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场进取从寻求反馈开始
要学习,要成长,就要有反馈。如果你要等到年度审查才能得知你的表现如何,那你所得到的反馈就不足够了。但是,要如何才能得到你需要的集中反馈呢?如果你的老板吝于提供指导和建议,就应该如何向她要求更多的反馈呢?你还能向谁求助,使你进步呢?
专家的话:如何寻求会帮你进步的反馈
执行教练兼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指导员Ed Batista说,接收反馈,可是个“压力大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迟疑于要求反馈的原因。不过,你越常要求反馈的话,发起要求、接收反馈的时候,压力就会越小。Batista解释说:“若你每周都会有反馈讨论的话,你就少有事物能让你惊讶,你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改变你的表现。”《谢谢反馈:有效得到反馈的科学与艺术》的作者Sheila Heen 补充说,这个过程也将让你在工作的时候更开心,更有成效。“会去寻求负面反馈的人不只是期待赞美。他们所表达出的满足感更高。他们会更快地适应新的角色,得到的表现评估会更高,也对别人表现出自己对于工作的义务。”以下列出几个方法,教你如何寻求会帮助你进步的反馈。
了解你所要的是什么
想想你所渴望的是怎样的反馈。你要的是更多的赞赏或肯定吗?还是评估你在某个工程或任务上的表现?又或者是有关如何进步、学习的一般指导?Heen说,有了这方面的了解,就能够帮助你计划你的问法。“你可以对老板这么说:我感觉到在这里被重重地赏识。我知道我被器重。但是我就是不知道哪方面需要多加进步。”有关你能发展的地方的反馈固然最有用,但是Batista说,“寻求正面反馈也有它的价值。”不要迟疑于要求老板评估你在一次明显成功的工程上的表现。他说,“这可能会是一个建立更坚固的关系的机会。”
即时寻求反馈
如果你想要得到有关你处理某一项工作的表现的见解,或者想问如何能在下一次工程中有所进步,就不要浪费时间了。早问比晚问来得更好。Batista 建议,不要在一次谈话中问完所有问题。他说:“将它分成较容易处理的部分,把互动间隔开来。”你也不需要提前安排时间或者采用正式的讨论。Heen 说:“不要把它想象成要坐下来进行正式对话。你只需要和你的老板、同事或客户进行一次快捷又非正式的指导交流。”你或许可以在一次会议过后,把老板拉一边和他交谈,或者在结束和客户谈话的时候,顺便要求她就你在最近一项工程中扮演的角色作出回应。
询问具体的问题
无论如何,不要问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任何给我的反馈?”Heen说,“这种问题太糟了。答案几乎都会是„没有‟,你就学不到任何东西。”她建议问:“有没有什么我能够改进的吗?”这样问,很明显地表示你在要求指导,也明显地表示出,你已经假设自己至少在某一方面上可以改进。你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情况发问:“我在那次会议或演示,有没有一件事是可以改进的吗?”你也应该避免发问那些可能会得到“是”或“不是”的问题。Batista 说,“发问一些„怎么‟或„什么‟的问题,会引来更全面的答复。他建议利用这样的问题:“以你的观点,你认为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或者“你认为有什么事我应该做得不一样吗?”
坚持对方举例
要从所收到的反馈中得到最多的好处,你可能需要追问其细节。“有时候,那个人会说,„我只是认为你必须更果断,或者更积极,或者更有团队精神。‟这太模糊了,我们把这些称为„标签‟。标签没有太多用处,我们必须将标签解开。”要这么做,就要追问:可否说明你的意思?我刚才应该要怎么样才会更果断?我往后应该怎么做,才能更果断?
