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教书育人”的理念

时间:2019-05-14 19:0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确立“教书育人”的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确立“教书育人”的理念》。

第一篇:确立“教书育人”的理念

确立“教书育人”的理念

陈家院小学 刘萌蛟

人们常说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常常赞美老师,为什么人们如此看重老师,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能够塑造一个人的灵魂。

老师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常常是巨大的。我们回忆起自己在学生时代的生活,总会首先想起曾经对自己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老师,他们治学的风范、讲课的风采、高尚的人格和思想境界,总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近年来,我们有些老师满足于传授课本知识,在育人上存在“不重视、不到位”的现象,有的错误地认为育人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工作队伍的责任。这显然是失之偏颇的。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之所以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知识的工程师”,甚至也不仅仅是“智慧的工程师”,就是因为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在育人上、在我们的精神境界上有更高的要求。中央强调,“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具有育人职责”。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你可以选择不做教师,但一旦选择教师这份职业,就必须承担起“育人”的当然职责。

最近,我们时常都被学生天真、可爱感动,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思念和崇敬之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每个学生用心上好每一堂课,决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学不到

知识,而影响他们的人生。我们要时刻严格要求学生,关心学生全面成长。我经常鼓励学生:他们都 是可爱的,也是真诚的。只要努力,没有学不会的知识。

教书育人体现、渗透在各个层面。小学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的知识学习,在思想和生活等方面也负有引导的职责。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和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在学科测试中,可以培养同学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小组探究中,可以培养同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总之,“教育植根于爱”。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为自己是一位老师而荣幸,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和影响学生。只要我们真正用心给学生教学授课,带着感情去教学生给指导,育人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第二篇:秉持教书育人理念[小编推荐]

秉持教书育人理念打造一流基础教育

一一两次赴如东考察学习之感悟

●刘如山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如东高考屡创奇迹,特别是近年来更是在全省稳居第一。2005年,全县5798人参考高考,生均分51909分,居全省之首;9门学科均分以及本

一、本二上线率均领先于全省;所有完中都实现了600分以上高分的历史性突破,全县655人,约占全省高分人数的十九分之一。如东教育到底有什么宝典秘笈?结合2004年“11月赴木并茶考察和2005年11月上旬出席省教育学会、如东县教育局联合在如东举办的第九届“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产生如下三点感悟。

一、用全面发展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之立身,惟在德行。”如东人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人自身对道德本质的体认、修养和践行,把用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立身品位当作教书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1以新理念引领。育人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与终极目标,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用什么样的理念去引领育人,关涉育人目标的定位、内容的选择、过程的推进与绩效的达成。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如东人按照小平同志“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把青少年教育好”的要求,针对学校特点,在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下功夫,取得了相应成效。但社会转型期存在的某些理想淡薄、道德失范、重利轻义等不良现象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引起他们的关注与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坚守精神家园,追求崇高的人文精神,如何让人文精神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高品位的引领作用,如何使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脊梁与筋骨。由此,他们确立了成才德为先,用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立身品位,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固本,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给学生一道生命的亮丽底色,奠定成人的基础,从而使学校育人进入一个新阶段。

2用新思路推行。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铸就人格。育人的成功,理念是先导,行为是关键。如东人确定了“由小见大、由近及远,体验践行、养成规范,制度约束、自我教育”的推行思路,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进行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和训练。低起点、小坡度、严要求,用学会走路来养成学生规范意识,用学会吃饭来陶冶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用学会说话来培养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用学会感恩来涵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心境,用学会爱护大自然来培育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共处的和谐心态。让由此萌生的人文精神成为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在此基础上,努力把常规教育与劳动教育、管理教育结合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课程渗透一实践养成一环境熏陶一活动强化一管理保证一科研深化”的运行机制。

3拿新措施促进。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的内化、外显的互动过程,需要思想的濡染,需要行为的历练。他们采取的措施一是在育人内容上给有如东传统特色的“三五”德育工程不断引进时代活水,赋予新内涵,如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从小公民道德建设的“五小”活动到全县试行“公益、公德积分考核”;要校本内容上,将学生的同窗格言作为自我教育的教材,同时注意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梯度和衔接;二是在培育方法上注意丰富多彩,如“三校三课”(家长学校、少年团校、青年学生党校、思想政治课、劳动技术课、社会实践课)、校风育人、助理班主任制、文明修身、模拟法庭等,实践基地活动,老园丁德育故事队的故事演讲,校园读书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发挥经常性的、主题性的、集中性的、个别性的、渗透性的、示范性的、特色性的等各种教育方法的作用;三是在队伍网络上,将校内的全员参与跟关心下一代协会、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等社区教育组识,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以及家长学校等整合起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四是在科研促进、制度保证上,通过科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实施水平,用队伍建设、工作运行、总结评估等一系列制度予以保证,《班主任新思维》、《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导引》等研究成果获得省市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全县广大教师“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的如东教育精神,成为如东教育事业和如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并给青少年以有效的示范,较好地发挥了德育的导向、动力与保证作用。如东中学一位80年代的毕业生吴向阳现在美国工作,他深情地致信母校“离开学校多年来,难忘老师,难忘红五月,难忘生命中那段金子般的美好时光。”

