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备考2012人大硕士国关研究生参考书目
备考2012人大硕士国关研究生参考书目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必看】
年年都要把这个问题重新拎出来谈一下,很关键,很重要,那就是复习的书目问题。首先明确,从2009年开始,人大考研所有科目都不指定参考书,所以,现在是没有官方的、权威的一个名录。
那么,如何确定考研书目呢?
原则一,根据以前开出的书目,遵循历史沿袭; 原则二,根据考试命题的范围和重点,尊重客观规律;
原则三,根据2011年人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今年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课是两门,一门是政治学原理,一门是国际类综合,涵盖三门课程: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原则四,人大老师们的教材,老师你敢不尊敬啊!
那么,2008年报考人大国关•国政国关外交三个专业的书目,官方开出的是下面这个名单: 序号 书名 主编 出版社 年版 备注 《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 《政治学原理》 景跃进、张小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 王绳祖 法律出版社 1986年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 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国际政治经济专业英语》 刘文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国际政治》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 10 《中国外交》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
面对十本书,大家最初都会有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不少同学准备拿出愚公移山的气势,准备把十本书全部搞掂。
我总说,我们不是去参加开心辞典,也不是参加幸运五十二,你不用把自己打造成百科全书,你需要在这十本书中找到最核心的、最符合考试内容和特色的。所以,最核心的教材就是俗称“两史两论”。我想现在在搞辅导的同学很多,大家可能意见会有出入,但是这个问题上面,我想所有人都是统一的。
核心教材(四本): 《政治学导论》(第三版)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第二版)王绳祖 法律出版社 2004年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以上我是用当当网找到的四本书的最新版。物是人非,人都非了,物能不变了。你不能指望老师拿着旧版本的东西考察你吧,所以,请买最新版。
那么,那个书单里,别的书都可以不管,原因总的说一个,就是考试不考!具体到具体的书,自然有具体的理由,有些话不放到台面上说,欢迎大家和我私下交流。那么杂志的话,我的原则是不推荐。
那么核心教材肯定不够,那么接下来我所要推荐的是 我个人实践经历也好辅导他们也好的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政治学导论:
《政治学原理》 景跃进、张小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虽然以前考试这本书就不是重点,两位老师也去清华了,但是我还是这本教材编的很好,如果要拓展视野的话,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 杨光斌 2006年
(推荐原因:1,杨老师研究重点;2,考试的考查重点。不用全看,但是一定要学会吸取精华。)
今年2011年我愿意给大家多一本的推荐——《政治科学》(第九版),【美】迈克尔•罗斯金著,林霞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就是,看了事半功倍,帮助理解那些抽象的、本来就来自西方的东西)
国际政治学概论:
今年我首推《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概论》(白云真、李开盛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不推荐倪世雄那本《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因为前者更适合我们大多数跨专业同学,适合应考,适合我们把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理论理出个一二三四五,适合大家现阶段的水平和收纳能力,适合国关理论的最新发展。
陈岳、宋新宁:《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
(不用全看,不用管经济部分,注重看看政治部分)
国际关系史: 我的推荐是: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唐贤兴(用过的都说好)
冷战史的考察是风起云涌,我首推的教材是北大牛军的《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考冷战史归根到底就是美苏争霸那点事儿。
当代中国外交
《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
杨公素 张植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归纳总结得很有条理,也比较贴近时代一些。
以上就是书目的问题
我推荐的书目和我本身对这个考试的理解是紧密相关的
张锐:【最懂考研】【真题答案】备考2012年人大国关研究生资料全新上市 http://bbs.newslist.com.cn/thread-463453-1-1.html 张锐:备考2012年考研新动向和春季复习重点 http://bbs.newslist.com.cn/thread-463470-1-1.html
更多信息可以通过“国际关系论坛人大版”了解 也可以和QQ(312206706)版主联系。
第二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读书目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读书目
各人看法有不同,择其善者而从之
(一)语言教师发展研究类: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汉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对外汉语教学名师访谈录》(李景蕙卷),崔希亮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帕克·帕尔默[美]著,吴国珍、余巍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徐碧美[港]著,陈静、李忠如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二)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类:
《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章兼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语言教学原理》,盛炎,重庆出版社1996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吕必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张德鑫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程裕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黄锦章、刘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吕必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崔永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汉语与对外汉语研究文录》,赵金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李泉,教育教学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本),商务印书馆2006
