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恒大高薪挖角任泽平的“人才估值”逻辑(小编推荐)
恒大高薪挖角任泽平的“人才估值”逻辑
作者:杨国英
近日,带着一股从宏观研究到实业的跨界新风,证券界明星分析师任泽平高调跳槽恒大集团担任副总裁。而恒大集团给出的千万级水平的年薪,更是让舆论好一阵沸腾。
根据官方消息,恒大集团给任泽平开出的年薪高达1500万元,折算到月薪为125万元,虽然不是之前网传的年薪5000万,但也是恒大集团引进社会人才给出的最高待遇。此外,这样的薪资水平已然超过了国内很多一线上市公司的明星企业家———据相关上市公司发布的2016年的年报数据,无论是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还是万科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郁亮,其税前年薪均没有超过1000万大关。
以恒大的社会关注度和任泽平在券商分析师中的知名度和网红气质,此次任泽平跳槽及其薪资水平无疑是极富话题性的。更为重要的是,将其薪资水平在业内进行横向对比之后,更会引发社会对“人才估值”问题的思考。
事实上,对恒大集团给予任泽平的千万级薪资水平,一些舆论是持保留意见的。这种意见的持有者,究其本质,是抱有较为传统的观点。一方面,任泽平的本行,无论是最早在体制内的研究部门任职,还是在券商担任首席经济学家,都是承担理论、政策层面的宏观经济研究工作。而按照偏传统的观点,相比做实业的,从事研究工作的知识分子就应该是较为清苦的,不应该挣这么多钱。
另一方面,即便在实业界,传统观点也往往把从业者分为老板(企业家)和“打工的”,用这种观点看,任泽平在恒大作为一个“打工的”,好像也没有理由挣这么多钱。事实上,就在最近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华为余承东和雷军聚餐的照片被刷爆互联网,有网友就评论说,余承东只是个打工的。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社会在看待企业人事上,“打工”思维的优先级是高于人才思维的。上述两种思维,事实上都是亟待纠正的社会偏见。抱着传统观念,不重视知识和人才,就无法客观谈论、正确理解“人才估值”的问题。事实上,既然经济粗放发展、企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或正在终结,顶尖人才的稀缺性价值必然会凸显,这会体现在企业对人才的估值上。除了更高的薪资水平,最近这些年,合伙人、股权激励等将人才和企业发展深度捆绑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人才机制都是越来越完善的。与之相应,各个行业高薪挖角、花样留人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而人才的自由流动乃至跨界流动,也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现象。
事实上,就任泽平在恒大集团的薪资水平高过国内很多一线上市公司的企业家而言,两者并没有很强的可比性。毕竟,对于顶尖人才的市场化定价,并没有一定之规。而如果就事论事,凭借从体制内向证券业的华丽一跳,以及此后多次准确预测股市又从国泰君安跳槽方正证券,无论是从业经验、宏观经济的理论水平还是网红溢价和业内知名度,如今的任泽平都堪称业内大拿。因此,恒大这次挖角任泽平担任副总裁,不仅在“牵头智库组建、实业研究”的实务上找到了落地支撑,对于恒大品牌的传播、增强,也是一次绝佳的营销、公关。
任泽平的多次跳槽,特别是跨界跳槽,在惹人艳羡的同时,也刷新着国人的职业观。就个人而言,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这是个性使然。就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则代表着中国社会正在向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职业观靠拢,人才可以像资本等要素资源一样自由流动。这当然也意味着,企业对于稀缺人才的挽留,必须是以给予人才公允乃至充分溢价的“估值”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