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国留学潮流》

时间:2019-05-14 19:1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论文—《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国留学潮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论文—《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国留学潮流》》。

第一篇:毛概论文—《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国留学潮流》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国留**流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人才国际化也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一国拥有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是该国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其国际地位。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经济转型国家,都纷纷调整自身的人才策略,在培养本国人才的同时,大力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才,形成激烈的竞争态势。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道路充满了曲折,为了培养高素质、国际型的人才,中国的教育正逐步与海外,与世界接轨。其中,派遣学生出国留学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而国人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及工作待遇,也纷纷选择自费出国留学。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数据调查显示,成立初期全国的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文盲率竟达到80%。资料显示,当时的辽东省市属中学仅有5个教学班,市属小学54个教学班共145名学生和72名教工。从这些记载的资料可以看出,当时的办学条件极其简朴,甚至可以说是艰难,中国教育发展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那时候,我们伟大祖国的教育道路充满了荆棘,国人在路上艰难的摸索着前进。

伴随着国内文化教育缓慢的发展,出国留学在当时慢慢兴起。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向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大量派遣出国留学人员,该政策为后来的出国留学管理事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留学活动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当时内地没有自费留学生,公派留学应顺向苏联“一边倒”的决策,“定向、集中、大量”的向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且一边倒地学语言和技术类。1957年底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3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这是他在苏联访问期间提出的惟一要求。在6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尝试性地制定了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政策。虽然到70年代初时,中国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规模有所扩大,但派遣数量仍十分有限。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教育界受到了重创。十年文革令全国所有的学校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取消。文革开始后的数年内,中国各级、各大教育机构基本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图书馆藏书被焚烧,学生们在校园内发动武斗,教师被当众羞辱、打骂,一切教学科研工作全部停止。文革中,知识分子不被尊重,大多数被下放进行体力劳动,有些则遭到残酷对待,财产被没收。知名学者往往不堪羞辱,选择自杀。中国的教育再一次陷入艰难的局面,10年之间教育的发展几乎停滞甚至发生了倒退。据调查,这10年的文革使得国家少了10万名研究生、100多万名合格的大学生和专科毕业生和200多万名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因而,造成了人才青黄不接、知识匮乏的严重问题。《激荡30年》中这样写道:“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曾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流水线,但由于工人的文化水平较低,不会操作,而只得任其生锈坏掉”。

“文革”中,国人出国留学的工作基本停顿。驻外人员强行发放毛泽东语录、像章以及宣传品,同外国人举行会谈要求先念毛主席语录,导致与中国建交国家中的多个国家发生外交纠纷。随后,驻外大使应召回国参加运动,外交部两次受造反派冲击,留学工作全面停顿。1966年6月,高等教育部通知“今年选拔、派遣留学生的工作推迟半年”,此后直到1972年,中国未派出一名留学生。1970年开始,中国首次与美、加、英、法、德、日和澳等发达国家互派教育代表团。1972年后,派遣留学生和出国教师、接受外国留学生等事务有所恢复。因为没有规范系统的对外交流政策体系,当时管理模式是“外事无小事、事事报中央”和“一事一议、一事一报”。好在外事不多,应付得过来。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观的转变,加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据统计,199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017所,其中本科院校600所,专科学校417所,本、专科学校比例为3:2,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共340万人,本、专科生之比为1.9:1。

伴随着国内教育期情况的逐渐好转与发展,中国政府并没有减弱派遣出国留学生的趋势。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进行之时,于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指出:“要大力推动人才留学”。此后,更多的学子选择漂洋过海去异国他乡寻求知识和财富。

