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绩效管理试题》、《西方经济学试题》(社科院含答案)
绩效管理试题答案
一、简答题(从以下五道题中任选三题作答,每题20分,共计60分)
1、请说明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并对其实际操作进行简单描述。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与联系:A、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绩效评价只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B、绩效管理注重信息的沟通与绩效目标的达成,绩效评价注重的是考核和评估。C、绩效管理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绩效评价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D、绩效管理具有战略性与前瞻性,绩效评价具有滞后性。绩效考核的实际操作描述:
1、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是岗位说明书,有岗位职责,工作标准,2、要有考核方案和目标,就是说有个游戏规则;
3、做好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考核的重要依据,任何一件事或是一项工作做得好坏一定要有记录,通过事实和数据说话,4、要有检查记录,平时的检查要有详细的记录;查询记录。对生产中控记录、员工工作记录、交接班记录、出勤情况整理统计。
5、考核结果要反馈:其目的是为了让被考核人知道不足的地方是什么?绩效管理的实际操作描述:
(一)绩效管理中的计划
1.制定绩效目标计划及衡量标准2.对目标计划的讨论3.确定目标计划的结果
1GRADUATESCHOOL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二)绩效管理中的辅导
辅导的方式有两种:(1)会议式:指通过正式的会议实施辅导过程
(2)非正式:指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和方法实施对员工的辅导。对于员工的参与,要求员工能够:
(1)描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或实现的业绩)(2)对自己实现的目标进行评估有效的辅导应该是:
(1)随着目标的实现过程,辅导沟通是连续的;
(2)不仅限于在一些正式的会议上,强调非正式沟通的重要性;(3)明确并加强对实现目标的期望值;
(4)激励员工,对员工施加推动力(推动力是指一种连续的需求或通常没有意识到的
关注);
(5)从员工获得反馈并直接参与;(6)针对结果目标和行为目标。
(三)绩效管理中的评价
在对阶段性业绩评价之前,要进行信息收集,尤其是对实现目标过程的信息收集,在沟通和综合员工与管理者双方所掌握的资料后,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阶段性业绩的评价,包括对实际业绩与预期业绩的比较、管理者的反馈、支持与激励、业绩改进建议、本阶段总结、确定下阶段的计划等。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管理者的具备较好的交流技能:如提问、倾听、反馈和激励等。
一般绩效评价的内容和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量度:量度原则与方法(2)评价:评价的标准和评价资料的来源(3)反馈:反馈的形式和方法(4)信息:过去的表现与业绩目标的差距,需要进行业绩改进的地方。一般评价的标
准是选择主要的绩效指标KPI(定量和定性的指标)来评价业绩实现过程中的结果目标和行为目标。
2GRADUATESCHOOL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四)建立以考核为基础的个人回报
个人绩效回报形式包括:工资、奖金、股权、福利、机会、职权等。确定合理的具有以实现和激励为导向的业绩报酬方面,公司目前以通过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职位职能工资制度来实现。通过员工职位的KPI(员工的业绩衡量指标)的设定,评定职位的输出业绩,对关键的业绩进行考核,综合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并将它们与报酬相结合。
2、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并对其实际操作进行简单描述
一、相对评价法(1)序列比较法序列比较法是对按员工工作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序考核的一种方法。在考核之前,首先要确定考核的模块,但是不确定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将相同职务的所有员工在同一考核模块中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工作状况排列顺序,工作较好的排名在前,工作较差的排名在后。最后,将每位员工几个模块的排序数字相加,就是该员工的考核结果。总数越小,绩效考核成绩越好。(2)相对比较法相对比较法是对员工进行两两比较,任何两位员工都要进行一次比较。两名员工比较之后,相对较好的员工记“1”,相对较差的员工记“0”。所有的员工相互比较完毕后,将每个人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绩效考核的成绩越好。(3)强制比例法强制比例法是指根据被考核者的业绩,将被考核者按一定的比例分为几类(最好、较好、中等、较差、最差)进行考核的方法。
二、绝对评价法(1)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是通过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直至个人目标,最后根据被考核人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来进行考核的一种绩效考核方式。在开始工作之前,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应该对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时间期限、考核的标准达成一致。在时间期限结束时,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工作状况及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2)关键绩效指标法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一定期限内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3GRADUATESCHOOL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等级评估法等级评估法根据工作分析,将被考核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用明确的语言描述完成该模块工作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同时,将标准分为几个等级选项,如“优、良、合格、不合格”等,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实际工作表现,对每个模块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成绩便为该员工的考核成绩。(4)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从企业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并根据战略的要求给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实现对企业的综合测评,从而使得管理者能整体把握和控制企业,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描述法(1)全视角考核法全视角考核法(360°考核法),即上级、同事、下属、自己和顾客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的一种考核方法。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则可以得出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2)重要事件法重要事件是指考核人在平时注意收集被考核人的“重要事件”,这里的“重要事件”是指那些会对部门的整体工作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重要影响的事件,对这些表现要形成书面记录,根据这些书面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考核结果。绩效定量管理法正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工作状况下,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处理,及时、准确地考核,协调落实收入、能力、分配关系。
四、目标绩效考核法目标绩效考核是自上而下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和责任落实过程,相应的,绩效考核也应服从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完成。因此,作为部门和职位的KPI考核,也应从部门对公司整体进行支持、部门员工对部门进行支持的立足点出发。同时公司的领导者和部门的领导者也应对下属的绩效考核负责,不能向下属推卸责任。绩效考核区分了部门考核指标和个人考核指标,也能够从机制上确保上级能够积极关心和指导下级完成工作任务。
