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小学生心理咨询[慧道厌学心理咨询]孩子不喜欢上学怎么办?
用生命影响生命
[厌学]孩子一上学就难受
老师您好:
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是女孩,国庆节放假在家还好好的,一开学就不愿意回去上学了,在家好好的,写作业什么的,可是一送她上学,在学校门口又哭又闹,问她为什么不想去上课,孩子也说不清楚,就说难受。我家孩子住在学校里,因为我们家附近没有好的学校,所以为了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只能送到县城里好的学校,但是得住宿。最近孩子老说头疼肚子疼,哪都难受,带她去医院看病,大夫检查后说没事。回到家孩子也说转天去上学,可是一到学校门口,她就不认账了,就是死活不进去,后来孩子她爸打了她一顿,去上了,一进教室老师就打电话,说赶紧弄回家去。可愁死我们了。我这孩子到底怎么回事呀?我们该怎么办呢?
本期【心理咨询专家信箱】由天津市慧道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心理咨询专家薛连福主任解答,回复如下:
家长您好:
根据您描述的孩子的情况,有可能是学校恐惧。也就是对学校这个环境产生了一种恐惧和抗拒的心理。
学校恐惧的典型表现即孩子害怕去上学,尤其是在进入学校门口和教室门口时特别抵触和恐惧,情绪上紧张恐慌,行为上又哭又闹;同时身体上会伴随着一些不舒服,比如咱们孩子说的难受,头疼、肚子疼等,孩子本人是的确感受到难受,但是这些并非器质性的病变,而是内心的恐惧心理通过一种躯体化的方式反应出来而已。但是这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症状一旦脱离学校环境,比如回到家中,可以部分或全部消退。
建议家长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再责骂、吓唬甚至动手打孩子了。因为学校恐惧,尤其对于小学生阶段来讲,根本原因在于孩子对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分离性焦虑。表面上孩子害怕上学,实际上内心恐惧的是妈妈不要自己了,不爱自己了,因为从家庭环境一下子过渡到学校环境,并且孩子又住校,长时间才能见到父母,一下子就把孩子内心的分离焦虑引发出来。这个时候,父母再对孩子又打又骂,只会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虑和恐惧心理。
建议孩子家长一周把孩子接回家一到两次,对孩子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先缓解一下孩子的分离焦虑。若情况严重或不见好转,还是建议家长及时带着孩子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重新回到学校。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第二篇:天津小学生心理咨询[慧道儿童厌学心理咨询]内心压抑不想上学只想要自由的小学男孩!
用生命影响生命
[厌学]小学生厌学怎么办?
一、基本情况
明明,8岁男孩,小学二年级。成绩班里倒数,平时写作业速度非常慢,听课效率低,经常走神。明明父亲脾气比较暴躁,平时见到孩子写作业慢,或者不听话就动手打。明明说“爸爸妈妈姥姥,还有老师们,他们张口闭口都是学习,我每天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明明母亲表示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比较高,平时经常一大家子拉着孩子开“家庭会议”,主题就是“学习”,“可是,小学二年级就不学习不写作业了,现在成绩班里倒数几名,以后初中高中可怎么办呀?”母亲很犯愁。明明说:“我想做一只老鹰,因为老鹰是最自由的了,它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二、问题分析
1、厌学
对此,天津市慧道心理咨询中心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专家薛连福主任表示,明明渴望得到父母及老师的称赞和表扬,但因自控力差,经常走神,使父母和老师更加不喜欢自己,于是产生了失望、悲伤、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明明在成长过程中,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失败,可是却没有得到父母和老师及时的安慰和鼓励,于是陷入颓丧与自卑之中,逐渐形成了不正确的自我概念,觉得自己不行,降低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缺乏成就动机,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感和快乐感。自信心不足,于是对学习产生回避行为,导致成绩更差,陷入恶性循环。
2、紧张压抑的亲子关系
父母对明明学习的期望值过高,母亲为了明明放弃了休息时间,紧紧盯着明明写作业,寸步不离。全家经常一起开“家庭会议”,探讨明明“学习问题”来“批斗”孩子,不给孩子一点玩耍的时间,造成孩子学习压力过大、身心疲倦、对学习产生厌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用生命影响生命
烦心理。
明明的父母对待孩子否定的评价太多,很少鼓励和表扬。只是一味的批评指责明明上课不听讲、回家不写作业,看不到明明的进步,也不理解明明内心的苦恼。否定的语言加重了明明的自我否定,导致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明明父亲,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导致明明经常陷入紧张恐惧情绪状态中。
三、咨询方向(部分)