向同事询问
你的老板不是唯一有资格给你反馈的人。她说:“和你参加会议、阅读你的电子表格的人,才是真正拥有资料来帮助你进步的人。”所以,要求別人提供意见的时候,不要单单往上问,也要问左右两边的人,偶尔也要不耻下问。要启动同事之间的反馈循环,就要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意见、观察及赞赏。Batista说:“当你提供反馈的时候,得回来的反馈将会更多。”
在虚拟团队里,要更频密地问
虚拟团队成员之间的空间距离,往往阻止人们之间进行非正式交谈,以致成员们很难得到定期的反馈。因此,Batista说,要求更多反馈的责任“就落在你身上”。Heen 的忠告则是“拿起电话”。不要依赖电邮,因为所谈的话题的细微之处,往往会被遗失。
重要守则:
要:
了解你要的是怎样的反馈,不管是指导、赞赏或是近期工作的评估。即时要求。这样,往后就会产生一个更实体的反馈循环。发问具体的问题,以得到更有帮助的资料与例子。
不要:
只向老板要求反馈。你也可以向同事、下属及客户要求反馈。以为必须安排一次正式的会议。你可以在会议后、电梯里或喝咖啡的时候进行短暂又非正式的指导时间。
当你在虚拟团队的时候只依赖电邮。要拿起电话。
案例一:取得正确的反馈,让自己发展
在密苏里州从事线上营销行业的Michelle Morgan,不能抱怨老板得来的反馈太多。他时常会很慷慨地给予赞赏。但是,她解释说:“我没听到能帮助我成长的任何话语。我非常渴望能分担多一些责任,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她深思熟虑自己需要的各种反馈之后,决定向老板提出要求。两人坐了下来,她就向老板询问要怎样才能超越他的期望。“我对他说,我想更上一层楼,而不是原地踏步。”她也追问老板,要求他为她立下一组具体的目标:“如果我的表现要让你叫绝,那数字上会是怎样的呢?” 她的老板对她的积极态度有所感动,就开始给她更有建设性的反馈,并详细讲解她能够如何扩大她的责任,增进她的技能。“如果有任何成长的机会,我的老板就会即时通知我该如何行事。”她说。“反馈的好处,最终远远超过当初要求反馈时的尴尬。”
案例二:问题的范围要缩小
Chelsey(非真实名字)是达拉斯一家电信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她从上司那里得到的反馈不多,就算有的话,也往往又一般又模糊。她说,“我会寻求有关我的软技能的反馈,而他们会说:„你很有礼貌。‟这样的感觉很好,但我却不能利用它来改进自己。”因此,她决定往其它方向找。
她第一次领导一项工程过后,就向客户寻求反馈,并问了一些具体的问题,询问有关他认为办得好的项目,以及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她收到了正面的反映之后,就和她的老板分享了她从客户收到的令人鼓舞的反馈。她也要听到一些有关她领导工程的建设性批评,所以把重点围绕在那个话题上。“我说,„我想听听你的观点,也想听到我下次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Chelsey 说,这次初步的交流,帮助建立了一个未来反馈的“良性循环”。她说:“当一个人知道你喜欢收到反馈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她说,她也有一个惯例,就是要问一些具体问题,如:“你认为我的领导风格有多有效?”,或者:“你认为我可以怎么更好地处理这个情况?”“这样的问法产生的反馈就会更具建设性。”
第二篇:职场必修课 从礼仪开始
想在职场之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工作能力是一方面,为人处世方面则更要注意。在任何时候,第一印象都很重要,你的外在仪容是否得体,你的商务礼仪是否标准,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引起职场上的变故,下面给大家详细说说礼仪这个概念。
在商务交往中有个“3a原则”又叫“布吉林3a原则”,是美国学者布吉林教授等人提出的。“3a原则”的内容是:把如何对别人的友善通过三种方式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
1.a(accepe)接受对方:
①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接受别人是最重要的。
②在人际交往中,最不受欢迎的人是做人比较刻簿的人。自以为是,嚣张放肆,目中无人的人也不受欢迎。
③接受的三个要点:1)接受交往对象。例如,老师不能拒绝学生;商家不能拒绝顾客。2)接受对象的风俗习惯。习俗是长期的文化习惯,很难说谁对谁错。少见多怪的人不容人,见多识广的人比较宽容待人。3)接受交往对象的交际礼仪。
2、a(appreciate)重视对方:
要让对方感觉自己受到重视,不要让人家觉得受冷落。重视别人不是让人难堪尴尬,而是欣赏的重视。例如:有些人专爱找缺点,挑毛病来满足自己的小虚荣心,言下之意——看这点我就比你强!搞得谈话不愉快,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3.a(admire)赞美对方:
要以欣赏的态度肯定对方,要实事求地赞美别人自以为的长处。
例如:你对一个胖子夸他如何苗条,就等于拿人家“开涮”。又如:夸孩子时一般都挑孩子的优点说,如果长相实在没有可说的,比如新生儿,本来就像个小老头儿似的,那么你就说比父母都好看就行了。
所以布吉林3a原则,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美对方,应该是我们在商务交往中的待人接物的基本之道。我个人认为,它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再介绍关于女性职员之职场中的禁忌动作及礼仪。
在社交场合中,职场女性必知社交禁忌:
1、不要耳语
耳语是被视为不信任在场人士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同伴耳语是很不礼貌的事。
2、不要失声大笑
无论听到什么“惊天动地”的趣事,在社交宴会也得要保持仪态,最多报以灿烂笑容。
3、不要滔滔不绝
在宴会中若有人对你攀谈,要保持落落大方,简单回答几句足矣。切忌向人汇报自己的身世,或向对方详加打探,这样很容易把人家吓跑,或被视作长舌妇。
4、不要说长道短
在社交场合说长道短,揭人隐私,必定会惹人反感,让人“敬而远之”。
5、不要大煞风景
参加社交宴会,别人期望见到的是一张可爱的笑脸,即使是情绪低落,表面上也要笑容可掬,周旋于当时的人物环境。
6、不要木讷肃然
面对初相识的陌生人,可以交谈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开始,切忌坐着闭口不语,一脸肃穆表情。
7、不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涂脂抹粉
如果需要补妆,必须到洗手间或附近的化妆间去。
8、不要忸怩忐忑
假如发觉有人在注视你——特别是男士,要表现得从容镇静。若对方曾与你有过一面之缘,可以自然地打个招呼。若对方与你素未谋面,不必忸怩忐忑或怒视对方,可以巧妙地离开他的视线范围。
在与人交往或社交场合中,言行、举止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也代表着个人、甚至是公司的形象。因此知晓这些基本的职场禁忌和社交礼数将更有助于个人和事业的成功。
小编总结:礼仪包含的范围很广泛,风度、气质和涵养,都要完美地展示出来。为什么都说英国人有绅士风度,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被教育要保持优雅。一个人的礼仪跟生活的环境、历史传统和时代因素都有关,学会优雅从容的礼仪是进入职场的必修课。
第三篇:职场达人从社交礼仪开始
职场达人从社交礼仪开始
社交活动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说话的语气、语调,握手的轻重,就餐落座,饮酒端杯,眼睛看人的姿势,等等,无不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与品味,若想在社交活动上不失仪,赶紧看看吧!
1.去别人家做客,当主人的话可多可少,甚至经常劝你喝茶或提议看看电视时,你就该告辞了。人总是在感到无话可说时,才提醒别人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再待下去,你可能就不受欢迎了。
2.正在对上司汇报工作,他的眼睛没有专注地看着你,或者他的手指不经意地在桌上扣几下,很可能他已对你的汇报不满意了。如果你进去时,他的脚正在桌子下无聊地晃动;你说话间,他的脚忽然停止了摇动,那他已对你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和一个新认识的人谈话时,他的双手总是在不经意间抱在胸前,那表明他还是对你有所防备的,所以,在让他相信你以前,最好还是谨慎为之。
4.在酒桌上,一个向你频频敬酒的人,不是有求于你,就是对你有敌意,所以你还是尽快分析一下,究竟自己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前者就赶快把话题引过去答应他,后者你就要装醉了。
5.一个人向你发出了邀请,你兴致勃勃地落实邀请时,他忽然顾左右而言他。其实,他的邀请不过是顺口一来的说法,你就不要追究下去了,除非你想让他讨厌。
6.发现你的失误没有告诉你,比告诉你要可怕得多,特别是两个人处于竞争的工作状态时。
7.一个面对你总是夸夸其谈的人并不是骄傲,他的内心恰好与他夸夸其谈的外表相反,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他的夸夸其谈不过是用来掩饰内心的自卑罢了。
第四篇:从大一寒假开始的职场路
1999年,刘同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我在大学特别忙,各种忙。”刘同笑着说,“所有人都等着放假,我也等着,因为我要去实习。”