二、坚持六个“一以贯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如东人认为,引导学生构筑通向人生金字塔的基础和阶梯,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基础教育的宽厚对学生而言,宽即全面,厚为扎实。宽厚不只是知识与能力,更是素质和学养,实际上是一个德识才学的综合。

1夯实基础的教学指导思想一以贯之。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提出了“夯实基础、滚动提高,因材施教、分层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是基础;在每一个学段,起始年级是基础等等,由此构成首尾呼应的基础教育链。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成人是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双基”、“四基”是基础等等,由此构成环环相扣的学生成长链。他们还用五个“一起抓”的做法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即小学初中高中一起抓、重点与非重点一起抓、农村和城镇学校一起抓、尖子生和一般学生一起抓、教法与学法一起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基础性、差异性,要求学校与教师始终把学生的基础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努力做到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最大限度地夯实每一个学生的成才基础。这一指导思想,他们每年、每学期的行政工作会议以及教学专题会议,总是逢会必讲、逢会必宣,从基层学校到所有教师是沿用至今、紧抓不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质效优先的价值取向一以贯之。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占据着学生成长的主要时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着重点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年来,如东一直把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以质量效益论高低,以质量效益见成败。木并茶中学以培养优等生闻名,南大在该校特设录取通知书发放点。他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目标教学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开展三轮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活动,先后出台《如东县中小学教学规范化意见》、《高中教学18条措施》、《初中教学14条措施》、《关于大文科建设的10项基本要求》、《关于中小学课改年级相关课程期末考试考查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指导文件。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行课改基地学校与辐射学校捆绑式考核的做法,强化了质效意识,深化了课程改革。

3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理念一以贯之。如果说教书育人重在德行,重在人文精神,那么教书则贵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如东教师的第一选择。他们要求强化这种引领与指导,改变那种“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教师不仅要把课讲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课堂教学形态也要发生相应变化,那种教师一讲到底的一言堂已成为历史。因此,教师平时教学中很看重相机随时指导。还有不少学校专门开设了学习方法指导课,系统介绍学习方法,给学生具体指导,很受学生欢迎。学会学习还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迁移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习习惯对生活方式、工作能力也起到积极的迁移引领作。在木并茶中学,中考时一个差10分、一个刚刚达线的孪生兄弟,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发奋图强,学会学习,2003年兄弟俩以629分和610分的好成绩走进了北大和南大。同样

在木并茶中学,学生做学校自创的武术操的力度、整齐度令人叹为观止。

4从“双基”到“四基”的实施做法一以贯之。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是如东的优良传统。多年来,这一传统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生命的一部分。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以课程三维目标为导向,如东教师从“双基”走向“四基”,即不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还关注学生对基本方法与基本思想的学习和领悟。具体实施做到“严、精、细、实、话”,在落实教学“六认真”上做文章,在推行“四精、四必、四课”(精讲、精练、精批、精评,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上下功夫,抓实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凭着精致管理,把简单然而有效的细节做到极致.全县实行教师集体备课,领导推门听课,校长逐周评课。新教师上好亮相课、过关课、汇报课、比武课。教师由此提高,学生由此得益。前几年考取清华大学的樊宇建同学,在高二时就对环保利用课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如节约饮用水、太阳能利用等,极大提升了他的研究敏感性和责任心,使他获益终身。

5用教师的宽厚促成学生宽厚的催化效应一以贯之。基础教育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高校奠定成人、成才的双重基础,无论是思想的锤炼、知识的积累、兴趣养成还是方法的改进能力的提高等等,都需要有智慧的催化剂。在如东,学生宽厚是以教师的宽厚为前提的。基于这种认识,终身教育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教师十分注重用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来构筑教书育人的金字塔。教育局坚持用制度化的“五评选”(名校长、名教师、优秀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本培训、严格继续教育制度、举办骨干教师与名师研修培训班等举措来促成教师夯实宽厚基础。教师的示范效应给学生更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又使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天地、火热的生活。今年暑假,如东中学高三学生秦冠华同学20余万字的校园小说《欧若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马塘中学学生王倩倩从初中到高中连续四届获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许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向社会,用自己的调研思考回答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季小琴同学研究的《箱外幽王育王技术》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与第52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一等奖、特别奖就是一个生动的说明。

