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共5篇)

时间:2019-05-14 19:4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励志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励志文章》。

第一篇:励志文章

高四只不过是是从头再来

“wo are arriving at 北京大学东门station.”我把双手插进裤兜,走出地铁站。大人们说把手插进裤兜是在装酷,其实对于在孤单中执着行走的孩子来说,我们只是贪恋裤兜中唯一的一点温存。从东门取了车,飞驰在燕园里,博雅塔,图书馆,百年讲堂......曾经日思夜想的地方,如今只是匆匆掠过我的肩膀。上北大,时常会接到学弟学妹们从家乡的来电,主题无非是怎样考上北大云云。“能吃苦。”开场白总是这么简单,轻描淡写。高考可是甘苦自知的事,不同的是,这苦我比别人多吃了一年。

落榜 偶失龙头忘

2008年6月,我背负着全家人的期望参加高考。569分—第一次高考,我以一个上不了北京任何一所重点大学的分数草草收场。外婆告诉我,八岁那年,别人问我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我总是嘟着小嘴说我要去北京上大学。这是家人时常在饭桌上提起的桥段,想不明白一个八岁的小破孩儿哪里来的“去北京上大学”的概念,我只是想为这个桥段续写一个完美的结局。

填报志愿那天我缺席了,跟父母要了一千元钱,花了三百多买了一张去苏州的车票,直奔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年张继进士落榜,失望之下来到苏州,遥望夜色中的枫树古桥,发出者流芳百世的吟叹。我走在苏州城精密的夜色里,体恤着与古人如出一辙的心境,回想自己过去备考的一年——由于基础不错,上半学期过得还算顺利;下半学期开始变得紧张焦躁,一摸失败后的心灰意冷把我推到了谷底,二模的翻身仗也打得不漂亮,最后迎来自暴自弃的高考。在路边的小摊随手买了一本寒山寺的小册子,从介绍张继书页里的一句话我得到了慰藉,“落选归乡后,张继再战,终登天宝进士第。”我把小册子揣入口袋,决定再度走进风雨。

书信 西南望京城

没跟父母商量,仅凭白羊座的一时冲动我又回到高三的教室里。教室换了,堆积如山的课本还在;同学换了,埋头苦读的架势却还在;老师换了,谆谆教诲的言语却没变。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忽然排到年级第一。这样的结果没有带给我半点的喜悦。

从苏州回来以后,我推掉了所有的同学聚会,当曾经的战友都在把酒欢饮庆祝胜利会议高三憧憬大学的时候,我躲进了自己的小屋子里,翻看高三一年积累下来的卷纸。卷纸们堆得足足有半人这么高,我把错题全挑出来,重新做一遍,发现哪还有漏洞马上看书补救。就这样,我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把以前高三没有弄明白的知识过了一遍,而且我比现在的同学多读了一年,考年级第一势力所当然。

新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说“的数学者得天下”。我的数学很好,其他科基础也不错,考个北大清华是很有希望的。我只是淡淡一笑轻轻点头。与班主任谈话之后,我压力更大了。我的高中虽是省重点,但是文科去不是强项。去年学校整个文科班没有考上一个清华北大,幅度的最好成绩也只是上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大谈何容易。

看到校内上同学发的大学生活照片,想到父母虽嘴上不说却藏在心底的期望,忆起去年单调的煎熬,我开始怀疑最初的选择,当初还不如上个不错的二本,何必心念北京。复读的一年学习依旧紧张,但我每月都会抽出时间跟远在北京享受大学灿烂生活的俊俊保持联系着原始的书信联系。

她在信里提到五道口大学城,说她那低调而不妥协的可爱信纸是在“光合作用”买的,她在Lush的柔软音乐里和着午后的温热给我写信。她在五道口得到的第一个生日蛋糕是“多乐之日”,他说还有一家小店叫“红英”,那里的衣服风格得令他牙痒痒有却买不起。我藏在高高的书堆后,读着她的文字,想象着传说中的五道口。这样愉悦的文字,日后被我们称作“爱五道口主义教育”。正是这些其貌不扬的平角信,给了我坚持下来的理由。

夜幕 有梦无人醒

高四的考试一如既往得多,像冰糖葫芦似的一个接着一个,我的成绩也仿佛纳斯达指数一样,有起有伏。不过与去年焦虑不安相比我显的淡定了许多,无论成绩是好是坏心里总是波澜不惊。我学会了在周围同学都抱怨卷子太难时,把分数丢在一边,拿起卷子分析错题。经过一次高三,我深知人生的起起落落实属正常,况且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就不必太苛求。

生活很单调,有时候走入人群,虽是熙熙攘攘却依然感觉孤独。有时心里压抑很久却不知找谁倾诉,想跟同学诉诉苦又怕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别人,想对父母说却害怕他们会担心彻夜不眠。学校有个十一层的教学楼,楼顶上有个小天台,几乎每次考完试需要宣泄情绪,我都等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走上去,俯瞰霓虹闪耀的城市夜景,仰望头顶灿灿的星空,把那些不愉快的小情绪一吐为快。就这样,那个十一层楼顶的小天台藏着我的许多秘密。

每到夏天,南方的城市总有湿润的空气,站在楼顶,风吹起来便会有和风扑面,耳机里是Tori Amos声音,柔和而有力。我眺望着远处高楼的灯光,心里默念,有那一盏灯光是属于我的呢。

萧郎 此兴生难

为了方便高四的同学快马加鞭,学校把一层的教学楼设为了通宵自习室,节假日不休。每天下晚自习,我还可以到自习室学上几个小时。为了不失去做题的感觉,大年三十那天,我还是风雨无阻地来到自习室。车筐里载着满满的书,我骑着小捷安特穿过冷清的街道来到学校。我以为自己一定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小蜜蜂了,但是没想到三排靠窗的位子早就有人了。

我佩服的惊鸿一瞥——那是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镜片却遮不住他眉宇间气宇轩昂的神态,一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另一只手拿笔演算习题。我找到位子坐下来,他抬起头来,我们相视一笑,两人便开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晚上,我牺牲了那年的春晚,匆匆和家人吃过晚饭回到自习室,想把下午做错的那几道英语题总结一下。本以为大年三十的没有人会比我更加努力了,却没想到那个男生也在。

教室里只有我们俩,此时我们都已经把彼此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学到十点钟,我们开始收拾书包。“现在回去应该还可以赶上赵本山的小品。”教室里有人在说话,我回头,原来他正在和我说话呢。

后来我们一起骑车回家,聊了一路,我知道他跟我一样也是复读生,只差三分与清华失之交臂。我问他现在复习得怎样了,他说不像去年那样慌乱了,知道该在哪个阶段做什么,更自信更从容了。可能大家都是复读生的缘故,很多东西彼此间感同身受一拍即合。

我们每天一起上自习,骑车回家,一起做八字还没一撇的北大清华梦。他偶尔会给我讲讲数学题,我在英语上也可以给他指点一二。渐渐地,我习惯一进自习室就朝他的位子看,只要能看他坐在那里安静的学习,我便会很安心。

欣怡 适逢久雨晴

日历终于翻到了6月7号,我是多么盼望这天的到来,一年以后我又走上了高考的战场。铃声响起,拆封试卷,奋笔疾书,这个场景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一年前的心慌意乱没有了,经过又一轮的磨练,我眼中多了几分从容和坚定。

十五天以后,我和爸爸妈妈守在电话机前,凌晨十二点准时打电话查询成绩,每出一科单科成绩我们都在尖叫,当报到总分667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是收到那个男生的短信:“可以一起去北京吗?”我回复一个笑脸。

