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念——致哥姐
思念——致哥姐
在分别的夜晚
我开始思念
思念你们和我玩的日子
思念你们与我了的每天
思念你们潇洒的英姿
思念你们可爱的笑脸
思念你们在的日子
思念你们在的点点滴滴
你们在的日子
也有了不少欢笑
但在分别之际
又会不会迸出思念的泪花
有你们
我不孤独
有你们
我很幸福
你们让我明白
什么是情同手足
哥哥姐姐
你们何时才回来
等童年流逝之后
你们还会和我一起玩,一起疯吗
哥哥姐姐
我期盼你们的归来
在我心里
你们是我灵魂的双包胎
我永远思念
你们难忘的笑脸
广州市海珠区晓港湾小学(瑞宝花园校区)五年(7)班五年级:温靖菲
第二篇:感谢信致文平哥
感谢信致文平哥
往事随风而逝却不堪回首也不堪回味,但是有些事永远也无法忘却,有些人永远在心中铭刻!在那久远的岁月,在那流浪的季节,别人对我的恩惠,哪怕是一点施舍,我也倍感珍贵,也值得我珍藏今生和一辈!多少年走南闯北,总想出人头地混的有声有色,岂不料事与愿违;漫长的天黑,我没法喜悦;泥泞的沼泽,我无法穿越。抚摸着岁月的沧桑我不气馁,细数着生活的坎坷不平我不妥协,眺望着缥缈的未来我不松懈 ;因为信念之火希望之魂永远都无法熄灭,男子汉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活着就是一份职责,就是一种氛围!
感谢你一一文平哥把钱借,给我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去将爱情细细地品味,虽然故事中我是伤痕累累,最终是无果而归,但是我绝对无悔!因为爱情总是让人激情火烈,哪怕是兑了水,孤寂的人也无法拒绝,一时半会也无法辨别;因为我消除了心中的纠结,印证了爱情的纯洁,全他妈的都是虚伪,没有金钱来点缀,一切都是海市蜃楼全是幻觉,并非憧憬中想象的那么美!面对这个世界,多少人惆怅多少人憔悴,多少人宁愿吸吗啡而不去品尝咖啡,在恍惚的世界中自我麻醉,难道是绝望是意冷心灰?不想去猜疑与推测,也不想去思考和咀嚼,沉重的打击和挫折,又有几个人不茫然失措不崩溃?!
看着飘飘的落叶,想着那金黄的稻草铺满着漫山遍野,秋风不经意间又翻开了一页;漫步在车水马龙的大街,来不及说声我爱你这目不暇接弥漫五彩斑斓霓虹的夜,转眼之间又开始了另一个季节。回首昨日难免会有一点点苦涩,因为我仍旧是在旅途中艰难地跋涉;虽然说没有后退,却看不到一点光辉,摸不着一点欣慰,苍老了容颜不说还增添了沧桑和年岁。记忆重叠,风儿一个劲儿的吹,雨儿依旧一如既往地坠,我细数着零零碎碎,筛选着是是非非;有些事并非像雨打荷叶水过无痕不记得,有些人并非像茫茫人海擦肩而过的过客,而是或深或浅地驻守在心扉,而你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心狭窄容不了太多的花花草草枝枝叶叶,更负载不起太多的蔷薇,而你就像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划过我桌子上透明的玻璃杯,时隔多年依旧还是那样妩媚!
心存感激心存善念是做人处事的原则,更是人生快乐的秘诀,我时常自己暗暗告诫,因为吉祥的光芒会将我照耀平安的神灵会把我保卫!无论是自己败走麦城那一会,还是春风得意那一刻,面对忧愁迷惘我无畏,不怕磨难对我图谋不轨;面对微笑真诚我大胆迎接,不怕善良藏在面具的后背;面对权势和富贵我不恭维,因为我要保护自己这颗弱小而坚强之心的谦卑!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我真诚无偿的感谢,感谢你在那遥远的季节,帮衬了我一把周济了俺一回!
