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钛白粉企业离“清洁生产”还有多远?—龚家竹专访

时间:2019-05-14 19:4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钛白粉企业离“清洁生产”还有多远?—龚家竹专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钛白粉企业离“清洁生产”还有多远?—龚家竹专访》。

第一篇:中国钛白粉企业离“清洁生产”还有多远?—龚家竹专访

中国钛白粉企业离“清洁生产”还有多远?

——专访成都千砺金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家竹

中国钛白网 记者 辛雪

国内钛白行业的整体环保水平如何?我国硫酸法钛白企业是否真正有能力实现“清洁生产”?我国钛白粉工业的“三废”治理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否已达到先进水平?《钛白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何时能够实施?低碳经济将会给钛白行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钛白网记者采访了成都千砺金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学术与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涂协钛白分会专家组成员龚家竹总经理。

记者: 龚总,请问现在国内钛白行业的整体环保水平如何?我国硫酸法钛白企业是否真正有能力实现“清洁生产”?我国钛白粉工业的“三废”治理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否已达到先进水平?

龚总:应该说自我们有硫酸法钛白生产以来,环保中最难解决的是废酸的浓缩回用,因为20%左右的浓废酸要占处理废物的70%。按生产水解液中F值1.9计算,即1吨二氧化钛对应1.9吨硫酸,其中有约7成进入水解滤液,即折100%的1.33吨硫酸,还有其中因铁钛比带来的硫酸亚铁,总的加起来近1.7吨硫酸根;剩下的3成以洗水进入稀废酸。浓废酸的浓缩除杂处理回用或再用一直是行业内挥之不去又接纳不了的严重问题。

为此,业内人士前赴后继地做了大量艰苦努力的工作。较早的有南京油脂化工厂乃至化三院,其后决心与动作最大的是重庆渝港钛白——公司耗资9000多万元从芬兰劳玛引进1.5万吨钛白配套的废酸浓缩装置。因换热器结垢并堵塞,不仅浓缩费用高,而且生产连续性不理想。多年来,潜移墨化地形成了一个难于解开的心结。

进入二十一世纪,因钛白的市场需求与装置迅猛发展,再加上因废酸排入江河湖海事件频频暴光,国家环保部出重拳派出督察组严惩违规企业,废酸浓缩处理再用问题,再次成为行业内投资人和政府管理的重要任务。新建的多数装置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技术水平上,大部份装置仅是作为应付政府检查的需要,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经济的废酸浓缩回用。也有个别企业采用自己的专利技术进行浓缩回用,因其中水用量平衡问题,用于饲料磷酸盐生产中替代部分工业硫酸分解磷矿。虽然这种方式经济的利用了磷矿资源,也符合循环经济法则;但没有普适 性,因为绝大多数钛白粉生产企业没有磷化工装置,并且也离磷矿资源较远。

所以说,钛白粉行业的整体环保水平不是太高,因过去的技术工作没有到位,才被发改委列入“双高”。但是,请大家不要悲观,按循环经济的原则真正解决废酸浓缩回用的技术已经产业化,并取得了十分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发明的专利承蒙四川卓越邓末先生以及同仁们的厚爱已于去年5月率先在攀之花卓越钒钛有限公司投入生产,该项目按5万吨钛白粉生产配套建立的浓缩回收折100%硫酸5万吨,总投资2200万元,不包括专利许可费等无形资产投资。生产一年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吨钛白粉可回收利用达一吨折100%硫酸,直接增加经济效益350元,不到两年收回生产装置投资,比该公司钛白生产装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收期要好许多倍,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再加上我们最新开发的稀硫酸红、白石膏的经济加工,可以说我国钛白粉已经有能力真正实现“清洁生产”,而且其技术可以说已经超越超过欧洲。

废酸浓缩除杂回用技术,最核心的技术问题有两点:一是结垢堵塞换热器,致使生产不可能连续;二是能耗,生产成本难于过关。前者影响开车率,国内已有技术还是在低浓度条件下浓缩,仅有5天就要停车清理结垢;欧洲莎哈利本,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并是本人最崇拜和尊敬的公司,也还是10天就要清理结垢;而我们现有的专利技术则没有此问题,开车率达到月29天。后者能耗卓越公司因钛白装置固有技术所限,酸浓度平均仅有17%,可获得350元的经济效益,而欧洲回用1吨折100%硫酸,计入钛白粉成本150~200欧元。因此,我们现有获得钛白粉工业的“三废”治理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已远远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正如我们最新的钛白装置一样已开始迈入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些优秀的技术要在国内普及,尚待时日。为什么?正如近5年前蓬勃发展起来的硫酸法钛白生产装置一样,老的优点没有继承,新的技术囫囵吞枣、良莠不齐;也不排除一些国际盲流的忽悠,部分企业的质量没有进步却在后退。像废酸浓缩,曾号称拜尔的工艺,为什么没有得到拜尔的效果呢?值得深思!

