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时间:2019-05-14 18:2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住建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住建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篇:市住建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14年修订版)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O一四年七月

-***9101010111212***71818192020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全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臵工作,形成领导一元化、指挥智能化、防范系统化的应急机制,进一步增强事故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不良社会影响,维护社会稳定。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69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93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93号)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臵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6年版); 《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粤府办„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及处臵工作的通知》(粤安„2012‟11号);

《**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4年修订版)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

1.4.4 依法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处臵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1.4.5 属地为主。遵循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臵由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各县(市、区)发生事故请求应急救援支持时,市住建局应组织技术支持专家组给予配合支持。建筑施工危险性分析

2.1建设工程施工特点与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随着本市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城市建设投资规模保持较高水平,市政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由于各类重点工程、大体量工程项目多,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项目日趋增多,加之建筑业本身属于高危行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2.1.1施工工艺复杂。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结构形式由原来大量的砖混结构,逐步发展为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索结构等为主的复杂结构形式,建筑层数由多层建筑向高层、超高层方向发展。因工程结构复杂,建筑物高大,施工作业难度不断提高,施工作业的危险性随之增大。

2.1.2工人劳动作业强度大。虽然近年来建设工程施工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施工作业中脚手架搭设、模板安拆、砌筑等大多数施工作业仍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大,对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易造成疏忽,成为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

伤害以及大型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突发事故也有所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其中,一些施工安全突发事故还会造成地下管线和既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损坏,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应急救援机构与职责分工

3.1应急救援机构

市住建局设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下设事故现场指挥小组、后勤支持保障小组、技术支持专家组。

市住建局在市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站设安全事故日常工作办公室,局办公室、法规科、建筑管理科、科技设计科、城乡建设科、财务科、房地产业科、住房保障管理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站、建设工程造价站为组成成员。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设总指挥,由住建局领导担任;指挥部下设的事故现场指挥小组、技术支持专家组成员按不同事故性质类型组成。

以上各组成员的确定及变更由住建局安全事故日常工作办公室公布。

3.2住建局安全事故日常工作办公室职责

1、协助局领导组织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2、公布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组成及变更名单;

3、调查、统计救援物资状况并定期公布;

4、协调与各直接支持单位、部门的关系,确保联络畅通;

础决定应该采取的技术解决措施;

2、提出救援所需的物质类型、数量及救援人员组成;

3、负责识别危险物质和现存的危险状况,并对事故现场区域进行分析,确定危险处理程序以及是否采用新技术;

4、分析参与应急操作的应急队员的个人防护用具、设备能否有效防护在应急救援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5、提出扩大应急响应建议;

6、对救援过程实施技术评估,提出行动方案修改、中止建议。

3.3.3后勤支持保障小组职责:

1、组织救援急需的资金调用;

2、组织直接支持部门人员参加事故现场救援行动;

3、组织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质;

4、组织人员安抚受伤害人员家属;

5、组织人员负责处理事故应急救援所涉及到的法律事务;

6、有序组织新闻媒体现场采访,维持好媒体正常采访秩序,避免引起现场应急的次生混乱。

3.4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组长产生办法及其职责

3.4.1总指挥产生办法

1、住建局局长为总指挥第一人选;

2、住建局局长因特别原因不能到岗履责,分管建设工程安全业务副局长则自动替任总指挥;

3、住建局局长及其分管建设工程安全业务副局长因特别原因不能到岗履责,则由局长委托的局领导替任总指挥;

6、决定应急救援的终止;

7、组织对应急处理实施的总结;

8、组织对本预案的修改。

3.6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下设机构负责人职责

3.6.1事故现场指挥小组组长:

1、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总指挥并带领事故现场指挥小组赴现场,分析信息为总指挥决策提供建议;

2、负责做出人员疏散决定,并根据事故救援工作的实际进展随时决策最有效的应急步骤;

3、执行总指挥交办的指令;

4、执行事故现场恢复程序和宣布现场应急行动的结束;

5、参与组织对应急处理实施的总结。3.6.2技术支持专家组组长:

1、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立即带领技术支持专家组赴现场,组织分析信息为事故现场指挥小组、总指挥提供救援抢险方案;

2、负责组织检查所采取的每一步应急行动是否对人员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威胁,提出修改、推迟或中止被认为有威胁的行动;

3、执行总指挥交办的指令;

4、参与组织对应急处理实施的总结。3.6.3后勤支持保障小组组长:

1、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本组成员赴现场;

2、在事故应急过程中负责组织提供各种人力资源、资金和物质设备资源支持;

3、执行总指挥交办的指令;

资质等级,施工单位负责人、工程项目部经理、监理单位有关人员的姓名和执业资格;

3、险情基本情况或者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等;

4、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分析;

5、事故抢险救援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6、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7、事故报告的单位、签发人、联系电话及报告时间。4.2响应启动

按照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类别,启动应急响应。

本预案将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响应等级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建设工程事故。

一般安全事故(IV级):建设工程发生IV级事故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实施应急救援。县(市、区)住建部门应急救援机构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赶赴现场,参与救援。市住建局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进入预备状态,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向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和事故发生单位提出应急救援的意见,做好应急准备,加强信息沟通、传递和反馈。

较大安全事故(III级):实施Ⅲ级响应行动时,市住建局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并按预案要求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同时立即向省住建厅应急部门和市人民政府

公室报告事故准确信息,并随时续报救援进展情况;

3、根据抢险需要立即拨打120、110等电话号码,通知相关单位到场救助;

4、安排人员到现场周边迎候赶往现场抢险救援的人员、车辆和设备;

5、当施工安全事故造成路面塌陷或高空悬挂危险物等次生灾害和隐患时,应及时安排专人对危险区域进行看护,并进行围挡、隔离、封闭,确定抢险救援工作区域,同时安排人员进行交通疏导,维护现场及周边秩序;

6、调集所属人员和技术力量,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消除影响抢险救援的阻碍和不利因素,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

7、在不影响一线救援的情况下,适时开展事故原因调查等。根据实际需要,主责处臵企业还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开展先期处臵。

当市住建局应急处理事故应急指挥部到达现场后,总包企业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报告抢险救援进展情况、需要处理的问题及有关工作措施。交接工作完成后,按照应急权限划分,移交事故处臵协调指挥权,并配合做好后续抢险救援工作。4.5处臵措施

