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矿区历史永远铭记——淮南矿业集团李一矿关闭收作纪实
让矿区历史永远铭记--淮南矿业集团李一矿关闭收作纪实
日期:2011年6月1日
[字体:大 中 小]
2011年5月28日,淮南煤矿史志将永远记载这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淮南矿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源宣布李一矿正式关井,历经五十多年风雨的李一矿完成其光荣的历史使命。这是淮南矿业集团加快“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百年煤矿历史征程中的一件大事。
李一矿关闭收作包括李一和李二两座矿井。李一矿始建于1954年11月,设计年产量90万吨。李二矿始建于1955年10月,设计年产量30万吨。2002年3月,李一矿、李二矿、谢二矿破产重组,组建谢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5月,集团公司审时度势,改变对破产重组公司的管理体制,将谢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李一矿。半个多世纪以来,李一矿共生产煤炭6804万吨,铁路下开采、伪倾斜掩护支架采煤、悬移支架放顶煤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大奖,为国家培养了吴增培、乌荣康、孙多晶、郑顺新、韩平芳、吴纯江、赵干等一大批领导干部,涌现了唐启兰、冯奎光、张鼎龙、张志修、许如金、秦纪忠、邓金克、范景堂、曹淮南、张再会、王风鸣、王法柱等省部级劳动模范和五一奖章获得者,为企业,为淮南市、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从集团公司决定李一矿2010年12月28日停止矿井生产进行收作,到2011年5月28日正式关闭,五个月内,集团公司上下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顺利完成李一矿关闭收作任务。在此期间,矿井没有发生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没有发生资产流失,没有发生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职工满意,企业满意,实现了确保安全、确保稳定、善始善终的预期目标,成为淮南煤矿历史上矿井关闭收作的典范。
一、历史的选择
煤矿是资源型企业,从建设、生产到关闭,有其自身发展规律。集团公司着眼于“十二五”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李一矿资源状况、经济效益、安全可靠、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遵循事物运动、经济发展和资源型企业的基本规律,决定对李一矿实施关闭收作。
--李一矿关闭收作,是淮南煤矿“十二五”创新发展布局的战略需要。“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立足煤、电、房地产三大主业,调整产业结构,确定西部煤炭、电力、房地产三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深化本土煤炭主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控制西部资源,将煤矿建设的重点放在西部,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淮南本土着眼于充分发挥现有生产矿井(包括近两年即将投产矿井)的生产能力,简化、优化、整合一批老矿井的生产系统,关闭资源近于枯竭、安全可靠度低的李一矿井,从而保障本土1亿吨产能的安全可靠性。实施李一矿井关闭收作,有利于集团公司加快煤矿建设布局调整、提高产业和资源开发集中度,确保实现“十二五”企业发展目标。
--李一矿关闭收作,是实现安全产能、经济产能和管理便捷产能的必然选择。李一矿自投产以来,原煤产量占累计查明资源总量的88%,至2010年底仅有经济储量321万吨,资源已相对枯竭。剩余储量块段均为历年开采遗留的零星孤立块段,资源状况极为复杂,工作面走向短,开采难度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开采,经济价值较低,安全风险较大。李一矿自2002年以来年年亏损,是集团公司一个较大的亏损源。实施李一矿关闭收作,对于降低安全风险、减少亏损、减少管理总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一矿关闭收作,是适应集团公司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将把煤矿建设发展的重点放在淮河以北潘谢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随着朱集、潘一东区、泊江海子、唐家会、色连二号等一批新井建成,以及其他矿井安全改建工程、水平延深工程的实施,人力资源需求较大,特别是急需大量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干部和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李一矿共有在册职工2456人,绝大部分为生产单位所急需人员,对李一矿在岗人员及时有序分流,既能有效缓解新区人力资源压力,又使集团公司人力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率和效益。
