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德精工玉石:时尚与个性的微晶石传奇
博德精工玉石:时尚与个性的微晶石传奇
从2011年开始,在高端住宅、高星级酒店、高端会所等高级别场所的装修中,以博德精工玉石为代表的顶级微晶石产品广受欢迎。甚至在2011年风靡网络的《奢侈品全球风云榜》上,博德精工玉石名登家居奢侈品排行榜,2012年再度上榜,并且荣誉“奢侈品品牌奖”,世界斯诺克名将丁俊晖担任全球品牌大使、博德全国设计师斯诺克挑战赛袭卷十五大城,与珠宝、名车、豪宅、名包、钻石并驾齐驱,共同演绎七星级奢华的传奇风范。
博德精工玉石“晶玉”系列:成就天下无双的完美石材
相关信息显示,这款微晶石瓷砖共有翠晶、晶彩、晶玉、祥云、绚彩、炫舞、晖等多个系列,有人说“它们的出现,让人着迷”,道出了所有业主的心声,对它的喜爱和追求从未停歇。博德精工玉第一代到第八代产品的风格,一直是高端瓷砖与高端住宅装修材质的主流,风靡了十来年,一直延续至今;当然也是全球高端瓷砖品牌中为数不多,能走完艺术生命全程、坚持微晶石技术研发与升级换代,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品牌。在博德精工玉石的设计中,博德创始人及总工程师首先想到的是精工品质、全球艺术时尚的吸取,以及成功人士需求的深度洞察、满足,力求将外在视觉美、感觉美、触觉美与内在的抗折、耐磨、抗污等性能融为一体,让人无法抗拒。
正是成功人士的追求,博德精工玉石一直保持了最高的品牌价值和产品价值,从第一代微晶石产品越来越受到喜爱之后,炫舞、晖系列都在不断创造微晶石传奇,即使是高达千元的价格依然是一代又一代精英人士追捧对象,不输于香奈尔、LV、爱玛仕、奔驰、宝马等品牌在相应行业里的热门程度。
博德精工玉石是什么,竞能在品牌和产品价值比肩国际知名的顶级奢侈品牌?竞能让如此多的财富和精英群体争相拥有?其实,这要从精工玉石本身独一无二的产品性能、全球领先的技术工艺、七星级最高标准客户服务等产品本身的珍稀价值去寻找原因,尤其是在匹配高端住宅方面,唯有此款产品才能从家居层面充分彰显身份、档次和地位,故此,吸引足够多的名流追逐也在情理之中。
博德精工玉石“炫舞”系列:专为名门望族私享的空间艺术饰材
就如同豪车所展示的地位、名包所带来的心理满足、名钻给女性创造的愉悦等,博德精工玉石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款最具震撼力的微晶石瓷砖,同时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品位的表现,代表着迈入主流精英阶层的家居物理符号。当然,一款微晶石能够上升到如此的高度有其本身不可超越的能力,无论是顶级超跑、高端豪车、价值连城的宝玉,还是工艺精湛、原料珍稀的名钻珠宝,抑或是女性所追逐的香奈尔、爱玛仕、博柏利、LV、古琦、迪奥等香水、名包、服饰奢侈品,最基础并且最根本的优势自然是独一无
二、领先的工艺技术,博德精工玉石自然占据了微晶石技术的绝对优势,从优选原料、专利配料、原浆精磨、杂质过滤、粉料雾化、坯体压铸、坯体初检、坯体初烧、坯体二检、智控布料、微晶喷剂、人工补料、二次煅烧、初品技检、成品打磨、机器质检、人工质检、包装入库,累计十八道工序铸造,晶绘技术、彩绘技术、丝熔技术、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技术四大独创全球领先的技术保障,炼就全行业独一无二的珍稀产品,价值一枝独秀,上千元的价格无疑是值得拥有。
任何一款价格昂贵的奢侈产品都经历了最为漫长的技术沉淀和专注打造,比如香奈尔的5号香水、奔驰的S系列、宝马的X系列等,都是经典的奢侈产品代表。博德磁砖在微晶石“博德精工玉石”这一旗舰产品上已投入十年研发,经历八代演变,在全球建筑陶瓷行业堪称首例,比起上述提及的奢侈产品代表有过之而无不及,晶玉、晶彩、绚彩、翠晶、祥云、炫舞、“晖”系列,已有“家居建材界的LV、陶瓷界的香奈儿、室内设计界的爱马仕”的评价,2011、2012年连续入围“全球家居奢侈品榜”,珍稀价值,千元价格就可拥有,对创造和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人们来讲,并不昂贵。
很多人购买奢侈品牌,既是要拥有这些品牌耐用、放心、智能、高水平的性能,同时会从这些奢侈品中追求精神满足。博德精工玉石已然达到了这一产品层次,从物质层面讲,博德十年构建的七星级品质和七星级服务,已构建起了比肩顶级奢侈品牌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购买精工玉石,即是购买质量最过硬、性能最优秀、附加值最高、使用最放心、装饰效果最好的一种保障;从精神层面讲,拥有博德精工玉石这款微晶石,采用这款微晶石营造七星级奢华家居,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顶级享受,是中国精英迈向全球精英的档次和身份的象征,值得所有业主拿出来向人展示的一张金色名片。
第二篇:解读微晶石:博德精工玉石十年辉煌之路范文
解读微晶石:博德精工玉石十年辉煌之路
2012年,陶瓷行业的“微晶石年”。