3、请说明什么是KPI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关键绩4GRADUATESCHOOL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征:首先,作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KPI的制定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在各单位各部门得以执行;其次,KPI为上下级对职位工作职责和关键绩效要求有了清晰的共识,确保各层各类人员努力方向的一致性;第三,KPI为绩效管理提供了透明、客观、可衡量的基础;第四,作为关键经营活动的绩效的反映,KPI帮助各职位员工集中精力处理对公司战略有最大驱动力的方面;第五,通过定期计算和回顾KPI执行结果,管理人员能清晰了解经营领域中的关键绩效参数,并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予以改进。
4、请说明平衡记分卡的主要内容和功能?
平衡计分卡是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记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平衡计分卡功能:1.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2.可以有效地推动组织变革3.是一套完整的组织绩效评估系统4.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控制系统5.可以实现有效的激励
5、请说明平衡记分卡与传统考核方法的不同。
(1)平衡计分卡打破了传统绩效考核方法财务指标一统天下的局面(2)平衡计分卡使得为增强竞争力的硬板事项中看似迥异的事项同时出现在一份管理报告中(3)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基于战略的绩效考核体系,它表明了源与战略的一系列因果关系,发展和强化了战略管理系统。(4)平衡计分卡是考核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完美结合。不仅克服了传统考核体系的片面性、主观性;而且实现了考核体系与控制体系的协调统一。(5)平衡计分卡防止了次优化行为。5GRADUATESCHOOL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二、论述题(从以下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计40分)
1、请根据经验说明如何与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面谈工作。答:
1、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熟悉员工的绩效情况;
2、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让员工心理紧张;
3、先要肯定员工的成绩,以具体的事例来肯定,不要泛泛而谈;
4、听听员工自己的心声,找到认同;
5、就员工绩效差异(指不满意的地方)一起进行分析,最好让员工自己意识到可以做的更好;
6、一起分析达成一致要改进的地方和改进的措施。
2、请谈一下你对于绩效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的认识并分析你所在公司的绩效考核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一、简述题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25)
随着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也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概念表示:人们在增加同一种商品或劳务消费的过程中,对其迫切需要的满足度会越来越小。
2、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参加《西方经济学》P30)
符合理性公理的“标准”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五个特征: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即如果要增加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那么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必定要减少,以保证仍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2)不管两种商品是怎样组合的,这些组合总是处于某一无差异曲线上,这一特点也称为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3)无差异曲线向原点成凸状,这反映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商品组合的满意度越高,即对任一给定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所有在其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都代表着更高的消费者满意程度。5)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简述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参考《大纲》P172、《西方经济学》P4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消费者均衡即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选择商品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状态。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经济学家通常把这一条件称之为消费者均衡条件。
4、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参加《西方经济学》P78、《大纲》P185)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指按照这种组合,生产某一定量产品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最低,厂商将获得最大利润。它包括:在厂商的成本既定时,使得厂商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或在厂商的产量既定时,使得厂商成本最小化的要素组合。
5、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73)
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一点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该规律并不是从各种定理中推导出来的,而是一种经验概括,是大多数生产过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6、简述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参加《西方经济学》P105)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实质上是对厂商的目标函数求极值的问题。这一目标函数定义为
π=φ(Q)=TR-TC 其中,总利润π为产量的函数,总收益TR和总成本TC本身也是产量的函数。根据数学原理,令上述总利润函数在其一阶导数为零,即:
dπ/d(Q)=d(TR)/d(Q)-d(TC)/d(Q)=0 也就是MR – MC=0 所以,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MR=MC。
但是,MR=MC只是说明在Q这一产量水平上存在利润极值,既可能是最大利润,也可能是最小利润。因而,要保证这是利润最大的产量,还要求总利润函数的二阶导数小于零,即:
d2π/d2(Q)=d(MR)/d(Q)-d(MC)/d(Q)<0 也就是
