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来了教学反思
《春来了》教学反思
陈晓娟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新课改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生动活泼的独特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眼光、丰富的想象、灵性的思考,教师应该让他们在音乐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地生长。
上完《春来了》这首歌曲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改编成一首二四拍的节奏。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作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经验,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学生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既激发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没有老师的放手,学生哪会离音乐这么近呀!也许,学习的过程意味着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还要花很多时间,或许会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学习、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课堂上,老师多放手,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参与,那么他们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长,让成长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无限蔓延!
第二篇:春来了!范文
春来了!
春姐姐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春风替她报信:“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小鸟也欢快的飞着,嘴里唱着欢乐的歌,叽叽喳喳,真好听!连小草小花也在欢呼,随着风儿摇摆着身子。
“太美了!”我站在大地上对春姐姐说。
春风忙碌着,它吹醒了大地,吹红了花儿,吹绿了小草,它的功劳不可没。
再朝田野里看看,冬眠的青蛙也醒了,它们跑出洞,站在田野上大声唱歌:“
呱呱呱,呱呱呱!”小乌龟们也把头伸了出来,看了看外面,当它们知道春来了,也
马上把四肢伸出来,尽情的爬来爬去……
树木也抬起了头,笑着随着风摇着身了,春风带来的绿,慢慢的布满了它的全身
。绿色的小芽从枝上冒出来,它们睁大了眼睛,对什么都是那样好奇。
暖和的春风吹在我的脸上,舒服极了,像是妈妈在抚摸着我的脸,是那样的亲切。柳树的枝条像小姑娘的头发,飘来飘去,多像一个活泼的小姑娘在跳舞啊!小鸟们也在忙碌的做窝,它们要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繁殖下一代。
你发现了吗?春已经悄悄的向我们走来,正如她走的时候那样静悄悄……
指导老师:自己
第三篇:《春来了》教案
《春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会唱歌曲《春来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认识3/4拍子,感受3/4拍子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能力目标:能积极参与听赏,表现歌曲;能用图画的方式表现春天的美。情感目标:在学会歌曲《春来了》同时,体会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
感受3/4拍子的旋律特点,激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并大胆地参与表现。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图画
师:同学们,我想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画。(教师与学生观赏并做简单讨论)
2、初步感受3/4拍子的特点
3、说春天
教师启发学生说一说春天的情景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天来了》
1、听一听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听
2、模唱
引导学生随音乐旋律,用“la”来哼唱旋律
3、感受歌词(1)小组读歌词(2)全班读
(3)教师简单解读歌词的意思
4、随琴跟唱歌曲
(1)教师弹奏,学生跟唱歌词。(2)比一比,唱一唱。(3)评一评。
5、引导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
三、画春天
1、组织学生发挥想象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2、学生的作画(放背景音乐)。
3、作品展示。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自我小结。
2、教师小结。
(全体学生一起唱歌曲结束全课。)
第四篇:夏天来了教学反思
夏天来了教学反思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夏天来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天来了教学反思1炎热的夏天来到了,为了让幼儿让孩子知道夏天的天气变化,天的花、夏天的小动物,利用儿歌呈现出来,说以设计这节活动课。
在活动开始部分我以谈话的方式让幼儿说出夏天到来人们生活的变化,因为正值夏天,小朋友很容易就说出来,再通过课文中的插图,让幼儿观察图画引入课文内容,为幼儿朗读和理解儿歌的内容做了铺垫。
