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淡人生心平衡,幸福之后更从容
看淡人生心平衡,幸福之后更从容
幸福是一种心境,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放下多少。一个人不幸福,主要是妄想太多,追求不停。贪恋很重,总希望拥有一切。明明已经拥有很多,总觉得自己拥有的还不够,一直不停地追求下去;让自己不安心,只能越来越不幸福。
计较是人生痛苦的开始。有些人为了多获得而与人争吵不休;有些人为了名利和人反目成仇;有些人为了小事和人大打出手„„因此,在这些人的生活中,总会充满着矛盾和怨气,让自己活得很累、很不幸福。
在一些人的眼里,总觉得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妥,他们似乎总为别人的过错或缺憾而烦恼——他们喜欢斤斤计较,所以烦心不已。殊不知,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多一点宽容,就是给自己多一点快乐空间。
人生中难免遭遇痛苦,生起烦恼,但我们不必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墙上的几个墨点不放,黑暗就会占据你的视野。同样的道理,如果总是粘着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会让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过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放生。
一个人在一生之中经历了风霜雪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才能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确切地说,忍,是一种修为,一种涵养,忍,让人生出智慧,让人在崎岖的世路上从容不迫。只有忍,才能有安然的人生。
许多人想行云流水过此一生,却总是**四起,劲浪不止;平和之人,纵是经历沧海桑田也会安然无恙;敏感之人,遭遇一点风声也会千疮百孔。命运给每个人同等的安排,而选择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酿造自己的情感,则在于自己的心性。
生命在于珍惜,人生的初衷一旦偏离方向,被虚荣掩饰,让浮华蒙眼,心境就会变得复杂,最终收获的只能是疲惫、困顿和劳累。生活不需过多的绚烂,生命终究将归于平淡,尘世的历练让我们的内心不断贴近本真,让灵魂归于成熟稳练。从容入世,清淡出尘,未尝不是活着的至高境界。
虽然每个人都有责任要求自己按照上帝的美善心意而活,但任何人都无权要求别人必须活出上帝的美善心意。一个人若不想让法利赛人的酵将自己发起来,就要让神来对付自己,而不要代神来对付别人。若大家都听主的话,知道自己眼中有梁木,背起自己的十字架,那么个人、家庭、教会和社会,一定会好很多。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也是做人的资本。被朋友信任,是广结良友、丰富人生旅途的加油站;信任是一座桥梁,她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消除了隔阂,凝聚了力量。信任一个人是一种智慧和经验的体现。信任不仅是一种用人之道,也是一种交友、择偶的必然程序。同时,信任是一种修养和气度。
缘份有深有浅。地位有高有低。生命有长有短。道路有曲有弯。经历有多有少。红尘有苦有甜。有缘之人长相守。无缘之人浅相知。地位高者要低调。地位之低勿忧愁。生命长者要珍惜,短暂生命别烦忧。道路平坦别知足。曲折就在前方侯。经历多者多成熟,历经少者莫得意。看淡苦恼心平静。甜蜜之后也有忧。
缘分来自真情,占有并非拥有。人活一世,与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深深浅浅的缘分,爱人伴侣、名车豪宅,甚至一只手表一件衣物。占有并不是拥有,最美好的缘分,从来都来自真情。如果不是真心真性,即便再美好的缘分,也会随风而逝,不能长久。情因真而贵,物因人而贵。珍惜拥有,才不会辜负了缘分!
知足造就一种“知足”的性格,你就找到了快乐的人生哲学。在人的现实生活中,“足”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足”则是绝对的、永恒的。足与不足是物性的,知与不知则是人性的。以人性驾驭物性,便是知足;以物性牵制人性,就是不知足。足与不足在物,非人力所能勉强;知与不知在我,非多少所能左右。
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因为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的生活方式,但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个人都有伤心的时刻,但是每个人的伤心都会不一样。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如若我们倾听,也许会发觉,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似有美丽的雄辩。
寂寞是与生俱来的,当繁华散去,当容颜老去,伴随我们的也只剩下寂寞了吧!只是我们习惯了寂寞,就像我们习惯了呼吸,并不会因为一时的遗忘而停止!寂寞和欢乐是在人生路上交叠出现的两个站台,寂寞并不是弃绝红尘,哀叹人情的冷暖,也不是消沉。而欢乐也不是贪慕名利,跟随世俗的车轮随波逐流。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这样那样的好,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其实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完整无缺的。珍惜已拥有的吧。没有绝对完美的人生,缺失的那一部分,虽不可爱,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人生会快乐豁达许多。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寂静安然。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有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有些人喜欢用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作比较,所以才会有“人比人气死人”的说法。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优点,才能活出自信,活出与众不同的幸福。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多,而是因为很少去计较;一个事事都计较的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更珍贵的东西。凡事都要看开些,以淡定的心态对待事物,就会获得幸福的人生。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做生命的主宰,乐观豁达就逍遥。
第二篇:让人生淡定从容
让人生淡定从容------读书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
郭妹启
初识于丹源于她的《<论语>心得》。对于《论语》并不陌生,以前因教学的需要读过好多遍,甚至能把其中的每句话都能作直白的现代文直译,总觉得这部语录中的语句确实能给人以思考和启示,总觉得是高不可及的,必须仰视它。而在于丹眼里,《论语》要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的坐标。这种观点对于《论语》的每一个读者来说,不是任何一个读者所能参透的境界。于丹对《论语》的解读和认识,已经不再局限于《论语》本身所显现的道理,而是更多的融入了现代一些生活化、人文化的东西。这种融入是和作者的生活历练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这种历练才能让她以独特的视角用深刻、从容、淡定的目光来阐释我们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她的心得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人生箴言,透过她的心得来从容面对人生的是是非非。
在于丹的心得中,最让我感慨的是她对《论语》中的人生之道的阐释。
杜甫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刘禹锡说:“人世机会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有限,自然永恒,这种强烈的反差,足以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灵震撼,让你怆然泣下。更让您明白在这天地幽幽,物序流转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渺小的,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无论是谁面对这个问题对是难以回答的,因为这种规划是艰难,其本身就已经意味着舍弃了很多。我们是否沉思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只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每个 人也就把这段借来的时光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将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作为一个马上就要迈进四十门槛的人,对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感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每个人到了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又大,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不惑,淡定自然呢?