6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支撑功能一以贯之。如东基础教育的宽厚,关键靠教育科研。坚持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发挥教育科研作为教育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智力支撑,是如东一以贯之的做法。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如东就与上海教科院、江苏教科院、江苏省教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9届“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邀请了教育部社政司袁振国副司长、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教授、北师大裴娣娜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省教研室主任杨九俊教授、魏书生、于永正、窦桂梅等一大批专家学者、著名特级教师前来讲学,专家学术报告40余场,全县中小学教师零距离参加研究活动课计近6万人次,交流论文4000余篇,影响遍及全省。大师们与一线教师的直接对话和交流,使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活动影响之大、效果之好享誉省内外。他们还分专题、分学段举办同样有着广泛影响的“黄海潮”大型教学研究活动,使广大教师得到切实提高。他们与省教育学会合办的《沿海教育》,为教师的笔耕拓宽适宜的土壤。为了提高教师科研素养,增强教育发展后劲,教育局大力实施书香样园、活力课堂和自我反思“三大行动”。今年又对农村中小学校添置教师教育科研用书实行1:1的补助,每校补助4000元,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抓实细枝末节,追求管理精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成就事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来说,细枝末节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追求管理的精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正是教育智慧的一种体现。

1从精细走向精致。“严、精、细、实、活”,凡事不做则已,做则务求做实做好,这

是如东教育的传统之一。教育教学中的精细表现为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如高中价段重要的测试结束后,学校的学科分析都要分析到每一个学生,不仅分析其成绩,还要分析其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学习方式、行为习惯等等。再如校长听完课,要集中相关听课者的意见,然后在全校会议上,逐一评点。这些都体现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近年来,在精细的基础上,从县到乡镇到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又发展为精致。他们深深感到精致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实施策略、运作方式、操作行为,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是指精致管理必须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符合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体现科学性;艺术是指灵活变通,从实施出发,重视人文关怀,体现人文性。各基层学校将对学生的爱落实到精致管理之严,用强烈的责任心追求精致管理之精,关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体现精致管理之细,强调教育教学行为的精准到位彰显精致管理之实,突出实事求是凸现精致管理之活

2追求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既讲耕耘,也讲收获,关键在对过程的有效调控。他们要求各地各校在管理中、摸清校情、班情、学情,切实做到教学过程中“知识、能力、学法”三者同步,加大信息量,改变知识呈现方式;在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调控三个方面明确三个起点:明确教学思想的起点,从中下层学生起步;明确教学设计的起点,保证在课堂上“人人吃得下、人人吃得饱”,让80%学生当堂听懂80%以上的内容;明确教学调控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阶段考试后和质量分析时,把重点放在中下层学生。落实“三个协调”,一是拔尖、培优、关注中下层三个学生层次间的协调,课堂注重分层教学,课后注重分层指导,尖子学生重在点拨、中层学生重在激励,中下层学生重在思想上、方法上的面对面的、谈心式的辅导;二是管理队伍之间的协调,领导与教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协调;三是学科间的协调,在如东提倡群体合作,鼓励形成合力,单兵独战遭鄙视。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教师的有效投入不断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也水涨船高,不断攀升。

3管理重心下移,工作指挥靠前。以听课为例,教育局规定局长室的同志每学期到基层学校听课至少20节,各科室人员至少20-30节,教研员正常听课至少100节。各镇教办主任每学期听课至少50节,镇教研员至少听80节,校长每学期听课至少60节,教学行政人员每学期还要向全校教师至少开课1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义在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只能在教育教学中发现,也只能在教学教育中解决。管理的精致、指挥的精致在于队伍的精致。为此,教育局组建了联络组,成立了教科室,配足配全了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与各镇、各县直学校建立绿色通道,直接联系,及时解决问题。每学年局长室的同志都要分工带队到一个乡镇,采取对该镇校校到的方法进行调研,帮助摸清情况,分析原因,商量对策。所列调研项目从行政到后勤,从班级到学生,从教学到活动,全面覆盖,盖边沉底。比如对校长,重点检查听课笔记;对老师,重点检查听课、备课、批改作业情况;还有就餐纪律、图书馆购买新书册数等等细小环节都一一关注到。多少次,局领导已经坐在教室里听课,抑或是听完课跟老师交换意见,甚至是夜晚到教室察看学生晚自修,学校领导才知道局领导已经到他们学校来了。一切服务于教学,一切服从于教学。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到班级,从局长室一班人到校长、到教师,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从学期初到学期中、学期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人都这么认真,人人都这么顶真。长期的低重心的精致管理策略,不但赢得了对基层教育教学的指挥权、主动权、而且改进了机关作风,密切了与基层的联系,使得整个教育教学管理更实在、更精致,也更有效。正如徐州一位三上如东的教育界同行所说,第一次来感到如东人很“踏实”,第二次来觉得如东人很“执着”,第三次来发现如东人管理很“精致”凸显科学人文,而决非死揪和蛮干。因此,如果说如东教育有什么宝典秘笈的话,也就是他们把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情持之以恒地一桩桩做实、做细、做好,做到极致而已。(刘如山滨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第三篇:确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意义

