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友情的小故事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为什麽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虽然天各一方,但你依然会想着哪一天会见面的那个人。尽管一直未见,也从未放弃对相逢的期待,从未放弃。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周末了,给你微信问你在干嘛的那个人。一句在干嘛就可以开启畅快聊天的模式。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没有眼力见的那个人,你偏偏还不急不恼。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有一天你见到了他的家人,他的家人虽然从未见过你,但你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好久不联系,一见如故,给你带来一丝温热的那个人,让你好想好想好好珍惜她(他)。
无聊时想起的那个人,就是朋友。
第二篇:小贝去过2010的友情故事
站在现在回望,似乎迟了一些。如此看来,小贝的确是一后知后觉的孩子。
小贝那丫头还很偏执,很容易被感动;还,很向往自由。她常说:希望他过得好。
我不想相信这话是口齿伶俐嘴巴恶毒的小贝讲的。
在她收拾东西去读大学的下午,她把所有的照片和纸条都看了一遍,最后全扔了,这把坐在地板上喝开水的我弄得有点诧异。在她去倒“垃圾”时,我无意地瞟见了幸存的一张纸条,有两个强调句子:
小贝和小九还是朋友。
小贝和小九还是朋友。
最后那张纸条的归宿是她的钱夹,和我们俩的照片放在一起带去了大学。
呸!我不爽!我很不爽!
记得他刚走的周末,小贝就去把头发剪了,买了新鞋子。我故意说:“哟西,要从头开始,穿新鞋,走新路哇?”她却鸟都不鸟我。当时我就超想骂她胆小鬼,倔强婆。
刚高三小贝去了新的班级,接着国庆节她雀跃地说和班上一足球小子成了朋友。然后她信誓旦旦地说:“融入集体,指日可待!”后来的后来,一零年三月十四日,她面无表情地捧了一束玫瑰回了宿舍,什么也没有说,倒被窝里什么也没说。
我知道,出事了。
后来的后来,高考的那个漫长而难熬的暑假,当我们决定一起去读大学,也从别人那里确定他要复读,她才愿意与我提起在那段时光。
我不知道哪种感觉。小贝说: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想抓,怕过错,想放,怕错过。所以她就在抓与放之间纠结,反复沦陷,到最后,没有勇气与力气去面对。
现在,他们都刻意地不联系对方了。
当我和小贝网聊时,我总会假装不经意地说:“哎哟喂,他在嘛!”
她也不吃我这一套,淡淡地说:
“所以呢?”
“去打个招呼!”
“为什么?他还要高考!”
“就像朋友寒暄一下又不会怎样。”
“我想睡了。”
“~~~~~”
大学这一年,小贝总爱说:“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总有一天我也会美梦成真的!”
“你瘦了。”我带了点难得的怜惜语气。
“是不是无限趋近于完美曲线了,呵呵~~”她不是不懂,她只是想假装她过得很好。
第三篇:友情(日语小作文)
友情
友情とはなんとなくよいものだろうと思う。どうしてかと言うと、友情という漢字から、友との情、友達との情というイメージがするからである。
僕はたくさんの友達を持っている。友達がたくさんいればいるほど幸せになる気がする。つまり、友達がいれば、困った時などお互いに助け合ったり、協力し合ったり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からだ。それに、競争しあったり、励ましあったりすることもできるかもしれない。
もし、友情なんか要らないという人がいたら、どうだろうか。その人が困ったりしたときに、誰も話し合える人がいなくて、きっと後悔することになるに違いない。
友情とは、かけがえのないものだ、と僕は思う。ぼくは、これからも、友達を大切にしていきたいと思っている。
第四篇:友情无须鉴定的故事
他是个收藏爱好者,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收藏,虽然不专业,可是很用心,到中年时,大大小小的物件已经收藏了上百件。其中他最喜欢的是一个瓷碗,貌似年代久远的青花瓷,小巧精致,是他十几年前出差时在一个老城的古玩市场淘来的。
因为收藏,他也认识了爱好相同的朋友,并因情趣相投,他和一个年纪相仿的男人成为莫逆之交。
朋友也收藏了许多物件,有个瓷瓶,也是无意中淘来的。那瓷瓶,形若美貌女子般窈窕,瓷质细腻,清澈通透,深得朋友喜爱。
有次,两人无意中聊起心爱的物件,说得兴起,都忍不住想要去观赏对方的爱物。于是他带了心爱的瓷碗去了朋友家。在朋友家里,看到了朋友的漂亮瓷瓶。许是收藏人共同的眼光,对彼此心爱的物件,他和朋友也都爱不释手。
后来,朋友忽然半开玩笑地提议:干脆,咱俩把这两样瓷器交换一下吧?咱们遇见,它们遇见,都是缘分呢。
他先愣了一下,然后笑起来,因为他也忽然间生出了和朋友同样的想法。他和朋友的确情趣相投,甚至彼此最心爱的都是瓷器。虽然两样物件款式和瓷质不同,但看上去都那么精致美好,就像他们这十几年的友情。
于是就交换了,各自重新珍藏了对方的心爱之物。
