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教学后记
1、多媒体课件运用充分,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有流畅的教学内容流程与教学组织流程;
2、多数学生未养成先看书再做练习的习惯;有学生上课不听。前后知识衔接太差。教学效果不理想。
3、预习不到位,准备不充会,记忆理解方法不对头,学生养成坏习惯;学生心思没用到学习上。教学效果不理想。
4、作业效果不理想,未按时交作业的较多,作业效果不理想,不认真做的较多;
第二篇:地理教学后记小故事
地理教学小故事
从事地理教学时间不长,但是本人一直都对知挺感兴趣的,可很多时候觉得地理课难上,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我查了很多资料,也请教了很多老教师,现谈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活跃课堂气氛
在地理教学中,常听到有学生反映:地理科枯燥无味,听起来无精打采。针对这种情况,我每次在接手新班的第一节课开始,就想方设法去改变学生这种看法,我从天文讲到地理,从古讲到今等有趣的故事。例如,在讲彗星这部分内容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九七年三月世界各国地理学家及天文爱好者在我国漠河观察千载难逢的“**全食与海尔彗星同现天宇的奇观”的趣事;又如,在讲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时,我向学生说:“宇宙中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是否有外星人存在?”学生们反应热烈,纷纷各抒已见,趁此机会,我给学生讲述宇宙飞船——“旅游者2号”探测太空的故事,并指出:目前为止,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通过这些故事的介绍,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增强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在地理课堂上有针对性讲些地理故事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地形、气候”一节课时,我给学生讲古人刘伯温怎样运筹帷幄,洞悉天机,料事如神;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时,让学生知道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更是一位地理学家。强调诸葛亮并不是通过祭神而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精通天文与地理的知识,知道天气的变化而已。又如,讲“月球”一节时,我跟学生们讲宇航员登月球的种种实况,并布置他们观察“月相”的变化;给他们讲“新航路开辟”的故事;讲“唐山地震”的实事,并指出这些故事或地理现象都与地理学密切相关。通过长期地把地理故事寓于地理教学中,学生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不时听到一些学生说:“原来地理科是这样有趣味、我喜欢学地理。”由于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愈来愈高涨,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四、动用地理小故事,帮助记忆
教学时动用地理小故事。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尤其课堂上如能巧妙地运用地理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探索未来世界的奥秘,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探索未来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奥妙无穷的世界,作为地理教师,怎样引导学生从未知、探索、到已知呢?教学中,我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引用一些地理故事,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石油、天然气”一节时,我给学生讲百慕大黑三角的故事:在百慕大附近的海域经常发生船只和飞机失踪事件,并且一直成为世界之谜。因此吸引了世界很多科学家进行探索。最近,人们在这里发现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当天然气外泄时,海水的密度降低,船只的浮力也减少,从而使船只沉入海底;天然气是易燃性气体,遇到飞机和船只的发动机排出的火花就会发生爆炸,至使飞机、船只烧毁而神秘“失踪”。世界之谜终于解开。又如讲“地球”时,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故事,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地理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从而提高了地理科的教学质量。
第三篇:地理教学的课后记
如何写好地理教学的课后记
泉州九中
陈静
日常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各种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进行得如何,要靠反馈来实现,反馈是师生双方围绕课程和方法而表现出来的,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观察掌握并记录,见微而知著,就能及时做出反馈来影响教学进程。面对修订极少的高中地理教材上下册,笔者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认为坚持写课后记可以收到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课后记?