后来,竣竣信里提到的五道口娓娓闯入我的生活,我穿过一条中关村大街就可以和清华的他见面。至此,幸福像杯子里的水溢了出来。

不要低估自己 不要低估他人

人一生有两件事不能做,一是低估自己,而是低估别人。首先不能低估自己。也许你没有优秀的资源,但无论现在社会地位高低,无论拥有的资源多少,与未来能否成功没有必然的关系。与李开复相比,我没有接受过西方的优秀教育与放牛起家的牛根生相比,我似乎又是幸运的。而最没有资源优势的牛根生却拥有像牛一样的精神,耐力,勇气,最后创造蒙牛。

其次不要看低别人。很多人都会以貌取人,这是非常不对的。一我举例,上大学的时候,因为长相不够英俊,农村家庭出身,所以非常不受女生喜欢。毕业后的今天,同学聚会时我们班的女生才走过来热情的握住我的手。所以我曾开玩笑地说:“男人的长相与他们的成就成反比,马云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不放弃,就会出现生命的奇迹

一棵杨树十年后变成参天大树,但绝不会成为一棵松树。但是,人的成长是一种在生命的道路上床在奇迹的精神。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克服一个有一个困难,不放弃,才会出现生命的奇迹。

霍金,只有一根手指可以活动,医生曾预测他活不过20岁,但是他却活到今天,并成为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未来学家。人生必定不是百米赛跑,人生是一辈子的马拉松,走出多少距离是我们自己来选择的。只要不放弃就会拥有未来,就会创造奇迹。

这个社会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只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而我的同学,有的是教授的孩子,干部的孩子,有的同学上下学车接车送,而我们连自行车轮子都买不起。那时候,便会发现社会其实有很多不公平。所以,永远不要去追求公

平,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获取未来的能力完全在自己。人生而不公平,而无往不在打破我们生命的枷锁之中。不要抱怨现实,永远不要用现实去判断未来,在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都会开出鲜艳的花朵。

比如李开复先生,放弃了优厚的待遇,自主创业,成为最年长的创业者。从头做起,不放弃就是制胜的法宝。李开复曾经告诉我,他的创新工场,从开始的30多名员工已经发展到100多名。我相信创新工场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将会在中国的科技发展中起到重大的作用。

用平凡的心态去做不平凡的事情

我们可以拥有平凡的心态,但是绝不能拥有一颗平凡的心。我们的心必须伟大,我们的心必须向往高远,我们的心必须尽可能让自己获得成就。如果没有平凡的心态,李开复怎么可以从以前只做头等舱而去做经济舱,从五星级酒店到住快捷连锁酒店?

平凡的心态不等于行为的平凡,平凡的心态不等于个人的平庸,平凡的心态是因为我们知道任何事情要往前推动,都需要艰苦努力,任何事情往前推动都要敢于承担失败的勇气。

就业还是考研?道路没有好坏之分,如果我现在还在北大教书,也不是坏事。但我从小有一种志向,就是走遍天下,像水手一样,漂洋过海走遍世界。

志向是模糊的,但是拥有能够把你带到远方的力量,你总是想穿过地平线走向远方,毫不犹豫地从一个山峰爬向另一个山峰,这就是自强。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自强以后,永远不会停止寻找自己生命的高度,因此你会走得很远,不知不觉就会走出你跟本想象不到的距离。

我从被北大出来之后,对今后的方向也是很模糊的,但我热爱培训,热爱学生,因为热爱所以开始在各类培训班教课。一是赚钱,二是学习如何经营培训机构。两年后,我开办了新东方。

坚持你所选择的

一旦开始自己的事业,切记不要中断。开办新东方之后,我从来没想过介入其他领域。十年前,我有非常好的做房地产的机会,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要的不仅仅是钱,要的是那种做事业的感觉,房地产只能为我带来相反的感觉。

可能同学有疑问,认为事情都被别人做完了,自己没有事情可做了。其实不然。尽管我们再讲创新,其实创新很简单。什么是创新?在别人做过的事情上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创新。

不要在乎选择哪条路,关键是要坚持走下去。只要走得比别人久,就能走出别人所

不能的距离,走得比别人更远,你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到大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第一是雄鹰,靠翅膀轻而易举飞到金字塔顶端;第二是蜗牛,通过巨大努力,最后终于爬到金字塔顶端。当蜗牛到大金字塔顶端以后,他所看到的世界和雄鹰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让蜗牛和雄鹰同时写回忆录时,雄鹰是写不出来的,蜗牛却能写出丰富的回忆录,因为他每天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功夫熊猫》里有这样两句话:“没有任何东西是偶然的。”“昨天是历史,明天是谜团,但是今天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每一个今天都会变成昨天,每一个今天都是走向明天的台阶。

必不可少的逆商

我欣赏史玉柱,他曾是中国企业家中最著名的失败者,但是几年之后,他成功跻身于中国富豪前50位。除了智商以外,人生的成功还要靠另外两大要素才能成就完美,就是情商和逆商。爬起来的速度比摔倒的速度更快,这就是逆商。失恋不可怕,失业不可怕,我们要坚定的相信:你拥有的痛苦全世界所有人都拥有过。你没有拥有过得更加深刻的痛苦,这个世界早就有过。这个世界容不得抱怨,充满抱怨的情绪,充满复仇的情绪,充满对别人仇恨的情绪永远无法成功,唯一要做的是解放自己,解放思想,要自己跟自己比,永远不要和别人比,让自己长出隐形的翅膀飞向遥远的高空。

最后两句话送给大家:相信你的飞翔,相信你能找到理想。俞敏洪的博客

在营地的阳光下

我登上返回新东方的大巴时,不由的最后一次凝望我整整奋斗了一个月的营地,忽然间泪如雨下,难以抑制的情感倾泻而出。我静静地靠在窗边,人眼泪肆意的流淌。这天是2010年2月23日,酷学酷玩听力口语冬令营结课的日子。也是我的“高考”真正结束 的日子......盛夏的果实

2009年盛夏的果实是苦涩,无助与绝望。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我看着电脑里显示着从未有过的低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疯狂地重启了无数次电脑重新登录后,无情的结果撕碎了我所有的自尊。我如发疯般奔向阳台,十九楼的层高让一切都如此渺小,甚至于我的生命,我突然后退一步,紧紧的抓住扶手,苦楚撕心裂肺的声音。

留学,复读,随遇而安,乃至生死......每每这时,我总会想起两鬓斑白的父母,在这种时刻比我更痛苦的应定时他们。高考可以抛弃我,好大学可以抛弃我,但是他们不会,他们永远是那么样的坚定,不离不弃。我要给自己一个机会,我走进了北京新东方学校酷学酷玩听力口语夏令营,仅仅为了深爱我的父母。

盛夏的北京,潮湿闷热,来来往往的行人都是一脸慵懒的表情。但酷学酷玩夏令营却充满了清凉与活力。幽默风趣的课堂,丰富多彩的晚间活动,盛大壮观的千人晚会,让我暂时忘却了高考不如意的烦恼。同宿舍姐妹的宽慰,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关怀与宽容。

Peter是我九天夏令营生活中的最爱。喜欢他的课堂,地道标准的发音仿佛令我置身异国他乡,睿智深邃的思想仿佛是一次与智者的心灵对话。喜欢他讲的故事,短小精悍却又感人至深。喜欢他坏坏的笑,喜欢他半开玩笑的“不要联想”......一切的一切仿佛冬日里的阳光,暖融融的散落在我冰冷的心房,我享受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在这里我可以放肆的笑,肆无忌惮的哭,彻底的放松自己。

