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08秋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
黄秀琼 2008·秋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收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特作反思如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课改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门。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课改,当前来说,缺少成功的经验、样板。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作为老师都应该群策群力,加强课改经验的交流。我通过优质课的组织研讨和练兵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交流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
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家长不理解,常常反应“孩子回家怎么不做作业了?”“这样的教学,孩子能学到啥?”。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课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我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并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我在语文教学中不光努力抓住教育契机,我还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教育情景,使学生在教育情景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在学习第十一课《我们成功了》时,让学生观看申奥成功的专题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时的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学习第二十八课《潜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从中体会小鱼的可怜以及小男孩的善良,从而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当然,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它们有些是教材中出现的,有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因为我们地处农村条件所限……在教学中我也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就列举一个至今还须亟待解决的问题:A.地处山区。B.教育教学资源有限。C.教材中的一些拓展活动很难开展。
课改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已逐渐成为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多技能和广泛的知识面成为了课改后一名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未来的教师,都将会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面对课改带来的机遇,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感受到了新的挑战。课改恰如一阵春风,带来新的希望。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后反思
黄秀琼 2008秋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一、教学片段
在学习计算时,我直接问学: “(87-48=)这道题你会算吗?怎么算呢?学生纷纷把手举的很高,都想表现一番。
一个学生说:“17-8=9 70-40=30 30+9=39”。
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根据竖式计算出来的。”
师:“看来你已经会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了?”
生:“当然了”。
一声“当然了”还没说完,一个同学马上叫起来:“老师,我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做的更快?
师:“你来说说”?
这个学生理直气壮的答道“87-50=37,37+2=39。
我微笑着点点头问同学们:“有谁对这种计算方法提出疑问,或者有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一下?
一个学生慢慢的站了起来,带着疑惑问:“田会黄同学,题中没有50,你为什么减50呢?
田会黄站起来胸有成竹的说:“我把47看作50,87-50=37,多减了2个,我又把它加上去了。”
我鼓起了掌,并让同学们也把自己最热烈的掌声送给田会黄,也送给这个敢于提出疑问的同学。我说:“你真了不起,把两位数减两位数变成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使计算又对又快”。接下来,同学们探究计算方法的热情更高了,“80-48=32 32+7=39”……在其他同学的质疑下,同学们一一作了总结。
正当我要比较、小结时,一个学生又站起来说:“老师,我还发现了一种计算方法,即:88-48=40 40-1=39。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被减数和减数的个位数相同,相减得0,87多加了个1,所以最后用40-1=39。”
马上又一个学生说:“那也可以这样算:87-47=40 40-1=39,因为48变成了47少减了一个1,所以要把少减的1在减去。
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思想创新火花的碰撞,令我高兴,令我激动。因为我都没有想到这么多种计算方法呀。课达到了高潮,在引导小结、比较那一种计算方法最好,计算最快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说各的理。在作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选择简便的数式计算,或者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用起来最方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本课时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清澈的湖水》一文的教学反思
黄秀琼
2008秋
走下课堂,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本课教学,我以读为主线,组织了教学的全过程: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主宰阅读教学的方式,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没有指令性的语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教师在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本课教学中,我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我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把垃圾扔进湖里吗?”等等,这些指向性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有人会问,这不是教师的指令吗?对。但构建的意义与传统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实践的基础上的,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入神内化的地步,教师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励情感,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们已经画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读吗?”可见,情感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纽带。