MR’ 所以,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是边际收益的变化率小于边际成本的变化率。 7、一般均衡理论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参加《大纲》P221) 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重要前提是,必须证明在所考虑的经济中存在一般均衡状态。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考察所有市场同时均衡时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所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是否存在一系列价格使所有市场同时处于均衡,这是一般均衡状态的存在性问题。与此相联系的问题还有,“如果存在一般均衡状态解,这种状态是否是唯一的?”这是一般均衡状态的唯一性问题。此外,还需回答,“如果原有的一般均衡状态受到扰动,在扰动消失之后,原有一般均衡状态是否会自动恢复?”这是所谓一般均衡状态的稳定性问题。 8、何为垄断?它一般会产生什么后果?(参加《大纲》P230) 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首先可造成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从而使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其次,垄断可能导致管理松懈;第三,垄断可能导致研究与开发支出降低;第四,垄断可能导致寻租;第五,垄断产生的利润通常也被看成是一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 9、简述要素价格的决定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参加《西方经济学》P133) 每一种资源或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都有各自不同的市场。这些市场的状况与厂商的目标和产品市场相结合,影响着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一种要素的价格和它被使用的数量影响着它的总收入。影响资源市场的任何变化也就影响到一种要素的收入,从而影响到收入在不同要素之间的分配。西方经济学对资源市场上要素价格的分析实际上也是一种功能收入分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如果资源市场是竞争性的且运转良好的话,那么,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就来自其对生产的贡献,且等于它的边际产品。按照这种理论,以某种生产要素的单位价格乘以一定效率条件下(即成本最小化)所使用的该种要素的数量,便可以得到该种生产要素的收入份额。即收入的分配部分取决于要素的相对生产率。 10、为什么国民收入核算中总供给永远等于总需求?(参加《西方经济学》P319、324) 在国民收入与产值账户中,用支出来度量的最终产品分为四大类:消费品、投资品、政府采购和净出口。因而有下列等式:GDP=C+I+G+X-M 其中C代表居民消费支出,I代表企业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厂房、增加存货等的私人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支出,X-M代表净出口。 用于购买产品的每一项支出都意味着销售者的同一数量的收入,因而通过计算要素所有者收入,即运用收入法计算的GDP值,在理论上自然应该同运用支出法计算的结果相同。用Y代表表现收入的GDP,即令Y=GDP,则可得到国民收入与产值账户恒等式Y=GDP= C+I+G+X-M。 即在国民收入与产值账户中,用收入度量的GDP值恒等于用支出度量的GDP值,也即收入恒等于支出。 在上式中的收入方(Y)可理解为总供给,支出方(E= C+I+G+X-M)可理解为总需求。因此,在国民收入与产值账户中,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 11、为什么IS曲线的斜率是负的,而LM曲线的斜率是正的?(参考网络资料) IS曲线是反映当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所谓均衡状态就是I=S,即投资等于储蓄。因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当投资等于储蓄时,可导出国民收入是利率的减函数,表示这个关系的曲线就是IS曲线,那么它的斜率一定是负值。它表示 :当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随利率的增加而减少。这个也可以这样解释:当利率上升的时候,投资会减少,投资的减少会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减少。 LM曲线是反映当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所谓均衡状态就是L=M。L是货币需求函数,是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函数,即随利率的升高而减少,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M是定值。所以当L=M时,可推出利率与国民收入是正相关的关系。即LM曲线的斜率为正。 12、请解释为什么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政府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参考网络资料)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财政政策。这里所讲的财政收支平衡,不应局限于年度预算的平衡,而是从整个经济周期来考察财政收支的平衡。在经济周期下降的阶段上,政府扩大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增加消费和促进投资。这样从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上看,一定是支大于收,从年度预算来看必然会出现赤字。当经济已经复苏,在投资增加和失业减少的情况下,政府就可以适当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税收,从一个年度预算看会出现盈余。 这样就可以用后一阶段的盈余抵补前一阶段的财政赤字,即以繁荣年份的财政盈余补偿萧条年份的财政赤字。于是从整个经济周期来看,财政收支是平衡的,但从各个年份来看,却不一定平衡。 13、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参见《大纲》P286) 货币工资的变动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即物价与失业率或者说经济增长率反比!菲利普斯曲线是概括表示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的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1958年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 14、什么因素会造成货币乘数的不稳定?其政策后果是什么?(参加《西方经济学》P483) 货币供应的乘数理论是建立在准备率re和现金-存款率cu为常数的假定上。事实上,准备率和现金-存款率都不是常数,而是市场利息率、贴现率、法定准备率和银行存款流量不稳定性(σ)的函数,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货币乘数的不稳定。这说明控制货币供应量不仅仅是一个控制基础货币的问题,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并不能保证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15、请简述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过程。(参加《西方经济学》P477) 现实中,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中央银行的最重要资产是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借贷)。大多数国家是通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来改变基础货币量的。 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购买100万美元政府债券时,它用中央银行支票支付。出卖政府债券的公众把得到的中央银行支票存入自己的开户银行。公众在银行的存款增加100万美元,这是新增原始存款。银行把中央银行支票存入中央银行,该银行在中央银行账户中的存款(准备金)增加了100万美元。这就意味着基础货币增加了100万美元。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在负债方增加了100万美元普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资产方增加了100万美元的政府债券。由于普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量(100万美元)等于存款增加量(100万美元),于是便可以进一步增加对公众的贷款,从而使货币创造的乘数过程继续进行下去。如果中央银行想减少货币供应,它便可以出售政府债券。当公众用自己开户银行的支票支付后,中央银行便相应减少其开户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普通银行便需相应收缩其贷款,货币供应量将按乘数减少。 16、简述外汇储备增加对一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参考网络资料) 外汇储备增加会加剧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企业或个人赚取外汇后,为了在国内消费或投资,大多会兑换为本币,这样就造成市场上本币流通量的增加,物价随之上升,造成通货膨胀。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由于本币需求增大,会导致本币升值,从而加大出口和外来投资的成本,进而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政府一般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这样同时也会抑制消费和投资,使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17、在弗莱明-蒙代尔模型中,国际收支平衡曲线在什么情况下是水平的?(参考百度百科“BP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BP曲线呈水平是一种极端现象,当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时,资本流动对于利率变动具有完全的弹性,既任何高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会导致举额资本流入,使国际收支处于顺差;同样,任何低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户导致巨额资本流出,使得国际收支处于逆差。 