突发事故处臵过程中,根据现场需要,现场指挥小组可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进行处臵:

4.5.1交通疏导和管制。因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导致市政道路无法正常通行,应及时对事故影响路段采取交通疏导措施,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预防次生事故发生。因抢险救援需要占用

形、建筑物、构筑物情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及时提交现场指挥部专家组。

4.5.6专家会商。技术支持专家组针对抢险救援中出现的技术类问题或风险源监测到的不良数据,及时进行会商,形成专家意见,确定解决方案,上报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并指导相关单位实施。

4.5.7相关资料调取。根据现场抢险救援需要,应及时协调提供事故工程及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及工程勘察等资料数据,应及时协调提供抢险救援范围内的管线设施相关数据资料,确保抢险工作安全顺利开展。

4.5.8事故人员营救。承担抢险任务的各单位应尽可能用最短时间和最为安全的方式,对事故人员开展营救。根据需要,可动用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等手段辅助实施营救,各相关单位应为营救事故人员提供支持。在营救事故人员过程中,尽量避免对事故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4.5.9救护、转运事故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对营救出的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初步判定伤情、统计伤亡人数,并及时转运到医院。

4.5.10人员转移避险和临时安臵。当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安全造成影响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将危险建筑物内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避险,必要时对转移避险人员实施临时安臵。

4.5.11家属接待。后勤支持保障小组协助事故所在企业要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工作,主动为家属提供相应的后勤保

5善后处置

5.1善后处臵

在开展应急救援的同时,适时启动善后处臵相关工作。事故善后处臵工作由事故所在施工企业具体落实。主要包括事故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安抚、事故伤亡人员赔偿慰问、征用物资归还补偿、逐步恢复正常施工等。5.2事故调查

一般事故的调查,由事故所在属地县(市、区)政府牵头组织开展,并将调查结果上报市住建局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及相关部门。较大事故的调查工作,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委托市住建局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开展。

重大及特别重大建设工程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市住建局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配合牵头调查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5.2.1事故等级分类: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三十人以上死亡,或者一百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十人以上三十人以下死亡,或者五十人以上一百人以下重伤,或者五千万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死亡,或者十人以上五十人以下重伤,或者一千万以上五千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发事故的能力。

各县(市、区)住建部门应全面组织本辖区相关单位和在建工程参建单位人员,开展对本预案及应急知识的培训,丰富一线施工人员业务知识,提高建设工程突发事故的协调处臵能力。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组织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及人员进行各类安全事故及应急预案教育,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常规性培训(包括行业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及应急救援知识等)。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原则上每年至少组织一次。6.2演练

市住建局安全事故日常工作办公室应根据本市应急演练管理有关要求,适时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磨合指挥协调机制,熟练各单位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发生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后能快速有效处臵。

各县(市、区)住建部门应组织本辖区在建工程参建单位开展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各施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

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急处臵指挥机构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及事故特点,组织工程参建单位进行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必要时邀请工程所在地住建部门及有关部门或社会公众参加。演练结束后,组织单位要总结经验,完善和改进事故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

第二篇:县住建局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FH县住建局重大安全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

一、总则

(1)、目的为了规范我县住建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确保本县建筑工程、燃气供应、自来水供应突发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减轻事故造成的灾害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住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本县住建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1.边坡失稳、基坑和支护结构坍塌并严重危及人员及附近建筑物安全;

2.工地火灾并严重危及人员和附近建筑物;

3.塔吊倒塌严重危及附近建筑物和行人;

4.大型棚架、爬升架及高支撑模板等大面积倒塌;

5.工地发生的中毒事故;

6、液化石油气企业发生贮罐、充装台、管道气体泄漏或起火燃烧;

7、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气站起火事故;

8、各燃气销售网点或直供中心的起火燃烧或重大泄漏事件。

9、自来水中毒事件。

10、其他住建类事故。

(3)、事故分类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规定,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特别重大事故:

(1)死亡三十人以上;

(2)重伤一百以上;

(3)直接经济损失一亿元以上。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

(1)死亡十人以上,三十人以下;

(2)重伤五十人以上,一百人以下;

(3)直接经济损失五千万元以上,不满一亿元。

3.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较大事故:

(1)死亡三人以上,十人以下;

(2)重伤二十人以上,五十人以下;

(3)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万以上,不满五千万元。

重大事故的其他具体标准,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组织机构

1、指挥机构

FH县住建局设立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由FH县住建局局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局长及总工程师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由住建局办公室、城建站、监察室、建管股、工程住建安全监督管理站、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自来水公司负责人组成。应急处理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工作小组,成员由具有相关专业业务水平的人员组成,日常办公工作办公室设在FH县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站。

2、指挥员缺位代位制度

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如果某指挥岗位的指挥员不能及时到位,同一级别的成员顺次序替代上岗执行指挥职责。

三、救援队伍

1、第一线抢险队伍

一线抢险队伍人员共80人(从以下区属建筑施工企业抽调:飞宇建筑公司、巨邦建筑公司、华兴建筑公司、鸿升建筑公司、衡山建筑公司、华安建筑公司),配备简单作业工具,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负责抢险救灾工作,负责人:分管安全副局长。

2、后勤保障队伍

后勤保障队伍共6人,交通车2辆,运输车1辆,以上人员和车辆由局安排,负责物资供应、伤亡者家属安置抚慰工作,负责人:局办公室主任。

3、机械设备抢险队伍

抢险机械设备包括:钢管构件、木柱及模板一批,照明灯具一批,风割机1台,电焊机1台,发电机1台,挖掘机2辆,铲运机2台,推土机一台,自卸运输车2台,汽车吊2台(以上设备由下列单位提供:飞宇建筑公司、鸿升新建筑公司、衡山建筑公司、华兴建筑公司、华通公司)负责人:建管股股长。

4、信息联络组2人(办公室1人、建管股1人),负责人:局办公室主任。

5、救援技术小组

救援技术小组3人(安全站1人、设计院1人、质监站1人),全部为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提出应急处理技术方案的建议,并在抢险救援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人:安全站站长。

