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教师用卷)(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19:1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教师用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教师用卷)》。

第一篇:《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一)

古典诗词鉴赏(二)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元好问

②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怀?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①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②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

(1)“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是借用李煜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但又翻出了新意,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句诗的含意。答:

(2)作者说“从前错怨天公”?作者为什么要怨“天公”?又为什么说是“错怨”? 答:

答案:(1)元好问借用此句,感叹昔日那些曾咤叱风云,盛极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却都默默地长眠地下,烟消云散,无数功勋也都化作汩汩东流水。

(2)以前怨“天公”是因为作者感到怀才不遇,埋怨命运太不公平,没有给自己创造机会去建功立业,创就盖世功名。如今作者看到那些默默长眠于北邙山下的孤魂,当年也曾有过辉煌的业绩,到头来还不是一样归于黄土一抔,因而发出“错怨”的感叹。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1)“短亭”“画舫”“垂柳”等意象在曲中有什么作用? 答:

(2)“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这三句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答:

答案:(1)“短亭”“画舫”“垂柳”等意象是对过去送别情景的回忆。那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而亭、船、柳历历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

(2)这三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使用反复的手法,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三句还使诗歌意境深化,啼鸟声打断了作者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崖门谒三忠祠 陈恭尹

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来古祠。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①崖门:即崖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海中,南宋末年为抗元的最后据点。三忠祠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所建的祠堂。②望帝:又名杜宇,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后国亡身死,化为杜鹃鸟,每逢暮春便作哀啼,其声令人痛楚酸恻。(1)请简析诗中“望帝”这一意象的作用。答:

(2)“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是全诗的警句,请结合全诗,赏析这联诗。答:

答案:(1)诗中的“望帝”指杜鹃,作者借这一意象一方面抒写了亡国之痛,诗人在杜鹃的啼叫声中,听出亡国哀思,因而悲不自胜。另一方面借大殿中只有杜鹃声,而无人声,说明人们已久不来祭拜了,抒发了作者对英雄身后寂寞的悲不自胜。

(2)此联上句为景物描写,下句为主观抒情。上句是说波涛汹涌、横无际涯的大海,在海港入口处尚有上、下海门之别;下句说大好的锦绣河山被异族占领,以至于无法分别华、夷的界限。这两句即景成对,表现了对清朝统治者的极大义愤。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独 秀 峰 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火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1)结合诗歌内容,概括诗人笔下独秀峰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

(2)作者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出了独秀峰的特点?试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1)诗人笔下的独秀峰具有突兀、奇特、高耸、陡峭笔直的特点。首联作者用“突然”二字写出了山的突兀,颔联用“冠其首”写出独秀峰的奇特,颈联先用“三百六级”正面写,后又侧面写其高耸,尾联用“直如弦”比喻其陡峭笔直的形态。

(2)①铺垫,首联中上句写看不到山的一点迹象,为写山的突然出现作了铺垫。②对比,颔联上句写桂林的群山形象奇特,下句用“冠其首”突出独秀峰的奇特。③比喻,尾联用“弦”来比喻独秀峰,突出其陡峭、笔直。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倪 庄 中 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强饭:亦作“彊饭”。努力加餐;勉强进食。

(1)结合诗歌内容,概括诗中人物的形象。答:

(2)有人评价说颈联中的“喧”字用得好,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

答案:(1)这首诗刻画了一位生活困苦、内心愁苦、瘦弱、孤寂的人物形象,你看他在寒冷的秋日仍然穿着单薄不合身的衣服,住在寒气侵袭的茅屋中,虽然勉强吃一点饭,却日益消瘦,山中的月亮虽然那么美丽,他却没有一点心情去观赏。

(2)“喧”字写出了溪水发出的声音之大,以声衬静,突出了山中的寂静;同时溪水的声音在诗人听来有如喧哗,使人烦躁,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 雨 花 台

魏禧 ②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一生未入仕。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1)诗歌的颈联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悲风”中的“悲”字有哪些含义? 答:

答案:(1)诗歌的颈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新草”与“旧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山河破碎,田地荒芜,一方面是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前呼后拥,招摇过市。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毫无民族气节,不顾民族生死危亡,只知追求个人安乐的民族败类的辛辣嘲讽与愤慨。

(2)最后一联描绘了一幅凄风悲号,江水痛哭,日夜不息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极度的悲愤。“悲”字既有对明代丧亡的伤心,也有对前明统治者祸国殃民的谴责,更有对异族侵略者的控诉,还有对那些丧失民族气节卖身投靠的达官贵人的痛恨。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寄赠吴门故人

汪琬 ②

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复残棋。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①吴门故人:是指作者的挚友顾苓。他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吟赏山水,棋曲自娱,颇得人生乐趣。②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博学多才。③长洲苑:在苏州西南,春秋时吴王阖闾游猎处。

(1)作者在描述自己感情的同时,还塑造了“故人”的形象,联系首联和颔联内容,说说“故人”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答:

(2)尾联直抒胸臆,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感情。答:

答案:(1)作者笔下的“故人”是一个徜徉于名胜古迹、绿水青山之中的自得的隐者的象形。他以谱制新曲、复录棋局为乐趣,仿佛人与爱物完全融化在了一起,彼此毫无阻隔。

(2)作者用“不得”一词,表达对友人生活的羡慕,用“苦恨”“蹉跎”两词表达出内心的苦恼烦闷、仿徨、矛盾,明知这是生命的浪费,却不得不继续敷衍周旋;明知这与自己的志趣相违背,却不能与之彻底决裂。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岱 陆次云

得过三观古,因上岱宗颠。

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

五更先见日,九点半升烟。

孰谓方域广?回环睥睨前。

三观:指登泰山必须经过的三座古时宫观:王母池、斗母宫、碧霞观。(1)诗歌颔联中的“吸”“包”二字历来受到诗家的好评,请简要赏析这二字。答: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1)一个“吸”字,赋予景物以动感,把黄河奔流入海说成被大海吸纳而去;“包”字写出了站在泰山之巅所见到的天宇的寥廓,大有囊括天地之势,笔力千钧,气势磅礴。

(2)尾联使用了反问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高大。诗人不直接说泰山之高,而是说大地景物尽在眼前,就比前面的直接描绘更进一层,而且更富于变化。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朝 天 峡

费密

一过朝天峡,巴山断入秦。

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

暮色愁过客,风光惑榜人。

明年在何处?杯酒慰艰辛。

朝天峡,又称朝天岭,在今四川广元县北,位于嘉陵江上游,是四川与陕西两省的分界处。(1)首联两句交代了朝天峡的地理位置特点,但在诗意上又不仅限于此,仔细体会,它还有何作用? 答:

(2)颔联中的“孤艇接残春”这一句看似白描,但包含了作者深沉的感慨,请赏析这句诗。答:

答案:(1)首联两句是说船一过了朝天峡,就进入了陕西境内,巴山似乎在此中断,不仅交代了朝天峡的位置特点,更写出了作者一种从此离乡背井、漂泊异乡之感。

(2)作者将大江与孤艇对比,大江浩瀚奔流,更显出孤艇的渺小,表现出诗人情感上的迷茫与失落;而孤艇所接之“残春”,则将很快逝去,让人想到流水无限,而青春有尽,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花 姜宸英

一年强半是春愁,浅白深红付乱流。

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上高楼。

(1)“浅白深红付乱流”一句中的“浅白深红”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整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2)作者说“一年强半是春愁”,你是如何理解这里的“春愁”的? 答:

答案:(1)“浅白深红”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在这里指春天的各种鲜艳的花朵。整句诗写的是随着春天的逝去,各种花朵也飘零在流水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春逝的感伤,突出了“惜春”这一主题。

(2)“一年强半是春愁”意为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在感伤春天的逝去,可见,诗人笔下的春愁就不仅仅是对春天逝去的感伤,更包含了作者对生命、时光、青春流逝的感慨。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像春光那样灿烂,又都像春光那样短暂,怎不给人一种时不我待的无奈与忧伤之感。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王士祯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②③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①白下门:指今江苏南京市,明朝灭亡后,其宗室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但到第二年南京就被清兵占领,并遭到严重破坏。②黄骢曲:黄骢是唐太宗的爱马;此马死后,太宗命乐人作黄骢叠曲,以示悲悼。③乌夜村:乌夜村是晋代何准隐居之地,其女儿即诞生于此,后来成为晋穆帝的皇后。

(1)诗题为“秋柳”,但首联中却只说“残照西风白下门”,联系全诗内容,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答:

(2)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巨大的哀痛。作者在表现这一感情时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曲婉有致。联系诗句,分析这联诗抒情上的“曲折”之处。答:

答案:(1)作者在诗中强调“白下”一是和这首诗的主题有关,作者借咏柳表现一种巨大的历史与社会的幻灭感;二是和“白下”自身的历史有关,它作为南明的中心,遭到的破坏是空前的,而且更象征着明朝的彻底败亡。

(2)诗人本已哀痛至极,却在尾联劝自己,“莫听临风三弄笛”,也就是说,不要再听那悲衰的音乐,想那些悲哀的事情了。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痛无以宣泄,只能用这种自欺的手段来逃避,这是一处“曲折”;然而,“玉关哀怨总难论”,幻灭的哀愁是深深潜藏在心底,又逃避不了,作者只能永远沉浸于幻灭的悲哀之中,这是第二处曲折。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柳 高启

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

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

①毵毵: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②桓司马:桓温,东晋杰出的军事家、权臣。桓温第二次北伐时,途经金城,见到自己早年担任琅琊内史时栽种的柳树已经有十围那么粗壮,感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并且扶着枝干,拿着枝条,不禁泫然泪下。(1)诗歌的一、二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景? 答:

(2)“暮雨秋风满汉南”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1)

一、二句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眼前之柳与人们印象中的春日“毵毵”的柳树进行对比。整句描写的是深秋时节的柳条,它已失去往日的青翠柔软,变得干枯易断、毫无生机了。

(2)这句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慨;同时,诗歌以写景结尾,增加了诗歌的意蕴,而且作者描绘的一幅秋风秋雨的萧飒之景,让人仿佛感觉到漫天满地的秋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北固山看大江 孔尚任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①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②铁瓮:镇江城的别名。

(1)全诗围绕一个“看”字展开,结合全诗,说说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

(2)诗歌的第二句有什么作用?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1)作者看到了像一座铁瓮似的孤城镇江以及飞奔入海的长江。滚滚东流的长江和孤立不动的镇江城,一动一静,一远一近,共同构成了一幅壮阔雄浑的大地山河图。

(2)第二句“绝顶高秋坐落晖”是写作者坐在夕阳西下的北固山顶高处,远看长江与镇江,不但照应了题目,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更用“高秋”“落晖”等意象,烘托出一种磅礴壮丽的氛围,渲染了全诗的壮阔的气势。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朝 中 措 完颜璹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玉塞,即玉门关,又称玉关。

(1)面对“襄阳古道灞陵桥”,词人为何“诗兴与秋高”? 答:

(2)“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这三句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答:

答案:(1)因为在历史上,这一带涌现出了众多威名赫赫的英雄人物,作者由古迹“灞陵桥”,想到了这些英雄人物,又不禁联想到金朝国势衰落,却无人能像这些英雄那样,担当起挽救国家于危亡中的大业,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

(2)此三句不同地域的秋景描写,皆对应了上片“秋高”二字。同时借景抒情,婉转地表露了作者的生活窘况。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凄、愤懑之情。

1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聚骨扇

金章宗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忽听传宣颁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①聚骨扇:折叠扇。②湘江龙骨:湘妃竹,这里指扇子骨架。(1)这是一首咏物词,根据词的上片内容分析,词中所咏之物为何物? 答:

(2)根据词的下片内容,分析作者写作此词时的感情心态。答:

答案:(1)词中所咏之物为折扇。首句写制扇材料独取湖南湘江湘妃竹,接着写扇子的式样,张开叠拢时有

如水波起伏,“金缕”句形容金缕扇面上所绣的花草争妍斗艳,“翠条”句写扇骨聚头处如同心扣结在一起。

(2)词的下片由扇及人,因物抒情。“金殿珠帘闲永昼”一句中的“闲”字,写出了人物的轻松自在;“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中的“喜”字,写出了人物的怡然自乐;“轻轻褪入香罗袖”中“轻轻”二字,把词人对折扇的珍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总之,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的轻松、惬意之情,表达了对折扇的喜爱珍惜之感。

1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①②③④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①黄芦:与白苹、绿柳、红蓼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②红蓼: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③忘机友:即相互不设机心、无所顾忌、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④傲杀:鄙视。

(1)

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请就此作简要赏析。答:

(2)这首曲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答:

答案:(1)作者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会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苹”“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

(2)这首曲刻画了一位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江边的老者形象,他仿佛忘却了人世间的一切机巧之心,傲对一切的位高权重者,只希望做一个出没烟波中的钓叟。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因为不得志而有些孤冷、落寞。

1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

③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①纳兰性德:字容若,满人,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一等侍卫。这是一首悼念其亡妻的词。②不辞冰雪为卿热:引用一则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③唱罢秋坟愁未歇: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1)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却为什么从月亮写起? 答:

(2)“春丛认取双栖蝶”一句使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答案:(1)①月亮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作者看到月亮,想到逝去的妻子,情感上非常自然。②月亮的难圆而易缺的特点让词人联想到自己那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的爱情,包蕴了作者对亡妻的无限的哀伤与怀念。

(2)这一句用典抒情(或间接抒情),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

1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梅 花 诗 高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何郎:南朝诗人何逊,性喜梅花,以擅写梅花著称。

(1)诗歌的首联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慨? 答:

(2)尾联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答案:(1)诗歌首联说梅花这样瑰丽的风姿,本来应该充任瑶台上的琼玉,却不知被哪位仙人栽到了江南的山林。第一句写出了梅花的高洁,表达了作者的由衷赞叹,第二句感叹梅花由天庭到人间的沦落,表达了作者的失落与惆怅。

(2)尾联使用了借典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作者知音难觅、无人欣赏的寂寞愁苦。作者先用何逊的典故,写出了梅花找不到知音,只能在东风中独自开放的寂寞,同时,梅花的寂寞又是作者内心的写照,作者借梅花写出了自己虽才高于世,却无人赏识的寂寞愁苦。

1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无聊

陈维崧

①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②③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①秦关蜀栈:指川陕战场。陕西,古为秦地,多关隘,所以说秦关。蜀栈:为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的空中通道。②簸:这里指摇荡。③鲥鱼:属于海产鱼类,春季到我国珠江、长江、钱塘江等河流中产卵。(1)词中“愁绪”具体指词人的哪些忧愁? 答:

(2)“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答:

答案:(1)“愁绪”指作者因为战争经久不息,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而引发的深切忧虑和痛苦,还指作者这种感情无人领略、不能直接表达而引起的内心的哀婉、凄切。

(2)这句词是说,温暖和煦的春风,不该为战旗而飘摇,应该是为人们送来雪白而鲜美的鲥鱼。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争风云的和平美好的生活的盼望与向往。

2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咏柳 夏完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夏完淳(1631-1647),明末爱国文学家。明亡后,十四岁随父起兵抗清。后被捕,慷慨斥敌,从容就义。

(1)请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的角度,简要鉴赏“无限伤心夕阳中”。答:

(2)作者借咏柳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1)这首词的首句“无限伤心夕照中”在表达上和大多数咏物词的以描写为主不同,以抒情为主,抒发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在内容方面,既写“柳”因为春的即将逝去而“伤心”,又写自己因“故国”灭亡而伤心,二者合二为一。

(2)作者一方面借“柳”的经历和遭遇,书写了自己的人生遭际,表达了自己的悲伤之情,同时又以“柳”的无情,反衬出自己的多情,表达自己对明灭亡以及反清复明大业难以完成的悲哀。

2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初春

徐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金衣:指黄莺。

(1)词的前两句写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词的上片与下片在写景抒情上有何不同?请联系全词说明。答:

答案:(1)前两句写的是初春景象,芳草才冒出小芽,梨花也开得正茂盛,一片生机盎然。这两句使用反衬的手法,写出了词人在这样美好的春日,内心却充满了故国覆亡的哀伤。

(2)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寓情,用美丽的春光反衬词人的哀伤;而下片以抒情为主,情中带景,用夕阳、月痕等意象,烘托出词人的亡国之恨。

2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观 夜 潮 吴锡麒

高楼极目大江宽,为待潮生夜倚阑。隔岸忽沉灯数点,如山涌到雪千盘。鱼龙卷地秋风壮,星斗摇天海气寒。明月渐低声已歇,一枝塔影卧微澜。

(1)诗歌的前三句写的是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来写钱塘江潮水?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1)前三句写登楼待潮,极目远望,大江雄阔,灯火沉沉。既点明了题目中的“夜”字,又为下文写潮水铺垫蓄势。

