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

时间:2019-05-14 19:5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

第一篇: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 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三十六计 01 瞒天过海 02 围魏救赵 03 借刀杀人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故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36 走为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

B、巫

C、肖

D、萧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

B、女角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19.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

B、中午

C、傍晚

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 B、《庄子》

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 B、欧阳洵

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 B、李商隐

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 B、盛产羊毛的地方 C、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

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 B、鉴真

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A、十个 B、十二个

天干一共有10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一共是12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1、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A、颐和园 B、圆明园(皇家园林)

3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A、象形字 B、表意字

3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 B、画作 C、乐曲

3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3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3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3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西周的诸侯国:燕 燕,辽,金,元,明,清 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国都,当时称为蓟。辽代为陪都,称燕京。金朝(1115年-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为中都。元朝为大都。明朝自永乐帝起为首都,称为京师。清朝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国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当时称北平。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蓟 幽州 燕都 日下 幽都 燕京 春明 京城 南京 燕山 中都 大兴 大都 汗八里 北平北京 京师 宛平京兆 广阳 涿郡 渔阳 析津 顺天府)

A、大都 B、中都 C、上都 D、南京

38、“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B)A、齐桓公 B、蔡桓公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B)A、杜甫 B、李白

40、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人口数量 B、政治地位

4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B)A、阴阳五行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金、木、水、火、土)

43、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A、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44、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B)A、画饼充饥 B、望梅止渴

45、成语“白驹过隙”比喻:(B)A、速度飞快 B、时光飞逝

4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47、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8、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B)A、鹤 B、鹅 C、鸡 D、鱼

49、“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50、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5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B)A、范仲淹 B)B、文天祥

5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A、干 B、戈(盾在古代起先叫做“干”,后来才叫做盾,也叫做盾牌。)

5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A、花旦(花旦,是中国戏曲旦行中的一支,区别于正旦(北方剧种多称“青衣”)、武旦和老旦。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春草闯堂》中的春草。也有的是属于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称做泼辣旦。)B、青衣(一般演丫鬟的角色)。

5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上古 B、崇尚 C、官名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C)(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

A、诸葛亮 B、曹操 C、刘备 D、周瑜

5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A、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5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5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

6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B)A、老子 B、荀子

6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阴文印 B、阳文印(印章文字或图像有凹下与凸起两种形体,凹下的通称阴文,突起通称阳文。阴文印即是印章文字或图像凹下的印章。)

6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6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B)A、赤眉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起义、黄巾起义 6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A、王维 B、王勃 6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A、鼓 B、锣(敲锣——击鼓进军,鸣金收兵。金:锣)6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C)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6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6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6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

A、酒窝 B、眼睛 C、嘴角 D、腮帮 7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十五岁 B、二十岁

7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A、文章 B、书法 72、河姆渡遗址位于:(B)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7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7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A、孙武 B、孙膑

7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能 B、不能

7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A、指鹿为马 B、奇货可居 C、图穷匕见

77、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78、“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B)A、王勃 B、张九龄

7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

A、晚春 B、仲夏

8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A、时不再来 B、失不再来 81、“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

82、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A)A、秦始皇 B、武则天

83、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B)A、白居易 B、李白

8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A)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圆规曲尺 85、“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C)A、为政清简 B、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8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A)A、李商隐 B、骆宾王

8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A)

A、《金陵记》 B、《石头记》

8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B)A、黄河 B、长江 C、淮河

8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B)

A、元好问 B、柳永 C、晏殊

90、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C)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乡人无不称其善也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9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C)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9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A、八条 B、二十二条

93、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A)A、都江堰 B、秦始皇陵

94、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B)A、令爱 B、令正

95、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A)A、有关 B、无关

(商朝为周朝所取代后,商朝的遗民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他们流浪于各国之间,从事贩卖货物的活动。由此,人们将从事贸易活动的人称为 商人,商业、商品、商旅、经商 等词也陆续产生。)

96、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B)A、两位 B、三位

9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B)

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98、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B)A、压轴戏 B、大轴戏

99、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B)A、来俊臣 B、周兴

100、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B)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批把,直项琵琶的早期称呼,源自演奏拨法,所谓“正拨”和“反拨”(也称“返拨”)。往下弹称“批”;往上挑称“把”,即“弹”和“挑”的拟声词。)10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A、静脉 B、动脉

10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B)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10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10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B)

A、孔子 B、屈原

105、“杏林”指代的是:(B)A、教育界 B、医学界

10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10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C)A、下棋 B、战场 C、戏台

10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B)

