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率教学反思
税率教学反思
《税率》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
(二)里的内容,《税率》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我进行了教后反思:
(1)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首先,我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教学主题:纳税。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所学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从而自觉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后帮助学生理解税率的意义和作用。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做为公民纳税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明白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学生自学,突破重难点。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中,利用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如何自学及自学的内容。通过自学,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纳税的种类,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后,学生知道了如何计算应纳税额。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3)突出学生在堂课上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出示了几家饭店的月营业额,设计了让学生算一算饭店的月纳税额,月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月纳税总额等几个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深化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4)分层次练习。
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将巩固练习设计练习分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础练习,都是求营业税
并说明: 通常税率都是国家财政部门规定的.不同行业税率是不一样的,税率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个层次,对比练习
将奖金问题和购车问题放在一起教学的,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求实际获得奖金数是用奖金数减去个人所得税,而求购车一共要花的钱是用买车的钱加上车辆购置税。第三个层次,拓展练习
使学生明确单位“1”的重要性,并进行思想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税率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第二篇:税率教学反思
税率教学反思
税率教学反思1
《纳税与利率》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不足之处: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再教设计: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税率教学反思2
本课的内容是特定应用中生命的百分比,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
1.清除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在本课中,更多的概念,如:什么是税,什么是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是什么。这些概念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使内存更加深刻。另外,对于扩大知识到数量的学生也需要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并不密切相关,而是对于农民,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
2.灵活掌握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和利率关系;掌握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各种收入×税率;本金×利率×时间,你可以想到另外两个公式。
不足:
着重解决数学问题,忽略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在前七个问题中练习二十三个:学生在设计不同的储蓄计划时,没
有让学生感觉不同的感觉 存款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利率高于现行利率,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如存在三年,两年期比一年期利率高,但不能作为一年作为利率每年,国库券不需要支付利息税,利息收入略高于同期定期存款。
重新教学设计:
合理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现实,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
税率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教学反思《纳税与利率》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
再教设计: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税率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税率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税率》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都不知道什么事纳税。所以我让学生开始自学根据课本给出的`内容还制作了一些课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都能说出含义,如果我接着让学生说出怎样求各种税额的公式,学生们会很快的理解。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计算完税额之后,让学生说说怎么样求税率会让学生更加理解税率的含义。
税率教学反思5
百分数(二)税率
六(5)周
教学内容第10页“税率”、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8、10题,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教学反思《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 =30×0.05 =1.5(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5、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就这节课来看,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都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技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但是结果却所错了,今后还要在计算上下功夫。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
1. 应和学生充分交流,具体感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课堂上要结合实际,体现价值,具有时效性。本节课的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税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税率教学反思6
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前两天就想该找一张真的存折来导入利息问题,一直想着利息问题,结果浑浑噩噩之中,竟然跳过纳税问题而直接去教例3了,仅仅发现,已经过去了近五分钟。刚刚教学完“本金、利息、利率和存期”就紧急刹车,去教例2。本单元的总标题叫“百分数的应用”,所谓应用就是某种理论的演绎,公式应用的具体化。我认为不需要探索,需要的是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需要的是对具体问题的准确分析,用准公式,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就可以了。所以,我认为这几堂课的教学方法是以练习为主,外加对具体问题的数学化分析,完成生活问题与数学公式的对接。秉承这样的理解和思想,我展开了本堂课的教学。为什么要缴税?解释“营业额”“营业税”“营业税率”——一些学生把利润理解成营业额了——板书:营业额×营业税率=营业税。学生依据公式,完成例2的计算,教师板书和展示60×5%的两种计算方法。从自己的买车经历解释车辆购置税,现在小排量的汽车的车辆购置税已经下调到5%,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车辆购置税?”板书:车的价格×车辆购置税率=车辆购置税。怎么理解“他买摩托车一共要花多少元?”学生回答:要把摩托车的价格加上车辆购置税。然后学生独立解决。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预计练习二的`第四题将成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实际上确实是学生认识上的难点,难在哪儿呢?难在找单位“1”,或者就是如何确定缴个人所得税的那部分收入;其次是难在如何选择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对于书上的“不超过500元,超过500~20xx元的部分,超过20xx元~5000元的部分”这部分的表述我总觉得非常别扭,对他的理解要结合上面的“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这些语句进行理解。解决难点的唯一办法是教师改变表述形式,给学生一个清晰表述:对超过1600元的部分进行征税,超过部分小于等于500元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5%;超过部分在500元~20xx元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10%??把这些话制成表格就更清晰了。理解了题目的真实的意思,学生再解李明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容易的多了。接着,学生独立做练习二的第1~3题,问题又出现在第3题了。虽然在新授时,我一再强调税都是交给国家的,但不少学生用5000×20%算出来的1000元就当作张叔叔实际得到的奖金了。一经提醒,又都改正了错误。是审题粗疏的造成的问题?抑或是“实际得到的奖金”的理解有困难?还是我没有板书“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率=个人所得税”所引起的后遗症?
