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公共基础知识1(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安全生产,应用理论)[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9: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公共基础知识1(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安全生产,应用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公共基础知识1(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安全生产,应用理论)》。

第一篇: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公共基础知识1(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安全生产,应用理论)

本文包括内容: 第一篇 职业道德 第二篇法律知识 第三篇安全生产 第四篇应用理论常识

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安全生产及应用理论

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 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概述 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只唯实。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包括:①道德的认识功能。②道德的调节功能。③道德的教育功能。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是道德的这种功能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现,它具体作用有: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③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调整一定职业活动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本质是:①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②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③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4.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具体有哪些?

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就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①爱岗敬业:爱岗敬业,通俗地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它是人类社会所有职业道德的一条核心规范,它要求从业者既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又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是职责,也是成才的内在要求。②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人类共同遵循的普遍价值观,它既是做人的基 1 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③办事公道:公正是几千年来为人所称道的职业道德,人是有尊严的,人们都希望自己与别人一样受到同等的对待,企盼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心不平便失去社会安定;不通畅便存在蒙蔽、隔膜、压抑;不公平便失去原则,失去是非,失去信任;没有节度便失去控制,泛滥成灾。从这里可以看到平等原则的重要性。④服务群众:服务群众,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⑤奉献社会: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也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奉献社会,就是要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自觉地、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当社会利益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5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①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②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影响。③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④职业道德可以促使人们自我完善。

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职业性②实践性③继承性④多样性。

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概括而言,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办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①忠于职守,乐于奉献:遵职敬业是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崇高精神,是做到求真务实、优质服务、勤奋奉献的前提和基础。敬业奉献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②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不仅是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的错误,也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作为一个从业者,必须有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实事求是作为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坚持不唯书、不唯上,9.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有什么关系?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社会控制手段的一种,它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互相协调利益冲突、追求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①而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②职业道德就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自律性道德准则和规范,是社会公德在职业工作中的体现。③可以这样说,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在职业生活中的 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的派生物,在保障社会存在与发展这一道德根本目的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社会公德的成长必须有职业道德这个中间层次支撑才行,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孤立地建设社会公德,那么社会公德的建设也很难奏效。换句话说,职业道德建设时社会公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

二.职业道德建设

1.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和坚持集体主义以及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职业劳动。

2.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内涵:①“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的思想。②为人民服务既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致,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为何: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③为人民服务是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包含哪些?有哪些属性?

内容:①集体主义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无产阶级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②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为完成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在道德上的一种必然要求,它是无产阶级高尚品德的集中表现。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实现提供了条件,而全体人民也以建立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道德、共同的纪律作为自己的要求。④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与承认正当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不论是以集体主义否定正当的个人利益,或是以个人利益反对集体利益都是错误的。⑤集体主义原则是与个人主义原则根本对立的。⑥在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对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其他规范具有深刻的影响。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属性:具体性。集体主义所指的集体利益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即社会共同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组织和社会单位利益。这些亦是具体的也是能够确认的。

4.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①集体主义原则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②集体主义原则集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强调集体必须充分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④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实现国情的必然选择。⑤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义?

①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旗帜。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④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只有抓住这个根本,才能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和谐的心态,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共同的理想信念。

7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勤奋学习,学以致用。②坚定理想,爱岗敬业。③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8.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①主要内容:为民、务实、清廉。②切入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③突出作风建设。④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⑤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道德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动脉,识别社会发展方向,确定自身存在发展与社会 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

①主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廉洁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部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影响进一步树立。②总体要求: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9,什么是社会主义职业纪律和特征、作用

社会主义职业纪律是广大劳动者在利信目标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高度自觉的新型纪律,这种自觉的纪律是社会主义法规性和道德性的统一,成为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

特征:职业性,安全性,自律性,制约性。

作用:执行职业纪律可以可以维护正常的安全生产和工作程序,保证社会主义劳动生产顺利有序地进行,促进经济的发展;促使劳动者安全规范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提高劳动效率,进而提高单位的工作绩效;提升单位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化;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提高其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关系:①两者的区别:职业纪律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职业道德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职业纪律的直接目的是保证劳动者完成劳动义务,职业道德的直接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职业纪律以惩罚和激励相结合为实现手段,职业道德的实现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凭借人们的内疚和反省。②两者的联系: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共同属于同一主体---劳动者,调整的对象均为“劳动行为”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正常运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0.职业良心的内涵和作用各是什么?

内涵:职业良心是指有着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领悟了社会对自己的需要,因而具有为社会尽具体义务的明确意识,或简单地说,就是从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如果说职业道德义务是从业者自觉意识到的道德责任,那么,职业良心就是从业者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

作用:①首先,在从业人员作出某种行为之前,职业良心具有动机定向的作用。②其次,在职业活动进行过程中,职业良心能够起到监督作用。③再次,在职业活动结束后,职业良 心具有评价作用。职业良心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作用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实践,一是直觉的方式,一种是理智的方式。

11.职业荣誉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职业荣誉和职业道德之间有什么关系?

内涵:职业荣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从业者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赞扬,二是指从业者在职业良心中所包含的自爱与自尊。,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

意义:①职业荣誉感就是每个职业人,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做好自己职业范围内的事情的那种职业责任感及做好职业之后在社会上获得的尊敬、自尊及感到光荣的那种感觉。②有没有职业荣誉感,直接影响社会社会的作用,终究也关乎职业人的命运。③每个职业的敬业精神都是约定俗成的,做出最出色地工作,追求最出色的是每个职业的职业道德,这是不用多说的。这些都来自于一个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荣誉感。

关系:①作为职业道德的高级组成部分的职业荣誉感,对这种职业道德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它维护和激励着这种职业道德,并通过职业道德对该职业产生作用。没有职业道德就没有职业,而没有职业荣誉感的职业道德也很难想象。②职业荣誉感是敬业爱岗的具体体现,是从事职业的道德情感。③职业荣誉感淡化,其实就是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淡化,从而衍生功利思想和个人主义。另一个角度讲,职业荣誉感淡化,也就是职业道德教育弱化的一种体现。

12.职业幸福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升职业幸福感?如何提升职工的职业幸福感?

内涵:所谓职业幸福,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的已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对企业,如何是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是检验企业成效的重要标尺;对于企业职工来说,是否拥有职业幸福感,即是对企业扥满意程度、忠诚度的体现,又是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衡量。

意义: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和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分别为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从人的需求和期望两方面提供理论支持。马斯洛首先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次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得到满足,另一层次的需要才出现;弗鲁姆期望理论从努力—绩效,绩效—奖赏,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地道出了人性的自我进步和追求价值的过程。

三、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 1.职业范畴的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规范体系,是由职业义务、职业权利、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辱和职业幸福等要素构成。

2.职业义务的内涵、特点、要求各是什么?

内涵:职业义务是道德义务的一部分,是社会道德义务在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即从业者在一定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履行对社会、对人们的职业责任。职业义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指公民和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二是指在道德方面应尽的责任;三是指不要报酬的奉献。特点:具有利他性和无偿性两个基本特点。

要求:①首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职业义务是在人们的内心信念的驱使下,自觉自愿在工作岗位上履行的。②其次,履行职业义务不是为了得到权利和好处。

3.职业权利的内涵、特点、要求各是什么?

内涵:职业权力一是指在政治方面的强制力量,如国家的权力、人们代表大会的权利、企业法人的权利等;二是指在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因此,职业权力是指从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或职业活动中拥有的支配人、财、物的力量。特点:①权威性②职业权力的利己性③隐蔽性

要求:①树立正确的职业权力观。②正确使用手中的职业权力。③敢于抵制滥用职业权力的不正之风。

4.职业责任的内涵、特点各是什么?如何强化职业责任?

内涵: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职责,他包含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职业责任或者职业责任感常指职业义务,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是靠外在的行为规范力量来推动的。

特点:①职业责任具有明确的规定性。②职业责任和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③职业责任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

如何强化:①从职工方面说,认真地对待工作,百分之百投入工作,不能投机取巧,也不要耍小聪明。具有责任心的员工是勇于把工作单位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影响到单位的利益而感到不安,处处为企业单位着想;具有责任心的职工不会推卸责任,也不会因为一次过失就气馁,或不敢承担责任。②从单位方面来说每一个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努力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5.职业纪律的内涵、特征,作用各是什么? 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有什么关系?

内涵:职业纪律是在职业活动中履行的职业责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职业秩序而要求从业者必须遵守的职业准则。职业纪律是引导和约束从业人员的一种重要方式,各行各业的 从业者都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自觉地遵守职业纪律,这是职业义务和职业良心的内在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

6.如何提升职业幸福

如何提升职业幸福:对企业来说:①企业应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一种人文关怀。②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对职工来讲:①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和谐温馨的团队。②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我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③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知足常乐。

修养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必由之路。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拓展职业生涯④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7.简要论述职业道德修养途径?

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②坚持知行统一,总结经验教训③积极开展职业道德评价④学习先进人物⑤努力做到“慎独”

第四章 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1.什么是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2.职业技能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特征:时代性,专业性,层次性。作用:①职业技能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发展。②职业技能是人们谋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2.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加残酷,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延迟就业,减缓就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教育是因为三方面原因,一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需要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变革的推动需要职业技能教育;三是随着社会进步和职业培训效果的显现,终身学习终身培训已成为劳动者的追求。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数 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

3.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影响有哪些?

①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具有统领作用②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发挥具有支撑作用。③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4.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关系?

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并且职业道德在其中居主导地位,离开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就没有了载体,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提高,发挥就会缺乏有效的动力和制约,甚至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

5.你认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那个更重要?

我认为职业道德更重要,但也不能放松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职业道德在其中居主要地位,职业道德会职业技能具有统领作用;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发挥具有支撑作用;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提高、发挥就会缺乏有效地动力,甚至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而职业技能作为职道业德的载体,也是不可缺少的。

6.如何做到“慎独”?

“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一种能力。慎独”是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要做到是极不容易的,需经过一个由不自觉到完全自觉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能进行自省,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白,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一个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向“慎独”的道德境界迈进。

7.如何做到“坚持知行统一,总结经验教训”?(自己理解总结53页)

第五章职业道德修养 1.什么是道德修养?

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或者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称为道德修养。

2.道德修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①道德修养要解决两个主要矛盾,即社会道德体系及其道德要求和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自身受消极道德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底下的道德品质与先进的道德品质之间的矛盾。②道德修养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改造、自我陶冶、揍我解剖的活动。③道德修养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个人内在的道德需要。

3.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是什么?

(一)职业道德品质①提高职业道德认识②培养职业道德情感③磨练职业道德意志④树立职业道德信念⑤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二)职业道德境界①雇佣型职业道德境界②尽职型职业道德境界5献身型职业道德境界。

4.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是什么?