18、论一国货币贬值对其外贸的影响。(参考网络“货币贬值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贬值对出口的影响:本币对外币贬值,因此产品的外币价格大幅度下跌,这增强了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引起出口增加.本国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下降,增强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诱发国外居民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有利于一国增加出口。另一方面,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则会提高,影响进口商品在本国的销售,同时刺激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进口替代产品的供应,对进口起抑制作用。 2)贬值对进口的影响:本币对外币贬值,使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进口商品是外国生产的,其外币价格不会因别国汇率的变动而变动。本币对外贬值,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折算成本币就会使以本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上升,从而导致进口商品的减少。 19、何谓公共产品?(参考百度百科“公共产品”) 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20、何为“流动性陷阱”?(参考百度百科“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二、论述题 1、利用无差异曲线说明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参考百度百科“替代效应”) 考察价格下降(上涨反之)时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x商品降价前,x与y两商品的价格比率由预算线aj表示,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在E0点,在该点预算线aj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与该切点相对应的x商品的购买量为q0,x商品降价后,预算线由aj变为aj2这条新的预算线表示x、y两商品的新的价格比率。新预算线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为E2点。E2点是降价后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与该点相对应的x商品的购买量为q2。可见,x商品降价后,其需求量由q0变到q2。则价格下降的总效应是q2 − q0。 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是在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而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情况下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不变是指消费者维持在原来的效用水平上,但又要用新的价格比率(由预算线aj2的斜率表示)来度量这一不变的效用水平。降价后,为了使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就必须画一条与预算线aj2,相平行、但是与原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预算线,在图-1中,这条预算线是a1j1。a1j1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E1点。与E1点相对应的x商品的购买量是q1。在图-1中,替代效应是q1 − q0。 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是指在其他所有商品的名义价格与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完全由实际收入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这纯粹是由实际收入的变化引起的。在图-1中,收入效应是q2 − q1。 2、说明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参见《大纲》P189) 在短期内,厂商来不及对所有的生产要素作出调整,因而某些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为了方便起见,将厂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VC和不变成本FC两类,则短期总成本TC=VC+FC。假定短期内总产量为Y,则有短期平均成本AC=TC/Y。边际成本MC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量,对短期总成本求导可得:MC=ΔTC/ΔY=ΔVC/ΔY。 3、论述造成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参见《大纲》P193) 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在数值上等于长期总成本除以产量。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这是因为: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劳动分工更合理,专业程度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更加充分。此时对厂商的生产而言,存在着产量扩大快于成本增加的现象,即存在着规模经济。但当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管理低效率开始显现,如信息失真、内部官僚等使得扩大规模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快于产量的扩大,即存在着规模不经济。在规模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下降趋势;在规模不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上升趋势。 因此,规模经济是造成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 4、试述在短期竞争均衡条件下厂商供给曲线的确定。(参见《大纲》P197) 在短期竞争均衡条件下,厂商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必定要按P=MC的条件决定自己的产量,这样,厂商的产量总是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沿着边际成本MC曲线而增减,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的最低点时,厂商生产要比不生产损失大,厂商就要选择停产。所以,在AVC曲线以上的MC曲线部分就是在短期竞争均衡条件下厂商的供给曲线。在这一部分中,厂商按P=MC的条件决定自己的产量,如P=p1时,产量Y=y1。 5、论述福利经济学定理。(参见《大纲》P227)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从交换的角度看,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对于任意一个消费者而言,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他所选择的两种商品的最优数量处于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比的组合点上。从生产方面来看,每个厂商都将把生产要素投入确定在最优组合点上,即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由于产量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而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相应的价格比。因此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即完全竞争是有效率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同时,如果经济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可以存在一组一般均衡价格使得该价格恰好达到上述状态。 6、说明主流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利用AD-AS模型解释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参考百度百科“总需求曲线”、《大纲》P284)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和劳务量的曲线。它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时经济中需求的所有物品和劳务量。