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

时间:2019-05-14 19:0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

第一篇: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

1、17年小说

1、历史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红日》、《红旗谱》、《红岩》、《保卫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特点:(1)史诗风格;(2)纪实品格;(3)政治色彩。

2、现实题材: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的,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的,描写两条道路斗争的,反映工业题材的等。如《“锻炼锻炼”》、《创业史》、《山乡巨变》等。小说在这一阶段,也存在少量干预现实的作品,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刘绍棠的《田野落霞》等。

表现民间人情人性的作品有: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建国后最先遭受批判的作品),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宗璞的《红豆》,丰村的《美丽》,陆文夫的《小巷深处》,李威仑的《爱情》,高缨的《达吉和她的父亲》等短篇。

一、干预生活冲破题材禁区的作品 白危的《被围困的农庄主席》、刘绍棠的《田野落霞》、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准的《灰色的帐篷》、何又化(秦兆阳)的《沉默》、李国文的《改选》、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和对青春的呼唤。刘世吾与林震)等。

这些作品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革命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导、欺压群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鞭挞、针砭和讽刺,具有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

(一)创作成就:

1、一批有一定艺术价值,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作品出现,新的创作群体出现。

2、作家以自己的创作,以各种方式曲折艰难的影响和抵制着左倾的政治思潮和对文艺的干预。

(二)本阶段小说的艺术局限:

1、文艺政治化

2、题材单一化

3、手法简单化

4、人物形象扁平化

5、作家非专业化

2、批判运动

1950年代重要的文学史事件:

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2.对肖也牧及《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3.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及胡适的批判4.对胡风集团的批判5.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

对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集中体现了1949年以后左翼文学内部在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解、文学规范的设置、文学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在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认识等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与严重冲突。

分歧两点:

1.民族形式

民间形式2.主观主义

3、政治抒情诗

1.艺术渊源A.中国新诗的浪漫主义传统B.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艺术 2.特征:是当代政治与文学特殊关系的产物。它表现了作者关注政治事件、社会运动的热情,和以诗作为“武器”介入现实政治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广场诗歌”,诉诸公众场合的朗诵这种集体性的参与。3.代表诗人:贺敬之、郭小川

4、新民歌运动: 毛泽东创建人民的大众文化的大规模群众性实践,秉持民歌加古典的新诗发展基础论,在新诗史上具有激烈的“革命”含义。采用公众集体参与方式的写作和传播,意味着“工农大众”将成为写作主体,但最终仍被纳入经由“文人”筛选的“经典化”之路。

5、三红一歌一创

1、历史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红日》、《红旗谱》、《红岩》、《保卫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特点:(1)史诗风格;(2)纪实品格;(3)政治色彩。

2、现实题材: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的,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的,描写两条道路斗争的,反映工业题材的等。如《“锻炼锻炼”》、《创业史》、《山乡巨变》等。“三红一歌一创”:(吴强《红日》、梁斌《红旗谱》、罗广斌、杨溢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柳青《创业史》);“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周立波《山乡巨变》、杜鹏程《保卫延安》、曲波《林海雪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喜爱。

6、归来诗人的群体构成:

1.50年代反右运动中的右派诗人,如艾青、公刘、昌耀等;

2.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的罹难者,如牛汉、绿原、曾卓等; 3.因政治原因在50年代退出的诗人,如辛笛、陈敬容、郑敏等。7、1980年代文学的变化

政治环境:放松了对文学的控制。原因:

1.文革推行的极权和极左的封建专制模式使人们思想僵化,要想彻底根除文革影响,必须推行思想解放运动,也就必然要使文学脱离政治束缚。

2.党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学有自身的独特性,要遵从文学自身规律加以引导,不能横加干涉。

邓小平“二为”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经济环境:市场经济的确立→文学价值的重新确立。1.市场经济带来两个直接后果。(1)人际关系的改变:商品化。(2)消费型社会的形成。2.文学的变化

(1)文学存在方式变化。(2)纯文学边缘化,大众文学兴起。(3)作家身份地位的变化。外来文化影响: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1.资源:外国译著的再版重刊;对现代文学作家作品的重评。2.特征:

集中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论和现代派文学上。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3.意义:

促进了中国现代派小说实验的出现和作家现代意识的觉醒。

八十年代作家构成:1.复出作家2.知青作家3.中年作家4.女性作家5.新派作家 八十年代作家意识:

1.时代、历史的忧患意识。(1)历史题材小说大量出现。

(2)作品情感色调和美学基调呈现出一种沉重与紧张感。(3)结构形态上以现实主义作品为主,尤以悲剧性作品为主。2.创新意识 8、80年代文学概况

八十年代现代性意识的表现: 1.启蒙意识

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和理性批判精神

(1)反思历史,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现象,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表现复杂的人性和灵魂。(3)从生存层面关注人的状态。

2、现代意识

集中表现在1985年后现代派和先锋派小说的创作中,通过象征、夸张、荒诞、变形的方式表现旧的社会体制异化人的特性,同时对现代小说技巧进行探索。

1980年代文学创作概况:

1.小说

现实主义(伤痕、反思、改革):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

现代性实验:寻根、现代派、先锋、新写实、新历史 2.诗歌

归来的歌→朦胧诗→新诗潮 3.戏剧

社会问题局

4.散文

窄化、回到个人的体验上来。回忆性质散文→小女人、学者散文

1980年代文学总体特征:

1.沉重、紧张的作品基调;2.探索、创新的强烈意识;3.潮流化的创作性质。

9、第22到23章

1980年代前期新启蒙思潮影响下的小说创作

一、创作倾向:

1.对历史、文革的叙述;(破)2.对时代变动、改革的企望。(立)

共同点:使国家摆脱落后、蒙昧,实现现代化,建立现代民族民族国家的心里渴望。

一、对文革、历史的叙述

以文革及此前的极左路线、政策为叙事焦点,贯穿人道主义和理性批判精神,反思历史,采用现实主义手法。

1.伤痕文学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 2.反思文学

王蒙、高晓声 3.知青文学

个人命运的关注

二、感应着时代大变动的叙述

描写现代化引起的社会变动,主题是肯定和歌颂的。1.改革文学

蒋子龙、李国文 2.其他

高晓声、张炜、路遥

3.主流之外

汪曾祺、冯骥才、邓友梅

1980年代中后期,以反启蒙姿态出现的小说创作

一、思潮变化原因 1.现代化的发展;

2.启蒙任务的初步完成和新启蒙思想的弊端显露。(1)新启蒙对文学主体性的伤害;

“在人道主义上,大写的人走到前方,文学反倒退隐到了幕后,或者说,文学在摆脱为政治服务时,又陷入为人服务的工具性窠臼,其结果损伤的依然是文学自身”。

——李泽厚(2)对文学书写丰富性的制约。二.新的变化

1.由对历史的书写转为更多地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存层面; 2.由对抽象的、大写的人的描写,转而表现小写的人,“向内转”; 3.创作方法上,不再是单一的现实主义,新的探索、实验开始出现;

4.文学观念上,由关注文学的社会责任,干预功能转而重视文学自身问题,强调文学自身的现代化。

10、伤痕文学

伤痕小说的意义及特征:

1.以启蒙人道主义思想为思想主线,最大的功绩在于将文革的错误与悲剧性灾难暴露给人看,引起疗救的注意。

2.作品大多采取情感宣泄式模式,笔调粗粝,语言缺少锤炼,只重视问题的提出,叙述方式过于单一。

3.紧贴社会现实,有力扭转了文革期间“瞒”和“骗”的文学。

代表作: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 11、90年代小说

长篇小说盛行。

1.大批80年代中期靠写中短篇小说获得声誉的作家,到90年代将主要精力转向长篇小说。2.出版社、书商、大型文学期刊将注意力转向长篇小说。题材:

1.新写实小说。2.新历史小说。3.新状态文学。4.新体验小说。5.私小说。6.新市民小说。7.现实主义冲击波。

12、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

广义:指当时一切与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美学思潮以及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密切相关,并且在其直接影响下的、其作品从哲学思潮到艺术形式都有明显超前性的小说。

狭义:专指在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形式主义为旗帜、以叙事革命为轴心、彻底颠覆既有文学传统的文学。

主要作家:马原、莫言、残雪、苏童、洪峰、格非、孙甘露、余华、叶兆言、扎西达娃、北村、吕新等。先锋小说特征:

1.价值观念的先锋性。(1)价值虚无。

(2)历史真实性受到质疑和挑战。2.文学观念的先锋性。

(1)远离政治话语,对传统的功利主义文学进行全面颠覆。(2)改写文学反映论的传统,执着于个人化的艺术感觉。3.叙事风格的先锋性。

(1)叙事结构:从封闭完整向开放的叙事转变。

(2)叙事视角与叙述者:大量运用限制视角;不明身份的叙述者混淆了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分野;元叙述解构文学真实性的神话。

(3)叙事时间: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错位,故事在不同时空组合中产生意义的延宕。(4)叙事语言:用近乎零度情感的语言展示生活的原生态;用梦幻、夸张、隐喻等手法使叙事语言呈现出错乱、无序和碎片化的特征。语言狂欢的奇景。先锋文学的意义:

先锋文学的叙事革命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它是80年代文学向90年代文学转化的契机。它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文学规范,使极端化的个人写作成为可能;它打破了统一的世界图像和文学图像,使文学进入到90年代个人写作与个体叙事的无名状态。

13、新写实小说

概念:称号出现始于1989年第三期《钟山》的“新写实主义小说联展。”~是继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后中国文学出现的又一面旗帜,它“从情感的零度写作”、“纯粹客观地对生活本态进行还原”,展现了现实的“原生态”,将“原色原汁原味”和盘托出,达到了“毛茸茸”的程度。

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色:

1、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

2、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3、世俗化的平易语言

4、自然悲惋的审美风格。

新写实小说的特点:1.经验的日常性。2.尽可能地还原现实。新写实小说的缺点: 1.外延的无限扩大。2.对叙事意义的无视。

(1)情感的零度忽视了叙述者的暴露。

(2)对生活纯粹的还原忽视了语言层面的中介。(3)无视叙事,叙事话语丧失深度而趋于平面。3.商业思维进入纯文学领域。代表作家作品:

1.池莉

《烦恼人生》、《来来往往》 2.方方《风景》、《桃花灿烂》 3.叶兆言《关于厕所》、《艳歌》 4.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 新写实小说的意义:

1.新写实小说不是整合意义上的存在,只是从某种角度上进行确定的一个流派。

2.在新写实的名下,文学创作不再依循意识形态推论实践,写作者不再有充当历史主体的欲望。

3.凡人琐事成为写作的中心素材,文学回到单纯生活,对生活的洞察力显得十分重要。4.故事朝着“传奇性”方面发展,制造远离乌托邦冲动的阅读快感。

14、新历史小说:

1.通过重叙历史,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2.注重建构个人的历史话语。新历史小说的审美特征:

最突出的:对历史的解构和意义的消解。

1.人物的世俗化。2.故事的虚构摹写。3.文本的戏仿。

表作家作品:1.刘恒《苍河白日梦》2.格非《大年》3.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 意义:

1.结构的颠覆:更复杂的血缘、欲望关系。2.意义的颠覆:历史循环论。3.选择边缘身份的人讲述历史。

4.完成了对先锋小说文体实验导致的精英化倾向的反拨。缺点:

太强调对历史决定论的反拨,对叙事快感的过分热衷让他们随意放纵自己的想象力,甚至顾不上逻辑和情理的制约。15、90年代文学状况 90年代文学状况

一、90年代文学面临的新局势

1、文学失去社会轰动效应,进入平静而寂寞的发展时期。

2、文学由社会话语中心走向边缘。

3、商业文化大潮凸起,精英文化受挫。

二、90年代文学格局和走势

1、商业化思潮的胜利进军和人文主义思潮的悲壮抵抗。

2、雅俗文学的对立共存和互补。

3、市民话语和知识分子个人话语的互渗和互拒。

4、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发展和后现代主义的东方化蜕变。

16、《随想录》意义:

1.~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能够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

2.~也是巴金晚年对人生探索与总结的记录。

3.~是对文革的理性反思,是巴金用纸和笔和着血泪建立起的一座个人的“文革”博物馆。

第二篇: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一)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红日》的作者是();《红旗谱》的作者是();《红岩》的 作者是()、;《青春之歌》的作者是()。、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随想录》的作者是();《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回答》的作者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谢惠敏是小说《 》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 》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 》中的人物。、《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A、自信

B、能力强 C、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A、杨朔

B、秦牧 C、刘白羽

D、周涛、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A、《“锻炼锻炼”》

B、《小二黑结婚》 C、《三里湾》

D、《套不住的手》

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A、鲁迅

B、沈从文 C、巴金

D、老舍、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A、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公刘的《哎,大森林》 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小题 5 分)、“三突出”创作原则 2、伤痕文学 3、朦胧诗 4、先锋文学

四、简答题(28 分,每小题 7 分)

1、简析《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以《文化苦旅》为例,简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五、论述题(22 分)

在当代文学史中,你最感兴趣的作品是哪部或哪些,谈谈感兴趣的理由。(请结合作家 作品来谈)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 分,每空 1 分)、吴强;梁斌;罗广斌;杨益言;杨沫、《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巴金;史铁生;北岛;舒婷 4、班主任;爸爸爸;烦恼人生 5、残雪;刘震云; 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C 2、B 3、A 4、B 5、D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小题 5 分)、“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1 分)

。” “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1 分)、“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3 分)、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2 分)、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2 分)

三、简答题(28 分,每小题 7 分)、《茶馆》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45 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2 分)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3 分)《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分)、粱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粱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地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地小生产者意识。(2 分)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地品质。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粱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2 分)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粱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3 分)、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 分)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5 分)、余秋雨散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借游说理的简单套路,而是将游历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显的情节框架或开启情感闸门的触点,凭借山水风物以探求和透视民族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精神及人生真谛,反省民族文化和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成。因此,他笔下的山水并不仅仅是自然山水,更是人文山水。比如《道士塔》、《阳关雪》。在其笔下,许多风景名胜或镌刻着历史名人

印迹的文化场所,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成为承载厚重的文化内涵的物象。(5 分)在艺术技法上,其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理性思考的深厚凝重与艺术想象的诗性激情的有机交融,体现出一种大散文的风范。(2 分)

五、论述题(22 分)

略。

【评分标准】 A、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扣 5 - 10 分)B、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 2 - 5 分)C、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 3 分)D、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 2 分)E、有错别字或病句。(扣 1 分,扣分最多不超过 2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二)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三红一青一创”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部 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是著名老作家 ____ 的科技报告文学作品 _______。、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了___ 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曲》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双桅船》的作者是___ ;《一代人》的作者是___ ;《迷途》的作者是___。、《春之声》的作者是___ ;《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___ ;《一地鸡毛》的作者是___ ;《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___。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

1、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唯一的一个“交响音乐”是()。

A、《红灯记》

B、《白毛女》 C、《沙家浜》

D、《龙江颂》、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A、《小二黑结婚》

B、《“锻炼锻炼”》 C、《三里湾》

D、《套 不住的手》

3、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A、鲁迅

B、沈从文 C、巴金

D、老舍

4、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A、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公刘的《哎,大森林》

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郭路生的《相信未来》、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散文作家是()。

A、杨朔

B、秦牧 C、史铁生

D、周涛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小题 5 分)、《茶馆》 2、革命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 4、先锋文学

三、简答题(28 分,每小题 7 分)

1、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朦胧诗在诗学与诗美上与传统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和创新?、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4、寻根小说的“根”指什么,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22 分)

在当代文学史中,你对哪位作家最有兴趣,谈谈感兴趣的理由。(要结合作家的具体作品来说明)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 分,每空 1 分)、《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吴强、罗广斌、粱斌、杨沫、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3、刘索拉; 4、食指;舒婷;顾城;北岛、王蒙;残雪;刘震云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C 2、B 3、B 4、D 5、A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5 分)、《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同时是北京人艺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2 分)《茶馆》的艺术构思很独特,它的重要特征表现为使用了“反描法”、“侧面透露法”以及“人像展览式”方法。在艺术结构上则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3 分)、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1 分)代表剧目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海港》等。(1 分)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理论集中体现了一元化的毛泽东革命文艺路线、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三突出等基本原则。(2 分)革命样板戏虽然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也直接导致了文革文艺千部一曲、千人一面的机械复制现象,从而基本上阉割了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直接阻碍和破坏了新中国文学和文艺的 发展。(1 分)、新写实小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2 分)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在对真实的理解上,追求一种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2 分)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1 分)、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2 分)

四、简答题(28 分,每题 7 分)、粱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粱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地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地小生产者意识。(2 分)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地品质。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粱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2 分)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粱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3 分)、作为新思潮的朦胧诗,它以迥异于传统的现代诗歌艺术,打破了1949 年以后诗歌创作逐渐形成的自我封闭的艺术僵局,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征。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尽管在个体风格上不尽相同,但在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上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特征。他们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对现实的理性思索和自我心灵的反思寻觅中,塑造了一代人整体自我形象:觉醒、独立、思考、追求。他们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带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强烈的精英意识,在迷惘感伤的诗情中,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诗学主题。(4 分)在诗歌创作艺术上,朦胧诗人摒弃了当代诗歌的直白、滥情的统一模式。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在意象的凝聚组合和时空转换中,将深挚而多层次的情感寓于象征的暗示之中,从而创造出繁复的意象群落和以象征为中心的表现模式,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