《对外汉语教学论》,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崔永华、杨寄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怎样教外国人汉语》,李珠、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周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汉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周小兵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三)语言习得及心理认知研究类: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蒋祖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江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引论》,张灵芝,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Cook, V.J.2000.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北京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Ellis, R.1999.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四)语言研究类:
《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科姆里著,沈家煊译,华夏出版社1989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79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五)文化类:
《中华文明史》(四卷),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跨文化交流》(第6版),萨莫瓦尔(Larry A.Samovar)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跨文化交流:中西方交往的习俗和语言》,李学爱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六)专业期刊:
《世界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学习》,延边大学
《汉语教学学刊》,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语言文字应用》,教育部语用所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广州暨南大学
《对外汉语研究》,上海师范大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当代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国外英文版外语教学杂志、中小学教学杂志
(七)国内专业网站: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网站(http://hanyu.pku.edu.cn)
全国各主要高校对外汉语学院网站
国家汉办网站(http://)
国内外中小学教学网站
(注:以上所列参考文献、期刊杂志等是举要性的,研究生要在此基础上,主动扩大阅读范围,及时阅读对外汉语教学、西方第二语言教学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最新论著。)
第三篇:研究生书目
汉语词汇学论著目录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孙常叙,《汉语词汇》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
苏新春,《汉语词义学》、《汉语词汇计量研究》、《二十世纪汉语词汇学著作提要·论文索引》
张志毅,《词汇语义学》*
黎良军,《汉语词汇语义学论稿》*
马清华,《文化语义学》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史》*
许威汉,《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
潘文国、叶步青、韩洋,《汉语的构词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李如龙,《汉语方言学》(方言词汇比较研究部分)*
李如龙,《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
温端政,《汉语语汇学》,商务印书馆,2005
王艾录,《汉语理据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王艾录、司富珍,《汉语的语词理据》,商务印书馆,2001。
张绍麒,《汉语流俗词源研究》
汉·许慎,《说文解字》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任选其中几个词的解释)
王宁,《训诂学原理》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王力,《汉语史稿》(词汇史部分)*
徐时仪,《古汉语白话词汇研究论稿》
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
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汤志祥,《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
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
史有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
关世杰 1995 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北京大学出版社。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1999 张公瑾《语言与物质文化史》,民族出版社,2002
郭熙《社会语言学》
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
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
彭小川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商务印书馆,2004。
周健、彭小川、张军《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
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
林杏光,1999,《词汇语义和计算语言学》,语文出版社。
桂诗春,2000,《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词典论》,黄建华,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辞书学概论》,胡明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辞典学概论》,兹古斯塔,商务,1983
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或综合本
《现代汉语词典》、《辞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
论文
解海江、张志毅,《汉语面部语义场历史演变――兼论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论的转折》,古汉
语研究,1993(4)。
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中国语文,1995(6)。
郭熙,《对汉语中父亲称谓系列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2006(2)。
邢福义,《“起去”的普方古检视》,方言,2002(2)。
吕传峰,《现代方言中“喝类词”的演变层次》,语言科学,2005(6)。
李如龙,《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上——世纪之交谈汉语方言学》,语文研究,2002(2)。李如龙,《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下——世纪之交谈汉语方言学》,语文研究,2002(3)。李如龙、吴云霞,《官话方言后起的特征词》,语文研究,2001(4)。
董绍克,《论汉语方言词汇的构词差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1)。
邢向东,《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3)田小琳,《由社区词谈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语文建设,1998(11)
胡明扬,《说“词语”》,《语言文字应用》,1999(3)