第三篇:致初三学哥学姐的一封信
致学哥学姐的一封信
亲爱的学长/学姐:
你好!我是八年级(7)班的刘玉淇,在此祝各位学长学姐们,毕业顺利!我曾经也想过,我初三毕业,会是怎样一番风景,自己也常常想过毕业以后会做些什么?
在学校的时光,是多么的简单,早上背着书包来上学,然后听着老师的教导和训斥,每天嘻嘻哈哈,一间教室,简单的课桌,已经刻满了我们学习的印记,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班级有自己的学霸,和学渣,大家生活在一起有矛盾、欢笑,大家经历了三年的风风雨雨,有过荣誉,有过失败,相信大家的友谊已经很深了,男生之间称兄弟,女生之间称姐妹,也是因为这份友谊我们才会互相珍惜。
对于一个比你们小一年级的学弟来说,我的信,你们也许未必会用心去体会,但是这些话是我对生活的态度,不是所有人的路都会畅通无阻,你们的毕业季到了,但是终究是分离,有些人会留在母校,有些人会去其他学校生活,有些人会去内地追梦,大家各奔东西,学长学姐们,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就算艰辛也是自己选择的,希望你们在新的一个阶段,加油拼搏!
第四篇:标哥致广大网友的一封信
标哥致广大网友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网民朋友:
你们好!
我是陈光标,9月5日,我写了一封给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宣布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引起广大网民朋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对我的行为非常支持,钦佩和感动。你们的支持、赞誉和鼓励,也深深感动着我。然而,也有网友关心:我这么做,家里人理解和支持吗?当人们得知我的妹妹依然在一家饭店洗碗,每月工资只有1800元;我的弟弟依然在做保安,每月工资只有2500元,也有人产生疑问:陈光标为什么这么做,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不好,怎么可能对其他人好呢?
前一段时间,我一直在为舟曲泥石流灾区捐赠而奔波,今天才抽出时间想给广大网友写信,谈谈作为哥哥的我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我对一个亿万富翁该如何对待自己亲人的理解。
首先,我想跟网民朋友先聊一聊我的家。小时候,我们家很穷,哥哥姐姐都是饿死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家今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也许只是个靠工资养家糊口的普通人。所以,今天我成为亿万富翁,是幸运的,一直从内心感激社会,感激改革开放,也有责任为国家,为社会,多分忧,多做一些事。
记得小时候,遇到乞丐要饭,我的父母非但不嫌弃,还会请他到自家餐桌上,与我们一家共同吃饭。别人家孩子没奶吃,妈妈就放下自己的孩子,给别人家孩子喂奶。有一次我看到弟弟因为缺奶吃饿得一直哭,就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回答:“你小时候也是这样的,我奶水还可以,别人家一点都没有,小孩子要饿死的。”父母虽然贫困,不可能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他们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现在我能用财富回报社会,是父母教会我们的,也是为了尽忠尽孝。有人问我:陈光标,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我想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奉献给我的祖国。
其次,作为亿万富翁,我应该为自己的弟弟妹妹做些什么?有一种传统观念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确,如果我把一部分财富送给他们,弟弟妹妹们也许能过着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现在不少亿万富翁就是这么做的,把企业变成家族企业。然而这么做就对吗?结果就好吗?
我发现60﹪以上的“富二代”是败家子。财富并没有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中有的人甚至吃喝嫖赌,危害社会。这些财富事实上是害了他们。没有辛勤劳动创造、轻而易举获得的财富往往很难珍惜,也很难守得住。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弟弟妹妹自食其力,靠自己的本领吃饭,同时也在社会上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他们做到了,我为他们骄傲,我想广大网民朋友也会为他们鼓掌的。
我的弟弟妹妹文化程度不高,都是小学文化。我也曾经3次创造机会让他们到我们公司工作,但后来由于受文化水平限制,他们不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先后又离开了。我也犹豫过,是继续让弟弟妹妹留在公司养着他们,还是让他们到社会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他们出去找到了自食其力的工作,我觉得他们当保安和洗碗工,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不丢人,非常光荣!