“寒假来当助教吧。”Peter有一天忽然对我说,我怔了一下,望着他认真的表情,丝毫没有玩笑之意。我低下头去,看看坐在教室角落灰头土脸的自己,想起那普普通通的大学,很礼貌的笑了笑,并不多言。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里微微动容。身为营长,却对一个刚刚高中毕业并未考上名校的小黄毛丫头发出了一个半正式的邀请。在我走投无路心灰意冷之时,至少还有人不想放弃,愿意给我一个试试的机会,无论成败与否,我都要顽强的试一试,哪怕仅仅为了说句感谢。我知道奇迹也许不会发生,但我不想让关注我的人失望......秋风静谧

离营后不久,我把简历发给了Peter,等候面试通知。那天是我第一次面试的日子。候场区内,初出茅庐的我见到许多来自北大,人大的优秀学姐,看着他们密密麻麻的简历,厚厚的证书,自信满满的神情,吓得我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有一种想抓起书包逃跑的冲动。但为时已晚,我被叫了进去。望着面无表情的考官,我胆战心惊的做完了自我介绍,本以为可以喘一口气,但第二个问题接踵而来。

“请你评价一下Peter这个人。”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没有丝毫准备的我语无伦次,磕磕巴巴的开始回答。整个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但对于我来说却像暗无天日的十五年。面试结束后,走在海淀图书城的小巷里,听到了那首熟悉的《隐形的翅膀》,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如果不是那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的作文,现在的一切就会被全盘改写,深秋的寒风想小刀一样割在我的脸上,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上帝是眷顾我的,当我在酷学酷玩听力口语夏令营的博客上得知自己通过两轮面试,成为了一名准助教时,眼泪再次淌下来。这仿佛是无边黑暗笼罩写的遗书微光,让我看到了希望,找到了为之奋斗的勇气。那天晚上,我睡的很香,这样安稳的睡眠是高考结束以来的第一次,我感到心中那个巨大的伤口在渐渐愈合,至少不再像从前那样夺目,刺痛。

融融冬阳

密集的培训开始了,虽然辛苦,但每次培训都是成长与收获。每次都会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项目的壮大,更多关注的是助教个人的成长,精简的话语句句都是那样掷地有声,不由得让我重新思考和规划我的生活。感染我的不仅仅是激情与活力,更是一种清醒,冷静,达观的人生态度。有两个培训的片段,我终生难忘。

“什么是人生规划?难道仅仅是大四时考研么?这顶多算个目标罢了......”老是在一次培训中反问道。我突然惊醒了,倘若考研仅是目标而已,那么高考的实力真的就那么重要,全盘否定了我的生活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规划......从那一刻,我的心结开始慢慢溶解,消逝。

“客服的同志们”,从我听到这一称呼开始,我真正找到了一种缺失已久的认可与尊重,仿佛找到一种如家般的归属感。我渐渐唤醒了自己的责任意识,让自己全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在不断的工作中我发现自己或许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至少我是一个勤奋踏实的人,一个有着很强执行力的人。

两个月的培训,我不断寻找和发现自己,学会了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自己。

春意盎然

穿过面试的激流,翻越培训的大山,在签完合同的一刹那,我终于由一名准助教成为一名正式助教。营内的生活辛苦而又甜蜜,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当我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的信任与依赖;当我作为知识和信息的源泉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真诚与期待;当我用心付出全部时,收获了孩子们满满的爱。永远也忘不了,在漆黑的感恩之夜,学生温暖的双手牵起我冰冷潮湿的双手时,内心的感动;永远也忘不了,他们为趴桌上睡觉的我悄悄地盖上衣服;永远也忘不了,一觉醒来时,桌前多了那么多偷偷放下的零食;永远

也忘不了,离别时孩子们泪流成河。

当我成为第三期的物资组负责人时,我真正看到我勤奋踏实的优点,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在管理全营上百件物资时,我做到了零失误,从那时起我看到自己的成长,真正的发现和坑定了自己的价值。我开始微笑,开始用更积极的态度来拥抱和接纳生活,不再抱怨,不再彷徨,路一直都在。

生如夏花

寒假结束,当我再次踏进校园,发现原来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图书馆门前那一株株清雅的玉兰,柔柔夕阳下的静谧教学楼,小摊上喷香的煎饼,从未发现自己这样依赖这个院子的一草一木。这院子虽普通,却是我不慎失利时的避难所,一个与我同甘共苦的朋友,我又怎能拒绝排斥他呢?

感谢老师和所有的助教,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就不会有我在几个月迅速的成长与蜕变。感谢Peter,是他在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酷学酷玩营地的阳光暖暖洋洋的照进来,渐渐驱散我心中的阴霾。感谢我的孩子们,是你们让我享受到付出的乐趣,给了我信心和勇气。

曾经以为高考的失利摔碎了我所有的梦想,但我未曾想在生命的转角遇上了酷学酷玩夏令营,遇上充满朝气,顽强拼搏的你们。现在的我不再为只有一步之遥的梦想而遗憾感叹,不再为那本该避免的失误而纠结。我相信,高考已经结束,新的生活已经开始。就算没有那双隐形的翅膀,我依然要在酷学酷玩营地的阳光下尽情享受自己的舞蹈......谁动了我的奶酪

奶酪墙上的话

变化总是在发生

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 预见变化

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

追踪变化

经常问一问你的奶酪

以便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变质

尽快适应变化 越早放弃旧的奶酪 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改变

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 享受变化

尝试去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 不断地去享受变化

记住: 他们仍会不断拿走你的奶酪!

第二篇:励志文章

世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件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人生有知有力的三个十年,需要扎扎实实的靠自己。找工作,谈何容易。身边的朋友,有的已经尘埃落定,有的还在执着坚持。签得价钱高的,嫌累嫌远,签得低的,怕不够花。昨天翻闲书,看到了对何经华的采访,觉得很好。(何经华:IT界打工皇帝,曾担任赛贝斯软件主要客户总监、甲骨文美国东岸技术销售总监、甲骨文台湾分公司总经理、用友软件首席执行官、希柏软件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及东亚区总裁、金蝶国际软件行政总裁、新一佳CEO、柯莱特集团CEO等职位。)

20多岁是一个让人迷茫的年纪。何经华当年也是矮矬穷。20多岁的史玉柱在浙大学数学。20多岁的马云四处碰壁。20多岁的王江民因小儿麻痹而一无所有。20多岁的王石在大戈壁上当汽车兵。后来,他们都牛逼了。所以我常常想,我是不是活的太顺了,我们是不是太顺了。下面是对何经华的采访中他谈到的:

我常说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你“无知无力”,就是你知识不是很丰富身体也没长好的时候,你是小孩在念书。第三个阶段是“有知无力”,你积累了很多知识经验,可是你年纪大了,老了做不动了。中间三十年,是你有知有力的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你应该要投资自己。什么叫投资自己?你有没有花很长一段时间,就像我们练功夫一样,先把马步练好。第一个十年你不要追求工资。

你今天的工资可能是三千块四千块,我说我现场加你两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你告诉我你的生活会改变吗?不会的,奔驰宝马你还是买不起,大房子你也买不起。

在第一个十年大家工资的差异是没有差异的,你的同学也许早你一年升个什么组长、什么经理,那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在第一个十年你要扎扎实实地投资自己。

当然,现在年轻人他会更多地看到自己以前的同班同学如何优秀,薪水有多高。

但人生要算总账。

从你学校毕业的第一天的第一毛钱,到你退休后领的最后一毛钱,总共加起来你能挣多少钱。

第一个十年走完了,如果你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好,到第二个十年你可能有机会成为一个部门主管。我说第一个十年是你这一辈子工资最微薄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能是单身,你的这个收入也就能支撑你的生活所需。