以上救援队伍由指挥中心根据抢险救援方案及实际情况进行调配。

四、救援基本程序

1、接警、报告

发生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重大事故或发现异常情况,有关单位应立即向县住建局(电话:7882953)和县安监局(电话:7778706)报告。紧急情况下,应通过电话110或119报警。当事故有扩大升级为重大事故的迹象时,必须立即报告县政府办公室和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电话:7778706)。

2、指挥机构就位

指挥中心成员在接到报警或接到指挥部通知时,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即时开展前线指挥工作。事故单位负责人必须如实向前线指挥部报告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情况,以及消除隐患方法,并配合前线指挥部工作。

3、救援队伍开动

第一线抢险队伍在接到前线指挥部通知后,立即携带装备奔赴事故现场,抢救人员,堵塞事故源头,制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事故单位的抢险队伍要听从前线指挥部的指挥,参加抢救工作。

4、技术支援和技术决策

救援技术小组做好前线指挥部的参谋,提出应急处理技术方案的建议,并在抢险救援中提供技术支持。当事故涉及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前线指挥部未能作出判断时,要及时向市建委和有关部门支援。务须迅速作出技术决策,及时发出有效指令,避免指挥错误或迟疑不决。

5、后勤保障

后勤队伍要随时向第一线抢险队伍提供通信、交通、运输、器材、动力、照明等方面保障。做好治安保卫、协助伤员救护、安抚等工作。

6、信息联络

信息联络组要联系有关部门、单位,及时传递指令和信息,报告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做好媒体工作。

7、配合事故调查

在防止事故扩大、救死扶伤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妥善处理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同保护事故现场、配合事故调查的关系。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指挥中心要派员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五、预案演练

每年的安全生产月(6月份)组织一次救援预案演练工作,并做好演练记录。

六、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本预案由FH县住建局制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市住建局2017工作总结

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安排的汇报材料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7年12月)

按照要求,现将我局及2018年工作安排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房地产业管理

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共40项,91.87万㎡,计划投资18.08亿元,本年计划投资11.10亿元。其中:新建项目8项,15.90万㎡;续建项目25项,52.54万㎡。预计年底竣工18项,34.53万㎡,累计完成投资7.15亿元

“去库存”工作稳步推进。工作中,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货币化安置比例,鼓励自主购买库存房源。在签约大厅设置库存商品房房源展区,鼓励被征收人自主选择库存商品房。通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等措施,促进库存商品房的销售。截至目前,消化库存商品房24.52万平方米、2540套,其中2017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全部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通过棚户区改造直接去库存536套,4.72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库存商品房45.45万㎡,6055套,其中:住宅33.79万平方米,3112套。“去库存”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房屋征收工作成效明显。2017年自治区下达我市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750套,11.2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15亿元。为积极做好去库存工作,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2017年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采取货币化安置。截止目前,房屋征收工作已基本结束,签约797套,超额完成自治区责任目标任务106%。2015、2016年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36栋回迁安置楼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19.17万平方米。截止目前,24栋回迁安置楼已主体封顶,其中10栋于年底交付使用,其余已开工回迁安置楼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将于2018年9月30日前完工。

保障性住房工作有序推进。***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正在进行网上公示阶段,同时与发改部门积极对接房屋租金测算事宜。力争2017年年底前,完成自治区责任目标入住率达到95%以上。

物业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积极推动“物业管理服务规范年”活动,召开物业企业推进会,传达自治区规范服务工作要求,以物业服务企业考核标准为内容开展系统培训,督促物业企业按照评分细则全面落实。重点落实“两箱三栏”上墙工作,开展专项检查10次,组织专人审核物业企业制度初稿,严格规范上墙公示内容。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住宅小区突发事件应急抢修等工程。截止目前,完成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147项,改造概算约200.63万元,完成应急抢修工程157项,改造概算约450.08万元。集中解决了一批居民反映强烈、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强化监管,稳步推进建筑业管理

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房屋建筑工程62项,70.47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工程43项,46.28万平方米;结转工程19项,24.19万平方米。

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加强培训学习,提升监督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不断深化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截止目前,开展建筑市场专项检查8次,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347份,整改意见2023条;召开质量安全技术交底会议38次;审结各类工业民用建筑项目图纸62项,42.79万平方米;受理176个项目,6941组材料检测,合格6626组,合格率达95%;制止并排除质量、安全事故10起,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断加大建筑业管理力度。积极发挥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作用,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有效遏制和严厉打击建筑市场违法转包、分包、挂靠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推行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实名制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及农民工工资“一卡通”制度,规范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使农民工工资能够按月及时足额发放。截至目前,建设工程社保费收缴152项,7108.87万元;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收缴85项,1695.03万元。

(三)统筹兼顾,精细做好市政公用事业管理

市政建设维护。建立市政巡逻维护队,坚持全天候、全方位不间断巡视。实施市政设施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有效确保了市政设施的安全运行。公共设施区域内安放多语种标识共计125块,维修道板7080平方米、边石1120米。清掏雨水沉淀井42座,疏通排污管线23公里。路灯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主要道路亮灯率达到98%以上。

园林绿化管理。2017年开展市区树木栽植、草坪种植、花卉种植、公园广场草坪补植工程、树池改造、苗圃及苗木驯化工程等8项绿化工程,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完成投资1280万元。

供热燃气管理。加大对我市燃气、供热企业安全大检查力度,确保燃气、供热设施设备安全运行。积极开展应急抢修工作,为百姓解决了采暖期供热跑、冒、滴、漏等困难问题。对全市28个小区45栋住宅楼5公里供热管网进行

“冬病夏医”改造工程,总投资约371万元,现已全部完成。居民反映因供热管网老化,集中连片不热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四)合理安排,扎实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2017年承担全市重点工程建设24项,续建8项,新建16项,总投资11.48亿元,已完成概算投资5.55亿元。主要包括市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市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主城区道板改造工程、旅游公厕、扎区棚户区(行政服务中心)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南区一道街城市道路工程、市区绿化等重点工程。截止目前,市区绿化、旅游公厕已全部完工,市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一级A排放标准,其它重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五)明确责任,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完善住建领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将安全生产与建筑施工、供热燃气等紧密结合,制定并下发2017年《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强化监督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措施到位,对建筑工地、供热燃气、市政设施等共开展10余轮次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未发生1起质量安全事故,在建工程的总体质量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显著提高。