当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血浓于水呀。作为哥哥,我对亲人也是充满感情的,一直在想如何帮助他们。我觉得,如果给弟弟妹妹留下一大堆鱼不如教会他们孩子钓鱼捕鱼的本领。因为再多的鱼也有吃完的时候,而钓鱼捕鱼的本领可以让他们和孩子受益终身。所以,我没有给他们很多金钱,而是帮他们培养教育好孩子。教育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也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这就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不给弟弟妹妹钱,但是每月给他们孩子2000元教育费的原因,当然,在他们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更是人之常情。所以,尽管有人不理解甚至不认同我这么做,我还是会坚持这么做下去的,我觉得这是对亲情观和财富观理解的不同吧。
由我创立的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环保拆除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把建筑垃圾二次利用的环保产业,我用“变形金刚”把废旧垃圾做成颗粒,用做路
基辅料,多年来,累积的颗粒可足够从北京至天津铺四车道了。目前,我又将向生活垃圾转型,我认为这是一座看不见的巨大“金矿”,既保护了环境又有不薄的利润。
我觉得,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可以说是“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应该把财富看得淡一些。我经常说,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我从1998年做企业以来,每天都在奔跑中,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为了公司的发展,精打细算,将每一分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将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用于慈善事业。我做企业十年来,到目前,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超过13.57亿(包括前几天捐给舟曲价值1700万的大型机械设备),直接受益者超过70万人。这对国家,对社会是有意义的事,对我们家庭,对我的弟弟妹妹,不也同样是有意义的事吗?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念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并且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为,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睁眼闭眼就是钱和权,忘记了什么是尊严,失去了人性,这让我非常寒心。我所捐的十三多个亿,帮助了七十多万贫困人口,其实,我看重的并不是这些钱,我捐十三多个亿跟普通百姓捐十块钱是一个道理,主要想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影响
带动更多的人行动,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这才是我觉得无比快乐的事。
现在,我的儿子十七岁了,我经常带他出席一些慈善活动,也会带他去到贫困山区,我要用我的言行来感化他、引导他,让他懂得感恩社会和包容社会。我希望他长大了和我一样一辈子从事环保产业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网友朋友们,我也衷心希望,你们也行动起来,帮助他人,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并且用行动带动你们身边的人、你们的下一代,一同为我们国家的环保产业、慈善事业尽一份力量。我认为,社会不仅仅需要一个陈光标,而需要千千万万个陈光标,大家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加入慈善大家庭的一份子,你们一定能从中体会到和我一样的快乐。