1、纠正明明不正确的自我认知,形成积极正面的自我概念,增强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
2、提高明明成就动机,挖掘适合明明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逐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和快乐感,进而提高学习成绩,进一步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3、帮助明明父母建立积极有效的家庭教养方式。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关注;多鼓励,少惩罚,以赞许代替责骂,以协助代替讽刺,即使孩子犯错,也应温和说明,使他知道只要改正错误,仍被家长接纳;千万不要再对孩子实施“体罚”等暴力行为;也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孩子进行比较,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4、改善紧张的亲子关系。明明放学后,父母可以先带着明明玩一个小时。加强与明明沟通互动的时间,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和无条件的关爱;逐渐形成一个民主、和谐、友爱、信任、尊重的亲子关系氛围。
5、帮助家长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有效处理一天在外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不要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用生命影响生命
四、咨询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在明明本人、明明父母的配合,以及咨询师的引导帮助下,明明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1、学习进步。现在明明比以前更加专注于上课听讲和课后作业,注意力更加集中,上课听课效率提高,写作业时间变短。对学习有了更加正确的态度,学习兴趣也日渐提高。最终体现在学习成绩和班级排名都有较大进步。
2、自尊感增强。学习上取得了进步,家长和老师也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和改变,对孩子更多积极评价和正面关注。明明也逐渐学习用积极正面的自我评价来取代以往消极负面的自我评价。
3、亲子关系改善。明明父母对待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正在向有效、有建设性的方向转变。孩子比以前更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了,亲子之间的紧张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4、父母教育压力缓解。由于孩子学习问题以及亲子关系紧张,导致明明父母长期处于教育压力之中,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随着孩子问题的解决以及家庭氛围的日趋和谐,父母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逐渐从教养孩子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记得明明刚来咨询时,一个8岁的小男孩看起来很“深沉”,很“压抑”,工作人员给他小零食,明明都不敢要,说爸爸妈妈会打他的。现在,明明却已经和工作人员玩成一片,有说有笑,还时不时地跟爸爸妈妈撒娇,终于看到了他身上孩子的快乐天性和灿烂的笑容。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第三篇:天津小学生心理咨询[慧道儿童注意力训练]孩子写作业慢做事拖拉怎么办?
用生命影响生命
[注意力]孩子写作业慢做事拖拉
老师您好,我女儿现在读三年级,上课老师说她根本不能集中精神听讲,老师通常都是前半节课讲重点,她根本就不听,老爱跟同学说话,老师说完她还这样,有时气的老师让她去后面罚站。平时在家写作业也是边玩边写,一会玩玩橡皮,一会玩玩铅笔,一会瞅瞅这,一会瞧瞧那。作业写得特别慢,做事也是磨磨蹭蹭的。我跟她爸爸都是急性子,看她整天不着急,她爸爸因为这事打了她不知多少次了,可是一点作用都不起。我们是打也打过了,哄也哄过了,能用的方法都试过了,实在无能为力了,我们去医院检查说孩子是多动症,可是我们孩子一点都不好动呀,请问老师我们孩子是多动症吗,不是小男孩才会患多动症吗,期盼回复。
本期【心理咨询专家信箱】由天津市慧道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心理咨询专家薛连福主任解答,回复如下:
家长您好,根据您说的孩子的表现,确实不排除这个可能,至少孩子在注意力方面是存在问题的。一般来讲,人们对多动症存在这个误区,就是多动症是小男孩的专利,小女孩不会得。实际上,小男孩和小女孩都有可能患上多动症,只不过小女孩不会像小男孩那样表现出过多的活动。但是一样会有注意力缺陷的问题,比如注意力持续时间过短,导致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非常容易走神;写作业自然也不能集中精神,很容易被无关的事物影响而分心,所以学习的效率特别差。
这个时候家长特别容易以为孩子厌学,或者不认头学习,就会动手打孩子,越是这样,孩子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因为孩子不是不愿意学好,相反孩子自己也想学好,可是自己控制不了。当学校老师让孩子罚站,或是父母责怪和打骂孩子时,孩子内心会感到强烈的自责甚至自罪感,觉得自己不行,学不好,学不会,久而久之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因为无论怎么努力都没办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的学习,最后反而产生厌学情绪。