刘晓虹,《认识词汇单位的角度和层面》,李如龙、苏新春主编《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商务
印书馆
温端政,《论语词分立》,《辞书研究》,2002,(6)
徐通锵,《说“字”——附论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鉴别标准、基本特征和它与语言理论建设的关系》,《语文研究》 1998,(3)
徐通锵,《编码机制的调整和汉语语汇系统的发展》,语言研究,2001,(1)
徐通锵,《“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语言文字应用,1999,(1)
冯胜利,《论汉语“词”的多维性》,当代语言学,2001,(3)人大复印2002,(1)朱彦,《复合词语义的曲折性及其与短语的划》,世界汉语教学,2005,(1)
王立,《汉语“字/词”公众语感的测量》,语言文字应用,2002,(3)
周 艳,《外语教学中的语块教学》,基础英语教育,2007(1)
张博,《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中国语文》,1999年2期
《词义分解与词典括注》,贺国伟,辞书研究,1998、2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几点意见,施建基,中国语文,1984,5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语文性,张志毅,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代汉语词典》在词语释义方面的贡献,符淮青,辞书研究,1993,5
《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释义和注音,胡明扬,商务印书馆,1996,10
关于释义中置前的提示词,于石,辞书研究,1996,2
词典的语言释义和语用释义,苏宝荣,辞书研究,1994,1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与词典编纂,王馥芳,辞书研究,2004,1
苏新春《汉语释义元语言的功能特征与风格特征》,辞书研究
苏新春、孙茂松.常用双音释词词量及提取方法——对《现代汉语词典》双音同义释词的量
化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6)。
鲁健骥、吕文华,《编写对外汉语单语学习词典的尝试与思考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
编后》,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1期
苏培成《关于基本词汇的一些思考》《词汇学新研究》,首届全国现代汉语词汇学术研讨会
论文选集,语文出版社,1995。
孙伏园《基本词汇研究述要》,《四川教育通讯》(28)1947年。
伯韩《李荣李向真两位先生关于基本词汇的论文读后感》,《中国语文》1953年7月号。林焘《汉语基本词汇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1954年7月号。
赵振铎《虚词不能归入基本词汇吗》,《人文杂志》1959年3期。
苏新春《论古代汉语基本词汇的广义性》,《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苏新春《如何划分汉语的基本词汇》广州师院学报 1994.4
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中国语文》1995.6
张能甫《汉语基本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 周行《关于“基本词汇”的再探讨》《汉字文化》2002年第1期。
崔荣昌、王华《从基本词汇看北京话同普通话和汉语诸方言的关系》,《语文建设》1999年
第2期。
杨同用《基本词汇问题的重新思考》《语文研究》2003年第3期。
叶文曦,《汉语字组的语义结构》,1996年博士学位论文(未刊)。
徐通锵,《核心字和汉语的语义构辞法》,语文研究,1997(3)。
刘叔新,《复合词结构的词汇属性——兼论语法学和词汇学同构词法的关系》,中国语文,1990(4).石安石,《论语素的结合能力与一用语素》,语文研究,1993(1).俞敏,《化石语素》,中国语文,1984,(1).尹斌庸,《汉语语素的定量研究》,《中国语文》,1984(6)
苑春法,黄昌宁,《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机构词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8(2)李如龙,《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河北师大学报,2002(5)。
许光烈,《汉语词的理据及其基本类型》,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4(1)。
王宁,《关于汉语词源的研究的几个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
严学窘,《论汉语同族词内部曲折的变换模式》,中国语文,1979(2)。
张永言,《关于词的“内部形式”》,语言研究,1981(1)。
司富珍,《筚路篮缕 拓荒出新——评介<汉语理据词典>》,汉语学习,1998(1)。吕波,《试析<现代汉语词典>对词的理据的注释》,辞书研究,1998(2)。
池昌海.五十年汉语同义词研究焦点概述.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池昌海,古汉语同义词在 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杭州师范学院,2000(1)
张生汉,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时空观念,语言研究,2008(1)
朱永锴,北京、香港、台湾口语里的同形词比较.方言,1997(4):297~302
张博,现代汉语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分原则和方法,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傅永和.关于异形词的规范问题[J].文字改革,1985,(1).施春宏.试论语义关系对异体词显隐和使用的制约[J].语言文字应用,2001,(1).高更生.谈异体词整理[J].中国语文,1966,(1).高更生.再谈异体词整理[J].语文建设,1993,(6).高更生.不规范汉字与异体词[J].辞书研究,2001,(2).金锡英.现代汉语异形词初探[J].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85,(1).蒋荫楠.谈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规范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1978,(3).李行健.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前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刘永耕.关于异体词的几个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1989,(4).罗远林.论现代汉语异体词的规范[J].辽宁大学学报,1995,(6).孟庆章.异形词规范的范围[J].语文建设,1993,(6).潘竟翰.异形词三议[J].语文建设,1994,(5).沈光海.一物异名之探源[J].湖州师专学报,1986,(1).苏宝荣.关于异形词整理和规范的理论思考[J].辞书研究,2002,(4).孙光贵.异形词的定义[J].汉语学习,2003,(6).田雨泽.关于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化问题的思考[J].锦州师院学报,1993,(1).薛克谬.谈语文词典中异形短语的处理[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5,(2).殷焕先.谈词语书面形式的规范[J].中国语文,1962,(6).应雨田.异体词规范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1998,(2).张文雷.“陪着不是”与“赔着不是”——异体词小议论[J].中学语文教学,1979,(4).周荐.异形词的性质、特点和类别[J].南开学报,1993,(5).朱炳昌.异形词汇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余志鸿.异形词定义的学术思考.汉语学习,2004,(3).黄景欣.试论词汇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文,1961(3): 18-22.刘叔新.词汇体系问题———与黄景欣同志商榷[J].中国语文, 1964(3): 203-213.李葆嘉、李瑞,试论词汇系统的语义性本质,江苏大学学报,2007(1)。
范干良,词族和词族中的空格及其作用,汉语学习,1989(2).邢公畹.序言[M]∥刘叔新.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4.姚天顺、张俐、高竹.WordNet综述,语言文字应用,2001(3)