网民朋友,我希望弟弟妹妹能以有我这样一个为了社会“裸捐”的亿万富翁哥哥而骄傲,同样,我也会以弟弟妹妹这样作为亿万富翁的弟弟妹妹仍然做洗碗工、做保安,自食其力而自豪!
我提出 “裸捐”后,现在已经有过百名富人和普通百姓响应我,还有一些富豪向我表示,他们虽然做不到捐献百分百的遗产,但会捐出百分之五十,我很是欣慰。最近,不少我捐助过的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给我打来电话,他们说我唤醒了许多富人的良知与灵魂,相信不久的将来少数民族的穷人会得到更多的富人帮助了。他们还告诉我,受我捐助的贫困百姓在生活、教育上得到了怎样的变化,听到这些,我想无论我面对怎样的非议,我都无所谓了,因为我的内心是喜悦的,是坦荡的,对社会、对他人从来没做过一件坏事。我要让父母和弟弟、妹妹们放心,我会永远记住98年春节吃饭桌上父亲送给我的两个坚持:坚持守法经营,坚持诚信做企业,做了好事一定要告诉更多的人。
“裸捐”行为牺牲的只是我一个人的利益,但会让更多的百姓得到收益。网友朋友们,你们放心,我陈光标对社会承诺“裸捐”说到做到,当我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不想让我的子孙后代承受骂名。
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是尊重与被尊重,理解与被理解,感动与被感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网友的尊重、理解和鼓励,永远感动着我,给我坚持不断做慈善以快乐和力量。
第五篇:《桃姐》影评
《桃姐》:爱是清晨和黄昏的星辰
看罢影片《桃姐》的第一感受是:真情守护是悲凉现实人生的最美好出口。继而深感这部包含着爱、尊重以及尊严的影片来的是时候,曾有部老片里有过这样一句台词:“爱是清晨和黄昏的星辰”,似乎可以解释为对情感缺失现象蔓延的含蓄提醒。
富了口袋,瘪了真情,当真心实意已稀缺为奢侈品,人们内心深处大多趋于干涸冰冷、倦怠疲惫。在现实中即便是血缘亲情也可能淡薄成陌路,更何况非亲主仆?然而,如果彻底舍弃了这种真情实意,生命又有什么意义?《桃姐》的出现恰如一场及时的绵绵春雨,在无声无息间流淌进现代人干瘪而空虚的内心世界,让许多重口味和小清新都显得无趣又乏味。
就整体而言,影片的叙事手法平实而自然,如似水流年般地再现了现实生活的一面,人类真情的一面,某个沉痛话题也能表述的举重若轻,颇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可以说,影片拍得克制收敛,不煽情不刻意不矫情不做作,很多问题点到为止,却处处能打到人类情感的七寸,这体现了主创人员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梳理和白描的功力。影片的运镜在流畅之余也颇有深意,很多场景于不经意间存有留白,意味绵长。
该片的英文片名叫做《A Simple Life》,简单生活,即便再复杂的经历似乎都能简化为一句概括,特别是事关生死的,但凡生物最终都殊途同归,只是其中的细节与滋味各不相同罢了。要将简单的生活拍得好看有趣、余味绕梁,需要导演拥有极其扎实的功底,陈淑贤的剧本经过许鞍华的消化与外化后,呈现出了许氏惯有的质朴温暖,让那些与生命对话、与生死对话、与生活对话、与传统情感对话的沉重都具有春风化雨般的魅力。的确,这一回许导再次发挥了她的强项,聚焦了小人物的生活现状,她让没有血缘关系却情同母子的情感呈现得真实自如,颇有深远的存在感,令观众不断意识到,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而非着力营造、刻意堆砌。从片中也可以看出许导想探讨传统人际关系的意思,经由该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令老外了解到了什么是中国传统式的亲情。
影片的细节部分果真属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很多都是在惯常的匆忙中易于遗忘的,许导重拾了这些“人间俗事”,并令其如涓涓细流般润入观众心田,并各取所需地留驻了动人的瞬间。如果看得够仔细,会发现每一处镜头都仿佛浸着人物的心绪,每一个眼角眉梢侧目凝神都是生活的本真。这种细腻贴近总会牵动有生活经历的观众的心,从而产生极大的共鸣,较为年轻的观众或许会在桃姐身上看到喂养过自己的故人的影子,在Roger身上看到自己或朋友的影子。