想象空间。同时注重对直觉印象的捕捉,以情感逻辑代替事物的客观逻辑,以主观真实代替客观现实,使诗歌深具现代主义的色彩。(3 分)、讲真话,抒真情,袒露赤子之心,勇敢探求真理,是贯穿于《随想录》整部书的总主题。(2 分)在《随想录》中,巴金对史无前例的文革进行了愤怒的揭露,痛彻的控诉和深沉的思考,提出应该给这场空前的历史大悲剧做总结。《随想录》正是从一个侧面对这场民族性灾难的残酷现实作了深刻再现,真实记录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在这场浩劫中的心灵轨迹。巴金的反思究其实际尚不止于文革,其思想的触角和批判的锋芒还伸向了文革之前的十七年。(2 分)《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很多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的把一切责任都推向了四人帮,因而认为粉碎四人帮就解决了所有问题。(2 分)与坚持讲真话相适应,巴金在艺术上追求的是朴实无华,自然天成。(1 分)寻根文学的根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3 分)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4 分)

五、论述题(22 分)

略。

【评分标准】

A、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扣 5 - 10 分)

B、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 2 - 5 分)

C、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 3 分)

D、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 2 分)

E、有错别字或病句。(扣 1 分,扣分最多不超过 2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三)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8O 年代小说历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七个发展阶段。

2、《创业史》的作者是 ___ ;林道静是小说 ____ 里的主要人物,此书作者是()。、“三突出”原则是指___、___、___。、《随想录》的作者是___ ;《文化苦旅》的作者是___ ;《回答》的作者是 ___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谢惠敏是小说《 》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 》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 》中的人物。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A、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公刘的《哎,大森林》、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A、杨朔

B、秦牧 C、史铁生

D、周涛、《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A、自信

B、能力强 C、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话剧《茶馆》的结构方式是()。

A、冰糖葫芦式

B、一人一事式 C、人像展览式

D、锁闭式、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

A、新写实小说

B、寻根小说 C、新历史小说

D、先锋小说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5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三红一青 3、朦胧诗 4、文化散文

四、简答题(28 分,每题 7 分)

1、简述老舍《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简述寻根小说的寻根指向和寻根意识。、简析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简析《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

五、论述题(22 分)

巴金《随想录》的思想特色。

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通俗(或大众)小说、现代派(或先锋、新潮)小说、新写实小说。2、柳青;《青春之歌》;杨沫。3、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4、巴金;余秋雨;北岛;舒婷。5、《班主任》;《爸爸爸》;《烦恼人生》。

二、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B 2、B 3、C 4、C 5、D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5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来源于苏联。1953 年 9 月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将其确定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2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二是艺术描写地真实性;三是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3 分)、三红一青是指《红日》、《红岩》、《红旗谱》及《青春之歌》这四部作品。(2 分)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以 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历史生活为题材,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关于这段历史“本质规律”的规范性理论指导下,按照主流文学话语的创作规范叙述这段历史生活的。(2 分)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革命史诗性,并呈现出高度同一性的审美形态。(1 分)、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2 分)、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期,是90 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1 分)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时采用一种文化视角,“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免先贤们的偏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2 分)代表作家及作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2 分),四、简答题(28 分,每题 7 分)、《茶馆》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45 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3 分)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

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3 分)《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分)、从寻根文学作品和理论中可以发现,文化寻根有两种指向:一是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3 分)而寻根意识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肯定性的文化价值(如阿城的《棋王》);二是发掘当代社会心理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积淀,批判其否定性的传统文化因素(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三是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想象历史或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力的精神源泉如郑万隆的《老棒子酒馆》。(4 分)、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 分)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5 分)、《我与地坛》回顾了史铁生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地坛以其生生不息的自然真意,使史铁生超越了生死,感悟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其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和超越意识净化着我们被尘世遮蔽的心灵。(需展开论述)(7 分)

五、论述题(22 分)

略。

第三篇: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第一节 50、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文学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前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和新时期(1976~现在)。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三大主要文献: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矛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大会总方针: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大会的意义:

1、确立了方针

2、指导了思想

3、建立了全国文艺界的组织

4、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

2、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1951 年 5 月 20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 论》,表达了毛泽东对历史、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立场:其一,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二,文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其三,清除资产阶级残 余与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构成文艺界的长期任务。由此批判电影《武训传》的运动拉开序幕,这是一场文艺论争演变为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批判运动。

3、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20年代出版了《红楼梦辨》,对《红楼梦》及其作者、小说的艺术成就作出了独到的研究,1954年俞平伯又发表《红楼梦简论》。“新红学派”的研究方法,有繁琐考证的偏颇。1954年,李希凡、蓝翎在《文史哲》月刊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引起毛泽东的重视,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又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期间引发了接踵而至的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运动。

4、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极为复杂,独具特色,其核心在于强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提倡“自我扩张”与“自我斗争”,用主观“拥入”客观,表现描写对象的“精神奴役的创伤”,主张创作方法于大世界,认为它们是现实主义的关键所在。对于胡风思想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三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批判:

1、全国文联召开“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

2、《文艺报》先后发表林默涵,何其芳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胡风不服,于1954年7月向党中央递交《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又称《万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文艺观点,提出了改进了文艺组织领导方式的意见和改革文艺工作的建议,受到毛泽东的首肯。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双百”方针的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论争。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节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1956年下半年到1957上半年,文艺界贯彻这一方针,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如:秦兆阳(何直)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巴人的《论人情》。“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6、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是人为的政治上的“反右派”斗争引起的,1957

年6月6日,中国作协召开党组扩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判丁玲、陈企霞等,揭开了文艺界反右斗争的序幕。导致“双百”方针贯彻断送,文学损失巨大

7、文艺政策的调整

三次会议:

1、1961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即“新侨会议”,周恩来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不久,党中央根据讲话精神,制定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八条》集中体现了党对文艺政策进行调整的精神,在创作与评论方面,在文艺队伍建设与文艺领导工作方面,提出了合乎文艺规律的主张。

2、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即“广州会议”,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着重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与评价知识分子,如何改善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

3、1962年8月,中国协作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也称“大连会议”,着重研讨文艺创作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问题。邵荃麟的主张:

1、现实主义深化

2、写“中间人物

8、左倾思潮升级个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心损失:

1、否定各种文体

2、否定文艺组织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文艺思潮

1、《纪要》全称《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核心是: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

1、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即“写真实”论、“现实主义 ——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的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和“离经叛道”论。

2、指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作品“黑”

3、污蔑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队伍“黑”。

2、8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兵》、《智取威虎山》,现代革命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兵》。

3、在批判“黑八论”以后,为了给“阴谋文艺”提供理论依据,江青一伙又提出了“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创作原则、“主题先行论”等一整套创作理论。“根本任务论”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纪要》规定,“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三突出”创作原则:“在所有任务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主题先行论”:是指“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

4、两类文学在压迫、专制下值得关注:

1、是不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其中形象较大的有黎汝清反映革命题材的长篇小说《万山红遍》,克非《春潮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部)等,中、短篇小说有李心田《闪闪的红星》,蒋子龙《几点局长的一天》

2、地下文学:如张扬《第二次握手》,舒婷《船》,《赠》,《春夜》。“天安门诗歌”《天安门诗抄》

朦胧诗(始于1979年)舒婷《致橡树》、《思念》。北岛《回答》、《结局或开始》、《一切》。

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小说的概述(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

1、两类题材:

1、战争小说:“三红一创一歌”“三红一创 青山保林”吴强《红日》、杨益言《红岩》、梁斌《红旗谱》、柳青《创业史》、杨沫《青春之歌》、周立波《山乡巨变》、杜鹏程《保卫延安》、曲波《林海雪原》

2、现实小说:写农村生活,《山乡巨变》、《创业史》

2、农业合作化以后出现的短篇小说,如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李准的《李双双小传》

第二节 柳青、梁斌、杨沫

1、柳青,原名刘蕴华,1947年创作第一步长篇小说《种谷记》1951年完成第二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1956年散文集《黄埔村的三年》1958中篇《狠透铁》1960第三部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树起了他文学道路的里程碑。《创业史》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梁生宝:新型农民,听党的话。梁三老汉:小生产者,有着复杂矛盾的心理

1、传统性格,勤劳、善良、守旧、保守、拥护共产党

2、不愿意走共

产党执行的道路

3、对儿子的态度:反对儿子办互助组,同时也关注着互助组的进展。“三大能人”:郭世富、郭振山、姚士杰

《创业史》的表现手法:

1、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的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

2、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

不足:

1、整体不真实与细节真实

2、以阶级斗争分析论来设置人物、规范人物

2、《红旗谱》——梁斌,原名梁维周,《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人物形象:朱老忠

1、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

2、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列插刀”的侠义性。

3、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泥腿”的坚韧性。朱老忠,性格鲜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人物形象,反抗性、侠义性、坚韧性;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社会交替时期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严志和,是另一种性格的形象,与朱老忠相照应,内向、软弱、善良的特征

《红旗谱》的艺术特点:

1、在艺术上重视文学的民族形式

2、在语言上,小说从词汇到语法都主义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

不足:革命者形象的描写显得薄弱。

3、杨沫,原名杨成业,代表作《青春之歌》、《东方晓欲》、《芳菲之歌》、《我的日记》。《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林道静,其成长道路:

1、起点(反抗性格)

2、过程(几个脚印,1933年除夕茶会-接触社会,同余永泽的关系-政治觉悟,第一次被捕-考验,第二次被捕-集体会议)

3、归宿(入党)

4、《青春之歌》的成就:在于富有层次地描写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主人公林道静告别旧“我”的复杂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中华民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其政治意义在于证明青年的人生追求与个性解放,只有投身社会解放事业,才能真正实现。《青春之歌》的艺术特点:

1、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串众多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场景,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

2、浓郁的抒情笔调,是《青春之歌》的又一艺术特点。无论是描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还是叙写事件、渲染气氛,作者总笔墨含情,使情境交融。

第三节 赵树理 茹志鹃等

1、赵树理:短篇《登记》、《锻炼锻炼》,长篇《三湾里》。小说的风格特点:大众化名族化

风格

1、注意故事性的艺术结构

2、刻画人物时常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风度等描写

3、语言上口语化,富有表现力。

2、孙犁(追忆往事)短篇《山地回忆》、《吴召儿》中篇《铁木前传》长篇《风云初记》(抗

战初期人民的生产生活)孙犁小说的特点:浪漫主义色彩

1、善于描写白洋淀地区人民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出历史感、新鲜感。

2、善于刻画农村青年女性

3、结构上有明显的散文化特点。

3、茹志鹃,代表作《百合花》,矛盾称赞“清新、俊逸”风格,“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第三章 50年代、60年代新诗

第一节 概述:

1、开国之歌、颂歌:郭沫若《新华颂》、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政治抒情诗)

2、干预生活:松木《爬,也是黑豆豆》、流沙河《草木篇》

3、长篇叙事诗:郭小川“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李季“石油诗人”《杨高传》

4、政治抒情诗:(创始人: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贺敬之《雷锋之歌》。

第二节 郭小川 贺敬之 闻捷

郭小川创作的几个阶段:

1、50年代中期《致青年公民》(组诗)“楼梯体”;

2、50年代末期 叙事诗《致大海》《望星空》

3、60年代前期 开始注意形象的塑造政治抒情诗《祝酒歌》《乡村大道》《团泊洼的秋天》《秋歌》“战士兼诗人”郭小川的创作风格:

1、善于以独特的思考

入诗,形成一种郭小川式的诗歌深刻美

2、以生活的浪花入诗,形成一种郭小川诗歌的雄浑美

3、以铮铮铁骨入诗,形成一种郭小川诗歌的人格美

4、以多种形式入诗形成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美。

贺敬之:政治抒情诗人,创作风格:

1、善于选择重大题材,表现重大主题;歌声高亢,基调昂扬,手法上直抒胸臆

2、抒发的大多是政治情感

3、诗歌形式上有两大类,一是“楼梯式”,一是“信天游”。

闻捷:写实,代表作《天山牧歌》生活抒情诗,《复仇的火焰》叙事诗。《天山牧歌》:

1、诗人善于把年轻人心中的爱情火焰同劳动理想相结合2、鲜明的地域色彩

3、从格调上讲,轻柔明快,画面优美迷人,有种牧歌的情调。

第四章 50年代、60年代戏剧

老舍《茶馆》,老舍的创作道路:建国前-小说-旧生活,建国后-戏剧-新生活。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献给新中国的第一首颂歌,人与沟的矛盾,“沟”象征着旧社会。

《茶馆》分析:主题:埋葬旧的时代,暗示光明的到来。

1、《茶馆》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概括力,通过茶馆这个小社会来反映时代这个大社会的变迁。(地点:裕泰茶馆,戏剧冲突:人与社会)

2、《茶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节戏结构,而是图卷戏结构,分三幕,写三个时代,正是茶馆的三个阶段。第一幕: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最黑暗的年代,茶馆流行的风气“莫谈国事”,荒诞的故事:60、70岁的庞太监买老婆,暗示出社会严重的贫富不均。第二幕: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茶馆开始衰败。第三幕: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945年之后),茶馆又破又旧,“茶钱先付”,最终倒闭,被霸占。这三幕层层深入,社会越来越黑暗、腐朽,观众和读者在心里感受到这种社会该结束了,在观众和读者的心灵中实现了第一个主题“埋葬旧时代”。反抗的力量处处都存在,对光明的暗示越来越明显来实现第二个主题。

3、以人物带动故事,以人物命运推动剧情的发展。

第五章 50年代、60年代散文

第一节 概述: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散文分两时期:1949年~1956年为第一时期,通讯报告成为创作的主要实绩之一。通讯报告的主题:

1、反映抗美援朝战争 如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2、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祖国在前进》、柳青《王家兵》、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报告文学标志这一时期散文的初步繁荣。1957年~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的第二时期。是被称为当代文学史上散文创造趋于活跃的一个时期。主要是抒情散文。

2第二节 杨朔 秦牧等

杨朔,成就最高,最优秀的作品是描写劳动人民的心灵,“以诗为文”,《香山红叶》标志着杨朔散文创作进入成熟时期。散文创作特点:

1、造境,“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是生活片段,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截取日常生活片段

2、托物言志《荔枝蜜》《茶花赋》

3、结构布局精妙,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曹禺评价杨朔的散文结构“不粗、不露、不直、不多”4语言,有人把其诗意比作“乍绽寒梅”“芙蓉含露”,说明其语言清新,注意警句运用。杨朔散文的局限性:

1、失真,需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

2、人工、做作的痕迹明显,不自然,模式雷同。

秦牧:原名林觉夫,学者性作家,其散文特点:

1、熔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炉

2、把“行散”和“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从

3、富有情趣性和幽默感

4、语言流畅,凝练生动,采用“林中散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作风,流露出直接面对读者的亲切感和语言氛围。不足:

1、一些知识性的材料在不同的篇目中反复使用,失去新鲜感

2、围绕一个说理中心,过多地罗列材料,有时难免冗杂拖沓之嫌

3、强烈的政治宣传意识,使一些作品流露出说教气,所表现的哲理失之肤浅。

第六章 1976~1989年的文学思潮1、1979年全国文联下层协会组织和省市地方组织全部恢复工作,标志着我国的文学事业开始走向全面复苏。

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志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真正深入。

3、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辞提出一系列有关文艺界的新的观念原则。《祝辞》指出“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此次文代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文代会。

80年代后,开始了关于现代派的讨论:引起对西方现代派文艺大讨论的是1982年《外国文学研究》发表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

1、引起许多文艺思潮更替的话题,如诗歌美学(朦胧诗)讨论中的“三个崛起”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好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2、对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是80年代前期规模最大,对文学产生广元影响的,最深刻的文艺思想激荡。如戴厚英《人啊,人》,这一时代被称为“归来的一代”。文学的回归:写什么?怎样写?