①职业道德修养是维护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需要。②职业道德

第二篇法律知识 第一章法律概论

1.法律的概念,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以权力和义务为其内容,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狭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法律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②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③以权力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我国法律的主要渊源,(1)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⑤规章⑥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⑦特别行政区的法律⑧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构成,(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②民法、商法③行政法④经济法⑤社会法⑥刑法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③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④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⑤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7.依法治国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不因领带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8.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的标志,(1)法制完备②主权在民③人权保障④权力制衡⑤法律平等⑥法律至上⑦依法行政⑧司法独立⑨程序适当⑩党要守法。

9.加快建设法制国家的重要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1)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③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④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10.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1)法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②法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具有保障作用。③法可以为诚信友爱的实现提供良好制度环境。④法为激发主体的活力创造制造条件。⑤法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提供有力保障。⑥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提供制度支持。

第二章 宪法

1.简述宪法,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规定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等,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大法。

2.宪法的特征,(1)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具有根本性。②宪法的效力不同于普通法律,具有最高性。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比普通法律要严格的多。

3.宪法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4.宪法的基本原则,(1)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②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原则③社会主义法制原则④民主集中制原则。

5.怎样理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工人阶级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②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③知识分子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基本依靠力量。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②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③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8.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平等性。②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对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9.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人身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社会经济权利⑤文化教育权⑥特定功能公民的权利。

10.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⑥其他方面的义务。

11.我国国家机构体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③国务院④中央军事委员会⑤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⑦人民i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2.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②社会主义法制原则③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④责任制原则⑤精简、效率、服务、廉洁的原则⑥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⑦党的领导原则。

13.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1)组织选举机构②划分选区③选民登记④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与正式确定代表候选人⑤候选人的介绍⑥组织投票和确定当选。

1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②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③秘密投票原则④选举权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第三章民法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为什么说民法是一部权利法,整部法律的内容多为授权性法律法规,授权民事主体以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权利;并鼓励民事主体行使自己的权利,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的时候,依法寻求保护。

3.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②自愿原则③公平原则④诚实信用原则⑤守法原则⑥公序良俗原则。

4.民事法律行为,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5.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书中没有,百度: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6.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②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③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7.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1)具有独立意志②拥有自身可支配财产③非自然人主体能独立的承担责任。

8.民事主体的构成要件,(1)名义独立②意志独立③财产独立④责任独立。9.民事主体的特点,(1)地位平等②意思自主③范围广泛。第四章民事单行法

1.物权法,广义上指所有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指民法典中关于物权的规定或独立的物权单行法。

2.物权法的调整对象,(1)物的占有关系②物的归属关系③物的利用关系。

3.物权法的性质和特征,性质:(1)私法性②强行性③固有法性④公共性。特征:(1)在权利性质上,物权为支配权,权利人无需借助于他人的行为就能行使其权利。②在权利效力范围上,物权为绝对权。③在权利客体上,物权的客体为物。④在权利效力上,物权具有优先力和追及力。⑤在权利的发生上,物权的设定采取法定主义,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新的物权,也不得任意变更物权的内容。⑥在权利的保护方法上,物权的保护以恢复权利人对于物的支配为主要目的,偏重于“物上请求权”的方法。

4.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保护原则②物权法定原则③一物一权原则④公示、公信原则。

5.物权法的现实意义,直接意义:(1)界定财产归属②提高财富效益③保障交易安全。间接意义:(1)有恒产者有恒心②无财产即无人格。

6.合同,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7.合同的特征,(1)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②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须达成协议。③合同系以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④合同时当事人在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条件下而达成的协议。

8.合同的法律性质,(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②合同是两方或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③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

9.合同的订立方式,(1)要约②承诺。

10.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

11.合同解除须具备的法律条件,合同的法定解除:(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②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③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④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⑤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合同的协议解除: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强行法规范,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采取适当的形式。

12.合同变更,广义指合同内容和主体发生变更,狭义指合同内容的变更。

13.合同变更的条件,(1)原已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②合同变更须依当事人双发的约定或者依法律的规定并通过法律的判决或仲裁机构的裁决发生合同变更主要是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

14.合同变更的特征,(1)合同的变更仅是合同的内容发生变化。②合同的变更是合同内容的局部变更。③合同的变更通常依据当事人的约定。④合同的变更只能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

15.《侵权责任法》的民事利益保护范围,(1)法律规定的具体人格权不能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②死者人格利益③胎儿人格利益④法律规定的身份权不能保护的其他身份利益⑤法律规定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不能保护的占有、纯粹经济利益损失等其他财产利益。

16.侵权损失赔偿的规定?略很多

17.结婚的法定条件,(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②必须达到法定年龄③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18.如何确定婚姻关系,(1)结婚的主体是男女两性②结婚行为是法律行为③结婚行为的法律后果是确立双方的夫妻关系④结婚的必备条件。

19.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首先是配偶,其次是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侄子女外甥子女。没有亲属或近亲属对自己抚养太少时愿意将财产留给共同生活的人。

20.什么是遗嘱继承,(百度答案)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21.如何进行遗产管理和遗产债务清偿,(1)尊重被继承人遗嘱,信任遗嘱执行人②遗产管理人选任上注重亲情③集体组织的顺位排在后面。

22.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公司法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3.股份有限公司,依法成立的,其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公司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 法人。

24.有限和股份公司特点?略 第五章行政法

1.行政法的特征,(1)行政法尚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法典。②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相当丰富。③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

2.行政行为的分类,(1)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②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③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④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⑤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⑥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⑦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⑧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⑨自为的行为、授权的行为和委托的行为。

3.行政行为的效力,(1)确定力②拘束力③公定力④执行力。

4.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1)依法立法原则②民主立法原则③实事求是原则④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

5.行政许可实施程序,(1)申请与受理②审查与决定③期限④听证⑤变更与延续⑥特别规定。

6.行政许可分类,(1)一般许可和特别许可②排他许可和非排他许可③独立许可和附文件许可④权力性许可和附义务许可。

7.行政检查分类,(1)根据行政检查的对象是否确定和具体,可分为一般检查和特定行政检查。②根据行政检查实施的时间区段不同,可以分为事前检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检查。③根据行政主体是否亲自到行政相对人的活动场所进行检查为标准,可以分为书面检查和实地检查。

8.行政处罚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②处罚公正公开原则③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⑤一事不再罚原则⑥保障权利的原则。

9.行政程序法的变迁,第一时期,欧洲时期。第二时期,美洲时期。第三时期,亚洲时期。

10.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1)行政听证制度②行政回避制度③行政信息公开制度④行政证据制度⑤行政案卷制度。

11.行政层级监督,依据行政系统内的隶属关系、层级关系而生成的一种监督方式和途径。

12.行政层级监督的主要内容和方式,(1)报告②检查③审批④备案⑤改变和撤销⑥惩戒。13.审计监督的权限,(1)要求报送权②检察权③调查取证权④制止并采取措施权⑤处理权⑥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

14.行政复议范围,(1)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②不得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③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可间接申请复议。

15.行政诉讼管辖,级别管辖:(1)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②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地域管辖:(1)一般地域管辖②特殊地域管辖。

16.行政诉讼当事人,指因对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到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约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

17.行政诉讼程序,起诉与处理:(1)起诉②受理。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1)审理前的准备②庭审程序③审理期限④被诉行政机关在诉讼中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⑤撤诉。行政诉讼案件的第二审程序:(1)上诉和上诉的受理②上诉案件的审理。

18.行政赔偿范围,应予赔偿范围:(1)侵犯人身权的赔偿范围②侵犯财产权的范围。不予赔偿范围:(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②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9.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区别,(1)原因不同②范围不同③程度不同④程序不同⑤性质不同⑥依据不同。

20.行政补偿的方式,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第六章经济法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国家规范经济组织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市场主体调控关系。②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市场运行调控关系。③国加管理、规范经济秩序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和宏观调控中发生的经济关系。④国家在社会保障调控方面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②国家的适度干预原则③经济民主原则④经济公平的原则⑤经济效益的原则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3.经济法的特征,(1)经济性②专业性③管理性④法定性⑤政策性。

4.经济法的地位,(1)经济法的产生是符合法的发展规律的。②经济法到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关键是看经济法是否具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③经济法有着自身特有的基本原则和完整的独立体系。

5.经济法的本质属性,社会利益维护之法,即社会本位法。

6.怎样理解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的体系包括市场主体组织管理法,市场秩序管理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

7.我国现行的经济法有哪些,(1)竞争法②《产品质量法》③银行业法④《证券法》⑤财税法⑥土地法⑦《环境保护法》。

8.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1)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规定和确认的社会关系,属于思想意志关系。②经济法律关系是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③经济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

9.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1)以经济法律关系内容为依据,经济法律关系可分为宏观经济管理法律关系和市场管理法律关系。②以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单方是特定的,还是双方是特定的为标准,可以分为绝对法律和相对法律关系。

10.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1)国家行政机关②企业③其他经济组织④自然人⑤社会经济服务机构⑥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

1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国家各级权力机关批准成立;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由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批准、核准或直接登记而成立;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合法有效的章程由经济组织自身设立;由法律、行政法规直接赋予一定身份而成立等。

12.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1)物②行为③由于国家经济职能的变化和民事关系的异化,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形成了民事关系以外的新型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经济行为,它既包括经济组织等主体的经济行为,也包括国家和政府机关的经济行为。

13.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1)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是经济法主体能够控制、支配的事物。②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是国家经济法律允许进入到经济法律关系成为其客体的物或行为。③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应当是能够直接体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或是可以借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的物或行为。

14.经济权利都有哪些,(1)经济职权②经营权③经济请求权。

15.经济义务有哪些,(1)依法履行经济管理职责②依法开展经营活动③依法纳税④服从合法干预的义务。

16.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原因,经济行为和事件。

17.经济法律责任的种类,(1)经济管理主体的法律责任②被管理主体的法律责任。18.经济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1)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经济法律法规②有一定的损害事实③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④行为为主观上有过错。

19.经济法实施中执法的主导地位如何表现,(1)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来看,经济法总体上对执法主体来说是一种授权法②从经济法的专业性及复杂性看,很多经济学问题也不 适合由法院来解决③经济法中的法律责任设置也对法的实施产生影响,表现为法律责任的缺位大大削弱了法院的作用。

20.经济法实施中守法的特殊作用,可是答案?外在激励的两种方式:威逼和利诱。21.经济法的调节方法,(1)控制与扶持行平衡②辅助与参与相配合③限禁与促进相结合。

22.经济法程序的种类,(1)执法程序与守法程序②诉讼程序与非诉程序③正式程序与非正式程序。

第七章社会法

1.社会法,调整因维护社会劳动权利、救助待业者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社会法的基本特征,(1)广泛地社会性②严格的法定性③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性。3.社会法的性质,社会法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为目标,以保护公民生存的基本人权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4.社会法的调整对象,(1)劳动关系②消费关系③垄断关系④社会法规制的其他关系:环境污染,妇女、儿童、老人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教育关系等。

5.社会法的调整原则,(1)宏观层次的国家保障②中观层次的团体保障③微观层次的自我保护。

6.社会法的基本原则,(1)社会本位原则②保障弱势群体原则③人权保障原则④社会保障原则。

7.《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各类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8.《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改进劳动组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原则;参加民主管理的原则;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和休息权利的原则;劳动者享有物质帮助权利的原则;劳动者有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的原则;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9.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构成。

10.劳动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某一种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11.职业培训,也称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对准备就业和已经就业的人员,以开发其职业 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和训练。

12.劳动就业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②经济性③相对稳定性。

13.《劳动法》对工资的规定,㈠工资分配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㈢加班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的,支付150%;休息日又不安排补休,200%;法定休假日,300%。

14.《劳动法》对休息休假的规定,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法定假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连续工作一年,享有带薪年休假。

