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美德标语、名言
诚信做人,做诚实小公民
勤俭节约;诚恳普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讲文明;讲卫生;扶弱助残;功德无量
中国传统美德格言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3业精于勤,荒于嬉。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志不强者智不达。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志当存高远。
10、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11、有志者事竟成。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夫人必知礼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15、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7、凡人之所以贵兽者,以有礼也。
1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吾日三省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
19、贫而无诌,富而无骄。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22、富贵不能淫,贫奸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3、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24、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25、出淤泥而染,濯清连而不妖。
2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7、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30、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
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2、人之有德于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3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高。
35、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3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7、乐人之乐,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38、满招损,谦受益。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成功不自矜故长。
4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也。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改之。
4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6、见善则椠迁、
第二篇:传统美德名言名句
传统美德名言名句
一、诚实守信
诚信即真实、真诚、可靠与守信,这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尊重。中华文明古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而诚信正是“礼义”的最重要的内涵之一。诚信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诚信是古人推荐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诚实无欺,因为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大到民族国家,小到个人修养,诚信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1、失信不立。
——《左传》
不讲信用就无法立身立国。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4、一诺千金
——《史记》
一个承诺抵得上千两黄金。
5、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氏工范•处己》
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豪都不能少;与人约好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更改。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
7、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礼记•中庸》
诚,是天道;对别人讲诚信,是做人之道。
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增广贤文》
一名话已经说出口了,就是用四匹马拉的车去追也难以追回去了。
9、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
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我每天都几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很诚实?有没有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11、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
极其真诚而不能使人感动,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不真诚,就没有能使人感动的。
12、诚者,不欺者也
——《曾国藩全集•日记一》 诚,就是不欺骗自己和别人。
第三篇: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出自《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疾学在于尊师。
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君子隆师而亲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出自《朱舜水集·劝兴》。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有作为,却不知道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就好比想保养自己的身体。但又不穿衣,不吃饭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冀:希望。敬:重视;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这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出自《荀子·性恶》。辨:慧。
若要好,问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见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意思是:师友之间贵在尊敬和亲热,考察古代文化应当反躬自问。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师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师呀老师,简直是儿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学,不如下功夫去找寻好的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道立则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师长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把他们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出自《论语·述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大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出自《礼记·学记》。逸:安逸;轻松。庸:功劳。
第四篇:传统美德名言集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提示】古人要求做人诚实,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这种诚实更是,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不诚实,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出处】《墨子·修身》。
【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提示】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来也有许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许多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问家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出处】《荀子·修身》。
【大意】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不了。
【提示】任何一项都要靠实践去完成。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走,永远沉浸在美妙的中,那只会一事无成。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出处】《荀子·儒效》。