确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意义

2011年1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正确地把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丰富内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为人民执好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刻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共同价值指向,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最高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最高概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都要以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每个新阶级赖以建立自己统治阶级的基础,比它以前的统治阶级所依赖的基础要宽广一些”。这就是说,后来的革命比起过去的革命,在变革程度上要深刻得多,在社会基础上要宽广得多。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在变革程度上都要更为深刻,在社会基础上都要更为宽广,在价值指向上都要更为明确。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要最终建成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然,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我们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己的科学世界观,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观点,坚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运行的一致历史结局。这“三大规律”具体运行的过程非常复杂,我们要不断进行探索和认识;在“三大规律”中深刻发挥作用的根本力量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三大规律”运行的主要承载者,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始终是我们党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刻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共同价值指向,集中凝结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追求,把我们党探索“三大规律”的认识成果和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创新成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充分反映了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贯政治立场,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确保长期执政的制胜法宝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90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号召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告诫全党同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迟早都要垮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如果失去人民的支持,我们党就会一事无成,就不能生存。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大局。

正因为如此,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我们的事业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我们每个党员和干部的分工和职位虽然不一样,但为人民服务是一样的,都应努力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能更加巩固,执政地位就能牢不可破。这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执政之道和制胜法宝。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贯通于党治国理政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社会理想目标,是党完善执政方略、执政方式和改进执政活动的根本遵循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贯通于坚持执政兴国、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中,贯通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活动上。

坚持执政兴国,是一个时期的执政目标,与执政为民完全一致。中国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社会,既没有民主的传统,也没有富民的传统。尽管有民本主义的思想,也只是停在口头上、写在纸面上。正是我们党依靠人民取得执政地位,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开辟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党又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让国家发展起来,让人民富裕起来,开辟了民富国强的新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有了极大改变和提高,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执政为民,贵在富民;执政兴国,重在强国。民富是国强的基础,国强是民富的保证。民富国强了,社会主义才立得住,共产党执政才执得牢。

推动科学发展,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更好地执政的根本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体现了人民追求进步的愿望,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本质。依法执政,体现了依法治国方略与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必然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又必须通过依法执政来实现,它们三者密切联系、有机统一,是党在执政方式上的重大创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遵循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不断探索有利于完善执政方略和执政方式、扩大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改进执政活动和执政环境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既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又使党的执政实践不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第四篇:确立绿色和谐理念打造绿色校园

确立绿色和谐理念打造绿色校园

在成功创建了镇江市园林式单位、镇江市绿色学校和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的基础上2008年我们确定了创建江苏省“绿色学校”的工作目标。为此我们优化育人环境,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切切实实地为培养具有环保素养的文明小公民做出了努力。

一、多维辐射,实施有效的环保教育。

我们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重点是从环保宣传到学科渗透两个方面进行多维辐射,对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环保教育。

(一)整合资源,有机渗透:(1)环保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有课程、有计划、有备课、有活动、有记录、有检测。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低碳生活》、《劳动技能》、《为文明新桥育新苗》;开展环境教育科研活动;各科有效渗透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开设绿色学校专题网站,和绿色学校、环保局进行信息交流。

(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1)举办《环境污染与保护》为主题的讲座;

(2)举行“善等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3)小品《一节电池》获市文艺汇演二等奖;(4)举办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5)此外,还开展诸如“美好家园”、手抄报比赛、利用废品制作手工艺品比赛、环保宣传书画大赛、诗歌创作比赛、环保标语征集等活动。

(三)环境教育与“自主德育”有机结合。我校确立了“争做新新桥文明小公民”的德育培养目标,而在提出的“文明小公民”具体标准中,又把“基本的环境素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一条。

蓬勃开展环保实践周和文明班级、“卫生标兵”评比。我校一直大力倡导“我为校园弯弯腰”,号召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采取班级小监督员上岗值勤,并将每班学生的表现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获得 “卫生标兵”是被评为文明小公民条件之一。