就表演层面而言,叶德娴的演技已经到了忘我无我的境地,她于举手投足谈笑回眸间,塑造出了一个知分寸、守本分、真善良、很宽厚的桃姐,也再现了一个为家庭服务近60年的堪比家人的忠仆形象。有两处,叶德娴仅仅用表情就说明了人物内心的万水千山,如第一次听到少爷Roger在众人面前认她是干妈时,再如从养老院回家收拾旧物,最后离开家门时回头看的那一眼,这其中的感受几乎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刘德华的表演也较他以往内敛,这个内敛恰好地表现出了富家少爷Roger的内心变化,他和叶德娴所产生的互动效果,令片中母子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真切,且相映成趣。如两人关于眼光高的话题,再如Roger带桃姐看电影首映,散场后于街头携手散步,一路聊着有趣的话题,Roger将桃姐护在人行道内侧,镜头追随着他们的背影,不远不近,这一幕仿佛人生中温馨而短暂的驿站。
不可否认,影片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涉及了一些社会问题甚至是业内现状,参与这部分表演的诸多名人配角们在将笑声带给观众的同时,也将思索带给了观众。
真实的生活与责任
钟春桃,既桃姐,原籍台山,自幼家贫,出生不久既被人收养,养父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杀,养母无力再照顾桃姐,辗转之下,将桃姐安排到梁家充当家佣,自十三岁起,桃姐先后照顾过梁家四代,共六十多年。
影片的开端,便向大家讲述了影片女主角桃姐充满曲折离奇的身世。桃姐的第一次出场,便是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菜市场,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菜,和小贩们热情的打着招呼,逗逗店家的小猫,精明的挑着大蒜,十分的精神和健忘。随着为主人准备午饭,两人不发一言,桃姐按着顺序依次端出高汤、螃蟹、海鱼、以及饭后水果,给观众的感觉,这是怎样的一位称职合格的家佣。和主人关于牛舌的简短的对话,又可以看出桃姐对于罗杰的关心,已经超出了主仆之间的关系,桃姐早已将罗杰作为亲人。影片主要的便是讲述桃姐在养老院的一些经历,以及桃姐与罗杰在这个过程中的温暖人心的主仆情故事。如同电影的英文名字一样,a sample life,简单的生活。桃姐很要强。当养老院的同伴说怎么没有家人陪你来的时候,她十分要强的说“他们都在美国”,她不想让别人觉得她没有亲人,没有别人关心。当罗杰问她养老院的一些情况时,她的回答都是好的,她不想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累赘。桃姐很好面子。当别人说她的名字一听就知道是个佣人的名字,此时的她有些愤怒了,“我得罪你了?”不再和那个人说话。桃姐很讲究。她对一切吃的东西都很挑剔,对于店里的鱼,她认为别人做得太咸了。对于服侍多年的太太来看她,带来的燕窝,她在感谢之余,还要挑剔燕窝没放生姜有些腥味。桃姐很会做人,很大度。当别人送给她礼物时,她一定要包个红包作为回礼。将自己的金戒指,送给梁家的小辈。她会和养老院里的一些朋友,分享那份燕窝。其实,看到桃姐,你就会发现她是你身边的老人一样,他们一样要强,一样的要面子,一样的很讲究,一样的宽容待人和大度,一样的慈善,一样的简单地过生活。影片里,养老院里一个女儿和母亲在闹别扭,这个感觉太真实了,让自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去世外婆原来之间的磕磕碰碰,其实生活中就是这样,本来都是为了对方好,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产生一些小矛盾。喜欢影片里,桃姐卤牛舌的那段镜头,生姜大蒜放入油锅里的滋滋作响,细致的将各种香料放入锅中,最后放入牛舌,盖上锅盖,慢慢熬煮。也喜欢许鞍华导演《天水围的日与夜》中,一个老阿嬷自己买了5块钱的牛肉,那么一丁点肉就这青椒一起爆炒,那种感觉真的很好。生活就是这样充满柴米油盐的。其实对与许鞍华导演的电影,看的并不多。最近几年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系列,以及现在的桃姐,许鞍华导演就是这样一个用心,真诚给大家讲故事的人,这个故事里面有你有我,有她有他,直达内心。