A、《汉书》 B、《史记》 C、《三国志》 D、《左传》 109、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B)A、东 B、西 C、南 D、北

110、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C)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颜回

11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B)

A、天空 B、大海 C、草原 D、高山 11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A、《淮南子》 B、《庄子》

1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1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11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班固的《两都赋》 D、张衡的《二京赋》

11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

A、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11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B)

A、赵云,张飞,关羽 B、刘备,关羽,张飞

11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土地之神 B、五谷之神

11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B)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12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D)A、张飞 B、关羽 C、卫青 D、李广

12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B)A、《白蛇传》 B、《梁山仙与祝英台》 C、《唐伯虎点秋香》

12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

A、长度 B、面积 C、体积 D、重量

12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A、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佛山镇 1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A)

A、《徐霞客游记》 B、《说文解字》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125、“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B)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 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1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A)A、《长歌行》 B、《短歌行》

12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B)A、空穴来风 B、三人成虎

12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C)A、名 B、字 C、号

129、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0、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A、丝 B、竹

13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1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133、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1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A、李白 B、杜甫

1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A、辛弃疾 B、李清照

13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A、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岳母刺字

13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A、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三玉玺

13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13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14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A)A、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B、也无风雨也无晴

141、“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A、伍子胥 B、勾践

14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A)

A、《诗经》 B、《陌上桑》 C、《楚辞》 D、《孔雀东南飞》

144、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B)

A、是 B、不是

14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A、期颐 B、耄耋

14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A、南狮 B、北狮

14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A、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14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

A、裴旻的剑舞 B、公孙大娘的舞蹈 D、吴道子的画 14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150、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C)A、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杜甫

15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A、岳飞 B、辛弃疾

15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A、黄山 B、泰山

153、《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15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15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A、朋友 B、学生

15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A、秦朝 B、清朝

15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158、“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159、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

A、《史记》 B、《论语》 C、《庄子》

160、“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161、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 16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A、十面埋伏 B、高山流水

16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A、孔子 B、孟子

164、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A、咫 B、尺

165、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16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A、伍子胥 B、范蠡 C、屈原

167、“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B)A、韩愈 B、辛弃疾 C、庞统 D、宋玉

168、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D、竹筒

16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讳的故事?(A)A、一字千金 B、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 D、一掷千金 170、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A、玄 B、皂 C、青 D、苍

171、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D)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一日之行在于清晨

172、《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D)A、赵云 B、张飞 C、周瑜 D、鲁肃

173、以下哪位女性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外太空环形山?(D)A、班昭 B、蔡文姬 C、王昭君 D、李清照

174、小王模仿古人填了一首词,写完后发现正文刚好100字,请问他用的是哪种词牌?(C)A、满庭芳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水龙吟 175、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C)A、孔子 B、诸葛亮 C、班固 D、程顾

176、“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A)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177、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

A、阴晴圆缺 B、风花雪月 C、梅兰竹菊 D、春夏秋冬 178、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C)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17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谁的名句?(B)A、苏轼;B、陶渊明

180、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B)A、王安石; B、寇准

181、《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A、忠义; B、孝悌 18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

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183、“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

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18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C)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

18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

一、楷书;

二、小篆;

三、鸟虫文;

四、行书。

18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B)

A、妻子; B、兄弟; C、朋友; D、父亲。187、宣纸得名于它的:(C)

A、用途; B、材质; C、产地; D、使用人群。188、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C)A、杏月; B、桃月 C、榴月 D、荷月。189、下列诗词名句出自男子之笔的是:(C)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 为忆君; B、北风历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 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190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B)A、农耕; B、军政; C、养马; D、水利。

19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A)A、左襟压右襟; B、右襟压左襟。

192、《三国演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A)

A、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3、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A)A、一位画家; B、八位画家。

194、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A)

A、菊; B、梅; C、竹。19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

A、天、地; B、南、北; C、阴、阳; D、文、武。196、下面哪个诗句描写的不是古琴?(B)A、欲把心事付瑶琴; B、一弦一柱思华年;

C、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D、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197、“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B)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198、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C)A势如破竹; B出奇制胜; C专心致志; D渭分明。199、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C)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吴道子。200、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是:(C)A、《清明上河图》; B、《洛神赋图》;C、《五牛图》; D、《历代帝王图》。

第二篇: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学生版】

古代文化常识模拟测试50题

(一)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3分)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好。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常用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则常用“右迁”一词。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杨广为隋炀帝。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其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这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则指官员到任到职。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畿辅:畿,指京畿;辅,三辅。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B.尚方剑:俗称“尚方宝剑”,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