还是做了前面几道都是直接求税的题目而造成的思维定势?总之,教师最难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学生真实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我的学生总是给我惊喜,这也是我辛勤付出后得到的些许回报。有一学生说:“张叔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应该是15%,因为按照第4题中的征税标准可知,张叔叔的5000元成果奖,中5000—1600=3400,属于”超过20xx元~5000元,所以税率是15%——多锐利的观察力啊。第四题的征税标准只使用于工资收入,不适用于科技成果奖、彩票的奖,但教材并没有作特别说明。所以,我后来指出了两者的区别,但该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的精神还是令我感到欣慰。
税率教学反思7
折扣是指;成数是指()。
税率是指();利息=()。
折扣是指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成数是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的数税率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利息=本金x年利率x存入年限
折扣和成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举例来说,一件上衣原售价100元。
库存太多,流动资金无法周转,决定:
七折出售
这就是说:
100乘以0.7,70块钱就卖出去
0.7就是《七折》,也就是原价的百分之七十。
店家扣掉了《三成》。
看明白了吧
百分数,百分率,百分比和成数,折扣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一)含义方面:
1、百分数也叫百分率和百分比。
把两个数量的比值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如某学校去年1000名学生中有150名加入了共青团,入团人数与学生总数的比是,百分比就是,记作15%。
2、折扣是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3、成数指不带零头的整数,如五十、二百、三千等;一数为另一数的几成,泛指比率。
(二)生活应用方面:
1、百分数用于利息问题、折扣问题、盈利率问题。
2、折扣一般用于商品打折,可以是整数的八折,也可以是7.8折等。
3、成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表示,也适用于应用于表达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
不仅仅是用于商品打折。
联系:
1、折扣和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率:比如商场打八折为折扣,可换算成百分数即百分之八十。
2、成数和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率:比如我国进口车总量增加三成为成数,可换算百分数为百分之三十。
3、折扣和成数:打八折折扣即是八成成数。
扩展资料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相当于百分数。
例:一成就是10%,三成五就是35%,八成五就是85%。
方法:分数X10=成数成数/10=小数(成数除以10等于小数)成数X10=百分数折扣,指买卖货物时按原价的若干成计价,如按九成,叫九折或九扣。
如:以汇票的折扣动用银行的基金。
计算方法:单位货物折扣额=原价(或含折扣价)×折扣率。
卖方实际净收入=原价-单位货物折扣额。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会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百分号)来表示。
别名:百分率、百分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数
百度百科-折扣
百度百科-百分比
税率问题也可以转化成百分数问题来解决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百分数”是六年级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求各种百分率、成数与折扣、纳税等等,研究性学习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正是由于这方面思考,促使我运用“研究性学习”来开展这部分的思考和教学,希望通过这一实践来贯彻探究性学习理念。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实用性比较强,这一内容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开放性,在学习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更能通过实施研究性学习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3、课题介绍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研究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问题,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百分率的方法。
2、能用百分率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联系,通过调查与研究,认识储蓄的意义和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构建用百分数计算的数学模型。
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探求百分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策略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根据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计算方法,懂得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认知结构分析:
学生原有的对用分数解决问题与当前所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具有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
学习态度分析:
在活动的安排上有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画图表)等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能增进学生的学校兴趣。
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者是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经历,善于思考和同学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研究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是在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学习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数学的文化意蕴,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等价变换—数量关系的不同表述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所给的线段图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吗
生:红花是白花的50%(或);白花是红花的2倍;白花比红花多100%;红花和白花的朵数比是1∶2;红花是红白花总数的;师:可见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表达。
师:你能将下面的数量关系换个说法吗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比第二次吃的少2千克…
生: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第二次吃了这桶油的20%再加2千克…
一桶油,第一次和第二次共吃去这桶油的40%还多2千克…
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不仅给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这种运用不同类型知识表示不同数量关系行为的实质,是学生运用不同方式来表征同一个对象。
不同的表征方式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可能某种表征方式比其他方式更有效,因为不同表征能激活长时记忆中的不同事实和程序。
从问题决的角度看,重述数量关系不仅有理解题意的作用,而且这种做法的本身就是在进行解题方案的设计。
g·波利亚认为,改变已知数据或未知量,以及将两者同时改变,从而使新的已知数据和未知量彼此更加接近的做法就是在设计解题方案。