二、“十二五”一步棋
李一矿关闭收作既是集团公司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一件大事。由于开采时间较长,历史沉积问题较多,收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增加了收作工作的复杂性。
一是与周边矿井关系复杂,安全威胁大。李一矿周边小井集中,由于长期开采,报废巷道多,资料图纸不清,同时与谢一矿、李二矿连通,面临着水、火等灾害的巨大威胁。如果封而不严、闭而不实、处理不善,可能对周边相邻矿井,特别是对谢一矿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二是资产容易流失。过去很多矿井收作都发生过井下物资回收率低、复用率低、地面物资被偷盗甚至遭哄抢等情况。本次李一矿收作关闭,覆盖面广,涉及土地、设备、物资等资产较多,管理处置难度更大。
三是职工思想比较活跃。矿井收作时,不少同志顾虑较多,思想波动较大。工人普遍担心有没有岗位,人到哪里去、新岗位怎么样、压力大不大。干部普遍担心到新单位以后的职级问题,难免抱有临时观念,责任心下降,不愿得罪人。长伤长病等困难群体普遍担心无人问事。
四是与周边社会关系复杂。李
一、李二矿经过五十多年开采,周边形成了李郢孜镇、望峰岗镇、唐山镇等稳定的商业、生活圈,与矿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收作后可能给周边的生产、生活、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加之过去少数地方农民由于房屋开裂、土地塌陷、青苗补偿、搬迁安置等问题,时常到矿和集团公司上访,一旦矿井收作,农民觉得今后这些事将无人过问,使稳定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鉴于淮南矿区和国内其他煤矿关闭收作的经验教训,综合分析和积极应对李一矿关闭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集团公司超前谋划,果断决策,精心部署,严格要求各级干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安全稳定地下好“十二五”这步棋。
2011年1月6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源专门听取了李一矿工作汇报,对李一矿收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保证作用,确保收作期间人身和资产安全、矿井稳定和谐。
2011年1月11日,集团公司召开二届五十七次董事会。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源指出:鉴于安全和资源等情况,决定对李一矿进行彻底收作,集团公司上下一定要当成涉及地方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统筹做好安全性收作、队伍平稳转移、档案完整等工作。董事会决定对李一矿进行收作,井下收作2011年5月1日前完成,地面收作2011年5月30日前完成。
早在董事会决策之前,集团公司对李一矿关闭收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开始。2010年12月初,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孔祥喜赴李一矿调研,综合分析安全、经济、人力资源等因素,提出加快李一矿井收作,明确要求确保安全,确保稳定,确保各项收作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集团公司从时间节点、方案设计,到人员安排、施工组织、职责分工,超前进行周密安排,开展了大量基础工作。
集团公司组织副总工程师、机关部门和李一矿多次深入研究,组织现场调研,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李一矿矿井收作方案设计》,并经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办公会审查通过。2010年12月20日,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方良才到李一矿召开现场会,针对12月19日发生的井筒垮落事故,对矿井收作方案及时进行了调整。
2010年12月26日,集团公司召开总经理办公会,研究通过了李一矿收作方案及施工组织方案,决定李一矿2010年12月28日停止采掘活动,正式收作。
2011年1月4日,集团公司研究决定,成立以孔祥喜为组长,王吉平、方良才、赵干、章立清、杨林为副组长的李一矿矿井收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井下安全收作、资产管理、地面设施管理、人员分流、稳定工作、档案资料六个工作组,明确了各工作组的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单位),明确了责任和任务。领导小组认真分析了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严格要求各分管领导、机关部门超前做好预案,积极主动帮助李一矿等单位解决问题。
