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课小组讨论和课题论文参考题(郑旭敏)
《思想道德修养与基础》推荐书目和讨论题
一、推荐书目:
1、《那时那人那事:名人记忆中的大学生活》,王坤庆,吴俊文、王坤庆、吴俊文,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道德是否可以虚拟: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研究》,王贤卿,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3、《大学生活:困惑与反思》,唐汉卫、吴秀霞,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4、《带着野心上大学》,杨成钢,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
5、《我的成功不是偶然:马云给年轻人的创业课》,任雪峰,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
6、《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的哲学稻盛和夫(Kazuo Inamori)》,吕美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李开复、范海涛,中信出版社,2009
8、《人生不设限》,力克•胡哲、彭蕙仙,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9、《活在珍贵的人间:哈佛精英的人生规划》,余闲,武汉出版社,2010
10、《照亮年轻的路:李开复给年轻人的人生课》,郑光辉,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
11、《活法》,稻盛和夫,东方出版社,2009
12、《不可不知的1000个法律常识》,徐宪江,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
13、《正义论》,罗尔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14、《寻找法律的印迹》,余定宇,法律出版社,2010
15、《法治十年观察》,梁治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6、《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17、《幸福了吗?》,白岩松,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18、《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茅于轼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19、《梦非梦》,端木公,半金,海天出版社,2010 20、《走向权利的时代》,夏勇主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21、《破解幸福密码》,毕淑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22、《人生的七重门》,李志强,新世界出版社,2010,23、《价值自觉与人的价值》熊晓红、王国银,人民出版社,2007
24、《大学时期要做的50件事》
25、《西方哲学15讲》(图书馆藏书)
26、《在北大听讲座》
27、《听大师讲哲学:活着究竟为什么》 28《世界是平的:21世界简史》
29、《常识》托马斯.潘恩 著 30、《狼图腾》
31、《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 著
32、《幸福的方法》
33、《麦田里的守望者》
二、讨论题:
(一)我的人生,我做主
1、行走在“宅”与“行”之间
2、解读大学“夜生活”
3、大学生闲暇时间大盘点,4、我的大学我的梦„„
5、我们来大学干什么?我们追求怎样的大学生活方式?
6、你认为自己具备公民资格了吗?请举例说明。
7、请分析“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
8、人究竟是为自己活还是为别人活的?你是否赞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说法?怎样才算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9、结合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谈谈,大学生应该有怎样的信仰?
10、你认为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联系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成功的案例或心得来谈。
11、生活中你曾经历过怎样的道德两难困境,后来你又是如何解决的?
12、探秘“裸婚”时代的大学恋爱路线图 „„
(二)我的大学,我规划
1、大一新生是否应该带电脑?
2、大一学生早晚自习之考察
3、读书Or找工作?
4、今天我们讲理想信念很空洞、很不符合时宜吗?入党是为了今后有敲门砖和护身符吗?
5、大学校园爱情能否持久?怎样看待婚前性行为?
6、联系自己身生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培养什么样的法律思维方式?
7、如何认识大学生开车上学?
8、在校大学生该不该以拿奖学金作为追求目标?
9、大学城的食品安全之殇何时休? „„
(三)我的就业,我掌握 大学生就业之大家说。就业还是创业?
老师应该投学生所好吗?——大学课堂教学“引领”or“迎合”的权衡 我的专业与就业调查。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参观我校大学生创业园后你有何想法?你是否赞成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 „„
(四)、我的社会,我观察
1、校园文化之我见
2、性与爱——不得不说的话
3、中国教育究竟缺了什么?
4、我们的道德观察
5如何在德与法中hold住?
6、“我还要相信他人吗?”——关于信任危机的思考
7、我国的周边环境和南海局势怎样?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8、怎样看待新一轮“大学生出国热”?如何评价“海外军团”现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9、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一元官司”问题?
10、现代社会要不要做好人?怎么做好人?(南京版、天津版、乐清版“彭宇案” http://)
11、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为什么存在“知道,做不到”的现象?如何克服这种现象?
12、大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道德失范的情况?你认为加强道德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13、如何评价中国的法治水平和改革30多年来的法治进程?
14、《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法律精神是什么?它保护了谁的利益?
15、如何看待社会上那么多“门”事件?转还是不转——如何对待网络帖子?
16、微博是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7、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18、当今中国老百姓普遍变成“老不信”,这是社会的倒退还是进步?
19、面对校园周边频繁作案的小偷,大学生该不该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去抓捕?