(六)为民务实,认真做好维稳信访工作

针对住户反映公安局家属楼、边防大队集训楼、8506住宅楼为危楼的信访问题,我局已委托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上述楼房不是危楼并由设计部门制定维修加固方案;义务商贸城二期业主要求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信访问题,我局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施工方案,目前,已完成小区排水工作,待工程竣工验收后给予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年初至今,接待群众来访210余人次,接访处理信访人来信、来访、来电或政府网站等方式反映诉求信访案件91件,已协调化解信访案件87件,正在化解中的信访案件3件,信访案件化解率95.6%。

(七)跟踪落实,重点做好综合保税区巡视整改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综合保税区建设项目巡视整改工作会议精神及工作部署,先后6次组织召开局党组会议。对***市综合保税区1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法进行排查,找出主要问题所涉及的工程项目,对应相关法律法规,逐一列出对应处罚条款,并启动相应处罚程序。组织各区住建局及我市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专家评委、招标代理公司等170余人召开了全市建筑业市场行业管理警示教育大会。制定了我市《关于调整完善***市建设工程评标办法试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及《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投标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对我市2017年以来政府投资项目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招投标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八)加快推广装配式现代木结构建筑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市推进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按照市政府要求,2017年初,我局组织申报了***市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于2017年6月通过自治区评审,9月通过国家评审。

(九)积极推进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积极开展***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燃气专项规划、道路专项规划、供热专项规划、市政网建设规划五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五项专项规划均已完成初稿,并召开成果汇报会,按照会上提出的意见正在进行修改完善。

二、2018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工作和建筑业改革步伐。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全面落实住建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及五方责任主体质量终身责任制。深入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推进农民工工资月发放及“一卡通”监督管理工作。对建筑业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梳理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深入推进建筑业规范发展。

(二)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力度。把去库存作为房地产工作的重点,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细化《促进***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办法》,引导***市房地产市场科学开发、良性运行。执行好《***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采取“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确保公平分配。

(三)全力做好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楼交付工作。2014年以来,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楼已陆续竣工,并基本达到交付使用条件。2018年将做好鑫佳西苑、鑫佳小区、阜城A区等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回迁安置楼交付工作。

(四)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继续加大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和突发事件应急抢修工作力度,同时引进有实力的物业企业跟进服务,破解“服务”与“收费”的矛盾问题,逐步解决百姓反映突出的物业问题。

(五)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创新转变城市建设理念,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快城镇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供热、燃气、园林绿化、综合交通等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六)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强节能减排,降低建筑能耗,2018年计划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程20万平方米,不断提高建筑环境质量和空间舒适度。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七)积极做好投融资工作,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对接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完善相关项目要件,确保贷款资金尽快落实到位。建立城市建设项目库,针对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做好储备工作,完善项目前期要件,全力争取国家、自治区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第四篇:××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各有关部门参照本预案,制定相应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其他食品安全事故,由市卫生、农委、畜牧、贸工、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

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对公众造成的健康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做好应急准备,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

(4)依靠科学,有效应对。有效使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等科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水平和能力。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2.1.1 市政府设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后,成立绥芬河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本市行政区域的应急处置工作。

市应急指挥部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担任指挥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担任副指挥长,成员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性质和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确定,主要包括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市卫生局、市贸工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

农委、市畜牧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旅游局、市酒类专卖局、新闻媒体等单位负责人。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由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主任兼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2.1组织领导、指挥协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事故应急处置重大事项的决策,发布事故重要信息,审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等。

2.2.2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传达贯彻落实市应急指挥部的各项工作部署,督促各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实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有关部门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各项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事故及处理工作情况;向市政府、市应急指挥部及其他成员单位报送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2.3 成员单位职责

市卫生局 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查处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组织医疗救治、协调现场处置及有关技术调查,组织开展有关食品安全宣教培训工作。

市教育局 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教育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协助有关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集体用餐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及组织应急处置。

市公安局 负责组织、协调对食品安全事故中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侦查工作,维持食品安全事故现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市监察局 负责调查处理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

市民政局 负责协助做好受食品安全事故影响群众的生活救助工作。

市财政局 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医疗救助、组织查处、流行病学调查,可疑食物检测等应急措施所需资金的保障和管理。

市环保局 负责组织指导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置工作,指导、协调政府的污染处置,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市交通局 负责协助储运环节食品污染的应急处置,协助提供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道路交通运力保障。

市农委 负责食用农产品种植业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依法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用农产品,组织开展检验检测,监督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事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导致事故的农产品实施召回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责令停止销售。

市畜牧局 负责畜禽水产品养殖环节质量安全事故的调

查处置,依法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畜禽水产品,组织开展检验检测,监督畜禽水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导致事故的畜禽水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责令停止销售。

市贸工局 负责屠宰加工、酒类产销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协助流通,餐饮服务及出口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需重要生活必须品的调剂供应。

市工商局 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并进行检验,对已确认受污染食品,责令食品经营者停止经营,依法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退市食品实施跟踪监管;负责市场粮情监测,及时提出动用储备粮的建议,负责应急粮源的组织、加工、调运和供用。

市质监局 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造成的安全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组织开展检验,查明问题食品来源和去向,组织生产加工环节污染食品的召回和处理。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负责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及时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食品用工具及用具,责令经营者停止经营并销毁污染食品及原料,责令责任人清溪消毒污染食品用工具及用具。

市旅游局 负责指导旅行社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

预案、协助上级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涉及旅游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应急处置。

新闻媒体 负责制定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发布方案,组织、协调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对互联网及其他媒体信息进行管理。

各相关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实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同时有责任配合和协助其他部门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实现群防群控、群防群治。

2.3专家咨询机构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组建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咨询机构,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为事故级别核定、应急响应的启动调整和排除以及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指导和参与应急处置。

2.4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等,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配合卫生部门及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2.5 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需要成立相关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市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告给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1)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负有监管职能的部门负责或明确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实施救援处置工作,监督措施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2)事故处置组。由事故发生环节的有关监管职能部门负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有毒有害食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3)医疗救护组。由市卫生部门负责,迅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4)案件查办组。由事故发生环节的有关监管职能部门负责,迅速查办案件,追踪源头,惩办违法当事人;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查处。