下棋看三步,谋事早半拍。矿井收作工作在集团公司统一指挥和领导下,全面启动。
按照集团公司统一指挥和工作部署,李一矿党政班子迅速行动,成立了七个工作组,并召开全矿干部大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书记办公会,组织动员,分解任务,提出严明的纪律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李一矿党委书记朱开华向全矿提出了“思想要统一、任务要明确、安全要确保、稳定要确保、工作要正常”五项要求,并组织研究下发了矿党委一号文,严肃强调了党员干部在矿井收作期间的纪律规定。矿长傅家德在全矿大会上,引用格言警句,教育干部职工充分相信集团公司会合理安排好分流职工的工作,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矿井关闭收作。矿党政先后下发了《安全稳定八项管理规定》、《关于特殊时期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从干部的下井、值班、跟班、稳定、治安、消防、请假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基层科区自觉按照矿党政要求,落实各自工作,确保安全,确保稳定,确保顺利收作。矿党政充分发挥了各级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矿井收作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短短五个月
从开始收作到正式关闭,短短五个月时间,如何确保安全、稳定、有序?这是集团公司领导、矿和各参与部门(单位)不得不时刻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集团公司决定,井下与地面分步实施,平行作业,精心安排,有序推进。
井下收作,按照“回收井下设备物资→施工-660m水平隔断墙→实施原李二矿放水试验→打封闭墙封堵巷道→充填井筒”路线图,3月底前全部结束;地面划整为零,点面结合,同步开展设备物资处置、人员分流、资产移交等工作,5月底前全面结束。
总经理的三次现场会。2011年1月18日、4月8日、5月10日,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孔祥喜连续三次到李一矿召开现场会。集团公司领导王吉平、方良才、赵干、章立清、杨林,以及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助理,机关各部门、李一矿、安装工程分公司、谢一矿、棚改办、社保中心、老矿区事务管理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每次会议均认真听取收作情况汇报,分析研究收作中的各类问题,统筹指挥调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提出了“确保安全,确保稳定,善始善终”的总体要求,确定5月28日作为收作全面完成的最终节点,并要求所有工作以此倒排工期,因工作不到位出现安全稳定上的问题,或影响整体工作进度等,集团公司严肃问责。
根据现场会部署,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助理和机关各部门重落实、求实效、管细节,经常深入李一矿,加大监管服务力度,随时随地平衡处理收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集团公司现场会,围绕一项工作,集中一段时间,在一个单位连续开了三次,在矿区历史上还属首例,这对于顺利完成矿井收作工作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企业的控制力和干部的执行力在特殊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
保护性拆除和回收井下设备物资。总体按照“从下到上、先里后外”的原则,先拆除工作面设备,后断开轨道、管路、电缆,待巷道封闭后,拆除大巷设备。
1月15日井下-660m泵房和变电所拆除完毕。
2月15日主斜井三部皮带机拆除完毕。
2月底-602m泵房和变电所拆除完毕。
在此期间,同步拆除了-544m变电所和-370m~-602m猴车。
3月初,回收-312m~-602m暗副斜井、-312m中央变电所、6号副斜井等设备。
3月底,李一矿井口以下设备、管路、电缆、轨道、支护材料等应拆尽拆,全部回收结束。
严封闭,疏放水,稳系统。采取“堵疏结合”的方式对水害进行防治。实施李
一、谢一两井隔断工程,保证了不因李一矿周边小煤井等因素诱发地表水溃入谢一矿,同时使李二井的灰岩水通过李一矿自流到谢一矿,由谢一矿排至地面。永久封堵了李一矿-312m水平5个灰岩水疏放钻孔,矿井涌水量由4800 m3/d减少到1680m3/d,降低了谢一矿的排水负担和排水费用。对李一矿各水平所有连通采空区通道进行封闭,在封闭墙下方留设排水孔,使矿井水汇流至-660m水平,沿预留的巷道流入谢一矿,由谢一矿排至地面。通过调整系统和控制风量,在回采收作的不同阶段,先后施工了56道封闭墙,逐步降低矿井需风量,直至井筒充填,停止抽风机运转。
十个井筒按规程顺利充填。此次李一矿收作,共涉及李
一、李
二、谢一共10个井筒。集团公司先后召开两次井筒充填平衡会,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针对每个井筒的不同特点,均制定了详细的充填方案。