(2)作者使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比如把潮水比作“雪千盘”“鱼龙卷地”突出了潮水的色彩与动态;同时用“星斗摇天”这样夸张的语句,写出了潮水的气势。

2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 恋 花 康有为

记得珠帘初卷处,人倚阑干,被酒刚微醉。翠叶飘零秋自语,晓风吹堕横塘路。词客看花心意苦,坠粉零香,果是谁相误。三十六陂飞细雨,明朝颜色难如故。(1)这首词所咏之花是哪种花?请简要分析。答:

(2)作者主要使用了怎样的描写方式来表现这些花?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1)这首词描写的是秋天凋零的荷花。“翠叶飘零秋自语”一句说明这花是在秋季凋落的,其他的“横塘”“三十六陂”等说明这种花的生长环境为水塘之类,由此可推知作者所咏之花为秋天的残荷。

(2)作者主要使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残荷的,“翠叶飘零”“坠粉零香”等正面写出了荷花的凋零之景,而“词客看花心意苦”一句又从词人的感觉写出了残荷的凄楚;“明朝颜色难如故”则从想象的角度写出了残荷更加不堪的景象。

2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亭怨慢·雁

朱彝尊

②③④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⑤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①朱彝尊,明末清初诗人、学者。明亡后从事反清复明斗争,失败后生活陷入困顿,后以布衣应博学鸿词考试,授官翰林院检讨,不久就被罢免。②俦侣:伴侣。③紫塞:指长城。此处泛指北方塞外。④金河:指秋空。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所以称秋空为金河。⑤一绳云杪:形容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天边。杪:梢。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秋雁的?试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答:

(2)作者借秋雁这一形象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①从静态的角度写,群雁憩息时,“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②从动态的角度写,雁阵飞行时,如“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③从心理角度写,如“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2)作者借秋雁这一形象,托物言志,以雁喻人,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悲,感叹他的人生之苦。秋雁的迁徙,正是词人人生漂泊的写照;秋雁的惊疑,正寄寓了词人生活的不安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梦想着能够回到自己江南的家乡,过上安定的日子的愿望。

2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张问陶

①②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①辕铃:挂在车辕上的铃。②晓征:早行出发。③“飞沙”二句:倒装句法,即“露气沉飞沙,鸡声带残月”之意。

(1)作者使用了哪些意象来写出自己的“晓行”之早的?请结合诗的颔联加以分析。答:

(2)作者十分注意炼字炼句,结合颈联,试举两例加以说明。答:

答案:(1)作者使用了“飞沙”“露气”“残月”“鸡声”等意象,来表现诗人的“晓行”之早,诗人来到野外,觉得空气清新,原来露水把空气中的灰尘都凝住,一轮残月还高挂天空,远处传来断续的鸡鸣声。

(2)这首诗十分注意炼字炼句,如颈联中的“逾”“折”二字,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因越行越远而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越来越强烈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伤;在句法上,这两句对仗工整,而且上下文之间构成了因果关系,形成了“流水对”。

2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村庵即事

张可久

掩柴门啸傲烟霞,隐隐林峦,小小仙家。楼外白云,窗前翠竹,井底朱砂。五亩宅无人种瓜,一村庵有客分茶。春色无多,开到蔷薇,落尽梨花。(1)曲的第一句中的“啸傲烟霞”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答:

(2)这首曲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1)“啸傲烟霞”一方面说的是屋舍主人的潇洒,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屋舍主人与一般村夫的不同。“啸傲烟霞”给人的感觉是气质高雅、飘逸,像这类词句用在一般村夫身上显然是不适合的,所以这一词点明了居住者的隐士身份。

(2)这首曲刻画了一位生活潇洒、性情高雅、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隐士形象。他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山村里,整天与山水、云竹相息相伴,同客人一起煮茶品茗。既不需要关心农田耕作,也不愿意关心时光的流逝,超凡脱俗,无忧无虑。

2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 耶律楚材

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松桧丛中疏畎亩,藤萝深处有人家。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

(1)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阴山”的形象特征。答:

(2)作者使用哪些手法来描绘阴山?请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1)它寒冷非常,八月就铺满了雪花,让人一望就感到炫目;它高耸险峻,同时又不乏俊俏,明月照临,云霞缭绕;它充满生机,这里同样可以看到“畎亩”“人家”,有着人类活动的踪迹;它气势非凡,横空出世,江南的群山根本不能跟它相比。

(2)作者使用了夸张、对比、化静为动、烘托等艺术手法来描绘阴山。“插天”“擎海”“横空”等词语都是适度的夸张,很好地展现了阴山的磅礴气势;尾联又把它和江南群山相比,突出了它的不平常;颔联中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写出了阴山的俏丽;颈联则用“松桧”“畎亩”“藤萝”“人家”烘托出阴山的勃勃生机。

第二篇:《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八、实用类文本阅读二新闻、科普文章等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新闻、科普文章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宇宙是唯一的吗?

吴炎

上世纪7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即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宇宙之一,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到了80年代,现代宇宙学中的某些理论则证明,这样的“平行宇宙”的确可能存在。近年来,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个“宇宙”在我们的宇宙中遗留的痕迹,他们认为有可能证明了多元宇宙的存在。

“宇宙膨胀”产生更多宇宙?

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转瞬即逝的超高速扩张阶段,科学家将这个阶段称为“暴涨宇宙”模型。简单地说,就是宇宙在极其短的时刻(远小于1秒),将其体积瞬间扩大,就像吹气球一样。而如果膨胀的速率稍微改变一点儿,那我们的宇宙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因此,许多科学家开始怀疑“暴涨宇宙”模型。他们提出,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空间,更贴切的说法是类似一个泡沫,在宇宙之外还存在无数个泡沫,也就是说,存在无数个宇宙。所有的宇宙有着同样的或者说类似的机制进行各种限制,每个宇宙都经历了一次大爆炸,他们都是在大爆炸中诞生,并且存在着相同的物理定律。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宇宙都能“存活”下来,只要将大爆炸的“参数”进行细微的调整,各种宇宙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了。

多元宇宙论的观点

支持“宇宙永恒膨胀论”的科学家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只是一个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不管是我们的宇宙还是其他的宇宙都处于不停地膨胀当中,同时之间也有更多宇宙产生,此论点也被称为“多元宇宙论”。其他宇宙的特性与我们存在差异,但与我们所处的宇宙共存。虽然宇宙膨胀说仍然没有切实的理论模型,但理论表明,的确可以有若干宇宙以不同的速率同时膨胀。在这个更为广大的“多元宇宙”中,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极渺小的一个单元罢了。其他的宇宙中可能无法产生银河系、恒星、行星和生命,甚至根本无法产生物质。然而我们所认为的必备条件也许并不唯一,同时修改若干常量或定律,组合得出的物理学定律体系与我们的条件大相径庭,但却可能营造同样适于生存的和谐世界,甚至可以有生命在其中诞生。

另一个“宇宙”被发现的证据

不久前,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称已经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另一个宇宙的证据。他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神秘的同心圆现象,可以认为宇宙诞生之前还有宇宙,并且提供了在前一个宇宙中所发生事件的痕迹。根据他的研究报告称,一共发现了12个同心圆辐射“印迹”,其中有5个圆具有特别的意义,分别对应着宇宙演化历史上5次大规模的事件。出现星系团附近的神秘“圆环”的变化幅度在背景辐射上看却显得非常低。因此研究人员似乎开始抛弃“暴涨”宇宙模型,“暴涨”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中,并在将来会继续膨胀直到一个临界点,这种宇宙模型不仅有开端,也有结束。

这一发现并非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大爆炸可能发生过很多次。科学家们解释说我们生活于一个“循环”的宇宙中,当我们的宇宙终结,标志着一个“世代”的结束。但是它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这样永恒循环。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大爆炸每一万亿年发生一次,每一次都伴随着新物质和新辐射的产生,并形成新的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我们不过是最近一次循环的产物。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运用吹气球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暴涨宇宙”,但科学家对其类似泡沫的怀疑,意在说明宇宙之外还存在无数个宇宙。

B.科学家都认为,宇宙都处于不停地膨胀当中,产生更多宇宙,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极渺小的一个单元罢了。

C.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12个神秘的同心圆现象,提供了前宇宙发生事件的痕迹,因此说宇宙大爆炸还存在另一宇宙。