4、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地读吗?”我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通过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
(一)》的教学反思
黄秀琼
2008秋
在教学“观察物体(一)”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上面”“侧面”以后,我让小组自由讨论课本的实践题“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为了便于观察,我特地允许他们可以自由走动,寻找答案。看着他们在讲台边快乐地转来转去,我沾沾自喜“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的正确答案马上就可水到渠成了。谁知在反馈时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而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5个面”,全班学生就这样分成了两派,相持不下。我严肃地重复着第二种回答“最多能看到5个面吗?”这一反问,认为能看到5个面的那些学生顿时一愣,继而默然地垂下了头,虽然有个别同学暗地里不服气地自言自语“没错嘛,就是5个面”,然而更多的则是沉默,不作声,课堂上因为老师严肃的一问全然没有了刚才相持,争论的气氛,我顿觉师威的负面力量,于是我及时调整了心态,微笑着绕着讲台转了一圈,自言自语地说:“看来5个面也蛮有可能的嘛,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说说到底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于是气氛 又活跃了起来, 两派学生争着上来讲解示范,就在他们讲解示范的争论中,突然有一个学生发现新大陆似的嚷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为什么有的是3个面,有的是5个面,3个面是算一次的,5个面是算合起来的”,另一个学生也恍然大悟“噢,原来他们算的是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而我们算的是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难怪会不一样啦.”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学生激动地喊起来“老师,老师,我也发现了,书本上这个问题提得不好,它没有讲清楚是算一次还是算合起来的。”众生附和,我被这一连串的知道、发现愣住了,再仔细地读了读课本上的那句话“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确,问题中没强调一次,那就既可以理解为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也可以理解为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当时我一激动,也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对是错,至少这些学生认真思考,敢于批判书本权威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于是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这时一个学生若有所悟地大声自言自语“原来,书本也会有错啊,以后我可一定要认真思考。”
教育教人求真,学习要先学做真人。21世纪的教育,呼唤思考型的人才,因而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孩子们学习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鼓励挑战权威而不是拿出现有真理的人。至少,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以师威压人,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硬生生的塞到学生脑中,而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发表独特见解,从而激发了他们科学批判权威的勇气,并从中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第二篇:08秋语文考试
语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一:
校本研修,用好磨课这面镜子
一、活动主题:
校本研修,用好磨课这面镜子
二、活动目的:
通过磨课活动,让语文教师直观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通过观看录像、集体评课等环节,不断反思、改进、总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流程:
1、研修组根据课表抽课或根据其他情况点课。
2、根据抽课点课情况,利用学校已有设备进教室对被抽课点课教师的课堂进行录课。
3、看课评课。学科备课组长牵头,组织本年级组内的教师集中看课评课。程序如下:一是说课。授课老师就本课时教学目标及其达成、教学环节设计及其意图、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简单说课。二是看课。集中观看课堂教学的录像资料。三是评课。备课组全体教师人人发言,实事求是地提出该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尤以教师自身不足、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教学环节为主,并针对以上不足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四是总结。备课组长全面总结,填写好录像课评课记载表,确定第二轮录像课时间。
4、被抽课点课的教师根据集中评课的具体要求,一方面改进自身不足,另一方面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另选班级重新上课录课(由授课教师本人提前联系好班级),并再次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进一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予以改进。
5、被抽课点课教师在活动结束三天内上交原始教案复印件和修订后的教案复印件,并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自评式的教学反思交研修组长。
6、研修组长组织召开全体语文教师会议,对此次磨课活动进行总结,并反馈在活动中的各种情况,布置下阶段校本研修工作。
四、理论学习:
(一)、如何有效地导入
提出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或有兴趣的问题;
用实例说明课程的概念或观点;
用形象的图例描述课程不同部分或概念的关系;
应用题目导入,在解题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二)、如何引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开始前要向学生讲述有效的人际交流和互动技能;
设置明确的小组目标;
使学生与其它小组成员一起工作;
通过引导使每位学生都有“角色”并有任务;
有过程评价;
对小组学习适时予以鼓励;
在合作学习结束后要有时间让学生回忆学习内容;
为学习成果用之以实践提供后期活动机会。