二、建管结合,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校对各种资源,统筹使用,合理配置,规范管理,厉行节约,重复利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师生不浪费一张纸、一度电、1

一滴水已经蔚然成风,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

学校重视节水工作,近二年学校投入8万多元,对校内自来水地下水管进行全面改造,效果明显,现在全校各幢房屋均安装水表有效控制了漏水、浪费现象的发生。教给学生正确洗手方法,冲洗时开细水,随手关闭水龙头,对节水工作定期检查。

我校投入近6万元用于食堂改造,在2009年食堂被评为“镇江市A级食堂”。教育学生节约粮食,基本保证每个学生不剩饭菜。学校食堂由净菜公司配菜,每次送菜检测报告齐全,减少垃圾产生,少量的泔浆水送劳动实践基地用于养猪、养鱼,师生节粮意识得到加强。

学校投入5万元资金对配电间及全校用电线路技术改造,用电采用集中管理。要求教师冬天0℃以下开空调,夏天28℃以上开空调。要求班级、办公室随手关灯、关电脑、关饮水机,增强节电意识,降低能耗,三年来能源消耗逐年下降。

三、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

(一)变废为宝,清洁校园。

通过课堂学习,认识垃圾的种类,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班级准备2个袋子或箱子,专门收集废纸和瓶罐。学会每天整理书包抽屉,不产生废纸,上厕所不随意撕本子,而用班级提供的卫生纸。每天卫生值日工作先拣纸屑再扫地,把纸屑集中起来,送废品收购站处理。掉下的树叶埋下树根下作肥料,收集的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树叶、麦桔拿来作为美术课的制作材料。其它杂物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及倒入垃圾箱里集中处理。

学校生活垃圾和化粪池由镇环卫站集中处理,油印纸与厂家签订代收协议,医务室废弃物由医院回收。

(二)千名学生爱绿色护绿在行动

千名学生爱绿护绿在行动。学校围绕“我与绿色同行”为主题开展活动。我们给每种树木“挂牌上岗”,我们精心设计了“温馨提示牌”,用无声的语言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接受环保教育,在树上挂上小木屋,给小鸟一个温暖的家,每天都能听到悦耳的鸟鸣声,营造了浓郁的绿色文化。

学校把花圃全部分给各班作为植物园,让学生管护,在科学课上认识花草

树木,让小树伴我们一起成长。

学校在劳动基地上实行班级责任制。孩子们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播种子、种蔬菜栽果苗,锄地拔草,亲手创造生命的绿色,喜获丰收的果实。

目前绿色覆盖率达46.8%,人均绿化面积为9.5平方米以上。拥有花草树木60余种,近三年资金投入5万余元,学校拥有兼职花木工1人。

(三)小手牵大手,文明在行动。

我校70%是外来民工子女,外来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很大原因是家长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我校开展小手牵大手,同做文明新桥人的活动。

千名学生共创文明家庭在行动。学校发动少年儿童与自己的家长和亲友签订“小手牵大手,争创文明家庭”共勉承诺书,学习“严禁秸杆焚烧,保护环境”倡议书。不断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意识,以此带动家庭风气的转变。

千名学生劝导陋习在行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开展“告别陋习”大劝导活动。依托红领巾假日小队,积极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进入村庄,走进家庭,对不文明、不卫生现象进行劝导。小手牵大手,共做文明新桥人,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志愿者到街道、社区、市场打扫卫生,清除牛皮癣的活动。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我镇“三河五沟”的环境污染情况,工业垃圾处理情况,并写出了调查报告。

四、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绿色”象征了自然、和谐、人文和民主。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

(1)围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文体活动。倡导大课间实施阳光体育。开展“2+1”工程,学校是镇江市体育传统学校,连续六年获市田径运动会冠亚军,让学生有良好的体质,是绿色质量的基础。

(2)倡导“书香校园”,开展读书节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师生将读书、学习视为一种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

(3)营造宽松、愉悦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一是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二是推行人文管理,三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过错。开展

“让流动的花朵开的更艳”的外来学生成长研究,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有进步,都有发展。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花园、乐园、家园的境界初见端倪;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养明显增强,绿色的生活方式、人生信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已牢牢熔铸在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中,体现在日常行为里。

第五篇:确立与实践工会工作的创新理念

确立与实践工会工作的创新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工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工会基本职能的具体体现,对于广大工会干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开拓新时期工会工作思路、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创新工会工作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工会组织的重要战略任务