从图形上看,总需求曲线总是向右下方倾斜,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下降会增加物品与劳务量的需求。相反,物价水平的上升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由于总需求表现为货币数量,因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总需求增加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增加。依照凯恩斯主义理论,在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时,总需求增加在对总收入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对价格总水平产生影响,但通常影响较小。当经济处于潜在或充分就业状态时,总需求增加AD就不一定能带来总收入的增加。因为总供给AS增加会遇到生产能力的限制。结果总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7、论合理预期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参考KNS5.0 数据库平台“合理预期论”、《西方经济学》P393) 合理预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形成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又称理性预期理论。合理预期论是把“合理预期假说”同货币主义相结合而成的。因为这一理论的突出的特点是在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经济行为主体(如作为消费者的家庭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工商企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在做出它们当前的行动决策时,除了考虑到当前有关经济变量(如商品价格、工资率以及各种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收益率等)以外,还要对这些变量未来会有的情况做出预期。所谓合乎理性的预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总是完全准确无误地符合将来实际发生的情况,或者说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的主观概率分布的期望值将与客观概率分布的期望值相一致。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后者)是有可以识别的规则的。因而,经济单位对政府政策规则的预测将不会出现系统的偏差。由于政府不能使自己的政策出人意料之外,经济单位的相应行为将抵消政府政策的效力。因而政府政策是无效的。 8、运用弗莱明-蒙代尔模型,分析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参见《西方经济学》P518) 弗莱明-蒙代尔模型是开放经的最重要宏观经济模型,也是一个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可用于分析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如图: 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LM曲线:描述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BP曲线:描述国际收支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首先我们讨论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在图27-3中,设从均衡出发,增加政府开支,IS右移,我们得到E′。由于收入水平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国内汇率必然上升。一方面,收入水平的增加导致贸易逆差,造成了国际收支失衡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在图中我们已假定BP的斜率小于LM的斜率,对应于处于BP曲线上方的E′点的利率将吸引足够外资流入,从而组中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由于国际收支顺差,市场上,出现本币供不应求(外汇供过于求),本币出现升值压力。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为了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向外汇市场注入本币以买进外币。这样,一方面是官方外汇储备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因之LM向右移动直至与BP和IS′交于E″.由此可见,在固定汇率下,政府开支的增加导致收入水平由Y增至Y″。换言之,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对应于E′点,国际收支顺差到直本币升值和BP向上方移动。本币升值导致竞争力减弱,IS′向左方回移,直至IS″的位置上(见图27-4)。在E″点上,货币和产品市场以及国际收支实现均衡。但可以看出,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作用被削弱了。 如果资本完全自由流动,BP是一条水平线,对应的是r=r﹡。在浮动汇率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的本国利息的上升降引起大量资本的流入。本币升值造成的竞争力削弱将使IS曲线迅速向左回移,收入水平和利息率迅速下降,直至国内利息率等于国际利息率从而资本流入停止,包括汇率在内的所有变量恢复到原有水平,见图27-5。 下面我们讨论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在图27-6中,设从均衡出发,政府增加货币供应,LM右移。我们得到新交点E′。由于利率下降,资本外流;由于收入增加,进口随之增加。上述两种变化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收支逆差造成对本国货币的贬值压力。在固定汇率下,货币当局必须出售外汇储备购买本国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直至LM曲线回复到原位。这就是说,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无效。在浮动汇率下,本币贬值将增加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因而一而导致IS右移,BP也因本币的贬值而下移。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果得到双重加强。经济的均衡点由E′移至E″,在E″点我们得到更高收入水平,利率的变化方向则不肯定,它取决于各种参数的综合对比结果。同样,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收缩性货币政策的收缩效果也会得到加强。见图27-7。 如果资本完全自由流动,BP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货币政策的变化将导致资本流动的急剧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会导致汇率的急剧变化,并进而导致进出口的急剧变化。进出口的变化意味着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政策的效果将得到大大将强。 9、解释为什么古诺模型的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 古诺模型又称古诺双寡头模型(Cournot duopoly model),或双寡头模型(Duopoly model),古诺模型是早期的寡头模型。 需求曲线上的古诺模型 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的。是纳什均衡应用的最早版本,古诺模型通常被作为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假定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两个卖者,并且相互间没有任何勾结行为,但相互间都知道对方将怎样行动,从而各自怎样确定最优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古诺模型又称为双头垄断理论。古诺模型中的双寡头厂商均衡就是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就是双方都坦白,给定甲坦白的情况下,乙的最优策略是坦白;给定乙坦白的情况下,甲的最优策略也是坦白。而且这里双方都坦白不仅是纳什均衡,而且是一个上策(dominantstrategy)均衡,即不论对方如何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因为如果乙不坦白,甲坦白的话就被轻判1年,不坦白的话就判2年,坦白比不坦白要好;如果乙坦白,甲坦白的话判5年,不坦白的话判10年,所以,坦白仍然比不坦白要好。这样,坦白就是甲的上策,当然也是乙的上策。其结果是双方都坦白。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其实,如果两个囚徒都不坦白,他们各判2年,比都坦白各判5年的情况要好。但这不符合个人理性,甚至即使这两个囚徒在被抓之前协议,被抓后拒不坦白,但是又有谁有遵守这个协议的积极性呢。 寡头垄断厂商经常发现它们自己处于一种囚徒的困境。