现实,很多就是好的电影并不是就有好的票房,《天水围的日与夜》就是这样,即使斩获金像奖多项大奖,还是不能弥补票房的溃败。好在《桃姐》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已经相当的出色,一个用心讲故事的导演,应该得到观众的支持,我们需要更多像许鞍华这样的导演,拍电影不为噱头,只讲真情实感。这大半年来,也看了许多电影,但是能引起共鸣的影片的却太少了,《桃姐》就是这样其中的一部。看完《桃姐》,其实我们不得不面对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其实影片中的桃姐是欣慰的,即使没有任何亲人和子女,但是却有罗杰的一路陪伴。其实现实中,有很多如同影片中那种没有他人照顾的老年人。看完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们应该更多的是需要承担,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承担起像罗杰对于桃姐那样,我妈对于外婆那样的责任。
那段飘在空气里的主仆情
在《桃姐》里看到徐克客串了一角,想到了四十年前的香港新浪潮,那时的徐克、许鞍华都是意气风发,实验意味十足,如今徐克在商业片道路上已是拓出一个新天地,而许鞍华则一直对现实主义题材情有独钟,并且越来越趋于平实,此次《桃姐》正是一部集中显示其成熟风格的作品。
《桃姐》的故事很简单,甚至简单到无法以故事来形容,说的就是一个老佣人和经由她一手带大的少爷的故事。桃姐服侍李家数十年,如今年事已高,刘德华扮演的少爷罗杰因为事业繁忙,不得已把她送进老人院。
这部电影因切中社会“老龄化”这个热点而获得不少关注,但它所表达的涵义却远远不是如此简单。相对于许鞍华的前作,这部电影更是进一步地放弃了对故事脉胳的描述,而是以一个个零碎的小片断缀连而成,不去追求跌宕起伏的情节,不去营造人为的高潮,原原本本地展现出平淡如水的生活,却又不枯燥,不单调,创作来源于最直接的生活,其中更是满溢着化不开的浓烈感情。感情,始终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它若隐若现地飘在空气里,如何准确地攫住,通过情节的交待、演员的肢体表现出来,尤能见出一个导演的功力来。《桃姐》于许鞍华不仅仅是一部诚意之作,更是一部在现实主义里浸淫多年后的她风格转型、返璞归真的作品。
影片中诉说老人问题的“老龄化”固然能让人感动不少,而其中桃姐与罗杰的主仆情却更让我沉迷。桃姐把一生都给了这个家庭,罗杰更是她自小带大,对这个少爷的感情无法言说,罗杰更是尽出自己一份孝心,但主仆之间却始终是被一层无形的生分客气所阻挡,即使桃姐在面对罗杰开怀大笑之时,这层隔膜来自于社会的阶层之分,而两人的感情正是在这个隔膜背后暗自涌动,虽说两人都是极力表现得轻描淡写,但这背后却是有着一份不舍的情谊。国人的内敛与情义被许鞍华拿捏得恰到好处,更是由叶德娴、刘德华演绎得精彩备至。
《桃姐》里的高潮是通过无数生活里的小细节、小场景来表现的。当一干罗杰小时的同学打电话给桃姐,说着儿时编排调侃桃姐的顺口溜时,这样的一个场面感动了无数观众。影片中罗杰带桃姐去看自己投资的电影首映场后,桃姐兴奋地说罗杰父亲肯定会为儿子骄傲,而罗杰却是一脸黯然的否认。这种父子间的芥蒂,与对少爷拥有无私感情的佣仆总是发出如母爱般的不吝赞赏的鲜明对比,更是能击中观众的软肋。与父亲相比,反而是桃姐更能理解他,而他对桃姐所生成的一份犹如对母亲般的眷恋依赖也就不言而喻了。
虽然许鞍华的现实主义与众多电影大师的比较起来,无论摄影还是音乐,都不是那么精雕细刻,影片在叙述的过程、表现的手法中也时不时有生硬插入的痕迹,但这么多年来许鞍华能够坚持下来,香港电影最终能够接受许鞍华,这些就是奇迹。仍记得当初也是叶德娴、刘德华当初的一部现实题材《法外情》,哭得屏幕底下哀声一片,在近三十年之后,巧合的是叶德娴、刘德华再次合演了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大作《桃姐》。香港的电影有时说来真是奇怪,它是以动作片、警匪片、黑帮片闻名于世,在这样的类型片得到承认之前,过去的文化界甚至是把它形容为一块文化荒漠之地,但它的现实主义作品虽然举步维艰,根源却是一直未断,脉胳始终得以延展,近几年《天水围的日与夜》《岁月神偷》都是上佳之作。而具有现实主义深厚土壤,曾经诞生过《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牧马人》这些现实主义巨作的内地反而是日渐沉寂,这几年难得一见的诸如《小武》《图雅的婚事》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际影坛上赢得不少赞誉,在国内却是以“小众”“先锋”的面目出现,一个本是澎湃磅礴的大类型片品种落到如此地步,不由得让人唏嘘不已。
