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投石试问水深浅,以“题”激起千层浪(本站推荐)
-投石试问水深浅,以“题”激起千层浪
_以梦为话体的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其实就两件事,一是让学生看到题目后知道写什么,一是明确写什么之后知道怎么
写。
头脑风暴作文教学法又叫联想集思法,是对学生作文的一种作前指导,是一种作文思维能力的课堂训练法。它旨在激励每一个学生思考并表达,使每个学生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写作构思是一个使每个学生都能提出大量新思维、创造性地解决写作素材的最有效的方法。这种训练的方法的宗旨是:你说,我说,大家说,知无不言;你写,我写,一起写,言之有文。它的教学目的是:唤起记忆,激活思维,激发兴趣,催生灵感,打开思路,找到素材,选好角度。一言以蔽之,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了行之有效的完成这种写作训练,我们以当前的热点词语“梦”为作文话题,让学生在作文前体验,如何有效运用头脑风暴法,以“题”激起千层浪。
以“题”激起千层浪 【教学目标】
1、从题目入手教会学生发散思维、快速构思的方法。
2、从题目入手教会学生利用课本进行写作积累的方法。
教学重点:快速构思 教学难点:立意提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引出作文指导发
(一)“说文解字法”_“解”梦
看到作文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读出题目的字面义、背后义、深层义、联想义。比如“梦”这个字是由“林”和“夕’两个字组成的,就可以围绕这两个字进行联想。这叫运用拆字法。比如可以想象成夕阳落在林子后边,世界安静下来,鸟想回巢,上班一族想回家,流浪者想找到妈妈;或者已是晚上了,一只囚在笼中的鸟,梦到自己拥有一片森林„„ 不过这一招用来很有局限,因为不是所有的字从字面一眼就能看到背后的含义或者是由几部分构成的,这几部分之间的联系也未必一时能想到,东拉西扯反而不妙。所以这一招慎用,尤其是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
(二)词语填空法——入“梦”
(1)在“梦”前填一个词,可以是形容词:美梦、噩梦;金黄的梦、粉色的梦;红之梦、绿之梦、蓝之梦;伤心的梦、苦恼的梦、喜悦的梦、忧伤的梦„„ 这类题目,既可以写出作者的心情,也可以写出一定的故事情节。
(2)在“梦”前填一个词,可以是动词:做梦、入梦、说梦、谈梦、忆梦、记梦„„ 写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关键看填入的动词。“做”“忆”“记”适合写记叙文,而 “说”“谈”适合写议论文,如果有足够的科学知识,“说”“谈”还可以写成说明文。(3)在“梦”后填一个词或短语:梦里江南,梦回家乡,梦游丽江,梦醒时分,梦见妈妈„„ 这种构思法,宜写回忆性或幻想性的记叙文或散文。李白有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因梦成诗且千古流传的典型范例。
(4)在“梦”前填一个词,名词或代词: ①如果写身边的人,就写最想写的那个人:
妈妈的梦(可写妈妈对现实的期待)、爸爸的梦(可写爸爸对事业的追求)、爷爷的梦(可写历史)、老师的梦、同学的梦、班级的梦(可写你熟悉的校园生活)、邻居女孩的梦、叔叔的梦、姐姐的梦、大学生的梦、初中生的梦、警察的梦„„
如果觉得无从着笔,就环顾一下四周,看看有什么人可以作为写作对象。比如2008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题目是“好奇心”,有个学生看到题目后正构思,忽然发现前面的座位缺考了,就产生了好奇心:这学生为什么缺考呢?他把自己的一系列联想和想象形成文字,居然写出了一篇满分作文。
②如果没有感兴趣的人可写,或写出来没意义,就从熟悉的课本中寻找那些有梦的人,或按照作者或文中的人物推想一下他们的梦:
香雪的梦(一支铅笔盒的梦,一个求知的梦,一个走出大山的梦)、鲁迅的梦(医学救国,转向文学救国,他做的是强国梦)、海伦•凯勒的梦(一个盲人的梦)、居里夫人的梦(一个科学家的梦)、飞利浦夫妇的梦(想靠于勒的发财去改变一家人的命运,这不仅是飞利浦夫妇的梦,还是我们父母的梦,亲人的梦)、梁启超的梦(少年中国梦)、刘禹锡的梦(书房梦,你想拥有一个怎么样的书房)、欧阳修的梦(与民同乐的梦)、范仲淹的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梦)。
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素材,就到课本里去找找,可以是语文的,也可以是历史的,还可以是地理的,等等。这些素材,不仅可以打开思路,还可以提升作文立意。③还可以从课外书中找,想想现当代一些名家,他们曾有过怎样的梦。