15.劳动法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空、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③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延长劳动时间和夜班劳动。④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⑤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延长其工作时间和夜班。

16.《劳动法》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1)不得安排从事矿山井下、有害有毒、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②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17.<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中国境内自然人、单位与自然人之间的劳动关系。18.劳动合同有哪几种,按劳动期限(1)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②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合同。按合同存在形式(1)书面劳动合同②口头劳动合同。

19.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㈠(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②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③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39,40条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㈡用人单位满一年不订立合同的,视为已订立。㈢用人单位不订立的,自订立之日起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21.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劳动合同因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订立劳动合同因采取敲诈、胁迫等手段无效;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义务、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

22.劳动合同履行的特征,劳动合同的履行是(1)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履约行为。②当 事人全面、正确完成劳动合同义务的行为。③当事人面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过程。

23.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实际履行原则、亲自履行原则、正确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24.什么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出现致使合同无效的行为的;其他情形。

25.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未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其他情形。

26.劳动合同的内容,必备条款、约定条款。

27.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28.《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特征,(1)广泛的社会性②严格的法定性③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④特定的立法技术性。

29.《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1)保障基本需要②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③公平与效率兼顾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0.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1)社会保险制度②社会福利制度③社会救济制度④社会优抚制度⑤社会互助制度⑥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31.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32.社会保险的特征,(1)保障性②法定性③互济性④福利性⑤普遍性。

33.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1)基本养老保险②基本医疗保险③工伤保险④失业保险⑤生育保险。

34.社会福利的特征,(1)社会福利提供的无偿性和非对价性②社会福利的公共性和社会福利对象的不特定性③社会福利标准的不确定性④社会福利资金来源的单向性。

35.社会福利的分类,(1)弱势群体社会福利②社会公共福利③职业劳动福利。36.社会福利法的内容,(1)弱势群体社会福利②社会公共福利③职业劳动福利。37.社会救助的特征,(1)社会救助基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捐赠②社会救助的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③社会救助关系的发生基于贫困事实④社会救助待遇仅在于维护公民的最低生活。

38.社会救助的形式,(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②农村救助与扶贫法律制度③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④专项灾害救助法律制度。

39.工会的权利和义务,⒈工会保障职工行使民主权利⒉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文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⒊工会有监督用人单位有关人事管理权⒋工会有实施法律监督和有关交涉的权利⒌工会有监督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权利,有对安全生产提出建议的权利⒍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⒎工会参与解决企业发生停工、怠工事件⒏工会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⒐工会可以为所属工会和职工提供法律服务⒑工会协助用人单位做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⒒工会会同企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⒓国家机关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时,应当听取工会意见⒔政府向工会通报政府的工作⒕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40.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对消费者特别保护②国家保护与社会监督相结合③充分、及时、有效保护④平等自愿、诚实信用⑤经营者应当承担质量责任

41.消费者的权利,(1)安全保障权②知悉真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求偿权⑥结社权⑦获取知识权⑧维护尊严权⑨监督批评权。

42.经营者的义务,(1)依法定或约定履行的义务②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的义务③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④不作虚假宣传的义务⑤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⑥出具凭据和单据的义务⑦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和服务的义务⑧履行三包和其他责任的义务⑨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交易的义务⑩不得侵犯消费者人格权的义务。

43.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解决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章刑法

1.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②醉责刑相适应③适用刑法一律平等。

2.刑法的任务,(1)惩罚犯罪②保卫国家安全、巩固国家政权③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④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⑤维护社会秩序。

3.刑法的基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犯罪是 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③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4.犯罪构成的特征,(1)它包括了表明犯罪成立的一切积极的条件,是犯罪成立要件意义上的犯罪构成②犯罪构成是主客观要件有机统一的整体③犯罪构成从整体上反映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

5.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②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对象则不一定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条件③任何犯罪都会 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到损害④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6.刑事责任年龄,(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③不满14周岁,无论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7.刑事责任能力,(1)对于无责任能力的判断,应同时采用医学标准与心理学标准②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③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④生理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⑤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正当防卫必须符合的条件,(1)起因条件--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②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③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④对象条件--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⑤限度条件--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

9.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10.犯罪停止形态,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11.刑事责任实现过程的规定,㈠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具体体现方法。(1)通过适用主刑、附加刑的刑罚处罚实现刑事责任②通过适用非刑罚处罚方法实现刑事责任。㈡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1)产生阶段②确定阶段③实现阶段。

第九章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1.诉讼法,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共有原则②特有原则。3.非诉讼程序法,是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并交给非司法机构审理的一种制度,包括仲裁法、调解法等。

4.非诉讼法的特点,(1)以自愿为前提②主体须有第三方③灵活便利④仲裁裁决、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5.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与民事诉讼参加人诉讼活动,调解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民事诉讼法的原则,(1)当事人平等②辩论③调解④处分⑤人民检察院监督民事诉讼⑥支持起诉原则。

7.民事诉讼程序,(1)第一审普通程序②第二审普通程序③审判监督程序④简易程序⑤特别程序⑥督促程序⑦公式催告程序⑧执行程序。

8.行政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人民法院、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法律监督机关进行行政诉讼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行政诉讼法的原则,人民法院特定的主管原则,合法性审查原则,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不适用调节原则。

10.行政诉讼(法)范围,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案件。

11.刑事诉讼(法),是指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12.刑事诉讼的原则,(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⑤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⑥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13.刑事诉讼的程序,(1)立案②侦查③起诉④自诉⑤审判⑥执行。14.仲裁法,是规范和调整仲裁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5.仲裁法的基本步骤,申请、受理、仲裁庭组成、开庭、裁决五个步骤。第三篇安全生产 第一章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安全生产,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2.为什么要注重安全生产,政治经济社会意义。

3.安全生产方针的由来及其发展历史,(49-83年)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84-04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05年至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4.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安全第一】强调安全、突出安全、安全优先。体现了人们对安全生产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认识包含两个层面,生命观和协调观。是企业生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是落实安全第一的基础、根本途径和前提。【综合治理】是建立在安全生产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的,是对安全生产本质特征是认识,是前两项的手段和方法。

5.安全生产六大原则,【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三不违章】不违章操作、不违章指挥、不违反劳动纪律。【工伤事故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收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收到处理不放过。【工程项目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生产与安全统一】。【3E】技术、培训、强制。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

1.安全生产立法的重要意义,《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1)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③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④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⑤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⑦增强全体公民的安全法律意识⑧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2.《安全生产法》的五项基本原则,(1)人身安全第一②预防为主③权责一致④社会监督、综合治理⑤依法从重处罚。

3.安全生产管理关于预防为主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六先”:(1)安全意识在先②安全投入在先③安全责任在先④建章立制在先⑤隐患预防在先⑥监督执法在先。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 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从业人员的人身保障权利,(1)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②得知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③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④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⑤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

6.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②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义务③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④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第三章安全生产标准化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1.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作用,体现了安全方针和以人文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

2.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1)国务院的决定②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根本保障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④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⑤防范事故发生和免受责任追究的最有效办法。

3.6S现场管理法,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活动,其实质是对生产现场的环境进行全局性的综合考虑,并实施可行的措施。

4.六个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

5.6S管理实施的原则,(1)持之以恒②持续改进③规范、高效④自己动手。第四章交通安全自己看书 第五章工伤保险

1.工伤预防的内涵,指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功能的重要体现。

2.工伤预防的措施,(1)法制与监督检查措施②宣传与培训措施③技术与管理措施④健康监护措施⑤经济措施。

3.工伤认定的原则,(1)工伤保险应以承担起社会责任作为工伤认定的出发点,只要没有证据否定其是工伤,在排除其他非工伤的情形下,就应认定为工伤。②准确把握《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把“因工作原因”作为认定为工伤的核心。③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在把握时应主要考虑是否因工作原因,视同工伤的情形在把握时应严格掌握法律的规定,在作出不得认定为工伤的决定时应有充分的证据。4.劳动能力的鉴定程序,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部门收到申请,及时审核。材料不完整,5个工作日告知申请人。完整的60日内作出结论。伤情复杂、涉及医疗卫生专业较多的,延长30日。

5.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②互助互济性③保障性④非盈利性。

6.工伤社会保险的基金筹集渠道,(1)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②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③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四篇应用理论常识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何时采用二进制的运算方式,1945或46年吧。2.为什么?

3.计算机按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1)超级计算机②网络计算机③工业控制计算机④个人计算机(PC)⑤嵌入式计算机。

4.个人计算机包含哪些常见设备,(1)台式机②一体机③笔记本电脑④掌上电脑⑤平板电脑。

5.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有哪五大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6.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构成,计算机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各部分软件的作用,7.键盘上的键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1)键入(字母数字)键②控制键③功能建④导航键⑸数字键盘。

8.键盘快捷方式指什么,⑪查找程序⑫选择菜单、命令和选项。9.列举你知道的快捷方式,10.鼠标的左键和右键作什么用,可能是指向、单击、拖动。

11.开始菜单的组成部分,(1)左边的大窗格显示计算机上程序的一个短列表②左边窗格的底部是搜索框,通过键入搜索项可在计算机上查找程序和文件③右边窗格提供对常用文件夹、文件、设置和功能的访问。

12.搜索框的作用,它将遍历该用户的程序以及个人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夹,还可搜索邮件、消息、约会和联系人。13.重启windows7计算机的标准操作过程,关机旁边的箭头显示一个带有其他选项的菜单,点一下。

14.局域网,是基于传输距离较短的前提所发展的相关技术的集合,用于将小区域内的各种计算机设备和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组成资源共享的通信网络。

15.与广域网的区别,局域网特点:距离短、速度快、高可靠性、成本较低。广域网特点:长距离、低速率、高成本。

16.因特网,世界上最大的广域资源网internet.17.因特网的通信协议,(1)ip及相关协议②传输控制协议tcp③用户数据报协议udo.18.如何理解ie10里的选项卡,使用选项卡,用户可以在一个浏览窗口中打开多个网站,可以更加轻松的打开、关闭网站以及在网站间轻松切换。

19.新建和关闭选项卡,新建:用鼠标单击选项卡栏右边的方块,就可以新建一个选项卡,可以用这个选项卡新打开一个网页。关闭:单击选项卡右端的关闭按钮。

第二章公文写作与处理

1.公文,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文字材料。

2.公文的性质,策令性、专任性、规范性和庄重性。

3.公文的作用,领导与指导、宣传与教育、联系与知照、凭证与依据。

4.按不同标准公文分类,【公文使用范围】专用公文和通用公文。【行文方向】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公文的来源】收文、发文和内部公文。【公文作者的性质】党政公文和部门公文。【公文的处理要求】参阅性公文和承办性公文。【公文的紧急程度】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和常规公文。【公文的机密程度】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内部公文和公开性公文。

5.公文的稿本,(1)草稿②定稿③正本④副本⑤存本⑥试行本⑦暂行本⑧不同文字的文本。

6.公文的要素,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7.公文的行文规则,(1)严格按照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②行文方式要根据工作需要灵活掌握③越权行文无效④会商、会签与联合行文的原则性和灵活性⑤公文文种、形式要与内容、行文方向相一致⑥尽量减少行文层次⑦公文一般不得报送领导人个人⑧分清主送与抄送(禁用抄报)。