记者: 5月21日召开的中涂协钛白粉行业分会上讨论通过的《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何时能向环保部门正式提出?您认为此标准对中国钛白粉业的低碳之路有何影响?

龚总:该标准短期内就能向环保部门提出。它将促使中国钛白粉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向低碳之路迈进。例如,国内多数钛白粉已采用窑前压滤和后处理闪蒸 干燥,因采用了专业理论上的非热力学脱水,均是节能低碳的革新;还有经过改造后的转窑设计和闪蒸干燥机,无论在规模还是节能技术上都更加先进;再者就是偏钛酸的洗涤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有效节约水耗能耗。

记者:您认为低碳经济将会给钛白行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龚总:中央最近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再一次说明21世纪人才最贵。低碳经济将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和企业家,因中国的钛白生产装置还很年轻,是可培养发展的;而且未来的中国市场还是具有较大的空间,这是机遇。而挑战还是我所倡导的“两大命根”——质量与环保。上面已说到环保是社会生存的根,而质量是钛白粉作为材料产品在市场生存的根,只有市场没有质量,企业只能赚小钱;有了世界水准的质量,企业不仅能够赚大钱,而且还能赚到名誉、赚到尊严。

记者:龚总,据您了解,废酸浓缩工艺在国内钛白企业中的普及程度如何?经济效益如何?

龚总:6月2-4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全国环保界和钛白界的顶级专家在成都召开我们成都千砺金科技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开发的“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废酸浓缩除杂回用项目示范工程”科技成果鉴定会,其鉴定意见说明:该技术采用自主开发的消除稀酸浓缩过程中杂质离子的过饱和度的混酸工艺技术,将大管径石墨换热器成功地用于钛白粉稀酸浓缩,实现了设备国产化和装置大型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它是我国硫酸法钛白粉稀酸浓缩工艺的突破性创新,解决了长期制约我国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的环保重大技术难题。这项示范工程获得了极高评审意见,充分说明了该技术可在全国行业内普及。它不仅可以解决废酸回用问题,而且能够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不到两年就可收回装置投资,真正做到经济循环。

记者:那么国内钛白废酸浓缩工艺遇到的难题都有哪些呢?

龚总: 废酸浓缩工艺遇到的难题主要有以下五点:

1、技术难题,生产装置不正常,换热器结垢严重,运行周期短,清理时间长,费时费钱费人工,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

2、生产成本高,每吨钛白粉需要800元的运行处理费用。

3、废酸回收率低,每吨钛白回收回用浓缩硫酸不到500公斤。

4、回收酸浓度低,其中亚铁分离不足、效率低,无法满足酸解的生产的引发酸浓度。

5、投资高,维护费用高的惊人。

记者:您认为从根本上实现钛白废酸良性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龚总:经济的、有效益的生产技术装置与工艺。循环的不仅是资源,而且是经济。这是企业家的本能。

记者:龚总,请问国内不同型号的钛白粉是否有统一的检测指标?您能不能举例说明某种型号钛白粉检测合格的标准呢?

龚总:没有。钛白粉是一个材料学意义上的产品,不在于某个化学元素的多寡,而更在于它作为颜料性能上的内涵,如颜色,是物理光学的性能,遮盖力、耐候性却是材料学意义上的,更与下游用户的应用性能密不可分。各项指标有独自代表性能的一面,既有对立,也有统一。所以,钛白粉的国际标准(ISO 591),美国材料协会标准(ASTM),中国国家标准(GB/T 1706-2006)所规定指标项数并不多,而主要在于生产与应用厂家根据下游产品进行的具体约定。如油墨与建筑涂料,因制漆工艺的不同,同一钛白粉型号的性能指标,却各有不同。前者因使用时漆膜薄,需要遮盖力高、分散性好,应该是较好的产品;但后者采用高搅分散颜料,同一型号产品却达不到前者的效果。这些缺陷是由我们目前的生产工艺和装备不到位造成的。

记者:《钛白粉行业准入条件》中规定:现有年综合生产能力在1万吨(硫酸法),单体装置1.5万吨(氯化法)以下的钛白粉生产装置在2015年底以前必须依法淘汰。这是否意味着《准入条件》一旦开始实施,国内钛白产业格局将风云突变?