1985年和1986年,被人民称为“方法年”“观念年”,“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文化寻根”思潮,始于1985年,首倡者韩少功曾说过“‘寻根’文学是一个先有旗号,后有创作,先有理论,后有实践的‘有意为之’的文艺流派”。韩少功《文学的“根”》,以阿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派”

“重写文学史”:1988年4月,《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专栏,《主持人的话》申明了“重写”的意义是“要改变这门科学原有的性质,使之从属于整个革命史传统教育的状态下摆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审美的文学史科学。”改变了过去那种文学史编著中的“非科学的思维定式”。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整个80年代,可以说是本世纪末期中国小说家热情最为高涨,探索最为积极,所取得的成绩极为可观的十年。“伤痕文学”(小说)——反思文学(小说)——改革文学(小说)

1、“伤痕文学”以《班主任》为开端,兴盛于1978年,主要写“文革”十年,语言粗糙,人物性格单一。1971.11,刘心武短篇小说《班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1978.8.11,《文汇报》发表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得名于此,它是第一次写社会主义悲剧。“伤痕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开拓意义:

1、它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主要社会问题,并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2、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希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开启了8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

3、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描写了人性遭受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摧残的悲剧,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大墙文学”(1978年)属于“伤痕文学”主要写监狱、五七干校、农场生活,代表作《大墙下的红玉兰》

2、反思文学:茹志鹃于1979年2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反思文学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代表作品:鲁彦周《天云山传奇》“打破了爱情禁区”、古华《芙蓉镇》、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3、改革文学: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何士光《乡场上》、张炜《秋天的愤怒》《古船》、路遥《平凡的世界》。“改革文学”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回到乡下”的创作,以及作为本世纪文学发展进程中最后一次功利主义色彩突出、功利话语与审美

话语结合得较为完美,表现得较有力度的小说思潮,蕴含着较为丰富的美学内容。“改革文学”美学内容的表现:

1、高晓生、贾平凹等作家对农村改革的阻力作了发人深省的描绘。高晓生《陈奂生进城》《李顺大造屋》

2、“山东作家群”对改革进城作出了多方位的思考

3、柯云路的《新星》对现阶段物质文化环境中所能提供的推动改革的正面力量作出了全面而集中的开垦与整合。

“文化寻根小说”,汪曾祺《受戒》,用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小和尚和村姑的恋爱故事 对民族文化,1、持肯定态度的:阿城《棋王》从整体上表现了传统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

2、否定态度: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本次列车终点》

3、辩证态度:冯骥才《神鞭》

“新写实小说”重还原,“现实小说”重再现。“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种毛茸茸的原生态感觉

2、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

3、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

第四篇: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习题与作业

一、1.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2.中国当代文学可以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 3.文艺批判运动?

二、1.战争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

2.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有什么特点? 3.赵树理小说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是什么? 4.民间艺术形态

三、1.“十七年”时期诗歌创作的主要流派及其主张是什么? 2.五十年代末中国新诗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闻捷与郭小川的诗歌创作特色

四、1.简述“十七年”时期的散文概况。

2.老舍《茶馆》在戏剧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3.什么是“文革”文学?“文革”文学有何特征? 4.“文革”后期地下小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五、1.为什么说刘心武的《班主任》对新时期文学具有启蒙意义? 2.天安门诗歌运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简述寻根文学的主题选择及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4.比较先锋小说与寻根文学的异同。

六、1.什么是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 2.反思文学的内容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改革文学?改革文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4.什么是知青文学?知青文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张贤亮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6.王蒙“意识流”小说与西方意识流小说有何区别? 7.先锋小说的主要创作倾向和文体特征特征是什么? 8.新历史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七、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的主要内容和审美艺术特征是什么? 2.北岛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是什么? 3.舒婷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是什么?

4.新生代诗歌的主要团体及其艺术主张是什么?

八、1.探索戏剧

2.高行健的探索戏剧有何特点?

九、1.九十年代文学的文学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怎样理解九十年代文学的文学格局?

十、1.新写实小说

2.90年代的女性写作有何特点?

十一、1.诗歌创作为什么在90年代出现冷落和滑坡的局面? 2.90年代出现“散文热”的原因何在?有哪些主要的散文类型?

第一学期

一、如何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你认为1942年作为当代文学的分期起点恰当,还是1949年更妥当?

二、如何理解中国的革命文学与中国的现代性的关系?

三、试阐述革命文学对“阶级仇恨”的塑造。例如《白毛女》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四、如何理解依据革命理念来写作的革命文学依然具有相当的文学性?

五、试论现实主义的细节真实与日常性在革命文学中的建构与颠覆作用(以赵树理、柳青或梁斌等作家的作品为例分析)。

六、《创业史》等作品写了农村的阶级斗争和二条路线斗争,你认为真实吗?如何理解革命文学的真实性问题?

七、如何理解《林海雪原》之类的革命文学的早熟性?

八、试阐述《青春之歌》中革命理想化的描写与小资产阶级情爱关系的叙事构成的矛盾。

九、试阐述《红岩》这类革命经典作品对英雄人物的塑造与对暴力的展示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果。

十、如何理解贺敬之的“宏大颂歌体”的艺术特色及其时代根源? 第二学期

一、《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是一个文学价值很高的典型形象,请举例分析其性格特征、刻画这一形象的特点及意义。

二、以《红高梁》为例,试述莫言小说对生活的独特感知方式。

三、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贾平凹的小说与故乡商州之间的关系。

四、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例,谈谈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五、说明先锋小说的精神特征。绪论: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2.文学革命对于中国文学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3.二十年代出现了哪些新文学的社团和流派?他们各自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4.在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阵营与文学保守主义者出现了几次论争?论争的结果如何?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论争?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

(一)1.《狂人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何意义?

2.鲁迅的《呐喊》和《彷徨》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对中国现代小说具有何种意义?

3.阐释阿Q形象。4.鲁迅的《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1.请对“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进行解释。2.“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与浪漫抒情小说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许地山小说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4.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沉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一)1.简述20年代新诗的发展轨迹。2.前期新月派的诗歌主张是什么? 3.徐志摩新诗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4.什么是“纯诗”?

第五章

20年代新诗

(二)1.郭沫若新诗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2.《女神》在新诗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3.郭沫若的诗歌创作有何局限? 第六章

20年代戏剧

1.田汉早期创作有什么特色?他对现代戏剧有何贡献? 2.五四话剧创作有哪几大流向?代表作各是什么?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

1.鲁迅的《野草》贯穿着“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2.如何理解周作人散文的“冲淡平和”的特点? 3.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4.请解释“冰心体”。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1.如何看待三十年代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它对中国现代文学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2.梁实秋、朱光潜的主要文学观点有哪些?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3.请解释“左联”。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

(一)1.丁玲小说的创作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莎菲女士的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

2.张天翼的讽刺小说的特色是什么? 3.名词解释:“革命+恋爱”、东北作家群、《南行记》 4.京派小说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5.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点是什么?它为中国现代小说增添了些什么样的新质?

第十章

30年代小说

(二)1.分析茅盾的《子夜》的吴荪甫形象。

2.茅盾的小说的创作特点有哪些?这些特点对中国现代小说具有何种意义?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

(三)1.结合具体作品,阐释老舍的文化批判观。2.简述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3.《骆驼祥子》的艺术魅力有哪些? 4.《月牙儿》有何特色?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

(四)1.以巴金的小说创作为例,说明巴金“青春激情式书写”的特点。2.分析巴金《家》中的高觉新形象。第十三章

30年代小说

(五)1.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有什么特定的文化含义? 2.分析《边城》的审美特色。

3.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什么? 第十四章

30年代新诗

1.现代派诗歌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特点是什么? 第十五章

30年代戏剧

1.结合曹禺的具体创作,简述他的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2.分析《北京人》的创作主题。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

1.林语堂的小品的突出艺术个性是什么? 2.鲁迅杂文的特点是什么? 第十七章

40年代文学思潮

1.名词解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2.40年代出现了哪些文学论争?应该如何正确看待? 第十八章

40年代小说

1.简述沙汀小说的创作特点。

2.分析钱钟书《围城》中的方鸿渐形象。3.从《寒夜》看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4.简述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1.艾青诗歌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2.名词解释:七月诗派、九叶诗派 第二十章

40年代戏剧

1.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2.夏衍戏剧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十一章解放区文学思潮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2.解放区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1.简述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特点。

2.山药蛋派小说和荷花淀派小说的创作特色。当代部分 绪论:

1.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2.中国当代文学可以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如何理解学术界对当代文学史不同的分期方法?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1.第一次文代会的文学史意义。

2.比较十七年时期文学思潮主要流派的文学主张的异同 3.三次大的文艺争鸣和批判概况。4.思考“文革”产生的思想根源。第二章十七年时期小说

1.如何评价“红色经典”小说作品在当代的现实意义。2.《创业史》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3.十七年战争小说认识战争和表现战争的美学观念。4.赵树理小说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是什么? 第三章十七年时期诗歌

1.十七年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要问题是什么? 2.为什么说郭小川的《望星空》是矛盾的文本? 第四章十七年时期戏剧和散文

1.简述“十七年”时期的散文概况。

2.老舍《茶馆》在戏剧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3.谈谈对杨朔散文创作模式的理解。第五章

1976 ~1989文学思潮

1.人性和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对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意义 2.天安门诗歌运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4.简述重写文学史的讨论 第六章

80年代小说

1.什么是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 2.反思文学的内容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改革文学?改革文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4.什么是知青文学?知青文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5.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6.文化寻根意识包括哪些内容?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如何认识寻根思潮?

7.先锋小说的主要创作倾向和文体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小说《浮躁》是写实性描写和象征性构思的统一? 9.汪曾祺《受戒》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10.马原叙事圈套的含义是什么?

11.如何理解《活着》标志着余华创作的成功转型?

12.莫言小说的主题取向是什么?如何理解红高粱的象征意义? 第七章

80年代诗歌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的主要内容和审美艺术特征是什么? 2.北岛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是什么? 3.舒婷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是什么?

4.新生代诗歌的主要团体及其艺术主张是什么? 5.新生代诗歌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有何意义? 6.海子诗歌创作的四大母题是什么? 第八章 80年代戏剧和散文 1.探索戏剧可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和几种类型? 2.高行健的探索戏剧有何特点?

3.巴金的《随想录》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第九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1.探讨进入90年代文学走向多元化、边缘化的的原因。2.人文精神讨论的历史评价。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1.什么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2.什么是新体验小说?新体验小说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3.什么是新市民小说?新市民小说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新生代小说?新生代小说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5.什么是新现实主义小说?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6.分析《叔叔的故事》、《马桥词典》的叙事特点。7.如何认识和评价王朔与王朔现象?

8.调侃小说、青春文学的特点和对当前文学创作的影响。第十一章

90年代诗歌和散文

1.诗歌创作为什么在90年代出现冷落和滑坡的局面? 2.90年代出现“散文热”的原因何在?有哪些主要的散文类型? 3.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第十二章港台文学

1. 如何评价金庸武侠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艺术成就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原名,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

和周作人。3.《肥皂》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家

地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而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4.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

》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

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6.鲁迅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7.爱姑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

8.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

》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小说《**》以

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0.《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

》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1.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

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12.鲁迅笔下的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3.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

》中的陈士成等。

14.鲁迅自己曾经用“

”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15.鲁迅在《

》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16.鲁迅多次在小说中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早在他创作小说《示众》以前,就在他的第三部小说《

》有精彩的描写。

17.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

18.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

》。

19.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几乎全以两个字命,如《铸剑》、《奔月》、《出关》等,《不周山》是三个字,后来,这篇小说改名为《

》。

20.沈雁冰与周作人等人创办的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于

。21.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22.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

23.郭沫若的名诗《

》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24.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

25.的《<女神>之地方色彩》最有名的论断,就是指出《女神》缺少“地方色彩”的“欧化”现象。

26.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

27.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之后,新文学的作家大多经历了一个从“呐喊”到“彷徨”的过程,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他的“呐喊”,那么在《女神》之后出版的诗歌、散文、戏曲集《

》则可以看作是他的“彷徨”。

28.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

》和《聂 》。

29.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以“战国”时期和“南明”时期为题材的六部历史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

30.在“五四”之后,许多作家都产生过彷徨的情绪,郭沫若也写过题为《彷徨》的十首诗,这些诗后来收入他于《女神》后出版的诗文集《

》中。

31.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32.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33.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

》、《王昭君》和《聂 》,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34.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50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

》。

35.郭沫若50年代以后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的历史剧《

》,实际上是一篇为历史上的“白脸”形象曹操所作的“翻案文章”。

36.的《关于浪漫的沉思

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论》一书认为,前期郭沫若文艺思想虽然变化多,又偏激,不科学,但其价值就在于“深刻的片面”,即使不科学,也是合理的,满足了时代需求的。

37.40年代,郭沫若曾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批判

是“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粉红色”的文艺家。

38.茅盾原名沈德鸿,字,早在他1928年发表小说之前,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39.1929年茅盾《读<倪焕之>》一文关于“时代性”的阐述已经开始接受“新写实主义”的概念。这部小说《倪焕之》的作者是。

40.是使命感很强的作家,处身其中他无法不受“红色30年代”文艺思潮的浸染,其明显标志是对“五四”的重新思考和“检讨”。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时期,他曾发出“没有‘五四’未必会有‘五卅’罢”的质疑。

41.蓝棣之在《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一书中批评蓍名小说《

》是一部抽象观念加材料堆砌而成的社会文献。

42.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

》三篇小说。

43.小说《虹》的主人公是。

44.文学批评家胡风在《回忆录》中谈到,当年在东京读茅盾新赠小说《

》的感觉时说:“接到书后,读了几天硬读了几十页,还是无法读下去”。

45.在《子夜》中,吴荪甫与赵伯韬矛盾的激化,是由于他与汪派政客

联合组织“益中信托公司”引起的。

46.在《子夜》的构思和素材搜集过程中,茅盾甚至连吴荪甫坐什么样的牌号的汽车这种小细节也反复研究过,原先想让吴荪甫坐“福特牌”小汽车,因为当时上海“流行福特”,后来经研究又改坐“

”,因为“像吴荪甫那样的大资本家应当坐更高级的轿车”。

47.在1940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三个月左右,茅盾就创作了反映这一事变的长篇小说《

》。

48.在茅盾的一生中,有许多未完成计划的小说,其中一部是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

49.早期革命小说的标志性作品是的《短裤党》。50.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51.小说《

》的男女主人公是祥子和虎妞。

52.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类型的市民,即: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正派市民,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写得最成功的是。

53.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老派、新派和正派(理想)市民这几种形象系列,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形象系列,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也占有蓍的位置。

54.虎妞的变态情欲,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55.的《北京:城与人》虽不是老舍的专论,但对于作为“京派”所依托的北京文化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有非常独到的发现。

56.在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中,除了《二马》中的老马,《牛天赐传》中的牛老四,《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和祁天佑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

》中的张大哥。

57.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

58.《四世同堂》描写了“北京文化”的深刻影响,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不例外: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当女流氓

打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

59.五六十年代以后,老舍是最具活力的现代作家,这时期他最成功的作品是话剧《茶馆》和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

60.牛天赐是老舍以中华民族商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中的主人公。

6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故以“老舍”作为他的笔名。62.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比如,爱穿侍萍绣过的衬衣,每年

月十八都要为待萍过生日等等。

63.曹禺的三大杰作是《雷雨》、《日出》和《

》。64.《日出》的主要人物有交际花陈白露、潘月亭、李石清、顾八奶奶、面首

以及洋奴张乔治。

65.沈从文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1926年出版的《

》。66.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其中,影响最大也最值得参考的是著名女评论家的《沈从文论》。67.沈从文把《边城》看成一座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而

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物。

68.《边城》的故事非常简单,也就是写茶峒小镇上船总的两上儿子天保和

同时爱上了翠翠。

69.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神性是最高的人性,因此,“

”、“爱”与“美”是三位一体的。

70.

生长在湘西沅水流域,地处湖南、四川、贵州三省的交界处,他所在的凤凰县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而在他的身上就有着苗族的血统。

71.《边城》在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这个人”是指。

72.与“京派”相对应“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新感觉派的蓍名作家。

73.被看作是京派小说“鼻祖”的小说家不是沈从文,而是曾参加过语丝社的。

74.前些年出现的“张爱玲热”,在年张爱玲在美国孤独地去世后形成高潮。

75.葛薇龙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为了能继续在香港求学,不得不向与葛家多年不相往来的姑妈梁太太求告。

76.九叶诗派基本上是由两群诗人合流而成,他们与两个诗刊有直接关系,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故九叶诗派又称“

”派。

77.

在《又关于本刊的诗》中说:“《现代》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78.1946年,上海诗人杭约赫与藏克家等人创立星群出版社,出版了《

》杂志。

79.九叶诗派得名于

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人诗合集《九叶集》。

80.

在《新诗的格调及其他》一文中说:“新诗运动最早的几年,大家注重的是‘白话’,不是‘诗’。”

81.穆旦在清华时的同学

说,穆旦写的是“雪莱式的浪漫派的诗,也有着强烈的抒情气质,但也发泄着对现实的不满”。

82.穆旦本名,是现代诗坛最为重要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

83.鲁迅在30年代曾这样评说“五四”散文的发达状况:“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平在小说戏曲和

之上”。

84.有的学者将现代散文分出两条不同的语体线索,一是“闲话体”,一是“独语体”。其中,鲁迅的散文诗《野草》应归属于。

85.的小品文字,多以“言志”散文为主,又可分为“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种。

86.《黄昏之献》是风格与何其芳相近的散文家的散文集。87.