【大意】听说过而没有亲眼见到,虽然听得很多,必定会有许多是错误的;见到了而不能理解,虽然记住了,必定会有许多是虚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虽然知识丰富,也必定会遇到困扰。
【提示】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个途径,但以“力行”最为重要。因为“力行”不仅可以检验通过前三种途径所获得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出处】《荀子·性恶》。
【大意】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现今寻找依据,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寻找证明。
【提示】无论说什么话,如果想要让别人自己,那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而证据往往表现出事物的关联性,所以,一定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谨于言而慎于行。
【出处】《礼记·缁衣》。
【大意】说话要严谨,行动要慎重。
【提示】这句话告诫人们,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
君子强学而力行。
【出处】扬雄《法言·修身》。
【大意】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去行动。
【提示】强学和力行,都要求一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读书学习,需要有毅力钻研进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要缜密思考,把所学和所用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
实事求是。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大意】从客观事实中去研究,得出规律。
【提示】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武帝的弟弟。他一生好学,不爱虚夸。平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书,遇到民间送上善本书,他都找人来誊写一遍,然后把抄好的书给人家,自己保留原本。唐朝人颜师古评论他这种行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书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书中所讲内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实。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意。后人把这句话引申为对一切事都应当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凭事实说话。
百闻不如一见。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大意】听别人说一百次,不如自己亲眼看一次。
【提示】虽然“耳闻”与“目睹”都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许多情况下耳闻的真实性却值得怀疑,因为经常会被传言所蒙蔽,只有自己亲眼所见才更为确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大意】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
【提示】凭空想像而不去实践,正如想品尝鱼的美味却不想去编织渔网,而仅仅站在水边羡慕,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的迈进,脚踏实地去争取,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出处】王充《论衡·薄葬》。
【大意】对一件事情最好的证明就是看其是否有效,对一个理论最好的检验就是看其是否有证据。
【提示】王充是东汉家,他最讲究实证。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虽然说得神乎其神,他也绝对不信。在《论衡》里,他不厌其烦地辩论,指出鬼之类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这种思想在古代独放异彩。
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出处】荀悦《申鉴·俗嫌》。
【大意】名声必须有事实与之相配,做事情必须有结果来证实。
【提示】这句话提醒人们注意,有时候一个人有很大的名气,但却不一定名副其实;有时候做一件事情有很好的初衷,但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所以,在观察人或事时,都要看其真实的情况或实际的效果,而不要听信虚名。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提示】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大意】古人做学问不遗余力,年少时学习到老方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浅近,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亲身实践。
【提示】陆游冬夜读书有感,写了八首诗给他的小儿子,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一方面强调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加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因为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即使是真实正确的,对自己来说也有隔膜。没有亲身实践,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极为重要。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出处】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
【大意】理解得越清楚,实践就越扎实;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加清晰。
【提示】这句话说明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向导,反过来实践又会进一步促进认识的深入发展。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会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进步更快。求新
求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商汤刻在浴具上的警语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又说:“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这些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对后世影响很大。如道家主张取法自然,儒家强调进德修业,法家更是从社会改革方面倡导变法求新。求新就要与时俱进,就要引领时代潮流。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从科学实验到发明创造,从工作到生活,没有求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大意】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提示】这句话是对乾卦中“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一句爻辞的解释。“乾乾”就是孜孜以求的意思,“夕惕若”是说到了晚上还心怀忧惧,不敢有一点儿松懈。用自然现象的变化,来比拟说明人事,在《周易》的卦辞和爻辞中很常见。《周易·贲》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话,表现出对“天文”的重视与敬仰。天之道在于“刚健”,人类要想克服怠惰,避免祸乱,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就要像天体运行那样强劲不息,永不休止。
日新之谓盛德。
【出处】《周易·系辞上》。
【大意】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出处】《周易·系辞下》。
【大意】到了尽头就会发生变化,变化就能通达,通达了就能长久。
【提示】这一简单的话语说出了一个真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大到国家社会、小到个人都是这样。在事物发展到衰落阶段时,就要寻求变化以谋出路。如果一味坚持原来的旧规矩而不思变化,只能僵化致死;反之,如果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策略,革故鼎新,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
【出处】《战国策·赵策》。
【大意】过去和现在风俗不同,为什么一定要效仿古代?古今的帝王也没有相互因袭,为什么一定要遵循以前的礼制?
【提示】这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赵武灵王决定中原服饰和作战方式,胡服骑射,以对付北方匈奴的骑兵攻袭。他的《胡服令》遭到一些守旧派的反对,他们用“古道”“古法”来阻止改革,赵武灵王便说了上面的话。他坚决贯彻新法,终于使赵国强盛起来。可见,在社会大变革的过程中,人们不应抱着已经过时的东西不放,而应当顺应时代潮流,扬弃那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出处】《礼记·》。
