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
一、洗手程序
(一)打开水龙头,用自来水(宜为温水)将双手弄湿。
(二)双手涂上皂液或洗手液等。
(三)双手互相搓擦20秒(必要时,以洁净的指甲刷清洁指甲)。工作服为长袖的应洗到腕部,工作服为短袖的应洗到肘部。
(四)用自来水冲净双手。
(五)关闭水龙头(手动式水龙头应用肘部或以清洁纸巾包裹水龙头将其关闭)。
(六)用清洁纸巾、卷轴式清洁抹手布或干手机干燥双手。
二、标准的清洗手部方法
1.掌心对掌心搓擦
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
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
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三、标准的消毒手部方法
消毒手部前应先洗净手部,然后参照以下方法消毒: 方法一:将洗净后的双手在消毒剂水溶液中浸泡20~30秒,用自来水将双手冲净。(餐饮服务化学消毒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注意事项见附录K)
方法二:取适量的乙醇类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按照标准的清洗手部方法充分搓擦双手20~30秒,搓擦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双手皮肤,直至干燥。
第二篇:学校食堂消毒制度
学校食堂消毒制度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消毒来杀灭和消除病源微生物,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保障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制定本制度。
一、食堂餐具、用具经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杜绝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用具。
二、消毒人员必须了解和熟练掌握各种消毒方法,食堂工作人员手必须消毒后才工作。
三、食堂的餐具采用高温消毒,把物品洗干净后,定人把碗盘竖放在消毒柜内,每次消毒15分钟以上。
四、采用煮沸方法消毒,将物品洗净后,浸没水中,要保持连续煮沸5分钟以上。
五、采用化学消毒法:
(一)容器、篮子、筐之类物品消毒时,消毒液将原液现配现用。物品浸没5分钟后再清洗。
(二)餐桌、椅、灶台擦洗干净后,用消毒液擦拭。
(三)地面、墙壁、仓库用消毒液喷酒后关闭门窗1时左右。
六、刀具、砧板、墩,利用酒精燃烧灼1分钟,或用消毒液浸没5-10分钟,再用开水冲洗。
七、认真作好消毒记录。
丰乐乡三坝小学2012年3月
第三篇:学校食堂消毒制度
六坝中学食堂消毒工作制度
为加强学校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对食堂的餐具、炊具、室内设施的消毒做如下规定:
1、食堂对炊具、餐具的消毒,要严格按照“洗、冲、消”程序进行,坚持每日用餐后,用消毒柜消毒,每天对餐具用开水蒸煮10-20分钟。食堂炊具、餐具的消毒有专人负责,未消毒的炊具、餐具一律禁用,消毒的炊具、餐具贮存到保洁柜内,防止交叉感染。
2、每日对食堂的地板、水沟用漂白粉消毒。泔水桶应保持清洁,并加盖。
3、每餐工作前,食堂工作人员必须用流水洗手后方能上岗。
4、学生每次打饭前在厨房外用流水洗手、洗碗后,再打饭。
5、采购灭鼠、灭蚊、灭蝇的药物,加强除“四害”工作,清除有害生物繁殖的场所。
6、炊事员的鞋袜衣帽常用消毒水清洗。
7、使用药物消毒时,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药物,正确的配制使用,保证消毒有效。
第四篇:学校食堂消毒制度
学校食堂餐用具消毒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使用的餐具、容器、用具不仅用量大、周转快,而且与进餐者直接相关,如果餐具及容器、用具不洁,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通过就餐环节,病菌或病毒就会进入体内,造成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事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为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餐具消毒和管理制度。
一、餐具洗消程序
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在使用前应当遵守国家制订的操作规范及卫生要求,严格按照洗消程序进行消毒:第一步是用热水洗去食物残渣(水温以50~60℃为宜);第二步是温水清洗,去除残留油脂等(水温以30℃左右为宜);第三步是消毒,可采用物理的或者化学法杀灭餐具上的残留病原微生物(如病菌、病毒等);第四步是冲洗,即用清洁卫生的清水冲洗掉餐具上的残留药物;第五步是保洁,即将洗净消毒后的餐具、容器、用具移入保洁设施内备用,以防止再污染。
二、餐具洗涤消毒人员应掌握的常用消毒方法
餐具如何进行消毒呢?目前国内外餐具消毒方法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物理消毒法,即利用热力灭杀原微生物常用的有煮沸、蒸汽、红外线等;另一类是化学消毒法,就是利用化学消毒剂灭杀灭病原微生物。我们学校使用的是后一种,蒸汽消毒,100度以上,保持半小时—1小时。
1、杯、盘等饮食器具使用后,应用热水与适当洗涤剂配制洗刷干净,并用清水冲洗,经蒸汽高温一定时间消毒后存放在指定专柜保管。
2、切菜板、菜刀、木墩、容器应生熟分开,用后及时洗刷、刮净、消毒(食用酒精燃烧),其他勺、锅、铲等厨房用具用后亦要洗刷干净和消毒。
3、对患传染性疾病的学生或教师,应劝其单独用餐,所用餐具及时分开保管,严格消毒。
4、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每学期对排污明沟、厨房周围角落进行一次消毒。
5、食堂大厅上课期间由值周班打扫,由食堂人员消毒。
5、做好暑假、寒假后开学前食堂各类用具的消毒准备工作。
6、认真做好餐具消毒记录。
第五篇: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资料
学校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技能培训材料
2016年 月 日
日常操作规范
一、原料采购卫生要求
1.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禁止采购的食品:
a、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b、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c、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d、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建议不采购的食品:
黄花菜、四季豆及亚硝酸盐腌制的食物
2.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的,还应索取生产厂家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执照、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复印件等。
3.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作好记录。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12个月。
二、食品运输贮存卫生要求
1.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2.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库房内要建标立卡,各类食品应建立标签,标明编号,产品名称,过期时间,采购时间等。其中编号应与索证资料相对应。
3.食品冷藏、冷冻贮藏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冷藏:指为保鲜和防腐的需要,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以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贮存的过程,冷藏温度的范围应在0~10℃之间。
冷冻: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温度以下,以保持冰冻状态的贮存过程,冷冻温度的范围应在-20℃~-1℃之间。