到第二个十年,你可能也结婚了,可能有个孩子,如果干得还不错,你能干到一个部门经理,你的收入勉勉强强还能支撑一个家庭要的。所以你还是不够,你上餐厅点菜的时候,你还做不到把价钱盖起来,你爱点什么点什么。你上超市买东西可以不要看价钱。

第二个十年你要学第二个东西,叫技巧,做事的技巧,待人处事的技巧,处理复杂事物的技巧。前面两个十年如果你走得很扎实,你才有可能走到第三个十年。

第三个十年是什么,做到一个公司真正的大老总。第三个十年才是你财富积累的开始,那个时候你的收入会远大于你的生活所需,人生的财富从第三个十年开始计较。

可是很不幸,绝大部分人走不到第三个十年。虽然咱们都是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同一个科系毕业的,上课的时候坐在你旁边的同学,十年十五年之后这两个同学的发展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件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

我也不是学校毕业第一天就干老总的。我干sales(销售),就是马路上的基层销售人员。

我当时在美国干销售我是怎么干的,只要太阳还没有下山,外面是白天,我一定在外面跑。跑客户,找商机,做事情。等太阳下山了,客户下班了,我回办公室做几件事。第一把我今天一天跑下来的东西做一个总结,第二件事就是把我明天要去拜访的客户再做个总结,做准备。常常等我一抬头的时候已经凌晨两点了,我忽然想起我好像没吃晚饭,我忽然想起我好久没上厕所了。

现在的年轻人流行一个口头禅,“我换工作了”,然后顺带告诉你,“我把老板给炒了”。

我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看简历,你知道我最先看什么?第一我不看名字,第二我不看学历,我先看他在每一份工作呆了多久。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更换太频繁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频繁更换工作的简历会给我几个很重要的信息,第一这个年轻人还不知道他要干些什么,所以他老换。另外,新到一个岗位大概有两三个月的蜜月期,反正你是新人,大家对你要求都不高。等干到半年九个月,你碰到第一批困难的时候选择离开。发生困难了,最容易的决定是我不干了,然后美其名曰:“我把老板开了”。我看看这样的年轻人能开几个老板,他最后会把自己开了。因为到最后他的简历会没有地方去。

我相信这样子看简历的领导不止我一个人。如果前面的功夫不扎实,有些人可能运气不错,也做上老总的位置。可是你会坐不住,那个椅子上有油,你坐上去会滑下来。一个企业运作到最后,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光说大话就可以过得了关的。像我这一辈子我没有发过什么财,我常说我的运气是很差的。我抽奖常常抽到纪念奖,一半人中奖我都抽不到,只能扎扎实实靠自己挣工资。

第三篇:励志文章

高考696分的学霸一天的学习安排。

这里面不仅有时间管理的方法,还有很多学习方式。希望大家可以参考作者经验,汲取适合自己的部分。1早读及以前

每天早上6:25左右起床洗漱,然后6:35去食堂吃饭,6:50到教室,这样就比早自习提前了20多分钟,马上开始记英语单词或句子。把语文与英语轮换着来:

假设今天早读是语文,那提前来的这20多分钟就看英语;

假设今天早读是英语,那这20多分钟就背语文:包括看字音字形、成语、背诵某些段落等。2听课注意事项

上课时,老师讲题或讲任何东西必须认真听,即无论你知不知道的都要听,知道的加深记忆,达到熟练的程度,而且你还可以适当的在脑海里拓展一下,与这个知识点有联系有差别的是哪个点。不知道的或比较模糊的先听懂,然后再记笔记,不要边讲听边记,这是非常蠢的。要是没有时间记,那就下课后找同学借一下笔记,写到自己相应的地方,在记这个过程中你又可以记忆一遍,再次加深理解与记忆。

现在我说一下为什么我要强调懂了依然要听老师讲??为什么懂了,会了还是要加深记忆??? 答:高考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得最多的分!

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得最多的分。那就是说你需要保证质量(做对题)的前提下,尽量多的做题。

而怎样才能达到既能保证正确又能缩短时间呢?? 就是尽可能的对每一个知识点熟练、熟悉、记忆深刻,所以你需要抓住每一次加深记忆的机会,时间是及其宝贵的。现在呈上我的四字真诀:懂→会→熟→快。(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懂:指的是你需要完全懂那个知识点,那个题以及其涉及到的知识点。会:指的是你能做出来,不会出错。

熟:指的是能对知识点以及相关题型做到熟练,把反应时间,做题时间大幅度缩减,但仍然能保证其正确。快:指的是在熟的基础上,再次提升速度。即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做题时间再次大幅度缩减。做到这样你才能在考试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得更多的分。

所以上面说的,你懂了就足够了吗?会做就足够了吗? 我做一道大题8分钟完成,你能15分钟完成,这在平时大家都会做,体现不出差距,一旦考试,瞬间甩开你18条街。

所以我的准则是: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的,就与没懂的人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你也与别人一样没有得到分,会做又如何??分得到了吗? 得到分的才叫做会做!

所以细分到每一道题、每一个知识点上,不能做到孰能生巧的地步就是不会,就是得不到分。而且熟真的能生巧,因为你对其及其熟练后,会发现一些小窍门,能大幅缩短做题时间。

所以再次强调,请珍惜每一次加深理解与记忆的机会,每一次都请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分秒必争的实力,不然,我就:呵呵呵了。3中午放学到上课时间安排

中午放学后别忙着离开教室,请在教室呆20分钟左右,因为现在食堂等吃饭地方人很多。所以你需要充分利用这20分钟,你可以看英语或做几个题都可以。

我一般是默写英语作文句子、句型等,有时也做点别的题。然后去吃饭,这下人少了,吃饭快。

回寝室睡觉,别说你要去教室继续学习,在这么高强度的学习下,你必须回寝室休息40分钟左右,因为下午和晚上还要继续战斗。

中午的休息是为了保证下午高效率的学习。中午不休息,下午与晚上效率比较低,你至少会浪费3个小时的代价,以及听老师讲课都是迷迷糊糊的。

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不仅放松了身体与大脑,而且学习效率更加高,学得更好。

极度注重效率、效率、效率,每个小时你充分利用了多少分钟? 有多少分钟你是用心了的? 你应该保证自己的效率至少在80%以上,即每一分钟都要有用,无论你是学习还是休息。

然后注意休息、休息、休息,脑袋学疲劳了就停下来5—10分钟休息下,出去看看,吹吹风,换下思维,保证

下午上课前早15分钟左右到教室,马上开始利用这15分钟,我一般还是看英语或者生物,加深记忆。这15分钟不仅是看书,而且其潜在的帮你调整状态,开始进入上课与学习状态。4下午上课

与上面的一样,没有什么需要说的。5下午放学后同中午放学一样

早到10分钟。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来学习。

注意一定不要为了合群而早走晚到,在我天朝帝国,对于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高考才是王道,一切都要为你的学习让步,至少目前对于你来说是这样的。6晚自习安排

先完成老师当天安排的作业,至少我自己的前四科优先完成。如还有剩余时间不能浪费,多刷当学科题目。一旦到晚上10点30开始,我必须进入每日的复习状态,把当天老师讲的东西与笔记全部理解与记忆一遍(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点就背一遍(比如生物、化学、英语等有些需要记忆的)。这也是为了做到:懂→会→熟→快。

而且你每天不做这个复习,你的笔记做来干嘛?? 笔记做来就是要看的,要理解的,要背的。而不是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

假设前面4科都没做完怎么办?? 那就先完成每日复习,然后再来做,反正每日复习就是不能被打断。晚上11点30开始睡觉。

好了,一天就这样结束了。然后日复一日的重复。我这套时间安排见效比较慢,一般要3个月左右才能见效,但是你会发现有一次考试你的所有科目都上来了,然后就一直稳步上升。

请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因为感觉你的基础比较弱,所以建议多补一补基础,不懂的就去问老师,一直问,问同学,就是要把基本的东西搞明白。

每次都差一点,最后就会差很多

01每次八百米测试时,我都有这样一个感触:一开始,一群人堆在一起,前前后后相差没几米,一圈结束,比赛者之间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有人遥遥领先,也有人在后面奋力追赶。当八百米结束时,那些跑步快的选手已经到达终点,有人才跑了一半。

最后有人抱怨:一开始大家不都是差不多的嘛,怎么最后差距拉开那么大?

