳性,在于其对新事物、新理念、新文化价值观的认知、复制或者兼容改造。“落后就挨打”,这句箴言,不仅仅是指经济的落后,而经济的落后更多的是被落后的观念,落后的文化,愚昧的意识所左右。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主要根源还是文化价值观和思维理念的落后,正因为这种落后,才会阻碍了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其自然会导致列强乘机而入,自然会导致民族的危难,这就是鲁迅先生再三呼吁“救救孩子吧”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尽管也被愚昧机械的文化观年思想所左右曾经走过弯路,但是,改革开放后,及时进行了反思和纠正,冲破了愚昧文化观念的桎梏,调整了航标,让中国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发展的新时代。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足以证明,邓小平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要取得成功,“解放思想、转变意识”的重要性。冲破传统的思想意识的束缚,进行民族文化观念的变革,才是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保证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政策,再先进的生产关系,如果没有民族“思想的解放”,“思维意识的转变”,则很难在中国取得成功。所以,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总设
计师邓小平先生讲得最多的就是“解放思想”“转变意识”。只有包括思想在内的文化解放了,思维意识转变了,才能唤醒中国这头睡狮,让她屹立于世界之林。
实践证明,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创造力和持久动力,事关人民幸福安康的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事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力。因此,以艾君个人之见,实际上我们所一直倡导的先进文化、时代文化为特征的主流文化,就是指在一定范围时间内受到民众广泛认可,代表社会和时代发展方向,能起到教育、启迪、鞭策人的作用,主宰并传承着社会进步发展的文明的文化形态。其具广泛民众认同性、社会发展方向性、时代赋予先进性、健康向上教育性、价值趋向文明性等特点。
要走好文化兴国战略,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进军,就要根据文化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实现我们所期待的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就要在社会以及国际上做出大文化、做出强文化、做出好文化、做出文明先进的文化,让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和经济支柱。
做大文化,就要根据文化的特点,以开放的视野和眼光,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探索中国文
化产业体制和模式,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就要着力大力发展一大批达到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产品的生产企业,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以引领我们这个时代文化发展,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做强文化,就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在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同时,构建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养具有思想性、创新思维的文化市场人才,推进文化管理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以创新劳动带动传统劳动,以创新思维带动传统文化观念的革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让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增强国家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