课后记,即教学后记,简称后记。它是教师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之后,及时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该教案和课堂教学状况所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并附写在教案后面的文字记载。课后记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学生的、教师的两种类型。
“学生的”课后记。这类课后记主要是教师讲授新课过程中和讲完后从学生方面获得的信息反馈。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和学生的练习等可以获得有关教学的一些反馈信息。讲完课后教师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也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教师将这些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综合归纳后填入教学后记中,为后阶段的地理复习,下一次同样内容的教学提供依据,供今后编写地理教案与改进地理教学方法时提供参考。
“教师的”课后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之后,由于灵感的产生或对比等其他原因,忽然感悟到教学中某一个环节或方面有一个更好的处理方法,然后把这种体会写在教案后面。作为教师,在讲完课后除了从学生方面获得信息外,还要多作自我反思,及时对教学状况和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教学目的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优化组合,教材处理是否适当,课堂练习设计是否合理等等。也有的教师临时变动教案。凡此种种都是教师自己思维变化的结果。
通过长期思考、总结教学体会,可大大开阔自己的思路,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和提高。真正达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为什么要写课后记
新的时代和社会呼唤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而且要有一定的教研能力。现代地理教育需要大量教学科研型教师。而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需要地理教师在不断积累、总结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地理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还要善于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善于发现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扬长避短,以便自我发展、日臻完善。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教研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1、写好课后记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但面对的学生不同,如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找到一个既符合教材严密的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高一年在讲授《世界气候》时,因为我们的学生初中地理内容掌握程度很差,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只能瓦解记忆。我就根据会考要求,降低难度,要求他们记住典型的地区、国家和城市的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及典型气候类型的分布。并将这个教学情况作为教学后记的内容记下来,能为以后每年讲授之前先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渐降低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一点真正地掌握一点。
2、写好地理课后记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设计最佳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每节课有时感觉教法得当,有时觉得很失败。因此捕捉教学“灵感”是非常重要的。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产生“灵感”是有时是瞬息间完成的。有思考就有灵感,要思考成功在哪,失败在哪,如何改进。要善于捕捉“灵感”,并应用于地理教学中。例如,我在教高一的锋面气旋,采取图示法、讲授法进行教学效果并不好,从学生的反馈练习中发现学生难以理解,后来用北-冷、南-暖两大势力的斗争,谁赢以谁命名。没想到这样形象而直接,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很多例子,我都把它记录在案。面对新教材的改革,这样做,真是能较好的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能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
3、写好地理课后记为撰写地理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课后记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录,教学行为的升华。因此,教师的课后记不能仅仅停留在坚持“记”上,而应该将这些零散的看似互不相干的课后记整理出来,认真加以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并将这些点点滴滴的教学经验升华到理性的高度。以教学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撰写有关的教学教研论文,从而形成优秀的教师品质,为地理教育教学服务。
三、如何写好课后记
课后记是教师的反思,是教师的总结,是教师的心得,是教师的教训,是垒筑理论高塔的一块块基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我作的课后记,感悟到要写好课后记,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是记录学生所思所想,发掘学生的潜力。在课堂上,教师要从兴奋的说话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在倾听中教育”,教师在课堂上的沉默,给了学生说的机会,采用以听觉为中心的交流模式,倾听学生的想法、需求、情感、思想、心理、差异、与人的关系。有意识地记录下来后,加以鼓励,并在合适的时候在一些班级开展完全开放的自定主题的教学。如高中下册的城市交通运输、城市问题等都可以采用开放自学的方式。大家可以就我们自己这个城市的交通、城市问题进行探讨,也可形成小论文。
二是记录教材处理、时间分配上的心得,记录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时间的安排要根据教学反馈而做出调整。如《海水运动》一课中,学生对于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难以掌握。因此我做出调整,采用一课时来教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首先还是按课本的图讲解规律。其次板出世界海陆分布图总结最佳记忆规律,其实有的规律也是学生总结的。要求学生和我一起简易示意图画。第一从海区来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第二从洋流性质来讲暖流和寒流,高纬流向低纬是寒流,低纬流向高纬是暖流。第三洋流流向采用8/0来记忆,按书写笔画的顺序,北半球的洋流流向用8,南半球用0。第四洋流的名称主要记有要求的,可以按成因来记,也可以结合渔场来记。最后用简易的世界洋流模式图进行各海区的互换,进行巩固。总结规律,改变教法,指导学法是能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是记录在学生学习时需要点拨之处和点拨的时机。有些常识性的东西,可在课堂上学生转不过弯来,做出错误判断。在课堂上教师只要稍加点拨生活与课堂的关系,学生就能理顺思路,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点拨的时机也非常重要,在学生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是旁观者,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在何时在何种程度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这些点拨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何时给出自己的看法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思考,都是值得反思和记录的问题。