在新时期新阶段,工会组织必须以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并指导工会实践,这既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指导,也是工会走向成熟,走向发展的标准,更是工会履行维护基本职责的根本。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紧紧抓住推进发展主题。从工会的本质看,工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发展既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全党工作的大局,也是职工利益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事关国家的发展、兴衰和成败。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工会的全部工作都要紧紧抓住推进发展这个主题,从自身性质和特点出发,既要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调动好、保护好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广大职工全身心地投入推进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又要辩证地把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关系,辩证地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辩证地把握企业发展和职工需求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推进的过程中,工会的各项工作还要不断适应企业改革的需要,在依法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推进企业的改革,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发展。总之,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是第一要义,解决好发展思路不清、发展信心不足、发展方式落后、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就抓住了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的主线,抓住了工会全部工作的主题,工会作为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就能更好地发挥。

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充分体现核心要求。从工会的属性和特征看,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职工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职工群众多方面需求的满足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要在各级工会组织解决好执政为民意识淡薄,不能深入了解职工愿望,顺应职工要求,对民生问题特别是困难职工的疾苦关心不够,对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不够,对社会和谐稳定重视不够等问题。要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中建立起好的新的体制和机制,并体现到工会的方针理念、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之中,从职工关心的具体事情做起,从解决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围绕对困难职工帮助、扶助、关心、关爱,更好地将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实现维护职工利益有新举措,组织职工切实维权有新成效,将广大职工紧紧地团结起来,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根本方法措施。从工会的职责任务看,工会就是要团结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科学发展观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的要求,工会组织要解决好全局意识不强、战略思维不清、创新观念不明的问题。当前,要紧紧抓住职工群众经济技术创新为主要载体,三条路子推进科学发展:一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走深化之路。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以务求实效原则确定创新主题,以新颖形式激活职工创新兴趣,以发展意识和激励机制强化创新动力,在职工中深入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参加一项技术攻关,实施一项技术革新,参与一项新产品开发,推进一项先进操作法的“五个一”活动。不断推进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活动,解决和突破生产经营管理领域中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提高创新活动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要把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发明专利作为衡量技术工人技术技能素质的重要标准。要建立职工技术发明、实现技术专利的奖励办法,促使技术发明、技术专利不断涌现。二是劳动竞赛走创新之路。要把劳动竞赛扩展到有影响、有重点的重大工程项目、品牌项目和创新项目等领域,按照建设节能型社会的要求,突出降本增效、技术开发、质量管理、市场开拓、销售服务等重点内容,不断赋予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创造新的经验,提高广大职工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劳动竞赛的组织机制、宣传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的实现形式,使劳

动竞赛显示出常赛常新的生命活力。三是班组建设走求实之路。广泛开展以降低成本为主要内容的班组管理建设。工会要发动职工人人献计献策,配合行政,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现场管理、推动班组建设上取得实效。开展班组成本管理是班组建设的基本内容,工会组织应结合企业实际,宣传好意义,培训好师资,制订好规划,落实好措施,培育好典型,促使班组建设走上一个新台阶。通过基本的三条路子,工会组织引领职工不断在统筹兼顾,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的成效。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工会工作创新思想意识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国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大力推进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创新的含义《辞海》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另一种是指创造性,新意。这两种解释是相互并列的关系,没有高低前后之分。笔者认为,创新就是紧扣实践创造新的规律、突出新的特点、总结新的亮点、推动新的发展。新时期的工会工作,覆盖了社会政治的各个领域,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承担的职责任务。

一是要充分认识创新是工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会工作要实现创新,特别是工运理论的创新,是事物客观发展的必然和规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新形势赋予工会工作的重要课题,是做好新历史条件下工会工作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前,对工会的职能认识并不十分明晰。改革开放后,到1992年,修正后的《工会法》明确提出了工会要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经过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完善,工会工作的理念得到了创新概括。在工会的发展方向上,明确提出了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工作方针上,明确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指导方针;在维权理念上,明确提出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在企业工会工作原则上,明确提出了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在劳动关系上,明确提出了要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社会主义劳动关系。这些理念的创新,为新时期新阶段工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理论支撑。刚刚闭幕的全国工会十五大通过的《工作报告》,就详实地阐述了我国工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的显著成效。当然,工会理论创新,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的。