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同样都是一个道理,当别人每天比我们好一点点,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天上地下,最终成为完全不同世界的人。

大学四年,有人从一开始就对准一个目标慢慢地前进着,半年一年看似没什么区别,等到毕业时早已拉开别人很大一截。那些后知后觉的人,想要追赶已经太迟了。每一个细微的差距,在时间的作用下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02自以为聪明的人,总是被看似微小的数字困住。

查理·芒格在提到普世的智慧时,第一条就是理解“复利”。

在利息计算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复利,它的意思是除了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因此俗称“利滚利”、“驴打滚”、“利叠利”。

在前段时间炒爆网络的校园女生裸贷事件中,复利起到致命作用。那些被高档化妆品、衣服吸引的女生借钱满足欲望时知道有利息,却并不知道在利滚利的作用下,一万块可以变成几十万块的债务,高额的债务让多少女生走上绝路,令人心痛。

03知乎上,有人认为,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复利的反例在生活中很常见,最显而易见的莫过于我们十几年的读书生涯。

曾经在刚开学不久的数学课上遇见了不能完全理解的数学题,既没有去请教老师,也没有深入思考探究,导致下一节课更不能理解,一道题还没反应过来,老师就进入下一章节了。

最终学期末数学成绩没及格,我不知道的是,导致最终结果的起源就是开学那节最基础的课,我总以为只有一点没理解没关系,不会有太大影响。数学知识一般是一环扣一环,难度依次增加,一点不明白的知识在后面会变得越来越多,像滚雪球一样,那些没有打好基础的同学注定在后面的课程里吃力,最终落下。04有人提到一个例子,关于存钱,大部分人最直接的理解是,今年存一万,每年的收益10%,利滚利存20年,就可以发财了。

而实际上,大多数人只存到第二、三年就发现,怎么才这么一点钱啊,看着没啥效果,慢慢也就放弃了。每次都差一点,最后就会差很多,在这里的道理是每次多一点,最后就会多很多。急功近利的人从来不知道水滴石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

05最近经常能看到关于友情变淡的文章,我们离儿时的玩伴越来越远了,大家都在说是异地距离远,关系淡了,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从前的我们就好像两条距离很近的平行线,一起玩一起闹。当某一阶段结束时,我们就到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此时两条线发生变动、交叉起来,每个人都有新的方向,正所谓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即使万般不舍,我们也只能挥手告别。

每一天,我们都在新的方向上往前走,两个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越来越远,遇见的风景不同,心态价值观也随着变化,直到再也聊不到一起,每次相聚都要将陈年旧事拿出来咀嚼一次又一次,直到再也没有味道吐出来。相见不如怀念,我们曾那么好,却再也回不去了,每个人都变得不合适对方。曾经语文课本上有多篇鲁迅先生的文章,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故乡》。

每一天都在接受封建礼教荼毒的闰土和每一天都在接受新思想熏陶的迅哥,终于在分别多年后成了两个世界的人,或许两个人之间依然保留最美好的童年友谊,却被一句“老爷”撞的支离破碎。终于,我们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墙。

环境对人有影响,经过常年的浸泡,人也就变了。06《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将文化底蕴深厚的董卿再一次推到了观众面前,成为热议的焦点。

出口成章,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她之所以令人惊叹,一切都源于她生活中每一天小小的坚持。看过一篇描写她的文章,文中说董卿每天无论多忙都会看书,小时候背各种各样的古诗词更是家常便饭,正是她多年的“家常便饭”促成了今日的一鸣惊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年,分散开来,就是每天坚持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们每个人都不缺梦想,特别是在这个梦想都快被说烂了的年代,我们所缺的,仅仅是为梦想矢志不渝的精神,哪怕是一点点所谓的坚持。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形成质变,进而达到质的飞跃。

那些接受不了长久以来都只进步一点点的人,也配不上长久坚持带来的殊荣。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你付出的努力,它会让你看得见。

第四篇:励志文章~

【跨专业保研】北大光华&北大国际法保研夏令营经验谈

决 岩

保研结束后,一直想把自己这一年的保研经验和教训和大家分享一下,但就是拖延症重度患者啊,就从9月一直拖到了现在,要不是最近学弟学妹们问得多,我估计会拖到明年,哎„„ 在我的记忆力还比较清楚的时候,我还是认认真真回顾一下这一年走过的路,至少现在在我看来我的经验,不,更多的还是教训,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说不定10年后自己看到这篇文章,也会被那时的自己感动一把。

好了,言归正传,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就读于一所211高校,学了一个自己不喜欢也不排斥的专业——英格雷士,这就是为什么我保研的目标之一就是跨专业。虽然,对于英专的学生来说,想跨专业尤其是想跨经济,金融更是难上加难。哎,没办法,谁叫咱好这一口,从小在老爸的熏陶下,就觉得长大一定得当CFO之类的(不是CEO哈,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想跨专业就算了,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也想去中国最TOP的,可能因为从小的名校情结比较重,再加之3年前可恶的高考啊(这个这里不多说了,就是高考打击太大,以至于快造成人生阴影了,不过现在应该走出的差不多了)于是,我就把区域缩小成北大,外经贸,厦大(高三参加过清华的夏令营,不太喜欢),确定目标学校之后,接下来就是紧张的准备阶段。

我要声明的是,我当时是保研和出国在同时准备,因为保研风险很大,而我又不想没学上,所以也在同时准备雅思。当然,如果你觉得你的硬实力足够打败其他选手,只用好好准备保研就可以了。先来个时间表,我的黑色5月: 时间 5.17 名称 北大经双考试

准备内容

状态

考研高数、英语 每天大概3,4个小时自学高

数,刷历年考研真题,没时间复习英语 历年真题

每天一套听力,阅读,没时间看作文,练口语 压根儿没看过

没有导师,全凭自学,主要参考的是张维迎的博弈论 5.24 5.31 3月-5月底 5.31之前 IELTS BEC 博弈论论文

北大光华夏令营中英文个人陈每天11点之后开始写,因为交材料 述,推荐信,格那会儿有点神志不清,不能

各种证明,报名做题,刚好可以填填表 表,推荐信,论文 厦大

同上

同上 5月中下旬

你也许好奇,我每天几点睡,我是从3月底之后一点一点推迟的,从11点回寝室到2点,3点都有,早上还是6点起啦。那你肯定会接着问,白天困怎么办?咖啡灌啊!如果后面咖啡也失效了,那就只能靠你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了。看到这儿别被吓着,其实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CCER的考试把我折腾死了,考研数一的难度啊,对于一个大学就没怎么学过高数的人来说不是要命嘛!!(这里插一句为什么要考ccer,也就是北大经济双学位,主要还是为了保研增加筹码,想先通过双学位学到一些知识,这样至少让老师觉得我在新的领域也是早早有准备的,不过建议还是大二考比较合适,大三有点晚了,因为要学两年才能修完)因为我是跨专业,而且之前欠的太多,只能这样拼命补了,所以现在还在大三上的孩纸们,不想和俺一样这么苦逼,还是现在早早行动吧。至少把论文的方向定了,开始早点准备,想做两手准备的,把雅思托福赶紧考了吧。