大一寒假,刘同想去郴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没熟人、没背景,很多人想过给台长写信,刘同也想了,也知道不会被搭理,但是他还是写了一封信。因为觉得自己的字很丑,他把信打印出来寄出。刘同在信里告诉台长,湖南师范大学99届中文系有20个郴州学生,想利用寒假时间一起到郴州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然后写篇《论郴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展》的论文。
很快,刘同接到电台办公室主任的电话,表示台长非常欢迎学子们来实习。然后,刘同去找老乡们,最后他带着8个同学实习了一个月。现在,回望过去,刘同说:“我从来没有一件事情因为想不到方法而去拖延,我一遇到问题,就要想怎么解决它。”
第二年,刘同把在电台实习的经历写成报告,获得了暑期在湖南人民广播电视报实习的机会。他每天6点多起床,坐公交,8点多到报社,然后跟其他实习生一起坐在办公室,等着有记者愿意带实习生采访。有的人为了混张实习证明,可以一天又一天地坐在办公室里。刘同等不了,他看到有记者路过,就会笑着问:“老师,今天干吗,能带我吗?”回答往往是不行。中午吃饭,他又笑嘻嘻地问:“老师下午出去,能带我吗?”回答还是不行。就这样,他天天笑着问,终于有一天,有记者说:“你没事啊?跟我走吧。”跟了一天回来,刘同主动提出写稿子,记者很意外。一来二去,刘同常能跟着出去跑跑。有天,编辑让他写篇《我的父亲母亲》的观众影评。刘同回学校连夜看了很多遍,因为不知道怎么写才好,他就从电影的硬伤入手,比如写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戏,过年给的压岁钱居然是新版人民币。文章写了2000多字,编辑看了又惊讶又觉得好玩。这篇文章刘同来回改了很多遍,最后被改成40多字的短评刊发了,他一直是乐呵呵的,不急不恼。“在我看来,只要让我改,就一定会给我发。我开心啊,因为上面写了我的名字,省级报纸发文章综合测评加7分,学校获得一等奖,也不过加5分。”
◆出道的第一个节目
后来,看到湖南电视台总编室招助理,刘同凭着在电视报的实习报告,顺利应聘,主要工作是出内刊。他需要联系台里不同频道不同栏目的主持人、制片人等,跟很多人约稿,但是常常被放鸽子。当他打电话催稿的时候,大家就说:“你来吧,跟我们一起工作,你把稿子写了吧,管你的盒饭。”于是,刘同开心地在不同的栏目组“流浪”几天,不知不觉间他熟悉了栏目组的种种流程和运作。刘同没有想到,毕业一年多后,这份打杂般的实习积累给予他厚报,让他顺利应聘进入光线传媒,干起了策划工作。
四年大学匆匆而过,刘同在忙忙碌碌中,一再证明走传媒这条路,他是可以的。刘同说:“当年我选中文,是因为自己其他的专业课都很差,如果连中文我都不学的话,我就没书可读了。我选传媒,实在是因为我脑子有多动症,闲不下来,如果不做传媒,迟早会犯事。”
◆无比凌厉的简历
我特别好奇,大家读书读了十几年,就是为了毕业的时候找一份好工作。找工作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写简历、做简历。有些人却竟然不花时间了,就抄了一份,脑子是怎么想的?看到过太多盖上姓名就分不出张三李四的简历,刘同不得不质问。
毕业时,刘同只做了5本简历,他坚决避免使用99%的人会用的透明文件夹加上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塑料脊封。他把所有专业课的内容和得过的奖项浓缩并挪到了最后一张纸上,作为附件备着。实习的经历,让刘同意识到要进电台、电视台很难,他认定自己要从事创意类型的工作,所以他将自己的文字能力、沟通能力、创意能力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附有事例,比如发表过的文章节选、担任校外联部长为学校活动拉到赞助的案例、实习期间做过的有创意的项目,他还让相关证明人写上了评语。最后,刘同去美术学院买了几张大的黑色硬壳纸,裁剪后做成封面和封底,用银色的签字笔写上了名字与学校院系,用麻绳将简历装订起来。他还在简历的页码旁边做了鹅黄色的内容提示,这样,面试官想看特长看特长,想看获奖看获奖,想看的直接翻就都看到了。
忙了一个通宵,完成5本手工制作的简历,第二天,刘同带着简历去招聘会了。当时,美的集团全国的营销管理在进行招聘,几千人报名,只招4人。虽然不懂什么是营销管理,想着多少跟创意有关,他就投了简历。刘同还清楚地记得面试官拿到简历时的第一反应,看了简历,然后看了看他,问:“这是你自己做的吗?”刘同说是的。面试官笑了笑,并没有扔到几个装简历的大箱子里,而是直接放在了桌上,让他等通知。刘同知道自己过了简历筛选关,第二天的笔试顺利通过。第三轮面试,拿考号时,面试官让几十个人来领自己的简历,刘同说出名字后,面试官说:“哦,你就是那个黑色简历的。”虽然简历不是刘同最终入选的决定因素,但是这本简历以无比凌厉的姿势让他变得很有特点。
刘同最终没有前往美的集团工作,他赶上了湖南电视台市场化运作,首度大规模招募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他顺利进入湖南电视台工作,在首档娱乐直播节目里做记者。一年多干下来,刘同做了很多事情,很多人认识并喜欢这个有创意有干劲的年轻人,但是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200元。家乡亲戚们认为他在省台风光,刘同却不敢过年回家,因为派不出红包。