【大意】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提示】据说这是商朝的建立者汤刻在浴具上的铭文,旨在自己不断创新,每天都有所作为。据史书记载,商民族从始祖契到汤共迁移过八次,汤定居于亳(现在河南省商丘东南),推翻夏朝,一统天下。《诗经》的最后一首诗是歌颂他的,说各地诸侯没有不来进贡的,没有不来朝拜的,都尊商君为长。汤的,与他日新又日新的追求是分不开的。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出处】《宋史·王安石列传》。
【大意】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
德贵日新。
【出处】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大意】最可贵的品德是每天都要更新。
【提示】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改良主义者。他这里所说的“德”,内涵广泛,既有道德、品行之意,又有志向之意,还可以包括德育的内容。康有为处在社会大变革时代,新旧交替,人们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社会风气都日新月异。他身临其境,亲历其事,深感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也应赶上时代潮流,因此提出了“德贵日新”的思想。
【出处】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大意】只有不断地进取,所以才会有不断的创新。
【提示】《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一篇充满激情的杂文,针对当时日本称中国为“老大帝国”的说法,提出了“少年中国说”,认为中国的在将来,中国的希望在少年,老朽的中国正在死去,少年的中国如“红日初升”,必将“胜于欧洲”“雄于地球”。“惟进取也故日新”,是梁启超这位近代改良主义者对少年人的期望,也是对少年中国的期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出处】《荀子·劝学》。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出处】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
【大意】君子在学习上必定会日日更新,日日更新的人才会每天都有进步。不能日日更新的人就会日日退步,从来没有不进也不退的人。
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
【出处】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大意】做学问必须常常觉悟到今天比昨天有所进步,有所超越,日有所改,月有所变,就是有所长进。
【提示】朱熹是南宋的问家,他的学问被称为“朱子学”。这几句议论是他一生做学问的经验总结,主要是讲做学问应日新月异,不断吸收新成果,用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来衡量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脑子里必须有“今是而昨非”的观念,这样学业才能有所进步。
【出处】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意】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提示】这两句诗表面上抒发登高望远的,深层意义是推崇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社会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也在不断地进步,每一个人要想追上社会前进的脚步,就必须不断地自己、提高自己、更新自己,就像要想眺望遥远的地方必须站在更高的楼层上一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处】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提示】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互相唱和的诗中的句子。诗中诉说他们年事已高,而一生又历经坎坷,屡遭朝廷贬谪,心中甚是不平,但仍应振作精神,看到前途的光明,如同病树前头仍然春意盎然。后来人们把这两句诗的含义进一步升华,常常寓指随着旧制度、旧传统的消亡,社会更生机勃勃地前进,新生事物如千帆竞发、万木争荣,它们不因沉舟和病树而停止前进。
第五篇:传统美德、文明标语
路旗--传统美德
1.自强:
修身自立,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努力向上,自我勉励,奋发图强。
2.爱国:
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3.诚信:
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
4.重义:
古者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谓以道义为重。
5.好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勤俭:
是一种行为,一种品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7.务实:
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友善:
温和,友善,容易接近,并且爱好社交。
9.文明: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10.平等:
人人都平等,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
11.敬业:
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的工作。
12.礼:
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13.谦:
“谦受益、满招损”,谦德亦根源于忍得辞让之心,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与人互相尊重。
14.和:
父子之间心意诚厚,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夫妻之间和和美美,家业才能兴旺发达。15.孝:
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之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16.勤:
天道酬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7.仁:
仁者,人心人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已及人意也。
18.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身而取义者也。
19.忠:
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己可以化人,故正心所以修身,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
20.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1.诚:
诚信为本,一言九鼎,虔诚、忠诚、坦诚,诚者,令人肃然起敬。
22.信:
言必信,行必果。
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须诚实,处世端正,不狂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23.思: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知识像流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24.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5.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6.智:
君之智在于,辨是非,明善恶。
明白是非、区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27.恭:
恭,敬也。恭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让他人感到受尊重,受重视,而且回馈于你尊重。
28.溫: 溫,和厚也。与人交谈,语气温和而有礼貌,不急不缓,不怒不喜,不为外物所牵制营私舞弊,正气凛然。
29.勇:
勇,勇者,气也,一曰健也。
仁者必有勇,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知者不感,仁者不爱,勇者不懼。慈故能勇,俭故能广,如是而已,是为勇也。
30.让:
让,谦逊也。谦逊是一种厚重的气度,谦为外德。对外表现为尊敬他人,乐于学习,明晓事理,礼足仪到的态度。
31.修: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智谓大丈夫。
32.良:
良,易直也。做事路径和方法周全易行;做人,行得正,坐得端,静夜自思,无悔于事,无愧于人,因人而言。
小区文明标语:
33.小区是我家,文明靠大家。34.守法纪,遵规章,争当表率。35.爱祖国,爱小区,争创一流。36.美环境,行节俭,热心公益。37.敬老人,育子女,家庭和睦。38.端品行,善言行,举止文明。39.讲团结,乐助人,互帮互助。40.尚科学,避迷信,移风易俗。41.少一件垃圾,多一块净土。
42.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43.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44.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4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46.团结邻里,能帮就帮。47.和谐社会,和谐家园。
48.人人都是文明形象,个个都是文明力量。49.不乱涂乱画,不乱吐乱扔。50.携起你我双手,共创美好家园。51.文明连着你我他,创建造福千万家。52.人人讲文明,处处见真情。53.珍惜生命,从爱护环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