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国古建筑“悬鱼”装饰演变及艺术特色——蒋路
浅谈中国古建筑“悬鱼”装饰演变及艺术特色
蒋路 建筑技术科学 SJ1035 学号:201020232017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悬鱼装饰的概念、地域特征、材料、数量、功能和美学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这种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的魅力所在。目的在于发现、欣赏其装饰部件的造型、工艺、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并指出它不仅是古典民居设计的精华,而且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国本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文章试图探索运用古民居中悬鱼装饰的设计手法和思想寓意,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予当代建筑饰设计以新的设想。
关键词:悬鱼,装饰演变,文化内涵,艺术特色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hang fish adornment concep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 material, quantity,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features in-depth study, and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art design charm.Aims to discover, enjoy the decoration parts of modeling , craft,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value,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not only the essence of classical design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but also of which contains profound Chinese native philosophy thought and culture connotation.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of using ancient dwellings hang fish illuminative design gimmick and ideological implication , give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design with new ideas.Keywords: Hang fish, Adornment evoluti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rtistic features
前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建筑上的成就更是举不胜举。中国古代数千年是一个整体,建筑装饰与历史文化也是完全一致的。“悬鱼”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元素,最早出现在唐代,后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一千多年的时间演变,其传统样式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有变化,但整体来看,都与宋代的《营造法式》中所描绘的十分相近。通过查阅建筑史料发现许多古民居建筑装饰简洁洗炼、不修华饰, 有的装饰较精美, 显得华丽典雅。而悬鱼装饰构件的造型之美观、题材之丰富、雕刻之精细和构思之巧妙无不让人佩服古代先民的建造技术之精湛。小小的悬鱼装饰构件在古建筑上显的亲切而不媚俗,纯朴而不粗鄙,自然而不做作,从而显示出中国人自然恬静的耕读文化和高尚的志趣。
1.悬鱼装饰的概述 1.1悬鱼装饰的概念