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它表示数量关系与倍数、比或分数(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表示数量关系形异而实同,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等价变换。
这种等价的变换,使问题得到重新组织,从而激活某个适当的解题知识块,如倍数知识块、比的知识块和分数知识块等,有助于学生接近或找到解题的路径。
其实,小学数学解题的过程是一个填补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空隙的过程,而这种填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持续的等价变换行为。
二、条件变换—基本解法的训练
教学片段二
师:现在我们在上面的线段图上增加一个数量—20朵,你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还是白花的朵数?你能求出另一种花的朵数吗?生1:我想将它作为白花的朵数。
生2:我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
师:你们会解答吗?师:如果将20朵作为红花和白花一共的朵数可以吗
你能根据它算出红花和白花各是多少朵吗
师:如果将条件“红花是白花的50%”换成“红花比白花少50%”,你们还会解答吗?生:…
常见的百分数问题依据解法有几种基本形式,如a×B%、a÷B%、a×(1±B%)等。
学生对这几种基本形式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解答较复杂问题的基础,其理解的程度和运用的熟练性直接影响着较复杂问题解决的效率。
通过条件变化的方式将百分数问题几种基本形式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几种题型的数量关系及其解法。
对于前面所论的等价变换而言,其最终归宿就在于解题者已经掌握的基本问题及其解法。
三、画线段图—数量关系的直观化
教学片段三
问题情境: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
20%,是第二次吃的50%。
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上面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师生交流。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生:我是将上面的话换了一种说法。
“第一次吃的是第二次的50%”可以说成“第二次吃的是第一次的2倍”,这样就好画了。
师:是啊!这样我们很容易地从图上看出第二次吃了一桶油的40%。
师:现在将条件中的“是第二次吃的50%”换成“比第二次吃的50%少2千克”,你还能画出线段图吗?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师生交流。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比第二次吃的50%少2千克”这个条件等价变换为“第一次吃的加上2千克是第二次吃的一半”,即“第二次吃的=(一桶油×20%2千克)×2”。
“画一张图”,这是许多解题高手常用的解题策略。
图形较之于文字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数量关系,使许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数量关系显现于解题者的眼前,从而使解题者易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小学生的认知主要处于具体运演阶段(2~7岁)。
其特点是外部的行为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心理运演,即是在心理上进行内部的组合、对应、分类等思维活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直观的支撑,脱离不了对图形表象的依赖。
因此,画图对小学的解题来说尤为重要。
从小学生数学学习来看,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学会解题才是最重要的。
秉持这种“学解”的教学观点,教会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直观显示数量关系的方法是一项重要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画图是解题过程中的理解题意阶段,其实质是对问题进行形象表征,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也是一种等价变换—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等价变换为一种直观的状态。
在计算成数,税率,和利率等数学题时要注意什么
任务客网站可以赚钱,
折扣率是什么,怎么算
折扣率就是(原价-现价)÷原价x100%,商业折扣是为了长期与购货商保持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而付出的代价,折扣一般多用于价格,以原价格为基础,扣除按照折扣率计算的折扣额后,得到新的价格。
一般会以此价格作为成交价格。
一家商场的服装专柜正在搞“满200元返100元”的活动,销售人员表示,“我们现在等于搞五折优惠活动,特别划算”。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所有的服装都是以“8”“9”结尾,很难正好凑够200元或者200元的整数倍。
为了算清优惠幅度,套用这个计算公式,其中,在“满200元返100元”的活动前提下,X代表消费金额,而公式中的n和a需要根据活动数额带入计算。
如果在这个活动里,消费者只买一件399元的衣服,套用该公式可算出消费者享受到7.5折。
扩展资料:
商业折扣是为了长期与购货商保持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而付出的代价,在原购买价格上给予购货商的折让,在计算价格时。
折让后的价格=原价格*(1-折扣率)这里注意的是在计算并确认折让后价格才按新的价格计算增值税额。
并且在销售方记账的时候,其入账的金额是为折让后的金额。
折扣率为1-1.5表示,折扣为1%-1.5%
而现金折扣是销售企业为是鼓励购货商早日付款而给予的折让。
一般来说,购货商为了少付货款,一般都会提前支付货款。
如果现金折扣表示为:2/10 1/20 n/30
刚表示为如果在10天内付款,则可以有2%的现金折扣,
如果在20天之内付款,则有1%的现金折扣
如果在30天之内付款,则没有现金折扣。
税率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税率的概念、有关钠税金额和税率的计算方法等。
我首先通过复习折扣和成数引入又一与百分数相关的概念一税率,然后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获取纳税、税率的概念和各种税收形式的信息,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习了基本概念之后,一个关于税率的例题使学生体会了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过程。另外,细心的学生可以发现,我的提问作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他们的审题步骤及方法。
我们在本节课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将我们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转化为自我提问引导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从而在具体地解答时感到轻松容易。
此外,对于税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没有对于折扣那么熟悉、感兴趣。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与思考中。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纳税的意义的同时,也号召学生影响身边的人都做积极的纳税人。
税率教学反思9
一、成功之处
税率目前学生接触得不多,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这一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不断提问,甚至很多同学提到了怎样确定是否达到纳税标准?买什么东西是需要纳税等现实问题,以至于一不小心便会扯远!但我们老师要明确的是:这节课的重点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百分数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税率问题,使学生明确税率问题与百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了解到税收的多种形式以及多种解决方法。课堂上于数学与生活是这几节课的一大特色,于是在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相较于上一节“成数”中遇到的种种令他们觉得困惑、棘手的现状,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简单轻松多了。
二、不足之处
