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则孝出则悌[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9:2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入则孝出则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入则孝出则悌》。

第一篇:入则孝出则悌

入 则 孝,出 则 悌

——读《论语》有感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兄弟情同手足”。这些都是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夫子也主张“孝悌”,在《论语》中充分表现出来了。那么孔子是怎样谈论孝悌的呢?

“孝”乃孝敬父母,“悌”乃友爱兄弟,先一起谈谈“孝”。

一、百善孝为先。

古人认为人对人(含对事)的真诚心、恭敬心(子曰“仁者爱人”)的培育,就是要通过孝养父母而首先从身边、从自己做起,尤其是要“从娃娃抓起”。《弟子规》教化上鲜明的实践性,比如既有“令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也有“禁止”:“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等等。不只要求会念会背,关键是要做到,且教者要率先垂范,在教学相长中植入理念,这正是它的高明所在。

《弟子规》特别着重推崇孝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利用正迁移的原理,把人们在家庭生活中修孝道而树立的正念正觉、良好品德,推而广之到社会其他活动中。实际上,“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以及行有余力而学文”就是“入则孝”在其他方面自然的正迁移。这种注重德教领先,慎于初、涉于泛的教育思维,既是古别于今的特点,也是前者的优点。社会学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具体的个

人存在和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组成社会的一个个家庭的普遍特征,不可避免地要对社会的发展形成相应影响。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爱”,“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所谓“孝”“悌”可谓“仁”的根本吧。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这也正好证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

二、兄友弟恭。

出则弟,“弟”即“悌”。“悌”的本意是“敬爱兄长”,泛指“尊敬长辈”。“悌道”实际上就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往往把“孝”“悌”并称,作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并视之为做人的根本。

传统中国的家族意识非常强,一个家族几百口人住在一起。包括爷爷奶奶、叔叔大爷、表哥表弟都住在一起。“悌道”对于维系传统社会家族和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家要好好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弟道实际上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将孝悌并称,并作为评价人最重要的一个标准,视之为做人的根本。“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孔融让梨》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兄友弟恭的典型故事,广为世人传送。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这种“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煮粥侍姊》。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生病的姐姐,还为他的姐姐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他的姐姐在旁边看到了,就说:弟弟,你这是何苦!家里的佣人这么多,你就请他们做就好了,不要自己在那里这么辛苦。结果李绩答道:姐姐,你的年纪都这么大了,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机会能够为你服务。所以,李绩在煮粥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感恩的心,时时都记住姐姐陪着他成长过程给予他的关心和爱护。

兄弟交往要谦让轻财,许多兄弟姐妹纷争都是因为钱财,甚至反目为仇对簿公堂。轻财物,把钱财东西布施出去帮助别人,不但能化解不必要的矛盾,甚至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满足,“帮人即为帮己”,会为人生之路铺就更广阔的道路。

兄弟之间还应互相忍耐。俗语云:“忍一时风平浪静”。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得住来是英豪。自古以来,能忍成大事者,充满青史,忍下胯下之辱的韩信成就一代名将;三番五次被项羽羞辱的刘邦赢得天下,唐朝有一位长寿老人叫张公艺,史书上说:寿百龄而九世同居。当朝皇帝请教他治家秘诀,老人写了一幅‚百忍图‛以进呈。这其中和为贵、忍为先的传统思想更是涵盖古今。

从个人体验来说,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碰到很多头痛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言语不和,很容易使矛盾升级,最后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如果我们能够坦诚详谈,从解决问题的立场出发,而不是先考虑到自己的感受,急火攻心,说出或者做出让自己

事后后悔的事情来,大事就会化小,小事就会化了。这对己对人都是有好处的。

第二篇:《入孝出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3.联系生活实际,真正悟透“孝悌”的含义,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重点】

(1)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1课时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让学生认识“孝”

利用教材中“历史镜鉴的故事或学生可感知的身边故事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进行“孝”课堂讨论,分小组交流。

师指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导入新课。、二、了解中国的孝道、孝文化

1.走进经典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

“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盐铁论·授时》

师帮助学生理解大意。

(1)反复诵读,以小组为单位,疏通大意,谈谈自己的理解。

(2)“记忆之星”评比,看看谁记得快而准。

(3)就所读所悟补充自己的.储备,并可以由此引发更深层的探讨。

(4)学生提出质疑之处,先让学生彼此进行解答,之后由老师补充,解决问题。

(5)教师给出几组体现生活现象的主题图片或文段,学生来总结弘扬孝道的重要性。

2.拓展延伸

(1)学生活动: 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所见所闻等,谈谈“孝”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最美孝心少年”的评比等。

(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探讨:

你如何评价“二十四孝”的传说故事?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辩证看待孝,认识真正意义上的孝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 要辨别伪孝给社会带来的消极作用。

独生子女如何理解“悌”的含义?

3.小结教师补充资源: 讲故事、播放视频、文字材料等。

教师总结: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已传承了几千年,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得到完善。失去孝道,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实现长幼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蕴藏在孝道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在历史的发展,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孝道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整个中华文化的首要精神,其影响既深且远。

三、思考践行

l.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些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墨守成规。

2.谈一谈,你准备怎样做?

3.联系自身思考,你有无兄弟姊妹?你是如何践行“悌”的?

四、作业

写一篇以“孝”为话题的作文。文体不限,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入孝出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教学设计《倾听心灵》教学设计

2.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3.《特产》教学设计

4.秋思教学设计

5.《秋天》教学设计

6.《海》教学设计

7.阳光教学设计

8.《长城》教学设计

9.《心声》教学设计

下载入则孝出则悌[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入则孝出则悌[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