从2002年博德精工磁砖创造史上第一块微晶石“精工玉石”到现在,时光已经流过十载,经过十年磨一剑的沉淀后,精工玉石绽放出了高贵而又奢华的独特光芒。正所谓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精工玉石的走红,正是来源于其高端奢华的装饰效果、高雅唯美的视觉表现、卓越出众的产品性能等,从而形成的不仅是价钱上的贵,更重要的是感官上也能给人一种尊贵奢华的享受。
博德精工磁砖作为微晶石的缔造者和领航者,从2002年至今,一直投身于微晶石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产品从精工玉石第一代“晶玉”系列发展到精工玉石第七代“炫舞”系列,都备受消费者欢迎,一直领航微晶石领域,成为微晶石变革道路上一盏指路明灯。业界共识,要读懂微晶石,那么一起回顾博德精工玉石的十年征程,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点燃微晶石生命之火
2002年4月,广东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8月,世界第一片自主研发的微晶复合板在博德诞生,因其品质如玉般的温润晶透,取名为“精工玉石”。这种“精工玉石”不仅保留了微晶玻璃的美,又拥有了陶瓷的韧性,兼具了微晶玻璃和陶瓷的双重优势,最主要的是价格仅为通体式微晶玻璃的1/7,引起了业界巨大轰动,一炮而红。
自从以后,“精工玉石”开始在博德大批量投产,逐渐在行业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开辟了第四大类陶瓷产品,也改变了中国陶瓷缺乏自主研发产品的状况。而博德精工磁砖,也随着“精工玉石”的投产,扬名全国。
“精工玉石”不仅开创了微晶石先河,成为了一款主导高端建材市场的明星磁砖,更是被誉为“实现了世界陶瓷科技的革命”,开创了中国建陶行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扬帆起航 一路高歌领航高端磁砖界
从第一片精工玉石诞生之日起,博德精工玉石就一直在陶瓷界保持着领先者的姿态,赢得如潮好评。在高端住宅、高星级酒店、高端会所的空间装饰中,博德精工玉石成为最受热捧的首选产品。在2011年发布的《奢侈品全球风云榜》上,博德精工玉石名登家居奢侈品排行榜,与珠宝、名车、豪宅、名包、钻石并驾齐驱,共同演绎顶级奢华的传奇风范。
时至今日,博德精工磁砖所推出博德精工玉石已迈入第七代“炫舞”系列,凭借玉石质感、立体纹理、画质观感、丝滑触感、顶级空间面料,更是演绎非一般的瓷砖潮流,缔造炫领饰界的家居风尚;其顶尖品质更是在健康安全、表面光泽的亮丽、花色的持久性、防污性能、耐酸碱抗风化、耐磨性等超越大理石等天然石材,适用于高级酒店、高级会所、高级办公大厦、豪华饭店、交流中心、豪宅、别墅等场所的铺贴装饰,在全球奢侈品行列中,正因“炫舞”系列的出现及博德在微晶石领域的十年锻造,人们已普遍将这款微晶石顶级产品视为家居奢侈品。
精工品质 斩获微晶石之父
就目前陶瓷行业来说,生产和制造微晶石的企业不在少数。以2011年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除较早以微晶石产品生产为主的博德精工磁砖、嘉俊为主的企业外,一些以抛光砖、仿古砖生产为主的企业都纷纷进入微晶石领域,如东鹏、马可波罗、欧神诺、新中源等,掀起了陶瓷行业产品新潮流。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竞争力,从2002年就开始研发生产微晶石的博德精工磁砖,一直坚持精工品质、打造精致生活的使命,不断创新,不断研发,从第一代到第七代都为每一款磁砖注入了全球独一无二的新技术。独有玉质石纹、名石本色、镜亮石面、片片不同等领先性能和产品表现都受到高端业主极力追捧。博德精工玉石已然成就了微晶石领域的缔造者和引领者地位,被打上了史上最奢华的瓷砖、实现了世界陶瓷科技的革命的瓷砖、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瓷砖、最具“中国元素”的家居奢侈品等标签,甚至有网友评价其为中国陶瓷界“微晶石之父”。
在微晶石烽烟四起之际,着眼于为消费者提供微晶石购买指南,博德精工磁砖在广东举办了《“微晶石”探寻之旅》论坛活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博德公司精工玉石研发总顾问戴长禄、博德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公共关系知识产权总监覃空,中南大学学者、行业资深专家,以及媒体记者等嘉宾到场参与互动,就微晶石的概念,起源和发展、未来,以及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材和透明玻璃陶瓷复合板材的差异等有关话题展开讨论,活动之后引起相关大的反响。
第三篇:陈杏德散文选: 2010年上海世博游纪实与感想
2010年上海世博游纪实与感想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陈杏德
5月18-20日,我和妻子跟随本校退休教师团队游览世博园和上海市区的其他若干景点。由于是通过旅行社又是乘坐大巴,18日晨6时10分,我们就从福鼎市区出发,沿着G15沈海高速,经过36 公里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连同途中下车休息和用餐,足足8个小时才于当天下午2时许到达世博园浦东A片区2号入园口。