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中最好的一段光阴,在这段光阴里埋藏着我们许多的美好、难忘的记忆。我们每个人是否真正认识这段时光呢?对于还没有走过这段光阴的人来说,又该如何走过呢?
于丹说:“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地从这个世界收集他所需要说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但是没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人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来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呀,我们的心灵就像一栋新房子,人刚刚搬进去的时候,都想着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发现这个家摆的像一个胡同一样,反而没有地方放自己了。这就被物质的东西奴役了。而学着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弃掉,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你的人生才算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
于丹认为“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地按照中庸之道去思考,行事。告诉我们,即使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公正、打击、缺憾,你也应该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中庸之道是通往极高明境界的一种适当的方法。正如古人所说,是“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回顾我们的来路,在我们二十岁、三十岁的时候,曾经风发过,现在走到不惑之年,生活的历练,人生的沧桑,让我们每一个能静下心来思考的人,能从曾经做过的“加法”中,汲取到让自己心灵沉淀、从容的养分,步履蹒跚地慢慢学会淡定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这才会表现出真正的淡定和从容。
现代社会如何为人呢?书中讲了一个佛家的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建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就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河。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走了二十多里,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师傅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那个姑娘过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这个故事其实和孔夫子教给大家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就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只要你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就自然小了。做人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人生要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而不原谅别人的过错,就在不断地自我咀嚼中,一次次再受伤害,不断地惩罚自己。所以做人要懂得宽容,要懂得该放下的时候要适时的放下,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于丹在心灵之道中还告诉我们,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这更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如意甚至是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如果你的心很宽敞,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就可能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这种心境可以弥补你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你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你有定力,让你的生命饱满、充盈。
在我们的为人处事的时候,要首先明确做人的根本标准,不是苛责外在的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苛责自己的内心,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每个人要想真正使自己的内心做到从容淡定,就要不断地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人,自觉完成一个自我角色的建树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内心的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左右。
于丹对理想和行动的关系的阐述,也许会让我们在一定的年龄段对理想和行动有更清晰的认识。她认为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看到这些,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否会对自己的理想和行动又重新的认识呢?是否会让自己内心的那根线也变得淡定从容呢?
《于丹<论语>心得》以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开启了一顿丰盛的心灵盛宴,让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坐标。也让我们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学会让自己的人生也变得淡定从容。
第三篇:人生百年匆匆过,从容淡定才幸福
人生百年匆匆过,从容淡定才幸福
人生只是路过。淡定的人不是没有无奈,而是看淡这一切,固守着自己所谓的幸福,自在地生活,简单地快乐。因为人生的幸福原本有限,它不在于各种外在条件,而在于你是否善于享受生活的乐趣。
每个人似乎都这样感慨过:“生活实在太无奈了!”每个人似乎都这样抱怨过:“幸福为什么不肯眷顾我?”每个人也都这样期盼过:“美好的生活请快点来到吧!”但你是否想过究竟怎样才是最好的人生呢?
唐伯虎有首诗:“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生命如此短暂,世间那些所谓成功的背后隐藏了多少虚像啊!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充分利用和享受,让生活多一分快乐,少一点忧愁和烦恼。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的事,然而那些我们怨恨的、计较的、争辩的事情,真的重要吗?为何不能笑着面对呢?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爱人、亲人、朋友、同伴、导师,然而究竟又有多少人能够陪我们一直走下去呢?他们只是我们人生中匆匆的过客而已。人海茫茫,不论是一次偶然的擦肩而过,还是无意中的一次对视,抑或是人来人往中的一次相逢,都是一次难得的缘分,都应该珍惜。但当缘分过去,我们也不必执著。只有适时地放手、恰好地转身,才是淡定之人应有的选择。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自己会被许多苦恼和小事情所困扰,既搞得自己心神不宁、毫无斗志,又会使自己每天都笼罩在悲愤郁闷的氛围之中。生活中有太多无奈,我们可能无法去改变,也无力去改变,但如果我们真的懂得“一切都会过去”,那么我们每天都能有个好心情。
生命是一个不断飘移的过程,你我所路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也许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
人生路上,我们总是要为错过了某些人、某些事而感怀,为自己没能抓住想要的东西而悲伤。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留下一些痕迹。我们渴望被别人接纳、被社会认同,渴望闯出一片独属自己的天空,渴望踏雪留痕、飞身留迹,不过世事总是无奈的,我们常常难以如愿。
我们看懂了已经拥有的缘分,却看不懂世事变化无常,看不懂自己的即将前行。蝴蝶自在而飞,原本就不是为你翩翩起舞,而你原本也不是美丽蝴蝶的追寻者。人生的相遇往往不过是无意中的一次交集,我们既然懂得了相遇,也要学会忍受别离。人生在世,茫茫然地走上一遭,任它有千般的无奈,我们只需要记住:生命是用来走过而不是用来停留的。
有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悠悠天地,纵使沧海桑田,纵使世事无常,我们不妨从容地走过,淡然地面对。我们匆匆而来,也匆匆而过,走得好与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走过,并且能够坚持那一份洒脱和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