8.公文的排版形式,略 9.公文的主题,也称为公文主旨,是公文首要和核心的要素。

10.公文主题的特点,(1)公文主题反映的对象是公务活动②公文主题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③公文主题有直接的社会价值④一份公文只有一个主题。

11.公文材料的种类,(1)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②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③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典型材料④现实材料与历史材料⑤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

12.公文材料的作用,(1)材料是主题形成的依据②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③材料是结构文章的砖石④材料是协写作技巧发挥作用的前提。

13.公文语言的表达方式,(1)叙述②议论③说明。

14.公文处理,通常称为文书工作,就是指公文的拟制。办理和管理等。第三章保密知识

1.保密工作,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本组织的安全和利益出发,将组织秘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并被非法利用,从而发挥最大效益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与手段。

2.保密工作的特点,封闭性、排他性、利益性。

3.保密工作的原则,(1)积极防范②突出重点③内外有别。

4.保密工作的责任制,有关人员和部门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对保密工作所承担的义务和管理责任。

5.保密工作的切入点,(1)要增强保密意识,树立保密观念,防止无意间泄密②建立和健全保密制度③掌握一定的保密知识常识和能力。

6.保密工作的措施,(1)文件工作保密措施②会议工作保密措施③通信工作保密措施④领导隐私的保密措施⑤商业机密的保密措施⑥计算机保密措施。

第四章经济学基础

1.微观经济学的含义,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2.微观经济学的内容,(1)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②消费者行为理论③生产理论④厂商均衡理论⑤生产要素价格理论⑥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3.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4.宏观经济学的内容,(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②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③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④开放经济理论⑤宏观经济政策。5.完全竞争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基本的市场结构。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6.寡头市场,寡头又称寡头垄断或寡占,其原意是指为数不多的消费者。是介于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7.寡头市场的特征,(1)厂商极少②相互依存③进出不易。

8.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9.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10.通货膨胀的特征,(1)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②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的上涨必须持续一定时期。

第二篇:工人技术等级考试公共基础1

单选题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战略构想。

十六大重申,在世界多样化格局中处理国际事务的精神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防卫明显过度,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经过一定时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宣告死亡的法律制度。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不享有以下哪项权利(国家主权)

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过去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已经着于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的犯罪状态是(犯罪未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失误,我党提出两个阶段、两条道路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

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

多选题

2010年的主要目标是(B.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C.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C.没有固定的模式、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成果)。

下列属于正当防卫的条件是(A、不法侵害、B、正在进行不法侵害、C、正在实施不法侵害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回顾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理论创新并指导实践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两点重要的启示(A.科学的理论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B.科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指导作用)

应当按照规定喷涂标志图案的机动车辆有(A、救护车 B、消防车 D、警车)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B.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C.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

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代理的有(A、法定代理C指定代理 D、委托代理)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说明(A.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B.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实践、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C.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D.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罪刑法定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判断题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要求制宪机关的三分之二代表多数通过。(正确])

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效益性,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错误)

法人就是权利最大的人,公司经理就是法人。(错误)(法人代表)

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正确)

所谓诚实,就是没有欺诈行为。(错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正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障(错误)

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错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正确)

我国刑罚的宗旨就是预防犯罪。(正确)

职业道德是在各行各业中形成的道德规范,它与社会公德没有什么联系。(错误)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其劳动合同。(正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社会。(错误)

人生需要享受和幸福,而我们享受的成果应该是用自己的诚实劳动换取来的。(正确)

遵纪守法是对一个人的法规要求,与职业道德没有什么必然联系。(错误)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正确)

第三篇:(最新小抄版)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师技术业务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篇 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概述

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只唯实。③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坚持依法行事和以德行事“两手抓”。严守秘密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准则,保守国家、企业、个人的秘密。

二.职业道德建设

1.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和坚持集体主义以及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职业劳动。2.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内涵:①“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的思想。②为人民服务既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致,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为何: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③为人民服务是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包含哪些?有哪些属性?

内容:①集体主义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无产阶级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②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为完成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在道德上的一种必然要求,它是无产阶级高尚品德的集中表现。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实现提供了条件,而全体人民也以建立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道德、共同的纪律作为自己的要求。④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与承认正当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不论是以集体主义否定正当的个人利益,或是以个人利益反对集体利益都是错误的。⑤集体主义原则是与个人主义原则根本对立的。⑥在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对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其他规范具有深刻的影响。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属性:具体性。集体主义所指的集体利益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即社会共同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组织和社会单位利益。这些亦是具体的也是能够确认的。4.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①集体主义原则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②集体主义原则集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强调集体必须充分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④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实现国情的必然选择。⑤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义?

①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旗帜。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④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只有抓住这个根本,才能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和谐的心态,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共同的理想信念。7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勤奋学习,学以致用。②坚定理想,爱岗敬业。③积极进取,奋发有为。8.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①主要内容:为民、务实、清廉。②切入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③突出作风建设。④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⑤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道德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动脉,识别社会发展方向,确定自身存在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包括:①道德的认识功能。②道德的调节功能。③道德的教育功能。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是道德的这种功能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现,它具体作用有: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③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3.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调整一定职业活动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本质是:①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②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③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4.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具体有哪些?

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就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①爱岗敬业:爱岗敬业,通俗地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它是人类社会所有职业道德的一条核心规范,它要求从业者既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又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是职责,也是成才的内在要求。②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人类共同遵循的普遍价值观,它既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③办事公道:公正是几千年来为人所称道的职业道德,人是有尊严的,人们都希望自己与别人一样受到同等的对待,企盼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心不平便失去社会安定;不通畅便存在蒙蔽、隔膜、压抑;不公平便失去原则,失去是非,失去信任;没有节度便失去控制,泛滥成灾。从这里可以看到平等原则的重要性。④服务群众:服务群众,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⑤奉献社会: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也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奉献社会,就是要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自觉地、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当社会利益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5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①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②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影响。③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④职业道德可以促使人们自我完善。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职业性②实践性③继承性④多样性。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概括而言,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办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①忠于职守,乐于奉献:遵职敬业是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崇高精神,是做到求真务实、优质服务、勤奋奉献的前提和基础。敬业奉献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②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不仅是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的错误,也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作为一个从业者,必须有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实事求是作为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坚持不唯书、不唯上,(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

①主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廉洁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部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影响进一步树立。②总体要求: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9.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有什么关系?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社会控制手段的一种,它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互相协调利益冲突、追求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①而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②职业道德就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自律性道德准则和规范,是社会公德在职业工作中的体现。③可以这样说,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的派生物,在保障社会存在与发展这一道德根本目的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社会公德的成长必须有职业道德这个中间层次支撑才行,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孤立地建设社会公德,那么社会公德的建设也很难奏效。换句话说,职业道德建设时社会公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

务和职业良心的内在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职业纪律是广大劳动者在利信目标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高度自觉的新型纪律,这种自觉的纪律是社会主义法规性和道德性的统一,成为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特征:职业性,安全性,自律性,制约性。

作用:执行职业纪律可以可以维护正常的安全生产和工作程序,保证社会主义劳动生产顺利有序地进行,促进经济的发展;促使劳动者安全规范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提高劳动效率,进而提高单位的工作绩效;提升单位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化;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提高其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关系:①两者的区别:职业纪律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职业道德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职业纪律的直接目的是保证劳动者完成劳动义务,职业道德的直接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职业纪律以惩罚和激励相结合为实现手段,职业道德的实现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凭借人们的内疚和反省。②两者的联系: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共同属于同一主体---劳动者,调整的对象均为“劳动行为”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正常运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6.职业良心的内涵和作用各是什么?

内涵:职业良心是指有着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领悟了社会对自己的需要,因而具有为社会尽具体义务的明确意识,或简单地说,就是从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如果说职业道德义务是从业者自觉意识到的道德责任,那么,职业良心就是从业者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

作用:①首先,在从业人员作出某种行为之前,职业良心具有动机定向的作用。②其次,在职业活动进行过程中,职业良心能够起到监督作用。③再次,在职业活动结束后,职业良心具有评价作用。职业良心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作用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实践,一是直觉的方式,一种是理智的方式。

7.职业荣誉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职业荣誉和职业道德之间有什么关系?

内涵:职业荣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从业者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赞扬,二是指从业者在职业良心中所包含的自爱与自尊。,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

意义:①职业荣誉感就是每个职业人,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做好自己职业范围内的事情的那种职业责任感及做好职业之后在社会上获得的尊敬、自尊及感到光荣的那种感觉。②有没有职业荣誉感,直接影响社会社会的作用,终究也关乎职业人的命运。③每个职业的敬业精神都是约定俗成的,做出最出色地工作,追求最出色的是每个职业的职业道德,这是不用多说的。这些都来自于一个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荣誉感。

关系:①作为职业道德的高级组成部分的职业荣誉感,对这种职业道德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它维护和激励着这种职业道德,并通过职业道德对该职业产生作用。没有职业道德就没有职业,而没有职业荣誉感的职业道德也很难想象。②职业荣誉感是敬业爱岗的具体体现,是从事职业的道德情感。③职业荣誉感淡化,其实就是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淡化,从而衍生功利思想和个人主义。另一个角度讲,职业荣誉感淡化,也就是职业道德教育弱化的一种体现。

8.职业幸福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升职业幸福感?如何提升职工的职业幸福感?

内涵:所谓职业幸福,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的已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对企业,如何是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是检验企业成效的重要标尺;对于企业职工来说,是否拥有职业幸福感,即是对企业扥满意程度、忠诚度的体现,又是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衡量。

意义: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和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分别为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从人的需求和期望两方面提供理论支持。马斯洛首先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次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得到满足,另一层次的需要才出现;弗鲁姆期望理论从努力—绩效,绩效—奖赏,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地道出了人性的自我进步和追求价值的过程。

三、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

1.职业范畴的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规范体系,是由职业义务、职业权利、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辱和职业幸福等要素构成。2.职业义务的内涵、特点、要求各是什么?

内涵:职业义务是道德义务的一部分,是社会道德义务在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即从业者在一定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履行对社会、对人们的职业责任。职业义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指公民和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二是指在道德方面应尽的责任;三是指不要报酬的奉献。特点:具有利他性和无偿性两个基本特点。

要求:①首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职业义务是在人们的内心信念的驱使下,自觉自愿在工作岗位上履行的。②其次,履行职业义务不是为了得到权利和好处。3.职业权利的内涵、特点、要求各是什么?

内涵:职业权力一是指在政治方面的强制力量,如国家的权力、人们代表大会的权利、企业法人的权利等;二是指在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因此,职业权力是指从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或职业活动中拥有的支配人、财、物的力量。特点:①权威性②职业权力的利己性③隐蔽性

要求:①树立正确的职业权力观。②正确使用手中的职业权力。③敢于抵制滥用职业权力的不正之风。

4.职业责任的内涵、特点各是什么?如何强化职业责任?