因为团队里多数人要求看的实际上是包括中国馆在内的热门馆,而中国馆又一时预约不到,最靠近中国馆的热门馆日本馆就成了大家追逐的目标。尽管长途乘车,有些老人刚从晕车中缓过来,可一进入向往已久的世博园,还是精神陡增。于是导游就带大家去挤着排长队等候进日本馆。结果排了两个多小时,而看到的东西却与众人的期望相去甚远——大部分是多媒体自动放映的走廊录像,只有机器人拉小提琴演奏《茉莉花》的表演较为新奇,显示出高科技的成就。但在电视新闻里多次见过,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剩下的中日合作保护朱鹮的小品表演还不错。可大家总觉得与排长队的劳累相比很不值得,于是啧有烦言。实际上日本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和迄今为止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展馆除了机器人“乐手”外还有许多亮点,例如节能环保而又富有特色的蚕茧形外表设计,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以及从历史到未来城市生活的构想和理念,都值得人们思索和借鉴。遗憾的是,由于行前没有预先了解该馆情况和日本的历史,包括中日一两千年来的文化交往和近年来科技合作的历史,加上可能有的多年来人们,尤其亲历过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的老人们积存的对于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记忆和对少数右翼势力坚持拒绝认错的不满,影响了人们对展出内容的理解和参观的效果。
于是接下来就去看不要排队的小馆。先是看越南馆,其外表的最大特点是全部用细长竹子编扎而成,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越南人民抗美战争中竹子的妙用,例如削尖的竹片陷阱,虽然那是另一种粗大得多的毛竹。不过越南馆内部展品很少,所以走进去后只花两三分钟,我们就浏览完出来了。接着看波黑馆,大都是些放大的田园风光照片,还有些民族服装之类的实物,让人领略到这个多灾多难的亚得里亚海之滨的斯拉夫人国家田园风光的一面。这时天色已经不早,在上海地方导游安排下,大家去某个粤菜馆用膳,吃的是50元的套餐。
我不是美食家,分不清各地菜肴的特色。但以前去深圳、香港、澳门、珠海旅游,也吃过“粤菜”口味的饭菜,觉得除了量少、有时吃不饱外(尤其在香港。在澳门我们去的一个饭馆,菜肴既丰盛味道又好),口味尚能适合。而世博园里这家“粤菜馆(粤菜摊位)”里的饭菜却实在不敢恭维——既难吃又怪诞!每人的一份饭菜包括:一杯苦茶(要的是乌龙茶却苦得很,“加蜂蜜”后依然很苦);两小片比银元稍厚的糕点;一小碗硬干饭;一小碟只有一撮的包菜;一小碟没去尽骨节的“凤爪”(鸡爪)丁粒炒青椒,外加几根比小指头还细的嫩玉米;一小碗估计是猪肉和猜不出的东西混合炖焖的黑糊糊而又咸得灼舌的无名菜肴。没有汤!苦茶就是汤!但为了咽下硬饭,而且口渴得很,我还是能喝的全都喝下,能吃的大部分吃掉。不过其中的嫩小玉米倒还真的不错。
晚饭后,大家又去丹麦馆:那真是个童话与现实又与未来理想相结合的世界。更幸运的是,我们这次不用排长队,更没有任何拥挤和喧嚣,一到园前就能看到中国几代人都熟悉的可爱的小美人鱼,而且在螺旋形上下通道上不止一次地能从不同角度瞻望到她。接着去比利时馆。读过《基督山伯爵》等西方小说的人对于比利时第二大城市安特卫普高超的钻石切割加工技术和繁荣的钻石交易并不陌生,但我们当中能见到它的产品的人却不知道有没有。而在这里,你将隔着玻璃近距离观赏这些价值连城的珠宝钻石首饰。再接着去白俄罗斯馆,那里的民俗、文化图片和服装实物值得驻足观赏。看了这三个小馆后,导游带我们沿着世博轴观看世博园夜景,在这里,你才可以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迅速崛起的中国!听到中国现代化的快速脚步声!已经是夜里10点多了,第一天的游程也到此结束。于是,我们乘坐旅行社的大巴,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往住宿地点。一问,真让我惊讶得发呆!原来我们刚才竟然从南到北斜穿过整个上海市区,来到遥远的上海“边疆”——快到吴淞口的宝山区下榻。不过再想想也不觉得奇怪,甚至还感到宽慰。因为电视新闻里说了,世博会期间,不少游客需要安排到长三角的其他城市住宿,而我们却有幸依然留在大上海。
第二天,即19日上午,改为先参观浦西展区的企业类展馆。用过旅馆的自助餐后,我们乘坐福鼎来的大巴从宝山出发。大概为了避开拥挤地带吧,大巴没有沿着黄浦江西岸直接南下,却要向西和西北绕个大弯,经过闸北区再南下到卢湾区进入D片园区。最早看的是世博会历史馆,内容不错,但一些油画和展品(其中有我特别感兴趣的中国参加世博会展品)不让拍照却让人有些失望。然后看中国国家电网馆,最具刺激性的是体验电力“魔盒”,参加体验的人非常拥挤,挤得我差一点想退出,最后还是坚持等到进入“魔盒”。哦!真不错,从前后左右到头顶以及双脚底下都是电闪雷鸣般的全方位电影在放映着,令人目不暇接,更令人感受到电力世界的奇妙。接着又乘渡轮回到A片区,参观中国省区市联合馆。应该说,这个由全国各省、市、区共同展示的馆内有实物,有图片不算,还有精彩的歌舞表演。可惜限于时间,我们只挑选云南、西藏、贵州、陕西等分馆参观。到了排队参观新疆分馆时,好不容易可以进去了,一看归队时间将到,只好割爱匆匆赶回。——但愿以后能再来上海,连同中国国家馆,都仔仔细细地观看一遍。