在教学幼儿朗读儿歌时,我先以范读一遍,幼儿聆听,让幼儿对儿歌有初步的印象,紧接着再教授幼儿两遍,就放手让学生大胆去独自朗读儿歌。由于儿歌简短,多数幼儿能够把儿歌读出来。在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幼儿逐渐中读中感悟,结合图片更容易了解儿歌内容,像我设计的问题:诗人为什么说“荷叶儿,撑绿伞”?幼儿很快就能回答出:因为长大的荷叶像一把伞。同时,由于这一环节,幼儿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儿歌,再让幼儿去背诵的时候,大多数幼儿很快的把这个目标达成。
在教学幼儿看图说话训练时,我主要先让幼儿观察图片,在以同伴说一说,最后再展示个别幼儿回答。这一环节不仅可以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设计拓展延伸的问题:你还知道夏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吗?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夏天到来,不仅仅只是课文中插图里所表现出来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我们只要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更多。这样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求知探索的精神。
最后一个环节我主要通过简单的游戏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认识了生字和新词,同时再运用同样的方法复习前面学过的生字。不仅学到了新知,还巩固了前面学过的生字。这堂课,由于正值夏天学生很快的掌握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在这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这次上课前,我就显得有些紧张,脑子里总是在想下一步的环节该说些什么话,以致于对幼儿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有些紧张,急于要帮助他们引到自己的设计思路上,显得老师的话过多,课堂语言不够精炼,这不但是幼儿教师上课的忌讳,也是我语言教学活动常犯的毛病。其实,我应该相信我们的孩子,用更明确的提示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另一个感觉不足的地方,就是我在掌握课堂时间上,还不能做到运用自如。我将把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作为今后教学中努力改进的方向,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力日益提高。
夏天来了教学反思2今天,王校长、苑主任及我们音乐组的各位老师,听了我为校赛课准备的《夏天来了》一课,以下是我对这一课的教学反思,及听了各位老师对我评课后的感悟。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进行了四大步骤。首先,我创设听辨学过歌曲猜歌名的环节,导入新课;然后,进行新授环节(分析歌曲—发声练习—学唱歌曲);再者,学生自由组合用打击乐器进行练习及小组表演;最后,课堂小结,让学生了解学习这首歌曲的含义及目的。
课后,校长、主任和各位老师首先肯定了我的一些小小的进步:在与学生交流、互动方面,以前我上课欠缺激情,只会一味地讲,现在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给学生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在音乐课中独有的快乐;在教态方面,以前我的面目表情总是过于严肃,现在脸上也能保有微笑,给学生的感觉亲和了许多。但课堂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情感方面还没有挖掘深刻、透彻;发声练习,学生声音缺乏锻炼;范唱的情绪再饱满一些;表演应该放在第二课时,虽然可形式多样,但要适合;环节连接再自如一些……
校长、主任及各位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都是经过多年教学推敲出来的,非常值得我学习。我想今后要在自己的课堂上注意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多提供探索的空间,创新自我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师生在课堂上得以充分互动交流;以文本教材为主题,表达体验的课堂,拓展文本,让学生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带着童心走到学生中去,教态轻松、自然、亲切,增加对学生精彩的评价,认真听取学生对自己授课的反馈;平时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听课,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其课改后的创新观念思维方式。尽快成为一名拥有自己独特创新教学风格的青年教师。
夏天来了教学反思3主题是结合季节展开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由于本周高温天气较多,所以孩子们显得比较兴奋、烦燥,但参加活动的热情也如温度一般直线上升,幼儿掌握情况较好。
亮点:
一、在活动中:
太阳伞、扇子、拖鞋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物品,进行展示、设计。孩子们的主动性被充分的发挥了出来,他们有许多表达的机会,而且也有表现的机会,因此孩子们的自信心很足。
原因:
1、孩子有较丰富的直接感受,因此他们就会表达。
2、收集的物品是常用的生活用品,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和接触到的。
3、孩子也有这方面的能力来设计和制作,他们就有了感受。
