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希望在陇原大地上生长——联村联户纪实(推荐)
让希望在陇原大地上生长
——写在我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面展开之际
(二)本报记者 吴梦寒
陇原3月,一场春雪过后,春的气息轻轻流动。踏着春雪,我们从北到南,走进了甘肃的村村寨寨,陇西、武山、宕昌„„感受着一个个贫困地区对发展的渴望,一户户贫困人家对未来的期盼,也感受到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带来的扑面新风。
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省、市、县、乡四级联动,一个个单位,一个个干部,走千村、联万户、听民声、解民忧。
“有了困难就来找我”“咱们一起想办法”„„一句句暖人的话语,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干部和群众在一起,共同谋划脱贫的办法,共同寻找致富的道路,让贫穷不再是一个家庭的难题,让困难不再是一人独自面对,让希望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长。
“脱贫,我们有信心”
在甘肃发展的道路上,贫困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80%的农村人口是贫困人口,67%的县区被纳入扶贫地区。贫困面之广,贫困程度之深,脱贫致富任务之艰巨,都可想而知。当然,最难的还是在贫困地区,是特困户。
3月6日,我们到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时,正赶上县财政局在联系点上入户调查。
跟着县财政局纪委书记颉德俊,我们来到了村民洪旺林的家。局促的小屋,开杂货铺似地堆满了生活用品。一束光线透过墙上窄小的窗户,照进又黑又矮的房间。
洪旺林,46岁,妻子长年有病,两个孩子正在读大学,光外债就借了11万元。本想出去打工挣钱,可因为老婆的病离不了人,洪旺林去年只打了23天工就回来了。现在守着2亩薄田过日子,至于什么时候把账还上,他还没想过。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联村联户的干部来了。颉德俊给洪旺林带来的,不仅是问候,更有脱贫的思路。
洪旺林原来一直想办个纸箱厂,但是没有资金,想贷点款。颉德俊详细询问才知道,洪旺林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行,既没有技术,又没有市场,风险很大。而洪旺林的条件,根本就无法抵御一丁点儿风险。(转4版)(接1版)颉德俊劝他好好办个养鸡场。养鸡相对来说容易些,洪旺林以前也小规模地养过。颉德俊说,可以帮助他联系学些技术,再贷点款,把养鸡场先办起来,把孩子的大学供出来。搞产业要慢慢来,有了基础再扩大规模,再上别的项目。
对于帮助洪旺林脱贫,颉德俊觉得有信心,“这个人头脑活,身体好,现在困难一点,大家帮一把,等他上了正轨,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就好了。”
对此,洪旺林也说:“只要养鸡场办起来,只要孩子大学上出来,这债我们父子三个还得起。”
春耕生产马上要开始了。3月1日,广河县官坊乡沙地沟村、山庄村,收到了省供销社主任张正谦带来的50吨化肥。张正谦一行带着满脚泥水对联系的特困户深入走访,详细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情况,掌握家庭遇到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对能够在近期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安排。
2月23日,定西渭源县秦祁乡村民牛彦平,迎来了省气象局副局长陶健红。当听到牛彦平说,由于缺乏技术帮助,土豆和中药材的产量不稳定时,陶健红表示,将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和技术支持,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向农民群众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还将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开展基层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推动村一级的气候区划试点,尽快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一切正如武山县周庄村村民周虎林所说,“这么多干部都下来帮我们,脱贫我们有信心。”