是“自叙传”小说的代表作家,但他认为,比起小说,“现代散文,却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

88.有学者分析认为,何其芳《画梦录》里的意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时间意象”,如黄昏、黑夜,一类是“

”,如坟墓、古宅等。

二、单项选择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一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在鲁迅小说中,有关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著名比喻:“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这个比喻出自()。

A.《孤独者》

B.《在酒楼上》

C.《孔乙己》

D.《伤逝》

2.和“五四”前后的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并不乐观,甚至有些消沉,他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也以写小说来排遣“苦的寂寞”。这些小说后结集为()。

A.《呐喊》

B.《彷徨》

C.《热风》

D.《故事新编》 3.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

A.《在酒楼上》

B.《孤独者》

C.《肥皂》

D.《伤逝》 4.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

A.《野草》

B.《随感录》

C.《热风》

D.《坟》

5.鲁迅笔下的魏连殳形象出自小说()。

A.《在酒楼上》

B.《孤独者》

C.《肥皂》

D.《伤逝》

6.鲁迅的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有许多突破和创新,其中,具有“类散文体”特点的作品是()。

A.《伤逝》

B.《**》

C.《故乡》

D.《明天》 7.鲁迅写作《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主要是因为有人在《语丝》上提倡“费厄泼赖”(Fair play)。这位提倡者是()。

A.周作人

B.冯文炳

C.梁实秋

D.林语堂 8.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同时也注入了鲁迅的主观精神,他作品中有的人物的名字,就是根据他自已的笔名衍生而成的。比如()。

A.吕纬甫

B.魏连殳

C.宴之敖

D.眉间尺

9.除《狂人日记》外,鲁迅在另一篇小说中也写了一个带象征意味的“狂人”,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痛快地发抒了叛逆反抗之声。这篇小说是()。

A.《故乡》

B.《孤独者》

C.《祝福》

D.《长明灯》

10.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

A.《理水》

B.《出关》

C.《非攻》

D.《铸剑》

11.郭沫若与鲁迅一样,他东渡日本的最初目的是为了()。

A.学习考古学

B.学习医学

C.学习文献学

D.学习文学 12.郭沫若《匪徒颂》的主题是()。

A.批判古往今来的革命者 B.讽刺一切偶像的破坏者

C.歌颂古往今来的革命者 D.批判一切偶像的破坏者

13.如果说《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那么,它真正具有代表性作品就应该是()之类的作品。

A.《天狗》

B.《凤凰涅 》

C.《晨安》

D.《地球,我的母亲》 14.在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

A.郭沫若的《女神》

B.胡适的《尝试集》

C.俞平伯的《冬夜》

D.康白情的《草儿》 15.创造社的第一份刊物是()。

A.《创造日》

B.《创造周报》

C.《创造月刊》

D.《创造季刊》

16.郭沫若在40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是他们根据早年的诗剧改编、扩写的()。

A.《女神之再后》

B.《卓文君》

C.《棠棣之花》

D.《王昭君》

17.在新文学史上,第二部个人新诗集是()。

A.郭沫若的《女神》

B.胡适的《尝试集》

C.俞平伯的《冬夜》

D.康白情的《草儿》

18.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将郭沫若称为“流氓+才子”的批评家是()。

A.茅盾

B.田汉

C.鲁迅

D.夏衍

19.郭沫若《女神》中的作品大多发表于“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之一的()。

A.《晨报副刊》

B.《时事新报●学灯》

C.《京报副刊》

D.《民国日服●觉悟》

20.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郭沫若“寄托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

A.《喀尔美萝姑娘》

B.《残春》

C.《牧羊哀话》

D.《漂流三部曲》

21.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小说大师和理论批评家是()。

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胡风

22.茅盾在文坛上献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A.《春蚕》

B.《虹》

C.《子夜》

D.《蚀》 23.“茅盾”是沈雁冰在发表哪部小说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A.《春蚕》

B.《虹》

C.《子夜》

D.《蚀》

24.在有研究者对茅盾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后,《中国小说流派史》一书仍然从思潮流派史的角度肯定了茅盾小说的文学意义,这部文学史专著的作者是()。

A.严家炎

B.邵伯周 C.孙中田

D.庄庆钟

25.在30年代,有一位评论家在对茅盾与巴金进行比较时说,读茅盾像上山,沿途有的是瑰丽的奇景,然而脚下也有的是绊脚的石头;读巴金像泛舟,顺流而下,有时连你收帆停驶的工夫也不给。这位评论家是()。

A.朱佩弦

B.瞿秋白

C.冯乃超

D.李健吾

26.在《子夜》中,茅盾围绕着吴荪甫这个中心人物引出了各种经济斗争和阶级斗争,即表现吴荪甫的“三大火线”,一是与赵伯韬的斗法,二是与工人的斗争,三是与农民的矛盾。在这三条线索中,作家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方法,其中,先虚后实的一条线索是()。

A.吴荪甫与工人的斗争

B.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法

C.吴荪甫与农民的矛盾

D.吴荪甫与唐云山的冲突 27.请先阅读这段文字:

马达声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

“《太上感应篇》!”

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在这一声叫喊中,吴老太爷的残余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额角上的淡红色转为深朱,虽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着。

然后,再根据“《太上感应篇》”和“吴老太爷”等关键词,判断这段文字出自()。

A.老舍的《骆驼祥子》

B.鲁迅的《铸剑》

C.沈从文的《边城》

D.茅盾的《子夜》 28.老舍写于1939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文革”中曾受到严厉批判,直接导致了老舍的噩运。这部小说是()。

A.《二马》

B.《猫城记》

C.《离婚》

D.《牛天赐传》 29.在老舍早期作品中的理想市民形象中,赵景纯出自作品()。

A.《二马》

B.《赵子曰》

C.《离婚》

D.《老张的哲学》

30.老舍曾为自己的幽默流入“油滑”而苦恼,以致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经过反复思索、总结,终于为他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开始于小说()。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四世同堂》 31.在老舍的创作中,被看作是《骆驼祥子》姊妹篇的作品是()。

A.《月牙儿》

B.《柳家大院》

C.《我这一辈子》

D.《四世同堂》 32.在三四十年代,老舍并没有赢得好评,《骆驼祥子》发表后,反响也不大。五六十年代名声大振,是因为他紧跟时代的戏剧创作,但对老舍小说及其文学史地位的系统研究仍不多,直到文革后《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一文发表,如何界定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才成为学术界重视的课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A.宋永毅

B.赵园

C.孙政

D.樊骏

33.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古希腊命运悲剧影响的作品是()。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蜕变》

34.作品的主人公曾在哈尔滨修江堤时,为了发财而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2000多工人。这一内容出自曹禺的话剧()。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35.《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A.沈从文

B.废名

C.周作人

D.鲁迅 36.所谓“京派”,是指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蒙古族出身的作家是()。

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37.小说《纺纸记》的作者()。

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38.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这个刊物是()。

A.《文学月刊》

B.《现代》

C.《文学杂志》

D.《现代评论》 39.“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有一条小溪,西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段文字出自()。

A.郁达夫的《感伤的旅行》 B.沈从文的《湘西》

C.郁达夫的《屯溪夜泊记》 D.沈从文的《边城》

40.苏童在“影响我的十部短篇小说”评选中,选中一篇张爱玲的小说,称“这样的作品是标准的中国造的东西,比诗歌随意,比白话严谨,在靠近小说的过程中成为了小说”。被苏童选取中的这篇张爱玲小说是()。

A.《沉香屑:第一炉香》

B.《金锁记》

C.《茉莉香片》

D.《鸿鸾禧》 41.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

A.戴望舒

B.卞之琳

C.何其芳

D.李金发

42.朱自清曾将《谈新诗》一文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谈新诗》一文的作者是()、A.胡适

B.郭沫若

C.穆旦

D.闻一多 43.“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此诗句出自穆旦的()。

A.《赞美》

B.《出发》

C.《野兽》

D.《合唱》

44.穆旦在50年代回国后不久,就因他曾在抗战中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而被列为审查对象,以艰难的日子里,他翻译了许多外国诗人的诗集,其中,有俄国诗人普希金的()。

A.《茨冈》

B.《高加索的俘虏》

C.《唐璜》

D.《欧根·奥涅金》 45.“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将风景的描绘机智地加以变形,引入社会问题的关注,形成特殊的反讽效果。这句诗出自()。

A.杭约赫的《复活的土地》 B.唐祈的《时间与旗》

C.辛笛的《风景》

D.唐湜的《骚动的城》 46.“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是有此悚然了。”根据文章的风格判断,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

A.《父亲》

B.《给亡妇》

C.《儿女》

D.《背影》 47.散文集《燕知草》的作者是()。

A.林语堂

B.周作人

C.梁实秋

D.俞平伯

三、多项选择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对于如何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鲁迅有三点十分明确的主张,这三点主张是()。

A.分析

B.批判

C.继承

D.转化

2.鲁迅的前三篇白话小说是在五四运动前完成的()。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阿Q正传》

D.《药》 3.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做品有()。

A.《狂人日记》

B.《故乡》

C.《阿Q正传》

D.《明天》 4.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

A.《孤独者》

B.《伤逝》

C.《在酒楼上》

D.《明天》

5.在鲁迅不说《铸剑》中有两个高潮,前一个高潮是对于“三头相博”的描写,这三个头的拥有者是()。

A.眉间尺

B.大王

C.黑色人

D.宴之敖者 6.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A.惠特曼

B.海涅

C.海明威

D.歌德 7.《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但其艺术探索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美别致的诗,如()等。

A.《凤凰涅 》

B.《地球,我的母亲》

C.《密桑索罗普之歌》

D.《夜步十里松原》 8.在新文学史上,前两部个人新诗集是()。

A.郭沫若的《女新》

B.胡适的《尝试集》

C.俞平伯的《冬夜》

D.康白情的《草儿》 9.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第一辑收录的三部诗剧是()。

A.《女神之再生》

B.《棠棣之花》

C.《湘累》

D.《凤凰涅 》

10.茅盾紧密地、经常地、直接地以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在这些事件尚未从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其中,有三部作品十分典型,它们是()。

A.《幻灭》

B.《走上岗位》

C.《腐蚀》

D.《清明时节》

11.寿生和老通宝分别是茅盾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这两部作品是()。

A.《春蚕》

B.《林家铺子》

C.《秋收》

D.《走上岗位》 12.在茅盾的《子夜》中,吴荪甫手下有两员大将,他们是()。

A.林竹斋

B.屠维岳

C.唐云山

D.莫干丞 13.在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

A.《春蚕》

B.《苦夏》

C.《秋收》

D.《残冬》 14.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

A.曾沧海

B.吴荪甫

C.方罗兰

D.赵伯韬

15.茅盾笔下的许多人物,如静女士、方罗兰、梅女士、赵惠明、赵伯韬、林老板、老通宝等,都是不朽的艺术典型,而不是时代精神、某种阶级属性和某种思想倾向的图解品。其中,静女士、梅女士、林老板分别是以下哪些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A.《林家铺子》

B.《幻灭》

C.《虹》

D.《春蚕》 16.《子夜》原来的计划是通过农村与城市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即写一部“白色的都市与赤色的农村的交响曲”,后来因为生活积累的不足,茅盾断然地对这宏伟构思作了重大的修改,对作品的规模作了几次大幅度的缩小,其中,作的主要修改有()。

A.把红军的活动其本上隐入幕后

B.弱化了关于农村革命斗争的线索

C.放弃了对工商证券交易所的表现

D.压缩了关于工厂生活的描写

17.茅盾中长篇小说的网状结构类型是中外小说发展到近代的较高艺术形式,但又是导致茅盾多部作品难以完篇的原因之一,其中,茅盾尚未终篇的作品主要有()。

A.《锻炼》

B.《第一阶段的故事》

C.《春蚕》

D.《霜叶红于二月花》 18.老舍的前三部小说是在英国完成的()。

A.《老张的哲学》

B.《二马》

C.《赵子曰》

D.《离婚》 19.老舍的小说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

A.具有二三十年代典型的“新文艺腔”

B.表现出受英国文化影响的幽默风

C.具有浓郁的“北京味儿”

D.大量使用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20.老舍的长篇小说《同世同堂》共分三部,它们是()。

A.《惶惑》

B.《偷生》

C.《幻灭》

D.《饥荒》 21.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类型的市民,他们是()。

A.老派市民

B.新派市民

C.正派市民

D.反派市民

22.在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中,主要有()。

A.《二马》中的李子荣

B.《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

C.《离婚》中的张大哥

D.《牛天赐传》中的牛老四 23.在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系列中,主要有()。

A.《二马》中的李子荣

B.《赵子曰》中的赵景纯

C.《离婚》中的丁二爷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24.老舍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因此,老舍的幽默具有“打哈哈”性质,()。

A.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带“愤”的发泄

B.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C.是为了迎合市民的趣味

D.是借笑声来使艰辛的人生变得好过一点 25.曹禺的前三部话剧作品是《雷雨》、《日出》和《原野》,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等。

A.曾文清

B.仇虎

C.陈白露

D.侍萍 26.“京派”活跃的主要园地有()。

A.《文学杂志》

B.《时事新报·学灯》

C.《文学月报》

D.《大公报·文艺副刊》 27.沈从文描写都市题材的主要有()。

A.《八骏图》

B.《月下小景》

C.《大小阮》

D.《绅士的太太》 28.萧乾的主要小说作品有()。

A.《篱下集》

B.《栗子》

C.《梦之谷》

D.《谷》

29.受张爱玲影响较大的当代作家主要有()等。

A.余华

B.叶兆信

C.苏童

D.王安忆

30.对张爱玲有较大影响的旧小说主要有()。

A.《红楼梦》

B.《半生缘》

C.《金瓶梅》

D.《海上花》

31.穆旦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写下了具有充满强烈民族意识,歌颂人民力量的诗作,其中主要有()等。

A.《合唱》

B.《旗》

C.《赞美》

D.《我》

四、简答题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近十年来,海内外都有人对鲁迅提出批评,甚至否定。这是为什么?

2.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为什么说鲁迅“全盘否定传统”也是事实?

4.作为当代的读者读《女神》这样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的作品,应该怎么读?

5.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每个阶段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6.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例,简要说明在阅读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经典作品时,怎样才能防止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

7.有人认为,茅盾从提倡“为人生”文学起就怀抱着强烈的功利欲求。对此应怎样看?

8.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与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有什么不同?

9.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切入口是什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老舍的创作拥有大量的读者,但为什么评论界一直没有给这位有影响的作家以应有的评价?

提示:A.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切入口是“城”与“人”的关系;B.评论界一直没有给这位有影响的作家以应有评价的主要原因在于,老舍始终关注“文化”问题,与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是不同的。

10.《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受过现代教育,为什么还说他也属于“老派市民”系列?

11.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主要包括哪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2.1951年,曹禺创作的《明朗的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3.鲁迅是如何评价“京派”和“海派”的? 14.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在沦陷区的上海,张爱玲几乎一夜间成了市民文化的“明星”?

15.请简要说明九叶诗派与20年代的象征派和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关系。

16.为什么“冰心体”散文在当时会风靡一时?

17.以何其芳的散文《独语》为例,简要说明“独语体”散文的主要特点。

五、分析题

要求: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鲁迅小说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请以《阿Q正传》为例,说明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2.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往往表现得非常决绝,甚至偏激,应该如何看待鲁迅的这种态度?请结合《狂人日记》或鲁迅的其他作品加以分析。

3.从新诗发展的角度,分析《天狗》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4.20世纪80年代以来,茅盾研究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关于“《子夜》模式”,主要有一些什么样的分歧?你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些分歧的?

5.曹禺在《雷雨》、《原野》和《北京人》中,是如何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6.什么是“牧歌”和“田园诗”?你对《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有何看法?

7.张爱玲作品在艺术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字:新旧雅俗。能否举例说明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雅”和“俗”?