4、教材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能较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二、幼儿喜欢制作活动,在认识西瓜的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意识高,讨论、设想积极。
在品尝了西瓜以后,我们还充分利用了西瓜皮。老师把西瓜皮先去皮,再切成小块,放入盐、味精、麻油等调味品进行搅拌,出来的味道是意外的好,不少幼儿是第一次吃到这个,十分开心。
原因:
1、这种活动幼儿平时参加机会少,偶尔动手制作感觉很好。
2、教师给于了孩子各种尝试的空间,真正让他们做活动的主人,并真正发挥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这次活动开展的时机真好是夏季,与生活贴近,教学内容又能让幼儿真实的感觉和体验得到。
第五篇:咕咚来了教学反思
咕咚来了教学反思
篇一:咕咚来了>教学反思
教师风采展示上我与大一班小朋友合作展示了一节语言活动“咕咚来了”在本次语言活动中首先我的设计意图是充分调动孩子们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育孩子们遇到事情不要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后再行动。
首先我利用“咕咚”声音调动孩子们的探索和求知欲,接下来利用小兔子拟人化以及ppt进行>故事的讲述,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我运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及丰富的表情将故事绘声绘色的展现给孩子们,孩子们听的也聚精会神,故事讲完后通过几个小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回顾故事的同时对故事中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有了细节上的了解,孩子们在故事复述及扮演中表现的很棒,我通过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其中,不仅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自由发展,同时孩子们也逐渐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慢慢的与我熟悉起来,虽然积极参与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每个孩子都会认真的听其他人回答,本节课在角色扮演及创编环节中进入了尾声。
本次教学活动让我反思到,在今后的语言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及空间,同时在今后设计课程环节时也要仔细反复推敲自己的课程,按照园领导的>培训及《纲要》中的要求将每个环节运用特色教学手段进行精彩的设计,不要过于心急,这样一节好的语言课才能很好的呈现,也会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和知识!
篇二:咕咚来了教学反思
最初在选择课文的时候,实则也是纠结了一番,因为课文所剩无几,考虑到自己的驾驭能力,也是选了又选,最终选定这个故事性及趣味性比较强的《咕咚来了》。备课时,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觉得由板画入手,既新颖又代替了板书,故事情节一目了然,孩子们也很容易进入文本当中去。作为一堂低年级语文课,本课兼容识字、写字、课文分析、朗读、表演等多方面,仅仅 40分钟面面俱到有点牵强,有很多值得回味、思考、改正的方面,还请各位老师指点一二。
一、识字与写字。
在进入课文之前以复习会认字导入,小老师领读。这里遗漏了拿生字可以说一个句子来回忆课文内容,应该具体复习到该字的音、形、意。比如说“着”、“看”可作为形近字出现,以组词区别;“喊叫”说个句子,其实都能达到最终目的。
写字方面记忆法、组词这方面考虑周全。但是该有的近反义词点的不够透,还有一个重要的耳刀旁在指导时发生口误,都误以为了三笔,实则我是提的是两笔,写时不该顿笔,很遗憾,不过课后我又重新指导了一遍。
二、内容简析。
在图文对照方面做的很好,孩子们能够像看绘本一样深入理解文本及小兔子的表情、语气、语言乃至心理。因而孩子们可以一段一段的连贯的看图讲述下来,方便记忆课文细节部分。图文对照能够更直接的理解故事情节,就是在练习小兔、小猴、狐狸、老虎的语言时,学生也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他们的话,说明孩子们对于图画的理解还很容易。
还有一点做的很不够,那就是评价语言的匮乏,这也是我一直在学习和研究的。在学生很积极的朗读、回答问题前就应该准备好一定的评价语。这一点说明的储备量远远不够。
在观察小动物们逃走时,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很实际,但是由于考虑时间只让一个孩子进行了汇报,很遗憾。这种情况还存在于“乱哄哄”,这个词在什么情况下用呢,没有具体的说明,只是描述了一下场面。对话也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指导。在文本最后应该从“最喜欢谁?”引出故事的道理,其实不说孩子们也知道,说了就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轻而易举的引出课文宗旨。
三、拓展方面。
在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同时可设计讲讲这个故事环节,最后再进行表演,效果可能会比这样强一些,孩子们没有组织,缺少纪律性的自由表演,为这个环节减了不少分。
最后,我要感谢办公室以及给予我指导的各位师傅们,其实你们的指导及建议对我是最重要的。二教龄的公开课已结束,但是学习没有停止,我会继续认真研讨。
篇三:咕咚来了教学反思
《咕咚来了》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扔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2、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