通过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计算税率都很熟练,直接用收入乘税率得到应纳税额或是(总收入-免征税额部分)乘利率得到应纳税额等问题都会解决了,但灵活运用却还不足。在课堂作业本中出现了以下错误现象:
1.在购房时,根据房屋性质和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税率计算出应纳契税这种现实问题中,有些学生读题不认真,选择税率不当导致错误;
2.营业额的5%是营业税,而营业税的7%又是另一种税,求另一种税时,有些学生不太理解题意,读不懂其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式,即使做出来了却不能准确表达解题思路,处于似懂非懂的未掌握状态;
3.告知税后所得金额、税率以及免税额,求总收入:
A、用方程:总收入-税额=所得金额;
税额=(总收入-免税额)乘税率
利用这两条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解答;
B、用算术法:总收入-免税额=应纳税部分的收入;
三、改进措施
应纳税部分的收入的14%为税额,86%即为个人所得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的金额先计算出来(实际收入-免征税额),用量率对应求出应纳税部分的收入,再加上免征税额即为总收入。这道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不理解实际所得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确这个税率是指谁的百分之几,更没有画图来分析题意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同学都没能解出这道题,同时也显露出他们掌握层次过低、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的问题所在!
税率教学反思10
《税率和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能比较明显体现出我们数学小组研究课题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我在教学这节知识时,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行了。所以教学过程也很简单,只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让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次教学,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做到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以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设计好课的开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仅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过春节。问学生是否喜欢过春节,并说出喜欢的原因。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过春节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过春节不但有好吃好玩儿的,而且还有压岁钱。如果压岁钱多了,除了自己花掉一部分外,剩下的还可以存到银行里,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我又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存单,让学生进行观察。“存单”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但是小学生真正接触到存单的大概并不多,这样就会使他们感受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么紧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当今课改的精神。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也不算太难,书中给出了明确的计算公式,而且课前我还让学生对储蓄知识进行了调查了解。根据教育局的开展合学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精神,所以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书自学定义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省去了费时的说讲。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交流汇报活动。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再不失时机地出示20xx年利率表,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利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不用再费周折。有效培地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意练习题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就体现出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练习,我的设计是由简单到难。首先,我让学生先进行判断练习,回顾复习有关定义。接着通过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其次,在实际运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填写存款凭证,实际计算应得利息,这样学生就获得了存款的实际体验。把数学学习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每一节课都有不足之处,当然我的这节课也不例外。在教学环节上处理有些不当,课的前半时比较宽松,而后半时就显得有些紧了。这都在于练习题的选择有些难了,而且这一难度的加大是陡然性的,如果是循序渐进性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第三篇:税率教学反思(通用)
税率教学反思(通用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税率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税率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税率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税率》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都不知道什么事纳税。所以我让学生开始自学根据课本给出的内容还制作了一些课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都能说出含义,如果我接着让学生说出怎样求各种税额的公式,学生们会很快的理解。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计算完税额之后,让学生说说怎么样求税率会让学生更加理解税率的含义。
税率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税率的概念、有关钠税金额和税率的计算方法等。
我首先通过复习折扣和成数引入又一与百分数相关的概念一税率,然后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获取纳税、税率的概念和各种税收形式的信息,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习了基本概念之后,一个关于税率的例题使学生体会了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过程。另外,细心的学生可以发现,我的提问作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他们的审题步骤及方法。
我们在本节课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将我们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转化为自我提问引导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从而在具体地解答时感到轻松容易。
此外,对于税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没有对于折扣那么熟悉、感兴趣。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与思考中。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纳税的意义的同时,也号召学生影响身边的人都做积极的纳税人。