“悬鱼”“惹草”“山花”都是我国古代传统建筑宋式小木装修的内容之一,是位于古建筑山墙上部和屋檐下的装饰构件。大多用木质材料雕刻而成,因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称为“悬鱼”。悬鱼装饰构件主要应用于悬山顶和歇山顶两种屋顶形式。搏风板是用于悬山或歇山建筑,遮挡山面梢懔懔头之板,可以遮挡风、雪、雨、露,因此宋称之为“搏风板”。在此板下有“悬鱼和惹草”,一般在搏风板正中间的装饰悬垂物称为“悬鱼”,两边顺坡排列较小的三角云纹装饰则称为“惹草”(如图1)。
(图1)
1.2 悬鱼装饰的基本特征 1.2.1地域特征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地区差异较大,地方性特征明显。悬鱼装饰构件在我国传统建筑上的使用分布并不均匀。悬鱼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中原、三晋、浙闽、西南地区,因地域文化不同,悬鱼呈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有的地区大量使用悬鱼,有些地区民居建筑没有使用,只是在寺庙建筑上使用。
中原地区,今指河南一带;三晋地区,今指山西。在河南、山西出现的悬鱼形式基本代表了北方的装饰风格,如山西平遥古城、山西晋城润城东岳庙,配合整体建筑,体现出大气、豪放、浑厚的感官效果。悬鱼、惹草、搏风板、兽吻、瓦当、滴水,浑然的琉璃色,花纹、图案雕刻精细,金黄、碧绿、孔雀蓝三种颜色交相辉映,这样的画卷常在山西地区常常见到,因选用了“琉璃”材质,加之花纹、图案在设计上的潜心研究和工艺中的精益求精,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所传达的信息,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如图2-图4)。
(图2平遥双林寺大雄宝殿歇山悬鱼)(图3平遥镇国寺山门悬山悬鱼)(图4山西晋城润城东岳庙悬鱼)
浙江省南部泰顺县和福建省北部的寿宁、周宁、福安和福鼎等地古建筑屋檐下的悬鱼装饰基本形式有直线和弧线两种。都是木材本色,雕刻精细,没有彩绘。这个地区的悬鱼最多,造型、雕刻题材也最为丰富(如图5-图8)。
(图5浙江三魁张宅悬鱼)(图6浙江下洪乡旺坑悬鱼)(图7浙江新浦吴宅悬鱼.)(图8浙江雪溪胡宅悬鱼)
云南丽江纳西族、哈尼族和景洪族民居有木雕悬鱼使用。丽江纳西族民居的悬鱼,式样因住宅等级、性质、规模和质量而异,长度在80—100厘米,基本形式为直线和弧线,略有雕饰,且大多数有红、黄、蓝、绿等色彩绘。完全不同于泰顺的古民居悬鱼造型那么丰富(如图9)。
(图9云南丽江民居悬鱼)
四川凉山彝族民居也有木雕悬鱼使用,但其造型不见鱼的踪影,多为几何形状的组合,三角形、圆形、五角星形和多边形,似古钱币、镰刀、风车或太阳等。
另外,是否使用悬鱼装饰构件和使用什么样的悬鱼,主要与一定区域氛围内的建筑屋顶形式、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有关。北方地区民居因为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而极少使用悬鱼;岭南建筑高大,门窗狭窄,虽装修、雕刻、彩绘美丽复杂,手法精细,但因有封火山墙,也少有悬鱼使用;徽州古民居、四川资中浙江西塘、乌镇等地多使用硬山风火墙,对木结构屋顶同样起到保护和建筑外观的装饰作用,也就不可能有悬鱼出现。
1.2.2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悬鱼装饰最基本的特点,也是从中国文化出发的。中国文化自古以来,伦理性总是强于宗教性,系于人的精神的是社会伦理纲常,“忠孝节义”之类的。是些反映到建筑及其装饰上来,就强调了等级关系。宋代以前悬鱼只被允许应用在高级官僚府邸及寺庙建筑中,普通民就是不允许使用的。宋代以后,元代开始兴盛,悬鱼装饰被隐居山林的逸士民宅使用。天高皇帝远,按照自己意愿构建居所,而不受官方关于建筑等级的规定约束。民间才在一定区域内流行悬鱼装饰。悬鱼装饰具有实用和美观双重性的特点,将使用功能隐含于美观之下。
1.2.3悬鱼装饰的典故
关于这个装饰还有一个典故。据《后汉书》记载:府丞送给公羊续一条活鱼,公羊续接受了却没有吃,而是将鱼挂在庭中。当府丞再送鱼来的时候,公羊续便让他看悬在庭中的那条鱼,以此委婉地拒绝了府丞的第二次送鱼,明示自己不愿受贿的心意。后来人们便在宅上悬鱼,以此表示房主人清廉高洁。
中华传统建筑悬鱼装饰艺术,正是基于博大深厚的历史基础上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经历了数千年的变化和和积累,最终形成了精细、丰富、和完整之态。
2.悬鱼装饰的材料、数量和功能 2.1悬鱼的材料
制作悬鱼的材料在《营造法式》中没有明确规定,主要因为地区习俗和建筑等级各有不同。南方地区主要为悬山屋顶,制作悬鱼的主要材料是木材;闽南一带山尖上的悬鱼多为灰塑浮雕;北方、西北、扬州等大都是硬山山墙,将砖雕悬鱼直接贴于墙面;也有琉璃雕刻而成的悬鱼,如山西介休后土庙、山西晋城润城东岳庙两山的悬鱼都采用琉璃浮雕饰件。最简陋的悬鱼只是将瓦片直接挂于檩头,而且没有搏风板。