D.“暴涨”理论认为宇宙将会继续膨胀,但并非否定大爆炸理论,大爆炸发生一次,就会结束一个旧“世代”催生一个新“时代”。

E.因为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所以大爆炸每一万亿年发生一次,每一次都有新物质和新辐射产生,并形成新的星系以及生命等。

解析:C应是“爆炸前还存在另一宇宙”;B以偏概全,这是支持“宇宙永恒膨胀论”的科学家的认识;E强拉因果。

答案: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2.文章为什么在第一段中较为详细地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一些科学家的观点? 答:

答案:①说明人类对宇宙的研究从未停止。②说明很多科学家都持有“多元宇宙”的观点,借此引出下文中一些关于这一观点的假说。③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说法会使读者更为信服。

3.作者将标题取名为“宇宙是唯一的吗?”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

答案:①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容易引发读者思考,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②标题是“宇宙是唯一的吗?”,而正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宇宙的多元化”,标题和正文形成了一种一问一答的结构形式。

4.根据文意,你认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证明多元宇宙的存在? 答:

答案:不可以证明。①这些成果是科学家的一种推理,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是没有经过全面的检验,也没有形成被所有人认可的理论。②多种研究成果虽然都承认“多元宇宙”的存在,但是科学家们所认为的“多元宇宙”的存在形式是一样的。这些研究成果之间的抵触或对立也表明了他们成果的不可靠性。(若答“可以证明”,言之有理亦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为什么死后没有灵魂?

方舟子

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灵魂不灭、死后有来生,至今仍有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对这个问题,中外思想家都曾从常识、逻辑的角度加以驳斥。比如晋朝阮宣子不相信人死后会变鬼,他的反驳角度很独特:声称见过鬼的人说鬼魂穿着生前的衣服,难道衣服也有鬼吗?

东汉王充也曾反驳过,如果死后灵魂不灭,死去的人要比活着的人多得多,现在应该到处都是鬼了。

古人说的灵魂,有时指的是我们今天说的意识、精神、心理活动,那是大脑生理活动的结果,是物理、化学反应的产物,并不能脱离大脑而存在。人一死,大脑活动终止,意识丧失,所谓的灵魂也就跟着消失了。这是灵魂不存在的科学依据。但是也有人试图用科学实验证明灵魂的存在。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个实验,有一个美国医生称了人死亡的那一瞬间的体重变化,发现少了21克,于是认为人不仅有灵魂,而且灵魂的重量是21克。这个实验是美国人邓肯·麦克杜克尔早在1907年做的,以后并没有人能够重复出来。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实验结果毫无意义,那么小的重量差异可以被当成是测量误差,或是人死时某些生理变化(例如水分丧失)的结果。

有的死后有灵的实验则纯属捏造。有一个流行颇广的故事说,某国科学家在一些绝症病人的身上做实验,用电脑把他们的脑电波转化成文字记录心理活动,在他们死后收到了他们从另一个世界发来的信息。这个故事也仅仅是个故事,而且是编得很拙劣的故事。人的脑电波并不编码人的心理活动信息,不存在能够把脑电波转化成文字的技术,否则审问犯人就简单了。何况人一死,脑电波活动也马上停止。

有的人相信死后有灵,是因为他们通过灵媒、巫婆能和死去的亲人交流,觉得灵媒、巫婆描述的那个人与他们记忆中的亲人惟妙惟肖。其实那不过是一种骗术,灵媒、巫婆通过察言观色、诱导性问答、事先派托儿踩点或套话等技巧,再通过营造神秘兮兮的气氛施加心理暗示,让你相信了你愿意相信的,和算命是一样的道理。

近年来关于濒死体验、灵魂出体的话题很热,也让一些人相信了人死后有灵。2010年上映、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美国电影《从此以后》就借一个“科学家、无神论者”的口,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相似的濒死体验,以说明这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然后再通过神化一个很灵验的灵媒来宣扬死后有灵。但是,即便濒死体验是真实存在的,那也不能用以证明灵魂的存在,只不过证明人在濒死时大脑经历了相似的神经生理变化,产生了相似的幻觉。事实上,通过一些实验,例如服用某些药物、人为制造大脑缺氧、对大脑某个部位施加电磁刺激,也能够让实验对象产生与濒死体验、灵魂出体类似的幻觉。

相信人死后有灵魂,与相信人是万物之灵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对人类过度自恋的产物。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甚至连太阳系的中心都不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是数十亿年地球生物进化的偶然结果。生物的进化能够产生发达的大脑、高超的智能、复杂的精神活动,却不可能产生没有物质基础的灵魂。人类只是地球上亿万个物种中很成功、但也并不神奇的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特别是类人猿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类人猿不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都与人类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它们也是有感情、有语言能力、能推理的智能生命。如果人死后有灵魂,那么就没有理由不认为类人猿死后也有灵魂。那样的话,天堂、地狱不仅要充斥着自古以来死去的人们,还要充斥着自古以来死去的猩猩、大猩猩、黑猩猩,更要充斥着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上各个阶段的猿人。而如果相信类人猿有灵魂,那么其他的灵长类呢?其他的哺乳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呢?植物、单细胞生物呢? 当然,对许多人来说,相信人死后有灵,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但是相信人死后无灵,并不因此就让人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中外思想家都曾从常识、逻辑的角度对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人对灵魂不灭、死后有来生的深信不疑加以驳斥。

B.古人说的灵魂,有时是指我们所说的意识、精神、心理活动,存在于人的大脑,其实它是大脑生理活动即物理、化学反应的产物。

C.灵媒、巫婆通过察言观色、诱导性问答、事先派托儿踩点或套话等技巧,以及神秘兮兮的心理暗示,使人们相信死后有灵。

D.相信人死后有灵魂,是过度自恋的结果;科学证明,人类是地球生物进化而成的偶然结果,大脑发达、智能高超、精神复杂。

E.实验证明,服用某些药物、人为制造大脑缺氧、对大脑某个部位施加电磁刺激,也会让人产生灵魂出体的濒死幻觉,即濒死体验。

解析:C原文是说“使有些人相信死后有灵”;A驳斥的不仅是对灵魂不灭、死后有来生“深信不疑”的这种表现,更包括“灵魂不灭、死后有来生”这种认识;且原文中是说“深信不疑”的人是“至今仍有很多人”,而并非是“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人”;E原文没有承认“濒死体验”的真实存在,只是一种假设;原文说的是“能够让实验对象产生与濒死体验、灵魂出体类似的幻觉”,是“类似”而已,而且不承认“灵魂的存在”。

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

6.令人相信“人死后有灵”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

答案:①受人类自古以来“灵魂不灭、死后有来生”的传统观念的影响。②误信他人所做的“人死后有灵”的毫无科学根据的实验。③灵媒、巫婆等人用一些技巧使人们相信能与死去的亲人交流。④近年来关于濒死体验、灵魂出体的话题推波助澜。

7.在作者看来,古今之人很多都“相信死后有灵”的思想动机和思想实质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

答案:(1)思想动机:获得一种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2)思想实质:是人类过度自恋的产物,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8.作者在文末说“相信人死后无灵,并不因此就让人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谈谈你的看法。答:

答案:①既然死后没有灵魂,人们就要对现实生命更加珍惜,让生命之火在熄灭之前烧得更旺更亮,升华生命存在的意义。②人死后没有灵魂,但可以有活在世上时创造的美德、美行、美言等传世,使自己的“精神”灵魂不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全球大脑”将征服人类?