a、食品冷藏、冷冻贮藏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一冰室内存放。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志,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以便于对冷藏、冷冻柜(库)内部温度的监测。
原料:指供烹饪加工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的物质和材料。半成品:指食品原料经初步或部分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加工制作的食品或原料。
成品:指经过加工制成的或待出售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
b、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c、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为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成品和半成品应尽量使用密闭容器保存,也可用保鲜膜进行覆盖。d、用于贮藏食品的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三、粗加工及切配卫生要求
1.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3.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肉类、熟肉制品、豆制品、乳制品。
4.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5.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6.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7.加工用容器、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四、烹调加工卫生要求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2.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3.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4.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5.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6.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7.四季豆和豇豆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五、备餐及供餐卫生要求
1.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在备餐专间内操作卫生要求应同凉菜间。2.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3.操作时要避免食品受到污染。4.菜肴分派、造型整理的用具应经消毒。
5.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
6.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六、食品再加热卫生要求
1.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2.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3.加热时中心温度应高于70℃,未经充分加热的食品不得食用。
九、餐用具卫生要求
1.餐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餐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标记。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2.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3.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4.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5.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学校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技能培训材料
年 月 日
卫生管理
一、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要求
1、餐饮业经营者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
2、应设置卫生管理职责部门,对本单位食品卫生负全面管理职责。
3、应设置食品卫生专兼管理员,但不得由加工经营环节的工作人员兼任。
二、食品卫生管理员主要职责包括:
1、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法律和卫生知识培训;
2、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状况并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4、对食品卫生检验工作进行管理;
5、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6、建立食品卫生管理档案;
7、接受和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三、应制定内部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制订卫生检查计划,规定检查时间、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每次检查应有记录并存档。
四、环境卫生及场所设施管理要求
1、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内环境(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
学校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技能培训材料
年 月 日
一、设备及工具卫生管理
1、应建立加工操作设备及工具清洁制度,用于食品加工的设备及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进行消毒。
2、清洗消毒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
3、采用化学消毒的设备及工具消毒后要彻底清洗。
4、已清洗和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具,应在保洁设施内定位存放,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5、用于食品加工操作的设备及工具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二、清洗和消毒卫生管理
1、应制定清洗和消毒制度,以保证所有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2、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禁止使用过期消毒剂和洗涤剂。
3、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三、杀虫剂、杀鼠剂、清洗剂、消毒剂及有毒有害物管理
1、杀虫剂、杀鼠剂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存放,均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并有专人保管。
2、各种有毒有害物的采购及使用应有详细记录,包括使用人、使用目的、使用区域、使用量、使用及购买时间、配制浓度等。使用后应进行复核,并按规定进行存放、保管。
四、食品添加剂管理要求
食品添加剂存放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包装上应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并有专人保管。
每次领用应进行登记,注明使用环节、领用人员、数量等。
五、留样要求
1、每天所有菜品应留样。
2、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
3、配备专门的留样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