但《桃姐》依旧是温情的,它没有把人生里最为赤裸裸、最委琐的真相细细地剥开来给我们看。桃姐是幸福的,她受到罗杰一家的感恩,而那个借钱去找洗头妹的阿公,为赡养费三番五次在养老院里发生的争吵,甚至于那个在全家移民到国外、音信皆无、被扔在养老院的阿婆,都并没有提上主线,有的甚至是透过了桃姐清澈的眼睛的过滤之后,再呈现给我们,为此而减去了人生里多少的苍凉与无奈。独独最后的死亡要由桃姐来承担,许鞍华没有给我们安排桃姐苏醒过来的奇迹,这是许鞍华执意要显给我们的生活残酷的一面,这或许也是她所认为的人生的最真实最无奈的一面,即便她在这部电影里展现了无数的温情之后。
十年唯一零差评电影,《桃姐》
我等青少年时代,阅西片机遇较少,大陆片优质者不多,唯港片令人着迷。而文艺片在香港电影类型中非常边缘化,自看过《投奔怒海》之后,我几乎认为许鞍华是同脉香港电影导演里文人气质最浓的一位。可惜的是香港虽然文化言论相对自由,如今的禁区也越来越多,连许鞍华也曾处于无片可拍的境地。当然庆幸的是这位慈祥的女导演坚持了下来,从《投奔怒海》到《《客途秋恨》,从《女人四十》到《男人四十》,从《半生缘》到《千言万语》,从《天水围的日与夜》到《桃姐》……几乎香港最好的社会写实片、市井片和文艺片,都出自许鞍华之手,她在香港电影史上是一个异数,空前是自然的,绝后虽不敢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类似的电影人出现。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句,2012这个香港电影几近堕落到谷底的年代,出现了十年唯一零差评香港电影:《桃姐》。
桃姐》着笔小人物生活,折射香港社会变迁下小人物情感。要看《桃姐》,需要知道下角色背景,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有不少帮人家打工的“马姐”,就是不嫁人的“自梳女”。片中的桃姐自然是常年累月地服务着Roger一家人,随着时代变迁,变成服侍Roger一个人,看着这个家的人成长、结婚生子、成家立室……虽然大家都没直接言语,但事实上Roger一家人心中的桃姐,已俨然是家里的一份子,亲情,早已渗透其中。
桃姐这个传统的小人物,始终带有不安全感、卑微感与死爱面子感,对Roger视如亲生,即便日夜一起生活数十年,也多年如一日的奉行自己职责,当自己是老奴。中风后住入老人院,极爱面子的她又不敢麻烦自己一手带大的“主人”。当Roger对外人说桃姐是干妈时,当为Roger准备他不适吃的牛舌时,当桃姐大年夜孤零零接越洋电话听Roger家人拜年时,桃姐脸上的那份满足让人喜极而泣,叶德娴演的也是触动人心。
许鞍华一直坚持传统的电影叙事方法,《桃姐》的故事都自然生动、完整舒适,细节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令人喜欢。因此,看《桃姐》不同与看一些枯燥文艺片,许鞍华最拿手的,就是将这类沉重的现实题材处理的举重若轻,“主仆”与“亲情”那张薄如白纸的微妙情感的变化,许鞍华抽丝剥茧地在细节处展现。比如:Roger年过四旬的发小还记得桃姐点点滴滴,记得桃姐煮的饭菜;桃姐与Roger打开老式木箱,细数承载岁月痕迹的成长痕迹,每一个道具,都让桃姐回忆的眉开眼笑;桃姐与Roger首映礼归来,“大帅哥”“大靓女”的互相调侃,这种亲近,亲生母亲也难以企及。在摄影技巧上,《桃姐》也没什么花招,也许一些看管商业片的观众会认为落伍,其实摄影师余力为这种纯朴自然的视觉艺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道若拙,极富层次。
如果现在说叶德娴、刘德华演的是多么的好,那都是虚的,影帝影后早已证明。一句话,《桃姐》中叶德娴、刘德华每场对手戏都生动难忘。另外,黄秋生、秦沛、秦海璐、梁天均是好戏之人,何况片中还有邹文怀、洪金宝、徐克、刘国昌、罗兰、宁浩、谭炳文、宫雪花、詹瑞文……哎呀,太多了,数不过来。
亲身母子的感情隔膜,主仆的情深;物是人非与生活不惯;一个国家两种文化;忠诚、善良和自尊;脆弱与坚强;卑微与高贵……《桃姐》动人而并不刻意煽情,不时富有喜感,但一笑之时,却又深深体味到生活的辛酸与生命的感
动,十年唯一零差评香港电影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