龚总:不会突变。我们今天的形势,很象欧洲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景象。美国、欧洲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欧洲的前车之覆,可作为我们今天的后车之鉴。当然,今天的我们不可能复制过去的欧美。为什么?中国的钛白粉去年取得的效益,呈哑铃型——赚的大赚,亏的巨亏,今天的中国企业间没有对称的可比条件。

记者:您认为钛白粉行业上报国家科技部门攻关项目内容研究,对钛白粉行业今后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龚总:钛白粉的关联产业很多,涉及到国计民生。从公司上市的实际情况看(个人观点),钛白产业太小;站在国家层次上讲,有点不足挂齿。过去有天津化工研究院作为主流的研究机构,近十年有清华大学、中科院过程所等国家主力科研队伍进行了不少的科研活动,但均是业余的。而企业则更不用说了,毫不客气的讲,几乎没有象样的科研队伍和人才,更没有那一个企业家愿意在技术开发 上投入更多。看看今天,无论是废酸浓缩,还是连续酸解、水解、名目繁多的新设备的盲目引进,国家乃至老板花了不少的银子,结果呢?其自身的产品质量没有一个质的提高,也没有看到赢利的增加。而国外的公司是怎样做的呢?杜邦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建厂已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我曾去过原美利联研发中心,仅博士就有几十个(当然彼博士非此博士),同样采用硫酸法的德国莎哈利本公司研发中心也有20多个博士,我多次与他们进行交流并赠送论文,他们十分愿意交流科学问题,而技术问题是有保留的。

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广义的资源,研发、应用、市场、人才、资金、区域等等。

记者:龚总,您认为今年下半年国内钛白粉的价格走势将会怎样? 龚总:略有上涨。质量上乘的将涨幅更大!

记者:国外有消息称为了满足国内钛白粉的需求,我国近期已经停止向北美出口钛白粉,这个消息可靠吗?国内钛白粉市场是否已经供不应求?

龚总:也许是定义为“两高一资”引起的误读,仅资源一项就是误读。今天中国的钛白用矿,有60%都靠进口,例如资源性产业,从行业看,真是很冤!

记者:2005年3月,杜邦和东营政府正式开始商务谈判,计划在东营经济开发区兴建世界级的钛白粉项目。到今天,杜邦叩门已经5年有余,但是仍然未能获批,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您认为杜邦东营项目最终能否在中国落成?为什么?

龚总:这其实是大公司与政府、与市场的搏弈。象杜邦这样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公司,有庞大的技术研发机构和战略发展机构。为了不断增长的庞大的中国市场,鉴于政治历史,杜邦90年代在台湾观音建厂,不愧于英明决策。而今天东营项目,还想重复“昨天”的故事,按美国最低成本工厂进行新厂建设,是不可复制的。需要说明的,杜邦在美国有三个生产厂(Delisle,Edge Moor,New Johnsonville),其中Delisle厂年产30万吨,对氯化渣(主要氯化铁)的处理是深井埋填,这也是东营项目受阻的原因所在;Edge Moor厂年产14.5万吨,氯化渣作做副产品出售,用于污水处理和水澄清剂;而另一个New Johnsonville工厂年产40万吨,氯化渣起初采用深井埋填,后因环保不允许,除提高原料品位外,其氯化渣采用的是纯碱中和,沉淀的碳酸铁与氯化钠进行固液分离,固体进行露天对方(中性),液体浓缩产生氯化钠,进行浓缩结晶得到用于冬季路面的融雪 盐。这样氯化钠生产纯碱、纯碱变成氯化钠,可想增加了钛白粉产品的成本。杜邦在美国佛罗里达拥有氧化钛含量达60%的矿,据称有40万吨/年;为此,该公司开发了低钛含量原料的氯化技术(美国另一公司也有此技术),将高品位原料与矿混合作为氯化进料,降低了进料成本,增加了氯气原料的用量(氯气的价值比硫价值低的多),也就造成了需要处理的氯化渣达1.6吨多。如果杜邦为了获得象美国工厂那样的低生产成本,仍按此方式进行深井填埋,该项目在低碳经济(发达国家倡导的)和循环经济等中国新的法律生态环境下进行运做,很难通过。其实,在中国特有的资源状况下,氯化渣不仅没有必要深埋,而且还是一个很好且比较紧俏的资源。08年我们已完成了利用氯化渣资源再用技术开发。正如我们开发的废硫酸浓缩回用技术一样,每吨钛白粉可创造1000元价值,效益750元。

记者:谢谢龚总的精彩回答!希望您以后经常关注我们中国钛白网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龚总:不客气。我会一直关注中国钛白网的。祝贵网站越做越大、越做越精彩!