黄曾阳.HNC理论概要,中文信息学报,1998(4)
董振东、董强.知网和汉语研究,《当代语言学》,2001(1)
杨亦鸣、曹明、沈兴安,国外大脑词库研究概观,《当代语言学》,2001(3)
路晓琴、洪军,《图式理论与词汇习得》,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5)
陈昌义,《汉英借词的对比分析》,浙江师大学报,1996(2)
李晓光,《汉英量词辖域的对比及其解释》,外语学刊,1991(2)
李忠明,《英汉量词比较》,山西大学学报,1988(2)
黎锦熙,《国语词典》(原名《国语辞典》,1937年初版),1947年版,1957年重印。郭熙,《近20年来中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修辞学习,2005(5)。
施春宏,《现代汉语规范评议失误研究》,语言研究,1998(1)。
刘叔新,《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标准问题》,语文建设,1995(11)。
苏新春,《〈现代汉语词典〉对异形词的整理及对当前词汇规范的启示》,语言文字应用,2001
(8)。
李清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量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李莉,《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
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7(1)。
李如龙、吴茗,《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
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刘晓梅,《“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韩梅,对外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初探,语言研究,2006(6)。
以上只针对词汇学所及的本体和应用的方方面面列出。此外,还要补充:
语法、语音、社会语言学、修辞学、语体学、语用学等各门课程的老师开出的主要书目。汉推方向的同学还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跨文化交际学(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东西方文化对比方面的专著。
各种对外汉语教材、双语词典或汉语学习词典。
第四篇:社会工作硕士考试书目
社会工作硕士
初试参考书目
(1)社会工作原理
1.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社会学概论》,张友琴、童敏、欧阳马田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2)社会工作实务
1.许莉娅主编,《个案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刘梦主编,《小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徐永祥主编,《社区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关信平主编,《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王思斌主编,《社会行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6.风笑天主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复试参考书目
与初试参考书相同 童敏著:《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中国社会工作教材精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8年
第五篇:研究生读书书目
研究生读书书目
一、学科基础
1.《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主编,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
3.《人类学概论》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4.《世界民俗学》,阿兰·邓迪斯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5.《美国民俗学》,布鲁范德,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二、经典民族志
1.马凌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2002。
2.普里查德:《努尔人》,华夏出版社,2002。
3.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商务印书馆,2008。
4.格尔兹:《尼加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贝特森:《纳文》,商务印书馆,2008。
6.杜蒙:《阶序人》,远流出版公司。
7.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
三、学科理论
1.埃里克森:《小地方,大论题》,商务印书馆,2008。
2.穆尔:《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商务印书馆,2009。
3.莫斯:《社会学与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4.黄应贵:《反景入深林》,商务印书馆,2010。
5.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2005。
6.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2005。
7.加纳德、刘易斯:《人类学、发展与后现代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四、学科的中国经验研究
1.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
2.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渡边欣雄:《汉族的民俗宗教》1998。
4.庄英章:《林圯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麻国庆:《家与中国社会结构》,1999。
6.麻国庆:《永远的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杨庆堃:《祖荫下》,台北南天书局。
8.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9.钱杭:《血缘与地缘之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0.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2000,上海人民出版社。
11.科大卫:《皇帝和祖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12.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3.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
14.王斯福:《帝国的隐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5.翟学伟:《中国社会中的日常与权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6.李亦园、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性格》,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17.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心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18、文崇
一、萧新煌主编:《中国人:观念与行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19.《中国人的生活世界》,高丙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0.《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高丙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