接着又是排长队吃午饭。今天去的餐厅是由拆剩下来的江南造船厂某车间改建的,抬头就可见到屋梁上纵横交错的不知是干啥用的粗大钢管。还是50元的套餐,然而可能是个有品牌的“百年老店”(浙江湖州丁莲芳中华老字号)在世博园的摊点罢,这一次我们吃的却是整个旅程中最好的一顿饭:一块大肉丸子(电视剧《神医喜来乐》里“喜来乐”先生最爱吃的“狮子头”),一块几乎有巴掌大小的连接半个腹部的鸡腿或鸭腿,一碗软糯可口的米饭,一碗西红柿蛋汤,一小碟包菜,外加一盒酸牛奶。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惬意。
用过午餐,上海女导游带去参观尼泊尔馆。尼泊尔馆的内容挺丰富的,有许多佛教雕刻、塑像、法器、绘画之类的宝贝东西。看得出,这个南边邻国是真心实意来参展的。接下来是两个小时的自由参观时间。有人便去排长队等着进沙特阿拉伯馆,我和妻子则反其道而行之,专找毋须排队的冷门馆。于是我俩赶到B片区。先遇到的是新西兰馆,一到门口,就被一块半人多高、比桌面还宽的碧绿色玉石吸引住了。玉石表面光滑无比,加上上面的潺潺流水,抚摸起来,其细腻的触觉,悠悠的听觉,晶莹碧绿的视觉,令人心旷神怡。接着去柬埔寨馆,友好的柬埔寨人竟然把吴哥窟的浮雕城墙都搬到上海来,还有许多佛像神像。展厅里一位高棉女子的织布表演,引得不少人驻足和拍照。接着,我们又发现太平洋联合馆前游人极少,于是就大步赶去。刚走近门口,就见到一个非常魁梧而又和蔼可亲的遍体刺上青色花纹图案的英俊男子。我先用简单的英语夸他是多么的健壮,然后探询能不能让我给他照相,他很高兴地应允了。照完,旁边一位白人女士又给我和他照个合影。太平洋岛屿居民与东南亚的马来人一样皮肤黝黑,但更加高大和健壮。进了馆,虽然尽是当地风俗民情的实物、图片和现场演示,却充满了令人仿佛置身瀛涯胜境的异域情调。其中的一艘独木舟,引得许多游人争相坐上拍照。最后,还剩下半个多钟头,我们记起女儿说过的,某些很少人参观的专题馆也很不错,于是又匆匆走进城市专题馆里的“城市生命馆”,看了七八分钟关于城市广场的全方位电影,这才急急忙忙赶回去跟大伙儿会合。
晚饭选定在一个河南人开的馆内摊点。拥挤不必说了,因为上菜来不及,先上浇了汁的盒饭和一菜一汤。饭菜和汤都非常之咸,我估计其中包含的盐分足够我们平日里三天之用。吃了一半吃不下去了,就等那尚未端上来的美味佳肴。一看,却是一盘油炸粿。但我们这时已经饿极了,虽是硬着头皮,还是吃掉了大部分。——这一餐吃得又咸,又油腻。
晚饭后,导游大概得到好消息,立即带我们乘园内公交车赶往C片区。刚一赶到,就听见鼓乐声迎面而来,原来是彩车游行。每辆彩车由俊男靓女引导,车上载着身穿世界各国各族服装,扮演各种故事或神话里人物的演员,一个个翩翩起舞,煞是好看。只可惜我站得远,夜又黑,看不很清楚,拍照效果也差。
大概是大家提意见说没有看到美英法德意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展馆罢,上海的导游小张,一个长着圆脸的阳光男孩,跟他的同事便努力张罗,终于在看彩车表演之后,带我们奔向法国馆。到那一看,离9点关门还不到一个小时。不过,因为是夜里,排队的人不算多,而且人群向前移动极快。为了争取时间,我们便使出最后冲刺的劲头,几乎是奔跑进了园。还好,一路顺畅,而且出人意外的是允许对法国用七架专机运来的上了10亿欧元保险的七件国宝,包括罗丹的雕塑和马奈、赛尚、梵高、博纳尔、米勒、高更等印象派绘画作品进行拍照。于是我来不及细看,先一一拍了再说,然后快速出馆,又赶去参观这时同样游客稀少的英国馆。雅号为“蒲公英”的英国馆在我看来更像刺猬。记得萧伯纳曾经把英国绅士形容为互相依靠取暖而又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刺伤对方的“刺猬”。据说这座装有六万多根透明亚克力杆的建筑不但每根管子都置放一至数粒各样种子,还能提供馆内外的照明,这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创意!不过在夜里,它的外部光线却很暗,所以我们一路问了好几颗“小白菜”(人们对年轻志愿者的昵称),才迅速找到馆址。想不到走进去后却是明亮得如同白昼!看来,虽然说大英帝国没落了,但在许多科技领域它依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很多值得咱们中国好好学习的地方。和在法国馆一样,我一进馆就一边迅速穿行,一边为了以后好好消化而疯狂地拍照。就这样,我们总算在这最后时刻,看完了两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展馆。但很遗憾,尽管我们路过美国馆时发现晚上那里参观者也不太多,而且排队人群移动很快,可为了赶去看法国馆,紧接着又抢看法国馆背后的英国馆,美国馆就没有看成。
在结束两天游览之后坐到回旅馆的大巴上时,我这才发觉:由于吃了太多又咸又腻的菜肴而又长时间没有补充水分,并且还连续几个小时奔走不停,我的喉咙已经在冒火,快要渴死了!于是,随手抓住车上的一瓶矿泉水,咕噜咕噜没多久全喝光了!