接下来,经过漫长的的等待,终于在6月中旬的时候收到了一个光华的短信让我们上网查看录取情况,其实光华我从一开始就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觉得东西都准备了,想试试运气,结果查到已录取的那一瞬间,人就不行了,喜极而泣啊,真的,太意外了。不过,这里不得不泼点冷水,光华可以堪称夏令营录取率最低的了,即使你通过层层筛选进营,那淘汰率也是相当高,所以如果不是有特别把握,或是同一时间有更好的选择,比如汇丰,还是选择更稳妥的吧。(通常情况下为了抢生源,像北大清华人大的夏令营都是同时举行的,如果时间冲突都进的话,最好选择把握最大的。)今年光华的时间是7.1-7.7,汇丰是7.3-7.7,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深圳,所以别想着两个同时参加,不现实的。而且出勤也算夏令营的考核项目之一,毕竟这是态度问题嘛。

谈谈夏令营的专业方向选择问题:首先,在选择方向的时候也要根据自身情况,不能光凭喜好,一定是自己最擅长的,而且把握最大的,我一个英专的没有任何数理基础的如果选择金融肯定必死无疑。我自己就是教训啊,在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因为心比较急,而各个学校刚开始出来的夏令营都是金融,结果我就病急乱投医,结果可想而知,哎......这个很正常,老师在筛选人的时候要挑最适合的,优中择优。其次,关于筛选标准各个学校是不一样的,主要参考指标有:学校是否为985,211高校,学习成绩,年级排名,英语能力,有无发表论文,学科竞赛。其他的都是浮云,像什么个人陈述啊,推荐信啊都不如这些硬指标重要,你想啊,全国高校那么多人投,那么多份个人陈述,老师怎么可能看得过来,而且据说如果报的人实在太多,连211的直接排除了。

那重点谈谈光华夏令营的情况吧,我申请的方向是企业管理-战略管理方向,这个方向对英语的要求很高,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其他专业都是只用交中文的就可以,这个是中英文都必须交的。此外,光华近几年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国高校培养优秀师资的,所以除了金融硕士之外,其余都是直博项目,最少读5年。推荐信其他学校一般都是两封,这个是要三封的。推荐信如果能找到影响力很大的教授,学术大牛写,那当然最好不过,不过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其实找专业任课老师写就可以,这个对材料筛选影响不大。在光华的5天可谓是永生难忘啊,主要内容就是考试,讲座和论文讨论。考核内容很多:重点是你的学术研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你未来的目标方向与光华培养的人才是否契合。光华的夏令营都会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会刷掉至少一半的人,面试再刷掉3分之2左右,我们方向本科生加研究生进来的有40人,最后只要4个人,淘汰率全国之最啊。具体考核内容:学术研究能力的考核主要是paper discussion,第一天报到会发2篇 30页以上的国外顶尖学术期刊论文是战略管理方向的(基本读不懂,尤其是数据统计分析方面,必须要有很好的数理基础),然后会在第四天的时候进行paper discussion,这个比重很大,大家只有利用平时空闲时间阅读,或者牺牲晚上睡觉的时间,那一个星期我是在北大附近的宾馆住的,几乎彻夜未眠啊。不过这里要特别感谢几个小伙伴,因为你们让我感到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背后有一群人在帮我啊,林小盆友,周学长和Erin,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一个人根本战胜不了那恐怖的论文。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笔试,全英文的试题,大概一本吧,题目很多,而且回答都必须是英文的,主要考核的是智商和逻辑思维,的确能进光华绝对都是又聪明又勤奋的,具体题目记不清了,不过大家平时有空可以看看这方面经典的题目,练练思维。

这期间还会有各种讲座,主要就是专业导师介绍和学长学姐经验谈,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让我们对战略管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个是让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学术研究这条路。李瑜学姐是现在对外经贸的教授,她对学术的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态度让我很敬佩,感触最深的是她有一篇文章,从酝酿到最终完成历时7,8年的时间,期间是无数次的修改,完善。其实学术这条路是很辛苦的,是需要耐得住寂寞,有足够的耐心和对科研一丝不苟的精神的。所以,在这里还是提醒大家在选择方向时一定要思考清楚,看看自己到底是否适合走学术这条路,不要仅仅因为是光华而违背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否则接下来的5,6年会非常痛苦的,因为每天的生活是非常单调的,说白了就是看paper,写paper的过程。当然,如果对学术充满热情,并且希望以后留在高校做学术研究的,光华绝对是非常棒的选择!

关于面试,笔试会刷掉一多半,本科和研究生一共剩余10个左右。一般是会面试前头天晚上通知本人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去打酱油,肯定进不了面试,所以笔试完就回宾馆收拾东西打算回学校了,这又来个小惊喜,我在出租车上快到学校时突然收到面试通知,那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准备,就好好放松,洗个澡,早早休息了,第二天我居然是第一个去的,还是很紧张的,全专业的老师都在,会有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准备了英文的,但其实中文就可以),问的问题有关于未来定位的和专业知识考核,我觉得回答的很烂,答完就回学校补觉了。

接下来谈谈国际法夏令营,时间是在8月初,算是夏令营中比较晚的了,材料准备和光华差不多,基本就直接搬过来用了。不过,个人感觉国法比光华容易一些哈。下面具体谈谈夏令营的情况:

首先,国法从前期夏令营报名筛选、亲身体验再到最终拿到offer,可以感受到国际法的每一位老师都是非常用心,从细节之处可见整个院的严谨细心。而我们全程则享受的是VIP的待遇。来去飞机都有专车接送,住宿吃饭都很好,夏令营期间除了上课外,期间还有参观华为总部,沙滩旅行,农家乐,海鲜自助,感受深圳之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香港之行,我们去香港高等法院听了庭审,参观了仲裁中心和立法会。不同于其他夏令营充斥着紧张的各项考核,国际法学院让我们彼此更加了解,互相学习,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小伙伴们都结下了深厚的宝贵友谊。

其次,谈谈我对课程部分的感悟。国际法不同于一般的法硕,它对英语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英语成为夏令营的官方语言,平时上课以及和教授们的交流都是全英文的。所以英专的同学可能刚开始会更加容易适应。此外,国际法学院的师资真的非常强大,几乎所有的教授和助教都是来自世界一流的大学,现任院长Yandle曾经是耶鲁法学院的院长。这几天的课程主要是由年轻的Norman教授讲授。在这里,我们体验了苏格拉底式教学,学习了模拟法庭的辩论技巧和方法,更加深入体验一名真正的法学院学生的学习生活。关于未来就业,虽然国际法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但之前毕业生的去向基本都是世界一流的律师事务所、公司以及政府机构,也有去哈佛耶鲁继续深造的学长学姐们。

我很幸运,去的两个院都是非常的高大上,尤其是光华,就是有钱,就是任性啊!那新楼那叫一个气派,就连负一层的员工餐厅都是5星级酒店的标准啊,有一天午餐是在新楼吃的自助餐,味道真心好!如果今后能在这儿学习,虽然累点也是值得的有木有!国际法的待遇也是VIP级的,还有香港三日游,很是嗨皮啊!