2.2悬鱼的规格
《营造法式》对垂鱼的尺寸规定有下述数句:“造垂鱼、惹草之制:或用华瓣,或用云头造,垂鱼长三尺至一丈;惹草长三尺至七尺,其广厚皆取每尺之长积而为法。垂鱼版:每长一尺,则广六寸,厚二分五厘。惹草版:每长一尺,则广七寸,厚同垂鱼。”悬鱼、惹草的尺寸随建筑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伸缩余地,但他们的长宽比例大致都规定为10:5和10:7。现存古民居建筑的悬鱼大多数在80—100厘米长,20—30厘米左右宽。其他类型建筑的悬鱼,长度存在很大差异(如图10)。
(图10宋《营造法式》悬鱼)
2.3悬鱼的数量
距考证,不论是浙江泰顺古居民还是山西平遥古城的寺庙、道观,每面山墙上的悬鱼数量为一、三、五、七不等, 一般以中间的悬鱼为中轴, 左右两边对称、基本等距离排列(如图三)。悬鱼惹草的位置一般是在檩条的横断面上,有几根檩条就有几个悬鱼。一般屋脊正檩下方的悬鱼规格最大、造型最为讲究。
2.4悬鱼的功能
悬鱼装饰具有使用和装饰双重特征,具体表现在装饰、防水、寓意三种功能。
2.5悬鱼的造型
悬鱼的发展同样也是经历了由简到繁,由功能构件到装饰构件的历程,鱼的形象渐渐变得抽象、简化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形式。悬鱼装饰有“鱼”形状;“花篮”状;卷云如意状;古钱纹状;万字文状;太极八卦状;花鸟类;抽象的几何形状和由加入“水、壬、福、禄、寿、喜”等文字与图案组合而成的悬鱼。例如:浙闽地区,多以木材质,配有“壬”“葵”等字体,表达了祈水乐民的寓意,而悬鱼做为一种传递人们美好祝福的实物,在这一地区表现的尤为多样。环形双鱼的经典图案,象征交合、繁衍,因“鱼腹多子”体现了人们多子多孙的心愿,加上莲花祈“连年有余”,牡丹祈“富贵有余”,雕刻花瓶祈“万事平安”,梅花祈“福、禄、财、喜、寿”五福,铜钱与蝙蝠祈“福在眼前”,梵文中“万字符”、阴阳学的八卦图案表示吉祥等美好的祝愿,出现在悬鱼的图案当中。而到了西南地区,云南建筑中的悬鱼图案,大多抽象化,木材质,多线条构成的几何图案,刷之大红漆料,展现了异样的情趣风格,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灵活多变的聪明才智(如图11)。
3.悬鱼装饰的文化内涵
(图11)
悬鱼装饰不单纯是建筑构件,同时也是一门建筑装饰艺术和民间艺术,其创作动机是建立在使用基础上的审美,因而有着与中国民间艺术相同的文化内涵。
3.1祈吉文化
祈吉文化渊源流长,“吉”有吉利、顺利、平安的含义。驱邪避灾、过幸福安康的生活是民间百姓历代关注的话题,祈吉文化渗透于民俗事象的方方面面。辟邪厌胜是风水学中的常用手法,旨在消灾避祸、营造吉瑞环境。在民间建筑的营造过程中,始终充满禁忌和各种驱邪求吉的仪式,厌胜辟邪物更是广泛使用。如门口挂照妖镜、八卦符或贴门神等位等,为的是挡鬼魅保家族平安。火灾是木构架建筑的最大隐患,因此山尖上装饰水性象征的悬鱼、惹草位的就是以水克火,厌胜避灾。
3.2祈喜文化
祈喜文化的核心是祈求人丁兴旺、家族昌盛。“喜”有快乐、高兴、值得庆贺的含义。在远古时期,原始先民出于生存繁衍的目的而崇拜生殖。农耕社会中添丁增殖关系到家族兴衰与社会繁荣。添丁进口、乔迁新居、家人团聚、丰收增产和时令节庆等等都是喜事。喜得象征图形有双喜字、和合二仙、喜鹊、如意、百合、鸳鸯和比翼鸟等,祈喜文化完全融入了民众的生活,成为人们不断唤起美好生活的憧憬。
3.3祈财文化
财在民间有财源广进、官运亨通、事业兴旺、农业丰收等含义。祈财文化的核心是发财致富。财的图形标志有:财神、摇钱树、聚宝盆、金蟾、金鱼、鲤鱼、牡丹等。祈财习俗促进了民间吉祥装饰的发展,并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4易经八卦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悬鱼装饰构件的使用,深含易经八卦揭示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古民居喜用鱼型的原因,是因为木结构的房子怕火,而鱼为水中之物,象征水,可克火。有的悬鱼造型直接有“水”字,和“鱼”、“莲花”等结合起来,加深了“水克火”的含义,阐释了人们祁福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有些直接应用了“阴阳鱼”,形成明显的太极图。太极图是我国古代用一种圆形的图像表示阴阳对立的统一体,用以说明宇宙现象的图。宋代理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太极分为阴阳二气,阴阳合而生万物。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居民建筑活动中,则表现出重视自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力求与自然融合协调的环境意识。