现在,谈谈两天来参观的感受和经验:
1、参观前最好做些功课,否则即使进了科技含量高的展览馆也可能不识货,像我们这次参观日本馆就有这种情况。当然,也不必一味地只找热门馆,何况有的热门馆可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网络上和旅行社一再强调的要携带小马扎排队是“想当然”的建议。因为排队的人群不停地移动或蠕动,不可能有机会坐着;即使人群有时静止不动,毕竟依然拥挤,也不好坐下,所以带个小椅子或小马扎只能是累赘。
3、发达国家馆还是要争取多参观几个。如果怕排两三个小时的队,不妨在晚上去看,因为总的来说,只有发达国家的展馆能体现最新科技成就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理念。对年青人来说,感受和懂得这点尤其重要。这次没能参观美国馆我就觉得是很大的遗憾!
4、饮料不能带进园区,但最好带一个能接水喝又能作为吃东西后漱口乃至刷牙(装假牙者需要刷牙才好受)的小杯。我们这次随手带了一个纸杯也起了很大作用。后来纸杯破了,我们又用吃过的酸奶盒子接水喝和刷牙。
5、为了节省等候时间,特别是散客,最好自己带足干粮(饮料可到园中购买或接水喝),包括容易消化吸收的高能量食品如巧克力,还有能提神的西洋参。最好不要到园里的餐馆就餐。不知道数百元的大餐怎样,反正五六十元的快餐或套餐排队时间又长又难吃。如果花这笔钱在园外买干粮带进去,可以边走甚至边参观边吃(只须注意把垃圾装袋丢进随处可见的垃圾箱就行),肯定会大大节省时间,用于参观更多的展馆。
6、路过无人问津的小馆、冷门馆,不妨进去逛逛,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即使没有看头,兜一圈就出来,也不费多少时间。
7、园中有不少休息的地方,那里有靠背椅,有遮阳遮雨伞,有饮水机器,可以充分利用来靠着休息以恢复体力。
8、尽量利用园内免费交通工具(包括A、B、C片区与D、E片区之间的轮渡)以加快游览速度和节省体力。
9、尽量利用园中“小白菜(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方便,如问路、询问展览信息等等。
10、进园参观应尽量轻装上阵。除了最必须的雨伞、干粮、手机、相机等外,切忌背着或挎着大包小包。
最后,想对老年人的旅游团队另外提些建议:
(1)老年人还是由旅行社组团集体前往的好。但跟旅行社签约时一定要写清楚每日的行程,每个时间段的活动安排、住宿地点、团队乘坐车辆的停车地点,以及联系方式等。而且印发给每一个团队成员,切忌只是向大家宣读而不给文本材料,或者只把文本材料给单位负责人而不给每个成员。
(2)每天活动前导游不但要交代清楚一日的行程和活动节目安排,而且每次活动(尤其自由活动)都要反复讲清活动后的集合时间和地点。一旦定下时间地点就不能随意更改,特别是不能集合时间未到,就抛下个别成员到另外的地方去。为了防止此类人员遗失事件的发生,最好除了讲清活动结束的集合地点外,还预先把再下一步要去的地点告诉大家。
(3)如果集合时间超过,还有人未归队,也要留下人员等候,一边积极与掉队的人联系或采取其他寻找措施,切忌大家都离开集合地点到掉队人不知道的新地点去,然后才四处寻找掉队人员。
(4)虽然出外旅游的老人一般都有手机,但户外声音嘈杂,老年人往往听不见手机铃声,或者打了手机却听不清对方的说话。在这种情况下,如能用发短信的办法最好(但要约定好,让导游或团队负责人注意收看短信。另外,自己不会发短信,可请志愿者代发),否则可以请志愿者(如在园外可找警察)帮助。但防止丢失团队成员的最好办法还是让每个成员都能了解全部应该了解的信息,那种把老年人当作小孩看待,“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做法,只会使老人真的变成容易迷路而又不识归途的“小孩”。
第四篇:陈杏德散文选: 2010年上海世博游纪实与感想
2010年上海世博游纪实与感想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陈杏德
5月18-20日,我和妻子跟随本校退休教师团队游览世博园和上海市区的其他若干景点。由于是通过旅行社又是乘坐大巴,18日晨6时10分,我们就从福鼎市区出发,沿着G15沈海高速,经过36 公里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连同途中下车休息和用餐,足足8个小时才于当天下午2时许到达世博园浦东A片区2号入园口。