二是要清醒认识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工会如何进一步认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进一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学发展的措施,促进工运事业大发展,推动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是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从国际上看,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分化、瓦解的势头仍然不减。经济全球化浪潮对劳动者就业、工资、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劳动技能和工会组建等已经产生了深刻影响,工会发展道路问题矛盾日益突出。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物质利益日益多样化,职工队伍的总体构成、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内在需求也日趋多元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劳动关系矛盾和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因素也在不断凸现,给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工会自身建设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安稳思想。直接造成精神振奋不起来,工作缺少动力,阻碍工作创新发展。二是因循守旧、目光短浅的“等靠要”思想。直接造成了大局观念、改革开放观念不强,视野不宽、目光短浅,思路不广、办法不多的状态,致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三是应付了事、责任不清的得过且过思想。另外,在工作的机制体制上虽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制度,但是大多是应急性制度,整体性、配套性、系统性制度少;原则性制度多,具体化、明确性、操作性制度少;正面规范行为制度多,如何监督、如何落实、如何追究责任的制度少等。以致出现有的地方缺位、错位、甚至越位,管理不规范、责任不明确,缺乏机制的激励作用,执行力不强,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难于取得实效等。

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会要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真正树立敢于创新,敢担风险,敢于负责的态度,打破惯性的束缚,解决新问题,实现新跨越。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用新的眼光审视工作,用新的理念谋划发展,大胆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经验的束缚。要善于把上级的方针、决策与工会实际结合起来,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努力在结合中出思路、出新招、出实效。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定位工会工作创新理念的立足点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必须坚持以职工为本,把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立足工会的性质、职能、地位、优势和特点,不断确立工会工作的创新理念。

一是在组织起来、全面覆盖上研究创新。要紧扣工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必须把广大职工最有效地组织起来,紧紧地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共同奋斗。要根据新时期组织形势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劳动关系的变化、组织建设形式的变化等等,深入研究组织建设创新。如:“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依托党组织建设的优势,全面推进工会组织的建设;“党建带工建、党员带会员”,发挥工会组织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带动职工建功立业;“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一线阵地”,在所有的行政村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的活动;新经济组织建设“三同步”,在新经济组织成立时,同步建立工会组织,企业开业时同步开展工会工作,员工就业时同步加入工会组织。还要在建立行业工会、联合工会、项目工会等多种形式上探索组织建设的创新机制体制。

二是在服务职工、切实维权上研究创新。要紧扣工会是“职工之家”,真正做好职工的知情人、贴心人、代言人、帮扶人,在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下功夫。要改变过去单一粗放的作法,既要做精做细,又要做深做透,关键要做活跃、做强势,使工会组织真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又做到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办得更实,机制新、方法活、效果好。长期、中期、短期均有考虑,达到在维权帮扶上树工会的风采、展工会的形象。如:我市西秀区总工会推出的帮扶维权“四卡一票制”,为困难职工发放生活救助卡、医疗优惠卡、冬季衣物发放卡等。还要创造条件建立“爱心医院”、“爱心超市”。还要开展为困难职工送温暖、送方便、送文化、送技能、送保健、送设施、送培训、送法律、送爱心、送健康等“至诚服务十送工程”等。

三是在维护稳定、构建和谐上研究创新。要紧扣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切实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上下功夫。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确立的重大战略目标,工会要认真履行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第一监督人“四个第一人”的职责,发挥好教育职工、培养职工、引领职工、团结职工的重要作用,建设好每一个阵地,夯实好每一个板块,创造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若干新机制。如:开展“和谐企业大评比”、“创和谐建功立业”,评选“建功立业标兵”,创新“工人先锋号”的评比等一系列以维护稳定、建功立业为主题的竞赛或活动等,创新出新的载体,推动全面发展。

四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研究创新。要紧扣中国工会的属性、本质、特征、使命、任务等研究创新。中国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自愿组织的群众组织,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服务为宗旨,以推进经济社会进步发展为己任。这是中国工会与西方国家工会根本不同的区别,也是寻找探索创新的入手处和着力点。要围绕怎么样既要改革发展,又要维护职工利益的关系研究创新;围绕怎么样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研究创新;围绕怎么样处理好改革发展过程中民生问题研究创新;围绕怎么样处理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运作、各界参与”的工作协调一致性上研究创新等等。从特色的方面来找措施、找着力点,探索新的思路和出路,寻找闪光的亮点。五是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研究创新。要紧扣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方向和路线,好字当先,能快则快,是各行各业必须为之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努力探索工会工作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如:建立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使工会在谋发展上有平台;开展工会“谋发展建功立业”活动,发挥工会在发展主战场上的积极作用;开展煤矿工会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安全,一手抓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创新活动;开展工会“弘扬劳模精神,标兵示范,服务

发展”的创优活动等。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广阔天地里找准位臵,就是不断创新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应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会大有可为,创新的力量和源泉永不枯竭。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工会工作创新理念实践的突破口

