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长》评析.doc
柳州市和平路小学资深教师展示课
《周 长》 评 析
和平路小学 李玲
2008年10月15日,和平路小学“资深教师展示课”,经过一天的精彩展示,圆满结束。纵观整个展示课,我感觉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丰富,数学素养深厚,每节课各有所长。反思整个展示课,我认为成功与缺憾并存。下面以宁晓英老师的《周长》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点看法。我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优点:
1、注重实践,形成概念。
宁老师能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生活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如:开课之初,从一个“周”开始,利用教具“树叶、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五角星等”,让学生动手描出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设计巧妙。老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教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注重参与,学生合作。
本节课能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上下功夫,教师起到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老师比较关注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时间。学生学的主动,学的活泼,敢于发表意见。善于动脑思考,这些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如:在测量周长一节中,让学生在纸上描画每个图形的周长,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
不足之处:
1、老师讲解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寻找周长的测量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宁老师一个图一个图的带着学生尝试各种方法,讲解过多,包办过多,显得改环节显得单调冗长。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路。和新课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没有注意引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学生的概念。
如:在教学“封闭”概念时,老师仅仅限于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而没有设置对比图形“不封闭图形”,让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封闭图形”的理解。这样教学,学生的认识就比较淡薄,对封闭的理解流于浅表,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篇:认识周长
《认识周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认识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好这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2、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会了测量长度,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4、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 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1)教师重在创设情境和点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2)学生在动手探究中获得知识。
学法 :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行归纳,合作交流。整节课学生都在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主动探究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三、说教学过程
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情景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课件出示小蚂蚁爬树叶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小蚂蚁是怎样爬树叶的? 你知道这条路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让小蚂蚁来告诉我们:课件出示: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板书课题。
(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
设计三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1.仔细观察
在学生观察小蚂蚁沿树叶爬行一周,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的周长,比如课桌面的周长、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等等,再设计理解“一周长度”的活动(描出图形的一周,使学生理解边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最后设计理解“封闭图形”的活动(同时出示一些封闭和不封闭的图形,对比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这样学生对“周长”的含义的理解就比较透彻了。
2.动手操作(1)通过描出图形的边线来感知周长的感念(2)摸一摸活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认识周长(3)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使学生将周长这个比较形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数的概念
3.巩固应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先设计的是计算三角形、梯形和六边形的周长。(1)下面的图形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的周长吗?谁来口答?(2)比一比。
两组不同图形的周长比较,第一组是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第二组是周长不相等的两个图形,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能结合平面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时采用简便算法,从而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
(三)、总结回顾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2)量出你鞋底的周长。让学生体验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数学学习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认识周长》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2、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4、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
教师重在创设情境和点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学生在动手探究中获得知识。
学法
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行归纳,合作交流。整节课学生都在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主动探究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说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图形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树叶、卷尺、绳子、一元硬币、直尺等。
三、说教学程序
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材中给小布艺缝花边,我觉得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我合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注意突破重点和难点,设计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情景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课件出示小蚂蚁爬树叶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小蚂蚁是怎样爬树叶的?
你知道这条路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让小蚂蚁来告诉我们:课件出示: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板书课题。
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
设计三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
1.仔细观察
在学生观察小蚂蚁沿树叶爬行一周,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的周长,比如课桌面的周长、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等等,再设计理解“一周长度”的活动(描出图形的一周,使学生理解边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最后设计理解“封闭图形”的活动(同时出示一些封闭和不封闭的图形,对比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这样学生对“周长”的含义的理解就比较透彻了。
2.动手操作 主要是让学生测量:学具盒盖面的周长、树叶的周长、一元硬币的周长,三种不同的物体。首先,让学生估算一下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周长,明白不同图形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以及不同的测量方法。通过算一算图形的周长,使学生感受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简单的计算方法。最后学生汇报测量、计算的情况:估计有三种情况:①用细线围在图形上,再把细线拉直用直尺量细线的长度②把图形在直尺上滚动③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从以上三种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滚动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组成该图形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得出该图形的周长。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
这样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测量工具去测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周长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也为下节课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3.巩固应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先设计的是计算三角形、梯形和六边形的周长。
(1)下面的图形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的周长吗?谁来口答?