当寡头厂商选择产量时,如果寡头厂商们联合起来形成卡特尔,选择垄断利润最大化产量,每个厂商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但卡特尔协定不是一个纳什均衡,因为给定双方遵守协议的情况下,每个厂商都想增加生产,结果是每个厂商都只得到纳什均衡产量的利润,它远小于卡特尔产量下的利润.10、论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参见《西方经济学》P353) LM曲线的斜率大小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息率变化的敏感度,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变动的敏感度越高,LM曲线的斜率就越小,即LM曲线就越平缓。当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无限大时,LM曲线就近乎成为一条水平线。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变动的敏感度较小,LM曲线的斜率较大,此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变动的敏感度较大,LM曲线的斜率较小,此时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弱,货币政策 的效果较强。 一、单项选题 1。作为政治经济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C)A互相独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完全相同的 2.若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B)A大于1 B大于0小于1 C等于1 D等于0 3.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B) A成本增加 B产量增加 C产量不变 D技术水平提高 4.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获得的收益叫做(D)A平均成本 B总收益 C经济利润 D边际收益 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两部门经济是指(D) A厂间与政府 B厂商与外贸 C家庭与政府 D家庭与厂商 6.西方经济学的定义为(A) A研究经济资源配置 B政府如何干支预市场 C消费者如何获得收益 D企业如何管理 7经济学主要研究(A) A与烯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获利 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8.资源稀缺性是指(B) A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 B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C资源需保留给我们的未来 D资源最终会被耗光 9运用数学和现代计算工具确定经济运行中目标最大化的论证方法是(B)A边际分析法 B最优分析法 C规范分析法 D实证分析法 10.以是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判定政策的依据的分析方法是(C) A边际分析法 B最优分析 C规范分析 D实证分析 1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方向为(A) A向右下方 B向右上方 C向左下方 D向左上方 12.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只是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如何结果(C)A需求上升 B需求下降 C需量上升 D需量下降 13.当汽油价格上涨时在其它条件下不变,对小车的需求量将(A)A下降 B不变 C上升 D难定 14.消费者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上升,到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C)A下降 B不变 C上升 D难定 15.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曲线,其方向为(B)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16.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A) A需求增加 B需求下降 C价格提高 D价格下降 17.哪一种商的价格弹性最大(D)A面粉 B大白菜 C手表 D化妆品 18.若人们收入水平提高,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会(C)A大幅增加 B稍有增加 C下降 D不变 19.什么情况下采取薄利多销政策(B) A价格弹性小于1 B价格弹性大于1 C收入弹性大于1 D任何时都薄利多销 20.所有商品的收入弹性(D) A都是负值 B都是正值 C绝对值总大于1 D不一定 21.一般无差异曲线成为(B) A向右上方倾斜 B右下方倾斜 C是一条垂线 D是一水平线 2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总交落在(C) A预算线右侧区域 B预算线左侧区域 C预算线之上 D预算线上和左侧区域 23正常利润(A) A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B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C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D与企业决策不相关] 24.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B) A在开始下降之后上升 B一直下降 C一直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25.收益是指(A) 成本加利润 B成本 C利润 D利润减成本 26.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C)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它们无关 27.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C) A平均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为0 C边际产量为0 D边际产量为负 2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B) A产品有差别 B产品有差别 C有的有,有得无 D以上说法都对 29.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此市场结构称为(D)A垄断竞争 B完全竞争 C寡头垄断 D完全垄断 30.下列经济变量既是流量又是存量的是(A) A储蓄和投资 B工资和保险 C注入量和漏出量 D供给量与需求量 二、多项选择题 31.经济学所包括的主要问题有(A B C D E)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生产者选择利润最大化 E消息者选择效用最大化 3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A B C D E) A市场理论 B效用理论 C供求理论 D分配理论 E福利理论 33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A B C D E) A边际分析 B规范分析 C均衡分析 D流量分析 E总量分析 34.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CDE) A Ed大于1 B Ed等于1 C Ed等于0 D Ed小于1 E Ed小于0 35效用是(ABC) A商品满足的人欲望和需求的能力和程度 B一种主观感受 C客观存在的D使用价值 E价值 36.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BDE) A任二条无差异曲线可以相交 B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 C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有正斜率 D任二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E在坐标力上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 37.在应用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时,应变注意(ABCDE) A经济条件下不同 B国情不同 C微观条件不同 D企业形式不同 E思想观念不同 38.消息者对风险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为(ABCDE) A风险回避者 B风险爱好者 C风险中之者 D厌恶风风险者 E喜欢风险者 39.厂商在生间过程中投入的生间要素主要有(ABCD) A劳动 B资本 C土地 D企业家才能 E利润 40.总成本分为(CD) A平均成本 B边际成本 C固定成本 D变动成本 E平均变动成本 三计算题 41.清费者小王的收入为270元,它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斜率为DX/DX=-20/Y的占上实现均衡,已知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小王此时消费X和Y各多少?(答案另抄) 42.