关于最后选择问题,就像之前说的,光华的是直博的项目,至少5年,而且目标很明确就是为高校培养师资的,因此适合对学术充满热情并耐得住寂寞的大牛们,自己虽然也挺想当大学老师的,但自己在学术方面的造诣不够啊,智商也不高,逻辑思维也一般,所以还是放弃吧。而国际法是专硕,未来的方向主要是公司法务,律所等,所以自己更适合一点,再加之是国外启发式的上课方式,可以和世界一流的教授一起交流,跟出国没差的。

好了,经验就谈到这儿,具体的过程只有亲身体会才会懂,最后再提醒大家一句明确方向,找准定位真的很重要,最后祝学弟学妹们都能心想事成,收到满意的offer。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作者简介】林丽渊,2007年高考广西文科状元,毕业于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高考总成绩672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段成就我2007年梦想的日子,语言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达,高三的生活同样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了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完其中的情感。一个个相似却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现在的脑海里已经成为了回忆:空气中恒久漂浮着的粉笔屑,擦了又写写了又擦不停更换的板书,班主任用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棍”,数学课上讲析一道题目N遍了我们还没弄懂时老师恨铁不成钢的郁闷表情,我和我的同学们抱着彼此或大或小但都很遥远的梦想,每天“近乎麻木”地努力着做一个称职得没有一丁点“歪思邪念”的高三生。庆幸在那些一无所有的日子,我们永不放弃的梦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们。

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每天起床后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甚或了无生趣。旅游、疯狂网上购物、八卦、恋爱问题„„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7年的Q龄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个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痴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在第一页上,只有几个字: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希望。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未来的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这三页,一直默默地支撑着我整个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师说的:飞不飞得出这漫漫大山,就看这次高考了。我的中学是一所县城的中学,跟其他的重点高中比起来,实在太不起眼了,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个被遗忘了的世界。学校里没有很好的硬件,更没有令人羡慕的软件,自主招生、保送生这种“优越待遇”,我们都没有。对于每一个有“山外梦想”的孩子来说,有的只是短短的宝贵的那两天高考,也是在选择高考的那一刻起,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在心中默念着“必须赢下这场战役”,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输不起,否则,将难以走出2007年的冬天„„

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来临,也是在那刻起我开始感受到高考来得那样的真实。国庆放假的几天,我一天也不敢迈出家门,从祖国生日那天开始,一直到四天后放假结束,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做作业到凌晨一点,其中的吃饭和午休都在书桌上完成。我闷在家里狠命学习,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曾经那样癫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经歇斯底里过。

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过后,学校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关于高三的榜单和通知,突然觉得我的高二已经走远了,远得我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我只站在那里发愣,明白了自己贴在书桌上的那句话不再有故作姿态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于高考。“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学校五楼教室时我气喘吁吁睡眼朦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问问题,“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或者面对着成堆发下来的还飘着油墨味的复习资料,有点神经质地发牢骚“最近纸张是不是降价了以至于学校毫不吝啬地发了这么多?”随后,在座位上翘着脚忘乎所以地抱着书捏着笔拼命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饭时嘴里塞着饭同时翻看着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把自己想得比国家总理还忙;放学后在操场上慢跑,我还是逼自己边跑边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数学题,像许多文章里面描述的一样,旁边放着一杯咖啡,其实有没有咖啡无所谓,我也没喝过几次,或许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罢了„„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一天会不会让别人很“鄙视”和觉得太夸张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这么过来的,我是一个寻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机械般地吃着饭上着课做着题,平静得如同家乡的小城,永远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

临近高考那段时间,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试卷们如约而至,轮番轰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经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3天一小考,这还只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各科老师还商量着什么时候时机对头了再来和同学们用试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战斗力”。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年级的课程表全面改版,两节课连堂上那绝对是正常情况。我们每天都会交上N张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复习心血的试卷,也会收获N张批了鲜红分数的试卷。分数,这个具有强烈刺激性质又很值钱的家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让所有包括我在内的高三学生震慑不已,即爱又恨。虽然我早已“身经百战软磨硬泡”地成为了考试老手,可遇到考试我还是担心考不到好成绩,“百炼没有成钢”的郁闷笼罩着每一次将来的测试:感觉自己为数学付出了许多个白天和黑夜却没得到期望中的红苹果,文科综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经的一科,4分一道的选择题,十几分一道的简答题,我一稍微疏忽就眼睁睁地看着好好的分数突然没了,像错过一场华丽的邂逅,最终我一无所获。可即使这样,我依旧每天嚷嚷着要考复旦,依旧每天拿着繁多的试卷仔细地做着,因为,我的选择是没的选择,所以我一直学啊学„„

我喜欢有周期地学习,我的学习计划性非常强。一般月考前两个星期,我就会抽出一天时间把这两个星期的每天日程都填满,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复习。每科每天的任务都会很重,月考前的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因此每考完一次月考后我都会犒劳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与坏,只要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复习,我一直都奉行着“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原则。我是超级SHOPPING迷,饰品店是我的最爱,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自己拥有美丽的小心情,然后用躲在小房间里用塔罗牌和自己游戏,玩到我满意为止,那是一件总是让我充满期待与惊奇的事情,这也许算是我高考无趣生活中最好的点缀。生活总得有点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要告诉自己,过了这个坎,会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时效率就会高很多,再难熬的分分秒秒也会觉得值得。高考前15天的一个早晨,我很安静地端详着钻进窗缝的那一米阳光,那么柔和却又充满力量地照在我铺开的书面上。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须坚持一心一意地努力着。我还如往常一样地度过了高三生涯中最后的那段时光,没有特别的释放和最后的狂欢,心好像沉在某个寂静之处,我也不知道哪来的镇静和风轻云淡。

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

高考的前一天,提前去看考场。我去得很早,走进那个考场时,那里一个人都没有,我寻着序号坐到了我的位置上,环顾着空荡荡的教室和一字排开的桌子,心里问自己:明天,我就会在这个地方了,我能从这拿到复旦的通行证吗?转头望见过道上挂着的“积极准备,坦然面对”的大红色横幅,我想,或许就是仅此而已吧。两天高考,过得很平常,除了考英语时小睡了15分钟。我35分钟完成了语文作文,25分钟答完了数学选择和填空题,真正考完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面对老师,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把试卷全都填满了,除了数学最后那道题,我很满足。”往家里走的时候,心中藏着我只对自己说的话:高考,无论好坏,我都坦然接受,我真的尽力了。考完的第2天我就对了答案,估了分数,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我的分数能上复旦了,我似乎掂量到了那份通知书的重量,我兴奋了好久,所有对未来的期望与担忧都在我幻想着通知书大驾光临时成为我狂喜的碎片。后来知道自己成为了状元,高兴了一阵子,但我真的没有再狂喜,虽然我也想过那个名号。随后去南宁参加招生咨询会,面对着“状元”的身份,老师和爸妈的脑子全是“北大北大”,一时间我自己变得不知所措,我终究放弃了我最初的梦想——复旦,选择了北大,北大的魅力对于每个高三生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询会那天,我特意去了复旦大学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后转身默默离开„„

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来用过的各种复习资料。学校印发的各科试卷拥挤着占满了半个书架,自己去书店买的套题(就是那种一套一套的类型试卷和习题集):语文83套,英语52套,数学65套,文科综合95套;除了文科综合的简答题没有全部做完,其他试卷和套题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记录了很多的笔记及注意事项,4本数学资料书,我从头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我都写着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语的专项练习,阅读做了两大本,完型填空3本,语法及其他单项训练3本;历史5本课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图,剪切了满满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装在口袋里的大小„„拨弄着一套套试卷和有些凌乱破碎了的纸,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阳光透过窗户穿进来,白花花地晃在我的眼前,我只想躺在书堆里睡觉,把一切都忘了„„别人总觉得我一直都是那么优秀的和一帆风顺的,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样的,虽然我一点都不觉得痛苦,但辛酸还是包裹住我的身体,包裹住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却想哭的我。想起每个晚自习时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个小巷,等着妈妈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数学遭遇瓶颈期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都没去学校面对着墙壁发呆六神无主的崩溃样子。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让我在高考前吃尽了苦头,这样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顺利过关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一直相信,我们的未来都不是梦,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的学习方法,也许我的方法就是一叠加一叠的“题海战术”和一轮加一轮的总结(包括学习总结和自我总结)。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一颗心灵,是绝对不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的。为学之路的失落与得意,清晰与迷茫,最简单的在于你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努力中会有失败,会有失去勇气的时候,但我必须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坚强,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过程,成功与快乐才是终点。生活可以是无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乐。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的孩子。”高考后,我以此纪念我的高三。我决定在北大,在更远的未来,继续我“无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纱,像蜗牛般成长。