(5)专家评估组。综合分析和评估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6)信息综合组。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汇总信息,向市应急指挥部及有关部门报告、通报情况。

(7)信息发布组。由新闻媒体负责,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及时发布信息,事故产生或可能产生

涉外问题时,及时向市外事部门通报情况,负责新闻媒体采访和互联网信息的监控工作。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 3.1 监测预警

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应及时向卫生部门报送食品安全检测情况,市卫生局综合分析各部门报送情况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发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3.2 事故报告 3.2.1 事故信息来源

(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与引发食品安全事故食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的信息;

(2)医疗机构报告的信息;

(3)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监测和分析结果;(4)公众举报信息;(5)媒体披露与报道信息;(6)国家和省通报到我市的信息。3.2.2 报告主体和时限

(1)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情况和信息,应当在1个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2)发现可能与食品有关的急性群体性健康损害的单位,应当在1个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接收食品安全事故病人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有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发现食品安全事故相关情况,应及时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或举报;

(5)有关监管部门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或举报,经初步核实后,应立即通报卫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并同时启动事故调查核实和相关信息收集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卫生部门和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6)经初步核实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卫生部门应按规定向本级政府及上级政府卫生部门报告;必要时,卫生部门和其他有关监管部门可直接向省卫生厅报告事故信息。

3.2.3 报告内容

医疗、技术机构和社会团体、个人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疑似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时,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人数等基本情况。

有关监管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时,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伤亡人数、检测结果、事故报告单位信息(含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

式)、事故简要经过、初步判断的事故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内容。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和应急处置工作进程,还应报告事故修正信息(包括事故的发展及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及影响因素)、事故鉴定结论、处置工作总结、类似事故防范和处置建议等内容。

3.3 事故评估

3.3.1对经过初步核实的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或举报信息,有关监管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事故评估建议,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卫生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由卫生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开展食品安全事故评估。

3.3.2食品安全事故评估是为了核定食品安全事故级别和确定采取的措施而进行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污染食品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及影响范围,是否已造成健康危害及严重程度;

(2)事故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3)事故发展蔓延趋势。3.3.3事故级别核定

经初步核定认为需要启动应急响应的,卫生部门会同有关监管部门,根据事故评估结果和专家组提出事故级别建议,核定事故级别。应急响应 4.1事故分级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可控性和严重程度,分为一般(Ⅳ)、较大(Ⅲ)、重大(Ⅱ)、特别重大(Ⅰ)四级(以下分别简称为Ⅰ级事故、Ⅱ级事故、Ⅲ级事故、Ⅳ级事故)。

4.1.1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Ⅳ级食品安全事故:(1)有证据证明存在或可能存在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的;

(2)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政府认定的其他Ⅳ级食品安全事故。4.1.2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Ⅲ级事故:

(1)有证据证明存在或可能存在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并涉及2个以上县市,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的;

(2)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或者中毒人数100人以下并出现10例以下死亡病例的;

(3)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Ⅲ级食品安全事故。4.1.3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Ⅱ级事故:

(1)受污染食品流入本市行政区域,造成或经过评估认为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的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

(2)发现在我国首次出现的新的污染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造成严重健康危害,并有扩散趋势;

(3)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或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Ⅱ级食品安全事故。4.1.4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Ⅰ级事故:

(1)有证据证明存在严重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流入本市行政区域,并造成特别严重健康损害的;或经专家委员会评估,认为是个危害特别严重的。

(2)国务院认定的其他Ⅰ级食品安全事故。4.2分级响应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遵循“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事故的性质、影响程度和发展态势等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2.1 IV级应急响应

发生IV级事故,由市政府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并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部报告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必要时请求上级应急指挥部启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接受上级应急指挥部的组织、指导和协调。

4.2.2 Ⅲ级应急响应

发生Ⅲ级事故,市政府开展先期应急处置,并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部报告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事故发生单位保护好现场,并按照相应处置方案,联合卫生行政等有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4.2.3 Ⅱ级、Ⅰ级应急响应

发生Ⅱ级、Ⅰ级事故,市政府积极协省、国家应急指挥部开展先期应急处置。

4.3 应急响应措施

Ⅲ级、Ⅳ级事故发生后,市应急指挥部根据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采取下列处置措施,以最大程度减轻事故危害:

(1)卫生部门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组织指导医疗机构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患者的救治,以防止或减少人员伤亡。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检测,查找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3)农业、畜牧、贸工、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监管部门强制性就地或异地封存事故相关食品及原料和被污染的食品用具设备、工具及容器,责令责任人彻底清洗消毒被污染的食品用具设备、工具及容器,消除污染。下设检验机构的部门应及时组织检验机构开展抽样检验,尽快查明与判断事故原因。

(4)对确认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相关食品及原料,农业、畜牧、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监管部门责令生产经营者召回、停止经营,并做销毁处理。检验后确认未被污染的应予以解封;责令生产经营企业或个人承担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的人员健康伤害或患者的救治费用。

(5)市应急指挥部组织专业技术机构对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检测,专家委员会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分析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事故调查和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4.4 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消除或控制、伤病人员的救治,现场和受污染食品的控制、周边环境污染的控制、次生和衍生事故隐患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响应。

4.4.1 级别提升

当事故进一步加重,影响和危害扩大,并有蔓延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及时提升响应级别。

在学校或托幼机构、全市性或区域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予以高度重视,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一级,加大应急处置力度,确保迅速、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维护社会稳定。

4.4.2 级别降低

事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经专家委员会研判,认为事故危害降低到原级别评估标准以下或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可降低应急响应级别。

4.4.3 响应终止

当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并达到以下两项要求的,经专家委员会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应及时终止响应。

(1)食品安全事故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治,原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且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

(2)现场、受污染食品得到有效控制,食品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4.4.4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

Ⅳ级事故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后提出响应级别调整或终止建议,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市政府应结合调整后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4.5信息发布

Ⅳ级食品安全事故,其影响限于特定区域的,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发布相关信息,新闻媒体配合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后期处置 5.1 善后工作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事故责任单位支付各种赔偿、治疗费用,负责事故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民政部门应妥善安置和慰问事故受害和受影响人员,消除事故影响,恢复正常秩序。