从2月1日起,对已报废的李二3#斜井、4#斜井、7#斜井、1#主斜井、1#副斜井进行充填,3月底全部完成。
从4月1日起,对在用的李一矿6#乘人斜井、6#回风斜井、6#总回风井、6#小立井、谢一矿南部风井进行充填,5月初全部完成。
井筒充填后还在四周设置了明显标志。
旧资产创造新效益。对资产处置问题,集团公司提出了“先内部调剂利用,后对外招标出售”的原则。对可利用的设备,先后两次组织多个矿井的机电、经营副矿长到李一矿现场,要求结合设备状况、利用价值和各自需求,组织内部调剂使用,先后调剂设备540台、材料及部件2700件,共招标处理价款420万元。对无原物利用价值的老旧杂设备,集团公司采取竞标的方式整体打包处理,拍卖价格大大高于物资报废残体参考价格,招标变现297万元。在资产调剂和处置的过程中,交接双方签字确认,确保去向清楚、资料齐全、手续完备,不留后遗症。
先分的愉快、后分的安心。针对人员分流问题,集团公司按照“分步实施、人随事走”的原则,根据收作进度,适时摸清人员富余情况,及时组织分流。实行人性化操作,根据各单位岗位需求,综合考虑女职工、长伤长病、特殊岗位等因素,能对口安排的尽量对口安排,能照顾的尽量照顾。统一政策口径,对分流人员工资待遇、职级岗位等作出明确规定,不留弹性,规范操作。一系列政策措施,既避免了大规模分流造成的工作被动局面,又消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先分的愉快,后分的安心。
同步移交地面设施和相关工作。在对设备、材料等资产进行处置的同时,对李
一、李二工广土地、办公设施等资产,以及安居工程、信访稳定、防汛、供电等工作,进行妥善移交,明确接收单位,双方签字确认,确保资产完整和工作有序接替。由于过去进行过多次整合,李一矿档案资料缺失较多。通过集团公司档案馆加强指导,严格把关,加大了各类缺失档案的追缴,包括追回了工广地契证明和宗亩图等重要资料,确保了档案顺利移交,共向集团公司档案馆移交档案14797卷(件)。
守土有责。强化治安保卫,严防土地、设备、物资等资产流失。对李一矿管理的7500亩土地和原李二矿工广、矿外食堂土地资料进行了整理、登记、制表和管理责任的调整、移交。集团公司先后抽调38人充实李一矿保卫队伍,加大工广巡查、夜间巡逻和进出矿盘查力度,实行外来车辆换牌制度,严格履行物资进出矿手续,加强对车辆进出的检查、登记。收作期间,有效处理了3起偷盗矿内物资行为,2名职工受到开除留用一年处理,4名劳务派遣工被退回劳务派遣公司,6名管理干部因管理责任受到经济处罚。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措施,有效确保了集团公司资产安全、完整。
稳定作为重中之重。人的思想稳定,是实现矿井顺利收作的关键因素。收作之初,集团公司作出了“人人有岗位”的承诺,迅速稳定了人心。充分考虑长伤长病、工亡遗属、特殊困难群体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集团公司拿出专项资金予以帮助。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全面摸底、登记、造册,作为分流人员时的参考,在原则范围内能照顾的尽量予以照顾。收作期间,要求矿每天报告一次信访信息,每周召开一次信访稳定调度会,每周报送一次不稳定因素排查分析报告,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化解矛盾。李一矿收作期间,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事件,为实现矿井安全、稳定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落实安全“三基”工作。李一矿在收作过程中,严格加强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所有拆除封闭工程均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重点抓起吊、打运、电缆设备拆除、主要车间拆除、设备装卸和斜井运输等。强化“一井一制”管理,与施工单位每项工程均签订安全协议。加强监督和现场检查,严格落实现场全过程监督,保证封闭收作按期保质保量完工。加大反“三违”力度,3月5日矿发生一起一名职工带电作业严重违章行为,触犯了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二十条红线”,矿根据集团公司安全一号文的规定,解除了责任人的劳动合同。自2011年1月至5月,全矿共查处一般“三违”12人次,严重“三违”1人次,同比减少95.7%。
四、关闭收作工作几点启示
李一矿关闭收作已经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是在集团公司正确决策和统一指挥下,机关各部门和基层二十多个单位共同参与,特别是李一矿2000多名干部职工作为主力军,打了一场漂亮的战役。这项工作安全、稳定、快捷地胜利完成,更增强了我们实现“十二五”企业发展目标的信心,同时也给今后的工作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按规律办事,是我们做好企业各项工作始终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李一矿关闭收作,体现了集团公司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实施李一矿关闭收作,是站在企业发展整体战略布局的高度,充分考虑企业资源、安全、效益、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的慎重决定。实施对李一矿关闭收作,既化解了矿井开采越来越大的安全风险,有效减少管理总量,又减少了亏损源。在收作时间把握上,集团公司选择新区矿井即将投产和西部煤矿建设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关键时期,既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序接替,又避免了过去曾经因矿井破产、关闭而带来的诸多问题。