沈致远

全世界的电脑科学家们正在考虑一种可能性: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产生“全球大脑”——一个由全部联网电脑所构成的高级人工智能,它比人类的大脑更聪明,最终将征服人类,我们都将沦为它的奴隶!电脑征服人类的神话并不自今日始,早在电脑发展的初期就有人提出过。他们预言,当电脑中的计算和存储单元的总数超过了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总数时,就会比人更聪明,它们会悄悄地改进功能,繁殖后代,不断进化,建立起专门为之供电的核电站„„总之,电脑越来越不依

赖于人类,最终电脑族开会决议:人类已无用处,可以将之消灭,或者当宠物养起来!这种说法除了成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题材以外,并未受到学术界的认真关注。

这次的神话与上次的不同,不是单个电脑而是亿万个联网的电脑联合起来征服人类。事情的起因是最近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人工智能专家海拉恩宣称:“电脑联网即将觉醒,最终将成为‘全球超级生物’的神经中枢,而我们人类将成为其中的微小零件。”他的学生玻伦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发展出一种“分布智能系统”,这种系统能自动地连续更新网络单元之间的联系。在传统的网络系统中这种联系是在设计时就固定了的,玻伦使电脑网络在频繁使用的单元间增强联系。同时撤销不常用单元之间旧的联系,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动态系统。

人类大脑的思维过程也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实现的,也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动态系统。而且全球联网的电脑数以千万计,其运算速度、记忆容量及所存贮的信息量都远远超过人类的大脑。就凭这些,海拉恩才敢口出狂言。

电脑联网形成的“全球大脑”会不会比人类的大脑更聪明?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聪明是什么。聪明有好多种,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式聪明,有“天马行空”的联想式聪明,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式聪明,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斗智式聪明,有“穷根究底,见微知著”的学者式聪明,有“洞察世情,大智若愚”的哲人式聪明„„大体可分为两类:对个别事物的小聪明和对整体的大聪明。就小聪明而言,用不着联网,单个的电脑就已经可以比人类的大脑更聪明。IBM的“深蓝”电脑不是已击败国际象棋冠军了吗? 小聪明与大聪明,两者迥然不同,区别在于目标之设立。小聪明的目标是事先设定好的,电脑只要一门心思地去追求就是了。大聪明则不然,要统筹全局自己来设定目标。对现有的电脑而言,这不好办,关键是它没有自我意识,科学家对自我意识的形成及其机制尚不了解,还无法使电脑具有自我意识,所以在大聪明方面电脑尚无法与人类的大脑相比。

联网的电脑会不会自行发展出自我意识呢?这个问题很重要,不妨听听各种不同的意见: “大脑是肉(细胞)做的,石头(硅片)做的电脑不可能有自我意识。”这个反对意见不能成立。自我意识属于信息范畴,细胞和硅片只是信息的不同物质载体,经验证明相同的信息过程可以借助不同的物质载体进行。

“玻伦的工作并无新奇之处,海拉恩小题大做,故弄玄虚。”是的!早在五十年前控制论就提出了“自组织系统”,即一种能不断自我更新的动态系统。玻伦只是将之应用到网络而已,他的“分布智能系统”虽然对网络技术有用,但离自我意识还差十万八千里。

“不管电脑网络怎样先进,它只是提供条件,自我意识的形成还需要通过历练。”此话有理!历练需要时间,人类文明经过了几千年的积累,电脑网络即使能发展出自我意识,也非一朝一夕可成。历练需要社会交往,电脑网络如何进行社会交往?“可以和人交往啊。”当然可以!但这样人就不是“零件”或“奴隶”了。

电脑网络在尚未形成自我意识以前,还不可能超越人类的大聪明。即使出现了“全球大脑”,它应该会选择与人类大脑共生互补。

假设电脑网络确实具备了超越人类的大聪明,它会不会征服人类呢?光靠聪明是不能征服的,还要靠能控制物质和能量的实力。电脑网络真的要想征服人类,还需要积累实力,在积累过程中变数仍多。万物之灵总会想出办法来的,人是不甘心当奴隶的。

所以我至今仍然坚持:电脑联网这个神经系统绝不能有一个统一的大脑。人类曾经领教过独裁者的统一大脑,更何况面临的是毫无人性的“全球大脑”。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可能情况下,一个由全部联网电脑所构成的高级人工智能——“全球大脑”,将会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最终将征服人类。

B.学术界并未关注早已有之的电脑征服人类的神话——将人类消灭,或当宠物养起来,科幻小说家却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

C.控制论早在五十年前就提出了一种能不断自我更新的动态系统。玻伦的“分布智能系统”离自我意识相差得非常远。

D.历练需要时间,人类文明经过了几千年的积累,电脑网络即使能发展出自我意识,也并不是一日之功,很可能遥不可及。

E.尽管电脑网络在积累实力的过程中变数多,但只有确实具备了不断积累的能控制物质和能量的实力,才会征服人类。

解析:B“并未关注”说法绝对化,应是“并未认真关注”;D说“很可能遥不可及”于文无据;E“只有„„才„„”使用错误,将必要条件说成了唯一条件。原文说“光靠聪明是不能征服的”,这说明除“具备了不断积累的能控制物质和能量的实力”外,“聪明”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需要依“靠”的条件。

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

10.作者为什么认为电脑网络不会征服人类?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①电脑网络要征服人类,需要形成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的形成需要历练,历练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又需要和人类交往。②即使出现了“全球大脑”,它应该会选择与人类大脑共生互补。③电脑网络要征服人类,光靠聪明是不行的,还需要积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变数。④人类曾经领教过独裁,是不甘心当奴隶的,在“全球大脑”面前不会坐以待毙。

11.第五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1)语言准确严谨,如“大体可分为两类”“就小聪明而言”等说法使判断更严谨准确;(2)引用古诗词和成语,如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等,使语言在严谨之外,具有文采,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3)运用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如反问句“IBM的‘深蓝’电脑不是已击败国际象棋冠军了吗?”的使用,使论述更吸引读者,更加有力。

12.你认为海拉恩提出的“电脑联网即将觉醒,最终将成为‘全球超级生物’的神经中枢,而我们人类将成为其中的微小零件”的预言有没有意义?请结合原文和自己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答:

答案:示例一:没有意义。海拉恩小题大做,故弄玄虚。早在五十年前控制论就提出了“自组织系统”,即一种能不断自我更新的动态系统。他的学生玻伦只是将之应用到网络而已,玻伦的“分布智能系统”虽然对网络技术有用,但离自我意识还差很远。再者,即使电脑拥有了自我意识,要征服人类也有许多困难,人类也不会坐以待毙。

示例二:有意义。这是一种忧患意识,有利于人类提前防备可能到来的危险,做到有备无患。虽然电脑联网目前对人类还不能形成威胁,但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性。即使人类有绝对的把握掌控电脑,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需要这种忧患意识。(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可爱基因的陷阱

冯志华

可爱的娃娃像美食、性、毒品一样能让人产生快感,猫和玩具动漫开发商都知道如何利用人类爱婴儿的基因。

脑袋圆圆,眼睛眨眨,脸颊胖胖,四肢肉肉,再加上举止笨笨,如果婴儿有了这些特征,相信任何看到他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怜爱之情。

放眼自然界,人类对后代的抚养最为艰难。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二十几年如一日的爱与精力付出,才能使其自立于社会。婴儿长得那么可爱不是为了获得大人的爱,而是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幼年阶段是人生长最为快速的时期,大脑袋圆圆是为大脑的成熟预留空间;四肢肉肉是为身体的生长留有余地;而举止笨笨,则是因为小孩子对自身肌肉的控制还不太娴熟。

虽然婴儿的可爱特征并非有目的地进化而来,但这些特征让成人心生爱意,这种感觉却是进化的结果。进化学家猜测,对那些具有可爱特征的婴儿,大人们可能更有意愿去保护照顾。

7月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报道了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的发现,他们为进化学家的猜想找到了神经学上的证据。在实验中,科学家让受试女性观看一些可爱的娃娃照,同时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受试者的脑部。研究发现,娃娃照中的可爱特征越多,这些女性大脑中的“奖励中枢”就越兴奋。此前研究者观察到,这一区域也可以被性、美食或可卡因类药物所激活,因此他们认为,人类“育婴冲动”的动力源泉正是奖励中枢产生的欢快感。

这些欢快感的威力如此之大,甚至能让人归还捡到的钱包。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研究者在爱丁堡的大街上随机丢了240个钱包,里面没有现金,不过装有钱包主人的地址信息。根据分组的不同,钱包里还分别放有婴儿、小狗、全家福及老年夫妇的照片。经统计,最终有42%的钱包被归还,但婴儿照片组的钱包归还率高达88%,而小狗照片组的归还率位居第二,达到了53%。主持研究的科学家表示,人类关爱后代是本能,但看到婴儿照片居然会有这样的作用,科学家们还是觉得有点意外。

在这个实验中,装有小狗照片的钱包归还率也很高,这说明人类对可爱特征的喜爱已跨越了物种界限。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选择可爱的大熊猫作为会徽,或许就有唤起人们关爱之心的作用。人们对宠物猫狗无以复加的喜爱也是明证之一。饥饿的宠物猫甚至会利用这一点向主人索取食物。英国苏赛克斯大学的行为生物学家发现,饥饿的猫咪在寻找食物时会改变自己惯常的“喵喵”声,加入一种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科学家邀请了50位养猫经验不同的志愿者参与了研究。当聆听了饥饿猫咪的叫声后,75%的志愿者——包括一些从未养过猫的人——都认为这种叫声听起来很急迫。另外,研究者发现饥饿猫咪的叫声中还包含了一些频率为27赫兹的高频声音,这样的高频率有利于声音传播得更远。