“办法总比困难多”
很多时候,贫困仅仅是因为“最后一公里”,比如路、水,比如信息、技术,比如资金、项目,往往就是农户通往增收致富、全面小康的关键壁垒。联村联户不仅仅是简单的干部下乡,而是要解决困难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
3月9日,记者来到宕昌县理川镇尚营村。通村公路只通到村口,进村的路是一条河床。因为刚下过雪,河道泥泞难行。听村民讲,这算好的,夏天水来了河道就不能走了。全村172户村民,主要的收入来自种植药材,但生产是粗放的,技术是原始的,市场是脱节的。
在村民马想头家的院子里,已经挖出来的当归和黄芪码放得整整齐齐。马想头说,她在等行情,过不久就会有人上门来收。其实,行情她还是吃不透。去年药材价格好的时候,她的当归、黄芪也没卖上价钱。
这是贫困地区最典型的画面。理川镇纪委书记杨强飞说,现在尚营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落后,药材生产水平低、规模小,外出打工人员文化水平低,靠出苦力挣钱,村民文化素质低,接受生产技术能力差。这些,都是制约尚营村发展的瓶颈所在。
“办法总比困难多。”村支部书记赵王清说,“为了解决尚营村的问题,2月21日,省委农工办的干部就坐着班车到了宕昌县,22日就住进了村民宋孝忠家,对确定的42户特困户进行了入户调查。村里的问题我们都反映了,我相信尚营村多年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这次有希望解决。”
“尚营村条件虽然差,但是上上下下发展的愿望都很强烈。我们到村上来,就是来帮村上解决疑难问题,和乡亲们一起商量致富的方法。”省委农工办综合信息处处长李伯祥说。
和尚营村一样,“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新风也吹到了武山县山丹乡周庄村。
周庄村是一个蔬菜产业发展专业村。这些年,建设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创出了蔬菜品牌,申请注册了“盘龙”牌韭菜商标,家家户户靠蔬菜产业增收致富。
但是村民周爱虎最近却有了“难心事”。“我们这儿农业灌溉主要靠车岸渠把水从渭河引来,可现在这车岸渠却渐渐没水了。”周爱虎说。
原来,灌溉面积达2万亩的车岸渠,现在还是一条土渠。谁也说不清是1956年修的,还是新中国成立前就有的。由于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又没有固定的引水枢纽工程,常常是上游农田一遍水还没抽过,下游就已经没水了,周爱虎家的大棚蔬菜常“喝”不饱。
2月28日,在省水利厅厅长康国玺来到周庄村进行对接时,村民们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康国玺说,“这次来咱们村联村联户的队员,都是水利建设的行家里手,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深入车岸灌区,进行施工设计,共同努力,解决好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康厅长入户调查一结束,带来的7名干部就住进了村民家,给我们解决车岸渠的维修改造问题,每天测量、论证,足足忙了一星期。”山丹乡党委书记张瑞明介绍说,“这不,前天才带着数据回兰州了。”
“要是渠修好了,我家地里的效益能翻一番!”周爱虎看着车岸渠里淙淙的流水,自信地说。
3月5日,记者到达会宁县甘沟驿镇钟家岔村时,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城乡设计院的专家正来到这里,帮助村里制定一个全面的扶贫攻坚规划。
村组与村组之间,都是土路,每年秋天,雨水稍一多,“三马子”便把丰收的洋芋运不出去了。能不能把路铺成油路?
在大山后面任湾、小湾两组62户的孩子,到村中心小学上学得走1个半小时。可不可以在钟家岔村组、梅家岔村组各建一个集中点,将山区农民搬下来?