建议您和学校老师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尽量多体谅一下孩子的特殊情况。家长也需要调整教育模式,不可以再对孩子“非打即骂”了。孩子越是注意力存在问题,就越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根据中心咨询实际情况,有一部分初高中的孩子仍然存在学习习惯不好,做事拖拉磨蹭,注意力不能持续正常水平。有一些是小学阶段的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此建议您可以先带着孩子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帮助孩子矫正这种状况,后期有一些专门针对注意力缺陷的训练,家长可以在家里配合孩子一起完成。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第四篇:天津心理医生[慧道人际关系敏感心理咨询]老师同学不喜欢我不想去上学了?
用生命影响生命
[人际敏感]我觉得同学老师不喜欢我!
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高一女生,我最近感觉特别烦躁,怎么学都学不进去,因为下课的时候我老觉得坐在我后面的几个同学在瞟我,她们时不时的看我一眼,我就觉得她们一定是在说我。所以我上课根本听不进去,就一直在想她们到底说我什么,有一次我实在是太难受了,就去问她们,可是她们说我想太多了,她们就是在聊天而已。说真的老师,我根本就不信。我一直都觉得同学们不会喜欢我这样性格的女生,我不太会讲话,跟大家说不到一块去,也插不上嘴,被排斥在外的感觉。而且班主任也总是看不起我,他只喜欢那些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我一直都很用功读书,每天学到很晚,可是成绩为什么总是上不去,我真的特别着急,感觉自己特别失败,所以老师也不会喜欢我。现在我每天过的都很痛苦,不想去学校上学,看到他们的脸色,我心里好像刀割,可是不去上学又觉得对不起爸妈,我该怎么办,请您帮帮我吧。
本期【心理咨询专家信箱】由天津市慧道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督导薛连福主任解答,回复如下:
同学你好!
能够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一定感到非常的难受,想学好又很用功,但是结果总是差强人意;想和同学老师好好相处,可是觉得他们不喜欢自己,很难融入进去。所以一定感到很挫败,很孤独。
相信你是一个敏感细腻的女生,对别人的看法和评价非常在意。别人的一个眼神或者一句闲聊的话,都会非常容易对号入座,觉得是在说自己。其实,你担心的是她们在背后议论自己不好的地方,说自己的坏话;你害怕的是她们不喜欢自己,讨厌自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己。同样的思维模式,你觉得老师看不起自己,不喜欢自己,这些真的就是老师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吗?
未必!是你自己心里过分担心和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不一定是老师真的不喜欢你,而是你一直都在担心害怕老师和同学真的不喜欢你自己。所以外面稍微有一丝的风吹草动,比如同学聊得很开心,凑巧看到你一眼,老师夸奖了一下成绩好的同学等等,你就会非常敏感的觉得一切都和自己有关。然后在自己的头脑里开始生出一幅幅画面,同学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老师在背后说自己有多笨,怎么学也学不好...这些画面其实都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但是潜意识是不会分辨真实发生还是想象出来的“幻想”,只要在头脑里出现过了,就会当成真的发生过一样来对待,所以你才会如此肯定和坚信大家不喜欢自己。
当你认定了别人不喜欢自己,针对自己,排斥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时候,你本身是带着“不信任”的有色眼镜,穿着一层“自我防护”的厚厚的盔甲。这时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看不到真实的信息。因为外界的信息首先要通过你的大脑过滤层,你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看不到听不到也感受不到别人对你的友善和喜欢,因为你已经把这部分信息过滤掉了,剩下的只是歪曲了的信息,不真实的信息,所以会变得夸大。越是感受到这部分不好的信息,你越会变的异常敏感,越会变的擅长捕捉这些负面信息,于是你更加不信任他人,这会在你与人沟通交往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流露出来,对方接收到了,会进一步的不信任甚至疏远你,此时你就会验证了“她们果然不喜欢我”“他们果然讨厌我”的潜意识信念,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过程。
其实真正不喜欢你的人,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你觉得自己不行,很笨,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学好,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你自己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好的一面,所以才会投射到同学和老师身上,觉得他们不喜欢自己,害怕她们在背后说自己不好的地方。其实令你恐惧的是她们所说的都是真的该怎么办!