8.你怎样看穆旦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在的小说中,用漫画式的方式描写了许多“新派市民”形象,既有兰小山,丁约翰之类的西崽,也有张天真、祁瑞丰、冠招娣等一类胡同纨绔子弟。

2.文学批评家

在《回忆录》中说,他在读小说《虹》时,读了几天,硬读了几十面,还是无法读下去。

3.契诃夫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震撼了的心灵,于是,他用“片断的方法”,“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创作了他的第二部作品《日出》。

4.“川嫦的卧房,姚先生的家,封锁时间的电车车厢,扩大起来便是整个的社会。一切之上还有一只瞧不及的巨手张开着,不知从哪儿重重压下来,要压瘪每个人的心房。”此话出自傅雷的《

》一文。

5.在20世纪20~40年代出现的许多有关郭沫若的评论和研究中,最值得我们参考的是诗人闻一多发表于1923年6月的两篇文章,其中,偏重于对郭沫若的批评的是《

》。6.在曹禺的《雷雨》中,出场的八个人物是周朴园、蘩漪、侍萍、鲁大海、鲁四风、周萍、周冲和。

7.在介绍美国传教士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一书时,曾指出其“错误亦多”。

8.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描写的是湘西边上一个叫的小山城。

9.如果说,曹禺的“三大杰作”是《雷雨》、《日出》和《北京人》,那么,要说曹禺的“四大杰作”则应该是这三部作品再加上《

》。

10.施蛰存在《

》一文中说:“《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

11.1931年,所作的《中国苏维埃革命与普罗文学之建设》一文,可以看出“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对他的影响。

12.在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变态情欲,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等等,对于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13.废名,原名,1929年在北大英文系任教时出版第一部小说集《竹林的故事》。

14.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他的第三部小说《

》。

15.《四世同堂》描写了“北京文化”的深刻影响,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不例外:他敢于打一个不给钱的日本兵,可是当女流氓

打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

16.“九叶诗派”虽然形成于40年代,但这个诗派的名称却得名于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的《

》。

17.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两篇著名的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的散文,一篇是朱自清的,另一篇是的。

18.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

》三篇小说。

19.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50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的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

》和《武则天》。

20.曾在《<莫须有先生传>序》中说废名的散文好像一道水,其实这也是他本人的夫子自道。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小说大师和理论批评家是()。

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胡风

2.唐弢曾在《晦庵书话》中说,佩弦先生后期的语言比前期更接近口语„„,这里的“佩弦先生”是指()。

A.周作人

B.废名

C.朱自清

D.冰心

3.在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论争中,将郭沫若称为“流氓+才子”的批评家是()。

A.茅盾

B.田汉

C.鲁迅

D.夏衍 4.在现代文学史上,主要以田园牧歌风格蓍称的小说家是()。

A.废名

B.张爱玲

C.芦焚

D.周作人 5.在老舍早期作品中的理想市民形象中,赵景纯出自作品()。

A.《二马》

B.《赵子曰》

C.《离婚》

D.《老张的哲学》

6.和“五四”前后的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并不乐观,甚至有些消沉,他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也以写小说来排遣“苦的寂寞”。这些小说后结集成()。

A.《呐喊》

B.《彷徨》

C.《热风》

D.《故事新编》

7.朱自清曾将《谈新诗》一文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谈新诗》一文的作者()。

A.胡适

B.郭沫若

C.穆旦

D.闻一多

8.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这个刊物是()。

A.《文学月刊》

B.《现代》

C.《文学杂志》

D.《现代评论》

9.郭沫若在40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是他根据早年的诗剧改编、扩写的()。

A.《女神之再生》

B.《卓文君》

C.《棠棣之花》

D.《王昭君》

10.老舍曾为自己的幽默流入“油滑”而苦恼,以致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经过反复思索、总结,终于为他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始于小说()。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四世同堂》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京派”作家群的主要作家主要有()。

A.凌叔华

B.何其芳

C.张爱玲

D.林徽因 2.以周作人为领袖,“言志派”的主要作家有()。

A.俞平伯

B.朱自清

C.何其芳

D.钟敬文 3.《传奇》中的女性基本上处于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想当“太太”,一种是成为“太太”之后,其中,处于后一种生存状态的人物主要有()。

A.《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B.《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

C.《鸿鸾禧》中的玉清

D.《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烟鹂

4.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代表诗人主要有()。

A.戴望舒

B.卞之林

C.何其芳

D.李金发 5.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

A.方罗兰

B.杜竹斋

C.曾沧海

D.杜新箨

四、简答题(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例,简要说明在阅读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经典作品时,怎样才能防止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8分)

2.什么叫“京派”?“京派”的重要作家主要有哪些?试举出三位,并简要说明其创作特点。(6分)

3.简要说明“五四”时散文格外发达的原因。(6分)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照抄教材或其他参考材料,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往往表现得非常决绝,甚至偏激,应该如何看待鲁迅的这种态度?请结合《狂人日记》或鲁迅的其他作品加以分析。

2.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常常充满了象征的意味,有时一个意象就象征着一个人物的一生,或一篇小说的全部主题意义。请就《茉莉香片》中“绣在屏风上的鸟”这一意象为例,说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命运。

说明:本作业在学习完教材第六讲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本课程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资料。作业时间为150分钟(两个半小时),作业总分为100分。本作业与期末考试的题型相一致。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2.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其中,影响最大也最值得参考的是著名女评论家____________的《沈从文论》。

3.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比如,爱穿侍萍绣过后衬衣,每年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等等。

4.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____________。

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____________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6.在“五四”之后,许多作家都产生过彷徨的情绪,郭沫若也写过题为《彷徨》的十首诗,这些诗后来收入他于《女神》后出版的诗文集《____________》中。

7.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而____________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物。

8.牛天赐是老舍以中华民族商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

9. ____________的《关于浪漫的沉思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论》一书认为,前期郭沫若文艺思想虽然变化多,又偏激,不科学,但其价值就在于“深刻的片面”,即使不科学,也是合理的,满足了时代需求的。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____________,故以“老舍”作为他的笔名。11.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____________》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12.《边城》的故事非常简单,也就是写茶峒小镇上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____________同时爱上了翠翠。

13.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神性是最高的人性,因此,“____________”、“爱”与“美”是三位一体的。

14.曹禺的三大杰作是《雷雨》、《日出》和《____________》。15.在1940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三个月左右,茅盾就创作了反映这一事变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

16.《边城》在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这个人”是指____________。

17.与“京派”相对应“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新感觉派的著名作家____________。

18.《日出》的主要人物有交际花陈白露、潘月亭、李石清、顾八奶奶、面首____________以及洋奴张乔治。

19.被看作是京派小说“鼻祖”的小说家不是沈从文,而是曾参加过语丝社的____________。

20.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以“战国”时期和“南明”时期为题材的六部历史剧,其中,最有代表性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同时也注入了鲁迅的主观精神,他作品中有的人物的名字,就是根据他自己的笔名衍生而成的。比如()。

A.吕纬甫 B.魏连殳 C.宴之敖 D.眉间尺 2.《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的作品。A.沈从文 B.废名 C.周作人 D.鲁迅

3.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蒙古族出身的作家是()。

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4.请先阅读这段文字:

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 “《太上感应篇》!” 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在这一声叫喊中,吴老太爷的残余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额角上的淡红色转为深朱,虽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着。

然后,再根据“《太上感应篇》”和“吴老太爷”等关键词,判断这段文字出自()。

A.老舍的《骆驼祥子》 B.鲁迅的《铸剑》 C.沈从文的《边城》 D.茅盾的《子夜》

5.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

A.《理水》 B.《出关》 C.《非攻》 D.《铸剑》 6.作品的主人公曾在哈尔滨修江堤时,为了发财而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2000多工人。这一内容出自曹禺的话剧()。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7.小说《纺纸记》的作者是()。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8.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这个刊物是()。

A.《文学月刊》 B.《现代》 C.《文学杂志》 D.《现代评论》 9.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古希腊命运悲剧影响的作品是()。A.《雷雨》 B.《日出》C.《原野》 D.《蜕变》 10.在老舍的创作中,被看作是《骆驼祥子》的姊妹篇的作品是()。A.《月牙儿》 B.《柳家大院》 C.《我这一辈子》 D.《四世同堂》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选对一空得1分,全对得2分,多选不得分。

1.“京派”活跃的主要园地有()()()。A.《文学杂志》 B.《时事新报·学灯》 C.《文学月报》 D.《大公报·文艺副刊》

2.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共分三部,它们是()()()。A.《惶惑》 B.《偷生》 C.《幻灭》 D.《饥荒》 3.萧乾的主要小说作品有()()()。A.《篱下集》 B.《栗子》 C.《梦之谷》 D.《谷》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A.《春蚕》 B.《苦夏》C.《秋收》 D.《残冬》 5.曹禺的前三部话剧作品是《雷雨》、《日出》和《原野》,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等。

A.曾文清 B.仇虎C.陈白露 D.侍萍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鲁迅是如何评价“京派”和“海派”的?

2.1951年,曹禺创作的《明朗的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主要包括哪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与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有什么不同?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曹禺在《雷雨》、《原野》和《北京人》中,是如何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什么是“牧歌”和“田园诗”?你对《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有何看法?现代文学重点内容提要

1.分析“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2.简析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新月诗派、象征诗派、东北作家群、孤岛文学创作、左联、文协、七月诗派、九叶诗派。

3.简析鸳鸯蝴蝶派、学衡派、甲寅派、战国策派。4.分析评价左联的成就。5.简析两个口号论争。

6.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文学革命开始于年,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1915年9月主编的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3.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4.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的口号。5.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

6.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

7.周作人在其《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出与的创作原则。8.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占主潮地位。9.1917-1921年郭沫若的文学思想,集中表现在论文和通信集中。10.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他在《新申报》上发表、、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11.1921年1月成立于的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2.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和。

13.文学研究会被称为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4.1921年7月成立于的,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15.创造社在思想上倾向于。

16.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和。17.在创造社中还有象征派诗人、、。

18.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等,都是欧美留学生。19.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主编《诗镌》周刊,提倡,被称为。

20.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21.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2.语丝社成立于年,其主要成员有、、。23.语丝社对中国现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4.成立于1925年的和,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25.狂飚社的主要成员有、等,受思想影响较深。

26.台静农的的小说集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27.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前身是。

28.湖畔诗社成立于年,其成员主要有、、、,他们以为特色。29.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成立于年。30.中国最早改编的话剧是。

31.话剧在“五四”以前被称为或。

32.中国话剧进人第二阶段的标志是产生了。33.田汉1923年成立了,创办了。

34.五四时期除文学研究会外的现实主义文学社团还有、、等,五四时期除创造社外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还有、、等。

35.现代主义有许多流派,包括、等。36.中国初期象征派诗人有、、、。37.李金发早期诗集有、、。

38.朱自清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诗坛分为三派:、、。

39.蒋光慈、沈泽民等于1924年组织了革命文学团体,鼓吹革命文学。

40.1919年,李大创与胡适之间发生了之争。41.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的口号。

42.现代评论派的代表人物有、、。

43.鸳鸯蝴蝶派文学始于,盛行于,又被称为。44.鸳鸯蝴蝶派的主要作家有、、等,其小说的主流是。45.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有和,其作者分别为和。46.学衡派年成立于,其代表人物有、、等。

47.甲寅派主要人物是,提倡读经、维护封建性教育。48.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和。

49.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年成立于,由、和三部分人组成。

50.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成立,发起人有、、等,出版会刊。

51.左联时期曾进行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52.普罗文学作品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

53.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和之争。

54.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等。55.京派成员主要有、、等,主要刊物有和,京派作家以表现为主要内容。

56.论语派成员主要有和,倡导文学。57.1931年~1933年,左联又和“”、“”展开思想论争,论争的中心是。

58.自由人指,第三种人指。59.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其代表作有、。

60.东北作家群代表作家有、、。61.现代诗派成员有、、等,创作风格以为主。

62.心理分析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其代表作品有、。63.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其代表作品有、。64.曹禺的是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

65.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66.《》是抗战时期历时最久的文艺刊物。67.在文协成立大会上,提出了的口号,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68.是抗战时期街头剧的代表作品。69.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和上。70.七月诗派代表人物有、、等。70.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72.后期浪漫派小说家有和。73.九叶诗派诗人有、、、等,其主要创作阵地有和。

74.1940年,陈铨,林同济等创办半月刊,被称为。其代表作是。75.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76.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贯彻《讲话》精神在文艺上显示最初成绩的是。

77.整风运动中,王实味因强调而受到批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文学革命开始于()

A.1915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2.下列哪位文学家创造了“报章”体?()A.谭嗣同 B.梁启超 C.夏曾佑 D.黄遵宪 3.胡适在下列哪部作品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宗旨?()

A.《易卜生主义》B《文学改良刍议》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4.谁曾骂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A.胡适 B.陈独秀 C.刘半农 D.钱玄同 5.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下列哪种占主潮地位?()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一 C.现代主义 D.新浪漫主义 6.文学研究会成立于()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7.提出“三美”理论主张的是()

A.闻一多 B.徐志摩 C.梁实秋 D.朱湘

8.下列哪一社团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A.莽原社 B、未名社 C.语丝社 D.浅草社

9.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是()A.语丝社 B.浅草社 C.沉钟社 D.新月社

10.1928年后,下列哪一社团在文学上提出“健康”和“尊严”的原则?()

A.语丝社 B.创造社 C.新月诗派 D.新月社 11.下列哪个社团受尼采思想影响较深?()A.新月社 B.未名社 C.狂飚社 D.莽原社 12.“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新文学社团是()A.湖畔诗社 B.创造社 C.浅草社 D.新月社

13.辛亥革命后,新剧(话剧)以演下列哪种剧型为多?()A.社会剧 B.家庭伦理剧 C.悲剧 D.才子佳人剧 14.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团诞生于哪一年?()A.1907年 B.1909年 C.1919年 D.1921年 15.田汉1923年创办了()

A.民众戏剧社 B.上海戏剧协社 C.南国社 D.春柳社

16.鲁迅的哪部作品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方式?()A《朝花夕拾》 B《野草》 C《呐喊》 D《故事新编》 17.提出“象征即兴”说的是()

A.朱自清 B.李金发 C.周作人 D.王独清 18.最早鼓吹革命文学的社团是()

A.创造社 B.春雷社 C.太阳社 D.后期新月社 19.1919年提出“整理国故”口号的是()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茅盾

20.在发刊词中提出“论究学术,闻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复古主义流派是()

A.甲寅派 B.学衡派 C.国粹派 D.礼拜六派

21.提倡复古读经,压迫学生运动的复古派人物是()A.吴宓 B.梅光迪 C.章士钊 D.林纾

22.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强调“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的作家是()

A.茅盾 B.鲁迅 C.蒋光慈 D.钱杏邨

23.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的团体是()

A.左翼戏剧家联盟 B.艺术剧社 C.中国诗歌会 D.后期新月派 24.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的是()A.京派 B.左翼作家 C.论语派 D.中国诗歌会

25.30年代以倡导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为主的散文流派是()A.语丝派 B.论语派 C.京派 D.现代派 26.30年代提倡战斗的小品文的是()A.《论语》 B.《人间世》 C.《太白》 D.《宇宙风》

27.30年代被鲁迅、瞿秋白等骂为“宠大派文学”的是()A.战国策派 B.民族主义文学 C.学衡派 D.新月派 28.心理分析派的代表作家是()

A.穆时英 B.刘呐鸥 C.戴望舒 D.施蛰存 29.1940年前后民族形式论争中,认为“喜闻乐见”应以“习闻常见”为基础的是()

A.葛一虹 B.向林冰 C.茅盾 D.胡风

30.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是()A.七月诗派 B.现代诗派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1.战国策派的代表作是()A《黄人之血》 B.《陇海线上》 C.《国门之战》 D.《野玫瑰》 32.因强调暴露黑暗被错误处决的解放区作家是()A.胡风 B.王实味 C.萧军 D.向林冰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人物属于“诗界革命”倡导者的有()A.梁启超B.黄遵宪C.胡适D.夏曾佑 2.下列文章出自胡适之手的有()A.《文学革命论》B.《谈新诗》C.《文学改良刍议》D.《我之文学改良观》

3.下列作品能够体现郭沫若早期(1917-1920)文学思想的有()A.《生命底文学》B.《三叶集》C.《女神》D.《人的文学》 4.下列人物属于封建复古派的有()A.林琴南B.吴宓C.章士钊D.沈泽民 5.下列哪些人物属文研会成员?()A.沈雁冰B.许地山C.周作人D.鲁迅 6.属于早期象征派诗人的有()

A.戴望舒B.李金发C.穆木天D.王独清 7.属于新月诗派的人有()

A.徐志摩B.闻一多C.朱湘D.梁实秋 8.鲁迅发起或领导的团体有()

A.语丝社B.论语派C.莽原社D.未名社 9.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的新文学社团有()A.语丝社B.莽原社C.未名社D.沉钟社 10.主导倾向是浪漫主义的新文学社团有()A.浅草社B.弥洒社C.湖畔诗社D.南国社 11.下列流派属现代主义的有()

A.象征主义B.未来主义C.自然主义D.意识流 12.新文学早期作品中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有()A.《野草》B.《女神》C.《赵阎王》D.《微雨》 13.李金发的诗集有()A.《微雨》B.《食客与凶年》C.《为幸福而歌》D.《圣母像前》 14.下列哪些人物是现代评论派成员?()A.胡适B.徐志摩C.陈西滢D.王独清 15.下列人物属鸳鸯蝴蝶派的有()

A.包天笑B.徐枕亚C.林纾D.周瘦鹃 16.学衡派的代表人物有()A.吴宓B.梅光迪C.章士钊D.林纾 17.中国诗歌会的成员有()

A.穆木天B.王独清C.杨骚D.蒲风

18.早期普罗文学中具有“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的作品有()A.《复兴》B.《短裤党》C.《菊芬》D.《地泉》 19.属于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有()

A.京派B.论语派C.后期创造社D.后期新月派 20.下列刊物是京派人物主编的有()A.《新月》B.《骆驼草》C.《文学季刊》D.《水星》 21.下列人物属现代诗派的有()

A.臧克家B.戴望舒C.路易士D.卞之琳 22.穆时英的作品有()A.《石秀》B.《夜总会里的五个人》C.《梅雨之夕》D.《上海的狐步舞》

23.属于“孤岛文学”的有()A.《碧血花》B.《杨娥传》C.《王昭君》D.《长夜行》 24.七月诗派的成员有。()