没想到半年后,那年夏天,央视“鉴宝”栏目组走进了他们所在的城市,很多收藏爱好者蜂拥到电视台进行藏品的海选。自然,他也得到了这个消息,而家人和朋友更是都劝他去参加鉴宝,至少,应该去鉴定一下和那个朋友交换的瓷瓶。甚至那几天,热心鼓动他的人几乎挤破家门。
他一直沉默,不管别人怎么劝都没有点头。直到过了好几天,海选快结束的时候,他才说了两个字:不去。
他果然就没去,只守在电视机前,等候看当时鉴宝的转播。妻子在旁边嘟哝他:干吗不去找专家鉴定一下呢?没准儿,他会去呢。到底是交换来的,谁知道真的假的……
他知道妻子口中的“他”是和他交换藏品的那个朋友。那几天,他和朋友没有见面,打过两个电话,但是谁都没有提鉴宝的事,他不知道朋友是否会去,也没有问。
很快,中央二台转播了那期鉴宝实况,因为鉴宝的人众多,节目连续两天晚上才播完。其中也有几个鉴宝人是他认识的藏友,但直到节目结束,他都没有看到朋友出现——和他一样,朋友没有去。
他的心,在那一刻有一种轻松的、温暖的释然。他知道,朋友的想法一定和他一样。事实上,他并非不想去,相反,他真的很想去参加这次难得的鉴宝活动。因为虽然喜欢收藏,可是他知道自己也就是业余水平。作为收藏爱好者,他心里很盼望自己收藏的物品能得到专家的肯定,也更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跟专家学习和交流一下。但最后,他还是忍住了,决定不去。因为他最想鉴定的,其实是和朋友换的那个瓷瓶,因为那是他最看重也最喜欢的,可是,如果那个瓷瓶真的是宝贝,那么必定价值连城。但既然两人交换了,再珍贵,朋友也不会索回,可是朋友心里,必定会有不舍和惋惜;而如果那个瓷瓶只是个普通工艺品,他和朋友,都难免会非常失望,甚至,他会觉得当初不该交换,因为自己那件,有可能是真品。如此不管怎样,都会影响他和朋友的感情。藏品的真伪固然重要,可是他觉得,友情同样重要,他不想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友情摆到专家面前去鉴定……
只是他并不知朋友怎么想怎么做,现在他知道了,朋友的想法和他一样。他们的友情不需要鉴定,或者他们的友情已经通过了鉴定。而这友情,才是他所有藏品中最为珍贵、最为难得的真品。
第五篇:改题目的友情故事
初中女生潇梦的同学里有几个“铁杆儿”,有女生,也有男生,其中包括“哼哈二将”——丁丁和洋洋。
潇梦在班里的座位是第三行,她和丁丁是一个组,丁丁的座位在潇梦后面。尽管班里每星期定期轮换座位,但却是纵排一排、一排地逆时针挪动的,所以,丁丁始终紧跟着潇梦,于是这俩前后桌儿成了“铁杆儿”。
而坐在班里最后一行的洋洋,成天价跟丁丁形影不离的,被班里的女生们趣称为“哼哈二将”,自然他也被划进了潇梦的“铁杆儿”之列。
“哼哈二将”贪玩,学习不太主动,尤其是上语文课,更是打不起精神来。
语文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为了调动丁丁和洋洋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就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次,班里决定搞一次作文演讲活动,定于下周一下午最后一节课举行,老师还特意指定丁丁和洋洋也参加演讲。
以往,这种事儿基本上都是潇梦他们那些作文功底好的同学上台,根本轮不到“哼哈二将”。这次,老师点了他俩的将,还真使他俩激动地有些心潮澎湃了。
其实,要说丁丁和洋洋一点儿都不笨,就是欠用功。像他俩这样既调皮、又聪明的孩子,只要在学习上稍微铆一点劲儿,绝不会比那些整天埋头读书的孩子差的。
丁丁和洋洋这回为了准备演讲下了实功夫,星期天都在家好好写了一篇作文。到了星期一,丁丁和洋洋刚进教室就急忙找潇梦,让她给看看作文,提提“宝贵意见”。在作文方面,他俩确实对潇梦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潇梦的作文不仅在班里数一数二,而且经常名列年级的前茅。
潇梦认真看了他俩的作文,确实写得都不错。她给他们纠正了几个别字、标点,顺了顺句子,还给洋洋的作文提了一个建议。洋洋的题目叫“红叶”,是描写西山红叶的美景的。潇梦建议他改为“枫叶红了”,更带劲儿,洋洋欣然采纳了潇梦的意见。
到了演讲时间,洋洋排在第一个,这是老师有意安排的,以示对他的重视。
别看洋洋平时在班里调起皮来脸不红、心不跳的,这冷不丁地一上讲台,他倒害臊了。他刚说了半句:“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叫……,”,台下女生们就齐喊:“大声点儿!”
原来,洋洋他一个高高大大的小伙子站在台上,说话声音竟然小得像蚊子“嗡嗡”,所以才招来女生们的呐喊。
这一下,洋洋更臊了,脸都红了,而且还紧张了起来。不过他的声音倒是大了许多:“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叫‘红叶枫了’……”
洋洋一紧张,把题目念错了!
因为题目是丁丁、洋洋、潇梦在一起定的,别的同学听不出错来,丁丁和潇梦可是很明白的。
丁丁急了,马上纠错:“不是红叶‘疯’了,是枫叶‘疯’了!”他一着急,也说错了。
本来,别的同学一开始并没有察觉洋洋念错了,可是丁丁这一纠错,反而引起了哄堂大笑。
潇梦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早知道如此,还不如别改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