“找一条脱贫的路”
贫困,有时候“贫”的不是金钱而是思想,“困”的不是条件而是理念。因此,扶贫不是简单的输血,更重要的是要增强造血功能。联村联户,不仅是要让干部和群众对接,还要让农村和城市对接,让困难群众的思想和发展的先进理念对接,帮助他们找到一条脱贫的路。
3月9日那天,漫天飘起大雪。沿着白雪皑皑的山路,我们走进了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大河坝村。这里沟深坡陡,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薄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是全省贫困程度最深、未脱贫人口最多的地区。
然而,这里和宕昌县著名的AAAA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官鹅沟却只有一山之隔。走不了几里路就进了风景区,守着大好的旅游资源却困在土地上受穷。这就是大河坝村的现状。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为大河坝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省发改委副主任魏宝君带着帮扶队下来走家串户时,新城子藏族乡党委书记沈清泉忽然有了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高起点谋划,因地制宜地为村子发展做个管用的规划,先把大河坝村和一山之隔的官鹅沟对接上。
省发改委的同志二话没说就安排下去,委托兰州新现代建筑设计公司来做规划。以旅游开发为依托,通过基础设施改善,产业项目扶持,为脱贫致富奠定基础。而现在,包括危房改造,道路、桥梁、学校、饮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在内的羌藏风格旅游民俗村在规划中已慢慢现出雏形。
沈清泉说,“当然,我们还要请水利设计单位来,请交通单位来,帮我们把村子规划好,建设好。听说今年路就通了,只要把大河坝旅游区和官鹅沟风景区连成一片,村子脱贫就有指望了。”
与此同时,3月8日,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力学冒着大雪,再次来到武山县洛门镇改口村,为贫困村把脉开方。这是半个月来,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第3次深入该村对接、调研、帮扶。
“农村要发展,不能无序发展,更不能在低水平、低层次徘徊。”张力学说,“我们之所以反复调研,就是为了调查深一点,问题找准一些,措施订实一些。对于敲定实施的帮扶项目,要创新项目机制,探索由乡政府组织贫困村民参与实施,通过项目实施改变农村面貌,夯实发展基础,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村发展,真正为贫困村找到一条脱贫发展的路子。”
这无疑是基层最爱听的声音。在陇西县云田镇党委书记董永祥的规划里,设施农业、产业开发、畜草加工、劳务输转,都要实现新突破。力量从哪里来?董永祥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是我们等待的政策机遇,希望它真的能带领我们走出贫困。
第二篇:载着梦想、装着希望 让青春在北务大地上闪光(演讲稿)
载着梦想 装着希望
让青春在北务的沃土上闪光
北务镇大学生村官 张琳
青春,是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果,昭示着寒冬的希望。青春需要燃烧,发出光亮才有价值,当一个人的青春融入到一个时代、一份事业中,这样的青春就不会逝去,而这份事业也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我在人生的黄金时期选择“到农村、下基层,去做一名大学生村官”,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实现青春的价值。
村官生涯已经近半,闲下来时,不觉想起那句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年半来,从一篇小小的新闻稿,再到重点工作的总结汇报,每每想起,便感觉到自己在成长,细细回味,辛酸的背后伴随着进步的喜悦。但是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谓合格,首先要具备勤学不倦的精神。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工作中,我力求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觉悟、一种境界,努力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作为村官,丰富的业务知识储备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为了夯实基础,我求知于书本,既学好政策理论,又钻研业务知识;求知于同事,因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求知于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所谓合格,还应具备尽职尽责的精神。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职业,也可以是一份事业。职业使人安身于命,事业使人安心立命。从踏上村官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选择了这份责任、拥有了一份使命。工作中我力求做到“领导未谋有所思,领导未问有所知”。做同一件事,我要比别人做得更好,别人做得同样好时,我要比别人做得更快,别
人做的同样快时,我要比别人的成本更低,别人成本同样低时,我要比别人的附加值更高。“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虽然无法十全十美,但只要尽职尽责,就可以尽善尽美。
所谓合格,更要具备任劳任怨的精神。大家都觉得秘书科工作是个“苦差事”,此话不假。当别人下班时,我在加班;当别人放假时,我在值班。但是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起,我就做好了付出“汗水”和“泪水”的心里准备,这里不仅有大量日常性、事务性的工作需要完成,更有很多临时性的材料需要起草,常常是这个活没完,另一个活又来。工作要出质量,不加班不行,要完成临时任务,不熬夜不行,就是完成事日常性的工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行。我一直以吃苦为荣、以吃苦为乐,甘愿吃苦、主动吃苦。因为在我看来,任劳任怨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现代诗人汪国真曾经说过:“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有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而我坚信,当我们在暮年回首时,一定会因为自己曾经在农村工作过、奉献过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