近代先贤者青少年时期都是有梦的人。孙中山出国求学时,“辄与同国同学诸人,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树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邓小平18岁就在法国油印出版《赤光》杂志,宣传红色世界之梦;也是在18岁,叶剑英就咏物立志“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英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中国的人、家、土地等等,都可以进入文章,并且可以可以成为写作的视角。这种写法,可谓“左思右想”、“前思后想”、“上思下想”,通过辐射联想,会让作文在立意上有一定的高度。而立意的高下,直接影响作文得分的高低。
(三)角色转化法———“移”梦
转换思想,把人变成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某个用品,某个事物,前面可以加一些修饰语:
1、以动物入题:一只井底之蛙的梦、一条流浪狗的梦、一只笼中小鸟的梦、一只不会飞的蜜蜂的梦、蝴蝶梦、蓝蜻蜓的梦·····
2、以植物入题:一朵白莲的梦、一株玉米的梦、一棵小草的梦、蒲公英的梦····
3、以事物入题:铅笔盒的梦、红发卡的梦、花连衣裙的梦、围棋的梦、水杯的梦、房子的梦,足球梦等·····
用后填空法转换一下写作思路:
梦见了一只井底之蛙,梦见了小狗,梦见了一只神奇的铅笔盒,梦见了红发卡,梦见了书包变轻了,梦见拥有了一支神笔·····
这种写法容易些出新意,可谓“别出心裁”。古代的庄子就善于把自己要表达的情和理换位为人、事、物、景组成具体故事,化抽象为想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无奇为新颖奇特,让读者便于理解和接受。例如“涸辙之鲋”这个故事,庄子把自己换位为一条鲫鱼,将自己的困境换位为“涸辙”,将自己急需救助的情况换位为涸辙之鱼的情况,让河监侯明白他急需救助。“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庄子之一鱼,游出了“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一蝶“梦”出了“物化”的哲学,一鹏“飞”出了《逍遥游》。转换角色,意
在创新。
(四)嵌词造句法———“述”梦
让学生用“梦”造一个句子,陈述清楚自己想写的梦。这其实就是构思,打腹稿的过程。
(五)逆向否定法———“破”梦
当思维不畅,或作文缺少新意时,可把自己的构思否定一下试试。
比如对滴水穿石的逆向思维:一滴水何时才能穿石?其效率何在?滴水一定能穿石吗?君不见,在一定条件下滴水不但不穿石,反而会长出石笋来。
对家的逆向思维:家未必是房子,有房子就有家吗? 否定一下梦想,看看思维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这不是一个梦、一个不敢做的梦、纵有美梦梦不成、不仅仅是梦、鱼儿想离开水的梦、井底之蛙不想再做跳出水井的梦,梦不能随随便便成真·····
有些“梦想”看着没用,好像是“白日做梦”,但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它的价值,比如这个小学四年级的梦:
“我的梦想是,每节课上课时间10分钟,下课时间40分钟。” “我梦想,每学期上学两个月,放假四个月。”
这个梦好像不可能,但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的厌学情绪,如果剖析这个梦,就会发现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文章在立意上有了高度和深度。逆向否定法,在写作中容易打破常规,写出波澜,吸引读者,还能针砭时弊,刮骨疗伤。
(六)仿句拟题法———“美”梦
这里的仿句,一般仿一些歌词或名句。比如: 梦里花落知多少(伤感),梦里泪落知多少(心疼),梦里花开知多少(向往),梦里欢笑知多少(美好的回忆与向往),梦里相聚知多少(追忆友情,回忆美好生活)。
铁马冰河入梦来、青山绿水入梦来、湛湛青天入梦来、宽广大路入梦来、清清小河入梦来(以上几个梦可以环保为主题)。
梦回大唐爱,梦回少年时,梦回彩云间,梦回妈妈的臂弯·····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梦······
因为梦着你的梦,因为梦着妈妈的梦,因为梦着老师的梦、因为梦着大学梦„„
题好一半文,这种写法容易写出触动心灵的东西,写出诗意和节奏,使读者产生共鸣,给作文加分。
(七)情景设置法——“拓”梦
“梦,一个梦,我有一个梦„„”可以用这个句子做题目去写作,可以用这个句子为开端去写作,还可以用这个句子反复咏叹去写作„„
设置一定的情景,可以荡开思路,调动情感,激发灵感,迅速成文。
(八)下水作文引路法——梦“游”
教师的下水作文是学生最好的范文,和学生一起写作、一起探讨,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