内涵: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职责,他包含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职业责任或者职业责任感常指职业义务,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是靠外在的行为规范力量来推动的。

特点:①职业责任具有明确的规定性。②职业责任和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③职业责任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

如何强化:①从职工方面说,认真地对待工作,百分之百投入工作,不能投机取巧,也不要耍小聪明。具有责任心的员工是勇于把工作单位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影响到单位的利益而感到不安,处处为企业单位着想;具有责任心的职工不会推卸责任,也不会因为一次过失就气馁,或不敢承担责任。②从单位方面来说每一个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努力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5.职业纪律的内涵、特征,作用各是什么?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有什么关系? 内涵:职业纪律是在职业活动中履行的职业责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职业秩序而要求从业者必须遵守的职业准则。职业纪律是引导和约束从业人员的一种重要方式,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自觉地遵守职业纪律,这是职业义

如何提升职业幸福:对企业来说:①企业应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一种人文关怀。②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对职工来讲:①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和谐温馨的团队。②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我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③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知足常乐。

修养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必由之路。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拓展职业生涯④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5.简要论述职业道德修养途径?

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②坚持知行统一,总结经验教训③积极开展职业道德评价④学

第四章 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1.什么是职业技能?

习先进人物⑤努力做到“慎独” 6.如何做到“慎独”?

“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一种能力。慎独”是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要做到是极不容易的,需经过一个由不自觉到完全自觉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能进行自省,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白,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一个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向“慎独”的道德境界迈进。

7.如何做到“坚持知行统一,总结经验教训”?(自己理解总结53页)职业技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2.职业技能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特征:时代性,专业性,层次性。作用:①职业技能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发展。②职业技能是人们谋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3.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加残酷,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延迟就业,减缓就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教育是因为三方面原因,一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需要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变革的推动需要职业技能教育;三是随着社会进步和职业培训效果的显现,终身学习终身培训已成为劳动者的追求。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4.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影响有哪些?

①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具有统领作用②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发挥具有支撑作用。③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5.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关系?

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并且职业道德在其中居主导地位,离开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就没有了载体,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提高,发挥就会缺乏有效的动力和制约,甚至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6.你认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那个更重要?

我认为职业道德更重要,但也不能放松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职业道德在其中居主要地位,职业道德会职业技能具有统领作用;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发挥具有支撑作用;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提高、发挥就会缺乏有效地动力,甚至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而职业技能作为职道业德的载体,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五章职业道德修养

1.什么是道德修养?

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或者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称为道德修养。2.道德修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①道德修养要解决两个主要矛盾,即社会道德体系及其道德要求和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自身受消极道德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底下的道德品质与先进的道德品质之间的矛盾。②道德修养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改造、自我陶冶、揍我解剖的活动。③道德修养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个人内在的道德需要。3.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是什么?

(一)职业道德品质①提高职业道德认识②培养职业道德情感③磨练职业道德意志④树立职业道德信念⑤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二)职业道德境界①雇佣型职业道德境界②尽职型职业道德境界5献身型职业道德境界。4.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是什么?

①职业道德修养是维护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需要。②职业道德

第二篇法律知识

第一章法律概论

1.法律的概念,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以权力和义务为其内容,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狭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法律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②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③以权力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我国法律的主要渊源,(1)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⑤规章⑥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⑦特别行政区的法律⑧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构成,(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②民法、商法③行政法④经济法⑤社会法⑥刑法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③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④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⑤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7.依法治国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不因领带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8.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的标志,(1)法制完备②主权在民③人权保障④权力制衡⑤法律平等⑥法律至上⑦依法行政⑧司法独立⑨程序适当⑩党要守法。

9.加快建设法制国家的重要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1)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③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④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10.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1)法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②法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具有保障作用。③法可以为诚信友爱的实现提供良好制度环境。④法为激发主体的活力创造制造条件。⑤法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提供有力保障。⑥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提供制度支持。

第二章 宪法

1.简述宪法,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规定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等,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大法。

2.宪法的特征,(1)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具有根本性。②宪法的效力不同于普通法律,具有最高性。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比普通法律要严格的多。

3.宪法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4.宪法的基本原则,(1)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②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原则③社会主义法制原则④民主集中制原则。

5.怎样理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工人阶级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②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③知识分子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基本依靠力量。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②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③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8.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平等性。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对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9.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人身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社会经济权

利⑤文化教育权⑥特定功能公民的权利。

10.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⑥其他方面的义务。

11.我国国家机构体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③国务院④中央军事委员会⑤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⑦人民i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2.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②社会主义法制原则③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④责任制原则⑤精简、效率、服务、廉洁的原则⑥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⑦党的领导原则。

13.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1)组织选举机构②划分选区③选民登记④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与正式确定代表候选人⑤候选人的介绍⑥组织投票和确定当选。

1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②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③秘密投票原则④选举权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第三章民法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为什么说民法是一部权利法,整部法律的内容多为授权性法律法规,授权民事主体以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权利;并鼓励民事主体行使自己的权利,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的时候,依法寻求保护。

3.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②自愿原则③公平原则④诚实信用原则⑤守法原则⑥公序良俗原则。

4.民事法律行为,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5.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书中没有,百度: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6.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②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③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

7.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1)具有独立意志②拥有自身可支配财产③非自然人主体能独立的承担责任。

8.民事主体的构成要件,(1)名义独立②意志独立③财产独立④责任独立。9.民事主体的特点,(1)地位平等②意思自主③范围广泛。第四章民事单行法

1.物权法,广义上指所有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指民法典中关于物权的规定或独立的物权单行法。

2.物权法的调整对象,(1)物的占有关系②物的归属关系③物的利用关系。

3.物权法的性质和特征,性质:(1)私法性②强行性③固有法性④公共性。特征:(1)在权利性质上,物权为支配权,权利人无需借助于他人的行为就能行使其权利。②在权利效力范围上,物权为绝对权。③在权利客体上,物权的客体为物。④在权利效力上,物权具有优先力和追及力。⑤在权利的发生上,物权的设定采取法定主义,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新的物权,也不得任意变更物权的内容。⑥在权利的保护方法上,物权的保护以恢复权利人对于物的支配为主要目的,偏重于“物上请求权”的方法。

4.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保护原则②物权法定原则③一物一权原则④公示、公信原则。

5.物权法的现实意义,直接意义:(1)界定财产归属②提高财富效益③保障交易安全。间接意义:(1)有恒产者有恒心②无财产即无人格。

6.合同,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7.合同的特征,(1)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②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须达成协议。③合同系以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④合同时当事人在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条件下而达成的协议。

8.合同的法律性质,(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②合同是两方或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③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

9.合同的订立方式,(1)要约②承诺。

10.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

11.合同解除须具备的法律条件,合同的法定解除:(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②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③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④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⑤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合同的协议解除: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强行法规范,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采取适当的形式。

12.合同变更,广义指合同内容和主体发生变更,狭义指合同内容的变更。

13.合同变更的条件,(1)原已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②合同变更须依当事人双发的约定或者依法律的规定并通过法律的判决或仲裁机构的裁决发生合同变更主要是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

14.合同变更的特征,(1)合同的变更仅是合同的内容发生变化。②合同的变更是合同内容的局部变更。③合同的变更通常依据当事人的约定。④合同的变更只能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

15.《侵权责任法》的民事利益保护范围,(1)法律规定的具体人格权不能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②死者人格利益③胎儿人格利益④法律规定的身份权不能保护的其他身份利益⑤法律规定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不能保护的占有、纯粹经济利益损失等其他财产利益。

16.侵权损失赔偿的规定?略很多

17.结婚的法定条件,(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②必须达到法定年龄③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18.如何确定婚姻关系,(1)结婚的主体是男女两性②结婚行为是法律行为③结婚行为的法律后果是确立双方的夫妻关系④结婚的必备条件。

19.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首先是配偶,其次是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侄子女外甥子女。没有亲属或近亲属对自己抚养太少时愿意将财产留给共同生活的人。

20.什么是遗嘱继承,(百度答案)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21.如何进行遗产管理和遗产债务清偿,(1)尊重被继承人遗嘱,信任遗嘱执行人②遗产管理人选任上注重亲情③集体组织的顺位排在后面。

22.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公司法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3.股份有限公司,依法成立的,其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公司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4.有限和股份公司特点?略 第五章行政法

1.行政法的特征,(1)行政法尚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法典。②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相当丰富。③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

2.行政行为的分类,(1)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②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③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④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⑤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⑥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⑦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⑧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⑨自为的行为、授权的行为和委托的行为。

3.行政行为的效力,(1)确定力②拘束力③公定力④执行力。

4.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1)依法立法原则②民主立法原则③实事求是原则④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

5.行政许可实施程序,(1)申请与受理②审查与决定③期限④听证⑤变更与延续⑥特别规定。

6.行政许可分类,(1)一般许可和特别许可②排他许可和非排他许可③独立许可和附文件许可④权力性许可和附义务许可。

7.行政检查分类,(1)根据行政检查的对象是否确定和具体,可分为一般检查和特定行政检查。②根据行政检查实施的时间区段不同,可以分为事前检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检查。③根据行政主体是否亲自到行政相对人的活动场所进行检查为标准,可以分为书面检查和实地检查。

8.行政处罚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②处罚公正公开原则③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⑤一事不再罚原则⑥保障权利的原则。

9.行政程序法的变迁,第一时期,欧洲时期。第二时期,美洲时期。第三时期,亚洲时期。

10.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1)行政听证制度②行政回避制度③行政信息公开制度④行政证据制度⑤行政案卷制度。

11.行政层级监督,依据行政系统内的隶属关系、层级关系而生成的一种监督方式和途径。12.行政层级监督的主要内容和方式,(1)报告②检查③审批④备案⑤改变和撤销⑥惩戒。13.审计监督的权限,(1)要求报送权②检察权③调查取证权④制止并采取措施权⑤处理权⑥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

14.行政复议范围,(1)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②不得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③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可间接申请复议。

15.行政诉讼管辖,级别管辖:(1)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②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地域管辖:(1)一般地域管辖②特殊地域管辖。

16.行政诉讼当事人,指因对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到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约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

17.行政诉讼程序,起诉与处理:(1)起诉②受理。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1)审理前的准备②庭审程序③审理期限④被诉行政机关在诉讼中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⑤撤诉。行政诉讼案件的第二审程序:(1)上诉和上诉的受理②上诉案件的审理。

18.行政赔偿范围,应予赔偿范围:(1)侵犯人身权的赔偿范围②侵犯财产权的范围。不予赔偿范围:(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②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9.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区别,(1)原因不同②范围不同③程度不同④程序不同⑤性质不同⑥依据不同。

20.行政补偿的方式,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第六章经济法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国家规范经济组织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市场主体调控关系。②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市场运行调控关系。③国加管理、规范经济秩序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和宏观调控中发生的经济关系。④国家在社会保障调控方面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②国家的适度干预原则③经济民主原则④经济公平的原则⑤经济效益的原则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3.经济法的特征,(1)经济性②专业性③管理性④法定性⑤政策性。

4.经济法的地位,(1)经济法的产生是符合法的发展规律的。②经济法到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关键是看经济法是否具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③经济法有着自身特有的基本原则和完整的独立体系。

5.经济法的本质属性,社会利益维护之法,即社会本位法。

6.怎样理解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的体系包括市场主体组织管理法,市场秩序管理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

7.我国现行的经济法有哪些,(1)竞争法②《产品质量法》③银行业法④《证券法》⑤财税法⑥土地法⑦《环境保护法》。

8.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1)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规定和确认的社会关系,属于思想意志关系。②经济法律关系是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③经济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

9.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1)以经济法律关系内容为依据,经济法律关系可分为宏观经济管理法律关系和市场管理法律关系。②以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单方是特定的,还是双方是特定的为标准,可以分为绝对法律和相对法律关系。