刘同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当时,他认为只能通过考研再积累积累,决定考到北京去做传媒的工作。考研英语差1分,刘同跑到北京想找找其他办法,却一路碰壁。失意中,他到光线传媒直聘,却跟对方谈得很合拍,于是他很快辞职北上。
“到目前为止,我最得意的不是有一个title,不是被更多的人认识,而是每天都特开心。当然中间会有一点纠结,年轻人都是这样的。”刘同说,“但是我今天敢说,30岁的我,特别感谢十年前的我,那么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工作。我特别希望十年后的自己还会像现在这样感谢十年前的自己。这是我所谓的成功:每天都自得其乐。”
第五篇:从职场打杂开始如何越走越顺
从职场打杂开始如何越走越顺。
1.初入职场打杂,应有什么心态?
打杂是很有学问的东西,打杂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实习生参加工作就做主播的,很多的记者都是从复印员开始干的。CNN的总裁一开始是给大编辑们端咖啡的,谁要黑咖啡,谁要白咖啡,都了解得很清楚。
有一次,我忘了带闪光灯,我就从柏林墙上翻下来,然后摔得肩胛骨骨折了,自己都没察觉到。因为身边发生了新闻,哪有那么多闲心去想其他的。打杂也有打杂打地好的,也有打杂打地不好的。我看哪个实习生有前途,就把他留下来。哪个实习生没前途,我就让他走。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在学校是成绩全A的学生,怎么让我每天复印呢?
复印的东西你可以看,复印的东西都是有用的东西,可以了解一下这个公司都在做什么,老板让他复印的东西是什么。学习无处不在,课堂无处不在。有的人就觉得,怎么让我天天复印东西,这就是自己没把心态摆正,那你永远也不可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因为一开始你就让人觉得你这个人挑肥拣瘦,没有人会雇用你。
2.怎样把握自信和自傲的度?
其实我觉得骄傲也没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因为你做得好,就值得自己为自己骄傲。其实我觉得现在中国人懂得骄傲了,中国人开始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了。为自己可以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感到骄傲了。中国人最致命的就是自卑感,以前老觉得中国不行,月亮还是外国的圆。中国的领导人不断地在强调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既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又同时知道自己的不足。这个还是很难得的。中国人讲究自知之明。就是我了解自己,把握住自己。
这个自信并不等于你可以盲目地做很多事情,只不过是你在自己人生道路上选定了自己所要走的路,你对自己的自信并不是表现于凌驾于别人之上。那个不叫自信,而叫自傲。
3.如何树立正确的辞职观?
辞职这个事情不要对自己太随便了,要摆正心态。事情都是双方面的,你自己把工作做好,也许这个工作确实做好了。但是呢,也许你觉得做得非常理想,非常自信,却不是你老板所要求的,没有理解到老板要做的东西,没有理解他给你的核心任务。忙了半天,却没有达到目标。自己觉得很郁闷,就辞职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情绪化的决定。那你回去好好想想,在你下一个工作重点总结一下,究竟上次的工作是哪一点错了?如果你觉得你尽力了,我觉得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去找老板谈一谈。老板也会跟你推心置腹,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因为不明不白确实是很郁闷的事情。我自己要走,要走的明白。我自己要留,要留的明白。这是对自己负责任。对自己负责任,才能对工作负责任。
我也换过工作。我也觉得有些事情是不尽如意,都是如此。不尽人意的环境,不尽人意的工作。但是我觉得做事情还是不要太情绪化,要理性一点。找一份工作不是很容易,找一份自己所喜爱的工作更不容易。这个工作目前是你做的,这个公司或者是这个单位付了你工资。要做到自己将来要离开这个公司也不后悔,也不让别人说这个人在这里混了这么多年。
专注大学生就业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万企千校平台提示,做一个事情要有责任感,这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