中国政府也在改革开放以来,制定并实施了新的、更大规模的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政策,为中国当代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元素。公派出国留学派遣政策除了继承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定向”、“大量”和“集中”三个主要特点之外,在留学目的国的选择和导向上主要是面向科技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内出国留学政策的核心特征。虽然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留学政策还明显带有试探与摸索的性质,还需要在出国留学活动实践中积累和形成新的经验并不断进行必要的调整,但在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指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下,并经过广大留学人员自身的留学实践,中国逐步克服了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种政策性障碍,最终开启了大量公费派遣出国留学人员和开放自费留学政策的新局面,并且为以后政策的调整、成熟与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我国出国留学活动的空间和规模变得越发宽泛和常态,并逐渐成为人类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相互借鉴、不断融合的重要载体和通道。不过这个时期,更惊人的新现象是自费留学人员急剧增多。1981年前内地几乎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自费留学”,之后却掀起出国潮,超过半数的学生从美国大学找到资助。中国政府或单位资助的留学生比例从1979年的54%降至1985年的17%,1984年前自费留学年均仅1000人,1986年增长10倍,在外自费留学生达到1万多人,到1987年又翻10倍,突破10万大关。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众多的中国学子们为取得托福准考证不顾严冬酷暑,经常深夜就在报名点前排起了长龙。国人的出国求学热也随着开放的深入急剧升温。然而就在1996年左右,大批之前出国的人员中有许多又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中国留学生又掀起了“回国热”的浪花,国人习惯称之为“从洋插队到海归”。当时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还做了一档节目叫做“归国潮”,采访了众多的归国留学生。事实上,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经济实力得到了迅速增长,对海外学子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加之发达国家的发展不景气,失业率逐渐上升。众多出国留学生看到了在祖国发展的前景,也了解到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于是,在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这一正确的留学方针的指引下,早日回国加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列,已成为广大海外学子的心愿。

据人事部发布的数据表明,从改革开放到2003年10月,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58万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也接近16万人。人事部官员表示,2003年回国的留学人员总数预计仍将比去年增加13%。

近几年,出国留学的热潮又进一步兴起。而且自费留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留学年龄日趋低龄化。进入内地的“洋高考”如美国高考ACT和SAT,英国高考A—level,澳大利亚高考WACE越来越多。现在国内很多学生从初

三、高三就开始准备出国留学的事情,考雅思,考托福的学生也一年多过一年,培训学生出国留学的中介机构也越来越多、越做越大,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内高校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多,中国已经日益成为向海外输送高素质人才最多的国家之一。

后记:

作为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总会考虑自己毕业以后的发展问题。出国留学,考研,还是直接就业。这些问题,每个大学生都会纠结,会慎重的思考。而作为其中之一的选择出国留学就成为了很多大学生关心的事情。关于培训出国的中介机构,关于雅思、托福等出国留学需要通过的考试,关于国外高校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等问题,都是大学生口中的热门话题。此外,我们身边都有高中的朋友甚至初中的朋友在高考前就已经准备出国留学,现在正于海外各个国家读书的现象。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出国?国内的出国留学状况现在是怎样的?中国之前的出国留学状况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自己去了解,这就是我论文题目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国留**流”的原因。

在确定了论文题目之后,我理了一下大概的思路,决定把出国潮流分为四个时期来描述:第一时期为新中国成立初的基本状况;第二时期是文革时期的出国情况;第三时期是文革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出国留学情况;第四时期是改革开放至今的情况。确立了大概思路之后,我去图书馆借阅了相关书籍《激荡三十年》、《邓小平南下见闻》等书籍,且在论文中传达了作者的有关思想。同时在网络上搜索了文化大革命对于教育以及出国留学的影响,改革开放的意义以及对于出国留学的影响,并查询了有关专家对于近几年国内出国留学热潮持续高涨的看法。除此之外,当遇到不是很清楚的问题时,我向室友、同学求助且得到了解决。通过这些工作,我成功的完成了这篇论文。

第二篇: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

[摘要] 2018,中国改革开放迎来第四十周年重要历史节点。从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促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探索出能够继续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启示。有了这些基本经验和启示,加上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准确把握新历史时期改革的难点和优先事项,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关键词] 改革开放;时代背景;崛起;成就

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它推动我国实现或正在实现的5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第一,改革开放促进了以阶级斗争为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阶级斗争的转型。1978年5月启动的真理标准讨论,打破了教条主义的理论束缚,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思想路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因为这一变化,我们才迎来了全国的发展和进步。第二,改革开放促进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和地方进行了改革。农村生产力迅速解放,农产品日益丰富。然而,由于计划管理体制的延续,城市经济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计划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公有制。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四个支柱和八个支柱,构成了社会的基本框架。列出市场经济体制。同时,需要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地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着更好的作用。这是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认识,是使市场经济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里程碑。毫无疑问,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们党的重大举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三,改革开放将促进中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党的第十一届中共中央第三次全体会议,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时代。从1979年初蛇口工业区的建立到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珠海、汕头、厦门等1980,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如大连1984,进一步对外开放,到1990年,中央政府大力推进。形成了长江流域的开放区,以浦东为龙头。在对外开放的这一阶段,引进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丰富和繁荣了国内商品市场,增加了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有力地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栅栏,为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t经济系统。199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后,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扩大,从沿海地区到内陆腹地地区。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十六大以后,中国吸收外资实现新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十八党开放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不仅受到限制,而且促进了出国的高度。“一带一路”倡议、设立分包银行和召开20国集团峰会,表明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和贸易体制。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