第二篇:《中国一流企业离世界一流企业有多远》读后感

走中国人自己的企业发展之路

——读《差距:中国一流企业离世界一流企业有多远》有感

小教113班

杨京京 2011210431

最近读了姜汝祥博士的《差距》一书,书中作者提出了对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些见地。作者通过对一系列中国的著名企业与世界级优秀企业的对比,来谈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书中作者主要分析了有海尔与GE、联想与戴尔、华为与思科等企业。书中作者提出,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明白的四个问题:凭什么凝聚人心?凭什么指导自己的业务发展?凭什么获取竞争优势?凭什么扩张业务?这四个问题对中国的企业家们有着不小的借鉴意义,虽然书中许多关于管理和营销方面的专业术语比较难懂,可能会在理解上有所偏差,我就粗略谈谈在看完这本书后的一些感想。

30年的改革开放,一批批旧企业消失了,一批批新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了,也有着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开始创业了,他们的未来会怎样我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应当清楚地明白,不论企业的大小,一个企业要想基业长青、长足发展是离不开企业发展战略的。我想,这不仅仅是企业家才需要去关心的问题,对于每个经营者都有着同样的借鉴意义。毕竟,中国企业的未来在我们手中。

首先,每个企业都应当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说得直白一些可能就是这个企业优于其他相似企业的地方。比如海尔公司的家电就是他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即使海尔公司在个人电脑领域投入很多,却无法和戴尔、联想等公司想提并论,但它的家电却是被全国乃至世界认可的。随着中国加入WTO,我们的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我们需要的是敢于改革和创新。企业转型的例子很多,万宝路收购和路雪,三年后惨败而归;诺基亚却从木材制造商成功转型成通信领域的巨头„„转型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培养了足够的竞争力。由此,我们不妨畅想一下几年前收购世界汽车名牌沃尔沃的中国民营企业吉利的未来。李书福就通俗地提出“盖两座房子,一个住一间”的战略,在保证沃尔沃拥有原先的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管理沃尔沃。虽然沃尔沃未来的道路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待这次比较成功的企业转型。在中国有许多小企业,就如我的家乡温州就是以民营小企业为特色的温州模式。而这些年温州模式的诸多弊端开始逐渐暴露,许多小企业无法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倒闭,或许我们的企业们可以在经济危机到来前就实现企业的合并。诸多有着相似竞争力的企业合并共同开发,将资金、人才和基础设施共用,既节约资源又提高效率,将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在各自领域立足。

我非常同意作者在书中阐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的观点,核心竞争力就像是一根标杆,或是说企业对自身明确的定位,这也是当今中国的企业所欠缺的。而我也认为,对自身正确的定位是企业前进发展的重要基础,根基打稳了参天大厦自然是水到渠成。然而在此,还想说说我对书中作者观点的一些不同看法。

书名用“差距”二字命名不难看出,作者在看待国内外企业发展策略时对国内企业的定位。不得不承认,在当今体制下的中国企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健全,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弊端。或许是我们的民族缺少自身的信仰,体现在企业理念和价值观上我们存在着不可否认的缺点。联想公司在发展中有一位不可不提的企业领袖——柳传志。作者在比较联想和戴尔企业的文化理念时就认为,联想公司将柳传志的“语录”标准化为公司的原则,这种神化企业领导的结果必将是作茧自缚。IBM、戴尔等公司却有着比较高远深刻的企业信念。而我却认为,作为中国本土难得的IT巨头,在发展环境并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有着卓识远见的领导者来领路。并且,不难发现柳传志的“语录”并未偏离企业发展的核心要求,而他的表达更加浅显易懂、更加人性化。或许,联想的每一位员工正式在他的话语中建立起对于企业的认同感。或许,在发展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我们仍旧需要这样有着决定性作用的领导者。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苹果公司的崛起离不开乔布斯的个人领导的作用。中国与美国的国情不同,而每位员工所接受的文化氛围也不尽相同,如果要求中国的企业和美国企业的信念和价值观靠拢,是不是真的就适合我们了呢?而我认为,只要守住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任何的企业信念和价值都无优劣之分。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收获不仅仅是了解到了许多世界一流企业先进的战略思想,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企业的一些差距,但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中国的可喜成绩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的企业发展战略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对于世界一流企业的经验,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有更加辉煌的成就。

下载中国钛白粉企业离“清洁生产”还有多远?—龚家竹专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钛白粉企业离“清洁生产”还有多远?—龚家竹专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