A.路翎B.艾青C.田间D.阿垅 25.后期浪漫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是()A.徐讦B.张爱玲C.孙犁D.无名氏 26.战国策派成员有()

A.陈铨B.林同济C.黄震遐D.王平陵

四、名词解释

1.“八事”主张2.人的文学3.文学研究会4.创造社5.新月诗派6.语丝社

7.湖畔诗社8.南国社9.现代主义10.象征诗派11.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

12.学衡派13.甲寅派14.左联15.中国诗歌会16.普罗文学 17.“两个口号”论争18.京派19.论语派20.民族主义文学21.东北作家群

26.孤岛文学27.七月诗派28.主观战斗精神29.九叶诗派30.战国策派

五、简答、简析题

1.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2.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3.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4.为什么说1917-1920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5.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 6.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7.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

8.简析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10.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1.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12.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

六、论述、分析题 1.“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

3.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4.试析左联的成就。

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

6.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917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2.陈独秀《新青年》3.《文学改良刍议》

4.“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5.《终身大事》6.“三大主义” 7.“普遍”“真挚”8.现实主义9.《生命底文学》三叶集 10.林纾《荆生》《妖梦》11.北京文学研究会12.《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13.“为人生”14.东京创造社15.浪漫主义16.文学研究会创造社

17.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18.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闻一多(答出三人即可)

19.新格律诗“新月诗派”20.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1.人性论 22.l924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川岛(答出三人即可)23.散文24.莽原社未名社 25.向培良高长虹尼采26.《地之子》 27.沉钟社浅草社

28.1922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 29.春柳社1907 30.《黑奴吁天录》31.新剧文明戏32.爱美剧 33.南国社《南国》半月刊34.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浅草杜沉钟社新月社

35.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新感觉派(答出其中三个即可)

36.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37.《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38.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39.春雷社40.“问题与主义” 41.“整理国故”42胡适陈西滢徐志摩43.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礼拜六派”

44.周瘦鹃包天笑徐枕亚李涵秋李定夷(答出其中三个即可)言情小说

45.《玉梨魂》《广陵潮》徐枕亚李涵秋46.1922 南京吴宓梅光迪胡先骕 47.章士钊48.创造社太阳社

49.1930 上海创造社太阳社鲁迅及在鲁迅影响下的作家 50.中国诗歌会蒲风穆木天杨骚《新诗歌》51.三52.“革命的浪漫蒂克”

53.“国防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54.京派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

55.周作人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师陀)李健吾朱光潜(答出其中三个即可)《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乡村中国56.林语堂陶亢德幽默、闲适、性灵

57.“自由人”“第三种人”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58.胡秋原苏汶59.“民族主义文学”《陇海线上》《黄人之血》《国门之战》

60.萧军萧红李辉英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白朗(答出其中三个即可)61.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象征主义62.施蛰存《梅雨之夕》《春阳》 63.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64.《原野》 65.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66.抗战文艺67.“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68《放下你的鞭子》 69.杂文戏剧(话剧也可)70.艾青田间鲁藜 71.“主观战斗精神”

72.徐讦无名氏 73.穆旦陈敬容郑敏袁可嘉辛笛杜运燮杭约赫唐祈唐湜(答出四位即可)《诗创造》《中国新诗》74.《战国策》战国策派《野玫瑰》

75.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76.新秧歌运动77.文艺暴露黑暗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B 5.A 6.B7.A8.C9.C 10.Dll.C12.A13.B14.A 15.CI6.BI7.C18.B19.A20.B21.C22.B23.C24.A25.B26.C27.B28.D 29.B30.A31.D32.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2.ABC3.AB4.ABC5.ABC6.BCD7.ABC8.ACD9.ABC10.ABCD11.ABD12.ACD13.ABC14.ABC15.ABD16.AB17.ACD18.ABCD19.ABD20.BCD 21.BCD22.BD23.ABD24.BCD25.AD26.AB

四、名词解释

1.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宣扬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

2.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3.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4.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5.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6.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7.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8.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9.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人中国。

10.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有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人,他们的诗受西方象征主义影响,崇尚“朦胧”与“含蓄”。

11.鸳鸯蝴蝶派又称礼拜六派,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主张把小说作为“游戏”与“消遣”的工具,其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12.学衡派因 1922年吴宓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以“昌明国粹、融华新知”为宗旨,反对新文化运动。

13.甲寅派是以章土钊为首的封建复古主义流派,反对白话文学,主张尊孔读经,维护封建化教育。

1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15.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等,出版会刊《新诗歌》,是一个以大众化为创作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16.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经过了普罗文学阶段。普罗文学主要反映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工农生活和斗争,表现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心态。

17.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 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18.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19.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20.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21.东北作家群指“九•一八”以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以激昂悲愤的笔触表现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故土的眷恋,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李辉英等人。

22.现代诗派是30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围绕《现代》杂志而形成,强调用“现代的诗歌”来表现“现代的情绪”,代表作家有戴望舒、卞之琳等人。

23.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会文学影响而形成于30年代的小说流派,用快节奏的笔触和五彩缤纷的色调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里的病态文明。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等。

24.心理分析派是30年代的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小说创作受弗洛伊德性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较深层次挖掘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和性变态心理。

25.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于武汉,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6.从1937年11月到1941年12月的四年零一个月的上海租界地区的文学,被称为孤岛文学。孤岛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文和戏剧创作上。

27.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创办的《七月》杂志而得名,以自由体的形式来表现高昂的战斗激情,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等。

28.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艺文思想的核心,胡风为了克服抗战文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而强调作家创作必须“拥抱现实”“突人现实”,才能取得现实主义的胜利。

29.九叶诗派是40年代出现于国统区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穆旦等人,其创作达到了忠于时代与忠于艺术创造的较完美的融合,标志着中国现代诗的成熟。

30.战国策派是40年代国民党的文学派别,宣扬法西斯主义与“尚力政治”,代表人物有陈铨等人。

五、简答、简析题

1.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2.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文学态度是“为人生”,即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有关人生的问题。文学研究会强调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时代,表现社会生活。他们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

3.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的表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追求文学的全与美,提倡文学无目的论,但同时也强调文学对于时代的重大使命。

4.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这期间出版,小说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以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第三,语丝社、莽原社、未名杜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

5.第一,浪漫主义社团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女神》、《沉沦》在这时期出版。第二,新月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其主导倾向都是浪漫主义。第三。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被大量翻译、介绍。第四,浪漫主义思潮适合了激情勃发的青年人的追求与理想。

6.1919年,“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和李大钊关于实验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争论;1919~1922年,胡适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鲁迅、郭沫若等认为这会诱导青年倒退,从而加以批评;1924年,现代评论派和鲁迅等人就学生运动的论争。

7.鸳鸯蝴蝶派文学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又因《礼拜六》刊物而被称为“礼拜六派”。他们把小说视为游戏、消遣的工具。其小说的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由于迎合市民趣味,此派小说一度繁荣。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对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

8.第一次发生在1919年,复古派人物林纾攻击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鲁迅、蔡元培对其进行了批驳。

第二次发生在1922年,学衡派以“昌明国粹,融华新知”为标榜,反对言文合一,遭到鲁迅、茅盾等人的驳斥。

第三次发生在1925年,章士钊为首的甲寅派维护封建性教育,提倡读经,压迫学生运动,鲁迅、成仿吾等批判了这一复古思潮。

9.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10.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1935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11.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12.抗战文学思潮有两个特点:①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要求文学走到群众中去。②现实主义是抗战文学的主潮,但浪漫派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仍存在。

六、论述、分析题

1.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并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使白话文学处于正宗地位。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2.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

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

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

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主要有: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及必然性;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里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最重要的是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一切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但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粗浅的,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错误,尤其是受苏联“拉普”的影响,他们的主张也有不少错误:第一,他们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缺乏准确的分析,因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要任务、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点。第二在文艺思想上,他们夸大文学的作用,说文学能“组织生活”,文学要“超越时代,创造时代”。他们在强调文艺的宣传作用时,忽视文艺的特征,甚至鼓吹标语口号文学。第三,他们认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行文学的方向转换,必须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批判,他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鲁迅、茅盾等作家,从而爆发了鲁迅、茅盾等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4.第一,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展。左联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先后成立了剧联、中国诗歌会等组织。左翼文艺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艺运动。左联对国民党文化“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卓有成效的斗争。

第二,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一,进一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学习和运用。左联先后开展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左联还同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第三种人”、“自由人”等进行论争。

第三,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吸收革命的文学青年参加左联,组成小组。新文学第二代作家的大部分,是在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培育下产生的,为新文学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

5.革命文学思潮,就其主流而言,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革命文学思潮中也掺杂了严重的机械论的庸俗社会学的理论错误。突出表现在两个观点上。一是文学和革命的关系。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齿轮和螺丝钉”,但是,又不能忽略文艺的独特性,应该尊重文学自身的特点,不能同党的其他事业相混同。左翼作家强调了“齿轮和螺丝钉”的一面,甚至不适当地引申、夸大,而严重忽视了文学自身的特性。革命文学中的这种左倾思潮,对左翼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二是文学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文学要为劳动人民服务,但却不应俯就大众、迎合大众、媚俗大众。在向大众普及的同时,也要不断拣一些新的东西提高他们,帮助他们前进。左翼作家们的缺失就在于未能将一些新的思想内容、新的表现方法、新的语言和形式,拣选后逐渐地加进去,在普及的同时逐渐提高大众的鉴赏水平。因此,革命文学思潮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但同时也掺杂了许多“左”的错误思潮,直至左联后期,也还比较严重。

6.1943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在当时和以后,成为党对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党的文艺政策的依据。《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还论述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提出“向工农兵普及”、“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等原则,并强调指出:“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讲话》还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应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文艺作品的第一标准。《进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鲁迅》重点内容提要

1.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主题。2.阿Q形象分析。

3.分析精神胜利法及其形成原因。4.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5.分析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贡献。6.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2.鲁迅在一文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3.鲁迅前期在一文中强烈赞扬和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和他们的作品。4.留日期间,鲁迅形成了以和为基础的革命民主主义世界观。5.辛亥革命爆发后,鲁迅作文言小说,述了革命军即将到来时各种人物的反应。

6.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7.时期是鲁迅战斗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8鲁迅在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了,并任常务委员。9.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这部小说集的主题是。10.狂人既是一个形象,又是一个形象。11.《阿Q正传》中,代表旧中国农村社会的是,有着至高无上权威的封建性人物是。

12.阿Q是时期农民的典型,其主要性格特征是。

13.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主要表现两类人物,分别是和。14.《呐喊》、《彷徨》在塑造人物上采用的典型化方法。15.《故事新编》中共收人历史小说篇。

16.鲁迅杂文创作始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写至1936年,共有杂文集本。

17.鲁迅在一文中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

18.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是、和。

19.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是,最初发表于。20.《野草》艺术上主要采用的方法。21.鲁迅是中国现代的最早创作者。22.《朝花夕拾》共篇散文,原题为。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属于鲁迅在日本期间的创作有()A.《摩罗诗力说》B.《域外小说集》C.《怀旧》D.《文化偏至论》 2.由鲁迅发起或领导的社团有()

A.未名社B.左联C.朝花社D.太阳社 3.由鲁迅参与编辑的刊物有()A.《奔流》B.《新青年》C.《朝花周刊》D.《文艺研究》 4.《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有()

A.以叙事为主,语言和动作表现为次B.擅长心理分析,语言和动作表现为次

C.浓重的风土风情,使小说成为最早的乡土文学 D.以悲剧为主,也有以讽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

5.请选出鲁迅历史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A.《出关》B.《补天》C.《铸剑》D.《奔月》

6.以下杂文集中属于鲁迅前期(1918-1927)创作的是()A.《二心集》B.《坟》C.《热风》D.《花边文学》 7.《野草》中以乐观的基调表现鲁迅自强不息、顽强战斗精神的作品有()

A.《希望》B.《雪》C.《影的告别》D.《好的故事》

三、简答、分析题 1.简述《呐喊》、《彷徨》的思想主题。

2.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3.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4.试析阿Q性格。

5.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6.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7.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8.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

9.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10.简析鲁迅杂文的内容。11.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12.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13.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14.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l.进化论2.《文化偏至论》3.《摩罗诗力说》4.进化论个性主义 5.《怀旧》6.《狂人日记》7.“五四”8.左联9.《呐喊》反封建 10.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清醒的启蒙主义者。11.未庄赵太爷

12.辛亥革命精神胜利法13.农村劳动妇女、新知识分子 14.“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15.8 16.“随感录” 17 17.《灯下漫笔》

18.形象性抒情性讽刺性19.《野草》《语丝》20.象征主义21.散文诗

22.十《旧事重提》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3.ABCD 4.ACD 5.BCD6.BC 7.BD

三、简答、简析题

1.反封建是《呐喊》的总主题,多数作品真实描写了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剥削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和《呐喊》不同的是《彷徨》中的主人公主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他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而告终。

2.《狂人日记》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象征、暗示等手法,“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作者以“吃人”来形容封建道德对人性的摧残,倾注了作者对我们民族的极度忧愤的感情。《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以它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它的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新颖特别的格式,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3.《呐喊》中的《药》通过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被作成人血馒头吃,反映出群众的愚昧麻木和革命者的寂寞、孤独,揭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群众觉悟的重要性。而《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则有着更深刻的描写。辛亥革命没有依靠作为民主革命主义基础的农民群众,没有强大的宣传和启蒙运动,必然是妥协的、不彻底的。小说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

4.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他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自尊自大、自轻自贱,不敢正视现实、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中等。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悲惨命运,不能真正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行动来。阿Q主观、狭隘、保守,有农民的质朴、愚蠢,也沾上游手好闲之徒的狡猾。阿Q的悲剧,是辛亥革命的悲剧。5.《彷徨》中的几部以女性命运为中心的小说,体现了鲁迅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祝福》展现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惨酷。祥林嫂被婆婆卖到深山里;后来又被大伯收去房子赶出贺家。她第二次到鲁镇的遭遇极其悲惨,封建礼教认为寡妇再嫁伤风败俗,何况她死了两个丈夫,更是不祥之物。她在鲁镇的祝福之夜,倒毙街头。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封建观念大网络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的一切挣扎努力。《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不公正待遇。祥林嫂和爱姑的悲剧,都深刻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强大,对妇女压迫的惨重,启示人们反封建的重要性及长期性、艰巨性。《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种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但子君奉行的个性解放思想,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

6.《彷徨》中的《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幸福的家庭》等篇都是写新知识分子的。涓生、子君、魏连殳、吕纬甫、作家夫妇,都曾受过近代教育,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进步思潮。他们是中国近代社会中最先觉醒的分子,踔厉风发,开风气之先。作品一方面描写社会黑暗势力对这些觉醒者、反抗者的压迫,描写封建统治思想仍然是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和习惯传统,觉醒者几乎是和整个社会相矛盾而成为孤独者、异类;另一方面,这些觉醒者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他们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常常会自私卑怯、动摇妥协、消沉颓废、改变初衷。作品表明,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应该别寻新路。

7.①《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鲁迅经常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来表现人物。②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③很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风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④小说结构形式新颖,体式繁多。⑤语言上以口语为基础,具有简洁、洗炼、生动、峭拔的特点。

8.《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这表现在,第一,它如实描绘,毫无讳饰地表现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第二,作品中渗透着作者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表现出与人民大众及其解放事业血肉相连的重要特点。第三,《呐喊》、《彷徨》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期望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第四,作者广泛吸取,博采众长,根据艺术的需要,大胆创新,从而丰富了中国小说的结构形式,使结构形式服从于性格刻画和主题表现。因此,《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

9.①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②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主干,但也羼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③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10.鲁迅杂文内容丰富广博。①对旧社会、旧文明和复古派的批判。②对封建性反对政权及其反动政策的猛烈抨击。③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揭露、斗争。④对文化、文学战线上错误倾向的批评。⑤对社会病态心理和国民性弱点的暴露、针砭。⑤歌颂新生力量,歌颂革命斗争。

11.鲁迅后期杂文(1927-1936)在思想内容上有所发展。①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后期杂文对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和迫害、屠杀革命作家的罪行进行了坚韧的斗争。②后期杂文对旧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文学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人的批评。③对革命文学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④鲁迅后期杂文更为深刻有力。把历史批判和现实批判紧密结合,把对封建思想道德的批判和对封建性反动政治的批判紧密结合。

12.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①首先表现在形象性。鲁迅善于以新鲜贴切的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描象深奥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紧密结合起来,和谐统一。②抒情性和讽刺性。鲁迅的杂文以浓烈的情感震荡读者的心弦,对不合理、可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③文体多样,风格多姿多彩。④语言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

13.《野草》的艺术特色:①多数篇什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达复杂的内心感受。如过客、战士、枣树等都是象征性形象。②艺术构思奇特。艺术境界奇幻诡谲,神秘幽深。③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14.《朝花夕抬》的艺术特色: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炽烈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杂以对丑恶现实的嘲谑讽刺,文笔朴实优美。

《郭沫若》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郭沫若张扬的个性主义和浪漫气质,构成了具有他自己特色的“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表现”的思想。