5.2 赔偿与补偿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并承担受害人后续治疗及保障所需要全部费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征用的个人或集体单位物资应及时给予补偿,应急及医疗机构垫付的应急处置及医疗救治费用应从应急资金中返拨。

5.3 保险理赔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应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5.4 总结评估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总结评估,分析事故原因、影响因素和经验教训,评估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提出防范和处置建议,完成总结报告。应急保障 6.1 信息保障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市直有关部门相关技术机构建立并管理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包含食品安全监测、事故报告与通报、食品安全事故隐患预警等功能;建立健全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市直有关部门应设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举报电话,畅通信息报告渠道,确保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及时报告与收集;构建信息沟通平台,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

利用。

6.2 医疗保障

卫生部门要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在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时迅速启动医疗救治。

6.3 人员及技术保障

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机构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健全专家队伍,为事故及其级别核定、事故隐患预警及应急响应等提供人才保障。各有关部门应提高食品安全事故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促进县市区的交流和合作,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保障。

6.4物资与经费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的储备与调用应予以保障;使用储备物资后应及时补充;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医疗救护等所需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应急资金。

6.5 社会动员保障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协助参与应急处置,必要时征用企业及个人物资。在动用社会力量或企业、个人物资进行应急处置后,应及时给予补

偿。监督管理 7.1 预案演练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指导市直有关部门开展全市性或区域性Ⅳ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及应急响应能力,及时总结评估应急演练结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7.2宣教培训

市直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专业人员及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相关的工作能力,强化公众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7.3奖惩

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玩忽职守、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食品安全事故重要情况,或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附则

8.1预案管理与更新

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有关的法律法规被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相应发生变化,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和完善本

预案。

8.2名词解释和说明

本预案所称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并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事故。其中,经评估认为造成一定程度公众健康危害或对社会公共秩序产生严重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3施行时间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第五篇: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山东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及食品生产贮存、运输、流通和餐饮服务等环节发生的,危害或可能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食品安全事故中涉及传染性疫情的,按照《**市传染病疫情处置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处置。

1.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科学评估,依法处置;预防为主,控制风险;信息畅通,高效应对。

1.5.风险评估

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业态复杂,多、小、散、低特点突出,对外依存度高,60%以上的食品依靠外埠供应。我市食品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外埠食品进入本市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因食品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和供应渠道复杂、食品消费需求差异等造成的食品生产经营自身的风险;因农药、废水、污水污染,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剂量添加,病虫害和畜禽疫病等引起的食品污染风险;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风险。我市食品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5月至10月),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餐饮服务环节居多,但可追溯到流通、生产以及种养殖环节。存在Ⅳ级食品安全事故风险,发生Ⅳ级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概率较低。

1.6.事故分级及应对

1.6.1.事故分级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等4个级别(详见附件)。事故等级的评估核定,由市场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

1.6.2分级应对

食品安全事故的防控应对遵循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进行应对。

(1)初判发生重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省级以上政府负责应对。

(2)初判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由市政府负责应对。涉及省内跨市行政区域的,请求省政府或相关部门提供支援或负责应对。

(3)初判发生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区(市)政府负责应对,当食品安全事故超出事故发生地区(市)政府的应对能力时,由市政府提供支援或者负责应对。涉及跨区(市)行政区域的,由市政府与有关行政区域的政府共同负责应对。

2.组织指挥机制

2.1.市食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专项应急指挥部)

2.1.1人员组成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一般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必要时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食安办”)主任〕担任。成员由市市场监管局、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海关等部门领导及各区(市)政府分管领导组成。

2.1.2主要职责

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处置法律法规,分析、研究食品安全事故防范与处置工作重大问题,作出重要决策和部署;组织、协调、指挥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负责重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先期处置,必要时请求省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给予支持;对于某些敏感的、可能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食品安全事故或预警信息,加强监测,组织专家会商研判,按规定做好信息报告、预警和应急响应,必要时提升响应级别;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趋势,决定启动、终止应急响应,负责组建现场处置指挥部;指导区(市)政府做好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置工作;承担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2.2.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办公室主任由市市场监管局分管领导(市食安办分管领导)担任。主要职责:承担市专项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组织落实指挥部决策及部署;组织、协调成员单位按照预案和职责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演练、评估与管理;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监测预警、信息收集制度,统一接收、处理、核实与研判信息,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报告工作;负责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工作;负责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所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培训、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负

责本预案专家组的日常管理和联系工作;配合区(市)政府做好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置工作。

2.3.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负责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办公室各项职责。组织、指导、监督、协调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责任调查处理工作。负责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置、违法行为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市委宣传部:负责信息发布方案的制定及外宣报道口径。根据指挥部要求,组织协调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新闻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负责受理事故发生现场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指导查处食品安全虚假新闻。

市委统战部: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做好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相关工作。

市委网信办:负责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和舆论引导。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粮食收购、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和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市教育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营养餐等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办工作;配合调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好事故现场治安管理工作,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市民政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等食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工作所需资金的保障和管理。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房屋市政工地食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非法占用公共道路等公共场地从事经营活动的食品摊贩经营食品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应急处置等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客运站、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食品经营者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因环境污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环境监测;协调、指导、监督环境污染处置工作,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作出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食用农产品、食用畜禽及其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技术鉴定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市海洋发展局:负责食用水产品从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技术鉴定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市园林和林业局:负责食用林产品(含干果和管辖范围内的水果)从种植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技术鉴定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伤员医疗救治,会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等工作。

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涉及旅游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

市商务局:负责做好猪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调控工作。

**海关:负责因进出口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通关环节应急处置、案件查处等工作。

各区(市)政府负责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内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置工作和较大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的先期处置工作。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可增加其他部门作为成员单位。

2.4现场指挥部

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牵头,负责组建现场指挥部,视情成立事故调查、危害控制、医疗救治、新闻宣传、专家咨询等工作组,并建立现场指挥部相关运行工作制度。各工作组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有序开展救援和现场处置工作。工作组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综合协调组:由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牵头,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事故涉及的区(市)政府参与。负责综合协调、公文运转、会议组织、会议纪要、信息简报、综合文字,资料收集归档,救援证件印制发放,处置信息调度、汇总、上报,与上级工作组的协调联络等工作。