论述题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和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规律性的认识。 第三,分析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可借鉴之处,作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时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西方经济学2005试题 一. 比较并解释概念 1. 自由资源与经济资源 2. 收入消费线与价格消费线 3.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4. 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 5. 名义GDP与实际GDP 6. 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 二. 判断正误 1. 当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1时,降低销售价格会使总收益增加。R 2. 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商品的均衡数量可能提高,也可能下降。W 3. 竞争型厂商不会因为生产太多而使产品价格下降,因此,在短期内,如果厂商以既定的工厂尽可能多的生产产品,他将得到最大化利润。W 4. 生产函数表现投入品价值与产出品价值的数量关系。W 5.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完全竞争市场不能保证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R 6. 潜在GDP是最大的GDP。W 7. 经济增长与就业状况具有一致性。R 8. 政府干预经济一定能使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W 9.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效果更好。W 10. 政府很难同时实现他的宏观经济目标。R 三. 简答题 1. 请谈谈你对经济学中均衡含义的理解。 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递增原理是否矛盾,为什么? 3.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价格变动对其有何影响? 4. 举例说明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5. 试分析挤出效应。 6. 引起通货膨胀的诱因有哪些? 四. 计算题 1. 甲公司生产产品A,现价为每个60元,某年的销售量大约是10000个,但其竞争者乙公司在该年1月份把A产品的价格从每个65元降到55元,甲公司的2月份销售量跌到了8000个,请问: (1) 甲乙两公司的A产品的交叉弹性是多少(甲公司A产品价格不变)?(2) 若甲公司A产品的弹性是-2.0,乙公司把A价格保持在55元,甲公司想把销售恢复到每月10000个的水平,则应降价到多少? 2. 完全竞争行业中某企业的成本函数为STC=.假定产品价格为66元,(1) 求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2) 该企业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停止生产? 3. 假定某经济是由三部分构成,消费函数为C=800+0.63Y,投资函数为I=7500-20000r,货币需求为L=0.1625Y-10000r,价格水平为P=1,试计算当名义货币供给为 =60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为G=7500亿美元时的GDP,并证明所求的GNP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总合。五. 论述题 1. 为什么在市场均衡条件下,买者和卖者都获得了最大化的满足,同时社会福利最大? 2. 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提高银行利率带来的效应。 试卷代号:214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各专业 西方经济学 试题 2005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 2.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_______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 _______的变动,3.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_________ 4.当边际产量为零时,____________达到最大.5.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_________,6.当收入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为——;当收入绝对不平均时,基尼系数为_________ 7.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__________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8.国内生产净值一间接税,=_________ 9.资本________产量比率是指________,10.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____________,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_____________.11.银行创造货币就是银行通过_______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12.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__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__阶段。 13.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 量,这被称为____________-的货币政策。 1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____________项目与___________-项目的总和平衡。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 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互补晶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D.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2.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 A.递增 B。递减 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 3.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 A.成本增加 B‘产量增加 C.产量不变 D.技术水平提高 4.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如果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可能上升或下降 B.在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C.如果边际成本上升,平均成本一定上升 D.在乎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5.下面存在搭便车问题的物品是:() A.收费的高速公路 B.私立学校 C.私人经营的电影院 D.路灯 6.通货是指:() A.纸币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B.纸币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 C.纸币和铸币 D.所有的银行储蓄存款 7.根据简单的凯思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总供给减少 8.IS—LM模型研究的是:() A.在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B.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C.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D.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9.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线 D.垂线 10.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减少消费 三、判断正误题:iE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 划“X”。(每小题2分,共20分)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世界上许多城市对房租进行限制,这种作法称为价格下限。 3.