4.悬鱼装饰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民居悬鱼装饰实际上不单纯是建筑构件,它同时也是一门民间艺术,其使用创作动机不是纯审美的,而是建立在使用基础上的审美,因为它还具有对建筑结构的保护作用。悬鱼装饰大都趋向规格化、定型化,有相当严格的矩做法,造型和雕刻规工艺相辅相成,取得了不错的艺术效果。它的艺术风格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地区性和民族性。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在传承远古文化符号的基础上,积累构造了一个独立而丰富多彩的视觉符号系统,是历来劳动者共同创造、共同使用的艺术载体。
5.悬鱼装饰的艺术特色
悬鱼装饰部件是以不同的造型和制作方法,被美化加工后才被作为装饰构件使用的。人们对它进行精工制作,纹样丰富而富有变化,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它本身就可以作为艺术品来观赏。悬鱼装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精美绝伦的。
悬鱼装饰除其自身所具有的艺术性外,它对建筑的整体美感更能产生相当的影响。它使建筑的屋檐与山墙间自然过渡,本是屋檐部分的装饰构件,却在山墙上面产生出具有空间感的装饰效果。由于阳光投射角度的不同,使原本静态的建筑增加了动感。
中国古建筑中从屋顶到门、窗、柱础,许多细节上都含有象征性的符号,这种象征符号有可分为具体象征和抽象象征。具体象征非常明确,如台阶上的龙纹象征王权;悬鱼上刻有“水”字,以取“水能克火”之意;“鱼”喻“裕”,其象征性一目了然。抽象性象征符号是那些不能直接传递给人们比较明确的信息的符号,它只能引导人们联想联想和感知某种情感经验。从悬鱼装饰的上千种造型中,总能体会到某种隐喻的内涵。
6.结语
通过上述对我国古建筑悬鱼装饰的简单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悬鱼装饰根据屋顶结构形式的变化而产生了最原始的悬鱼,然后同样经历了由简到繁,由功能构件到装饰构件的发展历程,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化才有了今天所看到的多姿多彩,虽然悬鱼因为自身的材质问题,易腐朽损害,但它作为古建筑本身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件,仍然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色。贝聿铭曾经说过:“新材料,新技术,固然重要,但对建筑装饰艺术创作来说,更为重要的却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民族化道路,使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风格。这句话在我看来对于今天的启示仍然很大:目前国家虽已开始重视建筑节能,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材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可行性研究。但新建的95%以上都是大量浪费能源的建筑。传统的材料与建造技术被抛弃,取而代之地支持昂贵的舍近求远异地购货或进口货,而最终得到的可能只是耗资巨大且难以保养的建筑。从长远角度考虑,近乎传统的建筑,更具有创造性地体现了建筑的可持续理念。
参考文献:
[1] 陆元鼎.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刘杰.乡土中国—— 泰顺[M].北京: 三联书店,2001.[3] 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4] 李剑平.山西古建筑品鉴.第一版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 沈福煦,沈鸿明.中国建筑装饰艺术文化源流[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 刘淑婷.中国传统建筑悬鱼装饰艺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 乔军,等.中国古代建筑[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2002.[8] 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七卷》第一版.第二次印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