因为团队里多数人要求看的实际上是包括中国馆在内的热门馆,而中国馆又一时预约不到,最靠近中国馆的热门馆日本馆就成了大家追逐的目标。尽管长途乘车,有些老人刚从晕车中缓过来,可一进入向往已久的世博园,还是精神陡增。于是导游就带大家去挤着排长队等候进日本馆。结果排了两个多小时,而看到的东西却与众人的期望相去甚远——大部分是多媒体自动放映的走廊录像,只有机器人拉小提琴演奏《茉莉花》的表演较为新奇,显示出高科技的成就。但在电视新闻里多次见过,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剩下的中日合作保护朱鹮的小品表演还不错。可大家总觉得与排长队的劳累相比很不值得,于是啧有烦言。实际上日本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和迄今为止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展馆除了机器人“乐手”外还有许多亮点,例如节能环保而又富有特色的蚕茧形外表设计,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以及从历史到未来城市生活的构想和理念,都值得人们思索和借鉴。遗憾的是,由于行前没有预先了解该馆情况和日本的历史,包括中日一两千年来的文化交往和近年来科技合作的历史,加上可能有的多年来人们,尤其亲历过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的老人们积存的对于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记忆和对少数右翼势力坚持拒绝认错的不满,影响了人们对展出内容的理解和参观的效果。
于是接下来就去看不要排队的小馆。先是看越南馆,其外表的最大特点是全部用细长竹子编扎而成,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越南人民抗美战争中竹子的妙用,例如削尖的竹片陷阱,虽然那是另一种粗大得多的毛竹。不过越南馆内部展品很少,所以走进去后只花两三分钟,我们就浏览完出来了。接着看波黑馆,大都是些放大的田园风光照片,还有些民族服装之类的实物,让人领略到这个多灾多难的亚得里亚海之滨的斯拉夫人国家田园风光的一面。这时天色已经不早,在上海地方导游安排下,大家去某个粤菜馆用膳,吃的是50元的套餐。
我不是美食家,分不清各地菜肴的特色。但以前去深圳、香港、澳门、珠海旅游,也吃过“粤菜”口味的饭菜,觉得除了量少、有时吃不饱外(尤其在香港。在澳门我们去的一个饭馆,菜肴既丰盛味道又好),口味尚能适合。而世博园里这家“粤菜馆(粤菜摊位)”里的饭菜却实在不敢恭维——既难吃又怪诞!每人的一份饭菜包括:一杯苦茶(要的是乌龙茶却苦得很,“加蜂蜜”后依然很苦);两小片比银元稍厚的糕点;一小碗硬干饭;一小碟只有一撮的包菜;一小碟没去尽骨节的“凤爪”(鸡爪)丁粒炒青椒,外加几根比小指头还细的嫩玉米;一小碗估计是猪肉和猜不出的东西混合炖焖的黑糊糊而又咸得灼舌的无名菜肴。没有汤!苦茶就是汤!但为了咽下硬饭,而且口渴得很,我还是能喝的全都喝下,能吃的大部分吃掉。不过其中的嫩小玉米倒还真的不错。
晚饭后,大家又去丹麦馆:那真是个童话与现实又与未来理想相结合的世界。更幸运的是,我们这次不用排长队,更没有任何拥挤和喧嚣,一到园前就能看到中国几代人都熟悉的可爱的小美人鱼,而且在螺旋形上下通道上不止一次地能从不同角度瞻望到她。接着去比利时馆。读过《基督山伯爵》等西方小说的人对于比利时第二大城市安特卫普高超的钻石切割加工技术和繁荣的钻石交易并不陌生,但我们当中能见到它的产品的人却不知道有没有。而在这里,你将隔着玻璃近距离观赏这些价值连城的珠宝钻石首饰。再接着去白俄罗斯馆,那里的民俗、文化图片和服装实物值得驻足观赏。看了这三个小馆后,导游带我们沿着世博轴观看世博园夜景,在这里,你才可以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迅速崛起的中国!听到中国现代化的快速脚步声!已经是夜里10点多了,第一天的游程也到此结束。于是,我们乘坐旅行社的大巴,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往住宿地点。一问,真让我惊讶得发呆!原来我们刚才竟然从南到北斜穿过整个上海市区,来到遥远的上海“边疆”——快到吴淞口的宝山区下榻。不过再想想也不觉得奇怪,甚至还感到宽慰。因为电视新闻里说了,世博会期间,不少游客需要安排到长三角的其他城市住宿,而我们却有幸依然留在大上海。
第二天,即19日上午,改为先参观浦西展区的企业类展馆。用过旅馆的自助餐后,我们乘坐福鼎来的大巴从宝山出发。大概为了避开拥挤地带吧,大巴没有沿着黄浦江西岸直接南下,却要向西和西北绕个大弯,经过闸北区再南下到卢湾区进入D片园区。最早看的是世博会历史馆,内容不错,但一些油画和展品(其中有我特别感兴趣的中国参加世博会展品)不让拍照却让人有些失望。然后看中国国家电网馆,最具刺激性的是体验电力“魔盒”,参加体验的人非常拥挤,挤得我差一点想退出,最后还是坚持等到进入“魔盒”。哦!真不错,从前后左右到头顶以及双脚底下都是电闪雷鸣般的全方位电影在放映着,令人目不暇接,更令人感受到电力世界的奇妙。接着又乘渡轮回到A片区,参观中国省区市联合馆。应该说,这个由全国各省、市、区共同展示的馆内有实物,有图片不算,还有精彩的歌舞表演。可惜限于时间,我们只挑选云南、西藏、贵州、陕西等分馆参观。到了排队参观新疆分馆时,好不容易可以进去了,一看归队时间将到,只好割爱匆匆赶回。——但愿以后能再来上海,连同中国国家馆,都仔仔细细地观看一遍。