(三)、有效提问 1.问题的不同水平与类型与教学目标匹配;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许多问题;
3.问问题,停顿,然后请学生回答;
4.保证所有学生有同等回答问题的机会;
5.答案不精确、不完整时继续提问;
6.将问题,尤其是关键问题写入教案;
7.提问清晰、简短、切中要害;
8.问题吸引学生专注参与;
9.以问题形式书写课程目标与总结;
10.非语言行为与问题一致。
(四)、无效提问
1.只强调低层次或收敛型问题;
2.只在课堂结束时提问;
3.不允许学生七嘴八舌,问完问题后不停顿;
4.依赖于自愿回答;
5.忽略或不纠正不正确或不完整的答案;
6.只凭自己能力产生自发性问题;
7.问题很长,或者同时问许多问题;
8.将提问作为惩罚工具;
9.设计问题时只考虑要点;
10.问问题或学生回答时,表情漠然。
五、个人思考:
(一)主要收获
1、看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如刘老师板书规范、对教材的钻研透彻而准确,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谭老师善于发现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并适时引导;向老师教学环节设计清晰而详细,大胆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胡老师教态自然亲切,能机智改变教学设计;李老师(女)重视文本阅读,教学各环节间过渡自然,不着痕迹,关注教学中的细节,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李老师教态轻松,声音宏亮,在课堂上能大胆展示歌喉与学生互动„„
2、看到了和谐务实的备课组研修氛围。在活动中,备课组长牵头,备课组内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各个环节,并在评课时能面对面实事求是地提出该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教师自身不足、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教学环节为主,并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八年级语文备课组长郑老师在会议室、多媒体教室都被别人抢先一步占用的情况下,为了能及时看课评课,和谭老师两人把自己的电视机从三楼寝室抬到二楼办公室。老师们评课时那真诚的话语,真切的眼神,真实的态度以及激烈的争辩、讨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看到了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上课的录像回放,授课教师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自己在电视荧屏上讲课的形象,有惊讶有欣喜,但更多的是反思。这次磨课活动,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真实的自我。如李老师在自己的教后反思中这样记录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速较慢,重复性的语言较多;板书较少,教态单一;教学容量小;学生主体地位被剥夺,师生互动少,教师讲得多等;向老师这样写到:语言缺乏亲和力,普通话不够标准;粉笔字应加强练习;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刘老师写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思考时间留得不够,不利于学生充分思考;李老师(女)写到:普通话不够标准,板书不够流利,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汪老师写到:对学生信任度不够,放手不够,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对教材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合理取舍的程度。
4、看到了教师对自身素质的高要求。如谭老师在教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次磨课活动,让我再一次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有多大,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对照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真正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今后要苦练普通话和粉笔字,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也为自己增加人格魅力,形成教学风格,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向老师为自己今后苦练基本功拟定了七个方面的目标。刘老师在教后反思中建议学校把这种磨课活动持续开展下去,他认为这种有效的教研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认识和提高,也有利于同组教师不断认识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二)最大困惑
为什么新课程实施这么久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甚至有被弱化、漠视之嫌?有课堂提问率不足百分之二十五的,有整堂课中看不到师生一点儿笑容的,有整堂课中学生不曾抬头的,有像学生欠老师十斗大米而严肃过头了的,有学生回答问题错了后老师挖苦学生的,有完全可以由学生来完成而老师越俎代庖的,有教师滔滔不绝而学生默默无闻的,有见到廖廖无几的举手的学生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似的„„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不是因为我们忽视了理论学习或者是学习和实践成了两张皮?是不是我们头脑中仍然存在着顽固不化的“师道尊严”?是不是我们把学生当成了只会接受的机器?还是我们的学生缺乏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还是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注水式”的学习方式?
(三)研修建议
1、关注自己的授课语言,是否存在打断学生的答问、“炒现饭”、嗯啊唉等现象。
2、在备课阶段是否就有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的预设。
3、关注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否充满激情,对学生能否起到正面感染的作用。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教是为了不教。
5、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情况,是否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成果。
6、每个知识点讲完后,是否给了学生喘息、消化吸收的时间,学生能否举一反三。
7、有意识培养自己改正不良授课行为的习惯,尽管那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但什么事都贵在坚持。
8、养成写教后反思的习惯,哪怕是一两句话。
六、活动结语:
刀剑须磨其钝处方显锋刃;金玉须磨其边角方显珍贵;课堂须磨其粗糙方显高效。但愿我们的磨课活动能真正磨出高效的课堂,磨出一流的教师,磨出一流的学生,磨出一流的质量。
语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二:
重温激情,亮出个性风采
一、活动目的:
为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激发语文研修组内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推动教科研工作的发展,全面提高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中老年教师提供展示个性风采的舞台。根据中心学校会议精神,特举行本次评议研修组中老年教师教学竞赛。