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会同市卫生健康、公安及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或由指挥部确定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评估事故影响,做出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对涉嫌犯罪的,依照有关规定由有关部门向公安部门移送,由公安部门负责立案侦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监管部门及其他机关工作人员存在失职、渎职等行为提出处理建议。

危害控制组: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部门为主负责,会同相关监管部门监督、指导事故发生地政府职能部门召回、下架、封存有关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等,严格控制流通渠道,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医疗救治组:由市卫生健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有关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专家咨询组:由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和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相关方面专家组成。负责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为应急响应的调整和解除及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指导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新闻信息组: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会同事故发生地区(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组织事故处置宣传和舆论引导,并采用适当方式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检测评估组:由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牵头成立检测评估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检测机构等。负责组织实施相关检测,综合分析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维护稳定组:由事故发生地区(市)政府牵头,加强对事故发生地的治安管理,维护好事故现场秩序,积极化解因事故造成的矛盾纠纷,保障社会稳定。

如事故涉及较大范围的经济赔偿问题,可单设民事赔偿组,负责指导事故发生地政府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3.监测与预警

3.1.监测

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组织市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区(市)市场监管局(食安办)等单位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监测预警体系,采取专业监测、重点监控等方式,监测、收集信息。

各级市场监管局(食安办)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处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评估研判本辖区食品安全风险形势。建立完善重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及时进行预警,并提出防范应对工作要求;在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确认后,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及时部署,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对于涉密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有关部门应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做好信息保密工作。

3.2预警

3.2.1预警分级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划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四个级别,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标识。

3.2.2预警发布

(1)蓝色、黄色预警信息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

(2)橙色、红色预警信息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批准发布,抄报市政府总值班室和省市场监管局(省食安办)。

(3)预警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

(4)对于食品安全事故预警信息,要及时向宣传部门通报情况,以便及时组织舆论引导工作。

(5)对于可能影响本市以外地区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经市政府批准后,应及时上报省市场监管局(省食安办),并视情况向可能受到影响的相关地区进行通报。

3.2.3.预警响应

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食安办)、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

(1)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食安办)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做好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的收集、宣传和相关情况通报工作;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及时发布进展情况、评估结果和防范性措施,防止炒作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2)各成员单位要实行24小时值守,保持通信联络畅通,防护设施、装备、应急物资等处于备用状态,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确保有关人员

2小时内完成集结。

(3)对于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食品及相关产品,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依法宣布并采取查封、扣押、暂停销售、责令召回等临时措施,并同时公布临时控制措施实施的对象、范围、措施种类、实施期限、解除期限以及救济措施等内容。

3.2.4.预警调整及解除

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影响程度和应急专家组的意见,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预警调整的建议,经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批准后,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通报相关部门。

依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变化情况,经确认事故危害基本消除,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由预警信息发布单位宣布解除预警。

预警解除后,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发布解除临时措施的信息。

4.信息报送

4.1.建立报告、举报制度

市市场监管部门(市食安办)要会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与举报系统,向社会公布受理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举报电话,并保障系统有效运行。

任何单位、个人有权利和义务按照早发现、早报告的要求,向我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举报食品安全事故及隐患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4.2事故信息来源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企业及餐饮服务单位报告的信息;

(2)食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单位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报告的信息;

(3)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报告的信息;

(4)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报告的信息;

(5)经核实的消费者举报或者投诉信息;

(6)经核实的媒体报道信息。

4.3.报告主体和时限

(1)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情况和信息,要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报告。

(2)发生疑似与食品有关的急性群体性健康损害的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市)食品安全监管、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3)接收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病人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区(市)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4)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有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发现食品安全事故相关情况,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区(市)食品安全监管、卫生健康部门报告或举报。

(5)区(市)有关监管部门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接到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举报,应立即向同级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

(6)事发地区(市)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接到疑似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后,应当及时向市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实、调查,并在1小时内先电话后书面报告核查情况。对于食品安全事故核实、处置过程涉及跨行政区域的,要及时通报跨行政区域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必要时报请上级部门协调。

初步判断为一般(Ⅳ级)级别食品安全事故且需要启动应急响应的,应在区(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职责分工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对于30人以下的一般(Ⅳ级)食品安全事故,可适当简化报告次数,但不得少于两次(初次报告、总结报告)。对于30人以上的一般(Ⅳ级)级别食品安全事故,要及时报告阶段性进展情况。

初步判断为较大(Ⅲ级)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向同级政府和市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市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接报后应当1小时内先电话后书面报市政府,并在2小时内报告省市场监管局(省食安办)。紧急情况下,要边核实、边处置、边报告,可越级上报。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有关区(市)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通报。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采取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直至应急响应结束。

对于事故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或涉及敏感群体,以及可能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不受分级标准的限制,应在1小时内先电话后书面报告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或市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

接到国家、省、市领导批示的,相关承办部门及单位要及时报告办理情况,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汇总后,上报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市政府。

4.4.特殊通报

涉及台、港、澳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的,由市市场监管部门(市食安办)上报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部门(省食安办),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涉外预案规定处置。

4.5.报告内容及要求

4.5.1.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

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4.5.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4.5.3.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总结报告应在事故全部调查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

5.应急响应和终止

5.1.先期处置

5.1.1.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事发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救治病人,妥善保护可疑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不得转移、毁灭相关证据;按照相应的处置方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应当组织涉及该事故的人员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

5.1.2.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或举报后,事发地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协调、动员有关专业应急力量迅速赶赴现场核查,并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医疗救治、调查核实等先期处置工作;组织专家进行会商,及时对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发展趋势等现场动态信息进行评估上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灾害,并做好启动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

5.2分级响应

(1)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由事发地区(市)政府启动应急响应,组织调动事发单位、区(市)政府相关应急处置队伍和资源进行协同处置。根据事态发展严重程度和实际需要,市有关部门启动部门应急响应配合处置。

(2)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建议,报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启动应急响应,组织调动事发单位、区(市)政府,以及市相关应急处置队伍和资源进行协同处置。