C.文士:知书能文之士,泛指文人,读书人。科举制度为底层贫寒文士入仕治国提供了重要途径。D.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明天、第二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1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C.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古人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如《史记·吴太伯世家》“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19.下列各项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竹、梅。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D.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践阼”亦作“践祚”,指即位、登基,其中“祚”指皇位;“祚”还有福分之意,如“门衰祚薄”中“祚”即为此义。

B.“居母忧”中的“忧”指父母之丧,比如“丁忧”就是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此处的“丁”意为遭逢、碰到。

C.“谥曰”中的“谥”指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或大官进行评定而给予的称号,比如“东坡居士”即为苏轼的谥号。

D.《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而“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等五部书的合称。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表示尊重。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分)

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B.大学士, 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

D.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二)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省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通过省试后方可进入殿试。

B.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判,是代理(某官职)的意思。文中说陈秀公被罢免了宰相之职之后降为镇江军节度使,且代理扬州知府之职。D.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天(一说为前两天)。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者。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于西周。唐代分化出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B.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丁酉,古时计时方法。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至今仍在沿用。文中“丁酉”是指这年的十一月为丁酉月。

D.节度使,官名。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国人之于国也》中有“谨庠序之教”一说。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9.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古代“国” 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后常用来指都城。

②“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③古人认为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也用“海内”指中国。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在古代,“仆”可作为成年男子的谦称,“妾”可作为成年女子的谦称。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毫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不见经传”,经,指儒家经典。传是指传记体文章。后老则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与典籍。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同治帝、光绪帝等。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指山海关。如曹操《蒿里行》中的“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的“关”,指函谷关。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13.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16.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古代称地方官调任到京城为官。

B.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文中借指边防重镇。

C.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车马。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1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20.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指黄河流域一带,是古代九州之一;九州:传说中国上古行政区划为九个区域,泛指中国。

B.斋戒:古人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九宾:古代祭祀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C.结发:古时候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成年,可以结婚了。D.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叫“六合”。21.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3分)A.古时 “泰山”喻指岳父,“伉俪”为夫妻自称。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2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B.“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政令的是尚书省的,“六部”中负责军事事务的是兵部。C.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簸箕的坐姿叫做“长跪”,挺直上身而跪叫做“箕踞”。D.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23.指出内容有错误的一项()(3分)

A.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别称或解释,如“垂髫”指童年,“不惑”指四十岁,“黄发”指老年。B.《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人定初”指二更刚开始。

C.“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以时祭祀,十分看重,后用“社稷”代国家。D.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为“监生”。24.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吏部尚书兼侍讲”“擢进士第”“寻改使浙西”中“除”是任命,“擢”“改”是升职的意思。B.“与诸生言”中“诸生” 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C.请老,告老,官吏因身体等原因请求退休,也称“乞骸骨”,官员正常退休称“致仕”“致政”“休政”等。D.太学是古代的国立大学,又称为“成均”“东序”“右学”,隋以后改为“国子监”。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25.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最为完备,有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律诗(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绝句(如杜牧的《过华清官》)等。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康熙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第三篇:古代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林黛玉进贾府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辛弃疾词两首

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科举“秀才”含义不同。

4.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5.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6.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7.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8.犬马:臣子自谦。

第四篇:古代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5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5.大夫: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5.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6.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7.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优美的汉字》

1.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2.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发。《奇妙的对联》

1.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2.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诗经》两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离骚》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3.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9.六合:出生年、月、日的干支。又指东、西、南、北、天、地。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兰亭集序》

1.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2.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赤壁赋》

1.既望:过了望日(阴历每月十五为望),阴历十六。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琵琶行》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马嵬》

1.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的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

2.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寡人之于国也》

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劝学》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过秦论》

1.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2.六合:天地四方。3.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8.七庙:天子的宗庙。《师说》

1.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2.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3.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②人物传记。《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4.祗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5.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2.下榻:在某地住宿。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8.投笔:投笔从军。《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望:望日是阴历十五,既望是十六;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5.郎中:尚书省的属官。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8.牧:古代称州的长官。【其他重要文化常识】

1.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主要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2.座次: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3.银河:又叫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汉、星河。

4.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5.五湖: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

6.趋:从长者尊者前面走过,要小步快走,以示敬意,叫“趋”。7.三吴:吴兴郡、吴郡、会稽郡。8.三楚:西楚、东楚、南楚。

9.古人纪年: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干支纪年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得一种纪年方法。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明清两代)的方法。10.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1.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古人纪月:序数纪月和特殊称谓纪月。每季用孟、仲、季区分。用朔(初一)、望