2.《三叶集》的作者为郭沫若、和三人。

3.1921年8月,郭沫若创作的出版,成为新诗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4.郭沫若早期强调自我表现的文学见解,正是他本时期个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5.1924年4月,郭沫若翻译了日本经济学家的一书,通过此书,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较完整的了解。

6.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在中国历史研究上第一次提出的问题。7.和是郭沫若取得重大成就的两个领域。

8.郭沫若的小说创作始于,最早发表的小说是。9.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包括、、,小说的主人公是。10.《漂流三部曲》开创了我国现代小说形式。11.《落叶》是一部的中篇,由封情书组成。

12.郭沫若的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的一篇作品。

13《未央》、《喀尔美萝姑娘》等小说带有明显的色彩。14.郭沫若写了许多抒情性散文,被他自己称作。15《女神》是“五四”精神的典型体现。

16.郭沫若在一诗中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狂烧的煤块。

17.郭沫若的爱情诗集是“五卅”前的产物。18.郭沫若作于大革命失败后的,堪称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19.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真正开始,是1923年作的和,后与合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

20.《屈原》写成于年,其中塑造的形象,是一个普通女子,但却是屈原精神的体现,其中也成功地塑造出了女阴谋家形象。

21.作为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和剧作家,郭沫若的历史剧具有和的特点。

22.《棠棣之花》、《南冠草》与《屈原》的共同点是宣扬的爱国精神,其中《南冠草》的主人公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三叶集》的作者为()

A.郭沫若B.郁达夫C.田寿昌D.宗白华 2.《漂流三部曲》包括()A《行路难》B《歧路》C.《炼狱》D.《十字架》

3.对郭沫若早年留学日本时期的文学活动描述正确的有()

A.成立创造社B.形成泛神论思想C.出版《女神》D.出版《漂流三部曲》

4.郭沫若小说中具有明显表现主义色彩的作品是()A.《落叶》B.《未央》C.《残春》D.《喀尔美萝姑娘》

5.郭沫若历史剧中,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的作品有()A.《棠棣之花》B.《南冠草》C《孔雀胆》D.《高渐离》

三、简答题

1.简述郭沫若积极浪漫主义的文艺观。

2.简析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3.简析《女神》的时代精神。

4.简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5.简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6.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四、分析、论述题

1.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

2.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3.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泛神论2.田汉宗白华 3.《女神》4.主情主义

5.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6.奴隶社会7.诗歌历史剧 8.1919 《牧羊哀话》 9;《歧路》《炼狱》《十字架》爱牟 10.“三部曲” 11.书信体 4 12.《残春》13.表现主义二 14.“自传性散文”15.狂飚突进 16《炉中煤》17.《瓶》 18.《恢复》19.《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20.1942 婵娟南后 21.主情偏重写意 22.“舍身报国”夏完淳

二、多项选择题

l.ACD 2.BCD 3.ABC4.BD 5.ABD

二、简答题

1.在文艺思想方面,郭沫若同时受到西方的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影响,而以前者为主,形成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文艺观。其主要特征是尊崇自我,偏重主观;强调创作要有天才、灵感、内心激情等。这种强调自我表现的主情主义文学见解,正是他本时期个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2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它们常为正直的主人公报国无门而浩叹,而不平,又常常流露出对畸形社会的憎恶,对拜金主义等世态的鄙薄。这些小说体现着他的主情主义的创作特色。他的小说大都充满了浪漫的情调,邈远的意趣,人物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激情奇特地凝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开阔、独特的格调。他笔下自然的种种景色,人物的种种情愫,也往往被涂上一层诗的色彩,富于抒情性。

3.《女神》是“五四”狂飚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燃烧着对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的大胆否定和无情诅咒,海啸般地呼喊着创造与光明,民主与进步,因而激动了、鼓舞了整整一代人。郭沫若用他的诗歌热烈地呼唤着新社会,希望导致光明的到来。

4.《女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想主义强光照亮了诗集中大部分的诗作。①《女神》采用了内在情感强化、极化以及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②在想象方式上则具有想落天外的奇特想象,与本来形态相距极远或改变性的极度夸张。③在形象描绘方式上则充满了昂奋腾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恢宏勇猛的形象,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④在语言方面,也具有华赡丰美的特点。

5.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几部历史剧,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历史生活画面。而贯穿在其中的,则是善与恶、忠与奸、美与丑的形态各异的斗争,充满了磅礴的正气,充满了历史的悲剧精神。《棠棣之花》、《南冠草》、《屈原》的共同点是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是郭沫若历史剧的另一思想特色。《高渐离》则歌颂了主人公为了反抗黑暗暴政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勇气概,从而宣扬了“除掉暴君”的革命思想。

6.郭沫若善于发掘历史的悲剧精神,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与痛苦,或严峻的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和与道义的美。其主人公又都与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紧密联系着,他们的失败或毁灭,虽也使人悲苦,但绝不意味着消沉,而是激发人们的正气,推动他们去进行新的斗争。这些历史剧充满着悲壮的情绪,呈现出一种肃穆的崇高美,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

四、分析、论述题 1.《女神》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方面:①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个性主义是郭沫若前期的主导思想,在文学上,他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代表当时觉醒的青年一代发出要求个性彻底解放的强烈呼声。《天狗》中“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②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女神》诞生之时的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黑暗的现实,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凤凰涅槃》传达出一个古老民族觉醒之时深刻的悲愤。诗人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歌唱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的创造精神。对20世纪科学文明和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进行了歌唱。③爱国情思的抒发。《女神》时代的郭沫若,身居异国,感于祖国的贫弱落后,列强的虎视眈眈,常常怀着忧国的情思。这种爱国的情思就如千尺飞流奔涌在他的大部分诗作中。《炉中煤》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狂烧的煤块,感情真挚而强烈。

2.《女神》的精神,是“五四”时期勃发的民主精神、创造精神的典型体现。它把“五四”激起的社会改革的热情烧得更旺。《女神》的叛逆的歌声,有如疾雷破山,对当时停滞、死寂的旧中国实是一次强烈的冲击;它的理想的光芒,又有如电光耀眼,启示人们去缔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的崭新社会。

《女神》的意义,还在于它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在诗的形式上,作者反对并冲决一切旧形式的桎梏,主张形式应“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诗人决定让内在的感情波澜自由支配诗行。诗行可以长到十几字,也可短到二三字;有数百行长诗,也有短到三行的《鸣蝉》。诗人觅到了与内在感情和谐一致的全新形式,创立了多样的自由的诗形,从而为新诗发展提供了艺术体现的多种可能性。《女神》以博大魁伟的思想内涵和全然新创的诗歌形式,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诗歌史上掀起了一场大革命。

3.《屈原》在一场正义与邪恶的决战中全力塑造了屈原的崇高形象。剧中的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卓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古代的一个人文主义者。面对秦国的步步进逼,他从祖国人民的利益出发,提出“联齐抗秦”的外交路线和政治主张,面斥秦使张仪的阴谋。受到陷害后的屈原从申述、规劝转而抗争,处处表现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而把个人的安危、进退、荣辱完全置于度外。被关进东皇太一庙后,屈原也不向淫威和死亡屈服。在“雷电颂”中,他希望自己的生命与自然同化,把一切黑暗的势力摧毁。这时的屈原已融聚了作者的理想而成为光明的化身、力量的化身,其性格发展到了顶点。最后屈原为卫士所救,潜到汉北,以图再起。这种处理显然寄托着作者希望正义的力量不被杀绝而能因风而生的愿望。郭沫若塑造的屈原形象,是反抗强权、捍卫民族利益的志士形象,在当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小说和诗歌》重点内容提要 1.简述“问题小说”。2.简述“乡土文学”。

3.为什么说叶绍钧是“教育小说家”? 4.简析朱自清散文创作特色。5.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6.简析闻一多“三美”理论。7.简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是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独幕话剧是,作于。3.刘半农被誉为,他的代表诗集是。

4.沈尹默的被认为是“第一首散文诗而备具新诗美德的”佳作。5.周作人的借助象征手法表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广受好评。6.陈衡哲的代表作是。

7.康白情的代表作是,俞平伯的交织着新思潮的哲理与旧文学的意象,既有对理想的憧憬,也不无自身的彷徨。

8.“五四”时期有两大文学现象与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家关系密切,一是热,二是的崛起。

9.“问题小说”热的出现,与在理论上的阐释分不开。10.“问题小说”的出现,间接受到过当时作过较多介绍的易卜生的和有“提出问题的文学”之称的的影响。

11.“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的。

12.形成了“五四”时期最早的小说流派,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13.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刊物,是由文学研究会诗人、、主持的。该会8位诗人的诗合集从内容到形式代表着一种平实的诗风。

14.瞿秋白20年代初写的和,向国人报告社会主义苏联建国初期的情况,被视为现代的滥觞。瞿秋白在30年代还写有杂文集,见解深刻独特,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15.创造社作家张资平带有自传性的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16.女作家冯沉君的代表作与表现了毅然向传统挑战的精神历程。17.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8.20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作家是,她的代表作有散文集和自传体长篇小说。

19.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杂文)刊物。

20《语丝》的作者队伍大致可分两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的小品,以鲁迅为代表的的杂文。

21.林语堂“五四”以后潜入鼓吹幽默、抒写性灵一路,由的偏锋成为的主帅。

22.新月派诗人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主张,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23.女作家凌叔华的代表作有、等,风格清新、优雅、透逸,别具一格。

24.丁西林的在初期的剧坛上独树一帜,代表作、。

25.新月派中人还曾积极提倡将“写意”的传统戏曲与“写实”的外国话剧结合起来的。

26.以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此外还有、、等诗人。27.胡适的《尝试集》是体大解放理论指导下的认真实践。

28.田亚梅女士是胡适的独幕剧中的主人公,这部话剧是胡适介绍挪威作家的副产品。

29.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对的倡导与创作。30.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

31.是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曾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32.叶绍钧的《多收了三五斗》反映30年代初的畸形社会现实,是当时**的农村的一幅灰色剪影。

33.在童话创作上是现代中国的开山,著有童话作品集和等。34.、、的交织融合构成了许地山初期小说倾向于浪漫主义的三个主要因素。

35.标志着许地山走上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大道的,是他1934年发表的和1940年发表的。

36.许地山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37.是《空山灵雨》的基本内容。

38.王统照1922年创作的,是新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39.1927年发表的及稍后的代表了20年代后期王统照的艺术转向:从“问题小说”步入。

40.发表于1933年的是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41.标志着王统照从早期的象征趋向写实的重大转变的作品是。42.冰心“爱的三部曲”是、和。

43.冰心诗的主要内容是对、与的讴歌。44.冰心1926年出版了散文集。

45.朱自清的长诗是最早的抒情长诗之一,带有朱自清当时遵奉的的思想投影。

46.庐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47.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

48.庐隐的小说基调,深受和的影响,低沉郁闷、悲戚哀愁。49.郁达夫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50.1927年发表的与1928年发表的,形成郁达夫创作路向的转折。51.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的哀怨。

52.郁达夫小说大多带有的色彩,在相当多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个人出身、经历、个性乃至相貌的投影。

53.闻一多是前期的重要代表和理论的奠基者。

54.闻一多的新诗创作主要集中在间,诗集只有两部:和。55.闻一多诗论的核心是讲究诗的,即、、。56.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是、。

57.在冯文炳早期的小说创作集中,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乡民命运的同情。

58.阿毛姑娘是废名小说的主人公。

59.废名小说在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文学的写作路径之外,开辟了的别一支派,为中国现代、作出了独到贡献,对后起的有直接影响。

60.民间艺人陈老爹,是废名小说里的人物。61.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是。62.冯至20年代的叙事诗代表作有、和。63.冯至的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64.冯至1943年写成了中篇历史小说,具有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65.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诗作。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是()

A《新潮》B《少年中国》C《小说月报》D《新青年》 2.谁被称为“平民诗人”?()

A.胡适B.刘半农C.俞平伯D.康白情

3.张资平的哪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A《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B.《冲积期化石》C《梅岭之春》D.《木马》

4.谁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A.冯至B.戴望舒C.徐志摩D.俞平伯 5.《草儿》是哪位新诗人的作品集?()A.胡适B.刘半农C.康白情D.俞平伯 6.《冬夜》是哪位新诗人的作品集?()A.胡适B.刘半农C.康白情D.俞平伯

7.哪位诗人的《蕙的风》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抗与对纯真爱情的热烈追求?()

A.汪静之B.冯雪峰C.潘漠华D.应修人 8.散文集《绿天》是谁的代表作?()A.陈衡哲B.苏雪林C.凌叔华D.冰心 9《草莽集》的作者是,()

A.朱湘B.孙大雨C.饶孟侃D.陈梦家 10.“五四”女作家中,谁的小说受到英国浪漫主义女作家曼殊菲尔的影响较大?()

A.陈衡哲B.苏雪林C.凌叔华D.冰心

11.哪位戏剧家的世态讽刺剧在初期剧坛上独树一帜?()A.田汉B.欧阳予倩C.丁西林D.洪深

12.曾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的是叶绍钧的()A.《倪焕之》B.《多收了三五斗》C.《夜》D.《潘先生在难中》 13.下列作家中,谁的作品以其异域色彩而引人注目?()A.王统照B.彭家煌C.台静农D.许地山

14.王统照创作的新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是()A.《黄昏》B.《一叶》C.《春华》D.《双清》

15.受爱尔兰象征主义诗人叶芝影响较大的新文学小说家是()A.王统照B.许地山C.庐隐D.叶圣陶

16.下列哪部作品标志着王统照从早期的写实趋向象征的重大转变?()

A.《春桃》B.《一叶》C.《山雨》D.《沉船》

17.庐隐的《海滨故人》是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哪些人生活的作品?()

A.知识女性B.新女性C.女大学生D.大学生

18.深受中国古典言情小说和“婉约派”诗词影响的女作家是()A.凌叔华B.陈衡哲C.冰心D.庐隐

19.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哪位诗人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

A.闻一多B.徐志摩C.李金发D.冯至

20.表现程小林与史琴子、细竹之间情与爱,堪称诗化小说的代表作的是废名的()

A.《桃园》B.《桥》C.《竹林的故事》D.《河上柳》 21.哪种诗的创作是冯至20年代对中国新诗发展所作的独到贡献?()

A.叙事诗B.抒情诗C.新格律诗D.象征诗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家属于《新潮》作家群的有()A.杨振声B.许地山C.俞平伯D.罗家伦 2.下列属于20年代“问题小说”作家的有()A.冰心B.庐隐C.叶绍钧D.台静农 3.下列属于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的有()A.彭家煌B.许地山C.鲁彦D.许杰 4.《诗》月刊的创办人有()

A.郑振铎B.叶圣陶C.刘延陵D.朱自清

5.下列社团中,赞同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主张的有()A.民众戏剧社B.南国社C.上海戏剧协社D.弥洒社 6.下列作品属于社会问题剧的有()A.《幽兰女士》B.《获虎之夜》C.《赵阎王》D.《泼妇》 7.下列作品属于浪漫剧的有()A.《琳丽》B.《咖啡店之一夜》C.《少奶奶的扇子》D.《获虎之夜》 8.下列作品属于湖畔诗派的有()A.《湖畔》B.《昨日之歌》C.《蕙的风》D.《春的歌集》 9.以下作品为自传体形式的有()A.《棘心》B.《冲积期化石》C.《漂流三部曲》D.《倪焕之》 10.新月诗派的理论主张有()A.诗体大解放B.理论节制感情

C.追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D.借鉴欧美格律诗体

11.朱湘的作品有()A.《草莽集》B.《王娇》C.《北游及其他》D.《永言集》 12.丁西林的世态讽刺剧有()A.《兵变》B.《一只马蜂》C.《幽兰女士》D.《压迫》 13.象征诗派的诗集有()A.《微雨》B.《红纱灯》C.《圣母像前》D.《旅心》

14.周作人曾在哪些社团(刊物)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A.《新潮》B.《语丝》C.文学研究会D.《论语》 15.属于王统照前期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有()A.惜官B.春桃C.尚洁D.加陵 16.王统照的长篇小说有()A.《黄昏》B.《山雨》C.《倪焕之》D.《春华》 17.构成冰心小说创作“爱的三部曲”的作品有()A.《超人》B《烦闷》C.《分》D.《悟》 18.“小诗”派的作者有()

A.冰心B.徐志摩C.徐玉诺D.宗白华 19.冰心的散文集有()A.《寄小读者》B.《绿天》C.《往事》D.《春水》 20.庐隐创作的长篇小说有()A.《归雁》B.《女人的心》C.《象牙戒指》D.《玫瑰的刺》 21.标志着郁达夫创作路向转变的作品是()A.《过去》B.《春风沉醉的晚上》C.《迷羊》D.《采石矶》 22.徐志摩的诗集有()A.《翡冷翠的一夜》B.《猛虎集》C.《云游集》D.《红烛》 23.徐志摩的散文集有()A.《落叶》B.《巴黎鳞爪》C.《自剖》D.《卞昆岗》 24.废名(冯文炳)创作的短篇小说有()A.《竹林的故事》B.《桃园》C.《桥》D.《浣衣母》 25.冯文炳的作品较多受到下列哪些作家的影响?()