嗅觉灵敏的商家利用人们的这一特性,开发了大量的可爱系列产品,动漫人物更是可爱泛滥的“重灾区”。譬如泰迪熊,在上市之初它的外形与一只小熊很相近,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脑袋变圆,额头变宽,眼睛变大,四肢变粗,越来越具有婴儿的可爱特征。与此相对应的是,泰迪熊的销路也越来越广。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米老鼠、蓝精灵、机器猫等许多动漫角色共同经历了一次自然选择:可爱到极致,“萌”不晕人死不休,才是它们的进化终点。

(选自《新世纪周刊》)1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从能让人产生快感这一点看,可爱的娃娃与美食、性、毒品一样,都有这个功能。猫和玩具动漫开发商利用这一基因开发出了产品。

B.科学家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受试女性的脑部,从神经学上找到了“具有可爱特征的婴儿,大人们可能更有意愿去保护照顾”的证据。

C.欢快感的威力很大,甚至能让人归还捡到的钱包。这并非夸张,实验表明,人类关爱后代是本能,但科学家们还是觉得有点意外。

D.物以稀为贵,大熊猫已成为世界珍品,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选择大熊猫作为会徽,就是希望人们珍惜这一仅存的稀有物种。

E.泰迪熊在上市之初,它的外形与小熊很相近,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脑袋、额头、眼睛、四肢越来越具有婴儿的可爱特征。

解析:A“这一基因”指代不明,从选项本身找不到具体所指。从原文内容看,“这一基因”应是指“人类爱婴儿的基因”。C从原文看,“科学家们还是觉得有点意外”的应是“看到婴儿照片居然会有这样的作用”,而不是“人类关爱后代是本能”。D把着眼点都放在稀有上去概括分析是错误的,原文是从“人类对可爱特征的喜爱已跨越了物种界限”的角度对大熊猫的可爱以及人们的关心作说明的。

答案: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14.作者写“放眼自然界,人类对后代的抚养最为艰难”这一段的目的是什么?简要回答。答:

答案:作者写这一段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并让大家认清两个事实:婴儿的可爱特征并非有目的地进化而来,但是人类爱婴儿的基因却是进化的结果。

15.作者引用美国、德国科学家和英国研究者的研究实验结果,是想说明什么问题?简要回答。答:

答案:①说明大人们更有意愿保护照顾具有可爱特征的婴儿。②说明人类对可爱特征的喜爱已跨越了物种界限。

16.本文的题目“可爱基因的陷阱”很有趣味,作者将“可爱”和“陷阱”放到一起来用是否矛盾?请结合全文探究。答:

答案:不矛盾。作者在文中主要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基因,即人类爱婴儿的基因,这里所说的婴儿是可爱的,当然基因也可爱,所以称为可爱基因。但是,作者同时也披露了嗅觉灵敏的玩具动漫开发商利用人类爱婴儿的基因特性,开发大量系列产品,造成可爱的泛滥的事实。因此,毫不讳言这里的“陷阱”就是温柔地陷害人的圈套,一些开发商就是借助于这种可爱的基因设置这种温柔的陷阱,把控消费者,推销自己的产品。可爱与陷阱并用并不矛盾。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名人访谈录之莫言

李扬锋

(2012年12月16日,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接受“名人访谈录”洋洋专访)洋洋:莫言老师,欢迎您来到“名人访谈录”。我也知道您这个时候特别忙,也特别累。莫言:是很累,但接受采访已经成了我的义务。这都是诺贝尔文学奖惹的祸!洋洋:那诺贝尔文学奖有错吗?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本身没有错,只是我们国人对待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错了。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奥运比赛不一样,奥运会你得了奖,得了冠军,你就真的是世界第一了!但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却不能说你就是最好的,你的作品就是最好的。有可能一个什么奖都没拿到的,他比你更是一个好的作家,他的作品也比你的更好,这都不一定。所以对待诺贝尔文学奖不必盲目的迷信。

洋洋:那您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了什么呢? 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说明这个作家是个好作家,作品也是值得一读的,仅此而已。

洋洋:在没有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您认为自己是个好作家吗? 莫言:那当然,我首先是个好作家,所以才有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当然,在中国好作家绝对不止我一人,我也不敢说自己就是最优秀的。

洋洋:莫言老师,您太自谦了!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人们每做一件事情必定是想要得到什么,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读了它没有什么好处,也没有什么坏处,那文学作品到底能带给读者什么呢?读者又为什么去读文学呢? 莫言:我想这因人而异吧!阅读是不能用功利的思维去看,它可以不为什么而存在,就为享受阅读本身。一个人可能仅仅因为喜欢阅读所以就去阅读,一部作品可能会唤起读者对童年的美好记忆,也可能会勾起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还可能会让他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反省,或者对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或者让他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所有这一切的感受与体验,都只有在阅读之中才有,不可能是因为有这些感受与体验所以才去阅读的。它不像学习目的那么明确,为了考文凭、评职称、或者为了找份好工作,它就像是看场电影,消遣、娱乐、寻找精神的慰藉,看之前可能对影片一无所知,看之后才有了对影片的观感。

洋洋:我一直觉得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得很极端,比如对历史人物好与坏的评价、对圣贤的膜拜与打倒、对经商的压制与推崇、或是传统文化的要与不要、再或是文学艺术的崇高与一文不值,真可谓要么捧上了天,要么踩在脚下,哪里还有理性可言? 莫言:纵观中国的历史,这些非理性的极端声音的确是存在的,而且甚至某段时期内,它会成为一个社会主流的声音。但是不可否认,一个社会的全部声音里,一定有理性声音的存在,当然也会有非理性声音的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积累,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大众,我想最终一定会接受理性的声音。如果把非理性的极端思想比作是某个疾病,我们的祖父、父亲、加上我们自己,三代人有可能会得同一种疾病。虽然祖父的病已经治好了,父亲的病也已经治好了,但是我们还是有可能会得这个病。

洋洋:那人类的经验对后人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莫言:我们不能因为三代人得了同一个疾病,就否认经验的作用。我想历史经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面对历史经验的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贤臣告诫君王以史为鉴,但贤臣被杀,君王残暴不仁,最后弄得国破家亡,这难道是历史经验没有作用?这只能怪君王昏庸无知吧!洋洋:可以与我分享一下您满意的事吗? 莫言:噢,比如我拿诺贝尔文学奖就很满意啊!洋洋:是不是不管内心多么强大、多么坚定的人,都希望能得到社会肯定性的喝彩? 莫言:应该是的吧。一个内心足够强大自信的人,他可能会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执着地坚持自己,这个时候他可能不会去想要鲜花掌声,但是当鲜花掌声来了,他应该会高兴的。

洋洋:有没有拒绝鲜花掌声的? 莫言:当然有,当鲜花掌声是糖衣炮弹,那就一定得小心,能拒绝就拒绝。

洋洋:这就是佛教中的大彻大悟吧?好的,莫言老师,谢谢您!