(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标识日期。

13.五更报夜:黄昏甲夜一更19-21 人定乙夜二更 21-23

夜半丙夜三更 23-1 鸡鸣丁夜四更 1-3平日戊夜五更 3-5 14.名: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15.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标志着成人。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释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有的字与名相近相成,也有的相反相成。16.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叫“别号”。

17.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贵族及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品德来定的,带有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8.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19.《周易》把礼仪分为五类:

吉礼:有关祭祀的,包括祭祀自然、神、祖先。凶礼:有关丧葬的,包括凭吊各种天灾人祸。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

宾礼:有关外交活动的,包括朝、聘、会、盟等国事活动。

嘉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包括冠礼、婚礼、宴饮之礼、养老礼等。

第五篇:2018古代文化常识好题集萃

古代文化常识好题集萃

1.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qí)、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hōng),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母艰,就是“母忧”,也称“丁母忧”,指母亲的丧事。..C.河北在古代指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不同。..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自号的人,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好。

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常用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则常用“右迁”一词。.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到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属于非官方的私谥),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杨广为隋炀帝。5.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死的讳称,还有崩、薨、卒、不禄等。..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6.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9

A.“弘治六年进士”中“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B.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其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这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7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一般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补潍州教授”中“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知平江府”中“出”指京官外任;“除给事中”中...“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8.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指官员到任到职。.........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9.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10.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明道二年六月”中“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11.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畿辅:畿,指京畿;辅,三辅。指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地区。..B.尚方剑:俗称“尚方宝剑”,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C.文士:知书能文之士,泛指文人、读书人。科举制度为底层贫寒文士入仕治国提供了重要途径。..D.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明天、第二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1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9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的宠爱。.1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其同义词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1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考查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文中“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文中“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15.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冠族,指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C.辎重,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16.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五经》指《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17.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B.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C.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18.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9

C.“海盐民”中“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古人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如《史记·吴太伯世家》:“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19.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竹、梅。....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D.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20.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践阼”亦作“践祚”,指即位、登基,其中“祚”指皇位;“祚”还有福分之意,如“门衰祚薄”中“祚”..即为此义。B.“居母忧”中的“忧”指父母之丧,比如“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此处的“丁”意为遭.逢、碰到。C.“谥曰”中的“谥”指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或大官进行评定而给予的称号,比如“东坡居士”即为苏.轼的谥号。D.《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而“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等五..部书的合称。

21.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表示尊重。..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2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2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B.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D.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2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9

D.乞骸骨,自请退职之意,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25.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26.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指初夏的四月一日。..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C.“(武)侯名琦,丁丑进士”说明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27.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28.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缘坐,即“连坐”,或称“从坐”“相坐”“随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指官员辞职归家。..29.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省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通过省试后方可进入殿试。..B.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C.判,是代理(某官职)之意。文中“陈秀公罢相,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说陈秀公被罢免了宰相之职后降为.镇江军节度使,且代理扬州知府之职。D.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天(一说为前两天)。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30.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C.原文“端拱中”里,“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雍熙”。....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者。.31.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9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于西周。唐代分化出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B.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C.丁酉,古时计时方法。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至今仍在沿用。文中“丁酉”指这年的十..一月为丁酉月。D.节度使,官名。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3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有“谨庠序之教”一说。..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33.下列说法全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代“国”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后常用来指都城。.②“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③古人认为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也用“海内”指中国。..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⑤在古代,“仆”可作为成年男子的谦称,“妾”可作为成年女子的谦称。..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3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毫州、沧州知州”。C.丁母艰,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不见经传”,经,指儒家经典。传指传记体文章。后来则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与典籍。..3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三省六部”制出现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中...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提升官职之意。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习惯上,唐以前对殁世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因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同治帝、光绪帝等。

C.“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指山海关。如曹操《蒿里行》中的“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的“关”,指函谷关。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36.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9

B.经略,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C.世荫,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因为先人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D.屯田,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37.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原文“内艰起复”中,“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B.原文“刘永遭父丧„„英宗命夺情视事”中,“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C.原文“军民„„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中,“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D.原文“及十年春,大计群吏”中,“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38.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39.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表示授予官职。.40.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出,古代称地方官调任到京城为官。.B.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文中借指边防重镇。.C.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车马。.41.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9