(2)比一比。
两组不同图形的周长比较,第一组是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第二组是周长不相等的两个图形,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能结合平面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时采用简便算法,从而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数学理念。
三、拓展延伸,运用周长
下图是一个街心公园示意图.张奶奶每天早晨都要绕着公园边的小路散步.算一算:张奶奶走一圈是多少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总结回顾
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作业
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让学生体验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数学学习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四、说板书设计
我本着板书要准确表达和理解知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
周长的认识
图形边线的长就是图形的周长。
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的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让学生在看、摸、描、量、算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这一安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而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找一找、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趣味练习法。
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在为书签镶边、围灯带等活动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内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情景具有心理指向性。课始,创设昆虫饶“运动场”(树叶)跑步的动画场景,引导观察、比较:它们跑步的路线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蜗牛沿着叶脉跑,瓢虫沿着树叶的边线才跑一半,只有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整整一周。唤醒学生对“一周”的生活经验的回忆,直观地感知“边线的一周”,为揭示周长概念奠定了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课标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因此,我通过以下的活动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
1、摸一摸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边线以后,让同桌合作用手指沿树叶“运动场”的边线“跑”一周,互相检查是不是“跑”了一周,说说怎么确定是不是一周。学生交流后,教师强调:“起点在哪,终点也就在哪。”
2、描一描
接着让学生用彩色笔把“运动场”的边线描在纸上,描后汇报展示。强化对边线一周的感知。
3、量一量
让学生先动手量“运动场”的边线,再汇报结果,说说是用什么方法量的,引出周长概念。在充分的操作和交流中,学生们真正体验到了参与之乐、成功之趣、思维之愉。
4、找一找
在学生感知和体验周长之后,让学生由事物表面的周长迁移到生活中的周长、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找找周长还藏在哪儿?举例并比划,加深对“一周”和“封闭”的体验。在想想做做第2题中选两个喜欢的图形,描出它的周长,同桌互相检查描的对不对。
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周长经验,亲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循序渐进地把周长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突破教学难点。
三、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课标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这一环节,我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量一量、算一算。
结合书中第4题,将三个图形变换成三个书签,引导思考:给这三个书签镶边分别要用多长的金线?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明确量书签为什么可以用直尺量,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周长的需要,促进学生对周长含义的内化。
2、想一想、议一议
出示在方格背景下的两个广告牌,让学生讨论哪一种围法灯带长,让学生在动眼、动脑、观察、猜想、讨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周长的含义,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为探究周长的计算、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埋下了伏笔。
3、赏一赏,说一说
利用课件展示出应用周长的例子,如枕头花边、菜地篱笆等等,并让学生再举生活中应用周长的例子。把周长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观察、欣赏、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感受周长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交流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课时的学习。
第三篇:周长 -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学具准备课件;图片、树叶若干;直尺、绳子、学具盒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位可爱的小嘉宾,要跟我们共同上这节课,你们看,它是谁?多么可爱的机灵狗呀,听一听它想对你们说什么?课件:机灵狗:同学们好,见到你们真高兴!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课件:蚂蚁绕树叶跑)同学们要认真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树叶的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
师:你们说的很对,小蚂蚁是这运动的,拿出你们的小手跟小蚂蚁一起爬一爬吧。(边放课件边说)(小蚂蚁从一点出发沿着树叶外边缘爬一周再回到起点。闪 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描树叶的周长。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得到这样一片美丽的树叶吗?它已经轻轻的飘落到你的身边了。(各种形状真,假)快,找一找。快告诉老师你找到的是什么树叶?你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用你灵巧的小手来描一描它的周长吧。谁描的又快又好,这片树叶就属于谁。老师有一片漂亮的大树叶,谁愿意到前面来描?你是怎么描的?(生边说,师边指导:从一点开始,沿树叶外边缘一周再回到起点,这就是树叶的周长)你描的很好!这片漂亮的大树叶送给你了。
师:谁跟他描的方法一样。不一样的,你是怎么描的?看来呀,不管你怎么描都是沿着树叶的外边缘描一周,是吗?
2、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树叶周长就是树叶一周的长度,那怎样 来量出树叶的周长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交流。(用线,学生回答,老师演示)
说到用尺时,可以这样问:其他小朋友觉得怎么样?
请小朋友也来用老师的方法来量一量你们手中树叶的周长。同桌相 互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量的快,做的好。
学生活动。
交流:把学生的树叶贴到白纸上,下面标出树叶的周长。让学生比
较一下。
3、摸生活中的周长 课件:你们真是好样的,量出了树叶的周长,那能不能在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周长呢?)
找、量身上的周长 :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你能找一找吗?你们想知道谁的腰围,谁的头围。选择其中一个来量。看谁量的又快又准,量好的同学汇报你量的是谁,怎么量的。(学生说,到前面量,教师更正)
4、测量一组图形的周长 分组进行,可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5、分组汇报
6、提问小结:什么图形可以直接用尺量?什么图形不能直接用尺测量?
三、实践运用,鼓励创新 课件:第一关,考眼力。老师邀请你们到我家去做客,看漂亮吗?请你说一说你看到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周长? 课件:第二关,玩拼图,打出字:请你们在粘板上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算一算它的周长,看谁摆得快,算得准。)
摆好的同学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周长是多少,每个小组送一份作品,到前面来。
第三关。课件:第三关争冠军,(打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在不同的图形边上赛跑,它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吗?)
你们猜一猜,到底谁说的对。课件:平移)边演示课件教师边说,两边平移,长度不变,周长一样。
四、联系实际,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第四篇:认识周长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XXX小学
XXX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情境,通过看、描、摸、认、量、算等活动,体会“一周”的含义,认识周长。
2.探索测量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
3.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探索、验证等过程,丰富学生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4.通过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体会“一周”的含义,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
认识、测量平面图形周长。教学准备:
课件、树叶、绳子、学生尺、软尺、长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开门见山,读课题。
1、什么是周长?