第四,改革开放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其事地提出了依法治国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领导人民、全面推进法治、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法治政府”。法律与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根本上保证了经济社会在稳定环境下的顺利发展。改革开放促进我国全面法治社会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第五,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人民生活的面貌。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相容性。社会生产力大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人民生活逐步改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实质性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由小康向小康转变。人们的生活已经从满足于吃、穿、暖转向注重个性、享受多层次消费。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逐步成为现实。它极大地调动了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在40年的改革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首先,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促进理论创新。二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三,要灵活运用改革方法。我们应该在第一次尝试中带头,让第一次更容易,让我们更容易带头。四,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五是保护人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人格权。

第三篇: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

(******学院 *****)[摘要] 自从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现在的新型的世界经济体。中国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现在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崛起。本文将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下,回顾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具体做法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哪些成就。

[关键词] 改革开放;时代背景;崛起;成就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关于改革开放的背景,胡锦涛同志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文章,他在文章中讲到“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的自身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和国家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另一个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是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把这两个方面的背景结合起来,我们用四个字概括,就叫双重逼迫,使得中国不得不在这个时候,而且有了这样的契机,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

在关系国家命运与严峻的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学家,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一)政治成就 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政治大国。现在的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在的

(二)经济成就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我国为379元,1990年为1634元,2001年为7543元,2002年为 7954元,增长了20多倍。1992年到2003年间平均年递增9.5%左右,而同期其他几个国家是:美国2.3,日本0.8%,德国1.0%,法国 1.4%,印度4.6%。经济结构优化显著。1978-1997年,三次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2%、10.6%,占GDP的比重也由 28.1:48.2:23.7变为18.7:49.2:32.1。尽管我们的经济结构比例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却显著高于它们。而 且,我国农业增速远远慢于GDP增速,工业、服务业却高于GDP增速,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扩张期。(三)生活方面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健身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实行真正的免费教育;陈旧的校舍得到翻建和维修;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在农村改革方面,安徽等一些地区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试验,这一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随后推广到全国。在企业改革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在财税体制方面,推行两步“利改税”,逐步推进“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改革。在流通体制方面,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培育农产品市场。[2]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四梁八柱”的基本体制框架。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央总结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5]

四、科技成就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神州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千年以来的飞天梦想。航天员翟志刚向太空迈出的一小步,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大步。与此同时,嫦娥系列探月卫星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跨入了世界领先的行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成功通车,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成功通车。[4]

五、军事成就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人民解放军重新确立了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的总目标,革命化是前提,现代化是中心,正规化是保证,全面推进军队和国防建设。1985年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实行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我军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1]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精简整编,裁军百万,组建陆军合成集团军,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前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取得重要成就。常规武器装备的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军用飞机,自行研制出亚音速、超音速歼击机、强击机和高亚音速轰炸机;海军舰艇及武器,新研制出导弹护卫舰、鱼雷潜艇,以及新型的鱼雷、舰艇和舰空导弹,特别是导弹核潜艇装备部队,使海上作战能力提高到新水平。军用电子技术研制出一批采用新型元器件、新体制、新技术的较为先进的装备。战略核导弹完成陆基近程、中程、中远到洲际的系列化,并进入第二代战略武器的研制、试验、定型工作。[3]

改革开放三十年事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由此也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的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2] 谢正才:《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的新变化》人民日报,2007-12-25(5)。[3]张召钟:《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12-30。

[4]陈东林:《“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研究状况评述》。[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四篇: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原创)成绩:

论文题目: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院系:

年级:

学号:

姓名: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说实话,我觉得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的跨度,这个题目有点太大,太旷,恐怕自己拿捏的不能太到位,所以这次的论文我从自己最有切身体会,也觉得变化最大的点出发写起,写的就是这三十年姥姥家的变化。