启示之二,保持发展激情,是我们解决企业在前进中各类问题的根本途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发展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观点和方法。李一矿关闭收作之所以能顺利实现,最根本的原因是得益于集团公司近十年的发展成果和“十二五”大发展的良好形势,“背靠大树好乘凉”。面对李一矿长期开采遗留的历史问题,以及矿井关闭收作可能导致的诸多不稳定因素,集团公司在“两个一切”企业宗旨的统领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李一矿关闭收作工作,用发展的实力化解关闭收作可能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成为顺利实现李一矿关闭收作的坚强后盾。
启示之三,强大的控制力、执行力和落实力,是我们顺利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作出收作决定到组织实施,集团公司领导、机关部门、李一矿及相关单位层层联动、协同作战、分工明确,集团公司上下一盘棋,确保了收作工作有条不紊快速推进。
集团公司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统一部署,参与收作的各级干部和职工不打折扣,迅速接手,各尽其责,充分体现了集团公司强大的控制力、执行力和落实力。
集团公司领导,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助理,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多次察看现场,多次研究技术方案、工作方案,指导收作工作,及时平衡解决各类问题。
各参与部门(单位)认真贯彻执行集团公司总体部署,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设计管理研究院牵头,其他部门参与,共同科学编制收作及施工技术方案,为实现安全有序收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安全开采总院整体指导李一矿开展通风系统调整、防火、封闭工作,为实现井筒安全封闭奠定了基础。生产部、安监局全程参与设施拆除、水患处理、井筒封闭、设备处置等现场施工监督,认真把住每一个环节。财务部会同生产部、纪委、物资供应管理部,积极对李一矿资产进行调剂和处置,最大限度地盘活了存量资产。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合理把握时间节点,科学制定人员分流方案,成为本次收作工作的一个亮点。市场营销部快速、规范、有序清理煤场,历时两个月清理煤炭13675吨,挂牌销售,实现销售收入807万元。资源环境部、棚改办指导协助李一矿做好土地、搬迁安置等工作和资料移交,确保工作有序衔接。矿区工会、稳定办加大信访工作和特困群体帮扶力度,维护了收作期间的稳定大局。淮舜公安分局(保卫部)抽调精干警力,24小时驻点,与李一矿经保工作密切配合,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处置和收作过程中治安稳定。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及时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强了正面宣传引导。总经理办公室根据节点要求认真督查、督办,并指导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工作,确保领导安排的工作件件落到实处。安装工程分公司发挥专业化优势,抽调精干施工力量参与设备和设施拆除,确保了拆除安全和质量。老矿区事务管理处、安装工程分公司、谢一矿等很多单位根据集团公司统一部署,积极主动地承接相关资产、人员安置、事务管理等工作,实现了责任有人接、工作不断线、分流做到位。
李一矿作为关闭收作的责任主体,党政领导班子思想高度统一,行动一致,以严格的管理和扎实的作风,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始终坚持像正常生产的矿井一样管理,对收作工作比照生产计划,与月度工资挂钩考核,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狠抓干部作风不放松,出台了一系列严管干部的举措,敢碰硬,真问责,从思想上打消了干部的临时观念。不因关闭收作而放松对“三基”工作的要求,将安全“三基”工作贯穿于收作工作的始终,狠抓职工规范操作行为。严格现场施工,一工程一措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向干部职工宣讲矿井关闭收作形势。在整个收作过程中,李一矿安全办公会、中心组学习会、信访稳定调度会从未间断,干部值班、跟班一如既往,从矿党政领导班子、副总工程师到科区长、班队长和普通职工,始终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处处体现了高品格、高境界、高素质。