10.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1)国家行政机关②企业③其他经济组织④自然人⑤社会经济服务机构⑥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

1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国家各级权力机关批准成立;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由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批准、核准或直接登记而成立;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合法有效的章程由经济组织自身设立;由法律、行政法规直接赋予一定身份而成立等。

12.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1)物②行为③由于国家经济职能的变化和民事关系的异化,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形成了民事关系以外的新型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经济行为,它既包括经济组织等主体的经济行为,也包括国家和政府机关的经济行为。

13.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1)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是经济法主体能够控制、支配的事物。②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是国家经济法律允许进入到经济法律关系成为其客体的物或行为。③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应当是能够直接体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或是可以借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的物或行为。

14.经济权利都有哪些,(1)经济职权②经营权③经济请求权。

15.经济义务有哪些,(1)依法履行经济管理职责②依法开展经营活动③依法纳税④服从合法干预的义务。

16.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原因,经济行为和事件。

17.经济法律责任的种类,(1)经济管理主体的法律责任②被管理主体的法律责任。18.经济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1)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经济法律法规②有一定的损害事实③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④行为为主观上有过错。

19.经济法实施中执法的主导地位如何表现,(1)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来看,经济法总体上对执法主体来说是一种授权法②从经济法的专业性及复杂性看,很多经济学问题也不适合由法院来解决③经济法中的法律责任设置也对法的实施产生影响,表现为法律责任的缺位大大削弱了法院的作用。

20.经济法实施中守法的特殊作用,可是答案?外在激励的两种方式:威逼和利诱。21.经济法的调节方法,(1)控制与扶持行平衡②辅助与参与相配合③限禁与促进相结合。22.经济法程序的种类,(1)执法程序与守法程序②诉讼程序与非诉程序③正式程序与非正式程序。

第七章社会法

1.社会法,调整因维护社会劳动权利、救助待业者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社会法的基本特征,(1)广泛地社会性②严格的法定性③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性。3.社会法的性质,社会法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为目标,以保护公民生存的基本人权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4.社会法的调整对象,(1)劳动关系②消费关系③垄断关系④社会法规制的其他关系:环境污染,妇女、儿童、老人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教育关系等。

5.社会法的调整原则,(1)宏观层次的国家保障②中观层次的团体保障③微观层次的自我保护。

6.社会法的基本原则,(1)社会本位原则②保障弱势群体原则③人权保障原则④社会保障原则。

7.《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各类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8.《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改进劳动组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原则;参加民主管理的原则;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和休息权利的原则;劳动者享有物质帮助权利的原则;劳动者有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的原则;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9.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构成。

10.劳动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某一种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11.职业培训,也称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对准备就业和已经就业的人员,以开发其职业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和训练。

12.劳动就业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②经济性③相对稳定性。

13.《劳动法》对工资的规定,㈠工资分配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㈢加班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的,支付150%;休息日又不安排补休,200%;法定休假日,300%。

14.《劳动法》对休息休假的规定,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法定假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连续工作一年,享有带薪年休假。

15.劳动法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空、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③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延长劳动时间和夜班劳动。④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⑤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延长其工作时间和夜班。

16.《劳动法》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1)不得安排从事矿山井下、有害有毒、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②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17.<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中国境内自然人、单位与自然人之间的劳动关系。18.劳动合同有哪几种,按劳动期限(1)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②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合同。按合同存在形式(1)书面劳动合同②口头劳动合同。

19.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㈠(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②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③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39,40条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㈡用人单位满一年不订立合同的,视为已订立。㈢用人单位不订立的,自订立之日起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21.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劳动合同因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订立劳动合同因采取敲诈、胁迫等手段无效;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义务、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

22.劳动合同履行的特征,劳动合同的履行是(1)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履约行为。②当事人全面、正确完成劳动合同义务的行为。③当事人面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过程。

23.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实际履行原则、亲自履行原则、正确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24.什么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出现致使合同无效的行为的;其他情形。

25.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未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其他情形。

26.劳动合同的内容,必备条款、约定条款。

27.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28.《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特征,(1)广泛的社会性②严格的法定性③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④特定的立法技术性。

29.《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1)保障基本需要②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③公平与效率兼顾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0.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1)社会保险制度②社会福利制度③社会救济制度④社会优抚制度⑤社会互助制度⑥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31.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32.社会保险的特征,(1)保障性②法定性③互济性④福利性⑤普遍性。

33.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1)基本养老保险②基本医疗保险③工伤保险④失业保险⑤生育保险。

34.社会福利的特征,(1)社会福利提供的无偿性和非对价性②社会福利的公共性和社会福利对象的不特定性③社会福利标准的不确定性④社会福利资金来源的单向性。

35.社会福利的分类,(1)弱势群体社会福利②社会公共福利③职业劳动福利。36.社会福利法的内容,(1)弱势群体社会福利②社会公共福利③职业劳动福利。37.社会救助的特征,(1)社会救助基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捐赠②社会救助的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③社会救助关系的发生基于贫困事实④社会救助待遇仅在于维护公民的最低生活。

38.社会救助的形式,(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②农村救助与扶贫法律制度③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④专项灾害救助法律制度。

39.工会的权利和义务,⒈工会保障职工行使民主权利⒉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文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⒊工会有监督用人单位有关人事管理权⒋工会有实施法律监督和有关交涉的权利⒌工会有监督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权利,有对安全生产提出建议的权利⒍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⒎工会参与解决企业发生停工、怠工事件⒏工会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⒐工会可以为所属工会和职工提供法律服务⒑工会协助用人单位做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⒒工会会同企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⒓国家机关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时,应当听取工会意见⒔政府向工会通报政府的工作⒕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40.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对消费者特别保护②国家保护与社会监督相结合③充分、及时、有效保护④平等自愿、诚实信用⑤经营者应当承担质量责任

41.消费者的权利,(1)安全保障权②知悉真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求偿权⑥结社权⑦获取知识权⑧维护尊严权⑨监督批评权。

42.经营者的义务,(1)依法定或约定履行的义务②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的义务③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④不作虚假宣传的义务⑤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⑥出具凭据和单据的义务⑦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和服务的义务⑧履行三包和其他责任的义务⑨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交易的义务⑩不得侵犯消费者人格权的义务。

43.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解决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章刑法

1.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②醉责刑相适应③适用刑法一律平等。

2.刑法的任务,(1)惩罚犯罪②保卫国家安全、巩固国家政权③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④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⑤维护社会秩序。

3.刑法的基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③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4.犯罪构成的特征,(1)它包括了表明犯罪成立的一切积极的条件,是犯罪成立要件意义上的犯罪构成②犯罪构成是主客观要件有机统一的整体③犯罪构成从整体上反映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

5.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②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对象则不一定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条件③任何犯罪都会 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到损害④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6.刑事责任年龄,(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③不满14周岁,无论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7.刑事责任能力,(1)对于无责任能力的判断,应同时采用医学标准与心理学标准②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③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④生理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⑤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正当防卫必须符合的条件,(1)起因条件--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②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③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④对象条件--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⑤限度条件--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

9.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10.犯罪停止形态,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11.刑事责任实现过程的规定,㈠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具体体现方法。(1)通过适用主刑、附加刑的刑罚处罚实现刑事责任②通过适用非刑罚处罚方法实现刑事责任。㈡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1)产生阶段②确定阶段③实现阶段。

第九章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1.诉讼法,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共有原则②特有原则。

3.非诉讼程序法,是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并交给非司法机构审理的一种制度,包括仲裁法、调解法等。

4.非诉讼法的特点,(1)以自愿为前提②主体须有第三方③灵活便利④仲裁裁决、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5.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与民事诉讼参加人诉讼活动,调解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民事诉讼法的原则,(1)当事人平等②辩论③调解④处分⑤人民检察院监督民事诉讼⑥支持起诉原则。

7.民事诉讼程序,(1)第一审普通程序②第二审普通程序③审判监督程序④简易程序⑤特别程序⑥督促程序⑦公式催告程序⑧执行程序。

8.行政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人民法院、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法律监督机关进行行政诉讼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行政诉讼法的原则,人民法院特定的主管原则,合法性审查原则,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不适用调节原则。

10.行政诉讼(法)范围,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案件。

11.刑事诉讼(法),是指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12.刑事诉讼的原则,(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⑤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⑥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13.刑事诉讼的程序,(1)立案②侦查③起诉④自诉⑤审判⑥执行。14.仲裁法,是规范和调整仲裁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5.仲裁法的基本步骤,申请、受理、仲裁庭组成、开庭、裁决五个步骤。

第三篇安全生产

第一章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安全生产,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2.为什么要注重安全生产,政治经济社会意义。

3.安全生产方针的由来及其发展历史,(49-83年)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84-04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05年至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4.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安全第一】强调安全、突出安全、安全优先。体现了人们对安全生产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认识包含两个层面,生命观和协调观。是企业生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是落实安全第一的基础、根本途径和前提。【综合治理】是建立在安全生产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的,是对安全生产本质特征是认识,是前两项的手段和方法。

5.安全生产六大原则,【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三不违章】不违章操作、不违章指挥、不违反劳动纪律。【工伤事故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收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收到处理不放过。【工程项目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生产与安全统一】。【3E】技术、培训、强制。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

1.安全生产立法的重要意义,《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1)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③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④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⑤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⑦增强全体公民的安全法律意识⑧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2.《安全生产法》的五项基本原则,(1)人身安全第一②预防为主③权责一致④社会监督、综合治理⑤依法从重处罚。

3.安全生产管理关于预防为主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六先”:(1)安全意识在先②安全投入在先③安全责任在先④建章立制在先⑤隐患预防在先⑥监督执法在先。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从业人员的人身保障权利,(1)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②得知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③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④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⑤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

6.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②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义务③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④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第三章安全生产标准化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1.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作用,体现了安全方针和以人文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

2.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1)国务院的决定②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根本保障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④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⑤防范事故发生和免受责任追究的最有效办法。

3.6S现场管理法,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活动,其实质是对生产现场的环境进行全局性的综合考虑,并实施可行的措施。

4.六个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

5.6S管理实施的原则,(1)持之以恒②持续改进③规范、高效④自己动手。第四章交通安全自己看书 第五章工伤保险

1.工伤预防的内涵,指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环

境中的安全和健康。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功能的重要体现。

2.工伤预防的措施,(1)法制与监督检查措施②宣传与培训措施③技术与管理措施④健康监护措施⑤经济措施。

3.工伤认定的原则,(1)工伤保险应以承担起社会责任作为工伤认定的出发点,只要没有证据否定其是工伤,在排除其他非工伤的情形下,就应认定为工伤。②准确把握《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把“因工作原因”作为认定为工伤的核心。③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在把握时应主要考虑是否因工作原因,视同工伤的情形在把握时应严格掌握法律的规定,在作出不得认定为工伤的决定时应有充分的证据。

4.劳动能力的鉴定程序,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部门收到申请,及时审核。材料不完整,5个工作日告知申请人。完整的60日内作出结论。伤情复杂、涉及医疗卫生专业较多的,延长30日。

5.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②互助互济性③保障性④非盈利性。

6.工伤社会保险的基金筹集渠道,(1)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②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③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四篇应用理论常识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何时采用二进制的运算方式,1945或46年吧。2.为什么?