先介绍一下人物,姥爷是一位退伍老兵,19岁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辽沈战役,三等残废军人。建国以后,被分在抚顺的公安系统,62年响应国家号召,一腔热血的姥爷就胁迫姥姥辞去工人工作,毅然回到丹东老家的一个农村落户。姥爷当上了镇上的民兵连长,而姥姥则沦为普通的家庭妇女,失去了工人的身份,没了工作,房子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姥姥就借钱买了两间年久失修的泥巴房,以为可算有个安身之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68年老舅早产,连累姥姥得了重病,之后老舅又患上了大叶肺炎,那个时候医疗水平低下,每个家庭都没什么积蓄,为了给老舅跟姥姥治病,姥爷只好向生产队,后来又向信用社借钱,这一借就借了2200块钱。2200块钱,可能现在有时候连一顿饭钱都不够付,可是在68年,那是个天文数字,这个沉重的经济打击一下子就让姥姥家变成整个堡子最穷的人家。为了还债,日子过的非常艰难,家里的母猪都上缴到生产队抵钱了,平时只吃糟糠饼子,吃顿豆腐就像过年一样,记得妈妈跟我说过,就因为跟家里赌气一顿早饭没吃,中午放学的时候妈妈就已经虚弱的从学校走不回家去。妈妈上学的时候只有一条裤子,一年四季都穿着,磨破了,就补补,结果这条裤子被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就这样,陪着我妈走过了五个春秋。现在,那些针脚密实的补丁仍然能在妈妈的小学毕业相上看见。那些补丁好像就象征着那些艰难贫穷的岁月,深深地刻在年轮的烙印上,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1978年,改革开放,那一年,姥爷在村里的钢厂上当保管员,一天挣1块8毛6,妈妈已经上了八年级,在拼命读书,因为恢复了高考制度,又让每个念书的孩子有了希望,而没赶上好时候的大舅每天凌晨一点去火车站装矿石,和姥姥成天忙里忙外,没日没夜的干活,就是为还那2200块钱。

姥姥至今还记得那天,她说那天全生产队的人去村里开会,她没念过书,听不懂那些洋词新话,但是生产队长的意思她是懂了的,以后再也不用把东西上缴到生产队,再也不用拿着粮票布票每年领那规定的几斤白面几尺布。姥姥说,那天她心里头止不住的高兴,因为她看见了一样东西,那个东西叫希望。姥姥脑袋

活,之后的日子里,她开始把家里吃不了的菜拿到集市去卖,养了两头大绵羊,挤羊奶卖给全村人,之后又做豆腐,做汤面,开小卖铺,变着法的挣钱,靠着勤劳向上的精神,6年之后,姥姥终于捏着那些用她辛勤耕耘又勒紧裤腰带积攒下来的票子,还光了所有的欠款。姥姥说她从信合社往回走的时候,她哭了,她说她以为她要一辈子拖着那点债务度过一生了,在以前,就算她辛苦再节俭也省不出那么多钱来,是国家的政策,让她有了希望,她说终于不用在每年过年之前被镇上的人追到家里来说闲话了,她终于能让家里所有人挺直了腰板做人。

那一年,是1984年。

姥姥还清了债务,也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家里重新一贫如洗。

而此时的家里,又有了新的任务,新的负担。85年,姥爷从钢厂退休,家里唯一的固定收入一下子跌到谷底,姥姥由于前几年操劳过度,患上了心脏病,吃药抓药花销很大,而大舅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需要钱来盖新房,娶媳妇。本来大舅已经有了准备结婚的对象,可是对方嫌姥姥家穷,硬是拿着棒子把姑娘从姥姥家里撵了出来,把婚事搅黄了。妈妈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选择了花费最少的师范学校,大学三年没买一件新衣服,没买一次水果,可是再怎么省钱,都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发展副业也成为农村致富的首选。姥姥意外从广播里听到发展养殖业致富的新闻,经过一番思索以后,又开始了她的黄昏创业的历程。先后养鸡,养鸭,养猪,养羊,发展起养殖业的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出生了,而且住在姥姥家,每天起大早帮忙圈鸡,到小河沟赶鹅,跟着姥爷到大山沟里放羊,每到年关的时候,就会有人来收家禽,春天的时候就去剪羊毛,夏天羊汤盛行的时候可以卖一批羊,之后就能拿到白哗哗的票子,姥姥总会在里面抽出一张,领着我去村里的菜市场割二斤猪肉,这些事,都定格成我童年里最司空见惯也最鲜活的画面,闭上眼睛就能想起来。