2、怎样测量周长?
二、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认识一周 1)看一看。
老师观察大树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小蚂蚁把树叶面当成了运动场。(播ppt2第1次)仔细观察,小蚂蚁是怎样在这片树叶面上做运动的?
(小蚂蚁沿着树叶面的边线爬了一圈),一圈还可以怎么说?我们来看看小蚂蚁爬过的路线(播ppt2第2次)。
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 小蚂蚁爬过的路线就是树叶面的一周。树叶面的一周在哪里?
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面的边线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这就是树叶面的一周。(播ppt2第3次)(板书1周)
2)摸一摸。拿起课桌上的树叶,摸一摸树叶面的一周。
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摸的?有不一样的摸法吗?(2—3人)不同的摸法是不是一周,为什么?
小结:看来,无论起点在哪儿,只要是沿着树叶面的边线绕一圈,又回到了起点,都是这片树叶面的一周。起点
边线
3)描一描(78页课堂活动)。动动你的小手,沿着图形的边线画一周,看谁画的又对又快。
从起点开始,围图形的边线画一圈又回到起点,就是图形的一周。2.什么是周长 1)认识周长。
(播ppt2)两只蚂蚁比赛,他们的比赛规则是:同时开始,谁最先爬完树叶面的一周,谁就获胜。这条比赛规则公平吗? 为什么?
生:叶子大小不一样。
生:比赛的路程不一样长。生:它们绕叶片的边线跑一周的长度就不一样。(板书:长度)师播ppt5-10:“围树叶面1周的长度就是树叶面的周长。” 刚才老师说什么是周长?让学生重复。
树叶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树叶面的周长在哪里?
(Ppt11出示数学书)让学生说,围数学书封面1周的长度就是()指一指数学书的周长在哪里?生边指边说。
2)找周长。找一找身边的事物,摸一摸他们的周长。Ppt12-13(同桌合作,一人摸事物一个面的周长,一人观察他摸得对不对。)
生汇报:数学书封面1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出示:
你会摸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
3)理解周长。我们身边的周长找的完吗?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生1: 一周的长度就叫周长。
生2: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周长。补充板书
4)判断周长。Ppt14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
起点和终点两点重合形成的图形是封闭式图形
(板书:封闭图形)围图形1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齐读)(封闭图形)
三、测量周长
1.周长是有长度的,你知道怎样测量树叶的周长吗? 方法一:用软尺量
把软尺的0刻度与起点对齐,围树叶的一周,与0刻度重合的地方的刻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方法二:借助线与尺子(ppt5-10)
先用线围树叶一周,再用尺子量出线的长度。
化曲为直。这种方法用来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很实用。
2.要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你会怎么测量呢?(练习十八第2题,一组测量一个图形)ppt16-17
生:用尺子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他们加起来。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面我们还要研究。
四、观察思考、深化理解
拓展题:ppt18-19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这两个图形的周长谁的长?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什么是周长?
围图形1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怎样测量周长?
软尺,化曲为直,量、算。
第五篇:《周长》说课稿
《周长》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因此,为大家准备了《周长 》这一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说教材
《周长》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就其内容来说,本课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学习复杂度并不大。但是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因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正确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但是本课内容概念性很强,又较抽象,因此要通过个人的探究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显然对很多同学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测量认识周长,特别是针对长方形的周长要让学生先同桌合作认识长方形的周长,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聆听别人的方法,再同桌合作验证得出结论。只有这样的探究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
三、教学目标
依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索,锻炼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和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演示法:边演示边讲解周长的一般概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突破在认知上的障碍,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抽象概括。
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在教室中间围一个大大的心形,并请几位同学按照我的示范来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紧接着提出疑问:刚才这位同学是沿着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从而抽象出周长的直观概念。但是在数学概念的确立过程中我会通过边演示边讲解来勾起学生的理解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观察加之演示过程,真正让学生感知周长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
(二)生成新知
接下来我会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
此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使用用绳子围一圈,将绳子的长度量一量或是分段用尺子来进行测量周长。期间我会巡视进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周长的含义。接下来我会要求学生:计算一下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的周长。在此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具体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测量数据、计算周长、交流汇报来得出结论;理解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过程则是将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此时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给予适时地指导加深学生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由学生来探究、讨论、分析,辅助学生优选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计算公式,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新知
下面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易错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才是周长,设置判断题。
为了进一步突破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难点,我会呈现一道基础题和一道变式题,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探究。
1.基本练习
(1)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1米,宽8米,求花坛的周长。
(2)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2.提升练习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请多个同学谈谈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测量一下课桌、凳子、书本的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希望大家在计算时都能认真、仔细,不做小马虎。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是《周长》说课稿,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更多招教面试资料可查看-教师招聘面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