A.托马斯•哈代B.乔治•艾略特C.陶渊明D.曼斯菲尔德 26.冯至20年代的叙事诗作品有()A.《帏幔》B.《蚕马》C.《吹箫人的故事》D.《王娇》 27.“五四”时期,属于开创性的叙事长诗作品有()A.《王娇》B.《十五娘》C.《蚕马》D.《帏幔》 28.李金发的诗集有()A.《微雨》B.《红纱灯》C.《为幸福而歌》D.《食客与凶年》

四、名词解释

1.问题小说2.乡土文学3.语丝文体4.美文5.小诗6.零余者7.“三美”理论

五、简答、论述题

1.简析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说”热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缺失。2.简析“乡土文学”产生的原因、特点。3.简析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特色。4.简析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特色。

5.简析新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贡献。6.简述象征诗派的艺术追求。

7.分析“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8.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艺术形式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9.简析周作人对“美文”的贡献。

10.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11.简析叶绍钧“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与成就。12.分析倪焕之形象及其意义。

13.分析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和风格。14.简析许地山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

15.简析许地山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16.简析冰心“问题小说”创作的发展过程。17.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18.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19.简述庐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20.试析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21.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22.评价郁达夫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3.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24.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及其创作实践。25.简析徐志摩前期诗集的思想。26.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27.简析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28.简析冯至的诗集《十四行集》的思想内容。

第五篇: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专题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 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5、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27、《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28、《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29、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30、1956年5月2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31、朱老忠是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中的主要人物。

34、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35、艾青重返诗坛的第一部诗集是《归来的歌》。

37、最早的“反思小说”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改革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他塑造的一批改革者形成了“开拓者家族”。先锋小说中叙事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马原。

38、“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而最早的“伤痕小说”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宋宝琦和谢惠敏。40、《天山牧歌》是闻捷最有代表性的生活抒情诗总辑。

51、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53、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后文艺界第一次重大的文艺论争。

55、女作家茹志娟的作品善于以小寓大,从细节上深入开掘,《百合花》正是突现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57、十七年期间曾产生了许多文学经典,如著名的“三红一创”,它们分别指《红日》、《红旗谱》、《红岩》、《创业史》。

58、最早提出散文“诗化”主张的是_杨朔________。毛泽东于1956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61、《雪浪花》是杨朔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63、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一个年轻人》是“干预生活”类小说中的代表作。女作家茹志娟擅长以细节、侧面描绘反映生活风貌,代表作《百合花》便是围绕借被子表现军民之情。69、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被称为“散文三大家”的分别是杨朔、刘白羽和秦牧。71、地主冯兰池与冯贵堂两父子都是梁斌的小说《红旗谱》中的人物。

二、选择题(单选及多选题)1、50年代前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农村题材作品是(C)。

A.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三里湾》

B.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和周立波《山乡巨变》

C.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

D.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和《暴风骤雨》 2、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B)。A.田汉的《关汉卿》

B.老舍的《茶馆》 C.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

D.曹禺的《胆剑篇》

3、所谓“新时期文学”一般是指(D)。

A.1949年建国后的文学

B.抗日战争后的文学

C.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

D.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文学

4、新时期,首先出现的创作潮流是(C)。

A“改革文学”

B.“反思文学”

C.“伤痕文学”

D.“知青文学”

6、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是(A)。

A.舒婷和顾城

B.北岛和海子

C.马原和格非

D.池莉和方方

8、新时期作家中,在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继承鲁迅遗风的是(B)。A.方之

B.高晓声

C.梁晓声

D.贾平凹

10、王蒙1956年震动了当时文坛的一篇短篇小说是(D)。A.《青春万岁》B.《春之声》c.《坚硬的稀粥》D.《组织新来的青年人》

13、最早提出散文“诗化”主张的人是(C)A、刘白羽B、秦牧C、杨朔

15、一般来说,“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形容的是(B)

A、刘白羽散文的特色

B、秦牧散文的特色

C、魏巍散文的特色

17、贯穿《茶馆》全剧的三个人物是(A)

A、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

B、王利发松二爷秦仲义

C、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

17、“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句话形容的是(B)A、曹禺话剧《胆剑篇》中的越王勾践形象 B、田汉话剧《关汉卿》中的关汉卿形象 C、郭沫若话剧《蔡文姬》中的曹操形象

18、“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的提出者是(C)A秦牧

B刘白羽

C杨朔

D、吴伯箫

21、从文学的角度看,选出与其他三篇不同类的一篇(D)

A《红高粱》

B《人生》

C《红旗谱》(长篇小说)

D《天山牧歌》(诗集)

22、忠厚、善良、守本分,做了一辈子顺民的王利发形象出自:(B)A《龙须沟》

B《茶馆》

C《丹心谱》

D、《绝对信号》

24、被称为“童话诗人”的朦胧诗人是(D)A北岛

B、食指

C舒婷

D顾城

27、高行健的探索剧有(AC)

A《车站》

B《陈毅市长》

C《绝对信号》

D《假如我是真的》

32、柳青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力作是(C)A.《三里湾》

B.《山乡巨变》

C.《创业史》

D.《不能走那条路》

35、茹志鹃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A)A.《百合花》

B.《桂林山水歌》

C.《双桅船》

D.《弧线》

36、“十七年”的戏剧创作中,采用“人像展览式”结构形式的优秀话剧是(D)A.《龙须沟》

B.《关汉卿》

C.《胆剑篇》

D.《茶馆》

41、十七年时期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征便是(C)的兴起,它迅速成为诗歌的主导性潮流。

A、古体诗

B、新民歌

C、政治抒情诗

D、长篇叙事诗

42、解放后,老舍的创作主要集中于戏剧方面,(A)既是他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A、《茶馆》

B、《龙须沟》

C、《方珍珠》

D、《关汉卿》

43、文革时期影响最大的文学样式是(B)。

A、小说

B、革命样板戏

C、诗歌

D、散文

44、下面属于寻根小说的是(AB)。A、《爸爸爸》B、《小鲍庄》C、《春之声》D、《红高粱》

46、以下作品不属于茹志鹃的是(D)。A、《百合花》 B、《关大妈》C、《静静的产院》 D、《哦,香雪》

47、在柳青的《创业史》中,评论界公认的艺术典型人物是(C)。A、梁生宝

B、素芳C、梁三老汉

D、郭振山

49、《红旗谱》中的农民革命斗争发生在(A)。

A、大革命前后的冀中平原

B、抗日战争前后的冀中平原 C、大革命前后的江南水乡

D、抗日战争前后的江南水乡 50、(c)的《三年早知道》是一篇反映农民思想变化的力作。A、西戎

B、沙汀

C、马烽

D、李准

5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D)。A、自信

B、看不惯社会上的许多现象

C、能力强

D、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53、以下不属于杨朔作品的是(D)。A、《樱花雨》B、《雪浪花》C、《荔枝蜜》

D、《社稷坛抒情》

54、以下不属于“革命样板戏”的是(A)。A、《三上桃峰》

B、《红灯记》

C、《海港》

D、《奇袭白虎团》

55、以下不属于十七年时期三大文艺批判的是(C)。

A、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B、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C、对“中间人物论”的讨论

D、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56、以下作品,属于短篇小说的是(ABC)。A、《哦,香雪》

B、《山上的小屋》

C、《春之声》

D、《现实一种》

59、梁斌的《红旗谱》归入下列哪类作品比较合适?

(B)。

A、解放战争小说

B、革命历史斗争小说 C、工业题材小说

D、新英雄传奇 60、散文名篇《长江三日》的作者是(D)。A、秦牧

B、杨朔

C、碧野

D、刘白羽

64、梁生宝、梁三老汉等是小说(A)中的人物。A、《创业史》

B、《三里湾》

C、《山乡巨变》

D、《红旗谱》 67、以下不属于“山药蛋派”的是(A)。

A、孙犁

B、赵树理

C、马烽

D、西戎

四、简答题

1、《茶馆》在结构上有何创新?(重点)(在结构上,《茶馆》采取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这样的结构本来容易变得松散,老舍克服了这方面的困难,剧本以“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暗示着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神凝,以貌似平淡散乱的人物、情节织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相。)老舍有意识地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的“一人一事”的方法,而采用“人像展览式”方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老舍创作《茶馆》的意图是以“埋葬三个时代”来歌颂新时代。这个意图的关键是把三个时代被埋葬的必然性写足。老舍采用“人像展览法”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台,把各种丑恶现象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从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和反动中,看到这三个时代的无可救药。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2、简述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1)秦牧开创了“小百科全书”式散文的新形式,人称“小品散文”。2)秦牧散文熔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炉。

3)秦牧散文把“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4)秦牧散文富有情趣和幽默感。

5)秦牧散文语言流利酣畅、凝练生动,采用“林中散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作风,流露出直接面对读者的亲切感和语言氛围。

5、朦胧诗的审美特征。(重点)A.诗人抒情主体的回归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强化。

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C.显示诗歌“向内转”的重大变化,抒情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内心感受和体验。D.运用象征的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模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模式,使诗中的一系列形象获得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6、茹志鹃小说的艺术风格(重点)1)选材特点:截取一片微澜,一朵浪花,加以精细挖掘和描绘,以小见大地反映时代风貌,是茹志鹃小说选材立意上的显著特点。

2)人物塑造上的特点:不展开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广度的描写,而往往从人物性格某一突出之点深入下去,作纵深的挖掘,展开细腻的心理刻画,揭示人物的心灵奥秘。

3)构思精巧。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提炼出一两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作媒介,展开对人物的心灵历程的描写。

10、简析舒婷诗歌的主要特征。(重点)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了舒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

1)不注重对客体的描摹,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

2)意象丰富,意境深远,诗情与哲理结合。、3)有独特的忧伤感、痛苦感,以及对祖国、人民炽热深厚的爱。

五、分析论述题

2、朱老忠形象分析

朱老忠是一个跨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人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他从父辈那里继承豪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传统的农民英雄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高了革命的觉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①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②朱老忠有一句口头禅“出水才见两腿泥”其中除了蕴有韧性精神之外,还有一种必胜的信念。③小说在表现朱老忠韧性的同时,还表现了他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心肠:讲义气、重团结、救危扶困、舍己为人。为了支持好友严志和的儿子江涛去保定二师读书,他不惜卖掉自己家的一头耕牛;运涛参加革命后被捕入狱,严志和家遭到灾难,朱老忠挺身而出,带领江涛千里迢迢去济南探监。

4、简论朱老忠的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论·重点)

朱老忠的形象尤为醒目。他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第一,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朱老忠生长在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地,少年时期亲睹了父辈与冯家的斗争,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使他直观地感受到沉痛的压抑,其父留下的“只要有口气,就要为我报仇!”的遗言,滋生了他出于阶级本能的反抗性。这种反抗性贯串其一生,铸成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主导性格。第二,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他对乡民穷人救危扶困,不惜用血汗钱给朱老明治眼病;卖掉心爱的牛犊资助江涛上学,以及替严家操办丧事,冒险探监等情节,都表现出朱老忠的粗犷豪爽、慷慨仗义。第三,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他经受了大贵被抓去当兵、运涛被捕、严家丧失“宝地”等一系列打击而坚韧不拔;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他没有硬拼蛮干,而是一切从长计议,抱定“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讲究斗争策略,显得深谋远虑、沉着镇定。总之,朱老忠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他的身上既保留了旧时代豪侠的特征,又融入了新时代英雄的精神。他所走过的道路,既是旧时代农民自发反抗斗争的终结,又是新时代农民自觉革命的开始。自从找到共产党,参加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其反抗便增添了自觉性,并树立了革命理想。他的侠义性,从对少数穷人的患难救助,发展到谋求整个阶级的解放,心胸更为宽广。他的坚韧性,由仅仅依靠朱、严两家孤军奋斗,发展到盼望井冈山的烈火烧到冀中平原,从而最终成为一名农民革命斗争的英雄。其典型意义在于,朱老忠的生活道路、斗争经历和性格特征,集中概括了20世纪初期,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中国农民,由草莽好汉成长为农民革命英雄的历史踪迹。朱老忠的形象如果不用所谓“英雄”来衡量,那么,他的慷慨、豪迈、讲义气、有远谋、急人所难等等农民好汉的脾气,通过点点滴滴的语言和细节还是表现得很鲜明的。

7、以舒婷的诗歌为例谈谈朦胧诗的审美特征:(论·重点)

①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②打破过去诗歌线性因果或单向直抒的方式,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流动的内在曲线结构作品,情感呈散点辐射状态,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状态,在结构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③多用象征、暗示、通感等,用意象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性,闪烁的意念、跳跃性的转递切换、瞬间感伤的捕捉等等,是其典型特征。《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一)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8O 年代小说历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七个发展阶段。2、《创业史》的作者是 ___ ;林道静是小说 ____ 里的主要人物,此书作者是()。3、“三突出”原则是指___、___、___。4、《随想录》的作者是___ ;《文化苦旅》的作者是___ ;《回答》的作者是 ___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谢惠敏是小说《》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中 的人物。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A、绿原的《重读<圣经>》 B、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公刘的《哎,大森林》、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A、杨朔

B、秦牧 C、史铁生

D、周涛 3、《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A、自信

B、能力强 C、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4、话剧《茶馆》的结构方式是()。

A、冰糖葫芦式

B、一人一事式 C、人像展览式

D、锁闭式、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 写作的是()。

A、新写实小说

B、寻根小说 C、新历史小说

D、先锋小说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5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三红一青 3、朦胧诗 4、文化散文

四、简答题(28 分,每题 7 分)•简述老舍《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简述寻根小说的寻根指向和寻根意识。3、简析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4、简析《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

五、论述题(22 分)

总体来说,80-90 年代小说比之 50-60 年代小说有何不同(从题材、主题、手法、语言等四方面论述)?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一)参考答案 •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通俗(或大众)小说、现代派(或先锋、新潮)小说、新写实小说。2、柳青;《青春之歌》;杨沫。3、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4、巴金;余秋雨;北岛;舒婷。5、《班主任》;《爸爸爸》;《烦恼人生》。

二、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1、B 2、B 3、C 4、C 5、D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5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来源于苏联。1953 年 9 月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将其 确定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2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有 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 实;二是艺术描写地真实性;三是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3 分)、三红一青是指《红日》、《红岩》、《红旗谱》及《青春之歌》这四部作品。(2 分)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以 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这段历史生活为题材,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关于这段历史“本质规律”的规范 性理论指导下,按照主流文学话语的创作规范叙述这段历史生活的。(2 分)这些 小说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革命史诗性,并呈现出高度同一性的审美形态。(1 分)3、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 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 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 变革。(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 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 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2 分)、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期,是 90 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1 分)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 时采用一种文化视角,“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 免先贤们的偏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 度”。(2 分)代表作家及作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2 分),四、简答题(28 分,每题 7 分)1、《茶馆》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 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45 年抗战结束,内 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3 分)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 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 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3 分)《茶馆》对中国 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分)、从寻根文学作品和理论中可以发现,文化寻根有两种指向:一是寻中国文化历史 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3 分)而寻根意识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肯定性的文化价值(如阿城的《棋王》);二是发掘当代社会心理中存在的 传统文化积淀,批判其否定性的传统文化因素(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三是以现 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想象历史或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力的精神源泉如郑万 隆的《老棒子酒馆》。(4 分)、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 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 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 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 分)新写实小说与以 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 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 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 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 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 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5 分)4、《我与地坛》回顾了史铁生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地坛以其生生不息的自然真意,使史铁生超越了生死,感悟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其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和超越 意识净化着我们被尘世遮蔽的心灵。(需展开论述)(7 分)

五、论述题(22 分)【评分标准】

A、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扣 5 - 10 分)B、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 2 - 5 分)C、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 3 分)D、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 2 分)E、有错别字或病句。(扣 1 分,扣分最多不超过 2 分)

下载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 当代 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

    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

    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阅读书目 短篇小说: 《正月》孙犁、《登记》赵树理、《科尔沁草原的人们》玛拉沁夫、《晌午》秦兆阳、《粮秣主任》丁玲、《老水牛爷爷》峻青、《堰河边》......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必备

    1,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与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 2,毛泽东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3,1954年文艺界先后开展了对俞平......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最终定稿)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 一、填空题 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现代文学的转向(转换时期的文学,延安文艺座谈会) 三,文艺批判运动 四百花文学 第二章转换时期的小说(农村小说,赵树理。孙犁。丁玲和周立波。柳......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 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散期和发展概况 网络文学、电子传媒时代对印刷时代的颠覆——媒介即信息 一、源流:由现代文学而来(启蒙的文学心态——反侵略,救......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 第一章 绪论 一、现代化的方向与多元文化的融合 当代文学的现代化的文化特征。从革命现实主义一家独尊到走向多元的发展过程。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性。......

    中国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中国当代文学: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发展于中国大陆的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学。(时间、地域、性质) 2、文学思潮: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