可是那个时候的姥姥家,仍然不富裕,姥爷从钢厂退休之后,三年没开一分钱工资,家里每个月最稳定的收入就是卖菜挣得那点钱跟妈妈每个月拿回来的几十块钱,那个时候每天苞米磨成的小碴子,再加上土豆沾大酱,就是一顿晚饭,每次回家妈妈给我做一碗菠菜鸡蛋汤,我都能把碗边舔的干干净净。那个时候的日子是苦的,但是我们都不觉得苦,因为姥姥经常给我们讲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事情,她说那个时候饿死过很多人,她和姥爷是啃着树皮活过来的。

就这样,大家就这么不好不坏的过着,可是谁也没想到,苦尽甘来的日子就在未来不远的地方安静的冲我们招着胜利的小手。

大概是97年的时候,中央下达文件,要求提高建国前老兵的工资待遇,这个时候的姥爷终于在几次走访相关部门,在银行里拿到了退休后的第一笔工资。一个月800块钱,一下子多的800块钱几乎解决了日常的所有开销。本来已经很满意了,可没想到姥爷的工资就如同潜力股一样一路凯歌上扬,到现在姥爷一个月能开4000块钱,成为整个村,乃至整个镇工资最高的人。

而这只是姥姥家变化的一小部分。93年的时候,鞍钢为了扩大规模,向全省招收的炼铁工人。大舅在姥爷退休之后,接了姥爷的班,在村里钢厂当起了一名普通的炼铁工人,听到鞍钢招募新人的消息之后,他毅然辞去原先的工作,赶赴鞍山,而在经过几年的努力钻研以后,99年大舅被提升为某炼铁厂的生产厂长,目前月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而后来的几年,国家下大力度要求提高老师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近几年又要求老师和公务员的水平一致,教师的地位一下子水涨船高,妈妈从八几年每个月几十块钱到现在,足足翻了100番。

而老舅也在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后,辞去了货车司机的工作,在城里开起了狗肉馆,这两年又加入了金融市场,炒起了股票,收入颇丰。

于是,全家人都在党的政策的沐浴下欣欣向荣,承包了荒山,开辟了果园,办起了养殖厂,而2009年的时候,姥姥家终于推倒了62年回乡买的那两间狭窄的泥巴房,取而代之的是琉璃瓦房顶,设施一应俱全的二层小洋楼。竣工那天,我特意请假回家,看着眼前耸立的笔挺的大楼,忆往昔看今朝,我心里,那真是此起彼伏。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姥姥家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整个村子最穷的人家一跃成为最富,如果没有党中央的这个重大决定,恐怕姥姥家仍然还不起那2200块钱,每天挣扎在温饱的基本线上挣扎。因为改为发展市场经济实行土地承包制度,姥姥才有机会站到市场上,才有挣钱的机会才能把债务还清,进而又风风火火的大力发展果园养殖厂等大型副业。因为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颁布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姥爷才能从零收入到现在一个月在银行领到4000块钱,妈妈才

能不用带着臭老九的帽子,而是变身为“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辛勤园丁。因为经济发展了,国家允许务工人员流动,大舅才能有去鞍钢发展锻炼的机会,因为市场繁荣了,国家逐步与世界接轨了,老舅才能做起买卖,进而转投金融市场,捞得一桶又一桶的黄金。

姥姥家的变化,正反映了整个家乡,整个中国的变化,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历史决策,给了全体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一个致富的机会跟希望,而我也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姥姥家乃至整个中国都会积极向上,越走越好。

第五篇:政研论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肩负着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都在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说到底,就是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进行艰辛探索。

新中国6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从思想理论上说,这是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丰碑。怎样总结它的基本经验?这有多种视角,可以进行这样那样的概括。本文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思路着重论述五点。

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指南

实事求是思想是新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获得辉煌成就的伟大指南。

首先要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思想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使之成为党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个伟大贡献。作为思想路线,它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工作取得成就的基本经验。新中国60年的历史发展也证明:凡是凯歌行进之时,就是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实事求是思想所获得的丰硕成果;凡是发生曲折和挫折之时,都是违背实事求是思想种下的祸根;最后纠正错误、拨乱反正,也要高擎实事求是思想旗帜,才能使党的路线和作风,重新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新中国60年按照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先看前“30年”的情况。新中国建国后头8年在总的方面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遭受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新民主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的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一五”计划进展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邓小平同志说:建国后的前8年,我们搞得不错,政策是恰当的,发展是健康的,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当然,在个别方面也存在不实事求是的缺点。但是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党的指导思想就逐渐违背甚至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作风,“左”的错误越来越严重。邓小平同志总结这段历史指出: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犯了“左”的错误,后来又搞“文化大革命”,走到“左”的极端。这一“左”,差不多整整20年。他强调:“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对前“30年”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