回顾工会工作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在工作思路、工作方针、工作方式上,还是在理论、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创新上,都始终是一个解放思想不断前进的过程,都始终是一个实践、探索、总结、推进的过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要针对不适应、不符合的诸多问题,努力对创新理念实践突破,转化为创新的成果。一是要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不断创新思路,才能保持工会工作始终居于主动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工会干部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结合全市实际,确立“跳出工会、认识工会;走出工会、发展工会;立足工会、建设工会”的主导思想,强化时间意识、开拓意识、绩效意识、服务意识,积极探索“服务中心、突出维权、搞活自身、强化基层”的工作途径,积极寻找破解工运事业改革发展的办法,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工运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在,市总工会已经推出了工作岗位承诺卡,向各界承诺了机关作风“六多六少”、工作责任“六不六要”,把工作思路定格在创新发展上。

二是要创新理念。理念是一种方针,或者说是一种战略构想。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工会工会,吃了就睡,睡起来就收费”,“工会工作,吃喝玩乐”的落后颓废思维理念,坚持“组织为本、职工为本”的理念,在建立健全组织上创新发展,在维权服务上深化拓展等。努力在“四种”能力上提高,做到“四个善于”。即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协调领导能力,善于提出方法思路;提高落实推动能力,善于引领带动全局;提高总结归纳能力,善于典型示范推动等。如今年市总工会就向省总工会申报了煤矿工会“三管齐下,两手齐抓”的创新奖。

三是要创新工作方法。力求在工作方法上把握“四个定位”。即:思维定位必须着眼于大局;工作定位必须着眼于适应;职责定位必须着眼于维护;服务定位必须着眼于职工。通过“四个定位”,一切有利于工会工作发展的方式和方法都要大胆的去试,大胆的去闯,从而进一步提高各级工会组织围绕大局做好工作的自觉性,把党的要求与工会工作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市委和上级工会的工作部署贯彻到工会的各项工作中。如对农民工维权建立“双向维权机制”,对组织建设开展了党建带工建、党员带会员的“双带”活动等。四是要创新工作品牌。工作品牌是工会最具活力的体现,要紧紧围绕“解放思想要破除什么,推进发展还缺什么,实现突破能贡献什么”等问题破旧立新、勇于创新,自觉成为解放思想、服务工会科学发展的忠实执行者。每一名工会干部都要立足平凡岗位,牢固树立“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的理念,树立工会品牌意识。如“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知识武装职工、倾力建设书屋”、“工人先锋号”创建、“五一”奖章评选等,社会人尽皆知,各界皆予高度重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要结合实际多推多创新工作品牌。

五是要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机制体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要力求在工作机制上实现“四化”。一是机关内部工作分工科学化。健全工会机关“包片、定点、管线”责任制,通过科学分工,解决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事务多的矛盾,做到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的圆满完成。二是工会工作社会化。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整合工会系统内部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实现用足“内力”,善借“外力”,形成“合力”。通过“三力”并进,形成良好的工会工作环境。三是考核机制规范化。通过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绩效目标管理考评和奖惩机制,激励基层工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出工作亮点,选树工作品牌。四是工运事业发展外向化。坚持开门办会,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真正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大格局。如我市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推出的“双挂钩督导”经验,就获得了省总工会创新奖励,继而推出的“双挂牌奖惩”,又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等。

总之,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必须要切实加深对科学发展观要义、核心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科学方法指导实践,就能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运事业上取得新成绩,作出新贡献

下载确立“教书育人”的理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确立“教书育人”的理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书育人九大理念(海桂学校)2014.9

    坚持育人为本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嘉积中学海桂学校教书育人九大理念 嘉积中学海桂学校秉承“省内一流、国内知名、海外有影响”的办学目标,依托名校共同发展,将“以质量求......

    浅谈教书育人

    谈谈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者。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古代《礼记》记载“师者,教之以亊而喻诸德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教书育人

    教育中的“教”字涵意为传授知识,“育”字的涵意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整理精品教书育人

    。。 。 。 。。。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谈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指导与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建设 【摘 要】: 从教育本身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绝非只是单纯的......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尽职尽责教师的高素质是爱岗敬业的必要条件。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有激情、有责任心、有智慧。一个有激情的教师,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感受到向上的力量。有责任......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共筑中国梦南皮育才学校刘文静多年来,我一直坚信着:德,是教师的灵魂;才,是教师的根本;而爱,则是教师的实质。我是育才小学一名教师,我没有显赫的工作业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教书育人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沙梨园小学戴细妹教育是心灵的艺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体现了对教师职业心态的高度关注。“静心”就是使内心平静,“潜心”就是用心专和深。静下心......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中国古人讲求“在其位,谋其政”。作为老师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书育人”。记得自我们小的时候,就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烂熟于心,于“子......