()农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说缺乏弹性,这意味着当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时,农民的总收益将增加。 4.()分析技术效率时所说的短期是指1年以内,长期是指1年以上。 5.()正常利润是对承担风险的报酬。 6.()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7.()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率为零。 8.()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9.()物价稳定就是通货膨胀率为零。 10.()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和封闭经济中的总需求是完全相同的。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5,当它降价10%时,需求量会增加多少? 2.1950年,教授的平均工资为300元,2000年,教授的平均工资为4000元。以1950年的物价指数为100,2000年的物价指数为2100,教授的实际平均工资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划分市场结构根据什么标准?市场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2.用图形说明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分析的三种宏观经济均衡状况。 试卷代号:214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各专业 西方经济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5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市场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制度 2.供给量 供给 3.满足程度 4.总产量 5.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6.零 一 7.价格调节 8.国民收入 9.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10.1 11.存贷款业务 12.扩张 收缩 13.简单规则 14.经常 资本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B 3.B 4.D 5.D 6.C 7.A 8.B 9.B 10.C 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X”。(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X 3.√ 4.X 5.X. 6.X 7.X 8.√ 9.X 10.X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6300元。 (4分) 从计算结果来看,教授的实际平均工资减少了。(1分) (以上两个计算题仅列出公式或列出式子可给一半分,也可以不写公式,但要列出式子,没有式子不给分)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1分)各个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结构,根据三个标准来划分市场结构。(6分) 第一,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即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场占有额来表示。 第二,行业的进入限制,它来自自然原因和立法原因。 第三,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 (2)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和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8分) 第一、完全竞争。它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第二、垄断竞争。它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 第三、寡头。它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 第四、垄断。它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 2.(1)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均衡的物价水平。这时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均衡。(3分)(2)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以及长期总供给曲线(LAS)正好相交于点。这时Y。=Yf。(3分) (3)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相交时,长期总供给曲线(LAS)在交点的左边,这时Yo>Yf。这种均衡称为大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这时,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过热。(3分) (4)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相交时,长期总供给曲线(LAS)在交点的右边,这时Yo 西方经济学2004试题 一.比较并解释概念 1.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 2.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3.垄断市场与竞争市场 4.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5.摩擦失业与结构失业 6.名义GDP与实际GDP 二.判断正误 1.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存在使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通常呈先降后升的U型。2.当某一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这种物品的边际效用就减少了。3.边际产量增加使总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减少使总产量减少。4.两家企业都违约的情况可能是纳什均衡,也可能不是纳什均衡。5.厂商绝不可能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时候定价。6.对一个经济社会而言,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不会变化的。 7.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配置效率不如完全竞争的原因在于产品差别的存在。8.均衡国民收入就是潜在国民收入。9.现实GDP限为实际的GDP。10.充分就业并非人人有工作。三.简答题 1.机会成本与选择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利率下降时,资本的需求量增加? 3.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的含义是什么? 4.为什么处于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企业间相互依存? 5.财政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6.简单叙述挤出效应。四.计算题 1.假定需求函数为Q=100-2p;(1)写出总收益函数、边际收益函数。(2)在什么价格水平上,需求的价格弹性为零。2.假定某一垄断者的需求曲线是Q=53-p,AC=MC=5,问:(1)计算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和产量。 (2)如果是完全竞争市场,产量和价格将是多少? 3.某公司一年开始时的资本存量为10万美元,资本存量价值的折旧在一年间为12%,该公司在该年内还购置了一台价值1万美元的新设备。该公司这一年内总投资为多少?净投资为多少? 4.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有如下方程式: Y=C+I+G(收入恒等式)C=100+0.9 当投资I=200亿美元,政府购买G=160亿美元,税率t=0.2,问:(1) 当收支平衡时,国民收入为多少?乘数为多少? (2) 假设政府购买G增加到300亿美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多少? 五.分析题 1.OPEC-国际石油卡特尔组织,在1972年世界石油供应市场上接近垄断。需求方面的哪些因素会造成这一垄断格局的打破?在供给方面的哪些因素能打破这一垄断格局? 2.经济增长的源泉及利弊是什么第二篇:西方经济学试题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2005试题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 试题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2004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