接着又是排长队吃午饭。今天去的餐厅是由拆剩下来的江南造船厂某车间改建的,抬头就可见到屋梁上纵横交错的不知是干啥用的粗大钢管。还是50元的套餐,然而可能是个有品牌的“百年老店”(浙江湖州丁莲芳中华老字号)在世博园的摊点罢,这一次我们吃的却是整个旅程中最好的一顿饭:一块大肉丸子(电视剧《神医喜来乐》里“喜来乐”先生最爱吃的“狮子头”),一块几乎有巴掌大小的连接半个腹部的鸡腿或鸭腿,一碗软糯可口的米饭,一碗西红柿蛋汤,一小碟包菜,外加一盒酸牛奶。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惬意。
用过午餐,上海女导游带去参观尼泊尔馆。尼泊尔馆的内容挺丰富的,有许多佛教雕刻、塑像、法器、绘画之类的宝贝东西。看得出,这个南边邻国是真心实意来参展的。接下来是两个小时的自由参观时间。有人便去排长队等着进沙特阿拉伯馆,我和妻子则反其道而行之,专找毋须排队的冷门馆。于是我俩赶到B片区。先遇到的是新西兰馆,一到门口,就被一块半人多高、比桌面还宽的碧绿色玉石吸引住了。玉石表面光滑无比,加上上面的潺潺流水,抚摸起来,其细腻的触觉,悠悠的听觉,晶莹碧绿的视觉,令人心旷神怡。接着去柬埔寨馆,友好的柬埔寨人竟然把吴哥窟的浮雕城墙都搬到上海来,还有许多佛像神像。展厅里一位高棉女子的织布表演,引得不少人驻足和拍照。接着,我们又发现太平洋联合馆前游人极少,于是就大步赶去。刚走近门口,就见到一个非常魁梧而又和蔼可亲的遍体刺上青色花纹图案的英俊男子。我先用简单的英语夸他是多么的健壮,然后探询能不能让我给他照相,他很高兴地应允了。照完,旁边一位白人女士又给我和他照个合影。太平洋岛屿居民与东南
亚的马来人一样皮肤黝黑,但更加高大和健壮。进了馆,虽然尽是当地风俗民情的实物、图片和现场演示,却充满了令人仿佛置身瀛涯胜境的异域情调。其中的一艘独木舟,引得许多游人争相坐上拍照。最后,还剩下半个多钟头,我们记起女儿说过的,某些很少人参观的专题馆也很不错,于是又匆匆走进城市专题馆里的“城市生命馆”,看了七八分钟关于城市广场的全方位电影,这才急急忙忙赶回去跟大伙儿会合。
晚饭选定在一个河南人开的馆内摊点。拥挤不必说了,因为上菜来不及,先上浇了汁的盒饭和一菜一汤。饭菜和汤都非常之咸,我估计其中包含的盐分足够我们平日里三天之用。吃了一半吃不下去了,就等那尚未端上来的美味佳肴。一看,却是一盘油炸粿。但我们这时已经饿极了,虽是硬着头皮,还是吃掉了大部分。——这一餐吃得又咸,又油腻。
晚饭后,导游大概得到好消息,立即带我们乘园内公交车赶往C片区。刚一赶到,就听见鼓乐声迎面而来,原来是彩车游行。每辆彩车由俊男靓女引导,车上载着身穿世界各国各族服装,扮演各种故事或神话里人物的演员,一个个翩翩起舞,煞是好看。只可惜我站得远,夜又黑,看不很清楚,拍照效果也差。
大概是大家提意见说没有看到美英法德意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展馆罢,上海的导游小张,一个长着圆脸的阳光男孩,跟他的同事便努力张罗,终于在看彩车表演之后,带我们奔向法国馆。到那一看,离9点关门还不到一个小时。不过,因为是夜里,排队的人不算多,而且人群向前移动极快。为了争取时间,我们便使出最后冲刺的劲头,几乎是奔跑进了园。还好,一路顺畅,而且出人意外的是允许对法国用七架专机运来的上了10亿欧元保险的七件国宝,包括罗丹的雕塑和马奈、赛尚、梵高、博纳尔、米勒、高更等印象派绘画作品进行拍照。于是我来不及细看,先一一拍了再说,然后快速出馆,又赶去参观这时同样游客稀少的英国馆。雅号为“蒲公英”的英国馆在我看来更像刺猬。记得萧伯纳曾经把英国绅士形容为互相依靠取暖而又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刺伤对方的“刺猬”。据说这座装有六万多根透明亚克力杆的建筑不但每根管子都置放一至数粒各样种子,还能提供馆内外的照明,这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创意!不过在夜里,它的外部光线却很暗,所以我们一路问了好几颗“小白菜”(人们对年轻志愿者的昵称),才迅速找到馆址。想不到走进去后却是明亮得如同白昼!看来,虽然说大英帝国没落了,但在许多科技领域它依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很多值得咱们中国好好学习的地方。和在法国馆一样,我一进馆就一边迅速穿行,一边为了以后好好消化而疯狂地拍照。就这样,我们总算在这最后时刻,看完了两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展馆。但很遗憾,尽管我们路过美国馆时发现晚上那里参观者也不太多,而且排队人群移动很快,可为了赶去看法国馆,紧接着又抢看法国馆背后的英国馆,美国馆就没有看成。
在结束两天游览之后坐到回旅馆的大巴上时,我这才发觉:由于吃了太多又咸又腻的菜肴而又长时间没有补充水分,并且还连续几个小时奔走不停,我的喉咙已经在冒火,快要渴死了!于是,随手抓住车上的一瓶矿泉水,咕噜咕噜没多久全喝光了!