3.计算机按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1)超级计算机②网络计算机③工业控制计算机④个人计算机(PC)⑤嵌入式计算机。

4.个人计算机包含哪些常见设备,(1)台式机②一体机③笔记本电脑④掌上电脑⑤平板电脑。

5.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有哪五大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6.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构成,计算机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各部分软件的作用,7.键盘上的键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1)键入(字母数字)键②控制键③功能建④导航键⑸数字键盘。

8.键盘快捷方式指什么,⑪查找程序⑫选择菜单、命令和选项。9.列举你知道的快捷方式,10.鼠标的左键和右键作什么用,可能是指向、单击、拖动。

11.开始菜单的组成部分,(1)左边的大窗格显示计算机上程序的一个短列表②左边窗格的底部是搜索框,通过键入搜索项可在计算机上查找程序和文件③右边窗格提供对常用文件夹、文件、设置和功能的访问。

12.搜索框的作用,它将遍历该用户的程序以及个人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夹,还可搜索邮件、消息、约会和联系人。

13.重启windows7计算机的标准操作过程,关机旁边的箭头显示一个带有其他选项的菜单,点一下。

14.局域网,是基于传输距离较短的前提所发展的相关技术的集合,用于将小区域内的各种计算机设备和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组成资源共享的通信网络。

15.与广域网的区别,局域网特点:距离短、速度快、高可靠性、成本较低。广域网特点:长距离、低速率、高成本。

16.因特网,世界上最大的广域资源网internet.17.因特网的通信协议,(1)ip及相关协议②传输控制协议tcp③用户数据报协议udo.18.如何理解ie10里的选项卡,使用选项卡,用户可以在一个浏览窗口中打开多个网站,可以更加轻松的打开、关闭网站以及在网站间轻松切换。

19.新建和关闭选项卡,新建:用鼠标单击选项卡栏右边的方块,就可以新建一个选项卡,可以用这个选项卡新打开一个网页。关闭:单击选项卡右端的关闭按钮。

第二章公文写作与处理

1.公文,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文字材料。

2.公文的性质,策令性、专任性、规范性和庄重性。

3.公文的作用,领导与指导、宣传与教育、联系与知照、凭证与依据。

4.按不同标准公文分类,【公文使用范围】专用公文和通用公文。【行文方向】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公文的来源】收文、发文和内部公文。【公文作者的性质】党政公文和部门公文。【公文的处理要求】参阅性公文和承办性公文。【公文的紧急程度】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和常规公文。【公文的机密程度】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内部公文和公开性公文。

5.公文的稿本,(1)草稿②定稿③正本④副本⑤存本⑥试行本⑦暂行本⑧不同文字的文本。

6.公文的要素,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7.公文的行文规则,(1)严格按照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②行文方式要根据工作需要灵活掌握③越权行文无效④会商、会签与联合行文的原则性和灵活性⑤公文文种、形式要与内容、行文方向相一致⑥尽量减少行文层次⑦公文一般不得报送领导人个人⑧分清主送与抄送(禁用抄报)。

8.公文的排版形式,略

9.公文的主题,也称为公文主旨,是公文首要和核心的要素。

10.公文主题的特点,(1)公文主题反映的对象是公务活动②公文主题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③公文主题有直接的社会价值④一份公文只有一个主题。

11.公文材料的种类,(1)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②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③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典型材料④现实材料与历史材料⑤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

12.公文材料的作用,(1)材料是主题形成的依据②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③材料是结构文章的砖石④材料是协写作技巧发挥作用的前提。

13.公文语言的表达方式,(1)叙述②议论③说明。

14.公文处理,通常称为文书工作,就是指公文的拟制。办理和管理等。第三章保密知识

1.保密工作,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本组织的安全和利益出发,将组织秘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并被非法利用,从而发挥最大效益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与手段。2.保密工作的特点,封闭性、排他性、利益性。

3.保密工作的原则,(1)积极防范②突出重点③内外有别。

4.保密工作的责任制,有关人员和部门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对保密工作所承担的义务和管理责任。

5.保密工作的切入点,(1)要增强保密意识,树立保密观念,防止无意间泄密②建立和健全保密制度③掌握一定的保密知识常识和能力。

6.保密工作的措施,(1)文件工作保密措施②会议工作保密措施③通信工作保密措施④领导隐私的保密措施⑤商业机密的保密措施⑥计算机保密措施。

第四章经济学基础

1.微观经济学的含义,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2.微观经济学的内容,(1)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②消费者行为理论③生产理论④厂商均衡理论⑤生产要素价格理论⑥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3.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4.宏观经济学的内容,(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②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③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④开放经济理论⑤宏观经济政策。

5.完全竞争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基本的市场结构。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6.寡头市场,寡头又称寡头垄断或寡占,其原意是指为数不多的消费者。是介于完全垄

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7.寡头市场的特征,(1)厂商极少②相互依存③进出不易。

8.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9.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10.通货膨胀的特征,(1)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②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的上涨必须持续一定时期。

第四篇:2010西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多样性 B.统一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

3、宋代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D.客体能动反映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A.国家有计划制定价格 B.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

C.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D.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

6、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做()。

A.平件 B.加急件 C.特急件 D.急件

7、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确定2002年下半年将召开()。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大九届六次会议 D.全国人大第十次代表大会

8、文艺复兴兴起于()。

A.意大利 B.英国 C.法国 D.西班牙 9、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多方面的,而且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是()。

A.综合国力的竞争 B.经济实力的竞争 C.科技实力的竞争 D.人才的竞争

10、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

11、实现调控的主体是()。

A.企业 B.市场 C.行业组织 D.政府

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 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绝对的观点和相对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13、为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 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绝对的观点和相对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15、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项规定体现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

A.一致性 B.矛盾性 C.对立性 D.排斥性

第五篇: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理论考试试题

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理论考试试题

(电工B卷)

一、判断题(10分)

1、从业人员不得拒绝用人单位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A、对B、错

2、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A、对B、错

3、从业人员在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后,不必参加班组或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学习。()

A、对B、错

4、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得生产。()A、对B、错

5、《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个体工商户的雇员不得参加工伤保险,只有国有企业职工才能参加。()

A、对B、错

6、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劳动者自己承担。()

A、对B、错

7、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A、对B、错

8、任何电源只要它的电压值为36V,都可以作为36V安全电压的供电电源。()

A、对B、错

9、穿绝缘鞋后,可用手直接触及1KV以下电压的带电体。()

A、对B、错

10、检修设备时,除了待检修的设备外,其它任何设备都不须停电。()

A、对B、错

二、单项选择题

1、《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事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可上岗作业。A、特种作业B、普通作业C、一般作业D、日常作业

2、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友谊第一,和谐为主” C、“经济效益第一,生产为主”D、“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3、在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地位最高。

A、《安全生产法》B、《劳动法》C、《劳动合同法》D、《职业病防治法》

4、《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方可上岗作业。”

A、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B、特种作业资格证C、身份证D、学历证

5、《劳动法》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并取得,方可上岗作业。” A、特种作业资格证B、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C、身份证D、学历证

6、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防治法》B、《工伤保险条例》C、《劳动法》D、《安全生产法》

7、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承担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居于关键地位。A、生产经营单位B、各级地方人民政府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D、监察机关

8、电路通常有三种状态,当把电路中的开关断开或因电路的某一部分发生断线,使电路不能闭合,此种状态称为。A、通路B、短路C、断路D、电路

9、就是在一定的外加条件下导体中大量电荷有规则的定向运动。A、电流B、电压C、电阻D、电容

10、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自身的材料。A、电阻B、欧姆C、电功D、焦尔

1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A、加B、减C、乘D、除

12、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电路两端的电压。

A、等于B、小于C、大于D、不等于

13、电压的方向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A、直流电B、交流电C、正弦交流电D、非弦交流电

14、一个额定功率为40W、额定电压为为220V的电灯泡接到220V的电源上时,通过该灯泡的电流为安。A、1/11B、2/11C、3/11D、4/11

15、负载接到三相电源上,它所消耗的总的有功功率必定等于。

A、各相有功功率之和B、各相有功功率之差C、各相有功功率之乘D、各相有功功率之除

16、二级管正向导通的条件是。

A、正极电压高于负极电压,且其差值大于“死区电压”B、正极电压小于负极电压 C、正极电压高于负极电压,且其差值小于“死区电压”D、正极电压等于负极电压

17、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时应选用。

A、兆欧表B、万用表C、直流电桥D、电能表

18、在测量中,如果兆欧表的指针指向,表明被测绝缘已经失效。应立即停止转动摇把,防止烧坏摇表。A、“0”B、“∞”C、中间D、接近于“∞”

19、万用表在测量电流时,应接入被测电路中。A、串联B、并联C、混联D、串并联

20、在选择量程时,若事先不知道被测量的大小,应先选用试测,再逐步换用适当的量程。A、最大量程B、次大量程C、次小量程D、最小量程

21、万用表上标有的标尺是测量电阻专用的。A、“AC”B、“DC”C、“Ω”D、“V”

22、是指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A、单相触电B、两相触电C、三相触电D、跨步电压触电

23、当触电时,流过人体的工频交流电流在以下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A、30mAB、50mAC、100mAD、150 mA

24、当人体触电时,从外部来看,的触电是最危险的。

A、左手到右手B、右手到左手C、右手到脚D、左手到脚

25、触电急救时,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越快越好。

A、通畅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D、脱离电源

26、是指人体较长时间接触而不致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压。

A、跨步电压B、接触电压C、安全电压D、危险电压

27、设备的绝缘不良,将会发生短路事故,造成设备的损坏,或导致设备漏电引发人身伤亡事故,而绝缘情况的优劣用其来衡量。

A、绝缘电阻B、工作电压C、工作电流D、额定电压

28、为了防止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应当规定出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

之间、带电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应保持的最小空气间隙,称为。A、安全电压B、安全电流C、安全距离D、安全载流量

29、是一种当人体发生单相触电或线路漏电时能自动地切断电源的装置。它既能起到防止直接接触触电的作用,又能够起到防止间接接触触电的作用。

A、漏电保护器B、熔断器C、接触器D、热继电器

30、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电网中,凡是由于绝缘破坏或其他原因,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有特殊规定的外,均应采取措施。

A、保护接地B、保护接零C、重复接地D、工作接地

31、将零线的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再次连接称为,它是保护接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安全技术措施。

A、重复接地B、工作接地C、保护接地D、防雷接地

32、低压验电笔只能地及以下的电压系统和设备上使用。A、10KVB、1KVC、500VD、380V

33、在保护接零系统中,用绝缘导线代表保护零线。A、黑色B、黄绿双色C、灰色D、红色

34、如果线路有人工作,应在开关和刀闸操作把手上悬挂:的标示牌。

A、“禁止合闸,线路上有人工作!”B、“止步,高压危险!”C、“严禁攀登,高压危险!”D、“在此工作!”