税率教学反思3《税率和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能比较明显体现出我们数学小组研究课题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我在教学这节知识时,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行了。所以教学过程也很简单,只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让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次教学,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做到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以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设计好课的开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仅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过春节。问学生是否喜欢过春节,并说出喜欢的原因。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过春节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过春节不但有好吃好玩儿的,而且还有压岁钱。如果压岁钱多了,除了自己花掉一部分外,剩下的还可以存到银行里,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我又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存单,让学生进行观察。“存单”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但是小学生真正接触到存单的大概并不多,这样就会使他们感受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么紧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当今课改的.精神。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也不算太难,书中给出了明确的计算公式,而且课前我还让学生对储蓄知识进行了调查了解。根据教育局的开展合学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精神,所以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书自学定义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省去了费时的说讲。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交流汇报活动。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再不失时机地出示2008年利率表,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利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不用再费周折。有效培地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意练习题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就体现出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练习,我的设计是由简单到难。首先,我让学生先进行判断练习,回顾复习有关定义。接着通过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其次,在实际运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填写存款凭证,实际计算应得利息,这样学生就获得了存款的实际体验。把数学学习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每一节课都有不足之处,当然我的这节课也不例外。在教学环节上处理有些不当,课的前半时比较宽松,而后半时就显得有些紧了。这都在于练习题的选择有些难了,而且这一难度的加大是陡然性的,如果是循序渐进性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税率教学反思4本课的内容是特定应用中生命的百分比,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
1、清除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在本课中,更多的概念,如:什么是税,什么是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是什么。这些概念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使内存更加深刻。另外,对于扩大知识到数量的学生也需要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并不密切相关,而是对于农民,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
2、灵活掌握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和利率关系;掌握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各种收入×税率;本金×利率×时间,你可以想到另外两个公式。
不足:
着重解决数学问题,忽略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在前七个问题中练习二十三个:学生在设计不同的储蓄计划时,没有让学生感觉不同的感觉 存款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利率高于现行利率,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如存在三年,两年期比一年期利率高,但不能作为一年作为利率每年,国库券不需要支付利息税,利息收入略高于同期定期存款。
重新教学设计:
合理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现实,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
税率教学反思5一、成功之处
税率目前学生接触得不多,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这一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不断提问,甚至很多同学提到了怎样确定是否达到纳税标准?买什么东西是需要纳税等现实问题,以至于一不小心便会扯远!但我们老师要明确的是:这节课的重点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百分数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税率问题,使学生明确税率问题与百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了解到税收的多种形式以及多种解决方法。课堂上于数学与生活是这几节课的一大特色,于是在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相较于上一节“成数”中遇到的种种令他们觉得困惑、棘手的现状,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简单轻松多了。
二、不足之处
通过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计算税率都很熟练,直接用收入乘税率得到应纳税额或是(总收入-免征税额部分)乘利率得到应纳税额等问题都会解决了,但灵活运用却还不足。在课堂作业本中出现了以下错误现象:
1、在购房时,根据房屋性质和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税率计算出应纳契税这种现实问题中,有些学生读题不认真,选择税率不当导致错误;
2、营业额的5%是营业税,而营业税的7%又是另一种税,求另一种税时,有些学生不太理解题意,读不懂其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式,即使做出来了却不能准确表达解题思路,处于似懂非懂的未掌握状态;
3、告知税后所得金额、税率以及免税额,求总收入:
A、用方程:总收入-税额=所得金额;
税额=(总收入-免税额)乘税率
利用这两条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解答;
B、用算术法:总收入-免税额=应纳税部分的收入;
三、改进措施
应纳税部分的收入的14%为税额,86%即为个人所得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的金额先计算出来(实际收入-免征税额),用量率对应求出应纳税部分的收入,再加上免征税额即为总收入。这道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不理解实际所得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确这个税率是指谁的百分之几,更没有画图来分析题意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同学都没能解出这道题,同时也显露出他们掌握层次过低、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的问题所在!