现在,谈谈两天来参观的感受和经验:
1、参观前最好做些功课,否则即使进了科技含量高的展览馆也可能不识货,像我们这次参观日本馆就有这种情况。当然,也不必一味地只找热门馆,何况有的热门馆可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网络上和旅行社一再强调的要携带小马扎排队是“想当然”的建议。因为排队的人
群不停地移动或蠕动,不可能有机会坐着;即使人群有时静止不动,毕竟依然拥挤,也不好坐下,所以带个小椅子或小马扎只能是累赘。
3、发达国家馆还是要争取多参观几个。如果怕排两三个小时的队,不妨在晚上去看,因为总的来说,只有发达国家的展馆能体现最新科技成就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理念。对年青人来说,感受和懂得这点尤其重要。这次没能参观美国馆我就觉得是很大的遗憾!
4、饮料不能带进园区,但最好带一个能接水喝又能作为吃东西后漱口乃至刷牙(装假牙者需要刷牙才好受)的小杯。我们这次随手带了一个纸杯也起了很大作用。后来纸杯破了,我们又用吃过的酸奶盒子接水喝和刷牙。
5、为了节省等候时间,特别是散客,最好自己带足干粮(饮料可到园中购买或接水喝),包括容易消化吸收的高能量食品如巧克力,还有能提神的西洋参。最好不要到园里的餐馆就餐。不知道数百元的大餐怎样,反正五六十元的快餐或套餐排队时间又长又难吃。如果花这笔钱在园外买干粮带进去,可以边走甚至边参观边吃(只须注意把垃圾装袋丢进随处可见的垃圾箱就行),肯定会大大节省时间,用于参观更多的展馆。
6、路过无人问津的小馆、冷门馆,不妨进去逛逛,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即使没有看头,兜一圈就出来,也不费多少时间。
7、园中有不少休息的地方,那里有靠背椅,有遮阳遮雨伞,有饮水机器,可以充分利用来靠着休息以恢复体力。
8、尽量利用园内免费交通工具(包括A、B、C片区与D、E片区之间的轮渡)以加快游览速度和节省体力。
9、尽量利用园中“小白菜(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方便,如问路、询问展览信息等等。
10、进园参观应尽量轻装上阵。除了最必须的雨伞、干粮、手机、相机等外,切忌背着或挎着大包小包。
最后,想对老年人的旅游团队另外提些建议:
(1)老年人还是由旅行社组团集体前往的好。但跟旅行社签约时一定要写清楚每日的行程,每个时间段的活动安排、住宿地点、团队乘坐车辆的停车地点,以及联系方式等。而且印发给每一个团队成员,切忌只是向大家宣读而不给文本材料,或者只把文本材料给单位负责人而不给每个成员。
(2)每天活动前导游不但要交代清楚一日的行程和活动节目安排,而且每次活动(尤其自由活动)都要反复讲清活动后的集合时间和地点。一旦定下时间地点就不能随意更改,特别是不能集合时间未到,就抛下个别成员到另外的地方去。为了防止此类人员遗失事件的发生,最好除了讲清活动结束的集合地点外,还预先把再下一步要去的地点告诉大家。
(3)如果集合时间超过,还有人未归队,也要留下人员等候,一边积极与掉队的人联系或采取其他寻找措施,切忌大家都离开集合地点到掉队人不知道的新地点去,然后才四处寻找掉队人员。
(4)虽然出外旅游的老人一般都有手机,但户外声音嘈杂,老年人往往听不见手机铃声,或者打了手机却听不清对方的说话。在这种情况下,如能用发短信的办法最好(但要约定好,让导游或团队负责人注意收看短信。另外,自己不会发短信,可请志愿者代发),否则可以请志愿者(如在园外可找警察)帮助。但防止丢失团队成员的最好办法还是让每个成员都能了解全部应该了解的信息,那种把老年人当作小孩看待,“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做法,只会使老人真的变成容易迷路而又不识归途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