„„
说明:
1、上述讨论题可用于小组讨论,也可用于课题论文之选题。
2、上述选题仅供参考,同学们如果还有更好的选题,热烈欢迎自己选题(这个我更喜欢!)
第二篇:公共基础课的功能阐释和实践研究 结题论文付红梅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阐释和实践研究》的结题论文
嘉祥职业中专 付红梅
本课题自立项以来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利用了多种途径和方法如: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讨论法、实验研究法等。经过我校文化基础课教师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一、首先,对公共基础课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功能进行了合理的定位。
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是服务的功能,即直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态,中等职业教育要直接为人才市场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及应用人才。公共基础课是职业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应立足于“低难度,高技能”,“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于为学生的 人生观、价值观和全面的素质培养服务,为专业能力的 学习和岗位需要以及持续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发展需要服务。
(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全面的素质培养服务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因而它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引导意义。
当前,由于社会因素的复杂多变和多元价值的存在,加之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被高一级学校筛选下来的,走进职业学校,是不得已的选择。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对生活没有坚定的信念,随波逐流,厌学、颓废等不良情绪滋生蔓延。由于缺乏精神支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脆弱,打架斗殴,早恋,沉迷网络等现象比比皆是。针对学生的现状,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师,该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全面的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呢?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发挥基础课教学的优势: 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充分发挥基础课教学的优势,以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情境表演,职业场景的模拟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的同时,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从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在变动不定的世界寻求到一个相对安定的精神家园。2.对学生积极的表现多表扬多鼓励,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优势。
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的给以肯定表扬,增强学习进步的信心和勇气。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个体充分的尊重、理解、关心与信任,营造愉快活泼、和谐协作、积极向上的教育气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激励,才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为学生职业能力和持续发展服务 1.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职业学校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包含职业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人群关系,而且包含不同职业之间的人群关系。这就意味着,学生未来的工作过程不仅是一个操作过程,首先是一个社会过程。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工作纪律等观念,更要让学生具备工作中多数成员所“必需”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知识;不但要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要培养其作为一个社会主体的整体素质。
2.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职业学校的学生之所以学生公共基础课的兴趣不高,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习意义的缺乏,二是不明确角色意识。公共基础课要以满足学生职业需求出发,以满足实际职业能力为主。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教育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有与职业角色有关的问题,在教师主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分别承担不同角色: 教师通过对学习活动的精心设计,营造新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提供与课题相关的 信息资料或学习资料,以职业岗位中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进行的相对完整的工作程序为逻辑顺序,按照职业案例的实际需要来组织学科知识,并通过设计职业实践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职业情境活动,从中引申出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获取知识及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发展需要服务 1.培养学生面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
在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尊重学生本身的价值,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精神素质的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学的目标,应该定位于让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样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建立“人人可成才”的学习环境,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特长和优点,并逐步强化特长优点,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个性化的发展。
2.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里,一方面,劳动者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毕竟有限,他们日后踏上社会,也许会从事与在校所学专业不同的工作,这都将使他们面临着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的问题。公共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 方法。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心智的重要成型期,可塑性强。在这个阶段逐渐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使他们今后在社会上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使终身教育思想真正在教学中落实到实处。
综上所述,公共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并不是从属地位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共基础课改革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素质培养而忽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要坚持以能力为基础,以 就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二.由上述公共基础课在职业学校的作用的正确认识,并以此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作指导,我们公共基础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首先,加强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认识,不可忽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学英语没有用,当我讲到
(二)改革了课堂教学,课堂上不再以教师为主进行满堂惯,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和主动性,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力课堂。例如,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查资料或者集体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再如,进行情景表演,各种形式的比赛等。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如,各种教学媒体影像、视频,图片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简单化,让学生易于接受。
(三)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课的测评方法。
将文化课纳入统一检测考试,改革公共基础课考试、考核模式,更新考试办法和内容,树立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允许多次考试,把固定考试和统一考试相结合,学生可以随时参加考试,外地实习或不在校的学生,把试卷寄往实习单位由带队教师负责考试,并将成绩反馈。最后,严格标准,把好质量关。逐步形成文化课考试不合格不能毕业的传统。
(四)为全体学生的不同需要服务。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不同需要的学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就业和升学两种需求并重,不荒废任何一方,对口升学,单招等不仅能吸引家长和学生报考职业学校,是稳定农村职业学校规模的方式之一,也是中职生一个更高质量就业的出口。公共基础课要针对高职和大学进行专门教学,在考核方法上进行相应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的教研初见成效,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致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