如今的思维模式和人际交往模式一定是和你从小的童年经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有重要关联的。建议你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矫正这种偏差的模式。其实这一切都与人无关,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会真正的接纳自己,接纳真实的完整的自己,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当你只接纳自己好的一面,你是不完整的,所以是缺乏力量的,因此在学习与交往过程中会感到力不从心;只有当你也真正接纳了不好的一面,你才是完整的真实的自己,也才会变得充满力量感和安全感。
第五篇:天津初中学生心理咨询[慧道青春期亲子关系心理咨询]孩子跟我不亲,为何对亲情如此淡漠?
用生命影响生命
孩子对我为何如此淡漠?——亲情教育严重缺失!
姗姗开学上初三,姗姗的爸爸是公务员,平时应酬比较多,工作繁忙,经常到外地出差,但是对女儿的学习要求比较高,期望值很大,平时回到家就是塞给女儿很多零用钱,问女儿缺什么就开口。姗姗的妈妈是一位高中教师,她非常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家里也是尽心尽力。平时对姗姗的饮食起居照顾得非常周到,对姗姗的学习指导监督的比较多。姗姗妈妈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无论工作还是家庭,对孩子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可是姗姗似乎并不认同妈妈的想法。她总是跟妈妈发脾气,遇到一点不满意的地方就闹情绪。姗姗妈妈表示女儿对自己态度越来越冷淡,平时那么辛苦的照顾她,可是她不但不懂得感恩,还很敌视的态度。姗姗的爸爸也表示自己好不容易休个假想要带女儿出去散散心,可是孩子宁愿在家上网看偶像剧,也不愿意全家一起出去。自己每天辛辛苦苦的工作不都为了女儿,可是女儿连话都懒得跟自己说。对此,姗姗的父母感觉非常的委屈,也特别地寒心,同时也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更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冷淡?
对此,天津市权威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慧道心理咨询中心身心健康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督导薛连福主任表示,前来咨询的青少年,尤其是80、90后的孩子,与父母关系疏离,亲子关系淡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归根结底,反映出了当今社会和家庭亲情教育的缺失问题。
亲情的核心要素是基于血缘和共同生活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共情心、同理心和责任心,由此产生安全、依恋、尊重、关注、信任、沟通、奉献、包容、温暖、担忧、悲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用生命影响生命
哀、爱护、牵挂、幸福、快乐、求助等情感与行为。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互动。从小健康有效的亲情教育和与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一方面能让孩子建立一个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形成强有力的情感支持后盾,从而促进健康人格与健康社会交往模式的形成,另一方面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享受到丰富的天伦之乐。
如果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亲情习染,那就会阻碍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形成自私、冷漠、孤僻、感情冷淡、心肠刚硬、猜忌他人、敌视社会等不良的人格特征,从而影响社会交往的质量,与父母关系则表现为疏离冷淡,和父母不亲,不懂得感恩和回报等。最后,亲子双方都受到很大的伤害,往往是父母寒心,孩子伤心,工作和学业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像姗姗这样的孩子会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如此冷淡和疏离?总的来说是由于父母对姗姗的亲情教育模式出现问题,确切的说是亲情教育的缺失。
首先,父母对姗姗从小要求较高,学习要努力,成绩要排在班级前三名,除了上学、补课,业余时间还要学钢琴、学跳舞,用姗姗爸妈的话讲“技多不压身嘛”,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姗姗的内心感受和实际承受能力。
像姗姗这样的大多数独生子女已经不是在经历一种“人”的成长,他们越来越多地被当作一种“工具”来训练。当父母都在为了孩子能有一种好的未来,而不断要求孩子提高生存的技能时,冷漠、孤独、自私、无法拥有驾驭爱的能力,这些都将成为独生子女的性格特征,而这样的性格特征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更大的变化,最后无法承受的就是他们的父母。而姗姗的父母就已经开始自食恶果了。