4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4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中国:指黄河流域一带,是古代九州之一;九州:传说中国上古行政区划为九个区域,泛指中国。..B.斋戒:古人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忌酒忌荤,表示诚心。九宾:古代祭祀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C.结发:古时候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成年,可以结婚了。..D.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叫“六合”。..4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古时“泰山”喻指岳父,“伉俪”为夫妻自称。称老师: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矫诏”。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中的“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中的“六艺”则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45.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B.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政令的是尚书省,六部中负责军事事务的是兵部。....C.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簸箕的坐姿叫做“长跪”,挺直上身而跪叫做“箕踞”。....D.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46.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别称或解释,如“垂髫”指童年,“不惑”指四十岁,“黄发”指老年。......B.《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人定初”指二更刚开始时。...C.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以时祭祀,十分看重,后用“社稷”代国家。..D.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为“监生”。....47.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除吏部尚书兼侍讲”“擢进士第”“寻改使浙西”中“除”是任命,擢、改是升职之意。..B.“与诸生言”中“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C.请老,告老,官吏因身体等原因请求退休,也称“乞骸骨”,官员正常退休称:致仕、致政、休政等。..D.太学是古代的国立大学,又称:成均、东序、右学,隋以后改为“国子监”。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4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最为完备,有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律诗(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绝句(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等。..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D.《四库全书》是在康熙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9

【参考答案】

1.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2.A。左迁是降职之意。

3.C。迁,可升可降,左迁指贬官,升官极少用“右迁”。4.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5.D。“编年体通史”错,应为“纪传体通史”。

6.D。大臣、妃子、名人、名吏等也会有官方给的谥号,除了表褒扬的“善谥”,也有表批判的“恶谥”。7.C。除:此处指任命官职。

8.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致政”与“致仕”一样,指官员离职(辞官或退休)。9.D。“致仕”指辞官或退休。

10.C。“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错。也可能是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11.D。“旦日”有“初一”之意,但无“正月初一”之意。

12.C。薨是对诸侯死的描述,有封爵的大官死去也可称薨。帝、后死称“崩”,大夫死称“卒”,一般人(庶人)死称“死”。

13.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14.D。“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补”指补缺任职,属于任职授官)15.A。冠族指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16.A。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7.B。第一部诗歌总集为《诗经》。

18.B。署、权、假均表示暂代官职(暂借某官职的名义。如《苏武传》中的“假吏常惠”)。19.A。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即农业之神。20.C。苏轼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21.D。“朕”只用作皇帝自称,不能用于诸侯王。

22.D。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未成年而死叫殇,少壮而死叫夭(夭:未壮也),自然地终结生命叫老。

23.D。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非七品十八级。

24.C。我囯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25.C。谥号,一般特指官谥。平民一般无官方谥号,但可以有私谥(民间人士加予的谥号)。26.A。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27.A。日中大约是11点至下午1点,即“午时”。

28.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业年间”。29.C。判,是兼任某官职之意,而且是以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兼任州郡官。

30.D。“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与死亡原因无关;特殊情况下也有追赠平民的。31.C。“至日”指“夏至”或“冬至”,“丁酉”在此指年,即景炎年。32.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33.C。②“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⑥“辰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8点前后。34.D。“传”是阐释经文的著作,非今天的传记体文章。35.A。“历迁协领”意为“曾因调动而担任过协领”,所以,此处应解释为“任职”而非“调动”。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C.“关”,指山海关错,这里泛指边关。D.不是“褒扬的评价”,而是“褒或贬的评价”。

36.D。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37.A。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38.B。“迁”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39.D。除,此处指除去官籍,削除官职。

40.A。出:任中央官职的京城官员调任做地方官。41.B。“南面”指称王,“北面”是称臣。42.C。科举取士归属礼部。

43.B。九宾:古代外交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

44.A。“伉俪”是对别的夫妻的称呼,把对方及其配偶尊称为“贤伉俪”。45.C。二者说反了。

46.A。“垂髫”指小孩,“黄发”指长寿老人。47.A。改,指调动官职。

48.C。A.《琵琶行》为古体诗;B.鲁班姓公输,名班<般>;D.为乾隆皇帝主持。/ 9

下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文化常识 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三、 通过思考......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三、 通过思考和练......

    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 (1)幼年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1.下列关于《诗经》的相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古代诗歌知识竞赛200题

    古诗词题库 1.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 B ) A、304篇 B、305篇 C、306篇 D、307篇 2. 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 B ) A、炎炎夏日 B、夏......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三、 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

    古代文化常识——目录辞书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目录辞书 目录辞书 【目录学】 研究书目的编制、利用并使其在科学文化事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学问。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作用,西汉时,刘向......

    北京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天天练32 古代文化常识(二) [基础过关] 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 B.“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