35、火灾发生后,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碰壳短路,线路因断线而接地,使正常不带电的金属构架、地面等部位带电,导致因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而发生触电事故。因此,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首先。

A、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切断电源C、用普通直流水枪灭火D、搬运设备,抢救物资

36、是用来保护电力设备,防止高电压冲击波侵入的安全措施。A、避雷器B、避雷针C、避雷带D、避雷线

37、熔断器在线路中主要用于保护。

A、欠压B、失压C、短路D、断路

38、Y─△降压起动仅适用于运行时为接线的鼠笼式电动机。A、星形B、三角形C、四角形D、正方形

39、安装螺口灯头时,正确的接线是。

A、相线接在与中心触头相连的一端,零线接在与螺纹口相连的一端B、相线接在与螺纹口相连的一端,零线接在与中心触头相连的一端C、相线接在与中心触头相连的一端,保护线接在与螺纹口相连的一端D、相线接在与螺纹口相连的一端,保护线接在与中心触头相连的一端 40、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在使用中应注意:。

A、电流互感器不得开路,电压互感器不得短路B、电流互感器不得短路,电压互感器不得开路C、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都不得开路D、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都不得短路

三、多项选择题

1、根据《安全生产法》,从业人员享有的权利是。

A、知情、建议权B、批评、检举、控告权C、合法拒绝权和遇险停、撤权D、保外索赔权

2、根据《安全生产法》,从业人员应履行的义务是。

A、遵章作业的义务 B、佩戴和使用劳动用品的义务 C、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义务 D、安全隐患报告的义务

3、特种作业人员基本职业道德要求是。A、爱岗B、尽责C、文明D、守则

4、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是。

A、及时准确B、客观公正C、实事求是D、尊重科学

5、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必须坚持。

A、事故原因和性质不查清不放过B、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C、事故责任者和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D、事故责任者未受处理不放过

6、新入厂的工作人员要接受三级安全教育。

A、厂B、车间C、生产小组D、全面质量管理小组

7、电流经过的路径称为电路,最简单的电路由组成。A、电源B、负载C、导线D、开关

8、电路通常有三种状态,分别是。

A、通路B、断路C、短路D、闭路

9、能够传导电流的物体为导体,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A、铜线B、铝线C、塑料D、空气

10、下列关于欧姆定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流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流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C、流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D、流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11、下列关于串联电路特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串联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都相等且等于总电流B、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电路两端的电压C、串联电路中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D、串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电阻中的分电流之和

12、如果电流(或电压、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就叫做交流电。下列电源属于交流电的是。A、日常家用电器220V电源B、三相异步电机380V电源C、汽车电瓶D、手机电池

13、三相交流电,即电路中的电源同时有三个交变电动势,这三个电动势的,也称为对称三相电动势。A、最大值相等B、频率相同C、相位互差120°D、相位互差180°

14、能测量电阻的仪表有。

A、万用表B、兆欧表C、直流电桥D、电压表

15、万用表标尺端标有或标记为测量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时用。A、“DC”B、“AC”C、“—”D、“~”

16、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有和人体健康状况。

A、电流的大小B、持续时间C、电流的途径D、电流频率

17、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有等等。

A、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安装不符合要求

B、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使绝缘损坏而漏电,又没有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

C、制度不完善或违章作业,特别是非电工擅自处理电气事务D、接线错误,特别是插头、插座接线错误

18、低压触电,常用的脱离电源措施有等等。

A、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头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

B、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

C、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D、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

19、如果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

A、迅速切断电源

B、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

C、直接用手抓住触电者身上干燥的衣服,将其拖开D、随便用一根木棒将高压线从触电者身上挑开 20、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是。

A、通畅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D、腹腔按压

21、下列电源中,可作为安全电压供电电源的是。

A、专用的发电机B、双线圈安全隔离变压器C、自耦变压器D、汽车电瓶

22、在较恶劣环境中允许使用的安全电压等级是。A、42VB、36VC、12VD、6V

23、直接接触触电的防护技术有。

A、安全电压B、绝缘防护与屏护C、安全距离D、漏电保护

24、电气设备的绝缘不良,将会发生短路事故,造成设备的损坏,或导致设备漏电引发触电人身伤亡事故,而导致

设备绝缘损坏的原因有。

A、设备缺陷B、机械损伤C、热击穿D、电击穿

25、漏电保护器安装时正确的做法是。

A、漏电保护器后不得重复接地B、设备安装漏电保护器后原有的保护接地或接零不能撤掉C、漏电保护器后边的线路零线不能借用D、漏电保护器后边的线路零线可以借用

26、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使用范围为。

A、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用电设备的外壳应采用保护接地B、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用电设备的外壳应采用保护接零

C、在同一个低压供电系统中,不允许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同时使用

D、由低压公用电网或农村集体电网供电的电气装置应采用保护接地,不得采用保护接零

27、当我们采用TN-C系统作为间接接触电的防护技术时,应注意。

A、保护零线的截面应当符合规定 B、要尽可能使三相负荷平衡 C、严禁零线断线 D、零线上可安装开关和熔断器

28、基本绝缘安全用具的绝缘强度能长时间承受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能直接用来操作带电设备,下列物品中属于

低压基本绝缘安全用具的有。

A、绝缘手套B、低压试电笔C、绝缘鞋D、绝缘垫

29、安全用具存放,正确的做法是。

A、绝缘杆可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B、绝缘靴应放在橱内,不应代替一般鞋使用

C、绝缘手套应丰放在密闭的橱内,并与其它工具仪表分别存放D、高压试电笔应存放在防潮的匣内,并放在干燥的地方 30、以下安全色的使用,正确的是。

A、涂成红色的电器外壳是表示其外壳有电B、涂成灰色的电器外壳是表示其外壳接地或接零C、线路上黑色代表工作零线D、黄绿双色绝缘导线代表保护零线

31、电气安全的组织措施有。

A、工作票制度B、工作许可制度C、工作监护制度D、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32、关于验电,正确的做法是。

C、电气控制柜上电压表的指示,可作为无电压的根据D、电气控制拒上指示灯的指示,可作为无电压的根据

33、在高压设备上工作,必须遵守。

A、填写工作票或口头、电话命令B、至少有2个人在一起工作

C、完成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D、技术水平很高的电工可独自进行工作

34、电气安全的技术措施有。

A、停电B、验电C、装设接地线D、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

35、电气设备或线路过热是引起电气火灾和爆炸的的原因之一,而引起电气设备或线路过热的原因有和散热不良等。A、短路B、过载C、接触不良D、铁芯发热

36、可带电灭火的灭火器材有。

A、二氧化碳灭火器B、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灭火器C、泡沫灭火器D、干粉灭火器

37、为了防止雷击的高压冲击波,电力设备可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A、安装阀型避雷器B、安装管型避雷器C、装设避雷针D、装设避雷带

38、防直击雷的措施是。

A、装设避雷针B、装设避雷线C、装设避雷带D、装设避雷网

39、关于低压熔断器,正确的使用是。

A、同一熔断器可以配用几种不同规格的熔体,但熔体的额定电流不得超过熔断器的额定电流B、不能轻易改变熔体的规格C、可用铜丝来代替熔丝D、可用铁丝来代替熔丝 40、关于低压刀开关,正确的使用是。

A、安装时应使刀开关在合闸后其手柄朝上,不得倒装或平装B、接线时,电源线接上端,负载接下端C、接线时,电源线接下端,负载接上端D、安装时应使刀开关在合闸后其手柄朝下

41、低压带电搭接和断开导线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断开导线时,应先断开相线,后断开中性零线B、断开导线时,应先断开中性零线,后断开相线C、搭接导线时,应先搭接相线,后搭接中性零线D、搭接导线时,应先搭接中性零线,后搭接相线

42、按电击防护条件,电气设备分为0类、0Ⅰ类、Ⅰ类、Ⅱ类和Ⅲ类设备,以下关于Ⅰ类和Ⅲ类电动工具的安全

措施,错误的做法是。

A、Ⅰ类和Ⅲ类设备在使用时都必须进行接地(零)保护B、Ⅰ类和Ⅲ类设备在使用时都不必进行接地(零)保护C、Ⅰ类设备必须接地(零)保护,Ⅲ类设备不必接地(零)保护D、Ⅰ类设备不必接地(零)保护,Ⅲ类设备必须接地(零)保护

43、在中性点接地的供电系统中,移动式用电设备的接零保护线正确的接线方法是。

A、保护零线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应采用多股铜线,严禁用单股铝线B、不允许在零线装设开关和保险C、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系统的零线可靠连接,禁止用保护接地代替保护接零D、用电设备的接零连接线,可与其它设备的接零线串联后再与接零干线相连

44、正常情况下,应根据线路上投入或退出并联电容器

A、功率因数的高低B、电压的高低C、电阻的高低D、电流的大小

45、对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检查、修理的需要,电容器断开电源后,工作人员接近之前,不论该电容器是否有放电装置,都必须用可携带的专门放电负荷进行人工放电

B、不论是高压电容器还是低压电容器,都不允许在其带有残留电荷的情况下合闸C、正常情况下全站停电操作时,就先拉开电容器的开关,后拉开各路出线的开关D、电容器的熔丝熔断后,不必查明原因,更换熔丝后可直接送电

46、导线的截面积主要根据进行选择。

A、导线的允许连续电流B、线路允许电压损失C、导线的机械强度D、线路的电压等级

47、安装三孔插座时,正确的接线是。

A、N接工作零线B、L接火线C、E接保护线D、E接火线

A、为了防止误操作事故,变配电所的倒闸操作必须填写操作票B、倒闸操作必须两人同时进行,一人监护,一人操作

C、有雷电时也可在室外进行倒闸操作D、高压操作应戴绝缘手套,室外操作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

49、跌落式熔断器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拉闸时先拉开中相,再拉开下风侧边相,最后拉开上风侧边相B、拉闸时先拉开下风侧边相,再拉开上风侧边相,最后拉开中相C、合闸时先合上上风侧边相,再合上下风侧边相,最后合上中相D、合闸时先合上中相,再合上上风侧边相,最后合上下风侧边相

50、电气事故在发生以前,一般都会出现等异常现象,因此,对运行中的电气设备通过人的“视、听、嗅、触”

感官进行巡视检查,尽早发现缺陷。

A、声音B、气味C、变色D、温升

A、必须用电压等级合适而且合格的验电器B、验电前,应先在有电设备上进行试验,以确认验电器良好

48、下列关于倒闸操作的描术中,正确的是。

电工作业B卷答案

29、BCD30、ABCD31、ABCD32、AB33、ABC34、ABCD35、ABCD36、ABD37、AB38、ABCD39、AB40、AB41、AD

一、判断题

42、ABD1、B2、A3、B4、A5、B6、B7、A8、B9、B10、B

二、单项选择题

1、A2、A3、AA11、A12、A13、A14、BC22、A23、A24、D25、DD33、B34、A35、B36、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

7、ABCD8、ABC9、AB14、ABC15、AC16、ABCD

21、ABD22、CD23、ABCD

28、AB4、A5、A15、A16、A26、C27、A37、C38、B3、ABCD10、AB17、ABCD24、ABCD43、ABC44、AB45、ABC46、ABC47、ABC48、ABD49、AC50、ABCD6、A7、A8、C9、A10、17、A18、A19、A20、A21、28、C29、A30、A31、A32、39、A40、A

4、ABCD5、ABCD6、ABC11、AC12、AB13、ABC18、ABCD19、AB20、ABC25、ABCD26、ABCD27、ABC

下载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公共基础知识1(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安全生产,应用理论)[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公共基础知识1(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安全生产,应用理论)[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