1978年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批判“两个凡是”,就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高扬实事求是思想的“30年”。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实事求是思想本身的内涵得到很大的丰富和发展,被正式确立为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被视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虽是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但它被明确为党的思想路线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由邓小平同志首次倡导的。他在1980年2月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指出:“三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982年十二大的新党章基本沿用这个表述。邓小平同志还十分强调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他在许多讲话中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统统归结为“实事求是”,明确指出“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在党代会报告中,比如十四大和十六大报告在论述思想路线内涵时,对邓小平同志讲的“解放思想”和江泽民同志讲的“与时俱进”思想还展开作了分析,强调改革开放实践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从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拓展实事求是思想的内涵。

二是创造性地运用实事求是思想拨乱反正,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之源。

实事求是被明确为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之后,也就成为在实践上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意识形态上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根本点。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上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基于这个思想,在进行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同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历程。实事求是思想是新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获得辉煌成就的伟大指南。

二、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新中国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小平同志讲到我们国家的历史经验时多次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还说: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这是说到了问题的根本。

什么是社会主义呢?最核心的是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归根结底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认为社会主义有五大要素: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等,构成社会主义的总体概念。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开始探索这个问题,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但是如果不能采取正确政策,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经过长时间深邃思考,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个界定,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为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回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还在于不了解我们国家所处的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即一是没有把握好社会主义的本质,二是没有认识到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那时犯“左”的错误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源。我们党在1981年的《历史决议》中就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问题。党的十三大,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两个方面,阐发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作了新的界定,强调在这个阶段要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2月,中央领导人撰文,进一步指出: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它有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这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又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个创造性发展。

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政治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有三大要素。第一大要素,即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第二大要素,即作为一个基本点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三大要素,即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

如果说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那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则主要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即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基本路线的初始思想,在改革开放前已经有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有三大要素。第一大要素,即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在党的八大决议已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二大要素,即作为一个基本点的四项基本原则,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尽管那时没有这样的说法。另一大要素,即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在党的八大前后也有许多很好的思想,但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这两大要素都不牢固,没有一以贯之。上面三大要素更不可能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提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不断总结经验,十三大对党的基本路线内容第一次作了明确概括,并将其称为我们党的主要经验。此后,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它的理论意义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新中国发展进步选择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经济体制和机制

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具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

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世界现代经济理论的一大难题。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共产党人和非共产党人就在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它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一直没能解决。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领导人虽然没有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认识,但毛泽东同志等已提出社会主义需要发展商品生产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有的经济学家(如孙冶方等人)对此作了艰苦的探索,但是不仅被埋没了,而且被视为“异端”遭到了批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党逐渐找到了破解这个理论难题的途径。从实践层面说,一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引发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兴办经济特区推动形成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为探索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实践基础。从理论层面说,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的论断,为探索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体制作了重要理论准备。党的十四大,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做报告,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而使我们国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理论的创立,是一个伟大的创造,破解了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大难题,使我们党不仅实现了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认识的飞跃,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巨大改变。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伟大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观的重大发展。

五、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新中国发展进步,探索到正确的发展理念,总结出正确的发展规律

新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对发展的认识不断地走向全面和科学有密切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肩负着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都在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说到底,就是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进行艰辛探索。既然是探索,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就会有胜利的欢悦,也有曲折的痛苦。三年“大跃进”和十年“文化大革命”,就是在发展问题上误入了歧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也包括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内,从此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当然,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粗放到集约、由把握精要到更加科学全面的过程。由于国情的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在发展巨变的同时,前进中仍面临着不少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新的发展观,在实践上回答了在中国以什么样的发展理念,采取怎样的发展方式,来建设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赋予党的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实现了由以社会为本的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转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上述三个问题,即一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我看来,是许多法宝中最重要的三大法宝。

新中国60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奋斗目标的良好开端。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继续坚持创造性地探索,回答前进中的各种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下载毛概论文—《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国留学潮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论文—《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国留学潮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