(选自《新浪读书》)1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记者没有直接将问题摆在莫言的面前发问,而是非常巧妙地顺其自然地引申到所要访问的话题或主题上去,非常默契。

B.莫言对待他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是真诚的,他认为奥运冠军,是真的世界第一,而自己的文学作品却不是真正的第一。

C.对于“阅读文学作品”,莫言给出了这样的回答:阅读不能带有功利的思想,也不要冠以“为什么”,应该去享受阅读本身。

D.在中国人是否理性的问题上,莫言坦言非理性的存在及其主流性,但他又肯定其理性的存在,并以三代人得病做例子说明。

E.莫言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只是“满意”,对于鲜花掌声则认为需要内心足够强大自信,不顾别人反对,执着坚持自己。

解析:E应是“对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B“自己的文学作品却不是真正的第一”说法错误,原文要表达的是“不必盲目的迷信诺贝尔文学奖”,“ 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却不能说你就是最好的”是一种较为谦虚的说法;D“非理性的存在及其主流性”错误,原文说的是“甚至某段时期内,它会成为一个社会主流的声音”。

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18.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答:

答案:①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认识;②对当前文学阅读的态度与看法;③如何看待中国人对事情的极端态度;④心灵感受的分享。

19.莫言是一个怎样的作家?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

答案:①对待奖项有正确态度,相信自己,但也不轻视别人;②理性对待文学,肯定经验的作用;③信念坚定,淡泊名利,拒绝诱惑。

20.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文学作品瞬间成了热销商品,许多人此时才认识了莫言,更有人试图买断莫言的作品进行影视改编。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答:

答案:我认为这是一种很不理性的行为。无论莫言获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都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他创作的作品一直在社会上存在,并影响着广大读者。那些只因莫言获奖才去认识与阅读莫言作品的人,是带着功利心理与跟风心态对待文学的,并不是真正的文学爱好者。文学需要多一点理性,少一点功利。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互联网反腐热情如何纳入法律程序之中

范传贵

①针对网帖爆料的广东深圳龙岗街道办南联社区干部周伟思“坐拥20亿资产 ”一事,11月27日,龙岗区监察局牵头区相关部门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就此事展开调查,并暂停了周伟思的职务。

②在“坐拥20亿资产”的网帖被广泛关注后,当事人周伟思向媒体大吐苦水,自称遭人污蔑。他表示自己早已知道发帖人是谁,因为之前的一次拆迁工作,一些人和开发商发生了矛盾,转而针对他发起网络攻击。而对于自己名下的大量房产,他表示自己在到社区工作前,是开发公司做生意的,房子大部分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的。

③对于周伟思的辩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不能完全否认其可能性。“‘网络反腐’要是没有利用好,很可能就会沦为打击报复、党同伐异的工具,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很多地方发生过;也有人认为,互联网反腐倡廉具有广场效应,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中国的腐败现象。”

④“而出路就在于将其内化为一种体制内的反腐制度。”乔新生说,“互联网在反腐败的过程中充其量只能扮演‘线索提供者’的角色,而无法从根本上打击腐败分子。正确的做法是,把互联网络使用者高涨的反腐败热情纳入法律程序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向反腐败机构反映问题,然后通过正式立案调查程序,发现并且解决问题。”

⑤他向记者举了香港廉政公署的例子:“香港几乎没有‘网络反腐’这个概念,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市民更多地能够通过正常举报程序来反映问题,如果反映了24小时内没收到回复,可以投诉;另外,如果在网上发表的信息稍有不实,市民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⑥乔新生说:“只有把互联网反腐的热情逐渐地纳入到法律程序之中,才可以确保我国反腐倡廉有序推行。”

⑦ “反腐倡廉走向制度化、法制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包括网络反腐,我们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和进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将“网络反腐”纳入制度程序,才能进一步地去完善相关法律,对它进行规范。

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也曾对此发表过看法,他认为针对网络举报,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建立相关的机制:“什么样的问题,给出什么样的机制来组织调查研究,应该把它制度化;如果是诬陷,他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两方面都给予规范,既保护监督人的权益,也对监督人本身发帖行为进行规范。”

⑨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纪检监察领域已经建立起了一些针对互联网举报的反应机制。比如在处理雷政富案件中,重庆市纪检监察部门之所以能够快速反应,是因为近些年来中纪委要求全国各地的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专门的互联网络信息搜集反馈系统,正是这套系统让重庆市纪委搜集到网络信息后,可以迅速启动有关反腐败的预警机制,并且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公之于众。

⑩“但仍有需要完善之处。”乔新生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现有的举报系统与互联网的举报模式相结合,“一方面进一步将互联网举报纳入制度体系,另一方面,现有的举报系统也应借鉴‘网络反腐’经验,充分重视举报信息的特殊性,为当事人匿名举报建立更加快捷的通道和反应机制。”

(选自《法制日报》,有删改)2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乔新生认为,不能否认周伟思的辩解,要利用好“网络反腐”这一途径,避免将沦为打击报复、党同伐异的工具。

B.乔新生认为“网络反腐”只能提供线索,无法从根本上打击腐败分子,应该将其内化为一种体制内的反腐制度。

C.反腐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即反腐机构首先要正式立案,调动“网络反腐”热情,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反映发现的问题,并去解决。

D.本文并未否定“网络反腐”,而是要将其纳入制度体系,也希望现有举报系统借鉴“网络反腐”经验,建立更快捷的反应机制。

E.乔新生向记者举香港廉政公署的例子,意在说明香港不允许“网络反腐”,否则追责,必须通过正常举报程序来反映问题。

解析:A原文是说“不能完全否认”;C这个法律程序有误,应该是调动网络反腐热情,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向反腐机构反映问题,然后反腐机构进入正式立案调查程序,由反腐机构进行处理,发现并且解决问题;E“意在说明香港不允许‘网络反腐’,否则追责”错误,原文举香港廉政公署的例子,意在说明“只有把互联网反腐的热情逐渐地纳入到法律程序之中,才可以确保我国反腐倡廉有序推行”。

答案: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22.目前,我国在网络反腐方面还存在哪些弊端?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

答案:①网络反腐具有广场效应,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中国的腐败现象。②网络反腐尚未内化为一种体制内的反腐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打击腐败分子。③网络反腐利用不好,有可能成为打击报复、党同伐异的工具。④对于举报不实或诬陷的现象,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追责措施。

23.作者在文中第⑤段提到香港廉政公署的例子,有何目的? 答:

答案:①介绍香港在反腐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可以启示政府相关部门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反腐;②为下文提出规范网络反腐的建议作铺垫。

24.你认为当前在我国提倡合理利用网络反腐,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

答案:①网络反腐具有快捷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有利于政府快速及时地发现腐败现象,并对其进行有效打击。②网络反腐,可以调动和保护广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加强政府对腐败现象的监察力度。③网络反腐,有利于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了解到真实民意,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三篇: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七)阶段测试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

(七)阶段测试

(二)2013-11-5答案 选择题

BCDCBAADBB

CBCACBADCBCD23、(1)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丰富;靠近东北、华北等能源输入区;铁路以贯穿大多数煤炭产地,交通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

(2)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程度,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加就业,提高收入。

(3)

(1)开矿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2)破坏地下水资源,部分地区出现地面下陷;(3)当地煤炭发电还会造成大气污染。(4)消耗大量水资源,加重缺水危机(5)三废排放增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4、(1)有利: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易受寒潮影响;冬春多风沙灾害;土壤盐碱化严重。

(2)近郊农业应以种植花卉、蔬菜为主,大力发展乳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益;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3)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增加经济收入。

25、(1)我国城市为三纵两横的发展战略格局;第二亚欧大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东部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

(2)加速非农产业向城市转移,推动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推动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3)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

26、(1)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扩大,珠江三角洲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工整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减弱;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其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国内的经济腹地范围较小,市场条件相对于长三角较差等。

(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进行技术革新,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量及进行回收利用(推广原煤脱硫技术、工业尾气脱硫处理);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污染工业(大力发展高新及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降低机动车使用量及使用频率,减轻机动车废气排放总量。

(3)控制建设用地,防治农业污染,保护基本农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等。

第四篇:2014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古诗部分)

2014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古诗部分)

—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用卷

古典诗词鉴赏

(二)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梅有感 刘因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②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注:①刘因:元初诗人,元世祖称之为“不召之臣”,此诗写于元灭南宋之时。②西湖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古人称像林逋这样的有德才而隐居的不仕者为处士。

(1)“此心元不为梅花”一句,作者说他心里挂念的不是梅花,那么他挂念的是什么? 答:。

(2)请指出诗中运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宿浚仪公湖亭(元)杨载

两两三三白鸟飞,背人斜去落渔矶。雨余不遣浓云散,犹向山前拥翠微。

(1)诗中的“斜”与“拥”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2)本诗在抒发情感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指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夜

月落江天黑,长风正怒号。灵鸡寒失次,别雁瞑呼曹。击柝征人起,鸣鸡征妇劳。

2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1)请简要分析“茸茸”“树树”的作用。

答:

。(2)本诗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山行图,作者是如何描绘这幅图的?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 风 行 [明] 刘基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1)诗中描写边关恶劣天气,起到什么作用?

答:。

(2)诗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煤炭(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铁石犹存死后心”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颔联写了什么内容?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湖斋坐雨 [清]陈曾寿

隐几青山时有无,卷帘终日对跳珠。瀑声穿竹到深枕,雨气逼花香半湖。剥啄惟应书远至,宫商不断鸟相呼。欲传归客沉冥意,写寄南堂水墨图。

[注]剥啄:拟声词,敲门声。

(1)“瀑声穿竹到深枕,雨气逼花香半湖”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2)“剥啄惟应书远至”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谒岳王墓 [清代]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

答: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2)这道诗扣题很紧,请简要分析各句是怎样呼应题目的。

答: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绮怀》(其十五)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注]红墙;指女子居所。

(1)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请简要概括。

答:

(2)请简要分析颈联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效果。

答:

何人手把经纶挽,不使云雷万里行?