(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初判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的,市政府先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协调区(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单位全力组织救援和先期处置,及时向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情况。省政府、国家成立应急指挥部或派出工作组后,按照上级应急指挥部和工作组的部署要求组织实施处置和救援救治工作,并及时报告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等情况。

5.3.指挥与协调

(1)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区(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或区(市)政府分管领

导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

对于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中的敏感事件、具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区(市)政府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应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市有关成员单位主要或分管领导应根据需要赶赴现场或到市专项应急指挥部进行协调处置。

(2)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区(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市有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

对于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中的敏感事件、具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多的事件等,区(市)政府主要领导、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有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应根据需要赶赴现场或到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处置。

(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市政府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或到市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处置。区(市)政府主要领导、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有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

(4)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

5.4.应急处置措施

5.4.1.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区(市)政府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事故应急处置,负责事故进展工作报告。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给予指导、监督和支持。

5.4.2.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应在先期处置的基础上,针对事故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组织有关部门或工作组,视情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危害。

(1)医疗救治组有效利用医疗和药品资源,组织和救治患者,并采取妥善安置、救助等措施,防止或减少人员伤害。

(2)事故调查组和检测评估组及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食品检验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检验,尽快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建议。对涉嫌犯罪的,公安部门要及时介入,开展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侦破工作。

(3)危害控制组应依法就地或异地封存与事故有关的食品、原料和被污染的食品相关产品;待现场调查完结后,责令彻底清洗消毒被污染的食品用设备、工具及容器,消除污染;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原料,依法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检验后确认未被污染的应予以解封。

(4)指挥部办公室会同专家咨询组研判评估事故发展态势,预测事故后果,提出应对措施,并向事故可能蔓延的地方政府通报信息,提醒做好应对准备。事故可能影响到国(境)外时,及时报请省政府、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协调有关涉外部门做好相关通报工作。

(5)维护稳定组依法从严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哄抢财物等扰乱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并及时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6)必要时,启用本级财政设置的应急资金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

5.4.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区(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单位全力组织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处置进展等情况。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各工作组按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为上级政府及应急指挥部派出的应急支援队伍提供条件保障。

5.5应急联动

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加强与省政府、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事发地区(市)政府应急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沟通联系,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同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和周边相关地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明确信息共享、通信联络、队伍及资源调动程序等工作。

5.6.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5.6.1.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条件

(1)响应级别调整

当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危害性进一步加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时,应当及时提升响应级别。

当事故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或涉及敏感群体时,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加大处置力度,确保迅速、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

对事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且经研判认为事故危害降低到原级别评估标准以下,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应当相应降低响应级别。

(2)响应终止

当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并达到以下两项要求,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的,应当及时终止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治,原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的,并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

--现场、受污染食品得到有效控制,食品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5.6.2.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

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论证,评估认为符合级别调整条件的,提出调整响应级别的建议,报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批准实施。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事故发生地区(市)政府应结合调整后级别采取相应措施。评估认为符合响应终止条件时,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6.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应当遵循依法、及时、准确、客观的原则。事故信息发布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新闻宣传组统一组织实施,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新闻通稿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市)政府、市专项应急指挥部要组织做好网络和媒体的舆情引导,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问题,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置

区(市)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7.2.社会救助

区(市)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安置场所设置、救济物资接收、使用和发放等政府救济工作;协调做好市慈善会、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和国际性慈善组织的社会救助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救济物资的接收、使用和发放等情况。同时,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性质及工作需要,按照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妥善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适时提供法律援助,正确引导受害人依法索赔。

7.3.保险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害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7.4.评估与总结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会同各工作组及相关单位对食品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分析事故原因,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完成总结报告,并按规定报本级政府及上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8.应急保障

8.1.信息保障

各级食安办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系统和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信息报告和举报电话,畅通信息报告渠道,确保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及时报告和及时收集。

8.2.医疗保障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伤员医疗救治,协助做好有关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8.3.人员保障

根据需要,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会同有关部门,依托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队伍以及具有一定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辅助性队伍,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健全专家队伍,为事故核实、级别核定、事故隐患预警及应急处置等相关技术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8.4.技术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受指挥部或者指挥部办公室委托,各级食安办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协助检测机构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食品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有关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事故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研究,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保障。

8.5.物资和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物资,提供应急救援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8.6.社会动员保障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协助参与应急处置,必要时依法调用企业及个人物资。在动用社会力量或企业、个人物资进行处置后,应当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9.宣传培训与演练

9.1.宣传培训

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广大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区(市)两级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9.2.演习演练

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结合应急预案实施情况,因地制宜,统一组织全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至少每两年组织演练一次。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脚本、演练评估和相关音像资料要及时归档备查。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

10.责任追究

对应急处置工作推诿扯皮、不作为,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中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现场处置中失职、渎职,以及应急准备中对责任应尽未尽并造成严重后果等不履行或不当履行法定职责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附则

11.1.名词术语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1.2.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在实施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根据实际适时修订完善。

各区(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参照本预案,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各自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报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备案。

11.3.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市住建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住建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县住建局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XX县住建局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为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水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

    住建局城区防汛排涝工作应急预案

    住建局城区防汛排涝工作应急预案为扎实做好2020年城区防汛排涝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市历年来的防汛工作实践经验,制定本预案。一、工作目标在市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

    市住建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市住建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Xx年XX局办公室在局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公室全体人员团结一致,以服务大局为中心,紧紧围绕我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

    市住建局“三万”工作汇报

    市住建局“三万”活动工作汇报 2011年12月初,市委市政府召开“三万”活动大会,全力部署新一轮“三万”工作,市住建局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利用“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

    市住建局 文明创建专题

    建设美好家园 住建与您相伴 ——文明创建活动系列专题报道(四) 口播: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重要的城市品牌。近......

    东莞市住建局防汛防旱防风应急子预案

    附件2 东莞市住建局防汛防旱防风 应急子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对接《东莞市防汛防旱防风应急预案》,明确东莞市住建局防御和处置洪涝、台风、干旱灾害(以下简称:水旱风灾......

    市住建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材料

    市住建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材料市住建局党组2011年10月28日2011年,市住建局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

    市住建局2010年工作要点

    市住建局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是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挂牌之后的第一个工作之年,是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站在新的起点,推进“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人居家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