第五篇:励志文章

花开不败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写下这个热的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符的时侯,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澄蓝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侯开放的呢?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是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

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许多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不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边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得太细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曲线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 290 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

我唯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十一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心理上的。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然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侯;做计算量大得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一下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侯;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涵义的时侯,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就一激伶,紧跟着心脏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

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一拿起笔,脑子里的那根弦就嗡嗡作响,口气、笔调,甚至字迹都是陌生的,生疏得像在抄写单词,一点感觉也没有。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里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侯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得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上了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一切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 290 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得惨不忍睹的考试。

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窜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开始 1/4,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在产生任何幻觉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 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

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 11 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

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的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次,那个长的娇小可爱的小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得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字形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桌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得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地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

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花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

接下去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悉悉窣窣的粉笔屑。

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大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高三的体育课是学校规定的唯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则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侯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侯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侯总是快快乐乐的,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那一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侯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的努力,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第一轮对知识的疏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

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 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通常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叠一叠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以及历届的高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报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一节课的就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的就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就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的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自己的实际分数和原先所设想的是一个刺激;别人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一比较又是一个刺激,而几次分数排成的总趋势则是最大的刺激。我在这一天几个的刺激中渐渐变得异常麻木,刀枪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再重头收拾就山河”,在惨不忍睹的失败中锻炼和血吞牙的勇气和毅力,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坚强。

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考试和分析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算时间做卷子、订正、分析,根据错题再做练习,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我们将“今天回去做n张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这本书做掉”,将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将叫醒的闹钟越拨越早。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考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叉叉,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唯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

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甘心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

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 16 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 10 遍以上。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龟裂的双手和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又唯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

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

那些失去了日光的夜晚该用怎样声音去抚慰。

——高晓松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 290 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作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今拚搏过的高三盛都体味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在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设想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

我以为我会潇洒地在第一志愿填上“复旦大学”的字眼,然后得意地继续我的梦想。我甚至设想了假如父母反对或老师不赞成,我会用怎么样的话语去填塞,用怎样的言辞去反驳。然而,那都是填志愿以前的想法了。“以为”的事情往往和事实不符,“以为”是“以为”,“现实”是“现实”。

而事实上,填志愿这一过程,的确成为了我的高三历程中最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根据以前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一切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排序和比较中消失殆尽。我行吗,我可以吗?在“杀进复旦”的横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气不足,细弱的声音在残酷的现实里被搅得支离破碎。

曾经看到一位前辈在她的文章里写:“信任和怀疑是架跷跷板。信任自己的心有多沉重,怀疑自己的念头就会不由自主地被翘得有多高。”真是这样。高三生活的每一次考试告诉你永远不要去保证什么,也不要去轻易地肯定什么。没有人可以肯定地说:“我的语文一定 120 以上。”也没有人敢拍胸脯保证:“数学一定是我的强项。”

老师们原本鼓励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全都来了个 180 度的大转弯。他们找你谈话,用升学率,用前几届惨不忍睹的失败例子想方设法地让你害怕,让你体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报志愿的首要原则。

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以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又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 80 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前几年 290 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得怅然无力起来。

开始不断地有同盟者退出来。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好的学校的五分的承诺,有的因为父亲认识某所高校的灵魂性人物,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都放弃了。

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背着我去华政领了一张 10 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 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

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华政的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到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

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一样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块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我想也没有想过的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

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破灭。

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如我想象中的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 12 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所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日不顾一切的拚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谴的呢?

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意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的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

我终于还是在所有人差异的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张志愿表,郑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 12 年来写的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

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

正如学生,败在考场上。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了。交掉了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去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一下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级地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交上了我 12 年中最最重要的一份答卷。

最后一门考的是综合,我最后一个交的卷,教室里已经没有人了,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面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的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的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

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

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

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得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得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

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初有分量的人生。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 曾陪她们开放。

记得曾经极喜欢一部叫《十六岁的花季》的电视剧。名字取得真好。

花季烂漫啊。

烂漫花季。

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香艳得惊世骇俗,也并非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

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罢,只要花开,就会不败。

有些故事还没有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还在开吧

我们就这样

各自奔天涯。

后记:

高三一年的故事终于讲完了,有点乏,感觉还是有一些力不从心。

很长时间以来都在想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文字准确地把我这一年的感触生动地写出来,让他们作为一种纪念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说实话,我是一个很顺利的小孩,小学直升初中,初中又直升高中,几乎没有受到什么磕碰就走到了今天的位置。所以,高考对于什么也没有经历过的我来说就更多了别一种滋味在心头。我用心去感受这一年中的点点滴滴,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去接受高三所带给我的挫败与奖励。我想,这是一场难得的洗礼,是一段珍贵无比的经历。

文字还是有一些苍白,不知道大家看了文章能不能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如果有哪怕一丁点的认同,我想,我就很满足了。

花开不败,花开不败啊。

还会有很多的精彩去等着我实现,有许多像高三一样的经历等着我去体会。所有的故事都是边走边唱。

下载励志文章(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励志文章(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励志文章

    李倩文励志系列小说之一 人生应该好好奋斗,奋斗吧! 人生如梦,梦若人生。 人生,短短三万天,有高潮,有低谷;有成功,有失败;有生,有死。 青年人看到人生路上全是灿烂的鲜花,老年人看到人生......

    励志文章

    《化石吟》教学设计 设计者:葛江海 (郑重声明:本设计所有权归著作人及出版人拥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盗用本设计进行营利活动,更不得进行网络传播,一经发现,将诉诸法律,严肃处理。) 【......

    励志文章(范文模版)

    水的精神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 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

    励志文章范文大全

    2015.6.7 十一回家,坐在咖啡馆里同一个朋友聊天,这姑娘靠在自己男友的肩膀上笑靥如花,满脸都是闪闪的幸福。她睁着大眼睛看着我,不解地问:“你在北京啊,一个月钱也不多,除掉房租水......

    励志文章

    你凭什么上北大? 贺舒婷(作者考分641,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末名湖边的桃花儿开了,就在前几天。 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陌生花开的时候湖边折枝的人群里回有自己的身影。那......

    励志文章

    分数不够打击你吗 期末考场坐的舒服吗 补作业不累吗 每次决心认真拼三分钟热度不假吗 骂年级前五脑残心里不舒服习惯了吗 手机不离手 微信微博人人更新你变美变帅肚子饱了吗......

    励志文章

    改变,从相信可以改变开始 每天都听到很多人抱怨,抱怨的内容五花八门,涉及生活、工作、人际各个方面,还有抱怨老天、月亮、蚊子、警察之类的,还有些人抱怨过去或者未来,当然也有少......

    励志文章

    激励就是力量 想象比知识更有力量, 神话比历史更令人心服; 梦想比事实更有力量, 希望总是赢过经验: 只有欢笑才能治愈悲伤, 爱比死亡更有力量。 ————佚名 我经常与人分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