[注]戽[hù]水:由两人用绳索牵引戽斗,汲水灌田。

(1)汲水抗旱保苗,而作者却说“空听”,为什么“

答:

(2)诗叶描绘的的仅仅是干旱造成的吗?请简要分析。

答:

2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杭州半山看桃花

[清]马曰璐

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飞掠酒家。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

(1)请从动静的角度赏析首联。

答:

(2)有人认为,诗的后两句诗匠心独具,不落窠臼。请简要分析。

答:

2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晴 [清]郑板桥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1)“雾裹山疑失“一句中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2)些诗题为《江晴》,诗人却先从雾雨写起,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

答:

011

古典诗词鉴赏

(二)参考答案

1、答案:(1)诗人只是借助梅花抒发感慨罢了,梅花的盛衰并不是自己人真正挂念的,诗人所要表达的是对南宋江南美好河山沦入蒙古统治者之手的悲慨。

(2)一是虚实结合,写北方的梅花为实,想象南方的梅花为虚;二是用典,用林逋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思想。

2、答案(1)“斜”写出了鸟儿欢快的身姿,“拥”写出了云雾围绕青山的神韵(2)借景抒情。本诗通过描绘雨后山间水滨清新秀美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和怡然自乐的心情。

3、答案(1)展现了一个独宿旅店,在风声、鸡声、雁声、柝声中一夜未眠,在孤独寂寞中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2)结句以景结情,描写了游子眼前无数高高的碧峰,正是这些山峰把主人公和所思之人重重阻隔,从而表现了主人公热切的思亲思乡之情。

4、答案:(1)年轻时饮酒欢聚的画面和年老时同床共眠的画面。

(2)虚写年轻时相聚的场景,实写眼前相遇的情形,并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二人之间浓厚的情谊和对人世变化的感情。

5、答案:(1)此诗通过结深山老林几户人家的描写,遭受现诗人热爱山居生活的情趣,表达了归隐的情怀。(2)白描。诗人选用了水、村、山路、树林等常见意象,用简洁的笔墨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古朴淳美的山居图。

6、答案(1)“点破”一词写出了忽然飞来的白鹭停留在碧绿的秧田之中的情景,强化了“点破秧针绿”的视觉效果,还使得整个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增添了无限灵气,顿使诗境为之生色。

(2)动静结合。先写平静如画的水田,然后写一片绿油油的秧田,忽飞来了白鹭,使得整个画面静中有动。对比强烈,碧绿的水田和白色的鸟儿使得整个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层次鲜明,先从仰视和仰视的角度描绘了从远处到近处的郁郁郁葱葱的水田春光,然后再写白鹭降落水田的细小画面。

7、答案(1)第一问:塞沙、骆驼、黄云、征鸿、风、草、山月。第二问:描绘了一种苍凉、幽旷、寂静的意境。(2)比喻。把断崖比作削铁,突出了断崖的险峻。夸张。如“鸟飞不渡”就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居庸关的高峻。衬托。用“驼声”反衬环境的寂静。(答出两种表现手法,适当赏析即可)

8、答案:(1)“茸茸”写出了春雨细密的温暖的特点;“树树”写出了枇杷大片成熟的场景,描绘出一片盎然的春意。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高兴欣喜之情。

(2)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

9、答案:(1)通过对这种恶劣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边关生活的艰苦,表现了将士们行军打仗的艰辛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将士们的同情。

(2)对比。健儿冒着北风严寒在城上守城与将军身着貂皮衣在军营里饮酒赏雪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士兵的同情和结将军不顾惜士兵的批判。

10、答案:(1)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展现了诗人舍身为国为民效力信念坚贞不变的高大形象。

(2)托物言志(或者比喻)。诗歌托物言志,以煤炭自比,寓咏怀于咏物之中,抒发了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

11、答案:(1)思路:看见异乡的花,让作者想起故乡的梅,进而想起家乡的亲人,最后想象梅花也是在等待自己归去。

(2)诗句的表层意思是写梅花绽放于冰天雪地之中,深层意思是隐喻家乡的亲人正处在清兵的铁蹄之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12、答案:(1)竹和苔都是高洁清雅之物,写竹和苔一方面衬托了梅花的高洁,另一方面深化了诗歌的意境。(2)比喻。以山中高士、月下美人比喻梅花,在风雪中绽放的梅花宛如卧雪的高士,宛如月下款款而来的美人,突出了梅花孤傲的形象。

13、答案(1)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且胸无杂念。展现了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形象。(2)一是用典,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句,写出了读书使人不断得到新的知识;二是比喻,勤奋攻读让人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

14、答案:(1)穿、逼。“穿”字写了雨声穿过竹林,进入房间,传到诗人耳中的情形,突出了雨声之大,;“逼”字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雨气迫使花把香气散满整个湖面的情形,突出了春花之盛之香。

(2)通过想象的手法,写出了诗人之孤寂之中渴望得到朋友消息的心境,反悔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314-

第五篇: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语文卷(一) 写景抒情散文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语文卷

(一)写景抒情散文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处暑(chǔ)气氛(fēn)巨擘(bò)力能扛鼎(gāng)B.请帖(tiè)骨碌(gū)炮烙(páo)泥牛人海(nì)C.裨益(bì)道行(xíng)豆豉(chǐ)羽扇纷巾(guān)D.徜徉(cháng)龟裂(jūn)楷油(kāi)沐猴而冠(g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联袂 通牒 天堑 仗义直言 B.瞋目 韶光 按摩 趋之若骛 C.凑合 文身 良宵 暗剑难防 D嘉奖 蜂拥 缉拿 世外桃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只要在泉边采撷一枝芦管,一吹起来便足够使泉水,使整个的森林吟唱,使听者屏息在夕暮的风中。②记忆中,芦花多半是生在沼泽之地,或是江畔或是湖湄,_白居易才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

③对于普通话的发音是否准确,很多同学,长此以往,就变成“走音王子”了。

A.振动 所以 不以为意 B.振动 而且 不以为然 C.震动 所以 不以为意 D.震动 而且 不以为然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谈到如何治理国家时说,“民无信不立”,表明诚信是“立政之本”。孔子又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政府有诚信,公民自然也讲诚信。B.论坛的开放、博客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人人都有“麦克风”,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

C.他每次面对那些需要他审批签字的文件,拿起笔的手就会自然发抖,因为他知道,若稍有不慎批下去,这将意味着什么? D.导演需要不断反思,我做这部影片,是为了别人?还是自己?是娱乐别人?还是自己?心里装着观众,作品呈现的东西就会不一样。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5日表示,中国奉行和平发展战略,积极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和睦邻友好的周边地区合作。

B.“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已交会对接。此次飞船上加入的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或将使未来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摆脱“尿不湿”。

C.神鹰突击队搭乘两架隐形版神鹰直升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隐秘穿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成功躲过巴基斯坦防空体系。

D.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私人飞机市场规模每年将增长20%~25%以上,10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慧因觉民抱怨他的读书声而赌气走出房门,无意中听到婢女婉儿和鸣凤的谈话,说冯老太爷要在大房和三房的丫头中挑一个做姨太太,她们都表示不愿意。(《家》)B.宝钗派老妈子送东西给黛玉,口中嚷着“宝玉和黛玉是天生的一对”,这让黛玉辗转反侧以致做噩梦,梦见自己被父亲许配给别人,向宝玉求救,宝玉向她剖心而死。(《红楼梦》)C.曹操回军攻冀州,采纳许攸之计,引漳河水灌之,结果城中水深数尺,守军又弹尽粮绝,军士饿死殆尽。曹操夺取冀州城后,许攸居功自傲,曹操下令杀了许攸。(《三国演义》)D.堕落女子巴格特生有一个女儿,发疯似地爱着自己的女儿,后来她的女儿被两个埃及女人用一个独眼、驼背、罗圈腿的畸形儿将她女儿掉包,只剩下一只小鞋,从此母女失散。(《巴黎圣母院》)

二、(9分,每小魔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情与辞(朱光潜)

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想。行文的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

下载《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教师用卷)(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教师用卷)(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