四是记录课堂中的疑难问题,以期随时解决。要肯定他们的质疑精神,加以奖励,并且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要“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敢于对书本知识、对老师说“不”,教师不是万能的,不是百科全书,不要把自己神化,碰到疑难的问题,在学生面前无需掩饰,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我不知道”远比告诉学生一个错误的答案更好,但如何解决不知道的问题的方法,教师必须是清楚的,而且要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一起寻找资料,进行验证,以解决疑难问题。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切磋,如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教材中未点明是天文四季还是气候四季?例二课本中的地下水示意图中的自流井画错。例三,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会误导环境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这点我叫学生去查资料去探讨。课本练习中也有旧教材的痕迹。等等就不一一例举。切磋的内容得到了确证后,学生从事件本身看到教师学习的过程,自身也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喜悦。
五是记录作业中的普遍问题,下次教学时有的放矢,让学生减少失误,记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利用错误进行教学的心得。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告诉了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多多体会“优”的喜悦,起到正反馈作用。如盐度的符号用%,地球公转示意图的二分二至的判断,热力环流的判读,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等,学生往往错误,应该让学生警觉、注意,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态度。
六是记录学生的补充资料和教师的补充资料。补充资料,新教材这点做的很好。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况且高考是能力的考试。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获得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三峡工程的世界之最、建造时间、坝址、出现的问题、意义;长江流域的面积、人口等情况;各种农产品的生长特点、产地等;泉州城市发展的过程及出现的问题、交通问题等等让学生获得的知识,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寻找资料的过程和被认可的满足和喜悦。
七是记录平行班的不同情况和评价体系,如课前准备、课堂闪光点、课后延伸实践作业完成情况等,做好反馈总结,做到因班施教,更有针对性。成功的体验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针对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评价体系,给学生创造各种获得优秀的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不同班级侧重点不同,以最大限度让学生得到成功为目的,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评价发挥选拔、调节反馈、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和记录成长的重要。
作为地理教师,坚持写好课后记有许多好处。也可以写写 “别人的”教学后记。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研部门和学校经常要举行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等。各级领导和地理同仁会对教师讲的课进行评价,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意见,教师要珍视这些宝贵的意见进行处理并写在教案后面。年青教师要经常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地理教师或其他学科的教师听课指导,虚心听取意见,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充实课后记的内容。
由此可见,写好课后记是地理教师不断完善教案,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长期坚持写好课后记并充分利用课后记,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有利于成为新世纪的科研型教师。
第四篇:地理教师如何写课后记
地理教师如何写课后记
1、记成功之举:将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达到预先设计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一些形象贴切的比喻、借喻,巧妙的新课导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活思维的提问等),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确的板书,某种地理教学思想运用的过程或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原理使用的体会,地理教法上的创新,等等,记录下来,目的是供以后地理教学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创新。
2、记失败之处:即使是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处理不当的难点,安排不妥的地理教学内容,难易欠妥的地理问题题设置,由于某种原因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记录下来,并对这些原因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避免以后再造成同类的失误。
3、记教学机智:地理课堂教学中随着地理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设置,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互动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突然产生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在下课后及时记下,否则便会稍纵即逝,令人遗憾。
4、记学生见解: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总会有“智慧的火花”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或不同的)见解,值得引起思考的新思路、新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鼓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完善和补充,更能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地理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养分。(教学相长)
5、记教后小结:一节课下来,静心深思,摸索出了哪些地理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地理知识上有什么发现,地理教学组织方面有何新招,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与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对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改进,并对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再“修订”,及时写写“教后小结。
第五篇:教学后记(推荐)
《花钟》教学后记
《花钟》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最后扩展讲植物学家根据这一原理修建了“花钟”。它和后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细心观察”这个专题,旨在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这篇课文用语言优美,思路清晰,所以在教学中,我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读、指名读、默读、齐读、配乐读等等,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体会,让学生感受到花朵的美丽,花钟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当然,我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我担心教学任务没法按时完成,所以给学生们思考的时间比较少,学生只是围着我的思路在转,回答问题单一缺乏主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意纠正这点。
朋兴乡星光小学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