启示之四,创新发展,是我们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源源不断的动力。本次李一矿收作,集团公司上下贯彻落实“健康、前瞻、集成、精细”管理理念,健康的管理思想贯穿于收作始终,维护安全,维护稳定,维护资产,维护职工利益,并从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和扎实的作风方面充分展示了集团公司这个大家庭的强大力量。无论是重大方案制定,还是技术管理、人、财、物、土地等工作安排,处处体现出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整体收作方案思路清晰,工作方法简捷、直观、有效。井下与地面分步实施,平行作业,统分结合,各有侧重,整体推进。井下回收工作方法是“从下到上、先里后外”,井下封闭按照“严封闭,疏放水,稳系统”的原则,堵疏结合,确保了安全。地面开展工作的方法是统筹兼顾,划整为零,点面结合,设备物资处置、人员分流、资产移交等工作齐头并进。资产处置按照“先内部调剂利用,后对外招标出售”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盘活了存量资产。人员调转按照“分步实施、人随事走”的原则,实现了妥善有序分流。清理煤场煤采用“剥离法”逐层清理,综合运用车运、水运、地销等方式,分阶段有序组织,实现了效益最大化。李一矿坚持像生产矿井一样管理收作工作,实施严格考核,既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又强化了约束力。创新,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也为开展其他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启示之五,企业文化和老煤矿精神,是我们企业兴盛百年的重要法宝。淮南煤矿已有百年开采历史,有着自己的文化积淀。近十年来坚持实践创新,理念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淮南煤矿特色的企业文化,安全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人才文化等等已经浸润渗透于矿区的每一片土地,变成绝大多数职工的自觉行为,这是我们企业“十二五”发展,以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无以替代的法宝。李一矿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些年充分享受企业文化的成果,并且不断实践、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生根。特别是作为一个有着54年开采历史的老煤矿,李一矿留给人们的不仅是骄人的业绩和无数的荣誉,更重要的是李一人为代表的一个侧面所反映出来的淮南煤矿职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煤矿精神”。正是凭借这种坚定的老煤矿精神,没有出现因为矿井关闭收作而造成人心散乱、思想滑坡、标准降低、工作无序的局面,为实现平稳有序收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李一矿虽然关闭收作了,但李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煤矿精神”已深深镌刻在李一矿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心中。余熠(现任顾北矿副总工程师,原李一矿副总工程师)深情地说:“李一矿虽然不在了,但李一矿的人还在,李一矿的情还在,李一矿的精神还在,我们在任何一个单位工作都不能装孬”。杨玉柳(现在顾桥矿南区物管科工作,原李一矿物管科科长)说:“在李一矿工作,我的工作场所在井下,我的特长在下井,在新区我还是这样。”今年春节期间,李一矿内出现这样一副对联:“青春奉献在李一,余热发挥到新区”,正是李一人和老煤矿精神真实的写照。
随着李一矿的关闭收作,昔日轰轰作响的运输皮带安静了下来,繁忙的天轮停止了运转,井口再也不见进进出出、上上下下的矿工和闪烁的矿灯,曾经繁忙的生产景象已归于平静。高耸的井架、空旷的广场、葱绿的树木,成为李一矿54年发展的见证,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都将成为一段永恒的记忆。昔日朝夕相处的工友,已经走进新的工作环境,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与新单位的同志们开始和谐相处......我们坚信,在集团公司潘谢新区的一个又一个现代化矿井,在西部煤矿,在每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李一人的“老煤矿精神”仍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必将不断演绎和传承。
(总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