第四篇:关于税率教学反思(通用)
关于税率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努力地工作,也有了一点收获,让教学总结为这一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总结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税率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税率教学反思1今天教学了《税率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税率》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都不知道什么事纳税。所以我让学生开始自学根据课本给出的内容还制作了一些课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都能说出含义,如果我接着让学生说出怎样求各种税额的公式,学生们会很快的理解。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计算完税额之后,让学生说说怎么样求税率会让学生更加理解税率的含义。
税率教学反思2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x税率;利息=本金x利率x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不足之处: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
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再教设计: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税率教学反思3本课的内容是特定应用中生命的百分比,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
1清除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在本课中,更多的概念,如:什么是税,什么是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是什么。这些概念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使内存更加深刻。另外,对于扩大知识到数量的学生也需要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并不密切相关,而是对于农民,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
2灵活掌握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和利率关系;掌握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各种收入x税率;本金x利率x时间,你可以想到另外两个公式。
不足:
着重解决数学问题,忽略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在前七个问题中练习二十三个:学生在设计不同的储蓄计划时,没有让学生感觉不同的感觉存款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利率高于现行利率,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如存在三年,两年期比一年期利率高,但不能作为一年作为利率每年,国库券不需要支付利息税,利息收入略高于同期定期存款。
重新教学设计:
合理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现实,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
税率教学反思4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税率的概念、有关钠税金额和税率的计算方法等。
我首先通过复习折扣和成数引入又一与百分数相关的概念一税率,然后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获取纳税、税率的概念和各种税收形式的信息,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习了基本概念之后,一个关于税率的例题使学生体会了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过程。另外,细心的学生可以发现,我的提问作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他们的审题步骤及方法。
我们在本节课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将我们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转化为自我提问引导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从而在具体地解答时感到轻松容易。
此外,对于税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没有对于折扣那么熟悉、感兴趣。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与思考中。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纳税的意义的同时,也号召学生影响身边的人都做积极的纳税人。
税率教学反思5《税率和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能比较明显体现出我们数学小组研究课题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我在教学这节知识时,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行了。所以教学过程也很简单,只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让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次教学,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做到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以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设计好课的开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仅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过春节。问学生是否喜欢过春节,并说出喜欢的原因。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过春节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过春节不但有好吃好玩儿的,而且还有压岁钱。如果压岁钱多了,除了自己花掉一部分外,剩下的还可以存到银行里,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我又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存单,让学生进行观察。“存单”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但是小学生真正接触到存单的大概并不多,这样就会使他们感受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么紧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当今课改的精神。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也不算太难,书中给出了明确的计算公式,而且课前我还让学生对储蓄知识进行了调查了解。根据教育局的开展合学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精神,所以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书自学定义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省去了费时的说讲。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交流汇报活动。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再不失时机地出示20xx年利率表,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利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不用再费周折。有效培地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意练习题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就体现出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练习,我的设计是由简单到难。首先,我让学生先进行判断练习,回顾复习有关定义。接着通过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其次,在实际运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填写存款凭证,实际计算应得利息,这样学生就获得了存款的实际体验。把数学学习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每一节课都有不足之处,当然我的这节课也不例外。在教学环节上处理有些不当,课的前半时比较宽松,而后半时就显得有些紧了。这都在于练习题的选择有些难了,而且这一难度的加大是陡然性的,如果是循序渐进性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第五篇:《税率》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税率的概念、有关钠税金额和税率的计算方法等。
我首先通过复习折扣和成数引入又一与百分数相关的概念一税率,然后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获取纳税、税率的概念和各种税收形式的信息,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习了基本概念之后,一个关于税率的例题使学生体会了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过程。另外,细心的学生可以发现,我的提问作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他们的审题步骤及方法。
我们在本节课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将我们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转化为自我提问引导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从而在具体地解答时感到轻松容易。
此外,对于税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没有对于折扣那么熟悉、感兴趣。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与思考中。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纳税的意义的同时,也号召学生影响身边的人都做积极的纳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