二、领导小组:
略
三、参赛对象:
语文研修组内58岁以下(女53岁以下)40岁以上的专任教师。(1950年9月1日~1968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
四、时间安排(略)
五、竞赛主题
重温激情,亮出个性风采
六、活动流程:
1、各备课组长负责将本次活动精神传达给相关参赛教师。
2、备课组长在10月19日前制定出本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备课组长在10月19日前组织参赛教师确定并填写授课时间、授课内容和授课班级,避免组内参赛教师授课时间重堂。授课内容由各备课组根据教学进度或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确定。
4、表中姓名下加横线的为评委组长,在初赛前,由各评委组长组织评委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并发放评价记录表。
5、每位参赛教师在赛后需上交一份教学设计详案和课后反思(用A4纸打印或上交电子文档)。
6、各组评委听课要求达到80%,认真学习评价标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作好评价工作,比赛结束上交评价记录。
7、参赛课必须展示真实的教学过程,杜绝学生赛前演练,力求突出“实”、“新”、“活”。
“实”——教法实、过程实、效果实; “新”——观念新、策略新,教法新; “活”——教法活、学法活、气氛活。
8、评委组通过初赛评选推荐1-3名教师到校内参加复赛。
9、请各备课组长和各位参赛教师认真组织和准备,以确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七、评奖办法:
略
八、初赛安排
略
九、理论学习
(一)、问答的教学策略 1.当学生自信地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接受并承认答案,然后继续,不要过多地赞扬;
2.当学生回答正确,但很犹豫,要及时反馈和鼓励,在继续之前,要解释答案为什么准确;
3.当学生回答得很自信,但答案不正确,要对学生积极思考予以肯定,然后用别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
4.当学生回答既不正确,而且粗枝大叶,您要给出正确答案,然后继续,避免试图纠正错误答案。
(二)有效教学的五种教学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下面谈谈我对这五种教学行为的理解:
1、清晰授课: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2、多样化教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
3、任务导向: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5、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学习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十、个人反思:
我们都知道,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南部高原。两大江河源头地区雪山冰川广布,大小河流密集,湖泊沼泽众多,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脍炙人口的李白诗句代代传诵,而今,黄河之水却没从天上来,也没从地上来:黄河的源头断流了!自2003年12月以来,黄河源头出现历史上首次断流,黄河源头地区的生态全面告急。不仅是源头地区断流,就连黄河中游也出现了断流。而黄河的的姊妹花——同出一个地区的长江却从没出现过断流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除了青海南部高原气候发生变异之外,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虽然它们都有雪山冰川的源头做保障,但长江的沿途都有充沛的雨雪作补充,所以它的水流既新鲜又不断流,而黄河沿途部分地区没有雨雪或很少有雨雪作补充,所以它的水浑浊而易断流。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现如今的农村教师队伍三大现状:
编制——超编与缺编并存,预计5年后自然减员将达到高峰; 结构——年龄断层,结构老化,学科结构失衡; 素质——专业化程度低,承载新课程能力弱。其中的前两大现状我们无法改变,但第三大现状却与我们每个人的信念与追求息息相关。为什么我们的专业化程度低?承载新课程能力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觉得便是我们已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放弃了自觉学习充电、自主知识更新。我们的工作激情正在日益蓑减,我们的专业知识还是在学校读书时的那点家当,最多只是增加了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而已。
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很久的话:“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现在来看这句话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那桶水是否已变质过期?亦或已长满青苔或寄生虫?而用这样一桶已变质过期、长满虫子的水让学生去喝,又会是什么结果呢?学生小则呕吐、拉肚子,大则身体器官受到器质性损坏,极有可能坏了五脏六腑,肝胆俱裂!
现在看来,一桶水与一碗水比喻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它把教师的知识看成是定量的、僵化的;二是它只重视知识量的对比而忽视质的内涵;三是它严重妨碍了教师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用这样的一桶水来让学生饮用,学生会喝出健康的身心吗?
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好每一堂课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教育专著,吸取一些前卫的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一些鲜活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的补充能量,这样才可能让我们的学生每天都有新鲜健康的“血液”输入,他们的身心也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
压力固然是有,而且还很大,很重,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有些压力是自己硬加上去硬把自己绑起来的?有些压力是不是我们在不经意间戴了放大镜搞了扩大化?为什么我们总是说没有时间?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可能是心态发生了变化吧!做教师的可能有个通病——心理年龄总是大于身体年龄,心理上的苍老总是赛过两鬓的发霜。于是,才过完“奔三”、刚接近“奔四”的我们总会说“我们已不年轻了,体育场上活跃的应是20岁的小伙们!”“这些参赛的机会还是让给年轻人吧,我们的职称都评上去了”(其实还只是个中一)“还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吧,我们这代人再怎么培养也没有什么出息啦”„„
呜呼!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了,我们也就自然忘记了当初的凌云壮志,也就自然失去了工作的激情,也就自然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教师的知识应该是一条永不断流的河——如长江,既有雪山冰川作保障,又要有沿途的雨雪作补充,这样才能既保证水的新鲜而又不断流。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葆青春,才能永远充满激情。让我们都做一条永不断流的河吧!