第二,姗姗的父母将社会角色与父母角色混淆不清。家庭是讲感情的地方,不是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用生命影响生命
讲道理的地方。社会角色,比如在工作场合,需要理性思维。但是回到家里,姗姗爸妈还是跟孩子凡事讲道理,又是分析考试失败原因,又是教育以后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加上父母平时工作繁忙,从小与孩子情感交流严重缺乏,孩子从父母那里感知不到真正的父爱和母爱,无法建立真正的情感支持系统。等到孩子长大之后,父母对姗姗所谓的补偿,比如带孩子出去旅游,给孩子很多零用钱等,这些对于内心已经缺乏情感的姗姗来说并不习惯,也并不领情。
尤其是姗姗的妈妈自身社会角色是教师,但是回到家还把女儿当作学生的身份来对待,除了讲道理就是说教,导致孩子越来越厌烦和抵触。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此老师菲学校老师的身份角色。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父母应该是“德”与“情”的情感教育;而学校教师才是“技”和“艺”的教育。目前的绝大多数家长则是搞错了,用“技和艺”的教育取代了“德和情”的情感教育。
第三,成人社会冷漠文化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使孩子的交往越来越狭隘、有限。外面世界的空间越来越大,孩子心灵的空间却越来越小。父母受到自己父母的影响,自己也并没有真正的感受到“爱”,所以从来都不曾真正了解孩子内心需要什么。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对父母情感付出之后却遭到了父母的拒绝,比如当孩子满怀感情地把自己喜欢的好吃的让给父母时,父母出于疼爱孩子没有接受,让孩子自己吃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礼让,因为孩子原本的真心实意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情感反馈和接收,最后形成的就只是礼节礼貌而已,原本蕴含其中的感情成分慢慢消失殆尽。表面上的付出也是为了自私的得到,因此,孩子根本无法养成感恩、真心付出的品质。
亲情教育缺失或是错位正在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孩子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与父母疏离的关系现状是不正确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那么,作为家长,就需要纠正错误的教育模式和表达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孩子不听话、不懂得感恩,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孩子的家长本人。
首先,姗姗的父母不要把社会角色、老师角色带到家里,一味的讲理。不要过多的使用语言,因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孩子并不能完全正确的理解语言所代表的涵义。而是应该 肢体语言,比如摸摸头、拍拍肩、抱一抱等,这些肢体动作是孩子能够真实感受得到的。
第二、加强与姗姗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尊重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而不是将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接受孩子的真实自我,学习不好不代表孩子不好,不会弹钢琴也不代表孩子不行。多鼓励多肯定,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成长发展的权利。
第三、对于孩子的情感付出,如平时对父母的关心,要给予及时的情感反馈和回应,做到百分之百的接收,让孩子感受到付出感情和不求回报的快乐。
第四、共情心、同理心和责任心。父母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当感知到对方的情绪情感时一定要为之心动,而不是麻木不仁或是火上浇油。同时还要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完全了解之后,孩子的行为就会变得可以理解,这时,父母也就不再想与孩子较劲,从而孩子也会去除防御心理。再有,在亲子双方都感到对方让自己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状态下,责任意识会限制着内心那种原始低级的盲目和冲动,保护亲情不会受到伤害。
第五、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父母的独断和控制会给孩子带来情绪的压抑。作为父母,应该给子女创造情绪发泄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给孩子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个讲话的机会。在孩子发泄的时候,父母只能耐心地倾听,不能反驳,但可以对孩子作出一些解释。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