第三篇:二年级音乐《秋》教学反思
歌曲《秋》是二年级第二单元的一首歌曲。歌曲短小、活泼,歌词也朗朗上口,旋律、节奏非常有特点,在演唱歌谱时,我抓住这两点让学生进行体会,通过演唱发现这些特点。
基于以上特点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用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抒发赞美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难点:感受旋律的起落,歌唱时要字正腔圆。围绕着教学重、难点我从兴趣入手,在课的一开始就用优美的音乐和漂亮的画面吸引学生,让他们通过说秋天的颜色感受秋天的美丽。之后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欣赏完丰收的图片后为他们创设采果子的情境,在采果子和拍手、拍腿的节拍律动中感受秋天的丰收美、区分歌曲的主要旋和前奏、间奏。紧接着就是将歌曲中的两条主要节奏以苹果和梨的形式出现,通过看图形读名称、跺脚打节拍读、用手读名称、正式读节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两条主要节奏,再将节奏与旋律相结合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听辨,并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听到的结果,这个过程既是节奏的学习又是旋律的进一步感受,为下边学习歌曲打下基础。由于学生前边听的已经不少了,所以在正式学习歌词之前我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听音乐看图形用la模唱歌曲,其中的这个图形既能反映歌曲的节奏又能反映旋律的高低走向,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模唱的过程中解决旋律中五度、八度回落的难点。
歌曲学习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有感染力的范唱和学生的心里唱、小声唱、出声唱、有感情地演唱实践来实现的。最后是表现歌曲主要是让学生在分组合作中演唱歌曲,体验合作的快乐。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在演唱时音高总唱成第一乐句的,如果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听、看、划”来解决,“听”:听音高,听出不同;“看”:看歌谱,看出区别;“划”:手划旋律线,划出高低不同。
让学生仔细看歌谱,这是二年级第一次出现歌曲前奏,从现在开始,以锻炼学生看歌谱以及内心听觉、内心演唱的能力,通过“听、看、默唱”等方法锻炼这些能力,为以后自主视唱歌谱做准备。
《秋》这首歌曲,经过我在教学中的实践来看,是非常适合进行器乐教学的,虽然乍一看歌曲的音高超出了“do、re、mi、fa、sol”五个音,对于二年级学生可能会难一些,其实不然,因为歌曲节奏简单,最主要的是旋律非常好听,而且上口,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有了这个做基础,完成器乐教学就不是难事了。
从器乐聆听发入手,教师通过器乐示范法将歌曲演奏给学生,利用优美抒情的乐曲感召学生,然后通过器乐谈话法让学生说说器乐带给自己的感受,并通过器乐讨论法讨论这首歌曲出现的音高还是不是只有“do、re、mi、fa、sol”五个音;之后通过器乐讲解法莱加以说明;利用“柯尔文手势”唱会歌曲旋律;最后通过器乐练习法、器乐游戏法:比如接龙弹奏等游戏以及乐器齐奏来完成歌曲的演奏。
本节课的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运用已有能力自主完成教学内容的能力,锻炼其主动建构知识与能力的意识,也是为今后教学做铺垫。
第四篇:08秋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2008-2009学第一学期)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开展了扎实有效地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按照语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适应新世纪的社会需求,强化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实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在理论学习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及中欧项目的培训教材,《甘肃教育》等优秀教育杂志,并做好学习笔记。通读一、二本理论专著。要围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每位语文老师至少了订阅一份语文报刊。每位语文教师坚持通读二、三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势,开拓了
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3、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了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是落 实常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成绩。对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树立了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了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坚决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这学期每人少了一节试验课,有三位教师上了公开课。同时,教研组配合教导处通过每月的听课(每月不少于四节)、抽查备课笔记(包括作文备课)、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加强对学生的课前课后辅导和作业的批改力度。特别是作文的批改:眉批谈写法,总评要具体。练习册的批改注重引导,教学法。
三、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旧教育,而到着眼于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颖教育。为此,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狠抓双基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知识面,正确引导学生看课外书,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各年级准备开设语文阅读及写作兴趣小组。
本学期进一步加强了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及时计划、及时总结,鼓励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论文。学期末每位教师都有1-2篇论文上交。
四、青老结合,互勉互励,互促互进。
青年教师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中坚力量,而老教师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学期我们坚持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训练。各语文教师之间加强了交流,资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质量而努力奋斗!
东古城小学语文教研组
2009年1月9日
第五篇:2010秋期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0秋期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制定人:陈 秋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力,实践水平的高素质的现代人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学困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重视读和说的训练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在低年级“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
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词说到句,再由句说到段。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说”的欲望,勇敢地畅所欲言。在有话说的基础上,教给同学一些说的技巧,用不同的词语或语句表达一种意思,怎样有顺序地,不零乱的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同时,叫其他同学学会听,能够评议同学的发言。如:我教如何保护小动物时,首先就播放小鸟在林中自由的飞来飞去,让学生听鸟鸣声。接着播放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尽量照顾发言面的广,让全班同学都能得到锻炼.集体讨论同学提出的保护动物的方案行不行,为什么 ?说出理由来。对同学们的发言合理的及时表扬,不好的给予指正,鼓励他的勇气,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对于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要求。平时发言很少的同学,能讲几句,就给予表扬,相反,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能用新学的词语,有顺序,有感情地表达。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光焕发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读”的要求,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读完后,能弄清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其次,用“读”来感悟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再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我将继续努力,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